首页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举报
开通vip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新课标二年级册数学全册教案目录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当然,班上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学生,也有很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 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在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 下册 数学七年级下册拔高题下载二年级下册除法运算下载七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免费下载二年级下册语文生字表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新课标二年级册数学全册教案目录 一、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两级分化现象严重。学习的主动性远远不够。当然,班上也有很多积极向上的学生,也有很多思维活跃、善于思考的学生。 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在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后进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加强课后辅导,对其作业降低要求。 2、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增加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作业。 3、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期末数学成绩的评价相结合。 4、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数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持课堂“数学之星” 的评选,严格要求的同时鼓励学生上进。 二、教学内容 除法、混合运算、方向与路线、生活中的大数、测量、加与减(一)、认识图形、加与减(二)统计、总复习等。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2、掌握“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万以内的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会用词语或符号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感。 4、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离和途径的地方。 5、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活动,初步体验“,千米”、“,分米”、“,毫米”,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6、通过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7、经历简单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除法、混合运算和生活中的大数,方向与路线。 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 角的模型 2. 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 六、课时安排 一、除法(7课时) 二、混合运算(6课时) 三、方向与路线(3课时) 四、生活中的大数(7课时) 五、测量 (3课时) 六、加与减(一)(12课时) 1 七、认识图形(6课时) 八、加与减(二)(8课时) 九、统计(4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一、 除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难点: 1.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投影仪,学生准备小圆片。 课时安排:7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除法(一)认识竖式 教学 ”表示横式中的“?”。 (5)练习:第2页 “试一试”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2(体会平均分后有时会出现余数。 2 (1)显示20个苹果画面。 (2)组织小组讨论:有20个苹果,如果每盘放6个呢, 请每个同学用代表苹果的圆片实际分一分,再小组 答:可以放3盘,还剩2个。 引导学生认识竖式中:“20”表示把20个苹果拿去分,“6”表示每盘放6个,“3”表示放了3盘(强调单位“盘”),“18”表示3盘共18个(6×3=18)。“2”表示放了3盘后还剩下2个(强调单位:“个”),说明“2”是这个竖式的余数,这2个不能再继续往下分了,不然每盘就放得不一样多了。 3(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先由学生操作(用圆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竖式,独立解答“课本第3题试一试中的第(1)题”。 (2)学生讨论:淘气的列式对不对,为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6还可以接着分”,正确的式子应是笑笑做的。 (3)讨论:根据刚才这道习题,你发现什么, 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指名板书,全班齐练。练习完,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回答: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四、总结 (除法竖式的写法,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第二课时:除法(二)试商方法 教学 16?5 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探究试商方法。 (1)出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3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6)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2.填空:P7“试一试”。(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练习: P7--8“练一练”的第1 ~ 5题。 四、总结 第三课时:除法(三)解决问题 教学 )×6,25 8×( ),38 7×( ),40 2.列竖式计算(全班齐练,三人板练,集体订正) 48?5= 36?6= 53?7= 3.提问:你认为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二、探索新知 出示P9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时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5(条)„„1(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4×5+1=21。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4×4+5=21。 (3)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3×4+9=21。 4.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4 5.练习:P10“试一试”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3元。问题:1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10?3=3(时)„„1(元) 答:10元钱最多划3时。 提问:上面的横式中1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三、巩固练习: P10~11“练一练”的第1 ~ 5题。 1.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要5壶茶而不是4壶茶。 2.要求学生回答解题思路,为什么至少要8张桌子,7张桌子够吗, 四、总结 第四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13 ~ 15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 4.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板书:除法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开火车对答案。 2.第2、3题 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第4题 先提问:画面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教师用投影仪显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进行集体订正。 4.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主要巡视学生的书写格式,特别检查单位名称是否正确。 5.第6题 此题使被除数数目较小,可要求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后分类。 6.第9题 本题不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题实际上是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先观察图,让学生找出规律。第(1)、(2)题学生可通过看图和接着画确定颜色。第(3)题通过规律:5个圆为一组,第25颗正好是第5组的最后一颗,因此是蓝色的。 二、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重点难点:正确掌握“先乘除,后加减”及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主题图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混合运算(一) 教学“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书写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进行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书写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点: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3×5= 4×8= 7×6= 36-17= 80-43= 9×3= 8×5= 37-15= 8+15= 36+7= 2.观察下面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5-18 45-18+20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认识:只有加、减法计算的两步式题一般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6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瓶饮料共付18元。 ?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瓶饮料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4个面包和1瓶饮料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6+3×4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2+6 =6+12 =18(元) =18(元) 答:该付18元。 6 4.尝试独立解决 (1)提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几元, (2)让学生在小组20-12=8(元) 答:应找回8元。 b.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0-12 =8(元) 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 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习:P17“试一试” 1.第(1)、(2)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2.第(2)题齐3学生板演并订正。 3.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也可自己创设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四、总结: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第二课时:除加、除减 教学“买鲜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36?6 24?8 81?9 15?3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8+6 40-6×4 二、探索新知 出示P1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 答:(略) b .5 - 24?8 =5-3 =2(元) 答:(略)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7 小组讨论:5-24?8 表示上意思。 算式“5-24?8”中的“24”表示8枝康乃馨(即1束)24元,“24?8”表示1枝康乃馨多少元。所以“5-24?8”表示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元,也可以表示1枝玫瑰花比1枝 康乃馨贵多少元, 因此计算“5-24?8”的时候,应先算24?8=3,再算5-3=2,用脱式计算式: 5 - 24?8 =5-3 =2(元) 答:(略) (3)引导学生发现:有减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买1枝菊花和1枝百合花共花多少元, (2)让学生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加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三、巩固练习 1.P19“试一试”。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2.P20“练一练”。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后放手独立完成。 四、总结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 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重点难点:通过练习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熟练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 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板书: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练习。 2.第2、3题。 先帮助学生理解图意,明确问题,然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3.第4题。 注意图中“5个人”也是解决问题的一条信息。 4.第5题 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 12?6=2(元) 解法二: 3×6=18(元) 解法三: 12?3=4(听) 3,2 18,12 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 8 再算每听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 答:每听便宜1元。 5.第6题 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独立思考有什么规律,然后小组讨论,订正。 6.第7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然后独立练习。 7.第8题 先审题,指名说说错在哪里,再让学生改错。可指名板演。 三、介绍“数学万花筒”中的“过河”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使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 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计算 32-8?8 20+16?4 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24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 )”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略) 5(练习 (1)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9 24+16?8 (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结果不一样。 (1)独立完成P24“做一做”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16-8×2 (6-8)×2 2(P25 “练习三”的第1题。 四、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第五课时:练习课 教学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投影仪、学生每四人准备1副扑克牌,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提问: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怎样,(指名口答) 2. 说明练习81?9=9(人) 综合算式: (24+29+28)?9 10 =81?9 =9(人) 答:(略) 4.第5题 先说每题的运算顺序,让6学生板演,全班齐练。 5.第6题 对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6.第7题 可用列表的方式表示结果。 7.数学游戏:“24点” 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 1(评价自我及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三、方 向 与 路 线 教学目标: 1、 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 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结合本地的情况,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过户的 方向、距离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能正确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认识简单的路线图。 教具准备:主题图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辨认方向 教学“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景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 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期于的七个方向,经历知识的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 教具准备: 1、用辨认方向的主题图和我国行政区域图。 2、制做方向板的卡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1、引入。 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11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 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顺着教师所指的4个方向观察)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学生讨论后回答:少年宫在西面和南面的中间,电影院在东面和南面的中间,动物园在北面和东面的中间。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 学生讨论后得出:图书馆在学校得西北面。少年宫在学校得西南面。电影院在学校得东南面,动物园在学校的东北面。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 3(试一试(小组活动)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 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 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三、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让学生说一说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借助中国地图,对学生进行识别方向的训练,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教师让学生懂得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并在图中指出北京的位置。再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中找出家乡的位置,并说一说家乡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家乡的什么方向。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书中的几个问题,并将答案填在书上,学生做,教师巡视。最后,还可以利用中国地图,问问学生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请其他学生回答。 四、实践活动 让学生带上表格及方向板到校园中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结果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在表格中。 观察地点 面朝方向 西北方向 东北方向 西南方向 东南方向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再请一名同学来说一说。 第二课时:认识路线 教学内容:P31--33页“认识路线”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2、能结合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对学生进行保护大自然,爱护庄稼、树木的教育,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嫩个根据路线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12 教学难点: 根据路线图介绍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我们要去什么地方春游吗,我们将要沿着一条什么样的路线走呢,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春游的路线。板书:认识路线。 二、探索新知。 (一)示春游路线图。 教师由简单介绍图中要进行的军事活动开始,直至讲到营地进行野炊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谁想按照这条路线图向大家介绍我们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1、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 (1)指名介绍路线图。 (2)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 (3)你喜欢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在倾听中交流、思考、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二)接龙游戏。 1、游戏规则:每人说出从起点到某一地点的方向,前一位同学的终点就是后一位同学的起点。 2、指名表演接龙游戏。师某某同学把我们带到了营地,这里的风景怎样呢, 三、练一练。 1辨认营地周围环境的方位。出示营地方位图: (1)二年级和三年纪的营地分别在指挥中心的什么地方, (2)三年级的同学要到小山坡上放风筝,他们可以怎么走,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认识返回路线。 (1)小组内介绍返回路线。 (2)指名介绍返回路线。 3、认识学生的回家路线。 出示本班四位同学从学校回家的路线图: (1)想一想,他们四人回家分别可以怎么走, (2)小飞同学回有几条路可以走,哪条路最近,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第三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P34--36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进一步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 教学重难点: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相对应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顾: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会了什么, 13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 第(1)小题 先让学生观察这副情景图,可以先小组讨论,然后独立完成。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这副图充分交流,说出图书馆在小军家的东南方,在商场的北面,在电影院的西北方,在公园的东北方„„对于某一建筑物的具体位置,鼓励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方式坚信叙述。 第(2)小题 指导练习时,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交.......路口,怎样找交.......路口才能找到邮局所在的位置。 第(3)小题 这题的答案不惟一,有很多条路线可以到达。练习时引导学生可以先讨论一下怎样走最近。 第(4)小题 这是道开放题,应该让学生自己确定起点和重点,说一说在小组中交流。 第2题。 通过设计希望小区各建筑物的位置这样一个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 组织这一活动时,可以先让学生将书后附页中的图片剪下来,然后按所给的信息将医院、健身房和商店贴在希望小区中,最后鼓励学生将剩余的图按自己的设计贴在希望小区中,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小区图。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各建筑物的位置。如1号楼的东南、东北等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谁在商店的东、西、西北方向等等。 三、总结 1(评价自我及同学的表现。 2(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四 生活中的大数 教学目标: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数一数 教学内容:P37-40“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重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难点: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教学准备: 14 1.投影仪和相对应的图片 2.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你们知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 生:珠穆朗玛峰。 师:那你知道它的高度吗, (出图)师:谁能读给大家听,生略。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个之最。老师这还有两幅图(出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在这一幅图中都有一些数字,以前我们学习了100以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大正方体) ?师:老师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出示小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呢,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 学生数。 师:汇报要求“先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数的”,哪个小组愿意汇报。 组1:我们组数有6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6个面,所以是600个。 组2: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100×10=1000。 组3: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一个面有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10个层,就是1000个。 师:一共有两种意见,一种数的结果是600个,另一种数的结果是1000个,同一个正方体怎么会出现两种意见呢,究竟谁的是正确的, 生1:我们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数的结果也不同。 生2:他们数的是6个面,我们数的是10层。 生3:他们没数正方体的芯。 师: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正方体里面的小正方体。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样数的。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2( 师:接下来可以怎样数, 生:一千一千地数。 师:一千一千地数,有几个一千就是几千,数到10个一千就是多少, 生:10个一千就是一万。 (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师:以前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今天我们又可以怎样数,生: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 3师:老师有几幅图,你能不能很快说出图中有多少个小木块, ? 15 师:介绍一下你怎么数地这么快, 生1:第一幅图有100个小木块,第二幅图有20个小木块,第三幅图有5个小木块,一共是125个小木块。 生2:先看1个一百,再看2个十,最后有5个一,一共是125个小木块。 ? 师:我只看到3个十, 生:最后的12个小木块里有1个十,就是4个十,所以是142个小木块。 ? 师:一百在哪了, 生:10个十就是100,所以是105个小木块。 (三)应用新知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幅图都是按照千、百、十、个摆好的,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有多少个小木块。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盆豆子,你能不能很快说出有多少粒豆子, 生:不能。 师:你们数一数,再摆一摆,不仅你们知道有多少个,还要让大家也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 少粒豆子。活动要求: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两种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 适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发挥两种塑料袋的作用数一数、摆一摆。 师:汇报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个豆子,怎么摆的,哪个组比一千多,请把多的送到前面; 哪个组比一千少,差几个就到前面拿几个。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第二课时 拨一拨 教学内容:P41-44“拨一拨”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 3(通过“拨一拨”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重点: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难点: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准备:计数器 正方体 学具袋 教学过程: 活动一:拨一拨 (一)出示信息(投影) 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2、民族小学共有1706个学生。 3、陈老师在广场路买了一套每平方米3080元的房子。 4、我们学校有880人。 5、买一台洗衣机要1008元。 6、发明造纸术距今有1900年。 学生试着读读划线的数。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 (二)分四组,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这4种数的读法,并将自己讨论的一类数各摆 出5个。 1、第一类:不带0的数。 (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在计数器上。 (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 (3)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然后抽几桌汇报。 2、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 16 (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 (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 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 (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老师归纳。 (2)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 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 (1)读一读、说说方法,老师小结。 (2)出示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己读后,抽生读。 (三)你拨我写 (四)总结读、写数的方法。 活动二:练一练 1、说一说商品的价钱 2、写出横线上的数 3、填一填 第三课时 比一比 教学982 3756 4184 2、比大小 出示 1084 982 3756 4184 3、讨论: 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4、交流: 说一说各自的想法 5、明确: (1)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2)位数相同,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较 下一位。 活动二 练一练 在 () 里填上“<”或“>” 1074() 846 389 () 982 5102()5184 (1) 学生独立练习 (2)交流想法,着重说一说最后一题。 活动三:试一试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7 (1)独立思考 (2)讨论: 这么多的数,怎样能很快地从小到大排列呢, (3)交流解决问题的步骤 (4)独立完成 (5)想一想: 最小的四位数是多少, 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 活动四:猜数游戏 活动五:估一估 1、大约有多少粒豆子, 2、估一估,填一填 树上大约有一( )个桃子,大约有三( )片叶子,河里大约有五( )只鸭子。 第四课时 练习课 教学 2040 (2)读数:二千零三 二千零四十 (3)你拨我写 同桌合作,一人拨珠,一人写数 活动二:找规律 出示题目 (1)388,389, , ,392,393 (2)3260,6370, ,3290, ,3310 (3)5725,5825, , ,6125 1、找规律 2、独立填写 3、交流,评议 活动三说一说 1、在小组 754 371 7594 2、说一说,“7”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3、汇报,交流 4、猜一猜 淘气的书可能有多少本, 活动四:小兔吃萝卜 18 1、故事引入 2、连一连 3、在小组测量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并知道千米、米、分米、厘 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重点难点: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课时安排: 1、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1课时 2、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 1课时 3、练习六 1课时 第一课时 铅笔有多长 教学内容:P54-56“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 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 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活动一: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教师要善于捕捉“创新资源”,如发现不从尺子0刻度开始量的学生要加以表扬或奖励,如没有发现学生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进行启发引导,体现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写作“1d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 19 (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 (教师板书:1m=100cm 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估计学生会说:手掌长大约是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1分米等。] 活动二:目标——通过测量、观察与联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6.3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估计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2、教师自问自答“是啊,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然后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毫米”写作“1m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10毫米),板书:1cm=10mm。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 [估计学生会说:纸皮、硬币、小圆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 第二课时 1千米有多长 教学 )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20 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 完成数中57页想一想。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三(学中做 1(完成59页的第1题。 2(完成59页的第2题。 第三课时 练习六 教学 )毫米。 3(填空:(投影显示) 21 (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 )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是,可以用( )作单位。 (2)38米+54米=( )米 1米-6分米=( )分米 570分米-170分米=( )分米=( )米 1米-85厘米=( )厘米 (3)小明身高94厘米,在长( )厘米,正好身高1米。 (4)用一根长70厘米的铁丝,做了一个每边长都是15厘米的正方形框架,还剩( )厘米。 (5)3只苹果+4只香蕉+1只梨=1090克 3只苹果+4只香蕉+4只梨=1690克 1只梨重( )克 (6)先数出5毫米厚度的纸的张数,再算一算。 5厘米厚度的纸约有( )张 。 20厘米厚度的纸约有( )张。 学中做 1(完成练习6的第1题。 2(完成练习6的第2题。 3(完成练习6的第3题。 做中得 完成练习六的实践活动。 第四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内容:P61-65“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2、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3、 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投影片、挂图。 优秀的作业、作品„„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一个单元学完了,你一定受益匪浅吧。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 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你将变得更 聪明、更有才智。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你学到了什么, (1)出示图1,看图说一说。 读出每所学校的人数。 说一说那所学校的人数最少,那所学校人数最多,哪两所学校的人数比较接近。 你能把它们的人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吗, 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出示图2,看图说一说。 22 仔细看图,说一说个动物馆在池塘的什么方向, 说一说狮子馆到猴山的行走路线。 看图,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同桌交流,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 集体汇报。 (3)出示图3。 看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你能根据图重的条件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看谁提出的问题多,更有价值。 全班交流,学生讨论评价。 2(我的成长足迹:与同伴说一说。 (1)组内展示个人的学习资料。 (2)说一说。 a.请同学们勇敢地展示最满意的数学作业展示给同学看。 b.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展示内容。 3(评一评。 a.自我评价。 b.小组成员互评或好朋友互相评价。 c.教师评价。 4(忆一忆。 a. 回忆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节数学活动,或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 题等。 b. 在老师或同学面前讲一讲。 c. 说说自己取得的进步。 5(写一写。 a.教师可以为学生纪录成长纪实。 b.学生完成纪录卡片。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P61-65“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学习技能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回顾个复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关 知识。 教学准备:各种情境挂图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二、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玩中学 凳上智慧梯。完成63页的第2题。 你知道吗,完成63页的第3题。 完成63页的第4题。 完成63页的第5题。 完成63页的第6题。 完成63页的第7题。 完成63页的第8题。 23 第六课时 走进乡村 教学加与减(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减计算与实际 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发展估算意识。 4、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课时安排: 24 1、买电器(口算加减法) 1课时 2、回收废电池(三位数笔算加法) 3课时 3、小小图书馆(三位数笔算减法) 5课时 4、练习七 3课时 第一课时 买电器 教学回收废电池 教学内容:P72-76“回收废电池” 25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法是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学具:计数器。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废旧电池的危害吗,指名回答。 教师讲解:废电池中含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会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一颗钮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你们快想想办法,用过的废电池应该怎么处理呢, 对,我们应该集中回收,不随便丢弃。这节数学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 借助情境图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1) 出示图表。同学们,童星小学从本学期起开展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 活动。这是该校二年级各班在开展活动以来回收废电池的情况。 (2)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先自己想一想,在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3)那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发现的数学问题汇报出来,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能会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关于加法或减法的问题,只要问题提的合理,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最后,教师在交待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加法的有关问题。 2、算一算。 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试。 教师板书:102+97=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的数大约是多少。指生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进行计算。102+97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各小组展示算法并进行汇报。 强调: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完成第72页的试一试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计算,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指正,予以辅导。 (2)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方法同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 学生要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即“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还可以采用凑整 十、整百的方法进行计算。 完成第73页的试一试的题目。 (3)解决“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26 结合本班的数学情况,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完成第74页的试一试的题目。 3(想一想。 师生共同总结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三位数得比算加法,大家想一想,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和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谁能对照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说说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做, 学中做 完成教材第75页的第1、2题。 做中得 完成第76页的第3题。 第三课时 小小图书馆 教学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 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进行计算。236-118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提一提。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求“两种书的差” 的问题。根据藏书情况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数学 问题吗,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7 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 指名汇报的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3、试一试。 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 出示前两幅图,说出图意。 结合实际讨论:找回32元对不对, 总结减法验算的两种方法。 完成教材第77页的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4、议一议。 探索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讨论300-97怎么算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看那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最简便。, 各小组间交流、汇报。要求学生汇报时说出计算过程。 强调:笔算减法时,尤其是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 是0,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减。 看黑板,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再来说一说。 5、想一想。 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笔算减法的法则。 自己结合学过的百以练习七 教学内容:P82-87“练习七” 教学目标: 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练习,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 计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8 完成教材第82页的第1题。 对话平台玩中学 1、生完成教材第82页的第2题。 教师启发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找到最大数与最小数,怎样确定哪两个数的 和最大,哪两个数的和最小,哪两个数的差最小。 2、生完成教材第82页的第3题和第83页的第6题。 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自觉的进行验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的第4题。 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4、学生完成教材第83页的第5题。 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完成教材第84页的第7题。 6、学生完成教材第85页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并比较出得数的大小后,再交流各自的解答过程。 7、学生完成教材第85页的第12题。 第(1)小题要帮助学生会看火车里程表。 第(2)小题可利用北京到上海的铁路路线图或线段图帮助理解。 第(3)小题在学生能够能够看懂题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七、认 识 图 形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以上三种角。 2、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4、结合生活情境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5、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会用正方形、长方形、平形四边形等图形设计图案,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尺辨认以上三种角。 教学难点:能够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时安排: 1、认识角(角的初步认识) 2课时 2、练习八 1课时 3、长方形与正方形 1课时 4、平行四边形 1课时 5、欣赏与设计 1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角 教学内容:P88-91“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能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从直观上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教具三角尺一套、实物投影图片 29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在图形王国中认识一位新朋友,(教师板书单元题目:七、认识图形) 请 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 生找出图形后,指名回答。(有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等) 师:在有些图形中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它也是一种图形,它叫“角” 。(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你能在图中找出“角”吗, 学生独立观察找“角”,教师请同学到电脑前指“角”。学生指出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从图中抽出“角”。 (二)指一指:初步认识“角” 1.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角”。 学生试着指出“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教师示范指,注意动作强调从顶点开始。(引导学生正确指出“角”,为学生独立画“角”做好准备。) (三)画一画:了解“角”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1.学生试画 师:你能把三角板上的一个“角”,画在纸上吗, 学生自己试着画“角”,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方法。 2.教师示范 (1)描“角” 师:有同学用三角板描了一个“角”,请你仔细看老师描,从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个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下面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把这个“角”描下来了。 师:请同学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汇报。 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大家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会儿看看谁会用。 (借助三角板引导学生描出一个“角”,可以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出“角”的过程,同时体会到三角形与“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2)画“角” 师:请同学仔细看,老师画一个“角”。(教师指着黑板说)我把“角”画在这儿,就先点上一个点,(教师边说边点)它就是“角”的——顶点。(教师故意停顿,请同学回答,强化学生对名称的记忆。)再从顶点开始,用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边,(教师仍然停顿,请同学回忆并说出名称)还从顶点开始再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另一条边。(在学生说出“角”各部分名称的同时,教师板书) 师:请同学观察,“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师:由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就组成一个“角”。(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出“角”,使同学通过观察教师的手势,再次感悟出什么是“角”。) (3)表示方法 师:怎样表示呢,从“角”上面的这条边到“角”下面的这条边画一条弯弯的线,它就表示由这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这个“角”。现在有两个“角”,为了清楚的表示是哪个“角”,我们可以给“角”编编号。(教师边说边给一个“角”编上1号,学生自觉想出另一个“角”要编2号。教师再介绍“角”的符号,并板书) 师:请同学观察“角”的符号像什么, 指生回答。 (教师请同学观察并想象,帮助同学记忆“角”的符号。) 30 师:注意“角”的符号下面的线是平平的。 3.学生再次画“角” 请同学对比自己画的“角”,再次画“角”,画好后要边指“角”边介绍,讲给小组同学听。 (四)摆一摆:感受影响“角”大小的因素 1.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开的大小有关。 2.感知“角”的大小和两边的长短无关。 教师演示,请同学再次观察、体验“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五)比一比 师:我们已经知道“角”有大有小,有一组“角”朋友为了比出大小,争论不休,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师:请每位同学把5个“角”摆好,仔细观察。你认为哪个“角”最大,(教师请同学选出最大的“角”并举起来)互相看一看是几号“角”。 此时,再一次使同学认识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六)找一找:使同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今天我们身边的许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出它吗,并请你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独立观察后,在全班汇报。 生:桌子上有角,这是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习后学生再找“角”,已经能很清晰的找到一个面上的“角”了,更加接近数学中所说的“角”,不再是随意的立面上的“角”。 (七)全课小结: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角”。 生2:我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生3:我知道怎样比“角”的大小。 第二课时 练习八 教学内容:P92“练习八” 教学目标: 1、对角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 2、能借助三角尺辨认三种角。 3、让学生了解“角的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到处可以找到角。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教学重难点:准确的数角 教学准备:挂图。 学具:三角尺、学具钟、放大镜。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都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完成练习八。 对话平台 玩中学 再玩中学的过程中,以“去角国做客”为线索,完成书本上的基本练习部分。 1(完成教材第92页的第1题。完成教材第92页的第2、3题。 学中做 在角的王国里,到处充满了新奇有趣的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1(出示图片 31 (1) 你们看到了什么, (2) (显示教材第92页的第5图)你能说出钟面上显示的是什么时间吗, (3) 仔细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4) 分组活动:用学具钟拨一拨,说一说,还有哪两个时刻,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同样大,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角, (5) 拿起手中的放大镜看看手中的钟面,你又发现了什么, (6) 指针长了,角的大小变了吗, 做中得 1(又一个角很顽皮。(出示92页第4题第1个角图)数一数它有几个角。 2(它在自己身上填了一条线(出示92页第4题第2个角图)。数一数它现在又有几个角。 3(哎呀,它又给自己添了一条线~(出示92页第4题第3个角图)同学们快数数,现在又有几个角, 第三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P93-94“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能够按要求在之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回用正方形、长方形设图案,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 学具:?附页2上的长方形、正方形;?放一张长方形彩纸的信封;?三角尺、直尺、剪刀。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面上放一些几何图形,请你认一认,它们都是谁, 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认得这么准确的,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活动一。 学生分组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教师出示若干图形,请同学们说出几号图是正方形,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探索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先研究用什么方法,再进行操作。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小组的研究结果。 (4)完成“填一填”。拿着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活动二。 通过小游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1)猜一猜。 信封里装一张长方行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一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 (2)拉一拉。 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拉一拉,(拉动要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彩纸露出部分的变化,长方形 ——正方形——长方形。 (3)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一会是长方形,一会是正方形,一会又变成长方形呢,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32 第四课时 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P95 “平形四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2(在观察与比较中,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成长方形与四边形间的区别与联系。 3(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教具:活动长方形框架点子图。 学具:七巧板。 教学过程: 课件引入。 请同学们找一找,你在这幅图上找到了什么你认识的图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做一做。 引出平行四边形,同时渗透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师示“活动长方形框架”。 老师要拉动框架两角,猜猜会是什么结果。用你的小手比一比,和同桌说一说。 谁愿意来试一试, 请学生到前面来拉动长方形框架两角,将其变成平行四边形。 这个图形的名字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 2(说一说。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平行四 边形。 (1)先对你的好朋友说说。 (2)谁愿意告诉老师, 学中做 1(画一画。 教师出示点子图。 书上附页3有点子图,请同学们是这在上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吧~ 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你觉得自己画得棒不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1(做一做。 引出平行四边形,同时渗透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师示“活动长方形框架”。 老师要拉动框架两角,猜猜会是什么结果。用你的小手比一比,和同桌说一说。 谁愿意来试一试, 请学生到前面来拉动长方形框架两角,将其变成平行四边形。 这个图形的名字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 2(说一说。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平行四 边形。 (1)先对你的好朋友说说。 (2)谁愿意告诉老师, 学中做 1(画一画。 33 教师出示点子图。 书上附页3有点子图,请同学们是这在上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吧~ 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你觉得自己画得棒不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2( 拼一拼。 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1)每个同学都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我们的七巧板着急了,它也想和平行四边形做朋友, 请你帮帮它,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快动手试一试~ (2)拼完的同学可以将你的平行四边形展示在前面。 (3)看一看,评一评,你最喜欢谁的平行四边形, 第五课时 欣赏与设计 教学内容:P96“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2、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同学们,经过调查我发现咱们班有许多同学的家买了新房子,装修得特别漂亮,谁愿 意把自己的家介绍给大家,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2、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家,想一想这里复习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 (学生说,教师贴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复习学过的基本图形) 二、自主探究学习 1、让我们一起再欣赏几幅图(看书上的图片) 2、你喜欢这些图案吗,为什么喜欢, 3、每个同学说说第一个图案里有哪些我们学习过的图形, (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 4、汇报基本图形(学生边汇报,教师边用彩色笔勾出图形的轮廓) 5、小组2个人互说第2幅图的基本图形,说完后汇报。 (学生能够从各种图案中分析出基本图形,并能借助辅助线构造基本图形) 6、要是你画,你怎么画,(举例子说明,并用电脑演示) (感受旋转、平移、对称的现象) 7、你能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设计图案吗,一会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设计,设计之前先想一想你打算用哪些图形去画,然后选自己最喜欢的图形设计漂亮的图案,也可以自己进行创作。(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涂色,鼓励学生设计独特的图案) 8、学生自己设计 9、下面我们进行分组评价,大家先说说怎样去评选呢,(让学生说出评选的条件再进行评选) 10、展示作品并分析图形。(按照得星的先少后多评选,把优秀作品放到投影仪) 11、评选最佳设计奖、最佳创作奖、色彩鲜艳奖、态度认真奖 (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谈谈学习收获 四、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并颁发奖状 34 五、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八 加与减(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课时安排: 1、捐书活动(三位数学连加) 2课时 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 2课时 3、买洗衣机(三位数加减混合) 2课时 4、练习九 2课时 第一课时 捐书活动 教学内容:P97-98“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1.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甚至巧妙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重点: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直尺和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巩固旧知): 师: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很多的爱心活动,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吧(展示照片)这是我们学校的什么活动,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捐书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出示统计表)这里就是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来说说从统计表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生搜集信息) 师:你们能提出哪些和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呢,回忆一下,用竖式计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今天就来用以前的计算经验来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我们学校低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独立列式 2、估算:你是怎么估计的, 3、计算{教师巡视、指导,请个别孩子板演} 4、交流算法,互相评价 5、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自己探索出了这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其实啊,无论用怎样的计算方法,最重要的是要确保计算准确,有没有同学计算出现了失误的,大胆说说你错在哪, (肯定、表扬:诚实、勇敢~感谢:正因为有了你的问题,同学们计算时才会更加注意) 6、试一试: “我们学校高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先估算,然后独立练习,小组交流算法(你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计算,做完了的同学把你的计算方法跟你的同座说一说) (2)小组汇报 35 三、我能行 计算比赛p97 1.用竖式计算 小结:用竖式进行连加计算时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根据你的经验,用这种方法计算时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想提醒大家的,(两至三人谈) 四、联系生活、发散延伸 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要到了,你们想不想收到爸爸妈妈送的礼物呢,商店里有很多儿童商品,如果这次爸爸妈妈让你自己去挑选购买,只能买三件,你想买些什么,该付多少钱, 如果你买的商品限制在100元以估算 100+100+100=300,大约300本。 110+100+100=310,大约310本。 2竖式计算: 118 118 +104 104 ———— + 95 222 ———— + 95 317 —— 317 3凑整简算 (1) 118+104+95=100+100+100+18+4-5=317 (2) 118+104+95=110+100+100+8+4-5=317 答:建设小学一共捐书317本。 第二课时 运白菜 教学内容:P99-101“运白菜”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运算。 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 2(连减问题的两种不同思路。 教学准备:相对应的主题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农民伯伯种的大白菜又获得了大丰收,他们正忙着收白菜、运白菜呢~ 出示主题情境图。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第一运走288棵,第二运走256棵,原有850棵。 二问题探索。1提出问题。学生会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1)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 问题(1)(2),是对旧知识的复习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出来。然后重点研究问题(3)。 2思路探究。 36 (1)教师启发与引导:想要知道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你打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交流想法。 会有以下两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1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2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列式为“850—(256+288)”。 (4)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 3算法探究。 引导学生把具体的问题情境、混合运算的顺序与计算的方法步骤有机结合起来,弄明白其中的算理。在此重要的思想指导下,以下两种算法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1)从总数里面连减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594—288 =306(棵) (2)从总数里面减去两个数的方法。 850—(256+288) =850—544 =306(棵) 三、应用练习。 1(计算方法的练习。 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一练中的第1、3题。 2(解决问题的练习。 (1)第2题。 a出示问题情境及第(1)问。 b学生独立解答。 c交流算法与想法。 d出示第(2)问。 教师适时点拨,鼓励学生提出与第(1)问类似的连减问题,并试着解答出来,再与小伙伴交流。 (2)第4题。 a出示题目内容,带领学生读懂所提供的信息。 b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从整体上看,从星期一到星期日里程表上的读数是逐渐增大的,但有一天很特殊,星期三和星期四里程表上的读数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c学生讨论。 可能性1:如果小军是每天晚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四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可能性2:如果小军是每天早上统计的话,说明星期三小军的爸爸没有出车。 d引导学生继续自己提出问题,可以以“晚上统计”为例,完成第(2)问。(思考) e第(3)问。 〈1〉一般方法:把第(2)问中所求出的每天行驶的里程数相加。 〈2〉简便方法:将星期日与星期一在表上显示的数相减,即1830—301=1529(千米) 四、课堂总结。 围绕“连减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计算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中心目标展开讨论,师生共同结课。 板书设计: 运白菜 37 两车运走后,还剩多少棵, 850-256-288 850-(256+288) =594-288 =850-544 =306(棵) =306(棵) 答:还剩306棵。 第三课时 买洗衣机 教学内容:P102-104“买洗衣机” 教学目标: 1(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渐渐混合运算的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买洗衣机”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观察讲述。 1教师谈话:星期天到了,小刚一家都在忙什么呢,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后讲述: (1)这副图画的是什么事情, (3)从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活动(一):自主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1)小刚的爸爸妈妈一共收入多少元, (2)小刚的爸爸比妈妈每月收入多少元, 。。。。。。 2(活动(二):解决问题(,)。 (,)出示问题:小刚家每月生活费需要,,,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 读读问题,理解“生活费”“节余”的意思。 (,)列出算式“,,,,,,,—,,,”或“,,,,,,,—,,,”。 讲述列式的理由:把爸爸妈妈的月收入合起来,去掉生活费,就是节余。 (,)独立估算。 (,)实际计算。 a学生独立探索计算。 b小组内交流算法,共同订正答案。 c集体展示计算过程与结果。 3活动(三):解决问题(2)。 (1)出示问题: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需要积攒几个月, (2)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 (3)在小组内讨论。 (4)集体交流。 路径1:估算法。 1个月节余438元,不足450元;2个月不足900元,不够960元;3个月的节余足够960 元,需要积攒3个月。 38 路径2:先加后比较法。 438+438=876(元) 876元比960元少不到100元,2个月的节余不够,得积攒一个月。需要积攒3个月。 路 径3:960—438=522(元) 522—438=84猿(元) 用洗衣机的价钱连续减去两个月的节余,还差84元,需要积攒3个月。 „„ 三、试算练习。 完成试一试中的两道题,要求学生细心计算,注意进位与退位的方法,争取全算对。 四、课堂总结。 学生交流课堂学习的收获和体会,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总结: 1(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怎样正确计算加减混合运算题。 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灵活。 板书设计: 买洗衣机 (1)小刚家每月生活费需要980元,每月可以节余多少钱, 786+632-980 =1418-980 =438(元) 答:每月可以节余438元。 (2)如果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需要攒几个月, 〈1〉估算法 2个月不够,3个月足够。 〈2〉连加法 438+438=876(元) 2个月不够,3个月足够。 〈3〉连减法 960-438-438=84(元) 2个月不够,3个月足够。 答:需要攒3个月。 第四课时 练习九 教学内容:P105-108“练习九” 教学目标: 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甚至巧妙地进行计算 3(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渐渐混合运算的方法, 4(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草稿纸和主题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回顾一下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说说你都学会了什么, 二、完成练习: 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 39 此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在第(3)小题是思考题,在计算上有一定的难度,不做检测要求,可以让学生利用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4题 表格中是小乐家点表的数据,教师要先让学生理解电表读数的意思,再解答教材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可以与前面里程表相联系。 第5题 这是一道思考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交流各自的想法。 最后一题的答案不唯一的,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看能填是哪些数。 第6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 第7题 在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独立解决,再交流算法。 方法1 2米=200厘米 200-50=150(厘米) 200-75=125(厘米) 150-125=25(厘米) 答:第一条剩下的长,比第二条长25厘米。 方法2 第一问可以不经过计算,直接回答出第一条比第二条剩下的长。因为两条彩带原来同样长,用去的多,剩的就少;用去的少,剩下的多。第一条比第二条少用去25厘米,所以就剩下的就比第二条长25厘米。 第8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选择合适的数据,独立解答后,再进行交流。 三、小结。 这节课,和同桌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内容:P109-110“整理与复习(二)”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运用连加和连减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运用估算,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可以顺利运算。 教学重难点: 1(灵活运用连加连减等有关知识,结合具体情境,解决问题。 2(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教学准备: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地掌握有关的知识。这两副画是对学生学过知识的一个提示,左图是有关认识图形的知识,右表可以利用呈现的数据练习加减法。教师可以通过这幅图,引导学生自 己说一说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二(我的成长足迹 40 这一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生成长记录的方法,是学生自我评估的一种方式。教科书中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比整理与复习(一)提高了一步。学生可以展示最满意的一次作品,可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并适当加以指导。 三(练一练 1(第1题 练习万以教育。教学时,可以让学生编成一个小故事,并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课文中提出的三个问题都是开放性的,经过比较后,才能找出最近的路线,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思考,大胆尝试。 一、植物园导游图。 1(创设情境,导入题目。 2(出示主题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互说你所看到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3(解决问题: (1)从盆景园到树林有几条路,至少要走多少米, (2)从牡丹园到树林有几条路,至少要走多少米, (3)从月季园到菊花园有几条路,至少要走多少米, 4(老师分析,小结。 二、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1(根据笑笑的身高来估计模型的高度,培养他们的估测能力。 2(通过各展区植物数量的统计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 (1)哪个展区展示的植物数量最多,哪个展区展示的植物树立最少,相差多少, (2)牡丹园、菊花园和桃花园共有多少盆植物,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以先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提出来,全班交流。 三、你知道吗, 结合教材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说一说有什么感想。 四、小结。 同桌互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41 九 统 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 2、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课时安排: 1、读统计图表(条形统计图) 2课时 2、讨论(统计图表),练一练 2课时 第一课时 读统计图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中和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中1格代表1个单位。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难点: 1(根据实例,读懂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准备:草稿纸。 教学过程: 一、读懂纵向统计图。 1.会看统计图。 师:这是XX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个统计图和你们以前接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你知道统计图中的直条和左边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让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说明:图中的直条表示喜欢各种电视节目的人数;图中左边的数的意义是:1格代表1个单位,在这里1格代表1个人,2格代表2个人„„ 2.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师:这个统计图告诉了你什么, (1)学生独立思考。 (2)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3)最后小组代表汇报。 学生可能会从图中看出:喜欢卡通片的人数最多,有12热;喜欢看歌舞片的人数最少,才4人;喜欢看新闻和喜欢看电视剧的人数同样多„„从图中还能计算出一共统计了39个人。 3.延伸。 师:根据统计图表中的信息,你又想到了 什么,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4(给统计图起名字。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统计图,你认为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1)让学生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名字。 (2)教师指出:因为这种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高矮表示数量的多少,所以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条形统计图”。 5(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1)学生说一说用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有哪些优点。 (2)教师总结: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只管得看出数量的多少,一目了然。 二、读懂横向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可以是横向的。 42 师:这是XX小学二年级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统计图,这副统计图和第一副比较,又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第一副统计图是直条是竖着的,第二副的直条是横着的„„ 教师肯定:条形统计图也可以是横向的。 2(会看横向统计图。 鼓励学生自己说一说横着看、竖着看各表示什么。 3(从图中获取信息。 让学生与同伴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4(讨论。 师:如果我们班要组织单项体育竞赛,你认为组织哪项比赛最受欢迎, 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当他们的意见不一致时,使学生体会到通过统计有助于做出决策。 三、读懂统计表。 1(会看统计表。 师:这是某地安装电话情况的统计表。你们知道这个统计表中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各表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出: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年份,每隔5年统计一次,而第二行表示这个地区安装电话的部数。 2(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 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分析,学生会感到比较捆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作出简单的分析:如1985年安装的电话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五年统计一次,电话数量逐年增加:1985到1990年增加142部;1990—1995年增加190部;1995—2000年增加950部,远远高于前些年的增长速度。 3(估计。在学生对统计表所呈现的信息作出简单分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表中组数的变化情况估计一下现在可能有多少部电话。 四、课堂总结。 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与体会,教师给予评价。 第二课时 小调查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调查生活中的睡眠时间,让他们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同时对学生进行“充足睡眠”的健康教育。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数据、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调查过程中遇到的“计算睡眠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每人1份统计表、统计图。 2(每人1份记录单。 3(教师准备“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引导:老师知道,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呢, 学生围绕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讲究卫生与预防疾病等多方面展开交流、讨论。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睡眠时间”的问题。 二、正确计算睡眠时间。 1(讨论:你每天睡眠几小时,是怎样算出来的, 2(交流: (1)以某某同学晚上9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午休1小时为例。 从晚上9时到12时是3时,从晚上12时到早上6时是6时。3+6+1=10(时) 43 (2)以某某同学晚上8:30开始睡觉,早上5:30起床,午休30分为例。 从晚上8:30到12:00是3十30分,从晚上12:00到早上5:30分是5时30分。3时30分+5时30分+30分=9时30分。 „„ 3(计算。 请学生按正确的方法重新计算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并写下来。 三、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1(数学“分段时间记录法”。 (1)时间段的规定可以是这样的:11时以上,含11时;10—11时,含10时,不含11时;9—10时,含9时,不含10时。以此类推。 (2)可以自主选择句路方法,即在相应时段内记.......喜欢的符号。 2(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调查,收集本组成员每天睡眠时间的数据,记录好。小组长把结果填入本组的“睡眠时间记录单”。 3(全班汇总。 教师出示“全班同学睡眠时间记录单”,随着各小组的汇报,依次记录出相应时间段的人数,然后共同计算汇总出各时间段的总人数。 四、呈现数据。 1(填写统计表。 每位同学把统计的结果填入统计表中,并提示学生注意把班级和填表时间写完整,然后集体展示交流。 2(绘制统计图。 (1)出示空白统计图,看清每格表示几人。 (2)学生自主选择涂色或阴影的形式绘图。 (3)集体展示、交流。 五、分析数据。 1(观察统计表和条件图,你发现了什么, 例如,可能会有以下发现。 (1)睡眠10—11时的人数最多。 (2)睡眠8时以下的人数最少。 (3)大部分同学每天睡眠时间是10时左右,全班共36人,有28人集中在10—11时和9—10时这两个阶段。 2(小组展开讨论:你还有什么发现,或是有什么想法大胆提出来小组内交流交流, 六、小结。 板书设计 小调查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每天睡眠保证10小时 呈现数据 分析数据 第三课时 小讨论 教学目标: 1(能看懂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 2(学会分析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进行简单预测的能力。 3(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4 教学重难点: 1(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分析、预测能力。 教学准备:两副相对应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 1(活动(一):话说身高。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身高一词,让学生用其说一句话。例如: 我的身高是110厘米。 杨树是身高是是我身高的3倍。 爸爸与妈妈的身高相差10厘米。 两个同学的身高可能不一样。 和去年的今天相比,我的身高增长了5厘米。 „„ 2(活动(二):话说年龄。 教师再在黑板上写出“年龄”一词,学生再由此产生联想并说一句话。例如: 我们家爷爷的年龄最大。 年龄相差12岁的人,属相一样。 一年级的同学比我们年龄小。 动物和植物都有年龄。 人到了一定的年岭,就不再长高了。 3(活动(三):话说身高和年龄。 教师用“和”字把身高与年龄联系起来,让学生进一步联想、表达。 学生会感觉此时遇到了困难,并对某些说法产生了怀疑,相互争论。 教师适时导入:身高和年龄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能用一句话说清楚。因为,不同年龄段的人,不同的人,身高和年龄的变化情况是不一样的。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二、讨论活动。 1.读表。 教师出示小军1—7岁身高增长情况统计表,组织学生观察,看懂表意,说说自己从中获取的信息。 学生读懂表的45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一练”P115页的内容,让学生先读懂统计图:这是某商店10天中电脑销售情况统计图。图中时间没有从周一开始,而是从周三开始的。 2.学生分小组讨论统计图下面的三个问题。 3.集体汇报。 (1)哪天卖的多,哪天卖的少, 学生应根据前面7天的情况,分析出星期一、二、三电脑的销售很少,星期五的销售量明显增加,星期六、日的销售量最高。 (2)一周内大约卖了多少台, 学生看前7天或后7天的均可以,估计出30台左右的数均可以。 (3)预测接下来的周六、周日、周一可能卖出多少台, 学生只要能说出自己预测的依据,并能说出较合理的数就可以了,不必强求一致。 4.同桌二人看统计图相互提出问题并解答。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小讨论 身体和年龄 第四课时 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分析、预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图表呈现出来,并分析数据的全过程。2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草稿纸 这次实践活动安排的是一个小实验,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一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用统计的方法表示出豆芽生长的规律。可以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做这个小实验,并提出实验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适当,坚持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记录等。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同时在教室布置一处实验角,由专人负责。没有黄豆用绿豆代替也可以的。实验7天后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这里应该注意,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去请教家长、老师,也可以自己查阅书本。让学生从小就体验实验的过程,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出示要求: (1)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一天后将水倒掉,盖上一块湿布。 (2)待黄豆发芽后,选择一颗豆芽测量长度并记录。 (3)填入下表,并制成统计图。 三、布置任务。 1(自己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有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或家长请教。 2(我们一周后,看看你的统计图。 可以与同伴说一说,从这个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变化, 四、小结。 46 总 复 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的意识。 3(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4(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5(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能。 6(能看懂生活中常见的统计图表。学会分析统计图表中数据的变化情况,培养学生进行简单预测的能力。 7(直观地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并能正确地数出角的个数。 8(通过练习,巩固整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3(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确定东南、东北、西南和西北四个方向,并能正确辨认各个方向。 4(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熟练地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 草稿纸、三角板、主题图片和投影仪。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要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混合运算,多位数加减法等知识。 1、复习万以内的写法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1)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四百六十八米。 (2)黄河的通航河道长约三千七百九十四千米。 (3)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六千七百千米。 先请学生独立填写然校对。 2、找规律,填一填。 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说说找到的规律 按照规律填一填 校对 3、填一填,使横行、竖行几个数的和相等。 看懂题意 明确算法 生填 汇报 4、怎样租车 明确题意 独立设计两种方案 在小组内交流 5、说说上学路线 独立完成第(1)、(2)两小题。 47 小组)个 直角( ) 钝角( ) 独立完成 交流数的方法 2、折一折并剪一剪回答问题 48 把一张正方形纸沿直线剪掉一个角后,剩下的部分是几边形,它有几个角,说说各是什么 角, 让学生实际操作,由于有不同的剪法,就有不同的答案: (1)三条边,三个角,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2)四条边,四个角,两个直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3)五条边,五个角,三个直角,两个钝角。 3、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再回答问题。 让学生按要求在方格里涂色,绘制条形统计图。 独立想想打算怎样组织小小运动会。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4、小结 说一说本书中哪些49
本文档为【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732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7KB
软件:Word
页数:84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