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优品讲义:1701

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优品讲义:1701

举报
开通vip

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优品讲义:1701第十七章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概述传染病是由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一、传染过程传染过程简称传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是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力两个因素。而产生5种不同的结局:病原体已清除;隐性感染;-最多见显性感染;-最少见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下列4个基本特征:有病原体大多数传染病有明确的病原体,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有传染性是传染病...

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优品讲义:1701
第十七章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概述传染病是由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一、传染过程传染过程简称传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人体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是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力两个因素。而产生5种不同的结局:病原体已清除;隐性感染;-最多见显性感染;-最少见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具有下列4个基本特征:有病原体大多数传染病有明确的病原体,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意义。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有免疫性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均可产生特异性免疫。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病人、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空气、水、食物、接触、虫媒、血液(血制品)、土壤及母婴传播。人群易感性易感者在特定人群的比例。四、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五、传染病的临床特点病程发展有阶段性,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六、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1)对传染病病人管理必须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早发现、早诊断:建立,健全城乡三级医疗卫生防疫网。早报吿:传染病报告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必须严格遵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同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2004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为3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2种。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城镇要求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6小时。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iNi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炭疽等26种。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城镇要求1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24小时。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地方性斑疹伤寒和手足口病等11种。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在监测点内按乙类传染病方法报告。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2)接触者的管理:对接触者采取的防疫措施叫检疫。检疫期限是从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在检疫期间根据情况可预防服药或预防接种。切断传播途径(1)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的有麻疹、水痘、腮腺炎、百日咳、白喉、流脑等。2003年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也属于此类;经虫媒传播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经胃肠道传播的有细菌性痢疾、脊髓灰质炎、肝炎等。(2)一般卫生措施:消化道传染病采取“三管二灭”(管理水源、饮食、粪便,灭苍蝇、蟑螂);呼吸道传染病采取房间保持通风,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呼吸道传染流行季节戴口罩。七、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小儿时期由于免疫功能低下,传染病发病率较成人高,且起病急、症状重、病情复杂多变、容易发生并发症,所以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极为重要。1•建立预诊制度传染病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患儿预诊后按不同病种分别在指定的诊室进行诊治。患儿诊治完毕后,由指定出口离院或入院。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将传染病患儿隔置于特定场所,采用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清除或杀灭人体表面及其周围环境中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疫情报告护理工作人员是传染病的法定报告人之一。发现传染病后应按国家规定的时间向防疫部门报告,以便采取措施进行疫源地消毒,防止传染病的播散。密切观察病情急性传染病的病情进展快、变化多,护理人员应掌握小儿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规律,及时仔细地观察病情变化,正确作出护理诊断,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做好各种抢救的准备工作。卫生宣教卫生宣教是搞好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针对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向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卫生知识的宣教,提高他们的传染病预防知识水平,使其能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促进患儿尽早康复。第二节麻疹麻疹k匚4麻疹是麻疹病毒所致的小儿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及皮肤特殊性斑丘疹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麻疹流行,8个月之前的婴儿患病和大年龄儿童麻疹的出现,是我国麻疹流行的新特点。"烧3天、出3天、退3天”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RNA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麻疹病毒在体外生活能力不强,对阳光和一般消毒剂敏感,55C15分钟即被破坏,含病毒的飞沫在室内空气中保持传染性一般不超过2小时,在流通空气中或日光下30分钟失去活力。对寒冷及干燥耐受力较强。麻疹疫苗须低温保存。麻疹病毒侵入易感儿后出现两次病毒血症。麻疹病毒随飞沫侵入上呼吸道、眼结膜上皮细胞,在其内复制繁殖并通过淋巴组织进入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此后,病毒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肝、脾、骨髓)吞噬,并在其内大量繁殖后再次侵入血流,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全身广泛性损害而出现高热、皮疹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病因:麻疹病毒(属副黏病毒科,为RNA病毒。)途径:上呼吸道(飞沫)人群:小儿多见季节:冬春传染性:强潜伏期:6〜18天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传播途径患者口、鼻、咽、气管及眼部的分泌物中均含有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空气飞沫传播。密切接触者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通过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者少见。易感人群和免疫力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流行特点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两季为主,高峰在周期性消失,发病年龄后移,青少年及成人发病率相对上升。千里之行90%以上发病,病后能获持久免疫。2〜5月份。自麻疹疫苗普遍接种以来,发病的5临床分期:四期传染性最强的时期:前驱期。特征性病变:麻疹粘膜斑(koplik,柯氏斑)预防:麻疹疫苗接种典型表现潜伏期大多数为6〜18天(平均10天左右)。接受过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前驱期(卡他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主要表现如下:(1)发热:多为中度以上,热型不一。(2)上呼吸道炎表现: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不易区别,但结膜充血、流泪、畏光及眼睑水肿是本病特点。(3)麻疹黏膜斑(Koplik斑):在发疹前2〜3日出现,开始仅在对着下臼齿(第一臼齿)相对应的颊黏膜上,可见直径约0.5〜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皮疹,体温增高至40C〜40.5C,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嗜睡或烦躁不安,甚至谵妄、抽搐。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颈部,逐渐蔓延至额面、躯干及四肢。疹形是玫瑰色(淡红色,融合后呈暗红色)斑丘疹,可融合呈片,疹间可见正常皮肤,不痒。此期肺部有湿性啰音。
本文档为【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优品讲义:170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212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6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9-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