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38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38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38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1)、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中国农业经济的严重破坏,加深了中国的落后与贫困,阻碍了中国的进步,将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激化了民族矛盾、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必将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2.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2)、经济技术的落后 3、反侵略斗争的历史意义 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以义和团运动的意义为例: ...

38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1)、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中国农业经济的严重破坏,加深了中国的落后与贫困,阻碍了中国的进步,将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激化了民族矛盾、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必将激起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 2.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1)、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腐败2)、经济技术的落后 3、反侵略斗争的历史意义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铸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魂。以义和团运动的意义为例: 1)打乱了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2)客观上推动了清末新政改革; 3)使中国人民通过血的教训认识到,反帝必须反清; 4)推动了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 4、民族意识的觉醒 : 龚自珍:近代中国维新思想的先驱 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代表作——《四洲志》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代表作——《 海国图志》 5. 小结:地主阶级改革派关心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为维护国家独立和安全而提倡了解外情,学习西方的思想,为人们指出了强国御侮的新方向、新道路,对激励和启发近代中国的爱国志士继续探索救国道路起了重大作用。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56年天京事变为转折点,起义失败 2.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派的联合绞杀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局限性和弱点。 (1)太平天国政权封建化和腐败。 (2)农民领导人思想蜕化,争权夺利,自相残杀。 (3)农民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太平天国纲领的局限性和政策策略的失误。 (4)宗教的消极作用。 3.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p44--45 1)对清王朝······ 2)对外国侵略势力······ 3)提出了反映农民土地要求的纲领,第一次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4)具有世界意义。 4.洋务运动的内容: 5.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创办军事工业 1)外国侵略者的压制破坏,不愿意中国真正富强 2)设立民用工业 2)封建顽固派的反对、阻扰 3)建立海军 3)洋务派本身的封建性、依附性 4)兴办新式学堂 腐朽性 5)派遣留学生 6)翻译西方科技、法律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籍 6.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与评价: 洋务运动引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中国近代化开启了道路。但其本质还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不可能担负起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 1)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抵制,但又有妥协和勾结,没有能够阻止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 2)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促进,但也有阻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很软弱。 3)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观念,但又没能突破封建体制的束缚。 7.戊戌变法中白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改革官制等 2)经济方面——鼓励发展工商业等 3)军事方面——训练新军等 4)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设立京师大学堂、各省设立中小学堂等。 8.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新旧力量对比悬殊。旧的权威仍然牢牢控制着国家的主导权,掌握着国家的政权、军权、财政权,控制着社会的思想文化。 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妥协性。①对帝国主义势力抱有幻想。②不敢彻底否定封建主义。③只依靠皇帝不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 ④急于求成的策略失误。 9.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1)严重民族危机下的爱国救亡运动 2)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政治改革运动 3)学习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 10.小结:早期探索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1)农民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克服本身局限性,引导革命胜利。洋务派官僚仅学习军事科技,不肯改革封建政治制度,决不可能使中国独立富强。资产阶级维新派不触及封建制度根本的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 2)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勾结,使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下,它们竭力保持和维护旧有的、落后反动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中国新生产力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加深,不平等条约一个比一个苛刻,大片国土沦丧,巨额赔款使中国更加贫穷落后,生产凋敝,民不聊生。亡国灭种迫在眉睫,各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上层统治阶级已经“不能”照旧维持它们原有的统治秩序;下层广大的民众也早已“不愿”照旧生活下去了。正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中国主要矛盾的空前激化,为革命创造了条件,酿就了革命的形势,才使革命者顺应这种情势,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革命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结果。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封建帝制的结束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1)民族危机的加深。包括:①进一步打击中国民族工业:控制公司经营权,扩大内河航运权②加紧对华经济掠夺:争夺铁路修筑权,掠夺采矿权,增开通商口岸,加快资本输出,日俄战争与势力范围重新划分的危机。 2)社会矛盾的加剧。包括:①资产阶级:拒俄运动、拒法运动、抵制美货运动、收回利权运动;②工人阶级:罢工斗争③农民阶级:抗捐税、反赔款斗争④小资产阶级:成立政党,武装起义 3)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及其破产。①原因:自我挽救②内容: 军事上,裁撤绿营、编练新军;经济上,奖励实业、颁布商法商律及奖励条例;政治上,改革官制、设立部分新的中央行政机构;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奖励留学,并于1906年废除科举考试。 4)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新兴阶级力量的兴起。包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2.关于辛亥革命: ①性质:一次不成功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②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近代化改革运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1)孙中山与兴中会 2)革命思想的传播与革命团体的组建 3)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革命纲领 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①当时的中国不仅已失去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国际环境,而且还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打压、破坏,他们不希望在东方出现一个新的强大的竞争对手,丧失既得利益。②当时的中国不存在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内环境,封建主义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中国,资产阶级思想未能为广大人民所接受。③第三,中国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没有能力领导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2)主观原因:革命派的局限性(阶级局限性)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5.结论: 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在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过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然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1)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①民主——一是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②科学——一是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2)基本武器: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 3)基本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1)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思想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客观上为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思想认识上,没有揭示根本改造中国现存的基本社会制度的必要性 ; 思想方法上,存在形式主义看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偏向 3.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先进分子转向选择“以俄为师”?  1)封建主义不行,努力学习西方。不仅屡屡遭遇挫折,而且发现了资本主义暴露出的诸多弊端。 2)社会主义产生吸引力;(对内对外政策比较) 3)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引导下,求得自身解放——给中国人以自信心; 4.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处理 2)五四运动的特点:①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②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③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运动的领导者,由此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5.新旧民主革命的联系:根本性质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对象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革命任务上,反帝反封建 ;革命动力上,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6. 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革命领导权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革命范畴 世界资产阶级革命 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革命指导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革命目标和前途 资本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7.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民主:资产阶级民主→多数人的民主,劳动阶级的民主。 2)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社会科学主要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 8.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的原因: 1)“五四”时恰逢一战终结,一战是对传统西方文明的一次重大打击,也是资本主义制度缺陷的一次大暴露。 2)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反帝国主义侵略、抨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思想特征,极易引起相当一部分先进中国人的共鸣。 3)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思想特征,为人们提供了解难释疑的思想武器。 4)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五四运动前后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阶级基础。 9. 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2)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①中国近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基础②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与工人运动——阶级基础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想基础 10.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1)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中共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下成立的,中共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列主义的建党原则。 2)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中共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工人阶级深受三座大山压迫,整个阶级都是坚决革命的,没有欧洲那样的工人贵族阶层。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投入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并始终保持这种实践性品格。 4)近代中国小资产阶级人数极其众多,党员的来源有大量的非无产阶级。 5)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思想的遗毒对党的影响也比较严重。小资产阶级思想对党的影响比较严重,尤其是农民思想的影响 6)党的理论准备不足。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时间很短,而且党成立后立即就投入到实际斗争中去,无暇从事理论研究,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都落后于实践 11.国民革命失败的其原因与教训: 1)国共合作时中共存在的主要问题:①领导权:陈独秀:中国无产阶级“不是独立的革命势力”,否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相反,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和当然的领导者。②革命同盟军(农民):陈独秀:“农民居处散漫,不易集中;文化低、生活欲望简单,易于趋于保守;中国土地广大,易于迁徙,被难苟安,这三种环境造成农民难以加入革命运动”。③武装力量:中共还没有一个政权赖以存在的军队 2)经验教训:①“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②莫斯科并不是革命智慧的唯一宝库 ③对农民阶级的革命潜在能力作出了新的评价④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如何看待国民党的“统一”:国民党的“统一”是表面的和不稳定的。即使在蒋介石集团确立了在国民党内的主导地位后,这个集团内部也是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冲突不断。整个局面是内部分裂、军阀混战。 2. 国民党政权的性质:①“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老军阀”②“全国工农平民以致资产阶级,依然在反革命统治底下,没有得到丝毫政治上经济上的解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 3.帝国主义对华扩张的影响: 1)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严重阻碍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3)由此也控制了中国的政治。 因此,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反对帝国主义,结束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仍然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首要任务。 4. 封建经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使中国广大的农村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 2)严重阻碍了中国工业的发展。 3)封建剥削制度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官僚军阀推行专制政治的社会基础。 因此,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仍然是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反对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仍然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5.小结:国民党政府 “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老军阀”,中国仍然是一个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 八七会议——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其一、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 其二、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其三、形成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的党中央 7.三大起义的失败表明:在国民党新军阀拥有强大武力的情况下,试图以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来迅速夺取胜利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8.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依据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1)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若干近代工商业都市与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并存, 帝国主义和中国反动势力长期占据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他们统治的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在落后的农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作为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逐步地取得革命的全部胜利。 2)地方性农业经济为主——人力物力资源不在城市,农村可以不依赖城市存在(物质基础) 3)农民是主要的群众——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地主剥削沉重,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阶级基础) 4)多个帝国主义国家分割统治----(可乘之机 9.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1)它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2)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3)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重大发展。 4)它对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10. 遵义会议意义:遵义会议解决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与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做出的,为党从挫折走向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党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日本帝国主义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不是偶然的: 1)这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对外扩张侵略政策的继续。 2)这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摆脱政治、经济危机的必然结果。 3)国民党对日步步退让,使日寇得寸进尺。 2.全面的中日战争爆发后,在抗战的不同阶段表现有所不同: 1)防御阶段——国民政府实行过若干有利于抗战的政策,积极抗战。 2)相持阶段——抗战转为消极,并制造反共事件,地位与作用下降,但坚持抗战值得充分肯定。 3)反攻阶段——坚持抗战,但同时布局战后安排,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作用有所减低。 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地位 : 1)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在战略防御阶段,担负起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 任务。2)支援了中共敌后战场的开辟,有力配合了盟军作战。3)国民党爱国官兵的英雄业绩,大兴了中华民族的士气,赢得了国际声誉。 4.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中日双方存在着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四个相互矛盾的特点。敌强我弱决定了日本可以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的抗战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不是速决战。大国、进步、多助和小国、退步、寡助的对比又决定了日本不能横行到底,中国决不会亡。尤其是中国处在历史上的进步时代,有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这为持久抗战,争取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结论:抗战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 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与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显著区别是:第一,领导力量的不同。第二,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第三,革命的目的不同。第四,与世界革命的关系不同。 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6.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原因和基本经验: 1)意义: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统治的厄运。 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就是:坚决维护国家的民族利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百折不擾、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道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2)原因:①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②国民党主流坚持抗战,誓不投降的意志与爱国官兵的浴血奋战对抗战的最后胜利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③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3)经验: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③ 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准。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⑤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4)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第七章 为新中国奋斗 1.战后国际形势与美苏对华政策: 1)国际阶级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力量大大削弱,进步势力空前壮大2) 美国坚持扶蒋反共政策3) 苏联在对华政策中表现出民族利己主义害怕中国发生内战,希望中国统一于蒋介石政权之下。 2.战后的国内形势: 1)人民迫切希望和平2)日益严重的内战危机 3) 国内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国民党的矛盾。 3.中国革命胜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中华民族屈辱的半殖民地历史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成为自己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它是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中最重大的事件;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证明,只有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革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三大法宝) 第八课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存在的原因: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革命,胜利后当然不能建立资产阶级阶级统治的国家,也不能建立无产阶级阶级专政的国家,只能建立能够反映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制度,即新民主主义国家。2)由中国生产力十分落后的国情所决定。中国的落后决定 中国不具备革命胜利后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条件,必须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发挥各阶级的建设新国家的积极性,特别是资产阶级的积极性,允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创造向社会主义转变必需的物质条件。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这个社会既具有资本主义因素,也具有社会主义因素。它是介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之间具有过渡性质的社会形式。 3.毛泽东为什么提前结束新民主主义社会: 1)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共产党的既定目标、也符合新民主主义的一贯思想,否则也就不是共产党了。2)当时各种因素的合力:一是国内条件基本具备; 二是国内矛盾有所激化;三是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包围;四是苏联对我国的帮助和斯大林要求中国早日进入社会主义的压力等客观条件。 4.在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其主要表现是: 1)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性和盲目经营,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要求相矛盾。2)资本主义剥削与扩大社会主义积累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存在,与国家对个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相矛盾。4)资本主义工商业企业内部职工与资本家的矛盾日益突出。5)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味着大批农民破产成为资本家的雇佣工人,又与共产党的纲领不容。6)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五反后已经处于进退两难境地。这些矛盾的发展,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日益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只有从根本上改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把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 5.土地改革后,个体农民、特别是 贫、下中农,确实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1)个体经济是分散落后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广大农民从实践中体会到,要脱离贫困,只有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大道。2)个体农业经济生产规模狭小,生产工具简陋、落后,生产水平低下,无力抗御自然灾害。3)个体农业经济不利于采用农业新技术,严重阻碍着农村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4)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大,小农个体经济的落后性也直接影响着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5)新的贫富分化开始出现,少数人上升为新富农,多数贫困农民重新沦为被盘剥的对象,这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不能容忍的现象。 6.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教训与意义: 1)经验:①和平赎买:中国共产党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具体分析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对民族资本实行和平赎买,执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创造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多种形式 ,使我国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 2)循序渐进,逐步过渡:无论对农业、手工业还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都采取由低级向高级的逐步过渡形式, 避免了在生产关系大变革的情况下通常难以避免的社会动荡和生产力的破坏,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党对民族资产阶级执行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使他们大多数人成为了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以此独特方式,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被消灭,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独创。 4)社会主义改造同社会主义建设并举:社会主义改造同社会主义建设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也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这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反映了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路。 7.社会改造的意义: 1)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创举,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和创新 2)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大大解放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8.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误: 1)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 2)随着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造完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 3)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划一。 9.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围绕国家的出路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运动;从戊戌维新到辛亥革命,中国人以西方为师,希望发展资本主义寻求国家的富强。但历史的结局是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2)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中国革命新的领导者,旧民主主义革命从此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革命的第一步是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3)国家工业化任务的提出。(见214页)4)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说明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适合中国。见215页)5)怎样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说明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条件。见218页-221页) 10.小结:通过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建立起来。这一历史过程得到全国人民包括民族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
本文档为【38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115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1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9-11-27
浏览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