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举报
开通vip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 ※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 ——马克思 ※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为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爱因斯坦 人生观的基本问题,是人生价值观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生价值观,才能够正确树立人生的目的和态度。本章正是上一章的逻辑延伸和更深入的探讨与阐释。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从基本学理上弄清楚诸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值观、生命是人生...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一) ※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 ——马克思 ※你若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为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爱因斯坦 人生观的基本问题,是人生价值观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对待人生价值观,才能够正确树立人生的目的和态度。本章正是上一章的逻辑延伸和更深入的探讨与阐释。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从基本学理上弄清楚诸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价值观、生命是人生价值,以及人生价值观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社会成员个体的人生价值取向应该如何选择,社会整体的人生价值导向应该如何定位等问题。 重点与难点: ?人生价值的内涵。 ?人生价值取向与人生价值导向的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手段与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第一节 人生价值的特点与取向 人生价值是个永远值得探讨的问题,又是一个和每个人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实践问题。它既是人生哲学的重要范畴,又是人生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因此,科学地定义人生价值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人生价值的含义 (一)价值一般界说 所谓价值一般,其实就是从最抽象、最普遍的意义上来界说价值范畴。然而,即便是所谓的价值一般范畴,其普遍意义也仍然只具有相对性,持有不同的利益、阶级、政治和哲学等立场的人们,对价值一般范畴的定义和阐述也会是不同的,甚至会是截然对立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所谓价值一般的意义上,就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在同外界发生具体联系的过程中,事物那种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对人有意义的客观属性。正确把握价值一般,需要重点把握三个关键词,即:价值关系、人的需要、事物的客观价值属性。 1、正确认识价值关系 价值范畴是一个关系范畴。离开了社会关系,就无从理解价值的形成;离开了社会实践,就无从理解价值的实现。只有在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他物构成关系的条件下,才会有价值的产生和实现。而且,只有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去正确认识价值关系,才能真正澄清笼罩在价值的客观性、历史性、阶级性、相对性等复杂现象上的迷雾。 社会关系的客观性、历史性、阶级性,决定着价值及价值关系的客观性、历史性和阶级性,从而决定了价值及价值关系的相对性。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不同,历史阶段的差异,阶级利益的分裂或对立,都表 明一切价值和价值关系都是因时间、地点、场合而变化的,都是因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变化的,没有绝对的、永恒不变的价值和价值关系。 2、正确认识人的需要。 人的需要以及外界物对满足人的需要的有用性、意义、作用等,是价值关系得以成立的重要前提。可以说,没有人的需要,没有外界物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有用性,也就无所谓价值。正确认识人的需要,仍然要从社会关系的角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着眼,而不能把人的需要理解为脱离社会历史关系的绝对个人的物质和精神的欲望,更不能进而把价值定义为纯粹个人欲望的满足,以是否满足个人的欲望或满足了多少,来衡量某一事物是否具有价值或有多少价值。如果否认人的需要的社会历史性质,就会从每个个人个性化的需要差异中,得出相对主义的价值观,把一切价值都理解为以个人需要为衡量标准的纯粹主观的好恶,从而在根本上否定了价值标准的客观性和可评价性,走入了价值虚无意义的误区。 3、正确认识事物的客观价值属性。 价值及其标准的客观性和可定义性、可评价性,归根到底是由于在价值关系中,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具有客观的价值属性。相对主义价值观的主要误区,除了夸大需要的个体性之外,就是忽略甚至根本否认价值关系中外界物所具有的客观价值属性,否认人的需要被决定的,否认人的需要是受制约的,否认人的需要是在社会历史过程中由人的社会实践来实现的。在经济学的领域里,事物的客观价值属性表现得更加显明。商品的价值,不是由个人的需要来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二)人生价值及其特点 人生价值,是人生观范畴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价值“具体”在人生观领域中的表现。在一定意义上,人生价值可以用“人生的意义”来概括。评估人生“价值量”的大小,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意义如何,理解为人生的意义是大还是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是通过具体的人生目标、人生态度、人生实践等表现出来的,人生是否有价值有意义,就是说人生的目标、态度和实践是否有价值、有意义。 1、人生价值在社会关系中来确定。 无论是作为个体的人,还是作为类的人,人生总是指的社会的人生,受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是由个人来评估的,而是由社会关系来衡量的。个人在主观上,也许能够做到按照自己的人生意愿去演化自己的人生历程,但是,在客观上,个人的这些人生意愿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遂愿,能够成为现实,则不是个人的一厢情愿,而是要看受社会关系制约的诸多因素,为这些人生意愿的实现,创设了什么样的条件。 2、人生价值的价值量大小,由人生价值目标的境界及实现程度来决定。 人各有志。然而,人与人的人生志向,在人生价值目标上,却有善恶与否、境界高低之别。既然人生价值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那么,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理想目标,就是评估社会成员的人生价值目标价值量大小的基本尺度。是否与社会总理想目标相一致,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了多大贡献决定了社会成及个体的人生价值的价值量的大小。社会成员个体的人生价值目标当然可以与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目标格格不入,在态度上对实现社会的总价值目标采取消极不合作,甚至在实践上与社会主流价值目标背道而驰,但是,这样做的代价,是造成两种必然的人生后果:其一,自己的人生价值,被主流社会评价为低价值、无价值甚至是负价值的;其二,自己的人生理想,要么根本丧失了实现的条件,要么须在备尝人生的艰辛和苦难,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之后才能实现。 3、人生价值的确定及价值量的增减,也是个人人生拼搏的结果。 社会关系和社会总价值目标对社会成员个体人生价值的制约,不应理解为个人人生的“宿命”。人生价值观上的宿命论,是把人生的演进过程看作是由不可理喻的神秘力量主宰的。这种宿命论的人生价值观与唯物史观的人生价值观不可同日而语。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关系对人生价值的制约,强调人生的受动性,但并不将此归结于宿命论,相反,唯物史观十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生价值的创造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强调没有人的积极拼搏、进取有为的精神,就同样不能获得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人生。 二、人生价值的取向与导向 人生价值的内涵及特征表明,人生价值的实现过程,最基本的矛盾,是要处理好人生价值的取向与导向的关系。 (一)人生价值的取向及其特征 人生价值的取向,从通常意义上说,是指社会成员个体对人生价值的取舍和追求。它有这样一些主要特征。 第一,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具有主观动机上的认同性和客观行为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第二,人生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征,使得人生价值取向呈现出丰富多彩性,也使得社会成员的人生历程表现得千姿百态。 第三,人生价值取向的个性化特征,也造成了人生价值取向的相对性特征。个体社会成员的人生价值取向,客观上是因人因时而异的,没有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人生价值取向,只有相对的、变化的人生价值取向。人生价值取向的相对性是有限度的,过分看重其相对性则极易导致价值相对主义的思想。 资料: 价值相对主义比较倾向于夸大人生价值取向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不能够正确看待个人价值取向个性化、多样化和相对化的限度,排斥“我”之外的一切人生价值取向;或者虽然可以容忍其他人生价值观的存在,但否认人生价值观的善恶、美丑和是非的客观标准,认为人生价值观不可以进行道德上的评价,只能进行“事实”上的“描述”,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自己对善恶标准的判断,选择他所认同的人生价值观,社会和他人无权干涉。 第四,人生价值取向作为对人生价值目标的追求形式,表现在人生的方方面面,具有层次化的特征。 首先人生的价值取向的层次划分,是由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决定的。在日常生活中,包括生活情趣、生活格调、生活爱好以及饮食起居的习惯,也无不渗透着人生的价值取向。人生全部的生命生活过程,是与人生的各种具体价值取向伴随始终的。在这诸多领域的人生价值取向中,除了有善恶境界高低的分野,也有各个领域之间的人生价值在重要性上的层次分别。如果是以人生价值取向与社会的总价值目标的相关程度为坐标,来排列各个具体的人生价值目标的高低层次,那么,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法律的、道德的这样一些人生价值目标,受它们自身所处领域的重要性所决定,显然与社会的总价值目标更加密切相连,从而应处于较高的层次序列。而日常生活中那些主要涉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生活类的人生价值目标,与社会的总价值目标相离较远,处于较低的层次序列。这里指的层次序列的高与低,不是在善与恶的意义上而是在重要性的意义上界定的。既是针对于社会总价值目标的实现而言,也是相应于个人的人生意义而言。 其次,人生的价值取向的层次划分,是以社会总价值目标为评价依据来排序的。在既定的社会中,社会的总价值目标成为评价各个社会成员的人生价值取向层次的基本依据。在这个意义上区分社会成员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层次,就不仅是从重要性的立场出发,而且是从善与恶的立场出发,是着眼于社会成员的人 生价值取向的善恶境界高低。社会成员的人生价值取向愈是与社会总价值目标相一致,其境界愈高,反之则愈低。 (二)人生价值的导向及其特征 人生价值的导向是指对人生追求的引导、示范和要求,通常是由社会群体或整个社会来履行这样的职责。人生价值导向自己的特性。 第一,相对于人生价值取向,人生价值的导向,更多地表现为社会团体、集团乃至全社会对既定的人生价值目标的倡导、号召和激励。“取向”是“取舍”和“追求”,“导向”则是“引导”和“号召”。人生价值取向就社会成员个体的主观动机而言,是自觉自愿和不被要求、不受限制的,行为的动力来源于社会成员自己;但人生价值导向则是社会集体对所归属的社会成员个体在人生价值观上提出的要求,社会集体成为社会成员人生行为的推动者。 第二,人生价值导向具有凝聚性。人生价值取向具有个性化、多样化乃至相对化的特征,决定其不会自发地凝聚为比较一致的价值准则。而任何—个正常的、有序运转的社会,都不会无视和容忍由于社会成员个体的各行其是,而造成社会的一盘散沙状态。都会用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价值准则包括人生价值准则,作为社会个体成员的价值导向目标,努力要求和吸引社会成员以这种导向目标为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强化的全社会的精神支柱,从而形成全社会的凝聚力。否则,社会就没有繁荣和发展。试图弱化乃至于取消社会的价值导向的理论,对一个社会健康良性的运转和发展,都是十分有害的。 第三,如同人生价值取向的目标是分层次的一样,人生价值导向的目标也是分层次的。 首先,从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来划分,人生价值导向可分为人生的政治价值导向、经济价值导向、文化价值导向、伦理道德价值导向,以及法律的、审美的、宗教信仰的和日常生活的价值导向,等等。从对社会的重要程度来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道德、宗教的人生价值导向,当然要高于日常生活中的人生价值导向,倡导人生价值导向的社会统治阶级,最需要强调也正是这些见通县向目标。 其次,从对社会成员个体的觉悟程度要求来划分,人生价值导向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境界层次。境界层次越高的,越符合社会导向的价值标准,反之,离社会导向的价值标准的差距越大。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中,主流价值导向目标,总是呈现为一个由一系列觉悟境界从低到高的价值导向目标组成的系统,其中,既有最高的社会理想,也有所谓的“价值底线”,如果只有最高的导向目标,而无其他层次的导向目标,那么,把全体社会成员的觉悟程度都视为整齐划一的,忽略了人群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性。这无疑是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都成为社会的先进,成为圣人、贤人、君子。但这样的目标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达到的。如果只有最低的导向目标,而无最高的导向目标,那么,既意味着否认人群中有先进人物存在的客观事实,也意味着社会价值导向目标的低格调和低境界,而任何一个没有远大价值目标的社会,都不可能有繁荣昌盛的美好未来。崇高的社会价值理想,永远是一个社会不竭的发展动力。中国古人所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即强调从最崇高的理想着眼,从最平凡的途径入手,可以说深刻揭示了价值导向目标的高层次与低层次的辩证关系。忽略低层次的导向目标,容易导致假、大、空、虚,好高骛远,不着边际;忽略高层次的导向目标,则容易导致胸无大志,庸碌无为,狭隘势利。 第四,相对于人生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特征,人生价值导向则具有一元性的显著特征。价值导向反映的是社会对其成员的价值要求,这种价值要求后面更根本的内容是社会的整体利益。在一个正常运转的社会中,社会的整体利益固然要照顾社会不同利益的综合平衡,但无论在利益问题上如何妥协,都首先要保证实现以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为核心的社会整体利益。这种总体上的根本利益,不可能是多元的,而只能是一元的。社会根本利益一元化决定一个社会的总价值导向目标是一元的而不是多元的。并不能以价值取 向的客观的、必然的多样存在现象,来否认社会价值导向的客观性与必然性。社会根本利益的一元性,证明了社会价值导向一元性的合理性意志为转移的。 资料: 1982年,在古城西安的街头,第四军医大学学员、共产党员张华为救出沼气中毒落入粪池的69岁农民而嫌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张华的事迹在人民中广为传颂时,其舍己救人的高尚行为感动并激励着一些人,受到高度赞扬时,也有人认为,张华的人生价值远远比老农民的人生价值大,这是牺牲了黄金换来了等量的石子,他的牺牲是不值得的。还有人认为救与不救,纯粹是个人选择,他人不必过多的评论。 如此种种折射着社会生活中纷杂的人生价值取向。而作为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价值导向,则始终是一元的,对张华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誉和评价。这种价值导向无疑会对社会成员个人的价值取向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第二节 人生价值的选择与评价 一、人生价值的内容 人生价值内容非常广泛,在思想品德修养领域,人生价值主要探讨人的社会生命的价值。人的社会生命的价值,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具体领域,因此,必须从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来认识人生价值的内容。一个社会成员,终其一生,最应当关注的,是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法律生活和伦理道德生活等。人生价值的内容,主要的就体现为人生的政治价值、人生的经济价值、人生的文化价值、人生的法律价值和人生的道德价值。 ,、人生的政治价值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从这个角度来看,政治就是对社会关系首先是对社会的经济关系、核心又是社会的利益关系的集中反映。任何一个参与正常的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必然归属于一定利益集团,一个人的人生的政治价值,就取决于他以什么样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方式,去参与社会利益集团间的交往甚至斗争,从而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社会的政治生活中,决定或被决定着自己的人生政治价值。 ,、人生的经济价值 所谓人生的经济价值,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的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贡献和所得状况。当然并非只有处于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第一线,直接从事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人,其人生才具有经济价值。社会的经济活动是非常复杂的,现代社会的经济活动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因此,衡量社会成员人生的经济价值,还应当从社会成员对社会的经济发展发挥了什么样的间接作用方面去加以衡定。例如,国家公务员、教师、科研人员乃至文学家、艺术家、运动员,都可以对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从而他们的人生同样可以具有相应的经济价值。人生的经济价值并非都是用物质和金钱来衡量的,社会效益往往也是衡量经济价值的重要标准。 ,、人生的文化价值 “文化”是一个有很多歧义的概念。大致说来,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与“文明”是同等序列的概念,泛指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特指人类的精神财富,包括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等。人们通常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文化概念,我们这里所说的人生的文化价值的“文化”,指的也是狭义的文化。 人生的文化价值,既包括对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情况,也包括对待文化的态度、具备的文化素养。形成的文化格调和文化精神等等。并不是只有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这 些“文化精英”的人生才有文化价值,任何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凭自己对文化的态度以及取舍修养,而获得人生的文化价值。 ,、人生的法律价值 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强制性社会规范,对社会成员的要求是刚性的,它强调“必须”这样做,或“必须”不这样做,强调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的对等性和互为前提性。人生的法律价值,首先是社会成员对法律的这些刚性要求遵守与否的主观态度和客观行为效果。不是只有从事立法、执法和司法职业的社会成员,其人生才可以衡量法律价值,人生的法律价值,是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必然要求,越是法制健全的社会,社会成员的人生的法律价值就越是显要。 ,、人生的道德价值 道德像法律一样,也是调整社会利益关系的社会规范,但道德发挥作用的方式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劝导性、激励性的,它强调“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鼓励人们履行义务的自觉性,鼓励不计回报的善行等等。人生的道德价值就是社会成员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这些“应当性”要求的主观态度和客观行为效果。道德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人生的道德价值表现在每一个能够过正常社会生活的社会成员的各种言行中,从公共场合、职业场所到家居生活,人生道德价值的覆盖面几乎无所不包。由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人生价值的表现也必然是多样和复杂的。上述五种人生价值,只是人生价值中最为重要的内容的例证,而非人生价值内容的全部。人的一生,需要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理智、负责任的人,善待生活善待人生,正确把握人生不同生活领域中的价值关系和价值内容。 二、人生价值的选择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面对各色各样人生价值的诱惑,甚至人生价值的两难处境,人究竟应该怎样取舍人生价值的内容,怎样确定人生价值的取向呢,这就必须解答人生价值的选择问题。 (一)人生价值选择的标准 通常所讲的人生价值的选择,是着重于社会成员个体的选择,即社会成员应当如何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取舍人生价值的内容,确定人生价值的取向。 选择,从最一般的定义上看,便是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取舍,适意者取之,不适意者舍之。在多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常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人生价值的选择更是复杂,取与舍并非随心所欲、随遇而安,选择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去选择。 人生价值的选择标准,追根溯源,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个人的标准,一是社会的标准;要么是以个人为坐标去衡量人生的价值并加以取舍,要么是以社会为坐标去衡量人生的价值并加以取舍。这就涉及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互关系问题。 社会成员如果以个人利益为人生价值选择的根本标准,那么,个人价值就是真、善、美的标准,在人生的各个领域,都会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去衡量一切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以个人价值为中心的价值选择标准,本质上是个人主义的价值选择标准。 社会成员如果以社会利益为人生价值选择的根本标准,那么,社会价值就是真、善、美的标准,在人生的各个领域,则会以社会价值为中心,去衡量一切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以社会价值为中心的价值选择标准,本质上是集体主义的价值选择标准。 人生具有受动性与主动性相统一的特点。即一方面人生是社会的人生,是由社会关系制约的人生;另一方面人生并非消极适应外在环境和社会关系的人生,这就决定了人的一生既不能超越社会关系进行绝对自由的选择,也不能将一切行为全然归结为受他律支配,否认人有选择的能力和权利。在人生价值的选择 问题上,唯意志论的、绝对自由的观点,宿命论的、绝无自由的观点,都是错误的,都应当加以反对。在人生价值的选择问题上,人是受动与主动的统一,是必然与自由的统一;无论是夸大受动性与必然性,还是夸大主动性与意志自由,都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定位人的选择能力与权利。 一个人终其一生的人生价值量,正负大小,是由自己选择的人生价值的善恶与否、境界高低来决定的。人生价值的善恶与否、境界高低,又是由人生价值的选择标准决定的。在一个正常运转的社会中,善的、高境界的人生价值标准,总是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标准,也就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和集团所主导的价值标准。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也要以社会全体利益代表的面目出现,把自己的价值标准,说成是代表社会利益的善的、最高境界的价值标准。尽管本质上,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所代表的也只是阶级的一己私利,是放大了的利己主义或个人主义的价值标准。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以工人阶级的利益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标准,才是真正善的、高境界的价值标准。在当代中国,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去选择人生价值,其境界就是善的、高尚的。这就要求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机统一起来,自觉地将个人的价值取向,按照社会价值导向目标加以校正,自觉地将个人价值融入到社会价值之中,把对社会做出贡献,纳入个人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有意义的人生实践之中。 (二)人生价值的选择 1、人生政治价值的选择 人生政治价值的选择,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选书成为职业政治家,而是意味治归属和政治立场,选择自己的政治价值取向。对于不关心、不热心政治的人来说,政治也许是轻易不去过问的奢侈品,但这并不影响一个人客观上身处在政治生活之中,客观上倾向于一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价值。因此,人生政治价值的选择,就是要将不甚明确、不甚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价值取向,通过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转变为比较明确、比较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价值取向。在人生的政治价值领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是更加复杂、重要也更加显明的。因此,其选择强调以社会价值为标准来进行选择,对于评价社会成员个体人生价值的善恶与否、境界高低,更具有特殊的意义。一个有觉悟的人,就需要自觉以代表社会前进方向、代表最大多数人利益的政党、政治派别和组织的政治价值导向目标,作为自己人生价值选择的标准,以校正自己的人生政治价值取向。 在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所在,是中国人民的美好未来所寄,也是中国社会政治价值的根本体现。因此,对于立志于报效祖国和人民,立志于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建功立业的当代中国青年来说,人生政治价值善的。高境界的选择,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当代中国青年无论怀有什么样的雄心壮志和理想抱负,只要是立足于中国这块大地上开拓创业,那么,做出这样的人生政治价值的选择,就是打下了建功立业的坚固基石。 2、人生经济价值的选择 人类的经济活动,特别是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社会成员个体安身立命的前提条件。因此,经济生活是人生的基础,经济价值当然是人生价值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人生的经济价值的选择,最基本的,就是要求社会成员能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最低的要求,是每一个精神上和生理上有条件的人,都要在自己生活的社会中,有自谋生计、自食其力的本领,不至于成为社会的累赘和负担。人的劳动价值,是人的经济价值的基础和 根本体现。因此,人生经济价值的选择,应当以对劳动的选择为高境界的标准,其中包括对劳动的动机、劳动的态度、劳动的能力、劳动的成果的选择;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应当受到充分的尊重。 在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最大的经济价值,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因此,当代中国青年在选择人生的经济价值时,需要充分衡量自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历史使命中,应当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应当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个人的劳动价值,个人的自谋生计、自食其力,个人的安身立命及创造性活动,都取决于是否真正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作为自己人生经济价值的崇高选择。 3、人生文化价值的选择 文化生活,是人生的重要内容,人生的文化价值,是人生价值的重要方面。在现实生活中,对大多数的社会成员而言,所谓人生的文化价值选择,并不是要求人们都象真正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等专门人才那样,成就“科学的人生”、“教育的人生”、“文学的人生”和“艺术的人生”。人生文化价值的选择,要求于多数人的,最重要的是对文化境界本身的精神追求:是选择崇尚科学的精神,而不必是选择进行实际的科学实验;是选择尊重知识的态度,而不必是选择教育管理的实践;是选择品味文学的审美情趣,而不必是选择创作文学的水平;是选择欣赏艺术的格调,而不必是选择演绎艺术的本领。专门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是需要天赋和机遇才能成就的,而追求科学、知识的精神,鉴赏文学、艺术的能力,大多数社会成员经过努力和培养,都可以获得这样的能力。因而,对一般人而言,人生的文化修养主要是精神的陶冶,人生的文化价值追求,主要是精神生活的追求,目的是求得精神和灵魂的升华,求得整个人生境界的提升。 因此,人生的文化价值的选择,首先是对文化的内容的选择,要选择那些能够有益于鼓舞精神、升华灵魂的高尚文化,以帮助提升包括文化人生在内的全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艺术”的表现形式因而也有格调境界的高下,高雅和低俗的分野。 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人生文化价值,“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发展先进文化。当代中国青年在人生的文化价值选择上,应当以此为标准来判断人生文化价值的善恶与否、境界高低,同时要立志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应当摆正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关系,不仅要追求富足的物质生活,而且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应当摆正掌握现代高科技知识手段与树立科学精神的关系,既要努力成为拔尖创新人才,也要努力涵育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应当摆正学历、学位、文凭与实际拥有的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关系,既要积极进取,不断深造,争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获得工程师、教授职称,也要求真务实,全面发展,在学习型社会中,以终身学习的态度,活到老,学到老,把提升自己的科学文化素养,作为人生价值追求的一个重要部分。 4、人生法律价值的选择 法律规范是最重要的社会规范之一,社会秩序的维护,社会正常健康的运转,都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人的一生,需要面对法律价值的选择。人面对法律,不仅仅是面临“打官司”这一种情况,更主要的,人总是生活在法律有形无形的大网之中,人生法律价值的选择,首要的,是必须选择自觉守法的人生,做一个尊重法律、懂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在当代中国,最大的法律价值,就是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依法办事,维护国家和社会的法律秩序。依法治国最重要的是依照宪法治国,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致遵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 得有超越宪法的特权。因此,当代中国青年对人生法律价值的选择,养自觉的法制观念和守法精神,首先需要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模范遵守宪法,严格按宪法办事。 经典案例: 陕西蒲城县15岁的中学女生马某,在白水县公安局杜康派出所四名警察欲将其父亲带走时,勇敢站出来要求对方出示证件并询问传唤理由。这四名警察非但未出示任何证件,还对马某拳打脚踢,并给她带了手铐。不服气的马某随后带着手铐来到渭南市公安局、陕西省公安厅投诉,并且还拒绝了白水县公安局希望她卸掉手铐的请求。这四名警察所作所为的性质,无疑属于执法人员滥施权力、粗暴执法,但这位女中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却令人感动。 在人们的印象中,15岁的少女大多是任性的、不明事理的、不谙世事的,但是,小马的行为却不得不令我们刮目相看:她懂得警察执法过程中,是必须出示政证件的,也懂得除了司法人员之外,任何人没有权力将她父亲强行带走。想想看,即便那些生活在城市里的成年人,又有多少人懂得这一点,或者敢于理直气壮地要求执法人员出示证件呢,更紧要的是,她在关键时刻,能够把所懂得的勇敢地运用出来,对违法者说“不”~这位15岁女中学生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实在难能可贵,令人感动、欣慰。法治社会中公民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实际上就是维护法律的尊严。如果社会生活中每一个公民都能象这个女中学生一样信奉法律的权威、勇敢地依照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不受侵害,谁还敢肆意侮辱法律的尊严, 5、人生道德价值的选择 道德同法律一样,也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道德发挥作用主要是依靠社会成员的自觉性,靠社会成员的内心信念和良心。因此,在人生的道德价值选择中,人自主自愿的选择成分占的比重更多更大。人在道德价值面前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是建立在人能够充分行使自己自愿的选择权利的基础上的。人的行为可以受外力的强制而被迫就范,人的内心信念和良心却不会由于外力的强制而被迫屈服。“士可杀而不可辱”;“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因此,人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自由选择善的人生道德价值或恶的人生道德价值。 当代中国最大的道德价值是以德治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造就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高素质公民,当代中国青年完全有自主能力将个人的人生道德价值取向与国家社会的道德价值导向统一起来,做一个有高尚人格和良好德行的现代公民。 经典案例: 贺卫方,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外法学》杂志主编,北大十佳优秀教师,青年法学家,2000年被中国青年杂志评为“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个青年人物”之一。青年时期也经历了深深的困惑和迷惘,最终做出了坚定的选择,在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上,不懈努力着,收获着。贺卫方研究生毕业后,就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当时的他深深困惑于自己的工作到底有多少价值、自己到底能做成什么事情、自己研究的东西是否只是坐而论道、社会的现实究竟是什么等问题,当时贺卫方觉得虽然相信法律能够塑造一种社会秩序,但另实际上这个社会似乎依照它自己的一种逻辑去运行,这令他特别困惑,再加上生活上的困难,收入低,苦苦做出的研究成果得不到应有回报,种种原因导致了贺的“下海”。然而,尽管就综合素质来说贺无疑是优秀的人才:男性、年轻、富于活力、有翻译著作(因而外语肯定好)。 这样的人当然很适合做外贸。但真的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时,却发现以前的知识经验的价值等于零,很不适应商场的环境更谈不到胜任自己的工作。被派去参加广交会,看者熙熙攘攘的商人们,贺迷迷茫茫不 知道自己来干什么。结果最后的收获是买了厚厚一大摞书;平常在办公室待着,没有多少心思钻研外贸业务,却喜欢读报写评论性文章,发表了自己第一个系列随笔。本职工作的毫无起色令当时曾经积极引进他的领导感叹“这种人,我们引进错了”,引进了一个“废物”。带着给人家公司带来损失的歉意和自我分裂的感觉,贺卫方重新回到象牙塔。而这一次失败的“下海”经历,让贺看到了自己的兴趣和长处所在,开始平静而从容的做自己擅长也喜欢的教学研究工作,成绩不俗,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获得了深深的幸福感。 贺卫方老师的经历给我们一个启示,一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选择。社会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直接的表现就是需要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而人的能力和长处毕竟是有局限性的,先天的生理因素差异和后天所受专业教育的不同,使得没有一个人样样精通,面面具到。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他对社会的贡献,而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是跟是否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密切关联的——一个人从事社会需要的而且也是他最喜欢也最擅长的事情,容易取得成绩,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智,贡献社会,个人的幸福是这个社会幸福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仅仅遵从世俗的偏好如工作轻松、收入高、环境好等因素选择自己所做的工作,做着在流俗看来很有价值而你内心并不喜欢的事,扭曲了性格和爱好,那将是非常大的资源浪费,不利于自己优长的发挥,价值的实现。 三、人生价值的评价 (一)人生价值评价的尺度 个人进行人生价值的选择,要依据一定的标准;社会进行人生价值的评价,也要依据一定的尺度。这些尺度并不是绝对统一、一成不变的,评价人生价值,即有宏观的、统一的、根本性的尺度,也有微观的、具体的、历史的尺度。要从辩证法的高度,针对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情况做出区别对待,既不能否认普遍性。根本性而导致评价上的相对主义,也不能否认具体性、历史性而导致评价上的绝对主义。 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 站在社会的立场上进行人生价值的评价,根本尺度当然就是社会的整体利益。凡是有益于社会整体利益实现的人生价值的选择、取向,就是善的、积极的、有正价值的,反之,则是恶的、消极的、有负价值的。社会整体利益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是否真正代表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是否真正有利于推动社会历史的前进,从而决定了它对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评价是否真正具有进步性,是否能够客观、公正地判断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善恶与否、境界高低。只有以工人阶级为代表的广大人民的利益,才是社会整体利益的代表,才能成为评价人生价值善恶与否、境界高低的根本尺度。 2、人生价值评价的具体尺度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从宏观上着眼的,也是从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规律着眼的,因而,这既是一个动态的尺度,也是一个间接的尺度;它只是终极意义上的人生价值善恶与否、境界高低的根据,而不是一个容易直接拿去比照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的准则;它还需要有其他更具体、更直接的评价尺度作为过渡,或者说它的原则会表现在其他更具体、更直接的评价尺度之中。比如,总起来说,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中,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我国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的标准。一个人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奉献越是无私、越是尽心尽力、越是巨大,他在我国社会中获得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就越高。劳动和贡献的尺度作为我国社会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正是对社会整体利益的根本评价尺度的一种具体化。 3、不同领域人生价值社会评价的尺度 在政治领域,统治阶级所代表的社会的政治理想,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方针、政策、策略,共同成为衡量社会成员人生政治价值的善恶与否、境界高低的最具体、最直接的尺度。社会成员个人对统治阶级的这一系列的人生政治价值导向,排斥或者无视、蔑视,就会被统治阶级代表的政治利益集团做出负面的人生政治价值评价。统治阶级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做出的人生政治成为衡量社会成员人生经济价值的善恶与否、境界高低的尺度。 在经济领域,统治阶级代表的经济理想及其一系列政策措施,成为衡量社会成员人生经济价值的善恶与否、境界高低的尺度。个人的谋生技能、安身立命的本领等,都是社会评价的内容。 在文化领域,统治阶级代表的文化理想及其一系列政策措施,成为衡量社会成员人生文化价值善恶与否、境界高低的尺度。 在法律领域,统治阶级制定的法律法规,成为衡量社会成员人生法律价值善恶与否、境界高低的尺度。法律条文、法律规范,本身就是最具体、最直接的行为准则,当然也是最具体、最直接的人生法律价值的评价尺度。 在道德领域,统治阶级倡导的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成为衡量社会成员人生道德价值善恶与否、境界高低的尺度。道德规范也是比较具体、比较直接的行为准则,因而也是易于掌握的人生道德价值的评价尺度。 社会成员应当正确看待统治阶级代表社会做出的人生价值评价。对于真正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阶级、集团和政党做出的人生价值评价,就应当奉为社会客观的、公正的、进步的人生价值评价,并以此校正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目标,使之与社会的人生价值导向目标相一致。对于反其道而行之的阶级、集团和政党做出的人生价值评价,则应当视为非客观、不公正和落后的人生价值评价,不但不能以此去校正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目标,而且还要否定、反对乃至抗衡这样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导向,并立志改造社会,以改造社会、造福人民为人生的价值取向目标。 (二)人生价值评价中的动机与效果 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选择和取向,除了要掌握恰当的价值评价的尺度之外,还必须采用恰当的价值评价的方式,这就是要细致考察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行为带来的效果。 行为的动机和效果是相辅相成的,动机引发行为,行为造成效果;效果必由行为造成,行为必有隐藏其后的动机支配。因此,对行为的动机和行为的效果,不能分而视之,必须合而察之,正如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所说的评价人的行为要“合其志(动机)功(效果)而观焉”(《墨子?鲁问》)。 动机和效果的关系,大体可以概括为四种情况:动机善,效果也善,动机和效果相一致;动机恶,效果恶,动机和效果也相一致;动机善,效果恶,动机和效果不一致;动机恶,效果善,动机和效果也不一致。对这四种情况,需要做具体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1、关于动机善,效果也善。 人生价值最大的显现,就是人生行为的动机和效果在善的价值标准上的完美统一,动机善,效果也善。 这种统一,归根到底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是个人人生价值导向与社会人生价值导向的统一,也是个人人生价值的选择标准和社会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的统一。 2、关于动机恶,效果也恶。 行为的动机和效果的一致性,不仅可以统一在善的价值标准上,而且同样可以统一在恶的价值标准上。人生实践过程中的动机恶与效果恶的一致性,是人生价值评价尺度所衡定的最大的负面价值。 3、关于动机善,效果恶。 在行为的动机与效果相一致的情况下,价值评价比较容易做出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但事物并不都是按照人的主观愿望发展的,行为的后果常常与人们的预期背道而驰。因此,在人生的实践过程中,有善良的动机,未必有善良的效果,动机善与效果恶的背离,“好心办坏事”的事情,并不是罕见的现象。 在价值评价中,对于动机善与效果恶的现象要做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在总体上,应根据行为的效果来评价行为的价值,评价人生价值的善恶与否、境界高低;因此,尽管行为人的动机是善良的,但由于行为人未能将善良的愿望化为善良的效果,因此,从总体上应对这种人生价值做出否定性的评价。当然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当事人动机善良这一面,肯定主观意愿的善的价值,并相应减除相应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正如同过失致死(或过失杀人)与故意致死(或故意杀人),所承担的法律和道德责任是完全不同的,而这种不同的关键,正在于行为动机的区别。 4、关于动机恶,效果善。 动机和效果相背离,还会有这样一种情形,这就是恶的动机却引出善的效果。生活中这种“歪打正着”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在这种境遇中,价值评价要肯定其行为效果的价值,却要否定其行为动机的价值,而且要在整体价值上,对这一行为做出较低的甚至是否定的评价。因此,对“歪打正看”的行为,不能给予善的价值评价,也不能鼓励这样的价值取向。 应当鼓励的,是怀着善良的动机去追求善的效果——就如怀着见义勇为的动机会救助不幸溺水之人。只有坚持这样的人生价值的评价导向,社会的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标准,才是客观。公正和积极向上的,个人的人生价值,才会在人生真、善、美的追求中,放射出夺目的光芒。 资料: 去年末今年初,中央电视台举办了历时4个多月、由38位社会各界精英推荐及全国电视观众参与投票评选的“感动中国——2002年度十大人物”活动。荣获本次大奖的有郑培民、张荣锁、王选、刘姝威、张瑞敏、张前东、黄昆、姚明、赵新民、濮存昕;特别大奖授予了舍小家为大家的百万三峡移民。 十位当选者简介: 郑培民原湖南省省委副书记 入选理由:一名勤政、廉政的党员干部,一位先忧后乐的人民公仆,老百姓心中一位真诚的朋友。 张荣锁河南辉县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书 入选理由:为了通往外面世界,为了在悬崖绝壁上筑路,他平了自己的祖坟,花光了自己的所有家财。 王选中国受害诉讼原告团团长 入选理由:面对强大的日本右翼势力和一些麻木的日本民众,她承担的不是一两个人的嘱托,而是那些满身历史伤口的人们对正义公道的追求。 刘姝威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 入选理由:她以自己的智慧质疑一个神话,她用自己的勇气为中国股市吹响了预警号。 张瑞敏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入选理由:他以超凡的智慧和魄力,以及坚韧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 张前东重庆鱼田堡煤矿掘进103队队长 入选理由:他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做出了伟大的选择,因为这个选择,几十人得以逃脱死亡的阴影。 黄昆著名固体物理学家 入选理由:他以严谨和创新、勤奋和率真,在固体物理学领域树起了一座座丰碑。 姚明篮球运动员 入选理由:对祖国的情感,对现在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期待,都将使他成为中国体育和NBA的历史人物。 赵新民原乌鲁木齐市小西门派出所教导员 入选理由:为了人民警察的天职,他无畏地走向危险。 濮存昕北京人艺著名演员 入选理由:他用人们熟悉的微笑温暖着艾滋病患者的心,他紧握艾滋病患者双手,传递着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主题为“感动中国”的此次评选,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的人物作为评选对象。候选者尽管职业不同,身份各异,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石破天惊”,令世人瞩目。200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来自不同的行业领域,他们以自己卓越的品质和行为赢得了公众社会的高度认同,得到了一致的赞誉。无疑这是社会对这十位平凡而又杰出,普通而又高尚的人的价值做出的积极评价。这种价值评价所依据的根本标准,在于十大人物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了超乎常人的增进社会整体利益的成绩。 第三节 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人生的价值,不仅要正确把握它的特点和取向,也不仅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和评价,而且更要在人生的实践中加以创造和实现。对于社会成员个体而言,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首先要科学解决自我价值问题、自我奋斗问题和自我实现问题。问题的核心,其实是如何对“自我”进行科学的定义和科学的定位。 一、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一)自我价值的内涵及特征 如果说人的价值表明了人与世界的一种关系,表明了人对于世界的意义和世界对于人的意义,那么,所谓自我价值,就表明了个人(自我)与世界的一种关系(自然界和社会),表明了个人(自我)对于世界的意义和世界对于个人(自我)的意义。 1、自我价值表现为个人(自我)对于自然界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个人对于自然界的意义和自然界对于个人的意义。人作为生物体,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从自然界中获取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决定人类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关系,人的价值和个人(自我)的价值,也只能首先从这种关系中表现出来。这种价值,主要表现为人、个人能否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并有效地从自然界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东西,表明了人、个人在自然界面前的能力。所谓自我价值,也就是个人(自我)谋生的能力和本事,即人们常说的劳动能力和本事。自我价值就是从劳动开始产生出来的。没有劳动,不通过劳动对社会做出贡献,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就是不可想象的,所谓的自我价值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自我价值表现为个人(自我)对于社会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个人对于社会的意义和社会对于个人的意义。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必然要求人形成社会并产生了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人与社会的关系,又反过来使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成为可能,人正是在社会中来同自然界打交道的。因此,人的价值和个人(自我)的价值,也就必然体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即表现为人和个人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人和个人的社会生存能力,表现为人和个人对于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做出的贡献。在这个意义上说,如果自我价值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时至要表现为个人谋生的能力和本事,个人劳动主要具有为自己的意义,那么,当自我价值与社会发生关系时,它就不再主要表现为个人谋生的能力和本事,个人劳动也不再主要具有为自己的意义,而主要是表现为为社会做出个人的贡献,然后社会根据这个贡献来相应分配给个人应得的报酬,并同时衡量个人(自我)价值的大小。 资料: 有人曾经问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说:你有没有想到能获得诺贝尔奖,李远哲说:“从未想到过。”甚至,他的同事跟他的母亲说他能获奖,他都觉得那是信口乱说。获奖的当天,李远哲正在做学术报告,他作学术报告的时候,新闻里播出了他获奖的消息。作完报告后,人们纷纷上前向他表示祝贺,这时的他还以为是报告作得好的缘故呢。 可见,一个有成就的科学家,他最初的动力,决不是想要拿个什么奖,或者得到什么样的名和利。他们之所以狂热地去追求,是因为出于推进人类认识自然的责任,出于对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强烈兴趣和热爱。 3、自我价值还表现为个人(自我)对于他人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个人对于他人的意义和他人对于个人的意义。 社会是由无数个个人组成的,个人一旦与社会发生关系,就意味着同时与他人发生关系。个人对他人的价值,是为他人作贡献,个人对于他人来说,其自我价值的大小高低,完全看个人为他人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相应地,他人对于个人的价值,也有一个为个人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的问题,自我价值有时也是这样获得人们的认可的。 (二)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从自我价值在上述三种关系中的显现来看,第一,一个人对社会、对他人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具有多大的价值,并不能由这个人自己说了算,而是要看他人生的实际行为及其效果,这就是完全社会化了的标准。因此,不但自我价值的评价标准是社会化的,而且自我价值的实现方式也是社会化的,即只有在社会中自我价值才谈得上实现的问题。这样,就连自我价值本身也是社会化的。没有社会,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没有人对自然界的关系,没有人对社会的关系,没有人对人的关系,就没有自我价值,其中,人对社会的关系又是核心的关系。 第二,摆正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实质上是摆正“小我”与“大我”的关系问题。过分夸大和突出“大我”,会导致不正当地压制“‘小我”,但过分夸大和突出“小我”,则会妨碍“大我”的实现,损害“大我”的利益。“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只有摆正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才能摆正,自我价值才能在社会和人生中找到恰当的位置,自我也才能在社会和人生中找到恰当的位置。 二、自我奋斗与社会奋斗 (一)自我奋斗的界定 自我奋斗与自我价值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概念。人生需要奋斗,但不能将这种奋斗理解为个人的孤军奋战,理解为个人为一己私利奋斗,或者理解为个人对社会的一种“逆反”的抵触情绪和行为。 自我奋斗从其一般特征来看,表现为个人(自我)对自己所认定的人生价值(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目标的一系列追求活动。自我奋斗的行为主体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行为特征是个人的进取精神、创新精神,行为过程包括个人认知、反省或确立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自我设计实现这些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具体步骤。突出个人的意志力、自信心和责任感,无疑是自我奋斗的核心精神。 (二)自私自利自我奋斗的危害 个人自私自利的自我奋斗,常常是由于未能摆正“小我”与“大我”的关系的结果。在这种自我奋斗中,个人常常自觉不自觉地将自我与社会、与他人分割开来、对立起来,或者将自我孤立起来、封闭起来,不相信社会的力量,不相信个人能够从他人处。从社会关系中获得帮助,而是把社会视为陷阱和“染缸”,把他人视为“地狱”和敌人。因此,这种自我奋斗,在很大程度上是反社会和反他人的。个人不是自觉地 通过正常的个人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去争取正当的人生成就,而是以一种愤世嫉俗的心态,幻想通过闭门造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有朝一日出人头地,或者做“大官”、或者做“大款”,或者为“名人”、或者为“明星”,从而以“人上人”加身份傲居于社会之中。因此,这种自我奋斗,在行为动机上,多是为一己私利而奋斗,在行为热情上,多热衷于对个人得失的斤斤计较、两两计较,在行为价值目标上,多表现为追求个人私利的实现,表现为与社会价值目标相背离或对立。这种自我奋斗的整个过程,突出的是个人利益,强调的是个人利益至上。这种自我奋斗最终的结果,要么以损害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为代价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要么由于受到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约束与制裁而处处碰壁,并因个人目的不能实现而与社会和他人格格不入,以至陷入不能自拔的孤独、苦闷、厌世甚至堕落的泥潭中去。这种形式的自我奋斗,是我们今天必须加以避免和反对的。 (三)树立为社会公利自我奋斗的精神 今天应该接受并加以提倡的,是那种为社会公利的自我奋斗。在这种自我奋斗中,个人并不是与社会相脱离或相对立的,个人只是整个社会的一分子,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紧紧地依靠社会和依靠他人,个人的力量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在这种自我奋斗中,行为动机是为社会公利而奋斗,行为热情是出自对人类高尚理想的追求,行为价值目标是个人正当利益与社会公利的有机统一,是个人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的有机统一。这种自我奋斗的整个过程,突出的是社会公利,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人的正当人生目的。因此,在这种自我奋斗精神下产生的个人的活力以及个人达到的目的,绝不是以损害社会公利和他人利益为代价的;个人也由于在这种和谐的社会关系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而变得更加充实、更加有活力,从而觉得人生更加有意义。那种与自私自利的自我奋斗相伴随的个人严重的失落感,在为社会公利的自我奋斗中是不常见的,即便暂时出现了某种失落感,个人也容易很快找到补偿的途径,并重新振作起来。 资料: 一位名牌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生,毕业后到一家公司主持开发软件,被大家公认能力出众,干活麻利可靠。但他人性自傲,崇尚个人奋斗,与合作者常常搞不好关系。在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中,当他发现下级编的程序有错误并指出后,下级改正了他指出的错误,却故意制造了另一个错误。这为能力突出的博士生主持开发的软件很快就在市场上消失了。与之想对,另有一位老科学家,大学时成绩一般,智商并不突出但他大度坦诚,待人友爱,在核武器领域里奋斗了40年,成绩斐然,年过花甲之时,当上了工程院院士。 现代社会,很多行业取得的创造性成果,并不是某个个人单枪匹马自我奋斗的结果,常常是集体合作团队攻关的结晶。在人生价值的追求中,个人奋斗必不可少,但个人奋斗绝不是脱离他人和社会的单干,而是在个人价值目标和社会价值目标有机结合基础上,是个人奋斗精神和团队精神的有机结合,唯此个人奋斗才能最终结出丰硕成果。那中一味自我奋斗,甚至自己出不了成绩,也不让别人出成绩的狭隘行为最终也将限制自己的发展,限制个人价值的实现。 三、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 (一)自我实现的内涵及特征 自我实现本质上是自我价值的实现,也就是自己认定的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这种自我价值不是孤独的自我价值而是社会化了的自我价值,是汇入了社会价值总目标的自我价值,由此而来的自我实现,也就不是孤独的自我实现,而是社会价值目标实现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实现在自我实现上的体现。如同自我价值和自我奋斗同社会隔绝开来是不现实的一样,自我实现同社会隔绝开来也是不现实的。 个人之需要自我实现,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自我价值本身不是既成的和恒定不变的,而是不断生成、不断发展变化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自我价值的这种特性,可以从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关系,从实有价值与应有价值的关系,从真实价值与虚假价值的关系诸方面,来理解自我价值的这些特性,从而理解个人为什么需要自我实现和个人的自我实现为什么本质上是社会实现。 (二)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 自我价值实现首先有一个从内在价值向外在价值实现的过程。 个人对自然界、对社会、对他人的作用或贡献,一开始只是一种可能性,一种潜在的能力。个人能够通过劳动从自然界中获取生活必需品;也可能对社会有所作为,能够为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力量;还可能对他人有所作为,能够帮助他达到某种高尚的目的;但最初这只是一种可能性、一种“潜能”。这种可能性如果不表现出来,自我价值就是无意义的。自我价值的这种可能性和潜能的表现,就是自我价值由内在价值向外在价值的实现,由可能性向现实性的实现,由潜能向真实的实现。这种转变意味着在人生价值领域内发生了自我实现,意味着个人对自然界、对社会、对他人发生了积极的作用,体现了个人的存在意义,体现了个人的生活意义,体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 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这种转换关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即一方面内在价值表现出来转换为外在价值,另一方面外在价值又可以再转换为内在价值,使个人的内在价值的性质发生良性的改变。 (三)实有价值与应有价值 自我价值不但在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关系上需要自我实现,而且在实有价值和应有价值的关系上也需要自我实现。所谓实有价值,就是个人已经拥有且表现为外在价值的那些价值。所谓应有价值,就是个人应该拥有而现在尚未拥有的那些价值,因此,个人的实有价值,表现的是一种现实性的能力,代表现在的个人;个人的应有价值,表现的是一种理想性的能力,代表未来的个人。从现实性的能力向理想性的能力的实现,从现在的个人向未来的个人的实现,就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这种从实有价值向应有价值的实现,是为了对社会。对他人做出更大的贡献,是为了不断地在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人格,进而完善自己的人生。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实现的总要求,驱动着个人的自我价值不断从实有价值向应有价值的实现,以使这种实现成为社会价值实现的基本合力。 经典案例: 留美博士朱荣辉,6岁时是一个放牛娃,16岁考入清华大学,27岁博士毕业后进入跨国公司,1997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2000年初,他创建了自己的科技发展公司,主要从事电子管理系统软件开发,用网络在政府和社会之搭起桥梁。在清华的十年,他不仅学有所专,而且注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并花了两年的时间阅读图书馆的名著。从1979年到1990年间,他经历过“深圳潮”、“海南潮”、“经商潮”、“出国潮”的冲击,身边的同学纷纷下海经商或漂洋过海,但他依然每月领着几十元的助学金,在清华园里过着“三点一线”的清贫生活。在谈到他的创业经验时,他说,中国武狭小说给了我人生的启示。有的人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华山派、武当派,只修炼了几年,就被外面的打斗声所吸引,迫不及待地跳了出去。不错,外面的世界是很精彩,但如果自身修炼不够,结果不是被打得头破血流,就是被人废了武功。而那始终耐得住寂寞的人,一出山往往就名震武林。 朱荣辉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现有价值是自己对现在的规定,而应有价值是对自己未来的规定,一般地说,一个人给自己设定的目标越高,对未来的准备越充分,那么,他的人生价值就越大。有些大学生经不起外面世界的诱惑,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现有价值的实现,还没有练好游泳就要去大海搏击风浪,结果不是呛水就是被大海吞没。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立足本职,刻苦学习,苦练本领,为自己的人生做 战略性投入,既要战士自己的现有人生价值,同时,也要为自己应有价值的实现进行知识、能力、思想修养、意志品质等多方面的准备,努力使人生的现有价值和应有价值得到充分完美的结合。 (四)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根本途径 在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过程中,怎样实现人生的道德价值,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度的,特别是一个人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能力是有限度的,而且各个人由于先天和后天素质的差异,而必然显示出人与人在这些能力方面的巨大差异。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爱因斯坦,都能成为世界冠军,都能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在人的这种价值上无视先天和后天条件的差异而苛求于人,这不是合情合理的做法。社会既要尊敬那些有特殊才能并做出了特殊贡献的人,也决不能蔑视那些平凡的普通劳动者,他们终究是社会的主体。更为重要的是,人可以在自然天赋方面有难以弥补的差异,但人在道德价值方面,却可以充分体现彼此间的平等,即在道德价值面前人人平等。如果说人不能都成为爱因斯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自然条件的制约,那么,人不能都成为雷锋,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则主要是受自己的制约,这种制约是可以靠个人的道德努力来打破的。个人的道德品质、道德觉悟, 可以由个人自己来负责,这并不需要特殊的自然禀赋,而只需要个人的克己努力。那种以为只有在物质价值上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才具有很高的道德价值的观点,那种认为人为善为恶并不由己的观点,对实际的道德生活是十分有害的。不能苛求每一个人都成为大科学家,但每个人经过努力,一定能够在道德上大有进步、大有作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而且将其自我实现出来的道德君子,在我们这个社会中同样会受到人们的极大尊敬。 在我国社会中,青年知识分子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仍然是投身于具体的生活实践,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只有真正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人翁地位,人生才会立志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而自觉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说到底,只有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的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才是最有希望实现的人生的雄心壮志。相反,那种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脱离甚至相对立的自我实现,会滑到自寻人生痛苦的深渊中去,它不是帮助个人成就了人生事业,而是阻碍个人达到人生真实的目的和实现人生真实的价值。 资料: 王选,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大方正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科技顾问。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他推动了中国印刷术的第二次革命,被成为“当代毕升”;作为科技带头人,王选的人生目标是:狂热地追求,看准了目标,永不回头。王选认为,众多的经验表明,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他首先要做个好人。王选说,一个人,一个好人,他活着,如果能够为社会的利益而奋斗,那么,他的一生才是有趣味的一生。王选非常赞同爱因斯坦所说的,“人只有为别人活着,那才是有价值的。”认为但凡有成就的人,大多具备这种品质。他们为了社会的利益,为了活的有价值,始终不渝,狂热地追求。今天谈起北大方正,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起王选也是声明显赫,名利双收。但在创业之初,在王选开始从事激光照排项目研制开始,却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逆流而上”的艰难。当时的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身心极为紧张劳累。当然,艰苦的劳动付出也获得了常人所享受不到的乐趣和回报。王选就常说,看到街上报纸那些用自己的激光照排系统排出的漂亮版面,那种乐趣是难以形容的。 经典案例: 一家化工集团副总的“人才账”—— 我为什么不招应届大学生 2003年 7月初,山东东营市一家化工集团公司副总裁徐先生紧急飞了趟广东,第四天返航时,他带回了7个人。这7个人都是他用大价钱挖过来的。 这家公司今年3月份成立,现有110名员工,其中,9名博士,8名硕士,剩下的基本都是大本、大专学历。 公司成立初期,他们很青睐应届毕业生,认为年轻人热情、好学、可塑性强。4月中旬,陆续来了4位应届毕业生到公司实习。 4位应届毕业生中,两人是学中医药的,两人是学化工的。他们来的第一天就跟老总提了要求:工资开4000元、住单间、有基本设施,三险一险不少。老总答应了。可半月之后,老总让他们全部走人。“这几个学生动手能力很差,给一台电脑,让他们把一摞文件打出来,再电脑打孔装订成册。他们不会,说电脑课没学过打孔。于是,公司派一个秘书教了他们好几遍,但他们很不虚心,一边唠叨这么简单,一边东张西望,漫不经心。直到离开公司时,他们还不会打孔。 两位学中医药的,只见过书本上的田七、草珊瑚。可实践中,他们不仅分辨不出原材料的成色、品质,更别提分辨广西的田七、贵州的田七这些原产地了。这样的直接后果是,他们用高价采购了低质的原材料,加大了公司运营的成本。 徐总解释,既然要招应届大学生,公司也有心理准备———给他们犯错误的机会,给他们个性张扬的空间。公司也知道,把一个应届生培养成一个企业人至少要1年,培养成骨干至少要3年。大学生没有实践能力,这很正常,可态度决定一切,他们的态度着实让人心凉。 与这些大学生相比,该公司现在的办公室主任助理是司机出身,可他的组织能力、人际协调能力、敬业精神都是公司数得上的。然而,让徐总不能容忍的是,这几个大学生从进公司的第一天就在背后嘲笑司机出身的主任助理,说他普通话说不利索,认为他是大老粗,没学过管理还管人,这不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表现。 更可气的是,这几个大学生爱攀比、爱发牢骚。他们晚上的必修课是,给班上的各个同学打电话,问他们在哪儿工作,拿多少钱。第二天,他们会在饭堂里,逢人就说这儿有多么多么不好,他们的同学有多么多么好,一副怀才不遇的样子。 4位大学生走后不久,清华大学精细化工专业一位研究生通过猎头公司找到了徐总,他想应聘研发中心副主任的职位。在参观企业之前,他押下价码:年薪20万元,2,的股权。他还告诉徐总,20万元是清华价,不是他个人随口说的。 徐总请他先参观企业后再说。在参观生产线时,徐总问了他一些技术问题后,请他走人了———不值那么多。 “如果他有真才实学,或者有特殊的专业才能,年薪50万元也不为过。可他是从本科直读硕士的,没有一天企业工作经验,没有单枪匹马的接过一项课题,没有独当一面的能力,我们能放心把核心部门研发中心交给一个不懂市场又没有经验的秀才兵吗,”徐总说。“一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动不动拿股权说事,2,的股权,他知道我们公司的注册资金是多少吗,是两亿元~”说这话时,徐总显得很激动。“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愿意去大城市,说那里有高职务、高工资,可哪儿有那么多好事,其实,在一些小城镇,一个大学生当两个用,他能得到的锻炼比在大城市还多。”这是徐总的看法。 这位老总最后给记者算了笔人才账:通常,到社会上招人比到学校招应届生的成本高15,至20,。但是,这个成本相比企业从头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成本,一点都不高,相反更合算。商人就是商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单位愿用熟手而不用生手的原因。 (《中国青年报》2003-07-18) 每一个青年大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走向社会时能有个好的起点——获得一份理想的职业,为自己诸种人生价值的实现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然而,中国青年报这一报道无疑让每一个青年人尤其是大学生深思:一个人的价值大小究竟由谁说了算,个人应该如何衡量界定自身的价值,个人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仅仅是社会所给予的物质待遇吗,个人要创造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并被社会所承认,其关键因素何在,上述案例中几位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被录用而又最终被解雇的经历,报道中那位公司老总的选择与意见会给我们深深的启示。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个人的劳动创造成果,而不是自己认定的价码。个人能否创造出为社会所承认的价值,实际的外在的人生价值,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内在价值,这既包括扎实的专业工作能力也包括良好的个人修养和积极务实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勇挑重担的工作作风;同时还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工作实践,一方面发挥所长,另一方面虚心学习弥补不足,使自身的综合素质日臻完善,进而外化为实实在在的实际价值。很显然,几位大学生之所以丧失本已获得的不错的工作机会,和他们对人生价值有不正确的理解有直接关系。不注重自身内在价值的培育,仅仅把目光盯在工资价码物质待遇上,不仅不可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甚至连立足社会的位置都难以找到。 本章思考题: 1、谈谈人生价值的取向与导向的关系。 2、简论人生价值的内涵。 3、结合实际谈谈当代中国青年的人生价值选择。 4、试论自我奋斗和社会奋斗。 5、试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 实践园地:议论风生 王选,1952年生,祖籍浙江省义乌市崇山村 1977年,毕业于杭州大学 1987年,赴日本留学 1995年,开始从事日军侵华战争细菌战受害者调查和对日民间索赔工作 1997年,成为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 2002年8月27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一审判决中国受害者败诉2002年底,被多家国内媒体及读者评选为“年度人物”,如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 王选,一个已经年过50岁的女性,历时7年时间,29次走上日本的法庭,为着揭开一个被掩盖了60年的黑幕,作为“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早在7年前就将日本政府告上了法庭,案件至今还没有终结,日本至今还没有道歉和赔偿,王选至今还在坚持顽强的斗争。“我为什么要站在这里讲话,因为,我们是人~”这是王选第一次在纽约为细菌战演讲时的发言,她认为自己只是在做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我们中国人相信人死了以后有灵魂,灵魂是不死的。这个诉讼就是为这些没有声音,甚至没有名字的人所发出的一个声音,这个声音现在全世界都听到了。” 美国历史学家哈里斯这样评价:如果中国有两个王选,日本就会沉默。他认为:王选是一个真正爱国的中国人。 还有人称王选是:一个女人的国防!一个民族的追索~人性复归的教皇~ 说说看,你怎样评价王选的选择及其行为的价值,
本文档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8425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9KB
软件:Word
页数:3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9-02
浏览量: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