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绿色经典建筑核心技术导则

绿色经典建筑核心技术导则

举报
开通vip

绿色经典建筑核心技术导则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清华大学都市建设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建设部  科技部印发二OO五年十月目录TOC\o"1-3"\h\zHYPERLINK\l"_Toc"前言PAGEREF_Toc\h3HYPERLINK\l"_Toc"1.总则PAGEREF_Toc\h3HYPERLINK\l"_Toc"2.合用范畴PAGEREF_Toc\h4HYPERLINK\l"_Toc"3.绿色建筑应遵循原则PAGEREF_Toc\...

绿色经典建筑核心技术导则
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主编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清华大学都市建设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建设部  科技部印发二OO五年十月目录TOC\o"1-3"\h\zHYPERLINK\l"_Toc"前言PAGEREF_Toc\h3HYPERLINK\l"_Toc"1.总则PAGEREF_Toc\h3HYPERLINK\l"_Toc"2.合用范畴PAGEREF_Toc\h4HYPERLINK\l"_Toc"3.绿色建筑应遵循原则PAGEREF_Toc\h4HYPERLINK\l"_Toc"4.绿色建筑指标体系PAGEREF_Toc\h5HYPERLINK\l"_Toc"5.绿色建筑规划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技术要点PAGEREF_Toc\h7HYPERLINK\l"_Toc"5.1节地与室外环境PAGEREF_Toc\h7HYPERLINK\l"_Toc"5.2节能与能源运用PAGEREF_Toc\h8HYPERLINK\l"_Toc"5.3节水与水资源运用PAGEREF_Toc\h9HYPERLINK\l"_Toc"5.4节材与材料资源PAGEREF_Toc\h10HYPERLINK\l"_Toc"5.5室内环境质量PAGEREF_Toc\h10HYPERLINK\l"_Toc"6.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要点PAGEREF_Toc\h12HYPERLINK\l"_Toc"6.1场地环境PAGEREF_Toc\h12HYPERLINK\l"_Toc"6.2节能PAGEREF_Toc\h13HYPERLINK\l"_Toc"6.3节水PAGEREF_Toc\h13HYPERLINK\l"_Toc"6.4节材与材料资源PAGEREF_Toc\h13HYPERLINK\l"_Toc"7.绿色建筑智能技术要点PAGEREF_Toc\h14HYPERLINK\l"_Toc"7.1智能技术PAGEREF_Toc\h14HYPERLINK\l"_Toc"7.2智能化系统PAGEREF_Toc\h14HYPERLINK\l"_Toc"8.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技术要点PAGEREF_Toc\h14HYPERLINK\l"_Toc"8.1管理网络PAGEREF_Toc\h14HYPERLINK\l"_Toc"8.2资源管理PAGEREF_Toc\h15HYPERLINK\l"_Toc"8.3改造运用PAGEREF_Toc\h15HYPERLINK\l"_Toc"8.4环境管理体系PAGEREF_Toc\h16HYPERLINK\l"_Toc"9.推动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PAGEREF_Toc\h16HYPERLINK\l"_Toc"9.1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PAGEREF_Toc\h16HYPERLINK\l"_Toc"9.2发展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与新工艺PAGEREF_Toc\h16HYPERLINK\l"_Toc"9.3绿色建筑评价和认定PAGEREF_Toc\h17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前言推动绿色建筑是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详细实践。党十六大报告指出国内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进,资源运用效率明显提高,增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道路”。发展绿色建筑必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必要从建筑全寿命周期角度,全面审视建筑活动对生态环境和住区环境影响,采用综合办法,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为引导、增进和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绿色建筑发展,特制定《绿色建筑技术导则》(下简称导则)。1.总则1.1国内正处在经济迅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建筑业,必要发展绿色建筑,变化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模式,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和义务。1.2本导则所称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合用和高效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筑。1.3发展绿色建筑,应倡导城乡统筹、循环经济理念和紧凑型都市空间发展模式;全社会参加,挖掘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潜力;对的解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及满足建筑功能之间辩证关系。1.4发展绿色建筑,应坚持技术创新,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与环境污染少新型工业化道路。1.5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经济性,从建筑全寿命周期综合核算效益和成本,引导市场发展需求,适应地方经济状况,倡导朴实简约,反对浮华铺张。1.6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地区性,尊重民族习俗,根据本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状况、气候特点等,因地制宜地创造出具备时代特点和地区特性绿色建筑。1.7发展绿色建筑,应注重历史性和文化特色,要尊重历史,加强对已建成环境和历史文脉保护和再运用。1.8绿色建筑建设必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与有关原则规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2.合用范畴本导则用于指引绿色建筑(重要指民用建筑)建设,合用于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施工与监理单位、建筑产品研发公司和关于管理部门等。3.绿色建筑应遵循原则3.1绿色建筑应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筑理念。理性设计思维方式和科学程序把握,是提高绿色建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基本保证。3.2绿色建筑除满足老式建筑普通规定外,尚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3.2.1关注建筑全寿命周期建筑从最初规划设计到随后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及最后拆除,形成了一种全寿命周期。关注建筑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但在规划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并运用环境因素,并且保证施工过程中对环境影响最低,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服、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并使拆除材料尽量再循环运用。3.2.2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充分运用建筑场地周边自然条件,尽量保存和合理运用既有适本地形、地貌、植被和自然水系;在建筑选址、朝向、布局、形态等方面,充分考虑本地气候特性和生态环境;建筑风格与规模和周边环境保持协调,保持历史文化与景观持续性;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负面影响,如减少有害气体和废弃物排放,减少对生态环境破坏。3.2.3创立合用与健康环境绿色建筑应优先考虑使用者适度需求,努力创造优美和谐环境;保障使用安全,减少环境污染,改进室内环境质量;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同步为人们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3.2.4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运用,减轻环境负荷通过优良设计和管理,优化生产工艺,采用合用技术、材料和产品;合理运用和优化资源配备,变化消费方式,减少对资源占有和消耗;因地制宜,最大限度运用本地材料与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运用效率,积极增进资源综合循环运用;增强耐久性能及适应性,延长建筑物整体使用寿命。尽量使用可再生、清洁资源和能源。4.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绿色建筑指标体系是按定义,对绿色建筑性能一种完整表述,它可用于评估实体建筑物与按定义表述绿色建筑相比在性能上差别。绿色建筑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运用、节水与水资源运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构成。这六类指标涵盖了绿色建筑基本要素,包括了建筑物全寿命周期内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回收各阶段评估指标子系统。图1为绿色建筑指标体系框图,表1为绿色建筑分项指标与重点应用阶段汇总。建筑场地节地减少环境负荷绿化交通设施绿色建筑指标体系节地与室外环境环境节能与能源运用节水与水资源运用能源运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减少建筑耗能提高用能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项目分项指标重点应用阶段节地与室外环境建筑场地规划、施工节地规划、设计减少环境负荷全寿命周期绿化全寿命周期交通设施规划、设计、运营管理节能与能源运用减少建筑能耗全寿命周期提高用能效率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使用可再生能源规划、设计、运营管理节水与水资源运用节水规划规划提高用水效率设计、运营管理雨污水综合运用规划、设计、运营管理节材与材料资源节材设计、施工、运营管理使用绿色建材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室内环境质量光环境规划、设计热环境设计、运营管理声环境设计、运营管理室内空气品质设计、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智能化系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资源管理运营管理改造运用设计、运营管理环境管理体系运营管理节水规划提高用水效率雨污水综合运用节材使用绿色建材光环境热环境声环境室内空气品质智能化系统资源管理改造运用环境管理体系图1 绿色建筑指标体系框图表1绿色建筑分项指标与重点应用阶段汇总表5.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技术要点5.1节地与室外环境5.1.1建筑场地优先选用已开发且具都市改造潜力用地;场地环境应安全可靠,远离污染源,并对自然灾害有充分抵抗能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充分运用原有场地上自然生态条件,注重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避免建筑行为导致水土流失或其她灾害。5.1.2节地建筑用地适度密集,恰当提高公共建筑建筑密度,住宅建筑立足创造宜居环境拟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强调土地集约化运用,充分运用周边配套公共建筑设施,合理规划用地;高效运用土地,如开发运用地下空间,采用新型构造体系与高强轻质构造材料,提高建筑空间使用率。5.1.3减少环境负荷建筑活动对环境负面影响应控制在国家有关原则规定容许范畴内;减少建筑产生废水、废气、废物排放;运用园林绿化和建筑外部设计以减少热岛效应;减少建筑外立面和室外照明引起光污染;采用雨水回渗办法,维持土壤水生态系统平衡。5.1.4绿化优先种植乡土植物,采用少维护、耐候性强植物,减少寻常维护费用;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多样化绿化方式,应对乔木、灌木和攀缘植物进行合理配备,构成多层次复合生态构造,达到人工配备植物群落自然和谐,并起到遮阳、减少能耗作用;绿地配备合理,达到局部环境内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减少污染和隔绝噪音目。5.1.5交通充分运用公共交通网络;合理组织交通,减少人车干扰;地面停车场采用透水地面,并结合绿化为车辆遮荫。5.2节能与能源运用5.2.1减少能耗运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考虑建筑朝向和楼距,充分运用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减少使用空调和人工照明;提高建筑围护构造保温隔热性能,采用由高效保温材料制成复合墙体和屋面、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门窗,采用有效遮阳办法;采用用能调控和计量系统。5.2.2提高用能效率(1)采用高效建筑供能、用能系统和设备合理选取用能设备,使设备在高效区工作;依照建筑物用能负荷动态变化,采用合理调控办法。优化用能系统,采用能源回收技术考虑某些空间、某些负荷下运营时节能办法;有条件时宜采用热、电、冷联供形式,提高能源运用效率;采用能量回收系统,如采用热回收技术;针对不同能源构造,实现能源梯级运用。5.2.3使用可再生能源充分运用场地自然资源条件,开发运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潮汐能以及通过热泵等先进技术取自自然环境(如大气、地表水、污水、浅层地下水、土壤等)能量。可再生能源使用不应导致对环境和原生态系统破坏以及对自然资源污染。可再生能源应用可参照下表3:表3可再生能源应用可再生能源运用方式太阳能太阳能发电太阳能供暖与热水太阳能光运用(不含采光)于干燥、炊事等较高温用途热量供应太阳能制冷地热(100%回灌)地热发电+梯级运用地热梯级运用技术(地热直接供暖-热泵供暖联合运用)地热供暖技术风能风能发电技术生物质能生物质能发电生物质能转换热运用其她地源热泵技术污水和废水热泵技术地表水水源热泵技术浅层地下水热泵技术(100%回灌)浅层地下水直接供冷技术(100%回灌)地道风空调5.2.4拟定节能指标各分项节能指标;综合节能指标。5.3节水与水资源运用5.3.1节水规划依照本地水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地制定节水规划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如中水、雨水回用等,保证方案经济性和可实行性。5.3.2提高用水效率按高质高用、低质低用原则,生活用水、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等按用水水质规定分别提供、梯级解决回用;采用节水系统、节水器具和设备,如采用有效办法,避免管网漏损,空调冷却水和游泳池用水采用循环水解决系统,卫生间采用低水量冲洗便器、感应出水龙头或缓闭冲洗阀等,倡导使用免冲厕技术等;采用节水景观和绿化灌溉设计,如景观用水不使用市政自来水,尽量运用河湖水、收集雨水或再生水,绿化灌溉采用微灌、滴灌等节水办法。5.3.3雨污水综合运用采用雨水、污水分流系统,有助于污水解决和雨水回收再运用;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合理采用雨水和中水回用系统;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顶雨水径流途径,最大限度减少地表径流,采用各种渗入办法增长雨水渗入量。5.3.4拟定节水指标各分项节水指标;综合节水指标。5.4节材与材料资源5.4.1节材采用高性能、低材耗、耐久性好新型建筑体系;选用可循环、可回用和可再生建材;采用工业化生产成品,减少现场作业;遵循模数协调原则,减少施工废料;减少不可再生资源使用。5.4.2使用绿色建材选用蕴能低、高性能、高耐久性和本地建材,减少建材在全寿命周期中能源消耗;选用可降解、对环境污染少建材;使用原料消耗量少和采用废弃物生产建材;使用可节能功能性建材。5.5室内环境质量5.5.1光环境设计采光性能最佳建筑朝向,发挥天井、庭院、中庭采光作用,使天然光线能照亮人员经常停留室内空间;采用自然光调控设施,如采用反光板、反光镜、集光装置等,改进室内自然光分布;办公和居住空间,开窗能有良好视野;室内照明尽量运用自然光,如不具备自然采光条件,可运用光导纤维引导照明,以充分运用阳光,减少白天对人工照明依赖;照明系统采用分区控制、场景设立等技术办法,有效避免过度使用和挥霍;分级设计普通照明和局部照明,满足低原则普通照明与符合工作面照度规定局部照明相结合;局部照明可调节,以有利使用者健康和照明节能;采用高效、节能光源、灯具和电器附件。5.5.2热环境优化建筑外围护构造热工性能,防止因外围护构造内表面温度过高过低、透过玻璃进入室内太阳辐射热等引起不舒服感;设立室内温度和湿度调控系统,使室内热舒服度能得到有效调控,建筑物内加湿和除湿系统能得到有效调节;依照使用规定合理设计温度可调区域大小,满足不同个体对热舒服性规定。5.5.3声环境采用动静分区原则进行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划分,如办公、居住空间不与空调机房、电梯间等设备用房相邻,减少对有安静规定房间噪声干扰;合理选用建筑围护构造构件,采用有效隔声、减噪办法,保证室内噪声级和隔声性能符合《民用建筑隔声 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配电网设计规范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220kv变电站通用竖流式沉淀池设计 》(GBJ118)规定;综合控制机电系统和设备运营噪声,如选用低噪声设备,在系统、设备、管道(风道)和机房采用有效减振、减噪、消声办法,控制噪声产生和传播。5.5.4室内空气品质对有自然通风规定建筑,人员经常停留工作和居住空间应能自然通风。可结合建筑设计提高自然通风效率,如采用可启动窗扇自然通风、运用穿堂风、竖向拔风作用通风等;合理设立风口位置,有效组织气流,采用有效办法防止串气、泛味,采用所有和局部换气相结合,避免厨房、卫生间、吸烟室等处受污染空气循环使用;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对空气质量影响应符合《民用建筑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规定;使用可改进室内空气质量新型装饰装修材料;设集中空调建筑,宜设立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维护顾客健康和舒服;采用有效办法防止结露和滋生霉菌。6.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要点6.1场地环境6.1.1施工场地通过合理布置,减少施工对场地及场地周边环境扰动和破坏;设立专门场地堆置弃土,土方尽量原地回填运用,并采用防止土壤流失办法;采用保护表层土壤、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办法;使用淤泥栅栏、沉淀池等办法控制沉淀物。6.1.2减少环境负荷施工废弃物分类解决,且符合国家及地办法律法规规定;避免或减少排放污染物对土壤污染,如:仓库、油库、化粪池、垃圾站等处应采用防漏防渗办法,防止危险品、化学品、污染物、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泄漏;施工结束后应恢复施工活动中被破坏植被(普通指暂时占地内)补偿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导致土壤侵蚀等损失。6.1.3保护水文环境岩土工程勘察和基本工程施工前应采用避免对地下水污染对策;保护场地内及周边地下水与自然水体,减少施工活动对其水质、水量负面影响;优化施工降水方案,减少地下水抽取,且保证回灌水水质。6.2节能6.2.1减少能耗通过改进能源使用构造,有效地控制施工过程中能耗;依照详细状况合理组织施工、积极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6.2.2提高用能效率制定合理施工能耗指标,提高施工能源运用率;保证施工设备满负荷运转,减少无用功,禁止不合格暂时设施用电,以免导致损失。6.3节水6.3.1提高用水效率采用施工节水工艺、节水设备和设施;加强节水管理,施工用水进行定额计量。6.4节材与材料资源6.4.1节材暂时设施充分运用旧料和现场拆迁回收材料,使用装配以便、可循环运用材料;周转材料、循环使用材料和机具应耐用、维护与拆卸以便、且易于回收和再运用;采用工业化成品,减少现场作业与废料;减少建筑垃圾,充分运用废弃物。6.4.2使用绿色建材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行业或地方管理部门对绿色建材做出法律、法规及评价办法,选取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充分运用本地资源进行施工,减少运送对环境导致影响。7.绿色建筑智能技术要点7.1智能技术应用以智能技术为支撑系统与产品,提高绿色建筑性能。发展节能与节水控制系统与产品、运用可再生能源智能系统与产品、室内环境综合控制系统与产品等。可采用综合性智能采光控制、地热与协同控制、外遮阳自动控制、能源消耗与水资源消耗自动记录与管理、空调与新风综合控制、中水雨水运用综合控制等技术。7.2智能化系统7.2.1功能效益定位对的、满足顾客功能性、安全性、舒服性和高效率需求;采用技术合用先进、系统可扩充性强、具备前瞻性,能满足较长时间应用需求。7.2.2功能质量智能化系统中子系统,如:通信网络子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建筑设备监控子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子系统、安全防范子系统、综合布线子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等功能质量满足设计规定,且先进、可靠与实用。住宅社区智能化系统中子系统,如:安全防范子系统、管理与设备监控子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等功能质量满足设计规定,且先进、可靠与实用;能源消耗与水资源消耗自动记录与管理体系。8.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技术要点8.1管理网络(1)建立运营管理网络平台,加强对节能、节水管理和环境质量监视,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2)建立必要预警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解决系统。8.2资源管理8.2.1节能与节水管理建立节能与节水管理机制;实现分户、分类计量与收费;节能与节水指标达到设计规定;对绿化用水进行计量,建立并完善节水型灌溉系统。8.2.2耗材管理建立建筑、设备与系统维护制度,减少因维修带来材料消耗;建立物业耗材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选用绿色材料。8.2.3绿化管理建立绿化管理制度;采用无公害病虫害技术,规范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农药等化学药物使用,有效避免对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损害。8.2.4垃圾管理建筑装修及维修期间,对建筑垃圾实行容器化收集,避免或减少建筑垃圾遗撒;建立垃圾管理制度,对垃圾流向进行有效控制,防止无序倾倒和二次污染;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和资源化运用。8.3改造运用通过经济技术分析,采用加固、改造延长建筑物使用年限;通过改进建筑空间布局和空间划分,满足新增建筑功能需求;设备、管道设立合理、耐久性好,以便改造和更换。8.4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管理,建立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改善环境质量目。9.推动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9.1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应以政府引导下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绿色建筑技术保障体系、建筑构造体系、部品与构配件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开展绿色建筑技术产业化基地示范工程;将绿色建筑研究、开发、设计、施工、部品与构配件生产、销售和服务等诸环节联结为一种完整产业系统。实现绿色建筑技术原则化、系列化、工业化、工程化与集约化。9.2发展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与新工艺9.2.1发展适合绿色建筑资源运用与环保技术,如新型构造体系、围护构造体系、室内环境污染防治与改进技术、废弃物收集解决与回用技术、计算机模仿分析、太阳能运用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分质供水技术与成套设备、污水收集、解决与回用成套技术、节水器具与设施等。先发展量大面广、可推广应用、见效快、产业化前景好技术项目,如太阳能运用、地源热泵、垃圾解决、污水解决、节能型空调等新技术。9.2.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如规划设计中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工具,建立三维地表模型,对场地自然属性及生态环境等进行量化分析,辅助规划设计;在建筑设计与施工中采用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C(计算机辅助施工)技术和基于网络协同设计与建造等技术;建立新型运营管理方式,实现老式物业管理模式向数字化物业管理模式提高等。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精密规划、设计、精心建造和优化集成,实现与提高绿色建筑各项指标。9.2.3发展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加强材料性能、环境等指标检测,及时裁减落后产品,加速新型绿色建材推广应用。9.3绿色建筑评价和认定9.3.1绿色建筑评价和认定应在本导则指引下,通过开展试点和示范工程,不断总结完善,逐渐建立完整系统绿色建筑评价和认证体系,涉及级别划分、评价指标、认证办法与工作流程和认证机构等。9.3.2绿色建筑创新奖是建设部增进绿色建筑发展重要奖项。本导则提供了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奖评估指标体系。
本文档为【绿色经典建筑核心技术导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733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3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20-05-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