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复习材料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复习材料

举报
开通vip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复习材料 第一章 幼儿教育与幼儿教育学 一、幼儿教育 广义: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 狭义:幼儿园对幼儿施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核心。 意义: 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幼儿期是关键期) 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4.培养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产生和发展: 1.原始社会初期,幼儿是氏族内部公有,实行氏族内部的公共教育;末期,幼儿是家庭所有,家庭教育产生。教育没有阶级性...

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复习材料
第一章 幼儿教育与幼儿教育学 一、幼儿教育 广义: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 狭义:幼儿园对幼儿施行的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核心。 意义: 1.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 2.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幼儿期是关键期) 3.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4.培养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产生和发展: 1.原始社会初期,幼儿是氏族内部公有,实行氏族内部的公共教育;末期,幼儿是家庭所有,家庭教育产生。教育没有阶级性,每个幼儿受到教育是平等的。 2.奴隶社会出现学校。封建社会有公共教育和保育思想(柏拉图主张对3-6岁幼儿集中管理) 3.幼儿教育机构最先在欧洲诞生;1771-1858英国欧文创办了“幼儿学校”后改名为“性格形成学园”把1-6岁婴幼儿组织起来,进行集体保育。 二、幼儿教育机构 产生: 1.幼儿教育之父德国福禄贝尔1837在勃兰根堡开办了学前教育机构,1840命名为“幼儿园” 2.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创立于清末新政时期 3.《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近代第一个较为系统完备的法定学制 4.我国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1903年在湖北武昌创办 我国幼儿机构的发展: 1.突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多形式、多渠道发展 2.走上规范化、法制化渠道 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颁发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8月 1996年3月颁布了《幼儿园工作章程》,同年6月1日实施 三、西方近代幼儿教育思想 洛克 《教育漫话》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体育、德育、智育三部分;“白板说”人心灵如同白板;主张教育平等,人人可以接受教育。 卢梭 1.强调幼儿教育必须遵循自然 2.强调根据幼儿特点进行教育(提出“理性睡眠时期”,儿童期要以感觉教育为主,对儿童进行智育之前要先发展感觉能力和充实幼儿的感觉经验) 3.强调让儿童在活动中学习(感官的发展,丰富感性经验作为理性活动的基础) 4.提出“自然后果法”,反对体罚,通过自然的后果让儿童领悟对错 5.提出教育的阶段论(4阶段):0-2身体养护为主;2-12注重体育、经验、感官的教育;12-15注重知识教育;15-成年,注重道德、宗教及情感教育 福禄贝尔 1.幼儿自我发展原理:幼儿的行为是内在动机支配,通过行为幼儿才可发展,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我活动。 2.游戏理论:第一个阐明游戏价值的人,幼儿通过游戏将内在精神活动表现出来,游戏是起于快乐终于智慧的学习,玩具(恩物—神恩赐之物)是必须的 3.协调原理:让孩子与周围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 4.亲子教育:让孩子在爱中成长。创办了第一个为母亲办的“习讲会” 蒙台梭利 (以适应自然为出发点) 1.推崇遗传,重视指导儿童的自发冲动 2.教育必须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相吻合 3.注重感官教育,给儿童以活动的自由 4.纪律总是通过间接手段达到,间接手段是“工作”即儿童的自发活动 5.爱护信任儿童、细心观察和机智、及时指导儿童 杜威 1.教育即生长:教育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发展 2.教育即生活:最好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学习”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主张“做中学”提出以儿童主导活动为中心的教学 皮亚杰 1.“发生认识论”研究发展过程和结构,图式、同化、调节、平衡四基本概念 2.认知的基础和结合点是动作 3.制约心理发展因素:成熟、物体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自我调节过程) 4.思维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思维萌芽,通过感知运动;前运算阶段2-6、7,表象和直觉思维,自我中心,无法掌握守恒,思维不可逆;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初步的逻辑思维,具有可逆性,获得守恒;形式运算阶段11、12-14、15,较复杂逻辑思维出现 四、我国近代幼儿教育思想 陈鹤琴 1.在1923创办了我国最早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活教育”理论 2.儿童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作为幼儿园课程系统中心,让儿童与实物和人接触,获得直接经验 3.课程打成一片,成为有系统的组织。课程内容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五指活动” 4.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作为选择教材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主张游戏式的教学 5.重视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 陶行知 1.积极开拓农村幼儿教育事业 2.重视幼儿教育:人生之基础,根本之根本 3.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游戏即工作 4.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 5.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提供手脑并用的机会。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解放空间和时间 张雪门 1.倡导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的的幼稚教育 2.课程要紧密联系生活经验,遵循整体性、偏重直接经验、偏重个体发展三原则。 第二章 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 一、我国幼儿教育 目标: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目标制定依据:教育目的、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可能性 目标的结构:教育目的、幼儿教育的目标、各个幼儿园具体的教育目标 制定目标的意义: 1.给幼儿的发展指明方向 2.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3.指导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 4.保证各项教育工作的协调配合 制定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1.教育目标分解的方法要恰当 2.教育目标的涵盖面要全面 3.教育目标要保持连续性和一致性 4.幼儿教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我国幼儿园的任务:1.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 2.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三、我国幼儿教育的原则 一般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2.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整体的发展、协调的发展、个性的发展) 3.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用多种组织形式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 4.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特殊原则: 1.保教结合原则(保育和教育是两大方面的工作,互相联系渗透,同一过程中实现)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教育的活动性和活动多样性原则(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4.发挥一日活动整体教育功能原则(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第三章 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 体育 智育 德育 美育 概念 增强体质,促进身体正常发育,动作协调发展的教育 有目的、计划增进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增进求知欲的教育 道德教育的初始阶段,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实施品德教育 利用美的事物和审美活动来培养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意义 全面发展的基础 幼儿期是大脑发展最快的时期 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时期 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和活泼开朗性格 目标 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发展智力,培养正确运用多种感官,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初步的动手能力 萌发爱国家、祖国、集体、劳动、科学的情感,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开朗活泼的性格(从情感入手) 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初步能力;培养相应的表现能力,特别是想象力、创造力 内容 促进健康成长;发展基本动作;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发展智力;引导获得粗浅的知识;培养求知兴趣和欲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展个性(良好个性品质)和社会性:爱德情感、必要的行为规范、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审美情感,理解美;审美感知,发现感受美;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美 途径 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科学护理幼儿的生活;精心组织各项体育活动,提高幼儿健康水平(保证至少2小时户外活动) 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发展智力;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主活动 日常生活是基本途径;专门的德育活动是有效手段;利用游戏,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德育的基本形式 艺术教育是主要途径;日常生活是重要途径;大自然、大社会是幼儿美育的广阔天地 注意问题 注重身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态度;体育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注意体育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方式 处理好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意幼儿知识的结构化 热爱尊重幼儿;尊重德育规律:近到远,抽象到具体、直观形象、个别差异。重视强化、预估、转移、理解行为后果技巧 面向全体幼儿;通过美育培养健全的人格;重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 幼儿教师与幼儿 一、幼儿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 义务 1.进行保育教育,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术中发表意见 3.指导幼儿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 4.领取报酬,带薪寒暑假 5.参加幼儿园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和培训的权利 1.遵守宪法、法律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教育方针,遵守规章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完成工作 3.按目标,组织、开展有目的计划的教育活动 4.关爱幼儿,尊重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5.制止侵害儿童活动,批评有害健康成长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学水平 二、幼儿教师的素质 1.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养(忠诚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2.身心素养(宽阔、慈爱的心胸,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情感,开朗个性,良好行为习惯) 3.能力素养 观察力、沟通能力(与幼儿、家长、幼儿之间:口语沟通,冲突的解决)、 组织小组活动能力:(分组能力+指导小组能力) 分组能力:有层次(纵向考虑水平差异)、有特色(横向考虑不同幼儿的特点)、有变化 指导小组能力: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幼儿遵循身心发展规律、灵活改变角色,指导方法。 三、现代儿童观: 儿童是与成人平等的、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社会应保障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尊重人格与权力,尊重发展特点和规律,尊重能力和个性,应当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现代儿童观确立了现在儿童教育民主化、科学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四、幼儿与教师的相互关系 1.从社会大范围看是平等的社会成员关系,是幼儿园所有人际关系中首要而基本的关系,是幼儿与教师相互关系的基础。 2.幼儿园小范围看是师生关系 五、幼儿的发展 1.幼儿的发展要靠个体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 个体因素: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2.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在活动中实现 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活动大致分内部活动(生理、心理)和外部活动(实践) 六、现代幼儿发展上出现的一些特点 1.生理发展加速的现象(生长加速;成熟加速) 2.儿童心理方面由于家庭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环境中对高学历,竞争日趋激烈加大成长压力 七、教师“教”的活动(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 直接“教” 间接“教” 按目的,直接把教育内容传递给幼儿 通过中介迂回达到教育目的 适宜 文化,行为规范,知识概念,技能技巧 优点 内容方法精心准备,系统省时,规律 发挥自主,接近幼儿,交往,满足好奇 缺点 理解有限难以掌握,缺乏交流、自主学 缺乏系统性,指导较困难,有难度 八、幼儿“学”的活动 1.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体 2.幼儿接受学习(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发现学习(通过动手实践) 3.影响因素(内部:智力和非智力; 外部:家庭、幼儿园环境、物质条件) 九、促进教师相互关系的策略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直接教时注意(变单交流为双向交流;变单一言语传授为多样化教育手段;重视情感效应;注重个人差异,因材施教;灵活利用生活中各种机会教,直接间接教相结合) 3.间接教时注意(与直接教结合;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幼儿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环境应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十、良好师幼关系的建立 1.用无私的爱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 2.尊重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第五章 幼儿园环境 一、幼儿园环境 分类: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特点:教育性和可控性 影响因素:物质、精神(人,幼师是最大因素;幼儿园文化,影响精神风貌,作用潜移默化) 二、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 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发展适宜性、幼儿参与性、开放性、经济性原则 三、教师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1.准备环境(让环境蕴含目标、让幼儿感兴趣,增加兴趣、尽可能让幼儿发表意见,动脑动手,感到环境是由自己而不是教师决定) 2.控制环境(利用环境激发和保持幼儿活动积极性) 教师控制环境大致环节:诱导进入活动、帮助开展活动、指导解决纷争困难、帮助结束活动 3.调整环境(经常调整环境使保持适合幼儿发展的最佳状态) 第六章 幼儿游戏 一、游戏的内涵 1.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 2.是幼儿对成长的适应,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身心发展水平低,速度快,多种需要,游戏解决了身心发展及需要与现实实际能力之间的矛盾) 3.是幼儿的自发学习(学习目标时隐含的,学习方式是潜移默化,学习动力是来自内部的) 二、幼儿游戏的特点 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是在遐想的情境中发展的 三、游戏的种类 角色游戏(最典型)、结构游戏(运用玩具的)、表演游戏(安排角色、规则、内容、言语表情)、体育游戏(促进健康)、智力游戏(愉快情境中增进知识)、音乐游戏(音乐伴唱进行) 四、游戏的作用 1.对认知的作用:丰富巩固知识,有利于获得并加深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有利于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的培养;能够激发创造力和思考力。 2.社会性作用:掌握各种社会准则,从他人角度理解思考问题 3.情感作用:利于情感的发展,变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克服紧张情绪的一种手段,游戏中可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游戏有利于消除愤怒情绪 4.身体发展的作用:促进骨骼肌肉成熟,锻炼运动技能和技巧,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五、如何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1.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 2.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 3.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注意个体差异 六、幼儿游戏的指导 1.尊重幼儿游戏自主性(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兴趣、氛围、游戏中想象、探索、表现、创造) 2.间接指导为主(丰富生活经验、观察并合理参与游戏、正面评价游戏激发游戏兴趣) 3.按游戏发展规律指导(小班象征性游戏、中班增加面临思考解决问题、打扮规则、竞争性) 4.按照各类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 第七章 幼儿园与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家庭、社区的关系 一、幼小衔接 重要性:进入小学后适应性问题有身体方面睡眠不足,疲劳,食欲不振,体力下降等;心理方面有精神负担重,压力大,情绪低,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社会性方面人际关系紧张等,有些还会出现厌学、怕学情绪。这些问题不解决好会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影响以后的学习生活。所以做好幼小衔接十分重要,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为以后高年级打下基础,为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提供保障。 二、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 1.学习环境的改变,自由活动空间较少,还要受纪律的约束 2.生活制度上的不同,从游戏为主管理不强制转变为教学为主,有严格作息时间有一定强制 3.师生关系的变化,师生接触相对较少,师生关系要重新建立 4.主导活动和学习方式不同,课堂教学,有任务有目标有作业 5.成人的要求不同,小学担负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以学习书面言语为主,注重知识系统学习 三、儿童进入小学不适应的主要表现 1.不适应课堂教学,表现很认真但是忽视听课过程,注意力易分散 2.不知道如何用课件休息时间,不知道下课干什么,上课还没有到教室 3.对完成作业不适应,对作业不理解、记不住,感觉困难,感到厌烦 四、幼小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培养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规则和任务意识的培养) 3.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非智力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五、幼小衔接工作的注意问题、 1.进行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以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和连续性规律为依据) 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3.结合地区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个体差异有针对性进行幼小衔接 4.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 六、幼儿教育离不开家庭 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家庭是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 七、家园合作 主要内容:鼓励引导家长直接间接参与幼儿园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存在问题:合作不深入,参观多参与少,间接多直接少,一次性参与多经常性少,内容脱节 八、社区对幼儿园的教育意义体现在社区环境、资源、文化三方面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九、幼儿园与社区如何合作 1.与社区资源共享,发展以幼儿园为核心的社区幼儿教育 2.为社区精神文明发展服务,共创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一章 幼儿心理学概述 产生标志:德国普莱尔1882年出版了《儿童心理》 研究对象:研究幼儿期(3-6、7)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研究原则:客观性、实践性、矛盾性、教育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般与个别相结合原则 研究方法:观察(长期与定期、全面与重点)、实验(自然、实验室)、谈话、作品分析法 二、研究任务: 1.描述幼儿发展的普遍行为方式 2.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智 3.探究不同外在因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4.提出帮助和指导幼儿发展的最优方法 三、研究内容: 1.描述幼儿心理发展(幼儿初、中、晚期)的年龄特点(认知过程和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2.探究个体差异与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决定心理发展主要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 3.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成果丰富了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2.实践意义:实践需要是幼儿心理学产生根源,幼儿心理学必须为社会实践服务 第二章 幼儿认知的发展 第一节 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1.视敏度:随年龄增加不断提高,5-6岁与6-7比较接近,4-5和5-6视敏度相差较大; 年龄越小,提供的字画该越大,上课时与图片实物的距离不要太远,卫生用眼。 2.颜色视觉:幼儿初期初步辨认基本色,不能辨别混合色以及近似色,难以说出名称;中期能认识及说出基本色名称,区分近似色;晚期绘画时可以调配出需要颜色,正确说出名称。 二、触觉的发生发展 婴儿主要通过手和口完成触觉的探索,即口腔探索和手的探索。因此教师要注意: 1.不要给幼儿过小的可以放进口中的物体和玩具,防止误食 2.不要给幼儿特别是刚会走路幼儿筷子等坚硬的物体,防止放在口中四处走动伤害到自己 3.不要给幼儿不卫生或者含有毒素的东西玩。 婴幼儿期是手的探索活动形成的时期,具体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手的本能性触觉反应阶段、视触协调阶段,即眼手协调、手有目的探索阶段 三、幼儿知觉的发生发展 空间知觉 方位 3岁辨别上下;4岁前后;5岁以自己为中心辨别左右;6岁上下前后,左右辨别能力未发育完善;7、8岁掌握左右。方位知觉的顺序是:上下前后左右 深度 物体逼近时2、3月婴儿保护性闭眼,4-6躲避反应;幼儿不熟悉近大远小 大小 1岁半开始可以对幼儿进行大小知觉训练,大小不一其它一致让幼儿比较 形状 掌握难到易:圆、正方、三角、长方/ 半圆、梯形/ 教师指导菱形、平行四边 时间知觉 初期:初步的时间概念,常与具体生活相联系; 中期:理解昨天今天明天,会用早晨晚上,较远时间(前天)理解起来有困难 晚期:大前天、前天、后天、大后天,分清上、下午,星期几,春夏秋冬 四、幼儿观察力的发展和培养 目的性增强、持续性延长、细致性较差、 概括性提高(认识个别现象阶段——空间关系阶段——因果关系阶段——对象总体阶段) 观察方法形成(从跳跃式、无序的,逐渐向顺序性的观察发展) 第二节 幼儿注意与记忆的发展 一、注意的功能:选择、保持、对活动调节和监控作用 二、注意的发展 1.稳定性发展:学前儿童注意稳定性不高,总的呈现增长的趋势 2.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小班比较差,只注意到主要鲜明的;中班有所提高,可以看乐谱弹琴,两手分弹;大班转移和分配能力继续提高。 三、影响注意因素:无关刺激的干扰、疲劳、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 四、多动症的表现:感兴趣的游戏也难坚持到底,动作不停无法自控,对智力和学习有影响 五、记忆的环节: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 六、记忆类型:形象、运动、语义、情绪、情景记忆 七、幼儿记忆特点 1.目的性: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在成人教育下逐渐发展,3岁前没有明显的记忆目的,对具体直观形象的材料、行动的语言材料容易记住。 2.牢固性:不具有牢固性,记得快忘得也快 3.精确性:缺乏精确性,支离破碎、主次不分、容易混淆 八、发展记忆的方法:多种感官参与、歌诀记忆、提出明确的记忆目标 第三节 幼儿想象的发展 一、想象: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的加工和改造形成形象的心理过程 二、运用综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等方式实现想象 三、特点:形象性与新颖性 四、种类:无意想象(梦是极端表现)、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 五、幼儿想象的发展 无意发展到有意、简单的再造想象到创造想象、从极大夸张的想象到合乎现实的想象 无意 无目的,由外界刺激引起;不稳定,内容凌乱;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有意 幼儿期开始萌芽,幼儿晚期有较明显的表现 再造 依赖成人言语;根据外界情景变化改变;实际行动是想象的必要条件 2-3是最初阶段,进行缓慢,需要言语提示和感知动作的辅助 3-4迅速发展,以再造想象为线索,在各种活动中出现再造想象的成分 4-5开始独立进行想象,内容的创造性逐渐萌芽 5-6创造想象相对明显,内容有较大的新颖性 创造 最初的创造想象是无意的自由联想;形象与原型差不多一种不完全的模仿;情节逐渐丰富,从原型发散出来的数量和种类增加 3岁创造低以生活经验为主;4岁有创造成分;5岁内容丰富,新颖增加独立性发展 六、想象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幼儿期是想象最为活跃时期,想象贯穿各种活动中。创造想象是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典型表现 1.想象与认知活动 想象与感知密不可分,想象是以头脑中的表现为原材料,表象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具体形象;与记忆密不可分,想象的发展有利于记忆活动的顺利进行,记忆离不开想象;与思维关系密切,符合规律的想象是一种思维表现,称创造性思维。 2.想象与学前儿童的情绪活动 想象往往引发情绪;情绪影响想象,幼儿的情绪常能引起某种想象过程,或改变想象的方向 3.想象与游戏:想象是象征性游戏的首要心理成分 4.想象与学习活动:没学习就没理解,就无法学习和掌握知识 第四节 幼儿语言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正确率与年龄成正比、3-4是语音飞跃期、声母韵母掌握程度不同、正确率与所处环境有关 二、词汇的发展(幼儿期是词汇量飞跃发展时期) 1.特点:数量逐渐增加、词类范围不断扩大、词义理解逐渐加深 2.词义过度扩张1-2比较明显,原因是理解力较低,不能界定概念核心特征及缺乏相应词汇 三、 句子 关于阅读的唯美句子关于古风的唯美句子执行力的经典句子鼓励人努力奋斗的句子用沉默代替一切的句子 的发展 1.句子结构发展:简单句到复杂句,不完整到完整,无修饰到有修饰,长度由短到长 2.功能发展:混沌一定到逐步分化,3岁后不分化现象越少,幼儿早期词语不分词性 3.句子理解:理解要先于句子产生,4-5岁能自由交谈但复杂句理解不好,6岁理解被动句 四、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外部言语到内部,情景性到连贯性言语;4岁才会复述,3岁前情境性,6、7岁才连贯诉述 五、语言表达技能的发展(说话技能和听话技能) 4岁学会初步根据听者情况确定言语内容和形式,听话技能在幼儿期十分有限,不知道反话 第五节 幼儿思维的发展 一、思维:人脑对现实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特点。 二、儿童思维的阶段性 1.直观行动思维:依赖一定情景、离不开儿童自身的行动 2.具体形象思维:3-6、7岁儿童的思维,依靠事物的表象 3.抽象逻辑思维:6、7岁后 三、幼儿对概念的掌握(特点:内涵不精确、外延不恰当) 幼儿初期掌握熟悉的事物;中期掌握事物突出的特征;晚期事物的本质特征 四、幼儿对事物判断的特点:判断形式间接化、内容深入化、根据客观化、论据明确化 五、幼儿对事物推理的特点: 推理过程随年龄增长发展、过程划分为不同水平的等级、方式由展开向简约式转化 六、幼儿理解事物的特点:理解事物水平不高、不深刻受外部条件限制;孤立的,难发现内在联系;依靠具体的形象,理解是表面的,事物内部含义不理解。 第三章 幼儿情绪与情感发展 一、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1.情绪与机体的需要相联系的体验方式,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社会需要相联系 2.情绪发生比较早人和动物共有,情感是人特有,个体发展到一定年龄才产生 3.情感比情绪更稳定、更持久。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 二、情绪的组成:情景、身体状态、情绪表现、情绪体验 三、情绪理论 1.詹姆斯—兰格情绪学说: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感知,各种感官变化引起感觉总和。哭才愁 2.情绪评估—兴奋学说:外界环境影响经过人的评价和估量才产生情绪。阿诺德 3.情绪三因素说:情绪产生是刺激因素、生理因素和认知因素的综合作用。沙赫特 四、婴幼儿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 1.幼儿具有先天的情绪机制。特点是:笼统、未分化、不具体、具有弥散性 2.八种基本情绪:愉快、感兴趣、惊奇、厌恶、痛苦、愤怒、惧怕、悲伤 五、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1岁就具有察言观色。情绪对婴儿有生存价值和社会适应意义 六、婴儿的微笑 0-5周:自发微笑、 5周-3.5月:五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3.5月后: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七、婴儿的害怕:学步孩子怕痛;幼儿时期怕具体事物;学龄儿童怕学业失败 八、幼儿的原始情绪反应 1.这种情绪反应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直接关系 2.新生儿三种主要情绪:怕(大声和失持引起)怒(被限制运动)爱(抚摸、轻拍等接触) 九、情绪分化理论(1岁后开始情绪分化,2岁左右出现各种情绪) 1.布里斯奇的情绪分化理论 初生婴儿只有未分化的一般性激动,表现在皱眉和哭;3个月分化快乐、痛苦;6个月痛苦进一步分化为愤怒、害怕、厌恶;12月快乐分出高兴和喜爱;18月分化出喜悦与妒忌。 2.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情绪分化理论 泛化阶段0-1笼统,生理需要引起的情绪占优势;分化阶段1-5,3岁高级情绪萌芽;系统化阶段5岁后,高级情绪达到一定水平。 十、幼儿情绪发展的一般趋势 1.情绪情感的社会化:引发情绪的社会动因增加、情绪中的社会交往增加、情绪表达社会化 2.情绪情感的丰富和深刻化 3.自我调节化:情绪冲动性减少,晚期自我调节情绪能力逐步发展;情绪稳定性随年龄发展, 但是仍不稳定,有情境性和易感性;随言语和心理活动有意性发展逐渐能调节情绪外部表现 十一、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 1.道德感:3岁后发展起来。小班主要指向个别行为,由他人评价引起;中班掌握一些概括 化的道德标准;大班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 2.理智感:由环境和成人培养决定;5岁明显发展起来,表现在爱提问题 3.美感:初期对颜色鲜明、新的东西产生美感;环境和教育下逐步形成审美标准。 十二、幼儿情感的培养、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保持和谐的气氛、建立良好亲子情和师生情 2.成人的情绪自控,家长喜怒无常会使孩子无法适应,情绪不稳定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肯定为主多鼓励、耐心倾听孩子的话、正确的暗示和强化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 5.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反思法、自我说服法、想象法(受挫时把自己想象成英雄) 第四章 幼儿的个性因素及其发展 一、幼儿气质的发展(气质:较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 具有稳定性、生活环境可以改变幼儿气质、儿童气质影响父母教养方式 二、性格: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 特点: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结构:性格的态度、意志、情绪、理智特征 三、婴儿性格 1.儿童性格是在先天气质类型的基础上,在与父母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 2.最初性格方面差异出现在3岁左右,在合群性、独立性、自制力、活动性方面存在差异 四、幼儿性格的年龄特征(幼儿期是性格初步形成的时期) 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模仿性强、好冲性 五、学前儿童性格的初步形成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儿童性格已经出现明显的个别差异 2.儿童性格的初步形成针对较低级的性格因素,高层次的因素还远未形成 3.儿童性格的发展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行为直接反映外界的环境影响 六、幼儿自我意识形成的标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1.能够区分自己的动作,并意识到动作的目的和动机 2.能够把自己与自己的动作分开,知道自己是活动的主体 3.能够使用自己的名字,概括自己的愿望和关于动作表象的“自我感觉” 4.能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自己 七、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一般趋势 1.自我认识的内容是从外部、可观察、具体、有明确参照系统的自我到内部、抽象、参照系统迷糊的自我特点。先认识生理的自我,然后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2.自我的结构从简单到分化、多重的结构,逐渐出现层次性,最后形成复杂整合的自我结构 3.自我评价从他人评价标准发展到独立自我评价 4.社会适应性逐渐提高,能根据社会交往情境表现复杂的社会自我 八、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 对幼儿进行正确恰当的评价、明确行为要求、增加交往机会、在专项活动中进行教育 第五章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一、社会性发展的内容:人际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二、社会性发展的意义: 1.幼儿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成分,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 2.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三、依恋:6、7个月开始对母亲特别关注,10个月-2岁,婴幼儿依恋的高峰期 类型: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型 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出生-3月)有差别(3-6月)特殊情感联结(6月-3岁) 四、亲子关系类型:民主型、专制型、放任型 亲子关系影响因素:婚姻关系、家庭结构 五、游戏中同伴关系发展的特点 1.幼儿之间绝大多数社会性交往是在游戏情境中发生的 2.独自游戏为主、各玩各的、不能很好共同游戏是在3岁左右 3.联系性游戏逐渐增多是在4岁左右 4.合作游戏开始发展是在5岁左右 六、同伴关系的作用 1.有助于获得成功的社交技巧,对幼儿学习社会技能有特别的作用 2.使幼儿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能给幼儿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幼儿应付生活中紧张和压力 七、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受欢迎幼儿、被拒绝幼儿、被忽视幼儿、一般幼儿四种不同交往 八、幼儿交往的影响因素:幼儿行为特征、外表、教师、家庭教养方式,排行,性别,年龄 九、如何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 1.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宽松和谐的同伴关系 2.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的机会 3.交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 4.通过游戏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5.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十、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 前道德阶段(4、5岁前)、他律道德阶段(4、5-8、9岁)、自律道德阶段(9、10岁以后) 十一、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水平 阶段 前习俗水平 1、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2、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 3、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4、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 5、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6、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十二、儿童道德影响因素:认知能力、同龄人交流、儿童的教养实践、教育与文化 十三、独生子女社会性问题产生原因 社会性原因:兄弟姐妹缺失、经历的独特、家长-子女关系 教养方式:溺爱、过分保护 十四、影响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因素 1.家庭教育: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给孩子发展空间,培养独立性;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给充分自由,培养创造力;让孩子了解行为规范,养成规则意识;让孩子学会移情,培养同情心,具有适宜的情绪情感,培养与同伴、成人交往技能。 2.幼儿园集体教育:发展社会认知及行为规范;促进同伴交往和社交技能;注重个别教育 幼儿教育心理学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 研究对象: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进行幼儿身心健康 研究任务:幼儿学习与教学的规律;预期幼儿发展规律和变化,预测教育效果;运用科学手段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控制和干预幼儿学习过程中遇到种种问题 学科性质:理论性与应用性学科、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研究内容: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和教学 二、幼儿学习的特殊性 1.幼儿学习不同于动物学习,在语言和数学方面有优势,具有无限的潜力 2.幼儿学习不同于但是可类比原始人学习 3.幼儿学习不同于小学生的学习,具有动作、工具、语言的外显性,学习表现出很大的跨度 三、幼儿教学的特殊性 表现出非正规性;目标重在幼儿发展;教材范围更广,学习即生活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时期 时间 内容 萌芽期 18世纪-20世纪40、50年代 1.法国的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 3.意大利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提出敏感期) 初创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 1.贝雷特和英格曼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发展了直接教学方案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皮亚杰、奥苏贝尔、布鲁纳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皮亚杰的个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发展 20世纪80年代至今 1.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识:幼儿学习与发展存在关键期,过了这一时期就很难发展,幼儿期是脑发展最快的时期。 2.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游戏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安全的环境中和受重视的群体中幼儿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和发展;通过主观体验和参与学习效果最佳。 五、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幼儿园教育指导 1.教育目的:让孩子学习系统科学知识同时培养幼儿主动探索世界和发明创造的精神和能力 2.幼儿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为依据,应与幼儿智力发展结构相互适应 3.教学原则:要适应幼儿的认知发展;应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和认知能力;重视实践活动 六、幼儿学习 基本方式:观察模仿学习、操作学习、倾听与表达学习、自主学习、交往学习、体验感受学 主要特点:容易被扼杀学习主动性、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无意性和内隐性、经验与体 验作用的显著性、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对环境极大依赖、个别差异不容忽视 七、如何做好师生互动 1.创设良好的师生互动心理环境 2.给予孩子平等的言语权,促进师生积极的互动 3.调整角色,换位思考,提高互动的质量(尊重理解幼儿,寻找沟通点,把握兴趣点;发觉 闪光点,理解幼儿的想象,产生师生共鸣) 八、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动作、认知发展正常、情绪积极向上、人际关系融洽、性格特征良好、没严重心理疾病 九、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吮吸手指、咬指甲癖、习惯性阴部摩擦、口吃、夜惊、说谎 十、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生物因素:遗传素质、机体损伤、生化改变 2.心理学因素:需要、动机、挫折、适应、自我意识、情绪 3.社会因素: 家庭因素(结构、氛围、教育态度与方式)幼儿园因素(物理、人文:气氛、师生、同伴) 十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帮助幼儿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懂得哪些要求是合理的、合理宣泄 2.帮助孩子学会社交技能:移情训练、分享与合作、恰当自我评价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律的生活、良好的卫生习惯 4.性教育:没有性歧视、没有性压抑、自然回答性问题 十二、幼儿心理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将心理教育贯穿到幼儿一日教学活动中 幼儿游戏应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遵循游戏的功能性原则、需要原则和针对性原则 2.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日常生活相融合 3.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社区、家庭、幼儿园生活融合在一起 PAGE 15
本文档为【幼儿园教师招聘考试复习材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壹笑先生
致力于服务广大学子、教师、社考人员等一份学习的资料!
格式:doc
大小:11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08-23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