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分类与鉴定》PPT课件

《分类与鉴定》PPT课件

举报
开通vip

《分类与鉴定》PPT课件第十章微生物分类与鉴定本章内容一、分类单元二、命名规则三、分类鉴定方法四、微生物的分类系统据保守估计,地球上真菌约150万种,细菌4万种,病毒130万种但认识的微生物仅是估计数量的5~10%,即15万~20万种要认识、研究和利用类群庞大的微生物资源,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根据现有数据建立系统的过程)分类学的具...

《分类与鉴定》PPT课件
第十章微生物分类与鉴定本章内容一、分类单元二、命名规则三、分类鉴定方法四、微生物的分类系统据保守估计,地球上真菌约150万种,细菌4万种,病毒130万种但认识的微生物仅是估计数量的5~10%,即15万~20万种要认识、研究和利用类群庞大的微生物资源,必须对它们进行分类。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根据现有数据建立系统的过程)分类学的具体任务有三个:鉴定分类、命名、命名(nomenclature):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的名称。鉴定(identification或determination):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或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根据现有系统确定未知微生物分类归属的过程)1.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分类单元)一、分类单元七级根据CarlWoese的理论,现在还在界之上使用域(domain),即:古生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图10-5生命世界的系统发育树状图(Olsen&Woese1993)种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微生物的种:指具有高度特征相似性的菌株群,这个菌株群与其他类群的菌株有很明显的区别。2.种(species)由于细菌分类单元的划分缺乏一个易于操作的统一标准,为了减少因采用不同标准界定分类单元所造成的混乱,细菌系统分类也像其他生物分类一样采用“模式概念”种和亚种指定模式菌株(typestrain);如:大量的豌豆根瘤菌(Rhizobiumleguminosarum)菌株中,只有菌株USDA2370才是模式菌株。亚属和属指定模式种(typespecies);属以上至目级分类单元指定模式属(typegenus).3.种以下的分类单元1)亚种(subspecies)和变种(variety):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遗传的变异特征,这种差异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细分成亚种或变种。2)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例如:抗原特征的差异,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对噬菌体裂解反应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噬菌体型3)菌株(strain):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菌株与型的区别:菌株之间不存在鉴别特征的差异,命名不同的菌株无需分类学依据;不同型的细菌之间存在鉴别特征的差异,命名或鉴定不同的型必需有分类学依据。4)培养物: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5)群:一个物种转变成另一个新物种,必然要经过一系列的过度类型,因此在两个不同种微生物之间常出现一些介于两个菌种之间的中间过度类群。通常将这两种微生物和介于它们之间的微生物类群称为群。如大肠菌群。二、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名称:俗名(commonname)学名(scientificname)(1)学名国际命名法规:双名法:属名+种名加词属名在前,一般用拉丁文名词表示,字首字母大写种名在后,常用拉丁文形容词表示,全部小写一般用斜体表示当两个或多个学名排在一起时,若它们的属名相同,则后面的属名可缩写成1个、2个或3个字母,在其后加一个点。如:Bacillus可缩写成“B.”或“Bac.”若所分离的菌株只鉴定到属而未鉴定到种,用sp.(单数)或spp.(复数)表示。如:Bacillussp.(2)在分类学文献中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现名定名人+现名定名年份必要(斜体)可省略(正体)(3)三名法有亚种或变种时,学名由“三名法”构成学名=属名+种名加词+subsp或var+亚种或变种的加词斜体正体(可省略)斜体(不可省略)三、微生物分类鉴定的方法菌种鉴定步骤:获得纯培养物测定必要的鉴定指标查找权威性的菌种鉴定手册分类鉴定方法:经典分类鉴定法微生物遗传型的鉴定细胞化学成分的鉴定现代方法数值分类法(一)经典分类鉴定法形态学特征生理学特征生态学特征经典鉴定指标:生活史,有性生殖情况血清学反应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其他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是最常用的细菌分类、鉴定指标在生物学表型为指标的传统方法,正在向微量化、简便化、快速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已有商品化的鉴定系统,如:API系统“Enterotube”“Biolog”全自动和手动系统按大量表型性状的相似性程度进行统计、归类特点:使用尽可能多的性状,每个性状同等重要。步骤:(1)收集菌株,选择性状(2)性状编码(3)相似性计算:计算相关系数Ssm或Sj:Ssm=(a+c)/(a+b+c)正负反应性状Sj=a/(a+b+c)正反应性状Sj>80~85%种Sj>65%属(4)系统聚类(5)聚类结果的表示1.数值分类法(统计分类法)(二)现代分类鉴定方法2.微生物遗传型的鉴定特点:与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不同,对DNA的碱基组成的比较和进行核酸分子杂交是直接比较不同微生物之间基因组的差异,因此结果更加可信。(1)DNA碱基比例的测定测“GC比”:(G+C)mol%=(G+C)/(A+T+G+C)×100%分类学上,用G+C占全部碱基的克分子百分数来表示各类生物的DNA碱基组成特征。DNA碱基组成是各种生物的一个稳定特征,即使个别基因突变,碱基组成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a)每个生物种都有特定的GC%范围,因此后者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指标。细菌的GC%范围为25-75%,变化范围最大。b)GC%测定主要用于对表型特征难区分的细菌作出鉴定,从分子水平上判断物种的亲缘关系。c)GC%的比较,主要用于分类鉴定中的否定.亲缘关系近的生物,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G+C含量,但具有相似G+C含量的生物,并不一定表明它们之间具有近的亲缘关系。GC%使用注意事项:同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GC%含量差别应在4~5%以下;同属不同种的差别应低于10~15%;GC%含量已经作为建立新的微生物分类单元的一项基本特征,它对于种、属甚至科的分类鉴定有重要意义。若二个在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及其相似的菌株,如果其GC%含量的差别大于5%,则肯定不是同一个种,大于15%则肯定不是同一个属。(2)核酸的分子杂交不同生物DNA碱基排列顺序的异同直接反映生物间亲缘关系的远近,碱基排列顺序差异越小,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就越近,反之亦然。(3)rRNA序列同源性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三种方法:rRNA-DNA杂交、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rRNA基因序列分析(系统发育树状图)。分析不同微生物16SrRNA或18SrRNA寡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程度,以确定不同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谱系。T1RNA酶水解(专一性水解G上3’端磷酸酯键)提纯rRNA(32P标记)一系列寡核苷酸片段(长度不一以G为末端)双向电泳分离,确定rRNA寡核苷酸的指纹图谱寡核苷酸序列分析(6个核苷酸以上)编目,比较、计算和分析确定菌株间的亲缘关系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实验方法:rRNA寡核苷酸编目分析的基本原理:用一种RNA酶水解rRNA后,产生一系列寡核苷酸片段,如果两种或两株微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则其所产生的寡核苷酸片段的序列也接近,反之亦然。rRNA作为进化和系统分类指征的优点:a)rRNA具有重要且恒定的生理功能;b)在16SrRNA分子中,既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区域,又有中度保守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因而它适用于进化距离不同的各类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c)16SrRNA分子量大小适中,便于序列分析;d)rRNA在细胞中含量大(约占细胞中RNA的90%),也易于提取;e)16SrRNA普遍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真核生物中其同源分子是18SrRNA)。因此它可以作为测量各类生物进化的工具。一些生物大分子(如16SrRNA或18SrRNA),其分子序列的改变量与分子进化的时间成正比,因此,这些生物大分子被作为分子计时器,真实记录了各种生物的进化过程。可通过比较不同类群的生物大分子序列的改变量来确定它们彼此系统发育的相关性或进化距离。分子计时器:(4)微生物全基因组序列测定第一个古菌:詹氏甲烷杆菌第一个细菌:流感嗜血杆菌第一个真菌:酿酒酵母3.细胞化学成分用作鉴定的指标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全细胞水解液的糖型磷酸类脂成分的分析枝菌酸的分析醌类的分析脂肪酸组成和代谢产物分析好氧放线菌类的化学分类检索表《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Bergey’sManualofDeterminativeBacteriology)第一版(1923年)~第八版(1974年)~第九版(199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细菌学教授伯杰(D.Bergey)主编。1957年第七版后,吸收了国际上细菌分类学家参加编写,它的近代版本反映了出版年代细菌分类学的最新成果,因而逐渐确立了在国际上对细菌进行全面分类的权威地位。四.分类系统1.原核生物分类系统1984~1989年改为《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简称《系统手册》(Bergey’sManualofSystematicBacteriology)(第一版,分四卷)第二版,分五卷(根据系统发育资料,对分类单元进行了相当大的调整)第一卷:古生菌、蓝细菌、光合细菌以及最早分支的细菌第二卷:变形杆菌(包括形态及生理学特征多样的革氏阴性菌)第三卷:低G+C含量的革氏阳性菌第四卷:高G+C含量的革氏阳性菌第五卷:浮霉状菌、螺旋体、丝杆菌、拟杆菌和衣原体等伯杰氏手册是目前进行细菌分类、鉴定的最重要依据,其特点是描述非常详细,包括对细菌各个属种的特征及进行鉴定所需做的实验的具体方法。2.菌物分类系统Ainsworth菌物系统(Ainsworth’ssystemoffungi)第七版(1983年)第八版(1995年)影响力较大本章重点1.分类单元(七级)种是基本的分类单位2.命名1)学名的国际命名法则——双名法2)常见微生物的学名3.分类鉴定的方法和指标4.分类系统思考题Woese将生物分成“Bacteria、Archaea和Eukarya”三域系统的主要实验根据是什么?目前主要有哪些分子遗传学方法用于微生物分类?名词:分子计时器,模式菌株
本文档为【《分类与鉴定》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希望图文
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专注课件、范文、教案设计制作
格式:ppt
大小:1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4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22-05-05
浏览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