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岭院宏观经济学18失业与通胀

岭院宏观经济学18失业与通胀

举报
开通vip

岭院宏观经济学18失业与通胀第18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一、失业的描述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三、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四、通货膨胀的描述五、通涨的原因六、通涨的经济效应七、菲利普斯曲线从萧条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说起潜在的GDP:应该被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也即不存在资源闲置可以达到的产出量。用Yf表示。可以用不变价格计算,也可以用现价计算。萧条缺口:当资源闲置时收入-支出模型中产量与支出之差。此时意味着有失业现象。通货膨胀缺口:当资源短缺时收入-支出模型中产量与支出之差。此时意味着需求过旺。有通涨压力。重要概念:失业,自然失业率,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

岭院宏观经济学18失业与通胀
第18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一、失业的描述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三、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四、通货膨胀的描述五、通涨的原因六、通涨的经济效应七、菲利普斯曲线从萧条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说起潜在的GDP:应该被生产出来的国民收入。也即不存在资源闲置可以达到的产出量。用Yf表示。可以用不变价格计算,也可以用现价计算。萧条缺口:当资源闲置时收入-支出模型中产量与支出之差。此时意味着有失业现象。通货膨胀缺口:当资源短缺时收入-支出模型中产量与支出之差。此时意味着需求过旺。有通涨压力。重要概念:失业,自然失业率,摩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奥肯法则,通货膨胀,物价指数,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形通货膨胀,结构型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一、失业的含义1、劳动力:有劳动能力的人,称为劳动力。一般以年龄来确定:多为16岁以上、60岁以下。2、就业:正在工作,并以此谋生称为就业。生产劳动与社会化生产劳动。3、失业: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在寻找工作的人就称为失业。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变换工资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资的人都是失业者。4、失业率:用于描述失业的数据,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通常失业状况是由政府劳动机构进行抽样调查,经过统计推算得出的,并逐月发布。第一节失业的描述几乎世界各国通常有抽样调查失业率,也有登记失业率,两个失业率指标都有失真之处,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失业状况,一般登记失业率几乎都高于抽样调查失业率。反映失业状况的主要指标就是“失业率”,就业者和失业者总和就叫做劳动力,失业者占劳动力的百分比叫做失业率。劳动力参工率衡量成年人口中劳动力的百分比。美国劳工统计局关于美国失业率的统计方式是将全国16岁以上成年总人口划分三类:就业者、失业者、非劳动力人口。如果一个人不属于失业者和就业者,这个人就是非劳动力人口。非劳动力人口是指由于某些原因而未能加入就业行列的潜在成年劳动者,如操持家务者、在校学习者、老年退休者、病残者等。失业在全体公民之间的分布不均衡,可以按不同种族、性别、年龄区间等不同的劳动力类型来测定失业率。在美国黑人的失业率约为白人的两倍,20岁以下的年轻人的失业率为老工人的两倍多。例:我国失业人口统计我国统计年鉴上公布的失业人口数近几年都是600多万,失业率3%多一点。⑴这指的是城镇失业人口,不包括广大农村过剩劳动力;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指非农业人口,在16~50(45)岁,有劳动能力,愿意就业并在就业机构进行了登记,而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员。我国2000年(3.1),2001年(3.6%),2002年(4.0%),2003年(4.3%)。⑵统计的失业人员数仅为在城镇街道劳动部门登记失业并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员,可实际上有很多失业人员没去登记;⑶近1200万的下岗人员没有包括在内我国历年的城镇登记失业率请参阅劳动部网站:www.molss.gov,cn二、失业的分类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 1、磨擦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 3、周期性失业4、季节性失业自然失业非自然失业自愿失业:指工人所要求得到的实际工资超过了其边际生产率,或不愿接受现行的工作条件而未被雇佣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在西方不被看作真正的失业。1、摩擦性失业:它是因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它被看作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职位空缺,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工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完备,厂商找到所需要的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的工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摩擦失业与自愿失业合称为自然失业(naturalunemployment)。2、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阶段因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和经济的周期变化联系在一起,它对各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需求的收入弹性越大的行业,周期性失业的影响越严重,即人们收入下降,产品需求大幅度下降的行业,周期性失业情况较严重。凯恩斯认为,如果一个经济的有效需求水平不足以为所有愿意按现行工资率就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由此产生的失业便是需求不足型失业。周期失业和增长不足失业都是需求不足的两种类型。但前者是需求的短期下降造成的,后者则属需求长期跟不上劳动力增加和劳动生产率提高。3、结构性失业:指因经济结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的特点也是失业与职位空缺并存。结构性失与技术性失业有部分重叠,结构性失业与摩擦性失业也有差异,两者共同的特点是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但结构性失业更强调的是空缺职位所需要的劳动技能与失业工人所具备的劳动技能不相符合。凯恩斯主义没有结构性失业的概念4、季节性失业:指某些行业中由于工作的季节性而产生的失业。季节性失业也被看作一种“正常”的失业。三、自然失业率与自然就业率充分就业并不是100%就业,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经济中,永远会存在职业流动和行业的结构性兴衰,所以总有少部分人处于失业状态。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已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1、自然失业率:由弗里德曼提出,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即不存在通货膨胀问题干扰),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假设劳动力市场处于稳定状态,fU=lE,E=N-U自然失业率=U/N=l/(l+f)自然失业率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然存在的。但在失业中有多少属于自然失业,却至今也无法明确地确定。在二战中美国的失业率1%,因此估计自然失业率为1%。50年代估计为百分之1.5到2%。60年代估计为小于4%。70年代估计为小于5%。80年代则估计为6%到7%。2、自然就业率:是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就业率,即充分就业量与劳动力总数的比例。自然就业率+自然失业率=100%一般将这两种比率统称为自然率。1.古典失业:由于工资刚性所引起的失业。工资调整遇到不可下降的下界,出现失业。把这种情况下的失业称为古典失业,即可以用古典理论来解释的失业现象。一般的,古典理论中,真实工资完全富有弹性,能够随时调整,劳动力市场始终出清。但是,为了解释广泛存在的失业现象,古典理论作出部分调整,认为非市场因素(法律、制度)阻止了真实工资的调整,从而导致失业。第二节失业的经济学解释2.凯恩斯的解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说明消费需求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说明投资需求不足消费、投资需求不足→→总需求不足→→周期性失业凯恩斯对需求不足的失业的解释:)450失业AD1AD0NN2N1AD2YY2Y1Y=f(N,K)流动偏好。总把一定货币保持在手里。3.失业的供求分析(1)失业解释:出清、竞争性劳动力市场。NDSWW*NEN*就业自愿失业出清的劳动力市场中的失业E劳动供求曲线均衡点E厂商愿意雇用的接受工资水平W*的工人数量NE。此时,另有数量为N*-NE的工人,虽然愿意工作,但要求的工资较高。是自愿失业。(2)失业解释:非出清的劳动力市场在无弹性工资的劳动力市场上。NDSWWENEN*就业非自愿失业非出清的劳动力市场:失业E一次经济波动使得劳动工资过高W*。寻找这个高工资的劳动力N2,但是企业愿意雇用的只有N1。出现劳动过剩N2-N1。为非自愿失业。N2W*N1第三节、失业的影响1、社会影响:失业者及其家庭的不稳定;失业的边缘化和年轻化;社会的不安定。2、经济影响:失业引起人力资本的损失;失业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支出;失业引起实际社会产量的减少“奥肯定理”:失业率每增加1%,则实际的国民收入减少3%。这一比例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转后(一)失业的不利影响(二)失业的有利影响1、失业是劳动力最优配置的必要条件2、失业作为劳动力的贮备可以随时满足社会的需要奥肯定理:(ArturOkun1928-1980)于1971年在《繁荣的政治经济学》中提出:超出自然失业率1%的失业率将产生2%的GDP缺口,后来经济增长率修改为2个百分点或者2.5个百分点。按此计算,可测算与失业率相关的产出水平的损失。结论:实际GDP必须保持与潜在GDP同样增长,以防止失业率上升。(三)失业的治理降低失业率的政策可以从降低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角度采取措施。关于失业的治理政策,大致上可以分为⑴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和⑵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主动的失业治理政策首先从劳动力的供给角度做文章,使劳动力供给在数量、结构和质量上符合劳动力需求。任何形式的失业首先表现为劳动力的供给总量大于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因此,失业治理的首要问题也就是如何控制劳动力的供给规模。⑵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基于这样的信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彻底消除失业现象是不可能的,就业水平由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水平所决定,是难以改变的。既然消除失业现象是不可能的,而失业又会造成社会成员收人的巨大差异,那么就应该实施被动的失业治理政策,对失业者进行救济,也就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失业保障体系,使失业者能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准,达到社会公平的目的。当然,失业保障和失业救济也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如说欧洲各国,就是因为失业保障和救济金额逐年上升,使得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加剧了失业问题。例:欧美国家失业状况及原因分析20世纪50—60年代,是西方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就业的黄金时代,尤其是欧洲,失业率大幅度下降,平均在3%的水平。美国的失业率也低于5%。随着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欧美的失业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80年代以来,美国的失业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保持在5.5%左右,如果按“自然失业率”的假定,几乎到了“充分就业”的水平。到了90年代,美国的失业率从1992年的7.4%逐步降低到1997年9月的4.9%;欧盟各国的情况却相反,80年代失业率除少数年份外,一直居高不下。进入90年代后,更是不断上升。1990年欧盟成员国平均失业率为8.1%,1994年上升到11.2%,1995年和1996年略为下降,但也高达10.8%和10.9%。美国与西欧各国的失业状况之所以出现反差,主要原因是:就业制度和失业保障制度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在美国,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是比较充分的,劳动力供求的调节主要通过工资浮动。美国工会的力量并不强大,在劳资双方就工资水平的谈判中,工人的力量往往比较弱;同时,美国的失业保障的享受条件比西欧要苛刻,享受的数额和时间长度比西欧要低。第四节通货膨胀一、通货膨胀的含义1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价格总水平的显著的、持续的上升。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价格水平变化的速度当通货膨胀率小于0时,称为通货紧缩。对通货膨胀定义的解释,分为“物价派”与“货币派”。“物价派”主张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来定义通货膨胀。这种观点得到了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认可,也是一般经济学著作中的用法。“货币派”则强调物价上升不同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真正的含义应该是指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两者的分歧在于对物价上升原因的解释,但都不否认物价上升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形式。 2、通货膨胀率: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变动的百分比。л=(Pt-Pt-1)/Pt-13、几个特点:不是物价总体水平的轻微上升。比如,2.5%的上升率就不被认为是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体水平的持续上升。一次性的价格调整,就不被认为是通货膨胀。是物价总体水平的上升,而不一定是每一种商品有同一水平上升。也不一定是生活水平的下降,因为收入水平可能有或可能没有同水平上升。二、价格水平A价格指数通常使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Consumerpriceindex。选取一篮子消费品和劳务,以他们在消费者支出中的比重为权数来衡量的市场价格变动率。美国的CPI选择265种商品和劳务。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衡量的是投资品的价格,是一种批发价格指数。在美国它包括了3,400种产品,但不包含劳务。由于涵盖详细,在商务领域广为使用。CPI/PPI=(∑Ptiq0i)/(∑P0iq0i)×100以基年数量为权重,这类指数也称为拉氏(Laspeyres)价格指数。BGDP矫正指数(或称平减指数)它包括了国内生产的所有产品和劳务。是综合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这是以现期数量为权重的价格指数。即:(∑Ptiqti)/(∑P0iqti)×100这类指数也称为帕氏(Passche)价格指数。GDP折算指数包括的商品和服务范围比较广泛,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物价水平,但编制复杂,而且编制的时间也比CPI、PPI来得慢。GDP的各组成部分如投资品和个人消费等,这些有时也被当作CPI的补充。理想价格指数为了纠正拉氏指数和帕氏指数所具有的相反方向的权偏误,一些经济学家又提出了将这两个指数加以几何平均的理想价格指数。理想价格指数=(拉氏指数×帕氏指数)1/2指数的问题无法反映结构的改变。不能反映产品质量的改进。代表性商品与劳务的品种的选择是否合理。总之任何一种指数,都可能高估了通胀的实际水平三、通涨的分类按通胀率区分:爬行的通货膨胀(<2%~3%)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率3%~10%的通货膨胀。整个货币体系尚能正常运行。货币流通速度大体稳定。奔腾式的通货膨胀二位数甚至三位数的通货膨胀。货币体系已被扭曲。货币流通速度加快。通货膨胀有了惯性,使停止通胀更为困难。但少数经济尚能较好地运转。超级通货膨胀玻利维亚1985年通胀率为23,000%。货币流通速度极大地加快,相对价格极不稳定。按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平衡的通胀;非平衡的通胀;按预期:未预期到的通胀,预期到的通胀。按成因分为四种通货膨胀第五节通涨的原因一、用货币数量论来解释假如一个经济只生产冰激淋,一年内生产10,000个,一个冰激淋售价1元,该经济的货币量为5000元。货币的流通速度是:(1×10,000)/5000=2货币流通速度指在经济中普通一元钱从钱包到钱包之间流动的速度。MV=(P×Y)M:货币量,V:货币流通速度,P:价格,Y:产量(实际GDP)货币流通速度一直是较稳定的。那么,货币量增加时,就会引起(P×Y)的增加。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产量(Y)主要是由供给因素决定的,货币并不直接严重影响产量。因此,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增加的结果。实例见后图就费雪方程式本身而论,它只表示四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费雪方程式本身并没有说明四个变量的因果关系。因此费雪方程式本身并不就是货币数量论。关键在于对该方程式的解释。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凯恩斯主义)指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是由于商品市场上的过度需求拉动的。这种通货膨胀把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归于用于投资、政府购买、消费以及出口的、以货币计量的对社会资源的需求超过了按现行价格可能得到的供给。与货币主义的共同点:“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即过多的货币追逐在充分就业条件可能生产出来的有限的物品供给。AD1:有大量闲置资源,AD增加,价格不变AD3:瓶颈阶段,劳动、原料、生产设备不足,AD增加,成本增加,价格上升。AD1-AD3称准通涨。AD4:总产量达到最大,资源充分利用,劳动力充分就业,总需求增加只引起价格上涨。称真正的通涨三、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即使在资源未充分利用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可细分为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1工资推进通货膨胀原因在于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的“垄断者”-工会。在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上,工会利用其权利,通过集体谈判,要求增加工资,如果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率的增长率,工资提高就会导致成本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工资与产品的相对价格提高之间互相作用,称为工资物价螺旋。四、结构性通货膨胀原因在于经济结构本身的一些特点。如生产率低的部门和企业的工资和产品的价格向生产率高的部门和企业“靠近”,导致全社会工资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率增长速度,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工会的集体谈判或习俗会导致工资刚性,如夕阳工业和服务业的工资。或由于一部分产品之间的价格形成刚性关系,一部分产品价格不因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随之提高而引起Δ2利润推进通货膨胀:原因在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如垄断和寡头)的厂商对利润的追逐,他们利用其垄断地位通过利润加成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从而造成产品价格上涨。比如石油危机时的价格五、通货膨胀惯性(通货膨胀预期)定义:当居民对通货膨胀已经形成预期,并采取自我保护时,由这类保护行为所引起的通货膨胀,称为预期的通货膨胀。YPAD1AD2AD3AS1AS2AS3主要是契约指数化。此外还有提前支出、提高工资的谈判。由于宏观变量的复杂性,通胀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温和通胀影响不大,超级的通胀必然有巨大的破坏。预期的通货膨胀不影响公平的格局。而未能预期的通货膨胀则必然要影响分配的格局。平衡的通货膨胀不影响价格系统,不会对资源的效率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不平衡的通货膨胀,会扭曲价格关系,从而影响微观的效率。再分配效应效应1产出效应效应2第六节通货膨胀的影响一、再分配效应1对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不利,因为物价上涨之后,实际购买力下降。如领救济金的、退休的、公共雇员、一些白领阶层。抵消通货膨胀的办法:利用自动增长调节公式,使工资指数化、社会保证利益指数化,即与CPI挂钩。2对储蓄者不利,因为物价上涨之后,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下降。3对债权人不利,债务人获利。二、产出效应第一种情况:随着通货膨胀而出现,产出增加。这就是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的刺激,可以促进产出水平的提高。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缓慢的需求拉上通货膨胀对产出和就业将有刺激扩大的效应。这种条件下,此时产品的价格上涨是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而不是工资和其他资源的价格上涨,由此扩大了企业的利润。利润的增加就会刺激企业扩大生产,从而发生减少失业,增加国民产出的效果。这种情况意味着通货膨胀的再分配后果会被由于更多的就业、增加产出所获得的收益所抵销。第二种情况: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引致失业。第三种情况:极度膨胀导致经济崩溃;随着价格持续上升,居民户和企业会产生通货膨胀预期,即估计物价会再度升高。这样,人们就不会让自己的储蓄和现行的收入贬值,而宁愿在价格上升前把它花掉,从而产生过度的消费购买,这样,储蓄和投资就会减少。经济增长率下降。最后,人们会对货币完全丧失信心。此时任何一个有理智的人将不愿再花精力去从事财富的生产和正当的经营,而会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如何尽快把钱花出去,或进行种种投机活动。市场经济机制无法正常运行,大规模的经济混乱也不可避免。(一)财政货币政策对于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可采用收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则应实行收入政策和促进竞争的政策。三、消除通货膨胀的对策(二)收入政策1、工资物价指导。通过政府、厂商和工会之间的合作来抑制工资和物价。原则:(1)各个企业工资率的增长与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相适应;(2)产品价格的变动与单位产品工资成本的变动相适应。2、工资物价控制。是通过法律来限制价格水平的上升,用立法手段冻结现行的工资和物价。它是通过使总供给曲线不能上升,甚至下降而达到降低通货膨胀的的目的。只能短期使用,而且效果欠佳,副作用明显。(三)结构政策(解决结构性通货膨胀)支持朝阳工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帮助夕阳工业完成退出过程,减少结构磨擦。(四)促进竞争的政策反托拉斯法。撤销进口限制,促进外国企业与本国企业的竞争;把反托拉斯法扩大到劳动市场,限制工会势力。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治疗通货膨胀,货币主义者主张“单一规则”(singlerule)货币政策。即政府将货币供给的增长控制在一个固定的比率,这个比率必须能够保证价格水平在长期中是稳定的。通胀与失业的交替-菲利普斯曲线英国经济学家Lipsey从理论上解释说,货币工资上涨率是劳动市场超额需求程度的函数,而失业率是劳动市场超额需求的一个负指数。对劳动的需求越是超过供给,失业率越低,由于存在超额需求,雇主之间的竞争会驱使货币工资率上升;反之,失业率越高,劳动市场上越是供过于求,货币工资率上涨就越少。由于萨缪尔森和索洛的研究使得菲利普斯曲线成为分析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政府进行政策选择的重要工具,从而也就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第七节通胀与失业的交替(一)早期的菲利普斯曲线1958年,菲利普斯通过整理英国1861一1957年的统计资料,发现在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存在一种负相关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表示为:Wt=f(Ut),Wt表示t时期的货币工资增长率,Ut表示t时期的失业率。二者具有负相关的函数关系。把这样一种关系用曲线的形式反映出来就是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表明货币工资上涨率或通货膨胀率越低,失业率越高,反之亦然。当失业率为5%时,货币工资上涨率为3%,通货膨胀率为零。当失业率为4%时,货币工资上涨率为4%,通货膨脓率为1%。(二)原因货币工资上涨率是·劳动市场超额需求的函数,而失业率是劳动市场超额需求的一个负指数,对劳动的需求越是超过供给,失业率越低,由于存在超额需求,雇主之间竞争会使货币工资率上升。反之,失业率越高,货币工资率上涨就越少。菲利普斯曲线本来只描述失业率与货币工资上涨率之间的关系,但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是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从而也是产品价格的主要构成部分。因此他们把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那种关系延伸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通货膨胀率与货币工资上涨率并不是总同一的,两者的差额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假定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为3%的话,货币工资也上升3%,则不会引起物价上涨。不同原因通货膨胀下的菲利普斯曲线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下的菲利普斯曲线:对此的解释即构成凯恩斯学派的价格与失业率的关系。-----负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下的菲利普斯曲线----正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成本推动型膨胀发生时,价格越是上涨,则失业率越高。形成了一条正斜率的菲利普斯曲线。3、混合型通货膨胀下的菲利普斯曲线混合型通货膨胀下的价格螺旋型上升,而产量来回摆动,故价格与失业率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关系。(三)政策实践提供了一份“政策选择的菜单”含义:反映了失业率上升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代价,而通货膨胀上升则是降低失业率的代价。社会临界点:即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社会可以接受的程度。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社会临界点如果状态超过临界限,政府就需要采取扩张的或紧缩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使状态回到界限以内。(四)菲利浦斯曲线的移动1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向上移动。向上移动移动的原因这意味着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成本上升;直至保持在原来的临界点之内也已经做不到。失业率通货膨胀率70年代以来,菲利普斯曲线发生了新的变化。因为政府的行为和所有外生变量,对经济的影响都将最终改变人们的预期,人们就会按新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关系安排自己的行动,于是形成新的曲线。续前页2垂直的菲利浦斯曲线无论通货膨胀如何上升,失业率也不会下降。这种失业,一定是结构性失业。这样的失业被称为是经济中存在的“硬核”。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短期与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1)凯恩斯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水平,政府应该采取增加需求措施,降低失业率,但是也导致了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菲利普斯曲线表现为右下倾斜的曲线。在短期中,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交替关系。⑵货币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货币主义者认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此消彼长关系,仅仅在短期才存在。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变动时,短期菲利浦斯曲线就会移动,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就不存在交替关系。即在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将变成一条垂线。⑵货币主义的菲利普斯曲线aUtPC205325edcbLPCPC1PC0△P/P短期和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处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表示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的通货膨胀都是稳定的,自然失业率就是均衡失业率。⑶理性预期学派的菲利普斯曲线理性预期是指按合乎理性的追求极大化的行为来获得和处理信息,在此基础上形成对未来的看法。理性预期学派将理性预期概念和自然失业率结合起来,认为菲利普斯曲线不仅在长期不能存在,而且在短期也不存在。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失业并不取决于通货膨胀而是取决于经济运行中的随机冲击(需求或供给),实际失业率围绕自然失业率的波动并不是通货膨胀系统地引起的,而是随机冲击导致的。由于预期不是适应性的,而是理性的。当预期是理性预期时,人们所作出的预期与经济学家所作出的预期相同,这样,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不会出现适应性预期所说的短期内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的情况。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既然政府的相机抉择的政策是无效的,政府不如干脆放弃这类政策为好,如果政府不干预或尽量少干预,让市场机制自行调节,经济反而更加稳定。
本文档为【岭院宏观经济学18失业与通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正方体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309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54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22-05-10
浏览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