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德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德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举报
开通vip

德国文学史复习资料德国文学史复习资料德国文学史德语文学史是日尔曼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强调文学的历史沿革,文体变迁等文学各要素中的”历史”部分,所介绍或讨论的作品大多是所谓具有历史地位的经典之作.z.B.”三月之前”1830年到1848年之间的文学,也就是指德国1848年3月革命之前的文学.“国王的文学”17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和1918年之间的文学中世界德国文学分二个阶段:750-1350年(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1350-1600年中世纪德国文学(一)包括:宗教文学311-323骑士和宫廷文学Minnesang英雄史诗H...

德国文学史复习资料
德国文学史复习资料德国文学史德语文学史是日尔曼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强调文学的历史沿革,文体变迁等文学各要素中的”历史”部分,所介绍或讨论的作品大多是所谓具有历史地位的经典之作.z.B.”三月之前”1830年到1848年之间的文学,也就是指德国1848年3月革命之前的文学.“国王的文学”1771年(德意志帝国的成立)和1918年之间的文学中世界德国文学分二个阶段:750-1350年(源头:古希腊、罗马文学)1350-1600年中世纪德国文学(一)包括:宗教文学311-323骑士和宫廷文学Minnesang英雄史诗Heldenlied宫廷抒情诗和吟游诗中世纪德国文学(二)包括:民间作家民间故事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人文主义和宗教改革巴洛克(1600-1720)启蒙运动(1720-1785)包括:哲学准备文学理论诗歌小说戏剧狂飙突进运动(1767-1785/1790)包括:哲学和文学准备戏剧诗歌小说古典主义(1786-1865)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过渡时期诺瓦利斯Novalis德国浪漫派重要人物叔本华Schopenhauer格林兄弟JacobGrimm&WilhelmGrimm目录:1.中世纪德国文学(1)(DeutscheLiteraturimMittelalter750-1350)概述(Stabreimdichtung,Endreim,KarlderGroße,ScholastikundMystik)a)宗教文学(geistlicheLiteratur)《乌菲拉(Wulfila)主教的圣经译文》(BibelübersetzungdesWulfila,369)歌特语。(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德国文学。)《梅塞堡咒语》(Merseburgerzaubersprüche,im10.Jh.)(日耳曼口语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字种类之一。每条咒语分为两部分:1.引子和叙述为主。2.咒语本身。)《威索布伦特祷文》(WesobrunnerGebet,um800)一开始叫Weltschapfungslied创世歌︳→修道院名字感谢上帝恩德(分为两部分:1.上帝创世前,世界混沌的状态。2.感谢上帝的恩德,给人力量。有浓厚的宗教意味,祈求上帝的帮助。)《穆斯皮利》(Musipilli,um800)规劝人们要皈依基督教,信奉上帝。用诗体所写。人死后,天使和魔鬼争其灵魂,而谁虔诚就上天堂;不虔诚就下地狱。基督教。《救世主》(Heliand,um825)把耶稣看成日尔曼人,教士所写。描述耶稣的一生,耶稣的信徒,像日尔曼英雄。又叫《创世纪和救世主的一生》《福音书》(Evangelienharmonie,um870)(OtfridvonWeißenburg)→当时还不是贵族称号。描写基督,宣扬基督教教义。尾韵诗(Endreim)。(dieersteEndreimdichtungindeutscherSprache)a)骑士和宫廷文学(ritterlich-höfischeLiteratur)《希尔德布兰特之歌》(Hildebrandslied,um820)意义非常。日耳曼(​http:​/​​/​baike.baidu.com​/​view​/​249004.htm"\t"_blank​)人的英雄史诗,残存六十八行,流传于八世纪,手抄本属于九世纪,叙述民族大迁移末期随东哥特国王狄特里希(​http:​/​​/​baike.baidu.com​/​view​/​1880357.htm"\t"_blank​)出征的希尔德布兰特不忍受日耳曼雇佣局的欺压,离乡背井,投奔匈奴,一去30年,年老返乡,在边境上和他的儿子战斗的故事。父亲认出了儿子,赠给他一个金环。儿子拒绝这个“异族人”的赠品,为了保持日耳曼战士的荣誉,向父亲挑战,父亲也只好应战,最终杀死儿子。(国家第一部长篇文学。骑士所看重的是:EhreTreuZuchtSelbstherrschungundFreigebigkeit)头韵诗(Stabreimdichtung)《鲁德维希之歌》(Ludwigslied,881/82)《鲁奥德利布》(Ruodlieb,Mitte11.Jh.)母亲年纪大了,于是他离开皇宫返乡,在旅途中的冒险,母亲梦想儿子回来后锦绣前程,侏儒告诉国王的宝藏,并说他将要打败国王娶公主。(此人为安分守己的骑士,为其主人服务,但遭人歧视,于是出去流浪。在埃及服务十几年。流浪Wanderung)第一部德语小说,骑士史诗的先驱。(记录了宫廷生活。)《亚历山大之歌》(Alexandelied,um1120-30)(PfaffeLamprecht)第一部用德语写下的史诗。以法国故事为原型作素材。Alexande远征东方(伊斯兰),不幸早死,描写了城市权力和财富,并宣扬了宗教价值。尘世的任何权力与财富都是过眼云烟,警告世人不要迷恋尘世的权力。EitelkeitderEitelkeiten一切空虚当中的空虚。追求来世幸福,否定现世幸福。少年从亚里士多德学习,完美的骑士,理想的君主。《罗兰之歌》(Rolandslied,um1170)(PfaffeKonrad)描述日尔曼人的气概。以法国文学为底本创作的文学作品,歌颂了罗兰在抗击异教徒和维护基督教中牺牲的故事(十字军东征年代)。包括法国原著的思想内容。《洛特尔国王》(KönigRother,um1150)关于抢新娘的故事。Brautraub。国王是勇敢的骑士,去异国求婚遭拒,于是跑到别国混进宫,最终率军消灭异教徒,抢回公主。《恩斯特公爵》(HerzogErnst,um1180)有关皇权与族群。长诗Epek。叙事诗。歌颂勇敢,恩斯特反对继父,杀死叔父,被迫流亡加入十字军东征和异教徒战斗,后又回国和继父和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了起始于宫廷的生活,对东风异国风光的描写,融合了许多幻想性的东西,初步体现文学作品的娱乐性。Herzog公爵(小国);König国王;Kaiser皇帝关于金钱和美女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意识a)几位宫廷文学作家及其作品▲维尔德克(HeinrichvonVeldeke,etwa1150-1200)《伊尼亚特》(Eneid,1170-90),第一篇根据法国模型的德国骑士史诗(daserstedeutscheRittereposnachFranzösischemVolbild)(德国中世纪保存下来最完整的一部作品)迦太基与狄多女王相爱,但神启示他去罗马。狄多自焚而死,在迦南与拉维居亚公主结婚,成为罗马帝国的君主。歌颂骑士的责任感。▲奥埃(HartmannvonAue,um1165-1215)(爱情诗的代表人物)(早期宫廷骑士代表作家)《埃雷克》(Erec,1180-85)最优美的宗教。叙述Erec因勇敢而获得爱情,后又沉湎于爱情,被宫廷人指责,妻子鼓励他重拾骑士精神,冒险前和妻子约定一年后归来,却失约,但由于冒险期间做了很多好事,被妻子原谅,最终在爱情和骑士荣誉中找到平衡。评价一个骑士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最终是勇敢与冒险,不能沉湎于爱情。《可怜的亨利希》(DerarmeHeinrich,um1195)在职责与家庭生活中的平衡。Heinrich骑士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得了麻风病,陷入绝望,请农民来照料自己的庄园,农民的女儿想自杀来救骑士,正准备动手,骑士阻止了医生。上帝看到他的醒悟,取消了对他的惩罚,骑士病好后娶了农民的女儿为妻。歌颂了农民女儿的牺牲精神,也说明了上帝的意识不可逆。(把社会底层的人来正面描叙。)《伊万》(Iwein,um1200)宫廷史诗,一名骑士,杀死了水井主人,赢得落蒂涅爱情,虂涅特斥责,落蒂涅与伊万和好如初。歌颂其实仗义勇为的精神。▲埃申巴赫(VolfranvonEschenbach,um1170-1220)《巴齐伐尔》(Parzival,um1200-20)巴齐伐尔在森林中游玩,碰见四个骑士,回家后跟母亲说自己也想当骑士,母亲给他准备了一套很傻的装备,就让他去了。由于他单纯天真,实现了骑士的梦想,成为了圣杯守护者。(宗教意味浓厚,人们内心的平和只有在上帝身边才能得到。)▲斯特拉斯堡(GottfriedvonStraßburg,12.Jh.,2.Hälfte-Anfang13.Jh.)《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TristanundIsolde,um1210)骑士与爱情故事。国王马尔克派侄子Tristan到爱尔兰向公主求婚,爱尔兰国王同意,但由于误喝了皇后给的魔汤,使得Tristan和Isolde产生了爱情,被马尔克国王发现后,Tristan逃走,在路上死了。(恋爱饮料Minnetrank)a)英雄史诗(Heldensepos)a)《尼伯龙根之歌》(Niebelungenlied,um1200)根据本土传说写成。主角:英雄史诗形式。Gunter国王Hagen臣Versprechenhalten重诺Treu妻忠于夫,臣忠于君。《尼伯龙根之歌》(Nibelungenlied)是著名的中世纪中高地德语(MiddleHighGerman;Mittelhochdeutsch)叙事诗,讲述的是古代勃艮第(Burgundians)国王的故事,大约创作于公元791~792年,作者不详,用高地德语写成,全诗共9516行,分为上下两部,第一部为‘西格弗里之死’,第二部为‘克里姆希尔特的复仇’。作者融合了很多异教的故事题材和源自5世纪口头英雄传说,以此为材料创作了这篇史诗。后来这首诗散佚,现行版本的尼伯龙根之歌是大约1190~1200年间由某个奥地利作家重新编纂的,但是大体内容与原诗相同。  人们把这篇史诗称为德语的《伊利亚特》(Illiad)。因为它和希腊著名史诗《伊利亚特》一样,追溯到极远的上古时代,把渺远的神话中遗留下来的历史片段和历史人物结合起来,成为了一部体现本民族品格的伟大诗作Siegfried杀死巨龙。虽然不及《伊里亚特》著名,但在弥漫于其中的悲剧性却胜于前者。这部史诗里充满了对命运的悲剧、对罪行不可避免的报偿、对正与邪光明与黑暗力量无止境的力量交锋的描写。这个故事和斯堪的纳维亚神话中一个更加原始的故事VolsungaSaga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volsunsaga主要描写Sigurd和他的祖先的历险,和这里的故事有很多细节十分相似;这里主人公的家谱也一直上溯到北欧神话中的奥丁大神。简介:古代尼德兰王国有位王子名叫西格弗里特。王子非常勇敢,力大无穷,曾经杀死过一条恶龙,还用龙血沐浴,血到之处刀枪不入,如同坚甲。只是王子在沐浴时恰巧遇有一片菩提树叶飘落肩上,因此这一龙血未到之处便成为致他死命的薄弱环节。这位尼德兰的王子还征服并且占有了巨大无比的尼伯龙根宝藏。此外,他又在战斗中获得一顶隐身帽,只要戴上它,不但身体隐而不见,个人的力气还能增强很多倍。王子听说在布尔恭腾王国有一位公主克里姆希尔特貌似天仙,于是决意前去求婚。勃艮第的国王名叫恭特尔,乃是克里姆希尔特的兄长。他答应了西格弗里特的求婚,但必须以帮他办成一件事作为条件。原来Gunter早想娶冰岛美丽的女王为王后,女王的名字叫布伦希尔特。然而这位冰岛女王美丽而又凶狠,凡是向她求婚的人都必须与她进行类似今天田径运动的竞技:投枪、掷石和跳远。如在三样比赛中有一样不如她,不但求婚不成,还得赔上性命。恭特尔自知力不从心,便央求西格弗里特王子全力以赴帮助他。于是西格弗里特打扮成恭特尔的随从,前往冰岛。当恭特尔跟勃吕恩希尔特比赛时,西格弗里特凭借隐身帽的神力,暗中帮助了恭特尔,使恭特尔在三项比赛中皆获全胜。布伦希尔特无可奈何,只得跟随Gunter返回布尔恭腾王国。回国之后,布伦希尔特和Gunter,西格弗里特和克里姆希尔特双双成婚。可是在新婚之夜,冰岛剽悍异常的女王结结实实地吊打了Gunter,把他捆绑着悬挂在墙上。次日,Gunter不得不再度请求西格弗里特帮助。于是夜晚来临之时,西格弗里特戴上隐身帽潜入Gunter的寝宫,帮助Gunter制服了布伦希尔特,使布伦希尔特成了Gunter的妻子。从此,布伦希尔特便失去了先前的凶残面目,成为一个温顺的妻子。当晚,西格弗里特顺手拿走了布伦希尔特的一枚戒指和一根腰带,并将这两件东西交给自己的妻子克里姆希尔特保管。不久,西格弗里特带着克里姆希尔特回到了故乡尼德兰王国。12年之后,他们又被邀请到布尔恭腾王国作客。一天,克里姆希尔特和布伦希尔特一同去沃尔姆斯教堂作弥撒,因为在路上争谁走在先,两人发生了争吵。布伦希尔特对克里姆希尔特说:“家奴的妖精决不应该走在一位王后的前面。”克里姆希尔特则回答:“一位小妾如何成了堂堂国王的妻房?”布伦希尔特气愤万分,决意向西格弗里特报仇雪耻。Gunter的勇士、忠臣哈根立誓要杀死西格弗里特来为主人复仇雪恨,以表示他的忠心。哈根有一次偶然从克里姆希尔特那里得知了西格弗里特身上能致命的地方。一次出征,因为不见敌人的踪影,出征变成了狩猎。西格弗里特去泉边喝水,哈根尾随其后,暗中刺杀了西格弗里特。西格弗里特的妻子克里姆希尔特非常伤心,立志为夫报仇。几年之后,克里姆希尔特被人说服,将尼伯龙根宝藏——她的结婚晨礼送到了布尔恭腾。哈根待宝藏送到之后,动用种种手段终于夺得了保管宝藏的钥匙,并最终将宝藏偷偷地沉入莱茵河底。后来,匈奴人国王埃策尔向克里姆希尔特求婚,使者答应婚后为克里姆希尔特排忧解难,克里姆希尔特这才答应再嫁。于是,克里姆希尔特动身前往匈奴人王国。她在匈奴人王国时刻思念着报仇,不知不觉在匈奴人王国也住了12年。一天,克里姆希尔特向埃策尔提出邀请她的兄长Gunter和哈根等人前来王国做客。哈根接到邀请后立刻明白了克里姆希尔特的用意,便力图说服Gunter不要前往,可是骑士的英勇气概又迫使他必须大无畏地前去冒险。于是Gunter、哈根随带精兵万名,浩浩荡荡地前往匈奴人王国探亲。在匈奴人王国的盛大宴会上,竞技比武有意弄假成真,最后竟致流血激战。匈奴人和布尔恭腾人杀作一团,直到血流成河,尸横遍地,Gunter和哈根均被匈奴人生擒活捉。克里姆希尔特本可把哈根杀死以报丧夫之仇,可是克里姆希尔特向哈根发问的第一句话却是,她的尼伯龙根宝藏现在何处,表示只要归还宝藏便可以让哈根生还布尔恭腾王国。哈根答道:只要他的君主Gunter在世一日,他就不能说出宝藏所在。克里姆希尔特竟杀死了兄长Gunter,并把首级向哈根出示。哈根看到Gunter的首级后对克里姆希尔特说道:如今除了上帝和我之外,再也无人知道宝藏所在,你也休想再知道它的下落。克里姆希尔特见他抗拒,便愤而杀死哈根。在旁的勇士希尔德布兰特,目睹一个堂堂武士竟被女流之辈残酷地杀死,愤怒至极,于是他挺上一步,挥刀砍下了克里姆希尔特的首级。一部英雄传说便在遍地尸体的血泊中收场了。《古德伦之歌》(Kudrungenlied,um1240)全诗六千余行,分为三个部分:1.哈根2.希尔德3.古德伦简介:哈根是爱尔兰王子,被怪鸟抓到岛上,岛上还有其他被抓来的三位公主,哈根和其中的希尔德公主结婚,生下小公主小希尔德,被路过的船救回了爱尔兰。哈根年老后脾气暴躁,扬言要杀死向希尔德公主求婚的人。赫特尔用美妙的歌声将小希尔的公主从宫中引出来,哈根拼命追赶没有成功。赫尔特和希尔的结婚后,生下儿子奥特文和女儿古德伦。古德伦长大后十分美丽,邻国国王赫尔维希和邻国王子哈特穆特都向她求婚。古伦德喜欢赫尔维希,但哈特穆特将古伦德抢回自己的国家。由于古德伦不愿意嫁给哈特穆特,哈特穆特的母亲便逼迫古伦德做苦活。奥特文和赫尔维希率军来拯救,发现古伦德衣衫褴褛的在海边,便向哈特穆特宣战。胜利后抓住哈特穆特,古伦德请求不要杀死哈特穆特与其母亲。最终古伦德与赫尔维希成婚,哈特穆特娶了古德伦的侍女。2.中世纪德国文学(2)(DeutscheLiteraturimMittelalter1350-1600)概述(vomRitterumzumBürgertum,Frühhumanismus,ItalienischeRenaissance,DeutscherHumanismus,dieReformation)a)民间作家(VolkstümlicheSchriftsteller)▲盖特纳(WernherderGartenaere,13.Jh.2.Hälfte)《迈耶尔·赫尔姆布莱希特》(MeierHelmbrecht,1250-80)(Bildungsroman教育小说)Helmbrecht是农民,家里有田却想当骑士不劳而获。装成骑士到处招摇撞骗,还把妹妹卖给同伙当妻子,作恶多端,被政府抓获,挖去双眼砍手,无家可归最终被自己父亲吊死。展现了骑士精神Rittertum的没落,农民阶级的突起,社会的变化,文学鄙视书从某种层面上更为真实反映社会的变化。Bauer→有自己的田地,富农或地主。Knecht→雇农▲泰普(JohannvonTepl,um1350-1414)《来自波姆的农民》(DerAckermannausBöhmen,1414)向死神要求还回妻子的生命,死神拒绝他,后与其理论,到上帝处。上帝给出答案:农夫值得尊重,但死神的权利必须得到肯定,上帝判定死神赢了。人死后肉体归大地,灵魂归上帝。农夫: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入世世界观;死神→世界本是空虚的,人是软弱的→避世世界观生和死:二元问题▲萨克斯(HansSachs,1494-1576)十六世纪德国文学最重要的作家,把人文主义同民间传统结合,对民间传统传承贡献很大。出生于纽伦堡富裕家庭,他本是鞋匠,父亲是裁缝,后外出游学开始文学创作,留下6000多部作品,33卷,《我的诗歌大全》。作品教化意图明显,诗歌中带有许多宗教的启蒙与大量引用《圣经》原文,是Luther的忠实信徒。格言诗《维腾贝格的夜莺》(DieWittenbergischeNachtigall)献给马丁路德,此诗肯定宗教改革意义,将教皇比作狮子,神甫为狼,僧侣尼姑为蛇,基督教徒为羊,耶稣为牧羊人,马丁路德为夜莺。对现世是乐观态度。《工匠歌曲》(师傅之歌)(Meistersang)▲布兰特(SebastianBrand,1458-1521)虽同情人文主义但反对宗教改革。《愚人船》(DasNarrenschiff,1494)韵文体。内容:一艘船,110个笨蛋。掌舵者也为笨蛋。他们来自各个阶层,每个人都自我介绍或讲述他人的愚蠢行为。于是各种各样的社会弊端全部体现出来。感叹今不如昔,讽刺当今社会,反对宗教改革。“愚人文学”:该作品影响深远,在1600年此书出了近30版,多种译文。是在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前最轰动的作品,对欧洲文坛产生很大影响。特色:左图右史,为每个愚人配插图。Sachs和Brand都有浓厚的市民趣味a)民间故事书(Volksbücher)→围绕某一主人公的短篇故事集锦(文学创作重心转移)《阿米斯牧师笑话集》(DieSchwänkedesGraffenAmis,1230)把英国牧师阿米斯作为主人公,揭露宫廷贵族的愚昧无知,平民百姓拥有智慧。《梯尔·欧伦斯皮格尔》(TillEulenspiegel,1515)他一生浪迹天涯,死于Lüberg。他为农民的儿子,父亲去世后,母亲希望他学一门手艺,但他除打零工还搞恶作剧、坑蒙拐骗,尽做令人发笑的事情,恶作剧却总让人抓不到把柄,成为德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浮士德博士》(HistoriavonD.JohannFausten,1587)数学家、占星家。不信上帝,尽做坏事。《希尔德的市民》(DieSchildbürger,1598)民间故事书分成36篇,有许多故事集中在这个城市。嘲笑这个城市市民的愚蠢,市民闹出很多笑话。如:市民一起建造市政厅忘了造窗户,每个市民拿麻袋装阳光带入市政厅。市民的愚蠢和淳朴营造了喜剧效果。a)人文主义(Humanismus)和宗教改革(Reformation)▲埃拉斯姆斯·封·罗特丹(EramusvonRotterdam,1469-1536)荷兰人,整理出版过《圣经》古典语文学。欧洲人文主义的领袖。代表作品:《愚蠢赞》▲胡滕(UlrichvonHutten,1488-1523)社会改革家,响应马丁路德的号召,参与农民起义。曾作为僧侣进入修道院,后不愿受修道院的束缚逃出,周游欧洲各国。《蒙昧主义的书简》(DunnkemännerBrief)用信笺写信给神职人员,讽刺神职人员,揭露了欧洲在宗教统治下的腐败,体现了人文主义。在德国思想与文化史上都非常著名。《对话集》(Gesprächbüchlein)用拉丁语写成。“罗马:教皇的权威,圣徒的骨头,赎罪券的交易”▲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宗教改革代表人物和先驱1.在逃亡期间用现代德语翻译《圣经》,使得德语统一,对德语的传播有很大的影响。2.使基督教分为天主教和新教3.仅对“赎罪券”→“95These”1517年10月31日在Wittenberg神学院门口贴出《九十五条纲领》抨击罗马教会。其夫人原是修女,逃出后几经周折与马丁路德结婚。教皇逮捕马丁路德,得诸侯庇护。当时圣经为拉丁文。教会“愚民政策”。后译为德语,摆脱教会对圣经翻译,是阅读更具民主性,自己可以诠释理解。3.巴洛克(Barock1600-1720)概述(DreißigjährigerKrieg,Absolutismus,Staatsroman,Schelmenroman)源于“baroca”,意为异乎寻常,不合常规。为天主教与新教斗争的结果。产生原因:宗教、思想;来世的幸福&今世的幸福a)文学的改革▲奥皮茨(MartinOpitz,1597-1639)(VaterderLiteraturinderBarockzeit)出身于富裕的新教家庭,获得贵族的头衔。人文主义文学之父,《德国诗论》(BuchderdeutschenPoetrey1624)为德国诗歌创作提出基本原则:节奏和音律应符合一定规则,提出一定的格律,应与德语本身的特点相适应,清除了德国诗歌中不规范的规则,维护德语的纯洁性。1.肯定文学价值。明确肯定文学传播真理知识的价值。因为文学具有娱乐性,所以更容易传播2.创立德意志民族文学3.提出:要创立德意志民族文学,作者必须①受过正规教育,拥有高尚品格;②文学作品必须遵守一定规则,并要有技艺(“ars”拉丁语)《战神之歌》(LobdesKriegesGottes)通过虚拟的战神在各国的游历、掠夺,体现西方的殖民主义,展现了面向世界的新奇目光,随着世界版图的扩大,人们的眼界也在扩张。a)戏剧▲彼得曼(JacobBidermann,1578-1639)(CenodoxusderDoktorvonParis)(剧作家)▲格吕菲乌斯(AndreasGryphius,1616-1664)(诗人)巴洛克时期重要的作家。扩展内容:格吕菲乌斯是十七世纪德国文学中杰出的作家,他在诗歌和戏剧的创作上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1616年生于西里西亚的格劳高,出身于一个牧师家庭,早年丧父,母亲改嫁,七年之后母亲逝世。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三十年战争中间度过的,过着一种苦难、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在不同的地方求学,1635年他去荷兰的莱顿,直到1644年。他先是学习,后来也在莱顿大学执教,讲授哲学、诗学、地理、解剖学等功课。在此期间,他广同尼德兰的学者、艺术家交往,特别是同尼德兰戏剧的接触,这对他后来的戏剧创作有很大的影响。1644年他陪同一个巨商经海牙去巴黎,在巴黎逗留近一年的时间里,他熟悉了法国戏剧,高乃依的作品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随后他又去意大利,直到1647年返回故乡,回到他一度居住过的弗劳乌斯塔特。他谢绝了海德堡和其它大学的聘召,担任了格劳高公国的法律顾问一职。1664年,他在一次中风中死去。格吕菲乌斯广学博识,对法律、自然科学等都有相当的造诣,但他突出的成就是他在文学创作上的贡献。他的诗歌和戏剧成为十七世纪德国文学的顶峰。格吕菲乌斯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三十年战争中度过的。战争的灾难,使他悲愤忧戚,对遭受蹂躏的祖国的爱,对流离失所的人民的同情,对战争的抨击,对和平的渴求,这些成了诗人作品中的基调。他写了不少十四行诗,在一首题为《祖国之泪》的诗中,他不仅描述了战争带来的苦难,还进一步控诉了战争对人的精神的摧残。在一些诗歌中,他也把消弭战祸的希望寄托在上帝身上,在《主知道我》、《醒来,醒来,基督》中表露了这种愿望。他信赖上帝,但却执著人世间的生活和欢乐,这是他与有禁欲主义倾向的诗人所不同的。格吕菲乌斯写的十四行诗都收集在《星期日星期五十四行诗集》(1639)、《格吕菲乌斯十四行诗,第一卷》(1643)以及在1657年出版的《格吕菲乌斯的悲剧、颂诗、十四行诗》中。作为一个诗人,格吕菲乌斯是在奥皮茨的影响下进行创作的,他的诗歌内容、韵律、诗体大都遵循奥皮茨提出的要求;而作为一个戏剧家,荷兰、法国的戏剧对他有更大的影响。他创作的悲剧,严格地遵守奥皮茨对悲剧提出的要求,恪守三一律,每部悲剧都分为五幕,用亚历山大诗体写成,使用合唱队,这一切都为了使他的悲剧有一种“崇高的风格”。他的第一部悲剧《莱欧·阿尔明乌斯》完成于1646年,它取材于拜占廷的历史,描写政治权力之争,作者遣责了出于私利的谋叛行为。他的第二部悲剧《被谋杀的陛下,可称卡罗洛斯·斯图亚特》(1649),处理的也同样是谋叛题材。在这部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背景的作品里,作者对被绞死的国王怀有强烈的同情,而对克伦威尔则加以抨击,把他看成是一个篡位者。除了这两部悲剧之外,格吕菲乌斯还写了其它三部悲剧《卡塔莉娜·封·格奥吉恩》(1647)、《帕皮尼阿乌斯》(1659完成)和《卡德利奥和塞林德》(1649)。《卡塔莉娜·封·格奥吉恩》和《帕皮尼阿乌斯》也都是宫廷题材,表现信仰、道义的力量,在《卡德利奥和塞林德》中,作者开始摆脱了宫廷戏的束缚,这部悲剧的场景不再是宫廷,戏的主人公不再是帝王朝臣,而是普通的青年男女,戏的内容不再是谋叛、争权,而是爱情。青年卡德利奥爱上了少女奥林帕亚,但少女迫于父命与利桑德结婚。塞林德是一个热情的姑娘,她爱上了绝望中的卡德利奥,卡德利奥杀死了塞林德的情人,可随即离她而去,他准备杀死利桑德报仇。塞林德为了重新赢得卡德利奥的爱情,求助于一个老巫婆,巫婆告诉她,她取出她那被杀的情人的心,就能获得卡德利奥的爱。就在卡德利奥准备去干谋杀勾当时,在他的面前出现了幻像:他所爱的奥林帕亚成了一副骷髅,惊骇之余,他悔悟了,并在墓地中遇到了正准备去掘尸的塞林德,他阻止了她。卡德利奥放弃了复仇的欲望,塞林德也斩断尘缘。这部戏写了爱欲的力量,它把人引入歧路,但是人身上的道德力量,终于战胜了邪念。从内容上看,这部作者自称是悲剧的作品,可以看作是一部正剧,他为作者此后转向喜剧创作做了准备。格吕菲乌斯共写了三部喜剧《彼得·斯昆茨》(1658)、《霍里比利克里布里法克斯》(1663)和《可爱的玫瑰》(1660)。与他的悲剧相反,他的这些喜剧都是用散文写成的。《彼得·斯昆茨》写了一个手工业剧团为出游的皇帝演戏而闹出的许多笑话,作者在这里嘲笑的不仅是那些已过了时的手工业行会的艺术,也是对那些一心想方设法巴结宫廷的市民的讽刺。《霍里比利克里布里法克斯》写的是三十年战争结束后,两个步兵成为流浪汉,到处以吹牛撒谎谋生的故事。格吕菲乌斯的喜剧都有着消遣的性质,但也有着某种道德意义,富幽默感,寓教育于讽刺之中。《可爱的玫瑰》从文学史的角度看,是一部重要的喜剧,它取材于荷兰剧作家冯代尔的剧作,是作者用下西里西亚方言写成的一部以农民为题材的作品。一个村庄里的一对青年男女相爱,但父辈相互之间的仇恨为这对恋人制造了许多障碍,但有情人克服种种困难终成眷属。作者在这部喜剧里表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善良以及他们爱情的真挚。格吕菲乌斯在文学上的成就使他成为十七世纪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直到十八世纪,他一直还是受尊敬的戏剧家,就是在今天,他的作品所具有的历史价值和鉴赏价值仍然为人们所重视。▲洛恩斯泰因(DanielCaspervonLohnstein,1635-1683)(小说家)小说代表:Arminius,1689-1690对中国人来说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小说主人公Arminius是个军事统帅,在书中出现了孔子,老子,道家学说,体现了巴洛克文学追求异国情调。(Gelehrte儒家Seehe中国人)a)小说▲格里美豪森(HansJacobChristifelGrimmelshausen,um1665-1676)生于黑森地区的盖尔恩豪森。参加过30年战争。以此为素材创作了长篇小说《痴儿历险记》,是巴洛克时代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他的小说,情节曲折生动,语言通俗幽默,采用了大量的譬喻和双关语,并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宿命论观点。主题一直是在世界的动荡和混乱中希望在彼岸得到拯救。作品还有《女骗子和女流浪者库拉舍》、《古怪的施普林英斯费尔特》和《神奇的鸟巢》等。通常被认为是17世纪德国文学最杰出的成就。1676年逝世于巴登。《流浪汉小说》(Schelmenroman)《痴儿历险记》(Simplizissimus,1669)被誉为欧洲巴罗克文学之冠,是17百年德国文学的一座宏伟的丰碑。故事写一个淳朴无知的儿童战乱中从所寄养的农家逃出,四处流浪冒险,不断追求荣誉、女人、金钱和知识,最后看破红尘,去过隐居的平静生活。(具体:主人公从小失去父母,被农民收养,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后养父遭士兵毒打,财产被夺屋子被烧,他逃走后被隐士(生父)收养,叫他读书写字,给了他一个名字和一个书名,以后走进了社会,他离开了森林,在军队里做士兵,后为大臣。军队的首领是他舅舅,军队生活与隐士教给他的格格不入,战争失败后做了俘虏,逃出来后开始偷东西。最后成为了一位勇敢的骑士,追求世俗幸福,贪恋世俗,偷抢拐骗,连妻子也离开了他。他又变得一贫如洗,在巴黎成为歌唱演员,变成贵妇的宠儿,之后却得了天花,无恶不作。在几次贫富起伏之后,他回到了森林做回隐士。)这部作品控诉了30年战争的苦难,是30年战争栩栩如生的画卷。同时也是一部成长小说,最终回到心灵的起点。▲罗伊特(ChristianReuter,1665-1712)▲莫舍罗施(JohnannMichaelMoscherosch,1601-1669)4.启蒙运动(Aufklärung1720-1785)源自英法,不是发起者,而是接受者。Lichtmetapher,Vernunft。法国:Rationalismus理性主义代表人物:笛卡尔RenéDescartesIchdenke,alsobinich。(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体现自我意识英国:Empirismus经验主义代表人物:洛克Locke;休姆Hume认为思想和知识的源泉不是理性而是SinneswahrnehmungenundErfahrungen(强调经验)(1945年(上世纪40年代)Adorno:DialektikderAufklärung启蒙辩证法)(ErnstJünger容格尔,写作时间最长的作家。一战时,14岁上战场;二战时,当兵,因为反希特勒,被开除出军队。他的作品宣扬军国主义精神。认为希特勒在残害犹太人方面花了太多的钱力、物力,因为他有专门的机构、组织杀害犹太人。→都是因为Vernunft所以,理性走到极致会给人带来灾难。)概述(Pietismus1670-1740,Rokoco1730-1750,Emfindsamkeit1740-1780)Pietismus虔诚主义(天主教教义的运动):由马丁路德发起,但后来这种状态变得更加世俗的享乐主义,所以后来变成:严格遵守教义,修身养性,注意道德规范,不贪图享乐。(Weber认为正是由于Pietismus影响人们注意节约,不贪图享乐,于是财富积聚,最终发展为资本主义。)Rokoco:追求异国情调,艺术建筑方面。Empfindsamkeit: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情感主义。a)哲学准备▲托马修斯(ChristianThomasius,1655-1728)启蒙运动之父,1688创办第一份德语杂志(德文月刊),反对教会统治,倡导启蒙思想;1687在Halle大学第一次用德语取代拉丁语讲课,对的与学术氛围有极大地推动。但当时是启蒙运动的早期,遭受教会打压。▲莱布尼茨(GottfriedWilheimLeipnitz,1616-1716)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更具代表性。1675年创建微积分,非常出色的数学家,认为一切物体由“单子”构成,遭教会打压。还发明了二进制。代表作:《中国近事》——为了照亮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illustratura光明、光照)前言用拉丁文写成,对中国社会历史展开论述。提出既然基督教可以派传教士到中国传教,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派人到欧洲传教。▲沃尔夫(ChristianvonWolff,1679-1754)莱布尼斯的学生,继承了莱布尼兹的思想,突破拉丁语的统治,认为民族之间应和睦相处,对中国持积极态度。Halle大学1721的副校长,就职演说为“RedevonderSittenlehrederChinesen”(Sittenlehre道德学说)在这篇演说中他把孔子与其他三个宗教领袖人物相提并论,但孔子是无神论者,于是遭到抗议。FriedrichⅠ勒令他离开Halle,但在1740年FriedrichⅡ又把他请了回来。▲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生于Königberg(东普鲁士的一个城市),从未离开。祖父为苏格兰人,父亲为虔诚的教徒,自小学习神学,后成为牧师,获得博士学位后,成为哲学教授。代表作:《心灵说》《三大批判》正是在人们对理性大张旗鼓的宣传时,康德展开了批判。“Kritik”在德语中不是批评的意思。《纯粹理性批判》(KritikderreinenVernunft1781)(事物:Erscheinung现象;Dringansich物自体(本质))康德认为理性是不可靠的,认为理性还要依赖于经验和判断。《实践理性批判》(KritikderpraktischenVernunft1788)(自由意志应与道德规范相符,每个人表达自己的意志不应自私,应当想到别人,要按道德规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康德追求道德的净化。名言:我敬畏的只有两样东西:内心道德法则和头顶青空。行动必须适用于每个人—无上命令。)《判断力批判》(KritikderUrteilskraft1790)这本书的出版使得康德的启蒙斯想和哲学思想得以完整。康德的美学著作(Schönheit,Erhobenheit)(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纯粹理性批判”研究的人类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而康德1788年发表的“实践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伦理学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简单化地说,康德告诉我们说:我们要尽我们的义务。但什么叫“尽义务”?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绝对)范畴律令(KategorischerImperativ)”:“要这样做,永远使得你的意志的准则能够同时成为普遍制订法律的原则。”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纯粹理性批判》讲人如何认识世界—真。《实践理性批判》讲人的伦理规则是如何—善。前者的对象是现象界,后者的对象是本体界。在现象与本体之间,有一道不可超越的鸿沟,在鸿沟上架起一坐桥,使现象过渡到本体。这座桥梁,便是自然的目的性。它包括了美感—美。意即自然界藉著人主观的美感,过渡到其目的,即客观的本体。这包括美感的自然目的性,便是第三本书《判断力批判》的主要内容。)功绩:第一个对理性进行批判,对后世哲学产生深远影响。有人说康德为自己建立了一个防护的屏障,以免自己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走向极端。b)文学理论▲戈特舍德(JohannChristophGottsched,1700-1766)民族戏剧的先声,文学理论家。生于Königberg。学习过神学和哲学。在Leipzig大学任教,多次担任校长。为德国人写的批判诗学试论(VersucheinerkristischenDichtkunstvordieDeutschen,1730)崇尚法国文学,以法国古典主义理论写的经典著作,这一度成为文坛的权威,对改造德国文学起促进作用。语言上明确、清晰、合乎逻辑,对治理混乱的德国文坛起积极作用。▲温克尔曼(JohannJ.Winkelmann,1717-1768)《关于绘画和雕塑艺术中对希腊作品模仿的思想》(GedankenüberdieNachahmungderGriechischenWerkeinderMahlereyundBildhauerkunst,1755)推崇欧洲古典文学主义,毕生研究古希腊艺术。“对于我们来说,唯一的方法就是模仿古人。”他将古希腊的艺术归纳为“edleEinfaltundstilleGrosse”高贵的单纯与静穆的伟大。希望以此提高德国的艺术水平。1717年12月9日出生在普鲁士小镇史丹达的一个穷苦鞋匠家庭。从童年时代起,他就对古物遗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家境并不富裕,有时连维持生计都有困难,当然没有多余的钱供他购买文物,但他并不放弃自己的爱好,总是利用一切机会找寻古代墓葬,以期有所发现。同时,他还动员小伙伴们帮助自己发掘古瓮。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他的古物收藏逐渐有了一定的规模。▲波德梅尔(JohannJacobBodmer,1698-1783)▲布莱廷格尔(JohannJacobBreitinger,1701-1776)▲莱辛(GottholdEphraimLessing,1729-1781)《拉奥孔或论绘画与诗的界限》(LaokoonoderüberdieGrenzenderMalereiundPoesie,1766)他认为造型艺术、语言艺术之间是有巨大差距的,画用了空间上的形态与颜色,诗用了时间中所发出的声音。绘画是描述物体的静态美,(诗)语言艺术是表达真实的表情(动态美)反对:“画是无声的诗,诗是有声的画”这一说法。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故事讲到,希腊人攻打特洛伊城十年,始终未获成功,后来建造了一个大木马,并假装撤退,希腊将士却暗藏于马腹中。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已走,就把木马当作是献给雅典娜的礼物搬入城中。晚上,希腊将士冲出木马,毁灭了特洛伊城,这就是著名的木马计。拉奥孔是当时阿波罗在特洛伊城的一个祭祀,他曾警告特洛伊人不要将木马引人城中。这触怒了希腊的保护神雅典娜想要毁灭特洛伊城的意志,于是雅典娜派出了两条巨蛇先将正在祭坛祭祀的拉奥孔的两个儿子缠住,拉奥孔为救儿子也被雅典娜派的蛇所咬死。莱辛从比较“拉奥孔”这个题材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诗中的不同的处理,论证了诗和造形艺术的区别和界限,阐述了各类艺术的共同规律性和特殊性,并批判了温克尔曼“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伟大”的古典主义观点。《汉堡剧评》(HamburgischeDramaturgie1767-1769)背景:1767年,德国戏剧发展到高峰,各地诸侯兴建戏院,而汉堡的商人筹办民族剧院(Nationaltheater)邀请莱辛作戏剧评论人,一共写了104篇文章。一年后剧院关闭,但他把剧评收集成册,编著为《汉堡剧评》。他认为戏剧更有宣传效果,教育作用,让人们摆脱愚昧状态,建立自己的人格,通过戏剧教会人们辨别善恶。艺术应该模仿现实生活和自然,戏剧必须贴近百姓生活。“三一律”(时间,地点,人物一致)三一律(threeunities)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亦称“三整一律”。是一种关于戏剧结构的规则。先由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理论家提出,后由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确定和推行。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理论家布瓦洛把它解释为“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之前戏剧多为悲剧。只有高贵的人发生悲剧、灾难才能引起人同情,所以那时认为戏剧必须贴近高贵的生活。c)诗歌▲克洛卜施托克(FriedrichGottliebKlopstock,1724-1803)救世主(Messias,1748-1773)宗教史诗,主要写耶稣受难。不在叙事,而在抒情,诗中充满的激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其崇高的境地流传至今。具有音乐性和激情,庄严,崇高。作者同时也写自然、情感为主题的诗歌。(人们编写上帝受难的故事,是为了拯救自己的心灵。)(人们可以利用诗歌的力量,产生和宗教一样的环境,抒发与拯救人的情感,让充满激情的诗歌传唱至今。)▲哈勒(AlbrechtvonHaller,1708-1777)医生,解剖神经心理学,又从政。代表作:《DieAlpen》172921岁写成,这是确认他诗人地位的一部长诗。描写阿尔卑斯山脉风景,赞扬纯朴农民生活,批评城市人败坏风气。“对文明的批判”。▲克莱斯特(EdualdChristianvonKleist,1715-1759)法律、哲学、数学、军官。死于七年战争,写歌颂普鲁士军队的诗歌,也写哲学色彩风景诗。DerFrühling1749德国剧作家,小说家。1777年10月18日出生于奥得河畔法兰克福一个旧贵族军官家庭,1811年11月21日卒于波茨坦附近。青年时代参加过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战争,学习过哲学、物理学和数学。辍学后旅居法国、瑞士。1808年在德累斯顿与作家亚当·米勒合办《太阳神》杂志。1810年在柏林创办《柏林晚报》,后因经济困厄,对政府干预新闻自由不满,对自己的文学创作得不到理解而怨恨,1811年于柏林万湖先杀死身患癌症的女病友,后自杀。19世纪末期,人们才认识到他是德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被恩格斯称为最彻底反对拿破仑的普鲁士男子。▲布洛克斯(BartholdHeinrichBrockes,1680-1747)自然诗人。不仅写诗,还写道德诗。对现实世界思考“IrdischesVergnügeninGott”1721-1748《上帝心中的人间快乐》d)小说▲施纳贝尔(GottfriedSchnabel,1692-1752)《几个航海家的奇异命运》(WunderlicheFataeinigerSeefahrer1731-1743)模仿鲁滨逊漂流记,后更名为“DieInselFelsenburg”《弗尔逊堡孤岛》。主人公:尤利乌斯。有一种乌托邦的色彩,希望创造和平、富饶世界。主人公收到一封信让他去阿姆斯特丹找船长,得知他的曾祖父希望在临终前能见到亲人,于是他便和船长去到了孤岛,在一系列的冒险与爱情经历,在小岛上成家立业,逐渐习惯于小岛的生活,不愿回去,直到小岛被葡萄牙人占领。▲维兰德(ChristophMartinWieland,1733-1813)出生于牧师家庭。Schwabel人。他先读法律,后在伯尔尼当家庭教师,哲学教授,被魏玛公爵的母亲请到魏玛做家庭教师。代表作:①《阿迦通的故事》(GeschichtedesAgathen,1757)故事背景在古希腊柏拉图时期。主人公阿迦通为狂热宗教人士,后女性神职人员引诱他,使他动摇了宗教信仰,于是到柏拉图处学习哲学。他亲眼目睹了城邦中的性的堕落愤然离开,被奴隶们抓住后被哲学家买了下来,受到正统哲学教育。哲学家为打破其柏拉图的理念派妓女引诱他,他最终放弃了柏拉图的思想。但妓女感动了。两人彼此相爱。于是哲学家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落空。他便告诉阿迦通他爱的女人是妓女,阿迦通失望至极,继续流浪,最终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和平和公益事业。早期的教育小说(Bildungsroman&Entwicklungsroman),让文学作品起到了教育民众的作用。(描叙了青年成长的过程,以及最终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这里,维兰德提出了“和谐的人”的思想,认为只有感情和理智心灵和头脑达到和谐的人才是“好人”,只有“好人”才会有“好的时代”。这一思想是维兰德这个时期作品的基本主题,也是他一生的主导思想。)这种小说在歌德的《威廉迈斯特》中到达高峰。②《金镜》(DergolgendeSpiegel---DieKönigevonSchechiam,einewahreGeschichte.AusdemSchechianischenübersetzt,1772)在前言中他宣称,该书是由拉丁文译成,拉丁文是由汉语译成,汉语则是由印度文译成。讲的是古代印度有一位君主叫吉伯尔。他很无能,使国家陷入灾难,他睡不着便让哲学家给他讲治国的故事,但醒了之后又忘了,便杀死了哲学家。书中写有很多治国的智慧。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其中一段写的是“赵氏孤儿”的故事。理想中的帝王应该在远离尘嚣中成长。(小说《金镜》(1772)以东方国家为背景,对德国的时弊作了大胆揭露,但寄希望于开明君主,主张自上而下的改革。)在魏玛写过一些供宫廷消遣的作品,其中包括剧本《阿尔采斯特》(1773)。这个剧遭到歌德的猛烈攻击,此事与格廷根林苑派以维兰德为敌都反映了维兰德与“狂飙突进”之间的矛盾。维兰德虽不反对这场新起的文学运动,但他乐于留在原来的立场。他在《德意志信使》上发表了小说阿布德拉城居民的故事(1774),以德国早期市民文学的“愚人文学”的形式,借用古希腊的背景和人物,对18世纪德国小市民的庸俗市侩习气进行尖锐讽刺。小说的主人公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发现那里的居民象过去一样的狭隘、自私、愚蠢,为区区小事争执不已。e)戏剧▲莱辛(GottholdEphraimLessing,1729-1781)德国启蒙运动时期剧作家、美学家、文艺批评家。生于劳西茨地区的卡门茨(Kamenz),父亲是牧师。代表作:①《萨拉·萨姆逊小姐》(MissSaraSampson,1755)(第一部市民悲剧)小说讲的是“美狄亚”的主题。主人翁:梅莱福。他轻浮、放荡,有一个情人玛尔住并生有一孩子。但他认识了SaraSampson后便抛弃了原来的妻子。为了躲避,到小城生活。玛尔住带着小孩找他,但没有成功。后来,她找到了Sara,在她的水中下了毒,Sara被毒死。待梅莱福回来发现这一切时,也自杀了结的生命。意义:第一次用一个非贵族的形象作悲剧主角,创造了市民悲剧。②《密娜·封·巴尔海姆》(MinavonBarheim,1767)取材于七年战争,白天的一家旅店里。主人翁:普鲁士的军官,台尔海姆。在征收军用款项时发现当地十分贫困,他同情当地百姓,用自己的钱垫了税款。这一举动赢得了Mina的好感,他们交换了戒指。后台尔海姆离开小城。有人告发他接受贿赂,被降职。她穷困潦倒,来到柏林的旅店。Mina正好也在。两人相遇后,台尔海姆又喜又愁,他不想连累Mina,所以不愿结婚。但Mina坚信他的为人。这时他得到平反。两人终于喜结连理,但台尔海姆没有去军中任职,而与Mina过起了平民生活。意义:有人说这部作品是对普鲁士国王的赞颂,也有人说,他鞭笞了普鲁士的愚昧和残暴。无论怎样,在这部作品中他展现了七年战争时期德意志人民苦难生活的场景。③《爱米丽娅·加洛蒂》(EmiliaGalotti,1771)取材于古罗马的传说,但进行了现代版的处理。亲王孔萨迦爱上了爱米丽娅。但由于爱米丽娅父亲管教甚严,无法有机会接近。当他听到爱米丽娅要与伯爵结婚时,他的手下为他出了个诡计,在伯爵去爱米丽娅家的路上杀死伯爵。亲王以英雄救美的形式出现。亲王的情妇看穿了诡计,告诉了爱米丽娅真相。爱米丽娅的父亲明白其心怀鬼胎,为使女儿不受侵犯,刺死了女儿。意义:该作品鞭笞了封建君主为满足自己愿望不惜运用一切手段,而其他人只能用自残的方式反抗,表现了市民阶级的软弱。④《智者纳旦》(NathanderWeise,1779)背景为十字军东征时期。在耶路撒冷。圣殿骑士(代表基督教)被苏丹国王(萨拉丁)(代表伊斯兰教)判死刑。但由于其长得像萨拉丁的哥哥,所以
本文档为【德国文学史复习资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2.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wassyy
本人从事施工专职安全员多年,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内业资料管理具有丰富的经验。
格式:doc
大小:12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03-06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