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学历史教学之设计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之设计原则

举报
开通vip

中学历史教学之设计原则中学历史教学之PPT设计原则 ——七个原则与案例分析 设计原则一:认知原则 学生学习语词和画面的组合呈现比学习只有语词的呈现学习效果好。 理论基础:当语词和画面共同呈现时,学生有机会形成言语和图像的心理模型并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当只呈现语词时,学生虽能建立言语的心理模型,但难以建立图像的心理模型,也无法在两种模型之间建立联系。 案例1-1 在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中,教师通过1851年伦敦博览会的图像作为背景,结合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果的一系列图片,通过动画制作技术的处理,一件件展品从眼前掠过,让学生仿佛置...

中学历史教学之设计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之PPT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原则 ——七个原则与案例分析 设计原则一:认知原则 学生学习语词和画面的组合呈现比学习只有语词的呈现学习效果好。 理论基础:当语词和画面共同呈现时,学生有机会形成言语和图像的心理模型并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当只呈现语词时,学生虽能建立言语的心理模型,但难以建立图像的心理模型,也无法在两种模型之间建立联系。 案例1-1 在高中历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中,教师通过1851年伦敦博览会的图像作为背景,结合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成果的一系列图片,通过动画制作技术的处理,一件件展品从眼前掠过,让学生仿佛置身于1851年博览会现场一般,马上被带入了工业革命的情境之中,在讲解概念性知识“工业革命”时,学生往往不能很容易的理解过于抽象的概念性知识。 在图1-1-1中只是用文字单纯的告诉学生:“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由工厂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的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变革。”这段文字尽管很清晰的解释了什么是工业革命,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工业革命时期过于陌生,仅凭这段文字性的解释是无法让学生满意的,因此,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让学生理解,如图1-1-2所示,在一张PPT页面的上方给出工业革命前和工业革命后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的两幅图,同时下方给出对应的“工业革命”的概念。通过两幅图的对比,,是学生充分理解什么是工业革命,而且还可以感觉到这场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学生对科技的力量充满崇敬之心,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索性。 图1-1-1 纯文字呈现 图1-1-2 “图片+文字”呈现 案例1-2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甲骨文与青铜器》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甲骨文以及汉字的演变,但是在图1-2-1的课件中,仅仅给出了甲骨文的概念和意义,这一单纯的文字介绍不但没有给学生带来趣味,反而会造成学生的认知负担,对学生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在图1-2-2中,在课件的左边首先给出了甲骨文的图像,通过这种直观感受,对甲骨文有一定的初步认识,然后右边给出甲骨文概念文字说明的同时,还对关键词进行了标注,使学生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文字说明,通过建立联系来加深印象。 图1-2-1 纯文字呈现图 1-2-2 “图片+文字”呈现 设计原则二:空间接近原则 书页或屏幕上的对应的语词与画面邻近呈现比隔开呈现能使学生学得更好。 理论基础:当书页或屏幕上对应的语词与画面彼此接近时,学习者就不必使用认知资源在书页或屏幕上搜寻,并且有可能将它们同时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当书页或屏幕上语词与画面两者彼此远离时学习者就必须使用认知资源在书页或屏幕上搜寻。这样,学习者就不太可能将两者同时纳入短时记忆。 案例2-1: 在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地图的阅读》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涵义和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地图的能力,但是由于地图所表现的实物空间感和距离感都过大,学生凭借单纯的文字解释没有办法理解,因此需要利用具体的实物地图和文字说明来让学生认识地图。 在图2-1-1中图像与文字说明各占一半位置,左边呈现了同一地区不同类型地图的图像,右边则给出了地图的概念和地图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指向标”的解释,虽然从整体来看,基本达到了多媒体呈现加深学生知识印象的目的,但是由于图与文字的组合过于分散,从空间上来看过于分离,学生在利用这幅地图结合文字进行理解时,会有一定的认知负担;在图2-1-2中,首先给出地图图像,让学生对地图有一个初步的认知,并在底端给出地图定义,加深学生对地图的认识,然后将“比例尺、图例、指向标”三要素以箭头指示的形式结合图像的具体细节给出文字解释,与图2-1-1中的空间分离相比,这种邻近呈现使得图像与文字在空间上获得接近,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也更容易帮助学生建立认知联系。 图2-1-1 分离式呈现 图2-1-2 组合式呈现 案例2-2: 在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的《宋明理学》 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免费下载洗衣歌教学设计免费下载汽车材料教学设计下载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下载一师一优课教学设计下载 中要求学生要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正确认识宋明理学及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但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认识和理解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对于学生来说过于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选用了唐代杜牧的古诗《江南春》作为教学导入内容,通过这首诗来引出问题:“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现象?(宗教兴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为什么汉代儒学刚刚确立了正统地位,汉代以后人们对佛教的兴趣日增?” 在图2-2-1中,采用了一幅江南春的图像和杜牧的《江南春》古诗原文,其中表现古诗意境的图像占据了整页的三分之二,而古诗则在顶端呈现,尽管这样的呈现方式符合了设计原则中的认知原则,但是由于图像与文字的组合比例失衡,从空间上来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分离感,不利于学生对情境和问题理解;在图2-2-2中,将古诗与图像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了图像中的空白位置,学生在理解情境时会很快的主动将古诗内容与图像内容相结合,及时地建立认知联系,此外古诗与图像的这种呈现方式比较符合学生对古诗的一般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兴趣。 图2-2-1 分离式呈现 图2-2-2 组合式呈现 设计原则三:时间接近原则 对应的语词与画面同时呈现比继时呈现时能使学生学得更好。 理论基础:当对应的解说和动画部分同时呈现时,学生更有可能在工作记忆中同时保持两种材料的心理表征,因此更有可能在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之间建立心理联系;若对应的解说和动画部分在时间上继时呈现时,学习者不太可能在工作记忆中同时保持两种材料的心理表征,因此不太可能在言语表征和视觉表征之间建立心理联系。当听到解说和看到对应的动画部分的时间间隔较短时,学习者仍有可能在语词和画面之间建立心理联系。然而,如果在不同的时间听很长的一段解说和观看所有的动画时,学习者就不太可能在语词和画面之间建立心理联系了。 案例3-1 在湘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What’s your name ?》的教学设计中,对学习对象做了分析,认为三年级之前的学生并没有正式接触过英语,仅仅只会说几句简单的“OK”、“Sorry”,而且都是从电视或者电影中听来的,英语学习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既新鲜又困难。由于语言的表达能力有限,对语言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的认读和运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发生转移。因此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新课导入时利用儿歌《Hello!》,来营造一种轻松欢乐的课堂气氛,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在图3-1-1的案例中,教师首先利用其他音乐播放器为学生播放了这首儿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然后再为学生展示儿歌内容,让学生自己学唱这首儿歌,尽管利用儿歌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由于音乐和歌词画面的呈现存在一定的时间差,这会导致学生在头脑中无法及时地建立认知联系,在完成教师任务时由于认知差异和知识难度,很快失去信心和积极性;而在图3-1-2中,教师将音乐以插件形式插入课件中,在播放儿歌的同时,为学生同时呈现歌词内容,并配以符合主题的图片,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最大程度建立认知联系,,还可以通过触发器的设置,让学生能够随时暂停、播放音乐,帮助学生学习儿歌,增加学生对儿歌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对接受信息进行加工的机会。 图3-1-1 继时呈现 图3-1-2 同时呈现 案例3-2 在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甲骨文与青铜器》一课教学设计中,学生已经基本知道了甲骨文的背景知识,还学习了如何辨认甲骨文和金文,清楚了甲骨文和金文之间的区别,并借此来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为了加深学生对甲骨文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课件中决定加入一些简单的甲骨文字,并对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甲骨文。 在图3-2-1和图3-2-2中,课件选择了“儿”的甲骨文字,来告诉学生如何破解甲骨文。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先给出了汉字“儿”的甲骨文图片,让学生对“儿”的甲骨文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产生疑问,然后给出了破解这个甲骨文字的解释说明,来解答学生的疑问。但是针对这一课的内容以及学生特征分析可以发现,“先给出图片,再给出解释”的呈现方式并不理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先看到了甲骨文的图片,这种视觉信息只是暂时存于学生的短时记忆中,很容易忘记,一旦开始接收后面的文字解释信息时,很快会将前面的信息覆盖,也难以建立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意义建构时出现困难;在图3-2-3中,将汉字“儿”、甲骨文字图片和文字解说都放在了一起,学生可以将“汉字”、甲骨文字图片和文字解说结合起来理解,并在教师的讲解下,充分调动视觉和听觉系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容易将短时记忆的信息及时转为长时记忆,以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这样同时呈现的方式比起继时呈现来说,更容易帮助学生建立认知联系,激发学生对甲骨文字学习的兴趣,进行有效的知识建构。 图3-2-1 继时呈现(1) 图3-2-2 继时呈现(2) 图3-2-3 同时呈现 设计原则四:一致性原则 原则1:当在多媒体呈现中 加入有趣但无关的语词和画面时,学生学习会受损害。 原则2:当在多媒体呈现中加入有趣但无关的声音和音乐时,学生学习会受损害。 原则3:当把多媒体呈现中不必要的语词删掉时,学生的学习会得到促进。 理论基础:无关材料会争夺工作记忆中的认知资源,分散学生对重要材料的注意力;会干扰材料的组织加工,误导学生围绕不恰当的主题来组织材料。 案例4-1 在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的第六课《对外友好交往》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在前面学习过有关隋唐时期的相关历史知识,但是由于单纯的历史知识过于枯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自制力较弱,容易好动、好表现,因此在进行课件设计时可以适当通过图片、音乐来让整个教学形象生动,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在图4-1-1中,主要知识内容是隋朝经济繁荣的三点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充实。但是采用了PPT模板,左边的四幅图占据了整页的三分之一,“历史”两个字采用艺术字体,占据了整页的顶端,总体来看这一页PPT并没有突出体现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反而是无关的图片和艺术字喧宾夺主,这样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被无关元素吸引,分散了学生对重点知识内容的关注,也无法集中精神关注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尽管这些无关的内容是为了让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形象活泼,但是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关性的信息占据了学生的大脑,让学生难以进行认知联系,干扰了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在图4-1-2中,在提到唐朝歌舞时,仅凭“胡旋舞”、“剑器舞”、“霓裳羽衣舞”这样几个单纯的词语是无法让学生理解唐朝歌舞的,因此可以通过相关的舞蹈图片或视频片段来让学生认识唐朝歌舞,还可以配以与主题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欣赏,这样在相关性极强的图片和音乐的配合下,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理解和认识唐朝歌舞,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加深印象,通过对图片、文字、音乐的整合加工,来进行有效的、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过程。 图4-1-1 无关材料呈现 图4-1-2 相关材料结合呈现 案例4-2 在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英语《Meet My Family》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简略介绍家人,听、说、认、读单词family、baby、mother、father等,并且能用句型This is my…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例如This is my father 、This is my mother 等),在对基本知识内容进行学习以后,为了增加学生对这一课内容的印象、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的最后设计了finger family游戏儿歌(如图4-2-1所示),其中五个手指分别代表爸爸、妈妈、姐姐、弟弟和小宝宝,然后儿歌中会提问,然后相应的手指对着麦克风回答,例如提问“Brother finger ,brother finger ,where are you ?”,然后代表弟弟的中指在麦克风前回答“Here am I,here am I,how do you do !”,这样的训练方式对学生知识的应用和英语发音都有很大的帮助,将手指比作家庭成员,增加了知识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课件中所涉及到的无关元素也比较多,例如背景色彩过于鲜艳,很容易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单词和底部的英语句子引开,呈现的单词在背景之下的存在感很弱,不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此外还有当手指进行回答时,旁边会出现一只卡通动物,最终儿歌结束会出现六只卡通动物,但是这些卡通动物与知识主题并没有联系。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变化都很明显,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始从被动学习逐渐向主动学习转变,但是辨别能力依然极其有限,好奇心很重,因此在进行知识建构时很容易被影响,尤其若信息的无关性过大,不但影响学生集中注意力,还会干扰知识建构过程,对学生组织加工信息造成困扰。 图4-2-1 内容图片信息一致 图4-2-2 无关信息干扰(1) 图4-2-3 无关信息干扰(2) 图4-2-4 无关信息干扰(3) 设计原则五:通道原则 学生学习由动画和解说组成的多媒体呈现比学习由动画和屏幕文本组成的多媒体呈现的学习效果好。 理论基础:当画面和语词材料都是视觉形式呈现(如动画或文本)时,听觉/言语通道闲置而视觉/图像通道则过度负荷。当语词以听觉形式呈现时,人们就可以在听觉/言语通道加工它们,而视觉/图像通道则可以只用来加工画面。 案例5-1 在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美国南北战争》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能够说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能够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其中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如下: “美国独立以后,领土迅速扩张,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同时,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的奴隶。两种制度水火不容。19世纪中期,围绕着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合。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南方的一些州联合起来,宣布组成一个独立国家,号称“南部联盟”。这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但是如果直接为学生呈现这部分文字内容,并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建构,也不易理解这一大段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减弱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在课件中,将这一段文字转化为图示的形式(如图5-1-1所示),通过图示来帮助学生建立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起因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图示可将起因总结为三点: 1)南北矛盾尖锐,西进运动加剧了矛盾的激化;2)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成为南北矛盾的焦点;3)1860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在图示的帮助下,通过关键词和图示中所表示的关系,学生能够很容易地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但是如果在此示意图的基础上,教师对此图进行实时的解说,或者直接加入对此图的解说音频(如图5-1-2所示),让学生在自学时也能通过音频结合示意图,同时调动视觉和听觉来进行深度的信息加工,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的认识,更好地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并及时地为后面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正确地评价林肯奠定知识基础,促进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 图5-1-1 屏幕文本呈现 图5-1-2 “音频解说+屏幕文本”呈现 案例5-2 在七年级地理(上)《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在学习过地球仪相关知识以后,能够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在对概念性知识经度和纬度进行讲解时,采用了图示的方式来让学生认识经线和纬线。 在图5-2-1中,为学生给出了地球的简易模拟图,并在图中画出了经纬线,底端给出了特殊的“本初子午线”的文字说明,但是除了图示和简单的文字说明以外,并没有对经纬线的详细说明。这样的呈现方式,学生只利用了视觉通道接收了图示所表达的信息,但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和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也不容易帮助学生理解;在图5-2-2中,由于是概念性知识的讲解,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将经线和纬线分开进行了讲授,在经线的课件设计中,首先通过图示和“本初子午线”的文字说明向学生明确经线的相关知识点,同时给予相关知识点解说音频(也可以是教师的实时讲授),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通道,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辨认经纬线,及时建立认知联系,主动进行信息加工和意义建构。 图5-2-1 屏幕文本呈现 图5-2-2 “音频解说+屏幕文本”呈现 设计原则六:冗余原则 学生学习由动画加解说组成的呈现材料比学习由动画加解说再加屏幕文本组成的呈现材料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理论基础:当画面和语词都以视觉的形式(即动画加文本)呈现时,视觉通道会超载。 案例6-1 在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美国南北战争》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能够说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能够讲述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其中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如下: “美国独立以后,领土迅速扩张,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同时,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的奴隶。两种制度水火不容。19世纪中期,围绕着奴隶制的废存问题,北方和南方之间的矛盾再也无法调合。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南方的一些州联合起来,宣布组成一个独立国家,号称“南部联盟”。这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但是如果直接为学生呈现这部分文字内容,并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建构,也不易理解这一大段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会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减弱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在课件中,将这一段文字转化为图表的形式(如图6-1-1所示),通过图表来帮助学生建立对美国南北战争爆发起因之间的联系,并配以音频解说,同时在图示的下方位置将起因总结为三点直接呈现给学生: 1)南北矛盾尖锐,西进运动加剧了矛盾的激化;2)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成为南北矛盾的焦点;3)1860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尽管在图示、音频和文字的的帮助下,学生能够很容易地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但是由于音频的解说就是对该图示的一个具体解释,且与下方的文字说明内容相似。虽然这种方式希望最大程度的通过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功能,让学生结合音频、文字和图示进行深度的信息加工,加深学生对此知识的认识,但是由于音频和文字的内容过于重复,反而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也没有有效地利用认知资源,导致学生需要耗费更多的努力来理解课件中所表达的意思,干扰了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在实际情况下,课件中所呈现的内容需要有针对性,且杜绝重复内容不同方式的呈现,应该按照实际内容进行最优选择。 图6-1-1 冗余材料呈现 图6-1-2 最优呈现方式选择 设计原则七:个体差异原则 原则1:设计效果对知识水平低(low-knowledge)的学习者要强于对知识水平高(high-knowledge)的学习者。 原则2:设计效果对空间能力高(high-spatial)的学习者要好于对空间能力低(low-spatial)的学习者。 理论基础:知识水平高的学习者能够利用他们先前的知识补偿呈现中引导的不足——例如根据语词形成适当的心理表征——当呈现中缺乏引导性信息时,知识水平低的学习者不太可能从事有效的认知加工。空间能力高的学习者在心理上具有从有效的多媒体呈现中整合视觉和言语表征的认知能力;相比之下,空间能力低的学习者必须耗费很多的认知容量将呈现的图像保持在记忆中,这使得他们不太可能留有足够的容量进行视觉表征和言语表征的心理整合。 案例7-1 对于个体差异原则,在前面几个案例中(如案例2-1、案例3-2等)已有所体现,例如在案例5-1中(图7-1-1)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地图的阅读》一课中,一般来说学生凭借单纯的文字解释是没有办法理解地图相关概念的,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地图和文字说明对应结合来让学生认识地图。即使这张PPT的设计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但是对于知识水平高的学生来说,他会通过自己已有的知识补偿和能力来弥补课件所呈现出的不足,通过自身能力来引导自己进行知识建构。但是对于知识水平差的学生就会存在一定的认知负担。因此在进行课件设计时应该在其他六个原则的基础上考虑到个体差异的问题。 图7-1-1 个体能力差异
本文档为【中学历史教学之设计原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733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MB
软件:Word
页数:13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9-07-18
浏览量: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