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发展规律ppt课件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发展规律ppt课件

举报
开通vip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发展规律ppt课件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实质主要内容:一、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产生条件(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1、商品的二因素(1)使用价值2、商品的自然属性4、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范畴)3、一切有用物品的共性交换价值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特有的属性体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生产关系范畴)1、不同质的同质的(...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发展规律ppt课件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实质主要内容:一、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商品经济产生条件(二)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1、商品的二因素(1)使用价值2、商品的自然属性4、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范畴)3、一切有用物品的共性交换价值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特有的属性体现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生产关系范畴)1、不同质的同质的(2)价值(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二者相互排斥,相互对立。二者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2、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的源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不是两次劳动或者说两种劳动。——劳动的个性——劳动的共性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私有制社会分工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三)价值量与价值规律价值量1、价值量(个别商品生产者或个别企业生产某种商品的劳动时间)(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2、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1·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形成的规律性(1·2)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价格决定的规律性①商品的价值和货币的价值②供求关系③市场竞争④市场消费倾向⑤垄断(1·3)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相互交换劳动的规律性(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3)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4)消极后果:导致资源浪费,收入两级分化,阻碍技术的进步。第一,商品的市场价格无论怎样变动,但它总还是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而进行的。第二,一种商品的价格高于或者低于价值都是不可能持久的,从长期来看,还是趋于一致的。(四)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1、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价值表现很不充分1只羊3把斧子价值价值镜相对价值形式等价形式1、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2)扩大的价值形式——价值表现比较充分(3)一般价值形式——价值表现更为充分(贝壳、布和绢、牛和羊、可可豆)(4)货币形式——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马克思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自发产生的。货币的本质: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1)价值尺度货币充当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尺度。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2)流通手段货币用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现实的货币。金银2、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而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和贮藏的职能。足值的金属货币。(4)支付手段指货币被用作商品赊买赊卖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作为交换价值而用于清偿债务、缴纳赋税和租金、利息、工资等方面的职能。指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5)世界货币足值的金属货币。商品世界商品货币货币出现后,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转化为外在的商品和货币之间的矛盾。(五)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有制社会分工——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劳动创造价值,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量,交换中的商品价值量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最终导致货币的产生;——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交换的完成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途径。(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概括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二)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对于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马克思说,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如何认识以下案例,是谁创造了价值?1、短信年收入超过百亿2、国企老总的高年薪3、教授年薪百万4、高校首例学生荣获668万股权奖励(三)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生产领域)(分配领域)第二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个人的、分散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社会的、积聚的生产资料,从而多数人的小财产转化为少数人的大财产。最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代替了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旦确立后,劳动将进一步社会化……随着工人阶级的贫困和受剥削压迫的程度不断加深,日益壮大的工人阶级的反抗力量也不断增长。资本的垄断成了在这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已经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于是,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的丧钟就要敲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马克思《资本论》一、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伴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逐步形成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1)有权出卖(2)必须出卖劳动力商品1、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劳动者维持家庭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能创造出大于它自身价值的价值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的前提货币如何才能转化为资本(如何带来m)首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其次,剩余价值的产生离不开流通领域。一旦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就转化为资本二、资本主义所有制资本家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在等价交换原则的掩盖下,雇佣工人从事劳动,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特征:1、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而劳动者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2、资本家与工人的关系不是完全占有,也不是人身依附,而是基于劳动者的完全的人身自由。资本家通过购买劳动力,将出卖劳动力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在一起进行生产并取得剩余价值。3、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三、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剩余价值理论(一)剩余价值的生产1、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与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生产剩余价值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生产出使用价值(2)资本主义价值增殖过程(生产10斤棉纱)(生产20斤棉纱)10斤棉花:10元纱锭:2元劳动力:3元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12元(补偿资本家预付资本价值的生产过程)(棉纱)20斤棉花:20元纱锭:4元劳动力:3元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24元(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2、资本的本质及其划分(1)资本的本质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但资本不是五,而是物的东西掩盖下的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马克思(2)资本的划分资本的各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C)(V)W=C+V+m第一,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第二,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图示: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图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竞争中实现的生产相对剩余价值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12小时:2双皮鞋(12元)C:6元V+m:6元(4双皮鞋)预付资本C:12元V:3元C:12元V:3元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12元(个别价值)-15元=9元-3元=6元(m)随着第三次、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等生产自动化的出现,人工智能正走向人类生活与工作,这是否意味着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了?辨析:“无人工厂”或“无人车间”不使用或少使用劳动力,剩余价值反而增多,说明剩余价值不是工人创造的,而是机器人创造的。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资本家把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使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家不把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是将其一部分转化为资本,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4、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1)资本积累的实质: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由此可见,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又是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2)资本积累的影响:引起两极分化和失业第一,资本积累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第二,资本积累导致失业,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第三,资本积累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资本物质形态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形态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有机构成,用c:v表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随着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一般趋势,这是由资本的本性决定的。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情况下,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所谓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的需要。这种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并不是社会生产发展所绝对不需要的,而是由于他们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使他们成为“过剩”的或“多余”的人了。第三,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愈来愈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资本愈来愈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完全服从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按照资本家个人的意愿来进行;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由资本家所占有,并按照他们的私利来进行交换和分配。这样,在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是资本主义被新的、更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社会形态所取代的根本原因。(二)剩余价值实现理论1、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1)资本循环(1·1)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第一阶段:购买阶段,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第二阶段:生产阶段,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第三阶段:售卖阶段,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G——W——G′)(1·2)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必要条件第一,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第二,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2万)(2万)(2万)并存性与继起性互为前提、互为条件(2)资本周转(2·2)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占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就越慢;流动资本占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就越快。(2·1)资本周转时间——与资本周转速度成反比——逐渐回收——一次性回收(2·2)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占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就越慢;流动资本占的比重越大,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就越快。2、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1)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该卖的都能卖出去)(该买的都能买回来)(补偿问题)(2)社会总产品的构成C+V+m(3)社会总资本运动(再生产和流通)规律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要保持平衡,供给和需求要平衡。包括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一般规律(4)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的意义: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导致其生产在规模上和结构上经常处于失衡和脱节状态。这种失衡和脱节经常表现为生产过剩,以至于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难以顺利进行,最严重的就是引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以强制的方式解决社会再生产的实现问题的途径,这种解决方式虽然最终能使社会再生产由失衡转变为平衡,但以社会经济生活的严重混乱和瘫痪以及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极大浪费为代价。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条件下,出现了产能过剩,供求结构失衡等问题,2017年3月两会,政府在总体工作部署中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并提高有效性”、“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等一系列举措。请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理论来分析理解这些举措。(三)工资与剩余价值分配(剩余价值分配理论)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实际工资不断提高,但是与其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增长幅度相比,实际工资提高的幅度还是较小。只要资本雇佣劳动的基本经济关系不变,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就不会发生根本变化。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W=c+v+m成本价格(K)W=K+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垫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当成本价格的形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时,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关系便被掩盖了。p′=为了得到尽可能高的利润率和尽可能多的利润,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必然展开剧烈的竞争,大量资本必然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投到利润率高的部门,从而导致利润率平均化。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预付资本(100)90c+10v80c+20v70c+30vm′100%100%100%m102030100%60P′30%20%10%20%P1020306020%60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即“等量资本要求获得等量利润”的结果。(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平均利润(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银行资本家)(土地所有者)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在全社会分配,形成了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形式。剩余价值在全社会的分配表明劳动与资本的对立不是个别企业而是全社会性的。(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第一,剩余价值论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第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揭示资本主义制度剥削本质的锐利武器。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第三,马克思对商品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的一般规律的揭示,对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本文档为【第四章资本主义的本质及发展规律ppt课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8.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爱赢
公司经营范围:网络软件设计、制作、图文设计、影视制作(编辑)
格式:ppt
大小:9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21-02-25
浏览量: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