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会计基础会计学会计学基础教案

会计基础会计学会计学基础教案

举报
开通vip

会计基础会计学会计学基础教案会计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 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理解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目标;了解会计学科体系的构成和会计方法;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要点] 本章的教学要点有:会计的涵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会计方法。 [教学课时] 本章参考教学时数为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涵义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

会计基础会计学会计学基础教案
会计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 总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理解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和目标;了解会计学科体系的构成和会计方法;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对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要点] 本章的教学要点有:会计的涵义;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目标;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和一般会计原则;会计方法。 [教学课时] 本章参考教学时数为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涵义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会计的起源: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 必然会产生所费(人力、物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果),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 “刻木记数”、“结绳记事、记数”、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会计的萌芽已经产生)。 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在我国,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西周的《周礼》,并设置了会计官员---司会, 规定了会计报表的编报制度。 “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二)会计的发展 会计方法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1949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出版了《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威尼斯的复式记账法,并给予理论的阐述。这本书的问世,被认为是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股份制的出现: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导致传统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端。 二、会计的定义 (一)“ 工具论 ”:认为会计是一套分类、记录、计量、汇总和分析与解释的方法或技巧。会计是一个方法体系 (二)信息系统论:会计是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在企业范围内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三)管理活动论: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货币计量为主要形式并采用专门方法,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三、会计的特点 (1)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 对经济活动要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综合的计算和记录 (3) 会计以价值管理为基本内容 (4) 会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终极目标 第2节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1、 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职能的定义:会计职能是会计固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体现。所谓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客观上所具有的功能。其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 (一)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反映职能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反映职能的特点表现在如下的三个方面: 1、 会计的反映主要是从价值量上反映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状况,也就是说,主要利用货币计量来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提供经济信息。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会计可以通过三种经济量度来综合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即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和劳动量量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营活动的复杂程度的不断加大,人们不可能仅仅从实物或劳动量方面来考察主体的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而必须获得按一定程序进行加工处理后的以价值量表现为会计信息,才能从全过程掌握经济活动的运行。也就是说,会计核算是以价值量量度为主,而实物量度和劳动量量度只是辅助量度。 2.会计反映应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映,即对各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的反映,不仅记录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面向未来,为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是对事后发生的事项进行核算和分析,但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复杂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事前的预测和分析已经越来越占有重要地位。   3.会计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会计核算的连续性,是指会计核算要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的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核算的系统性,是指会计核算应采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以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及数据资料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揭示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会计核算的完整性,是指会计应对所有的会计对象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   4.会计反映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善而进一步演化,逐步改变其表现方式。这里主要指的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反映中的应用。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具有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反映职能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会计的控制职能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是通过价值量指标来进行监督工作的。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是价值量指标,会计监督同样要依*这些价值量指标。企业的大部分经济活动,都会伴随着价值量的增减变化及价值形态的转化,因此,会计监督以价值量为主要监督依据,就能更加全面、及时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   2、会计监督同样也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的监督。事前监督是在经济活动开始前进行的监督和审查,主要包括对经济可行性的审查以及对经济事项是否合法合规的审查;事中的监督是对正在进行中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以纠正活动过程中的失误和偏差,使经济活动按预定的目标进行;事后的监督是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监督、审核和分析,以总结经济活动的规律,发现及改正存在的问题。   会计监督的依据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两种。合法性的依据是国家的各项法令及法规,合理性的依据是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及企业自身在经营管理方面的要求。   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核算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监督就无从谈起;而监督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证。 (三)会计职能的发展 1 、评价经营业绩 2 、参与经济决策 3 、预测经营前景 2、 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会计活动应达到的境地或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会计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1) 会计的基本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 (2) 具体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 会计目标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谁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哪些信息?会计如何来提供会计信息? 第三节 会计的对象 1、 会计的一般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一般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一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2、 会计的具体对象: 以工业企业为例,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的程序可分为资金投入,资金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三个基本环节。 第4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亦称会计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逐渐认识和总结而成的。只有规定了这些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会计核算才能得以正常的进行下去。例如,企业在持续经营的前提条件下,将按照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资产,因而资产要按流动性质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并按实际成本计价。但是如果企业破产,这个假设就不存在,企业需要编制清算资产负债表,这时的资产就不需要按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分类,因为资产马上就要全部变卖,而资产的估价应按清算价值而不是实际成本。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1、定义: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 2、要点: · (1)实质上是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 (2)不同于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 (3)可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企业等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1、定义: 会计核算应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 2、要点: · (1)会计核算内容的前提条件;如固定资产按历史成本入帐与提取折旧,资产划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等; · (2)以“非清算基础”为基本前提。 三、会计期间 1、定义: · 为了定期反映企业生产管理活动,人为地将企业持续经营的会计活动划分为若干首尾相连的会计期间,以便于清算帐目,编制报表。 2、要点: · (1)利于确定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基础; · (2)我国会计期间按公历年度(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划分。 四、货币计量 1、定义: · 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2、要点: · (1)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内容为外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择一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报表必须采用人民币; · (2)要求币值稳定。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关系 3、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而货币计量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第五节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对会计核算提供信息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具体会计业务的基本依据,是在会计核算前提条件制约下,进行会计核算的标准和质量要求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共有十三条。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分为三大类: 1、 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1、定义: · 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及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 · 2、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 (1)、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 (2)、会计工作应当正确适用会计原则和方法,准确反映企业实际情况; · (3)、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接受验证,以核实其是否真实。 (二)相关性原则 1、定义: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的需要。 2、对会计工作的需要: (1)会计工作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应考虑各方面的要求,能够满足各方面决策的要求; (2)对特定用途的信息,可以采用其他形式加以提供,不一定通过财务报告来提供。 (三)可比性原则 1、定义 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一致,相互可比。 2、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1)不同会计主体同一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应相互可比; (2)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选择会计政策。 (四)一贯性原则 1、定义: 同一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更改。 2、对会计工作的需要: (1)并不意味着所选择的会计政策不能作任何变更; (2)有关法律法规发生变化或为了满足信息有用性要求,企业可变更会计政策; (3)企业必须对变更的会计政策恰当处理和披露。 (五)及时性原则 1、定义: 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2、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1)及时收集会计数据并取得有关凭证; (2)对会计数据及时进行处理,及时编制财务报告; (3)会计信息及时传递。 (六)明晰性原则 1、定义 一切会计资料、情报都要全面、 简明、清楚地加以表达。 2、要求: (1)运用会计专业方法加工、整理会计信息。 (2)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数量关系清晰、明确,会计术语通俗易懂。信息质量要求 2、 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 1、定义 企业应按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属于本期来确认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而不是按款项的收支是否在本期发生。 2、特点 (1)权责发生制是与收付实现制相对应的会计确认 基础; (2)强调经营成果的计算,适用于企业; (二)配比原则 1、定义 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2、特点 (1)收入与成本、费用相互为因果关系; (2)收入与成本、费用在时间具有一致性。 3、要求 (1)时间上配比 (2)对象上配比 (三)历史成本原则 1、定义 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2、特点 (1)历史成本原则是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可以防止企业随意更改; (2)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本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与有关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四)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1、定义 凡为取得本期收益后发生的支出,为收益性支出;凡为形成生产经营能力,在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发生的各项资产支出,为资本性支出。 2、特点 (1)以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为划分标准; (2)划分目的在于正确确定企业当期损益; (3)收益性支出列入利润表,资本性支出列 入资产负债表。 三、修正性原则 (一)重要性原则 1、定义 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 2、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1)重要性判断标准取决于对信息使用者作出的决策的影响程度; (2)重要的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披露; (3)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1、定义: ·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即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2、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 (1)会计核算是按其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财务事实,而不是按其法律形式; · (2)融资租赁的确认,长期股票的成本法与权益法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 · (3)实质重于形式。 (三)谨慎性原则 1、定义 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受、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 2、特点 (1)选择会计方法时,采用利润最小的方法; (2)体现谨慎性原则的会计方法有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后进先进法,加速折旧等。 第5节 会计核算的方法 会计方法,指从事会计工作所使用的各种技术方法,一般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其中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本课主要介绍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如下:      一、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由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复杂多样的,要对其进行系统地核算和经常性监督,就必须对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以便分门别类地、连续地记录,据以取得多种不同性质、符合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和指标。     二、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采用复式记账方法,可以全面反映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可以防止差错和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记账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正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核算和监督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基础,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前提。   四、登记会计账簿     登记会计账簿简称记账,是以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在账簿中分类,连续地、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件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以便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账簿记录是重要的会计资料,是进行会计分析、会计检查的重要依据。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以便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产品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一项重要指标。正确地进行成本计算,可以考核生产经营过程的费用支出水平,同时又是确定企业盈亏和制定产品价格的基础。并为企业进行经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实有数额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提高会计记录的正确性,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还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各种结算款项的执行情况,以便对积压或损毁的物资和逾期未收到的款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清理和加强对财产物资的管理。      七、编制会计报表 编制会计报表是以特定表格的形式,定期并总括地反映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结果的一种专门方法。会计报表主要以账簿中的记录为依据,经过一定形式的加工整理而产生一套完整的核算指标,用来考核、分析财务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和预算执行情况以及编制下期财务和预算的重要依据。      以上会计核算的七种方法,虽各有特定的含义和作用,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彼此制约的。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中,应正确地运用这些方法。一般在经济业务发生后,按规定的手续填制和审核凭证,并应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账簿中进行登记;一定期末还要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进行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在账证、账账、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核算工作程序如下图所示。 这些方法相互配合运用的程序是:     1.经济业务发生后,取得和填制会计凭证;     2.按会计科目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核算,并运用复式记账法在有关会计账簿中进行登记;     3.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进行成本计算;     4.对账簿记录通过财产清查加以核实,保证账实相符;     5.期末,根据账簿记录资料和其他资料,时行必要的加工计算,编制会计报表。 第七节 会计学及其分支 会计按其研究内容,主要有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学等重要分支。 / 基础会计学阐明会计的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方法和技术。 财务会计阐明会计处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确认收入和费用,计算利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资金管理,以及通过管好资金来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成本会计阐明成本预测、计划、计量、分析、控制和决策的基本利润和方法;研究成本管理,以及通过管好成本来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 管理会计阐明如何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综合地利用企业内部会计信息和有关外部信息地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求提高经济效益。 审计学阐明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效益性进行检查监督的基本理论方法。 第二章 会计科目和帐户 [学习目的和要求]   本章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会计科目和帐户,及其基本原理—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学习本章要求理解会计要素的划分原则和划分方法,重点掌握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明确会计科目的作用以及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进而掌握设置帐户的必要性以及帐户的基本结构。 [教学要点] 本章的教学要点有: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要素的平衡关系、会计科目的设置与分类、帐户的基本结构。 [教学课时] 本章参考课时: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要素 一、资产: (一)、概念 · 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和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二)、特征: 1、资产是由于过去交易或者事项所产生形成的。 2、资产是企业拥有和控制的。 3、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三)、资产的分类(按变现期限的长短分,以1年或1个营业周期为界) 1、流动资产 2、流动资产 二、负债 (一)、概念: · 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二)特征: 1、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当前的债务。 2、企业将来要清偿的义务。 3、需要企业在将来以转移资产或提供劳务加以清偿。 (三)分类: 按偿还期的长短分(1年或1个营业周期为界) 1、流动负债 2、长期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 (一)概念: · 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二)内容: 1、 实收资本 2、 资本公积 3、 盈余公积 4、 未分配利润 四、收入 (一)概念 · 广义的收入和狭义的收入。 (二)分类 1、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大,发生频率高。 2、其他业务收入:比重小,偶尔发生。 五、费用: (一)概念: · 狭义的费用和广义的费用。 (二)分类(按用途分): 六、利润: (一)概念: · 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表现为收入减去费用的差额。 (二)组成: 1、营业利润 · 2、投资净收益 3、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二节 会计等式: 一、会计恒等式 1、权益概念 2、资产和权益的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3、等式注意的几个问题 · (1)等式的顺序不能颠倒。 · (2)资产和权益是总额的对应,而非逐项一一对应。 4、等式的意义:反映了会计静态要素的数量关系,是复式记帐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5、经济业务发生不会打破平衡性 二、经济业务的发生不会影响会计的平衡式 (一) 经济业务类型 · 1、资产内部的一增一减 · 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一增一减 · 3、资产和权益同增 · 4、资产和权益同减 (二)经济业务的九种情况 1、从银行提出现金2万元,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增减金额相等; 2、从银行借款偿还欠款10万,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3、资本公积转增资本50万元,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4、甲企业要求代为偿还所欠货款30万元,作为其投资的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一项资产减少; 5、乙企业代我企业偿还借款1笔10万元,作为对我企业的投资,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减少; 6、向银行借款1万元,存入银行,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 7、以银行存款归还银行借款20万元,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 8、收到甲企业投入的设备1台,价值40000元,当即投入使用,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9、丙企业收回投资200000元,以存款支付,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结论:1、2、3、5不会引起等式两边总额的变化,4、6、7、8、9中情况要引起等式两边总额的变化,但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会打破会计等式的平衡性。 (三)、会计等式的扩充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2、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动态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之间的关系。   在会计年度开始时,基本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在会计年度中,企业由于经营一方面会取得收入,并因此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另一方面要发生费用,并因此减少资产(或增加负债)。这类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引起会计等式中有关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概括起来也不外乎上述经济业务发生对资产和权益影响的几种类型,即:    1、收入发生引起资产增加,等式双方同增。    2、收入发生引起负债减少,等式右方两个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3、费用发生引起资产减少,等式左方两个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4、费用发生引起负债增加,等式双方同减。 第三节 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会计科目是对于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标志或项目。会计对象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为了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会计核算和监督,就需要根据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分门别类地确定项目。由于会计要素反映的经济内容有很大不同,在经营管理中当然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在会计核算中除了要按照各会计要素的不同特点,还应该根据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分类别、分项目的核算。     设置会计科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事先规定分类核算的项目或标志的一种专门的方法。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类的标志,在每一个会计科目名称的项下,都要有明确的含义、核算范围。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科学分类,—可以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科学的、详细的分类指标体系。 在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中,设置会计科目占有重要位置。它决定着账户开设、报表结构没计,是一种基本的会计核算方法。     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设置会计科目时,应该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     所谓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就是根据不同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本着全面核算其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及结果的目的来确定应该设置哪些会计科目。     (二)设置会计科目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     所谓设置会计科目要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一是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根据宏观经济管理要求来划分经济业务的类别,设定分类的标识;二是要符合企业自身经济管理的要求,为企业的经营预测、决策及管理提供会计信息设置分类的项目;三是要符合包括投资者在内的有关各方面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要求。     (三)设置会计科目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由于企业的经济业务千差万别,在分类核算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时,需要将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所谓统一性,就是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一些主要会计科目的设置进行统一的规定,对于核算指标的计算标准、口径都要统一。所谓灵活性,就是在能够提供统一核算指标的前提下,各个单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及投资者的要求,设置或者增补会计科目。     (四)设置会计科目的名称要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会计科目作为分类核算的标识,要求简单明确,字义相符,这样才能避免误解和混乱。简单明确是指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尽可能简洁明确地规定科目名称;字义相符是指按照中文习惯,能够望文生义,不致产生误解;通俗易懂是指要尽量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文字,便于大多数人正确理解。会计科目的名称除了要求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之外,还要尽量采用在经济生活中习惯性的名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o     (五)设置会计科目要保持相对稳定性 为了便于在不同时期分析比较会计核算指标和在一定范围内汇总核算指标,应保持会计科目相对稳定,不能经常变动会计‘科目的名称、内容、数量,使核箅指标保持可比性。 一、会计要素的再分类——会计科目 1.概念 · 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 2.怎样设置会计科目? 三、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 · (一) 按经济内容分类 · 1、资产类 · 2、负债类 3、所有者权益类 4、成本类 5、损益类 (二)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 1、 总分类科目 2、 二级科目 3、 明细科目 · 四、企业会计科目表 第四节 帐户及其基本结构 一、账户的实质 1.含义 帐户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工具,以会计科目为名称,并具有一定的格式。 2.实质 账户是用以分类记录由定量描述经济业务所产生的数据。 对于多种经济业务的定量描述,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数据,必须设置不同的账户来加以分门别类地记录。 每一账户都记录一个特定类别的数据;反之,某一特定类别的数据,必然集中在一个特定账户中记录 二、帐户的设置依据 一级会计科目 ——是设置总分类账户(总账)的依据 明细会计科目 ——是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明细账)的依据 三、帐户的基本结构 (一)帐户的基本结构 1.账户名称——会计科目,表明该账户记录哪一类数据 2.账户的方向——左(借),右(贷) 3.账户中记录数据的汇总——(增加、减少)发生额、(期初、期末)余额 期初余额+增加发生额-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二)借贷记帐法下各类帐户的基本结构 在借贷记帐法下,帐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要根据帐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决定。    (1)资产类帐户:增加额记借方,减少额记贷方,期末如有余额在借方。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帐户:增加额记贷方,减少额记借方,期末如有余额在贷方。    (3)成本费用类帐户:增加额记借方,减少或转销额记贷方,费用结转后一般无余额,如有余额在借方。    (4)收入、利润类帐户:增加额记贷方,减少或转销额记借方,收入、利润结转后期末应无余额。    现将上述四类帐户借方和贷方反映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归结如下:   借方 贷方 资产(+) 资产(-) 成本、费用(+) 成本、费用(-) 负债、所有者权益(-) 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利润(-) 收入、利润(+) 余额:资产 余额:负债、所有者权益 四、帐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 · (一)联系: · 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科学分类,帐户根据会计科目开设,会计科目是帐户的名称。 · (二)区别: · 会计科目只是帐户的名称,只表明某项经济内容;而帐户还具有一定结构,可以反映某项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 帐户有结构,科目没有结构。 会计科目表 一、资产类   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应收票据   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坏账准备   预付账款   应收补贴款   物资采购   原材料   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   材料成本差异   自制半成品   库存商品   委托加工物资   委托代销商品 受托代销商品 存货跌价准备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待摊费用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 固定资产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工程物资 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清理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长期待摊费用 待处理财产损溢 二、负债类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代销商品款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 应付股利 · 应交税金 · 其他应交款 · 其他应付款 预提费用 · 长期借款 · 应付债券 · 长期应付款 · 专项应付款 递延税款 3、 所有者权益类 实收资本(或股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  四、成本类 生产成本   基本生产成本   辅助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劳务成本 五、损益类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投资收益   补贴收入   营业外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第三章 复式记账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复式记账的特点,掌握复式记账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账户和复式记账是会计核算特有的方法,是《会计学原理》的核心内容。要求同学们必须熟练掌握账户和复式记账,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点] 本章的教学要点有:复式记账的含义、借贷记账法、试算平衡方法、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教学课时] 本章参考课时: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复式记账原理 · 一、基本概念 (一)、记账方法:是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 1、单式记账法:对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的方法。特点:一般只记录人欠、欠人和货币资金事项。缺点:没有一套完整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体系;不能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 2、复式记账: 对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中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一种记帐方法。 (二)、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的比较 · 复式记账法克服了单式记帐法的缺点,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被世界各国公认为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 二、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 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经济业务千变万化,不外乎九种经济业类型 对九类经济业务分析的结论是: (1)任何一笔经济业务,至少引起两个方面变化; (2)任何经济业务的发生都不破坏会计等 式的平衡关系 第2节 借贷记账法 一、概念: 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种复式记账方法。 二、借贷记账法的内容: (一)、理论依据: 1、会计期末: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会计期间: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二)、记账符号:“借”与“贷 (三)、帐户结构: 1、资产类帐户和费用类帐户增加记借,减少记贷,资产类帐户的余额在借方,而费用类帐户一般无余额,若有余额一定在借方。 2、负债类帐户、所有者权益帐户和收入类帐户增加记贷,减少记借,负债类帐户和所有者权益帐户余额在贷方,而收入类帐户无余额。 (四)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五)、试算平衡: 1、发生额平衡法 (全部帐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全部帐户本期贷方发生额 · 2、余额平衡法 (全部帐户期末借方余额=(全部帐户期末贷方余额 (六)借贷记账法举例 假定有关帐户期初余额为:银行存款80 000元,材料物资50 000元,短期借款10 000元,应付账款12 000元。 本期发生下列业务: 1 .购入材料10吨,价值3 000元,货款以存款支付。 2 .以银行存款5000元,偿还所欠银行的8月期贷款。 3 .购入材料20吨,价值6 000元,货款未付。 4 .借入10月期借款8 000元,存入银行。 5 .借入5月期借款9 000元直接偿还供应单位的购货款。 上述经济业务的处理(编制分录) 1、 借:材料物资 3 000 贷:银行存款 3 000 2、 借:短期借款 5 000 贷:银行存款 5 000 3、 借:材料物资 6 000 贷:应付账款 6 000 4、 借:银行存款 8 000 贷:短期借款 8 000 5、 借:应付账款 9 000 贷:短期借款 9 000 三、 会计分录的编制 (一)、会计分录的概念: 运用复式记账 的基本原理,标明每项经济业务帐户的名称、方向和金额的记录。 (二)、编制会计分录的步骤: 1、确定账户名称; 2、判断账户性质; 3、确定借贷方向; 4、检查借贷金额是否平衡。 (三)、会计分录的排列要求: 借方科目在上,贷方科目在下,借贷金额错开,借方靠前,贷方退后。 (四)、会计分录的种类: · 简单会计分录:一借一贷 · 复合会计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 · 多借多贷。 · 例:1.从银行提取现金500元备用. · 借:现金 500 · 贷:银行存款 500 2.购入材料3 000元,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2 000元,其余1 000元暂欠. 借:材料物资 3 000 贷:银行存款 2 000 应付账款 1 000 3.企业收回购买单位所欠货款6 000元,其中4 000元存入银行,2 000元为现金. 借:银行存款 4 000 现金 2 000 贷:应收账款 6 000 第三节 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帐户 1、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帐户的意义 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会计核算资料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求会计核算能够提供—些总括的指标,而且要求会计核算能够提供一些详细的指标,各类账户还需要进一步细分,形成不问层次的账户。账户按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1.总分类账。总分类账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核算的账户,它能够提供某一具体内谷的总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企业编制会计凭证、汇总资料和编制会计报表,总分类账户的名称、核算内容及使用方法通常是统一制定的。每一个企业都要根据本企业业务的特点和统一制定的账户名称,设置若于个总分类账户。     2.明细分类账户。明细分类账户是对企业某一经济业务进行明细核算的账户,它能够提供某一具体经济业务的明细核算指标。     明细分类账户是依据企业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设置的,它所提供的明细核算资料主要是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各个企业、单位的经济业务具体内容不同,经营管理的水平不一致,明细分类账户的名称、核算内容及使用方法也就不能统一规定,只能由各企业、单位根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规定。 如果某一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较多,为了便于控制,还可增设二级账户。二级账户是介于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之间的账户。它也是由企业、单位根据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和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自行确定的。 总账账户称为一级账户,总账以下的账户称为明细帐户。 二、为什么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账户要进行平行登记 这要从二者的关系谈起。 总账与明细账及联系有区别:两者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相同;两者的登账依据相同。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详简程度不同(总账提供的是某一大类总括情况的会计信息,明细账提供的是某一小类详细情况的会计信息);作用不同(总账提供的是综合性信息,对所属明细账起统驭作用,明细账是对总账的补充,对总账起补充说明的作用)。 三、总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的要点 所谓平行登记,是指经济业务发生后,应根据有关会计凭证,一方面要登记有关的总账;另一方面要登记该总账所属的各有关明细账。平行登记的要点: 1 、同时登记。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要根据同一会计凭证,在同一会计期间,既要记总账又要记该总账所属的明细账。 2 、方向相同。依据同一会计凭证所登记总账的借、贷方向与登记该总账所属明细账的借、贷方向必须一致。 3 、金额相等。记入总账借、贷栏的金额,必须与记入其所属的各明细账借、贷栏的金额之和相等。 四、平行登记举例 现以光明公司的“材料”账户为例,说明总账与明细账的平行登记。 1 、期初余额的登记 资料 1: 2004 年 6 月份“材料”总账的月初余额为 70500 元,所属的“甲材料”明细账,数量 40 吨,单价 1500 元,金额 60000 元;所属的“乙材料”明细账,数量 10 吨,单价 1050 元,金额 10500 元。 在“材料”总账的“余额”栏中填写 70500 元。同时,在“甲材料”和“乙材料”明细账的结存栏中,分别填写其数量、单价和金额。 2 、本期发生额的登记 资料 2 : 2004 年 6 月份发生下列材料收发业务: 5 日,填制收料单 1 号,验收入库甲材料 35 吨,单位成本 1480 元,乙材料 25 吨,单位成本 980 元。 编制结转其实际成本转账凭证 1 号(以会计分录代)如下: 借:原材料—甲材料 51800 —乙材料 24500 贷:物资采购—甲材料 51800               —乙材料 24500 根据转账凭证 1 号,将验收入库的甲、乙材料的合计金额 76300 元,登记在“材料”总账的“借方”栏内; 同时根据收料单 1 号记载的数量、单价、金额,分别登记“甲材料”和“乙材料”明细账“入库”栏的数量、单价和金额栏。(下同) 7 日,填制领料单 1 号,生产产品领用甲材料 40 吨,乙材料 20 吨。 本日发出的甲材料、乙材料,由于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的单价和金额,在发料时其单价和金额尚未确定,因而只根据领料单,分别登记“甲材料”、“乙材料”明细账中“出库”栏的数量栏。(下同) 同时也不能在总账中予以记录。(下同) 12 日,填制领料单 2 号,车间一般消耗领用甲材料 6 吨,乙材料 4 吨。 15 日,填制收料单 2 号,验收入库甲材料 25 吨,单位成本 1460 元,乙材料 15 吨,单位成本 1000 元。 编制结转其实际成本转账凭证 2 号(以会计分录代)如下: 借:材料—甲材料 36500 —乙材料 15000 贷:物资采购—甲材料 36500 —乙材料 15000 总账和明细账的登记方法同上 18 日,填制领料单 3 号,生产产品领用甲材料 30 吨,乙材料 10 吨。 明细账的登记方法同上 26 日,填制领料单 4 号,车间一般消耗领用甲材料 4 吨,乙材料 6 吨。 明细账的登记方法同上 3 、月末加权平均单价的计算 加计本月入库数量、金额,本月出库数量并计算结存数量并登记在各明细账本月所记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行的下一行(月结行); 计算发出材料的月末加权平均单价并填写在月结行和出库的单价栏内; 甲材料月末加权平均单价 = ( 60000+51800+36500 )÷( 40+35+25 ) =1483 (元/吨) 乙材料月末加权平均单价 = ( 10500+24500+15000 )÷( 10+25+15 ) =1000 (元/吨) 4 、计算出发出和结存材料金额 甲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 = ( 40+30 )× 1483+10 × 1483 =103810+14830=118640 (元) 乙材料发出的实际成本 =30 × 1000+10 × 1000=30000+10000=40000 (元) 编制本月耗用材料实际成本的转账凭证 3 号(以会计分录代)如下: 借:生产成本 133810 制造费用 24830 贷:材料—甲材料 118640 —乙材料 40000 5 、平行登记材料总账和所属的明细账 根据转账凭证 3 号,将发出甲、乙材料的合计金额 158640 元,登记在“材料”总账的“贷方”栏内; 将发出和结存甲、乙材料的金额分别填写“甲材料”和“乙材料”明细账月结行的出库金额和结存金额栏内。 6 、最后,应编制“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进行“材料”总账和所属的各明细账的核对。 账户名称 月初余额 本期发生额 期末余额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借方 贷方 明 细 账 甲材料 60000   88300 118640 29660   乙材料 10500   39500 40000 10000   合计 70500   127800 158640 39660   材料总分类账户 70500   127800 158640 39660   第四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应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了解和掌握企业主要经营过程的主要业务内容,熟悉工业企业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的核算、材料采购成本、产品制造成本的计算,以及财务成果的计算。 [教学要点] 本章的教学要点有: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供应过程的核算、生产过程的核算、销售过程的核算、财务成果的核算、资金退出业务的核算。 [教学时数] 本章参考教学时数:18学时。 [教学内容] 在第二章、第三章,我们已经学习了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以及运用复式记账来记录经济业务。为了进一步掌握和运用账户和复式记账这两个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本章以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为例,说明在日常核算中,应该开设哪些资产账户、负债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成本账户和损益账户,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账户和借贷记账法来核算和监督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 第一节 主要经济业务和成本计算的内容 一、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 1.工业企业资金运动包括的内容 (1)资金筹集 (2)资金运用 (3)资金耗费 (4)资金收回 (5)资金退出 2. 工业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过程及资金形态转化 供应过程: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储备资金形态 生产过程:储备资金形态转化为生产资金形态再转化为成品资金形态 销售过程:成品资金形态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 3. 工业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内容 (1)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2)供应过程的核算 (3)生产过程的核算 (4)销售过程的核算 (5)财务成果的核算 (6)资金退出业务的核算 二、成本计算的内容 1.费用: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经常要发生各种人力、物力和才力的耗费,这些耗费的货币表现,称为费用。 2.成本:费用按一定的对象(如材料、产品)进行归集和分配,即构成该对象的成本。 3.成本计算:就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借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4.成本计算的意义 (1)可以取得产品实际成本资料,据以确定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 (2)分析成本升降的原因,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 (3)可以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支出,达到预期的成本目标; (4)为成本预测、规划下期成本目标以及制定产品价格提供参考资料。 第二节 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 一、投入资本的核算 投入资本:是指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本金。 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本。企业的资本金按照投资主体的不同,可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以及外商资本金四种。 投入资本入账金额的确定(参见教材89页) 投入资本核算应设置的账户:“实收资本”账户 (一)投入货币资金的核算 1.入账金额的确定 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货币资金,应以实际收到的金额或村如企业开户银行的金额登记入账。 2.投入货币资金的核算举例(参见教材)。 (二)投入实物的核算 1. 入账金额的确定 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的实物资产,应以双方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协议约定的价值或评估的价值入账。 2. 投入实物的核算举例(参见教材)。 二、银行借款的核算 银行借款,是指企业向国家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款项。 银行借款按偿还期限的长短,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短期借款核算的账户:“短期借款”账户。该账户应按债权人和借款种类设置明细分类账。 解释“短期借款”账户 (一)短期借款的核算 1.短期借款核算的内容:短期借款的取得、支付利息、归还。 短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应在“财务费用”账户中核算。 解释“财务费用”账户。 2.短期借款核算举例(参见教材)。 (二)长期借款的核算 1.长期借款核算的主要内容:长期借款借入的核算、利息的计算及长期借款归还的核算等。 2.长期借款取得的核算举例(参见教材)。 第三节 供应过程的核算 供应过程的核算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购入业务的核算,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以及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 一、供应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 制造业在生产经营过程的供应阶段,反映了企业作为购买者与市场发生的经济关系,供应过程发生的采购业务。 采购业务的实质是用货币交换商品,即“货币—→商品”,该业务引起的资金运动形态可概括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 主要经济业务有: 1、材料的验收 2、货款的结算; 3、采购费用的支付; 4、采购成本的计算。 供应过程核算的主要会计目的: 1、及时提供采购信息,以了解采购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分析采购活动的经济效果; 2、反映所购材料的到货情况,以决定是否采取催货措施; 3、反映货款的结算情况,以了解企业的支付能力和购销合同的履行情况; 4、反映库存材料的增减及结余情况,以了解材料有无超储备或储备不足的现象。 二、供应过程设置的主要账户 1、供应过程设置的核心账户: “材料采购”账户 “材料”账户 2、供应过程设置的其他相关账户: “银行存款”账户 “应收账款”账户 “应收票据”账户 3、账户之间的沟稽与对应关系: 三、供应过程的核算举例 供应过程的主要经济业务,可归纳为以下4种类型: 1、购入材料,货款已付; 2、购入材料,货款未付; 3、支付所购材料的采购费用; 4、按采购成本转账。 四、采购成本的计算 1、成本计算的意义; 2、成本计算的对象; 3、成本的构成项目; 4、采购成本的计算。 第4节 生产过程的核算 生产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费用的发生、归集和分配;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一、生产过程核算应设置的主要账户 1.“生产成本”账户 2. “制造费用”账户 3. “管理费用”账户 4. “产成品”账户 了解上述账户明细账户的设置 二、生产过程中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举例 (一)材料费用的核算举例(参见教材) (二)工资费用的核算举例(参见教材) (三)制造费用的核算举例(参见教材) 三、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制造成本发的特点; 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一)制造费用的分配和结转 1.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生产工人工时、生产工人工资、机器工时等。 2.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举例(参见教材) (二)本月完工产品制造成本的确定和结转 1.有关计算公式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2. 完工产品制造成本计算举例(参见教材) 第五节 销售过程的核算 销售过程核算的内容:准确核算产品销售收入,反映和监督销售货款的结算情况;结转销售成本;支付销售费用;计算并交纳销售税金及附加;确定销售利润或销售亏损。 产品销售利润的计算公式(参见教材) 一、销售过程核算应设置的账户 1.“产品销售收入”账户 2.“产品销售成本”账户 3.“产品销售费用”账户 4.“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账户 5.“应收账款”账户 二、销售收入的确认 1.销售收入的实现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参见教材) 2.《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确认的规定(参见教材) 三、销售过程核算举例(参见教材) 第六节 财务成果的核算 财务成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即利润或亏损。 财务成果的计算公式(参见教材) 一、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的核算 (一)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 1.其他业务收入的概念 2.其他业务收入核算应设置的账户 3.其他业务收入核算举例 (二)其他业务支出的核算 1.其他业务支出的概念 2.其他业务支出核算应设置的账户 3.其他业务支出核算举例 二、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一)营业外收入的核算 1.营业外收入的概念 2.营业外收入核算应设置的账户 3.营业外收入核算举例 (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1.营业外支出的概念 2.营业外支出核算应设置的账户 3.营业外支出核算举例 三、利润形成的核算 1.利润形成核算应设置的账户—“本年利润”账户 2. 利润形成的核算举例(参见教材) 四、所得税的核算 1.所得税的含义 所得税是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为征税对象的税种。 2. 应交纳所得税的计算 应交纳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 3.所得税核算应设置的账户—“所得税”账户 4. 所得税核算举例(参见教材) 五、利润分配及其核算 利润分配,是指企业纯收入(即净利润)的分配。 利润分配的顺序(参见教材) 利润分配应设置的账户—“利润分配”账户及其明细账户 (一)提取盈余公积金的核算 1.盈余公积金的概念 2.盈余公积金的提取 3.盈余公积金的用途 4.盈余公积金核算应设置的账户——“盈余公积金”账户 5.盈余公积金核算举例(参见教材) (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核算 1.应付投资者利润核算应设置的账户——“应付利润”账户 2. 应付投资者利润核算举例(参见教材) (三)全年利润(或亏损)的结转 第七节 资金退出业务的核算 资金退出业务主要包括:上缴各种税金、归还银行借款、支付给投资者利润、调出不需用固定资产等等。 一、上缴税金的核算 上缴税金的核算举例(参见教材) 二、归还银行借款的核算 归还银行借款的核算举例(参见教材) 三、支付给投资者利润的核算 支付给投资者利润的核算举例(参见教材) 四、固定资产报废和出售的核算 固定资产报废和出售的核算举例(参见教材) 五、福利费开支的核算 福利费开支的核算举例(参见教材) 第五章 权责发生制和账项调整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了解和掌握两种会计事项处理方法—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掌握基本帐项调整的帐务处理。 [教学要点] 本章的教学要点有: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概念、原则、标准及模式,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帐项调整的会计处理。 [教学时数] 本章参考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确认与计量 一、会计确认的概念与标准 1.会计确认的概念 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在1984年12月发表的《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中提出:“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等之类正式地记入或列入某一个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对于一笔资产或负债,确认逼近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还要记录其后发生的变动,包括从财务报表中予以消除的变动。” 通俗地讲,确认首先是解决对某一会计事项定性的问题,即确定该事物是属于资产、负债、权益、营业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第二,确认的方式既用文字又用数字来描述一个项目;第三,会计确认,同时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最终将反映在特定个体的财务报表之中。 2.会计确认的标准 从理论上讲,会计确认有四个标准和两个前提: 四个标准是: 第1, 符合要素定义; 第2, 可计量性; 第3, 相关性; 第4, 可靠性。 会计确认的两个基本前提是:效益大于成本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二、会计计量的概念、原则及模式 1. 会计计量的概念 会计计量,是指适用一定的计量单位,选择被计量对象的合理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各种经济项目金额的会计处理过程。 2.会计计量的基本原理 会计计量的基本原理包括: (1) 会计计量原则; (2) 会计计量属性; (3) 会计计量模式。 3. 会计计量的原则 会计计量的原则包括: (1) 客观性原则; (2) 有效性原则 (3) 经济性原则 4.会计计量模式 会计计量模式,是指会计计量属性与会计计量单位的有机结合。 第二节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 一、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有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它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凡属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是否应当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本期未曾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未曾付出款项的费用,即使其应当归属本期,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二、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经济权益和责任的发生即应收应付作为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凡属本期已获得的收入,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属本期应当负担的费用,不管款项是否付出,都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应当归属本期的收入,即使其款项已经收到并入账,也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处理;凡不应当归属本期的费用,即使其款项已经付出并入账,也不作为本期的费用处理。 三、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比较 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比较举例(参见教材) 我国企业一般采用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只适用于业务比较简单,且往来结算很少发生的单位。 第三节 账项的调整 一、账项调整的必要性 账项调整:就是按照应予归属这一标准,合理地反映相互连接的各会计期间应得的收入和应负担的费用,使各期的收入和费用能在相关的基础上进行配比,从而比较正确地确定出各期的盈亏。 期末进行账项调整主要是为了在利润表中正确地反映本期的经营成果以及正确地反映企业期末的财务状况。 二、期末的账项调整 企业会计期末的账项调整一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应予计入本期收入和费用的账项 (1)应计收入 (2)应计费用 2.应予按期分摊的账项 (1)预收收入 (2)预付费用 (一)应计收入的调整 1.应计收入的含义(参见教材) 2.应计收入应设置的账户—“应计收入”账户 3.应计收入账项调整的会计处理举例(参见教材) (二)应计费用的调整 1.应计费用的含义(参见教材) 2.应计费用应设置的账户—“预提费用”账户 3.应计费用账项调整的会计处理举例(参见教材) (三)预收收入的调整 1. 预收收入的含义(参见教材) 2. 预收收入应设置的账户—“预收账款”账户 3预收收入账项调整的会计处理举例(参见教材) (四)预付费用的调整 1.预付费用的含义(参见教材) 2.预付费用应设置的账户—“待摊费用”账户 3.预付费用账项调整的会计处理举例(参见教材) 第六章 账户的分类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了解和掌握账户分类的意义和作用,账户按其经济内容的分类和账户按其用途和结构的分类,理解各类账户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各类账户在提供核算指标方面的规律性。 教学要点:账户分类的主要标志、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教学时数:2学时。 第一节、账户分类的主要标志 一、账户分类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在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中运用这些账户,就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账户的分类,不仅要弄清楚各个账户之间的区别,即了解每个账户的特性,而且还要从理论上探讨账户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账户的特性中概括出共性,以便掌握各类账户在设置和提供会计核算指标方面的规律性,并从实践操作上了解账户的内容、用途和结构。 二、账户分类的主要标志  (1) 以经济内容为分类标志 账户以经济内容为标志进行分类可分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帐户、所有者权益类帐户、收入类帐户、费用类帐户和利润类等六类帐户。 (2) 以用途和结构为分类标志 账户以用途和结构为标志分类可分出盘存类、结算类、资本类、集合分配类、跨期摊提类、成本类、费用类、财务成果类、计价对比类和调整类等十一类账户。 (3) 以控制和被控制为分类标志 账户以控制和被控制为标志进行分类可分出统治帐户和被统治帐户。 (4) 以列入会计报表与否为分类标志 账户以列入报表与否为标志可分出表内帐户和表外帐户。 (5) 以账户的外表形式为分类标志 以账户的外表形式为分类标志可将帐户分为资产负债表帐户和损益表帐户。 第二节、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是账户分类的基础。账户按经济内容可分为六大类。账户之间的本质差别在于其反映的经济内容的不同。账户的经济内容形成账户分类的基础。而企业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其经济特征可归纳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会计要素。与此相对应,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也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收入类账户、费用类账户和利润类账户六大类。 一、资产类账户 资产类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增减变化情况的账户。按其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账户和非流动资产账户。 (一)、反映流动资产的账户,如“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材料”、“库存商品”、“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待摊费用”等账户。 (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账户,如“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固定资产”、“待处理财产损溢”、“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账户。 二、负债类账户 负债类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现时义务增减变化情况的账户。按照负债的流动性,负债类账户可以分为流动负债账户与长期负债账户。 (一)、反映流动负债的账户,如“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交款”、“预提费用”等账户。 (二)、反映长期负债的账户,如:“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账户。 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所有者权益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所有者在企业享有的经济利益增减变化情况的账户。按照所有者权益形成的情况,这类账户又可分为反映所有者投资形成的权益账户与反映留存收益形成的权益账户两类。 (一)、反映所有者投资形成的权益账户,如:“实收资本 ( 或股本 ) ”和“资本公积”账户。 (二)、反映留存收益形成的权益账户,如“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等账户。 四、收入类账户 如“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等账户。 五、费用类账户 如 “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所得税”等账户。 六、利润类帐户 账户按经济内容又可以分为五大类。由于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收入与形成这些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最终都体现在当期的损益计算中,故可将收入类账户和费用类账户的一部分归为一类,称其为损益类;又由于在工业加工企业中,有一部分生产费用,是以加工对象作为归集物来计算产品成本的,故可专门设置为核算产品成本的账户,称其为成本类;成本类账户是用来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账户。制造企业,按照整个经营活动的阶段划分,用来归集费用、计算成本的账户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反映供应过程、归集材料购入价、采购费用、计算采购成本的账户,如“物资采购”账户 ;(2)反映生产过程、归集制造产品的生产费用、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如“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账户。成本类账户也可以理解为资产类账户。如“物资采购”账户、“生产成本”账户等,由于其期末有余额,既可以归入成本类账户,也可以理解为资产类账户。 还由于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实现的净利润,经分配后,对于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及未分配利润,统称留存收益,最终要归属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于是,可将反映利润形成及分配的“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账户归为所有者权益账户。 正是基于这三个方面的思考,还可将账户按经济内容的分类 ( 或按会计要素的分类 ) ,分为五大类账户,即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以及损益类账户。 第三节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 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作为对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必要补充。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对于在会计核算中正确地区分账户的经济性质,合理地设置账户及对号入座,反映某一方面的经济业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这种分类对如何准确地运用账户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变化过程和结果,以及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账户在提供核算指标的规律性方面还显不足,为此还有必要在账户按经济内容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账户按用途和结构的分类,以便为准确地掌握账户和熟练地运用账户创造条件。以工业企业为例,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按其用途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 11 类账户。 所谓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 所谓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记录经济业务,以取得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即账户借方记录什么,贷方记录什么,期末账户有无余额,如有余额,余额在账户的哪一方,表示什么。 一、盘存类账户 (一)、概念: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货币资金和各项实物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实存额的账户。主要包括有: “现金”、“银行存款”、“材料”、“产成品”、“固定资产”等账户。 (二)、结构: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在贷方 (三)、特点 :所有的盘存类账户都是资产类账户。 思考:物资采购、生产成本账户是否属于盘存账户?为什么 二、结算类账户 (一)、概念及其分类。结算类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的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按其性质可分为:债权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债务结算账户三类。 1、债权结算账户 概念: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的债权结算情况的账户。主要包括有:“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账户。 结构:借方记增加,贷方记减少,余额在借方。 特点:以债权人的名称设置明细账 ;只进行金额核算并提供金额指标 。 2、债务结算账户 概念: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的债权结算情况的账户。主要包括有:“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账户。 结构: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余额在贷方 特点:以债务人的名称设置明细账 ;只进行金额核算并提供金额指标 3、债权债务结算账户 概念: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同其他单位或个人之间的往来结算业务的账户。 该类账户形成的原因:企业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常常与某些企业发生往来业务,在与同一个单位发生往来业务的过程中,企业有时充当债权人的角色,有时又充当债务人的角色。于是,为了便于集中反映企业与同一单位发生的债权、债务的往来结算情况,就有必要设置和运用既属债权结算、又属债务结算的往来账户,即双重性账户。 举例: 如 M 公司既向 N 公司和 H 公司销售产品又向 N 公司和 H 公司购买材料,但 M 公司只设置“应收账款”账户。3 月初“应收账款”账户借方余额 300000 元,其中,“应收账款—— N 公司” 借方余额 100000 元,“应收账款—— H 公司” 借方余额 200000 元。本月发生下列经济业务: 1、 3 月 10 日向 'N 公司和 H 公司销售产品分别为 200000 元和 300000 元,货已发出,但货款尚未收到(不考虑增值税,下同); 2、向 N 公司和 H 公司购进材料均为 450000 元,料入库款未付。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① 借:应收账款— N 公司 200000 — H 公司 3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00000 ② 借:原材料 450000 贷:应收账款— N 公司 450000 — H 公司 450000 根据以上会计分录可登记相应丁字型账户 三、资本类帐户 (一)、概念:资本账户是用来专门反映和监督企业所有者投资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的账户。其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账户。 (二)、结构:贷方记录所有者投资的增加额,借方记录所有者投资的减少额,期末余额在贷方,表示期末所有者投资的实有额。 3 、特点:按投资人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且只记录金额。 四、集合分配类账户 (一)、概念:用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各种费用的账户。 (二)、设置的原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不能或不便于直接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而应由多个成本计算对象共同负担的生产费用,为减少计算分配的工作量及加强费用的预算控制,对这些费用先按其发生的地点进行归类集中,月末,再按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各个成本计算对象。属于这类账户的,主要是“制造费用”。 (三)、结构及特点:借方记录车间各种间接生产费用的发生额,贷方记录月末按一定标准分配记入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转出额,月末无余额。 五、跨期摊提类账户 (一)、概念:用来反映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而且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 (二)、设置的原因:生产费用中,有一些是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如:大修理费用、借款利息、财产保险费等。为正确计算各个会计期间的损益,就需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划分费用的归属期。故需设置跨期摊提账户来满足“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归属于跨期摊提账户的有“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三)、将“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归为一类的原因:虽然,“待摊费用”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预提费用”账户属于负债账户,但是它们却有着相同的用途和结构,借方都用来记录费用的实际发生数或支付数,贷方都是用来记录应由某个会计期间负担的费用摊配数或预提数。可见,“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都是为划清各个会计期间的费用而设置的。 (四)、“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的差别和特点:待摊费用是先发生或支付后摊配计入费用,而预提费用是先预提计入费用而后发生或支付。于是,“待摊费用”账户是先记借方后记贷方,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摊销的费用;而“预提费用”账户是先记贷方后记借方,期末余额一般是在贷方,反映已预提尚未支付的费用;期末余额也可能在借方,反映多支付的预提费用,事实上就由预提费用转化为待摊费用。可见,“预提费用”也属于双重性质账户。 六、成本计算类账户 (一)、概念:用来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物资采购及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计入成本的全部费用、并据以确定其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的账户。其主要包括:“物资采购”、“生产成本”等账户。 (二)、结构:借方记录应计入成本的全部费用,包括直接计入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和分配转入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贷方记录结转的已完成采购过程或生产过程的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期末若有余额必在借方,表示尚未完成某一过程的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如在途材料、在产品。 (三)、特点:其一,均以各成本计算对象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其二,各明细分类账户既要进行数量记录,也要进行金额记录;其三,若有余额,亦可列入盘存类账户。 七、收入类账户 (一)、概念:收入账户属广义收入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所取得的全部收入的账户。其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账户。 (二)、结构及特点:贷方记录本期收入的增加额,借方记录本期收入的减少额及期末结转“本年利润”账户贷方的数额,期末无余额。 八、费用类账户 (一)、概念:费用账户属于广义费用账户,是用来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应由当期收入补偿的各种费用的账户。其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主营业务税金”、“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账户。 (二)、结构及特点:借方记录各种费用支出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费用支出的减少额及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方的数额,期末无余额。 九、财务成果类账户 (一)、概念:用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最终成果的账户。其主要是指:“本年利润”账户。 (二)、结构:贷方记录期末从各收入类账户结转记入的本期发生的收入额;借方记录期末从各费用类账户结转记入的本期发生的费用额;期末余额若为贷方,则表示一定时期内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即本期实现的净利润;期末余额若为借方,则表示一定时期内收入小于费用的差额,即本期发生的亏损总额。 (三)、特点: 1、在年度内,财务成果账户呈现为累计性账户,无论是何月,账面记录的净利润或亏损均表示为截止本月累计发生额。故年度内各月,财务成果计算账户或有贷方余额,或有借方余额; 2、体现配比原则,将一定时期发生的收入,与形成这些收入的耗费在空间上、时间上通过该账户实行配比,反映经营结果; 3、只需提供价值指标; 4、年末,需将“本年利润”账户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亏损,反方向结转至“未分配利润”账户,结转后无余额。 十、计价对比类账户 对某一要素的记录中,按照两种不同的计价标准进行计价、对比,确定其业务成果的账户。如,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所设置的“物资采购”账户,借方为采购的实际成本,贷方为采购的计划成本,贷方大于借方的差额表示为节约额,反之为超支额。借方记录实际数和结转的节约差异,贷方记录计划数和结转的超支差异,结转后无余额。 十一、调整类账户 (一)、概念:调整账户是用来调整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而设置的账户。 (二)、设置的原因:某一会计要素,需设置两个账户,用两种数字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记录。其中一个账户反映原始数字,而用另一个账户反映对原始数字的调整数字,将原始数字同调整数字相加或相减,则可求得被调整后的实际余额。 (三)、分类:按其调整方式不同分为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三类。 1、备抵调整账户 概念:抵账户又称抵减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调整方式:被调整账户余额—备抵账户余额 = 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 特点:备抵账户与其被调整账户存在着反方向关系,即当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为借方(或贷方)时,则备抵账户的余额为贷方(或借方)。 分类:备抵账户按被调整账户的性质,分为资产备抵账户和权益备抵账户两类。 资产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某一资产账户(即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该资产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如:“累计折旧”账户是“固定资产”账户的备抵调整账户;“坏账准备”账户是“应收账款”账户的备抵调整账户。 权益备抵账户 权益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某一权益账户(即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获得该权益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如,“利润分配”账户就是“本年利润”账户的备抵账户。 2、附加调整账户 概念:附加账户亦称增加账户,是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调整方式:被调整账户余额 + 附加账户余额 = 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 特点:附加调整账户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在同一方,或同是借方或同是贷方。在实际会计核算工作中,附加账户的运用较少。 3、备抵附加调整账户 概念:备抵附加账户是指既用来抵减,又同时用来附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它兼有备抵账户与附加账户的双重功能。备抵附加账户究竟执行哪一种功能,取决于该账户的余额与被调整账户的余额是在同一方向还是反方向。当其余额与被调整账户余额方向相同时,起附加调整之作用,而当其余额与被调整账户余额方向相反时,起备抵调整之作用。例如,工业企业对材料的日常核算采用计划成本计价时,所设置的“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就属于备抵附加调整账户。 举例:企业购入某种材料的实际成本是 10000 元,而其计划成本是 10500 元,采购过程中节约 500 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物资采购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借:材料 10500 贷:物资采购 10500 借:物资采购 500 贷:材料成本差异 500 经过以上账务处理后,“物资采购”账户结平,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 10000 元,分别表现在“材料”账户的借方 10500 元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贷方 500 元。即: 购入材料实际本( 10000 ) = 购入材料计划成本( 10500 )—购入材料节约差( 500 )这时“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对“材料”账户起备抵调整作用。 如果企业购入某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仍是 10000 元,而其计划成本是 9800 元,采购过程中超支 200 元。 会计分录如下: 借:物资采购 1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借:材 料 9800 贷:物资采购 10000 借:材料成本差异 200 贷:物资采购 200 经过以上账务处理后,“物资采购”账户结平,材料的实际采购成本 10000 元,分别表现在“材料”账户的借方 9800 元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借方 200 元。即: 购入材料实际本( 10000 ) = 购入材料计划成本( 10500 ) + 购入材料超支差( 200 )这时“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对“材料”账户起附加调整作用。 4 、调整账户的特点 调整账户与被调整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相同,而用途及结构则不同; 调整账户不能脱离被调整账户而独立存在; 调整账户对被调整账户的调整方式是相加还是相减,则主要取决于被调整账户与调整账户的余额是在同一方向还是相反方向; 调整账户对被调整账户的调整,只涉及金额调整,而不涉及数量调整。 第七章 会计凭证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该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掌握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填制及审核,以及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填制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的技术方法。 教学要点: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帐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 会计凭证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始端,也是对经济业务进行日常监督的重要环节。 二、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意义 《会计法》赋予会计信息“真实性”、“完整性”的质量要求。据此,会计在账簿中所作的每一笔记录,在报表中所提供的每一项经济信息,都必须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一)、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质量的要求 (二)、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有利于加强经营管理上的责任制 (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便于有效的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三、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的形状格式、大小繁简虽各不相同,并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予以分类,但其最基本的分类乃是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分类。 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 为了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保证充分发挥会计凭证作用的前提下,这两种凭证也可以合二为一,实行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结合,即联合凭证。 第二节 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一、原始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一)意义: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所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业务经办人员的责任,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 (二)分类 1 、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两种。 ( 1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同其他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从对方取得的原始凭证。如“发货票”和“收款收据”等。 ( 2 )自制原始凭证及其分类 自制原始凭证是由本单位业务经办人员,根据有关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所填制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借款单”等。 自制原始凭证按其填制手续不同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及汇总原始凭证三种。 一次凭证,是指只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者同时反映若干项同类性质的经济业务,其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发货单”、“借款单”、“报销凭单”等。 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连续记载若干项同类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其填制手续是随着经济业务发生而分次进行的。如“限额领料单”。 汇总原始凭证,将一定时期若干份记录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汇总编制的,用以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一张汇总原始凭证,如“发料凭证汇总表”等。 二、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各种原始凭证虽其名称、格式和具体内容不完全一致,但作为经济业务的原始证据,都应具备一些共同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1 、原始凭证的名称; 2 、填制凭证的日期和编号; 3 、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 4 、接受凭证的单位名称; 5 、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等; 6 、填制单位及有关人员的签章。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 原始凭证的填制应遵循以下要求  1 、填制原始凭证不仅要真实,而且要及时。 2 、填制原始凭证的内容要完整、项目要齐全,手续要完备。 3 、经办单位和经办人员均须签名或盖章以明确经济责任。 4 、文字、数字的填写应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填写: 用兰黑墨水书写,支票要用炭素墨水填写且字迹清晰、工整。 阿拉伯金额数字不得连笔书写并在其前书写币种符号,且不得留有空白。 以元为单位的阿拉伯金额数字,除表示单价外,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角位和分位可写“ 00 ”,或者“—”; 汉字大写数字金额如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等,一律用正楷或者行书体书写。 凡预印有大写金额数字位数的,应按预印的空格填写,实有大写金额的前一空位用“¥”或“×”注销不需用的空格。 凡未预印大写金额数字位数的,应在“人民币”等货币名称之后书写大写金额。大写数字到元或者角为止的,在“元”或者“角”字之后写“整”字。 阿拉伯金额数字中间有“ 0 ”时,汉字大写金额应写“零”字;连续有几个“ 0 ”时,汉字大写金额中可以只写一个“零”字。阿拉伯金额数字元位是“ 0 ”或者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 0 ”,元位也是“ 0 ”,但角位不是“ 0 ”时,汉字大写金额可以只写一个“零”字,也可以不写“零”字。 凡是填有大写和小写金额的原始凭证,大写和小写金额必须一致。 5 、各种原始凭证要连续编号。若凭证已预先印定编号,在需要作废时,应当加盖“作废”戳记,并连同存根和其他各联全部保存,不得擅自撕毁。 6. 对原始凭证的错填要正确更正。原始凭证出现填制错误,应当由开出单位重开或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开出单位的公章。 四、原始凭证的审核 1 、真实性审查。是否如实反映了经济业务的本来面貌。 2 、合法性审查。是否符合有关制度的规定。 3 、完整性审查。应填项目是否填写完整,经办人员是否签章。 4 、正确性审查。有关数量、单价、金额的填写是否清楚,计算是否正确,大小写是否一致。 经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作为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分类账的依据。对审核中发现不真实、不合法、不合理的原始凭证,应拒绝付款、拒绝报销或拒绝执行,同时向有关领导报告;对于填写不齐全,手续不完备,书写不清楚,计算不正确的原始凭证,应责成经办人员补填齐全,补办手续,更正错误或更换原始凭证。 第三节 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 一、记账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一)、意义: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整理,并确定会计分录而填制、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的凭证。 将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登记账簿的要求进行归类整理,指明账户的名称、记账方向和金额,并填制具有统一格式的记账凭证,然后将相关的格式不一、数量繁多原始凭证附在其后面。有利于原始凭证的保管,便于账簿的登记和对账、查账和减少差错的发生。 (二)、记账凭证的分类 1、按其适用的经济业务,可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两类。 2、按其填制方法,又可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两种。 3按是否与货币资金的收付有关,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 二、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作为对原始凭证的归类和整理并作为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须具备: 1 、名称:包括填制单位的名称和记账凭证的名称; 2 、日期和编号; 3 、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 4 、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及其金额,即会计分录; 5 、过账备注,以防重登、漏登或便于查账; 6 、所附原始凭证张数; 7 、有关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三、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一)、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填制方法 收(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记账凭证。它既是登记有关账簿的依据,也是出纳人员收、付款项的依据。 填制方法:收(付)款凭证按借方(贷方)科目设证,并在其左上方填列“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与设证科目相对应的“贷方(借方)科目”栏,应填写与收(付)现金或银行存款相对应的会计科目,金额栏填写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数额,在凭证的右侧填写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对于现金与银行存款之间相互划转的业务,一般以编制付款凭证为准。 (二)、转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转账凭证是用来记录与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无关的转账业务的记账凭证。 填制方法:将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全部填列在凭证内,借方科目在先,贷方科目在后,将各会计科目所记应借应贷的金额填列在“借方金额”或“贷方金额”栏内。借、贷方金额合计数应该相等。制单人应在填制凭证后签名盖章,并在凭证的右侧填写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三)通用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通用记账凭证是以一种格式记录全部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其格式和填制方法与转账凭证相似。在经济业务比较简单的经济单位,一般采用通用记账凭证,记录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包括收、付款业务及转账业务。 (四)复式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复式记账凭证又称为多科目记账凭证,即将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部会计科目集中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如上述的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都属于复式记账凭证。应用复式记帐凭证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全貌及资金运动的来龙去脉,便于凭证的分析和审核;不便于对会计科目的发生额同时进行汇总、归类、计算和整理,也不便于会计人员分工记账。 (五)单式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单式记账凭证也称单科目记账凭证,即将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每个借方科目和贷方科目,分别编制借项凭证和贷项凭证。应用单世记账凭证便于会计人员分工记账,便于同时对每一会计科目的发生额进行汇总计算;由于凭证张数较多,填制工作量大,且不便于从一张记账凭证中反映经济业务的全貌及会计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 四、记帐凭证的审核 (一)、会计部门还应适当建立相互复核或专人审核的制度 (二)、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记账凭证与所附原始凭证在经济内容和金额上是否一致。 2、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和金额是否正确,账户对应关系是否清楚。 3、记账凭证中的有关项目是否填列齐全,有关人员是否都已签名或盖章。 (三)、记账凭证填制有误的处理 1、若未入账的应重新填制 2、若已入账的应用红字更正法或补充登记法更正。 第四节 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 (一)、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填制到归档保管期间,在本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的传递程序和传递时间。 会计凭证是由会计部门和各个业务部门分散办理凭证手续的并最后集中到会计部门,除作为记账依据之外,还有其他的用途。会计凭证传递要规定各种凭证的传递环节、顺序和停留时间, (二)、会计凭证传递的组织    本着简单、及时、加强内部控制的要求和成本效益原则;根据经济业务的性质、单位规模的大小、人员分工以及经营管理的需要;以会计部门为主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和协商,恰当地规定会计凭证的格式、份数、传递环节和顺序、各个环节停留的时间,并绘成流程图或流程表;既保证有必要的控制环节并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又能节约费用并确保会计信息的时效。 二、会计凭证的保管 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的装订、编号、存档和按规定办理调阅手续及到期销毁的全过程。会计凭证是一种有法律效力的重要经济档案,入账后要妥善保管,以便日后随时利用查阅。 1 、每月记账完毕,要将本月的记账凭证按编号顺序整理,加具封面和封底,装订成册,并在封面上写明年度、月份、共计册数、每册的起止号数,最后在装订处要贴上封签并由会计主管人员盖章。 2 、某些原始凭证过多的,如收、发料单、工资单等,或某些今后仍要利用的重要原始凭证,如合同,存出保证金收据等,也可另行装订或单独保管,但应在记账凭证中注明。 3 、会计凭证不得外借,但经单位领导批准调阅的,要填写会计档案调阅表;如有经济犯罪案件,需要以某些原始凭证作证时,也只能复制。 4 、会计凭证在年末存入会计档案室并按规定的期限进行保管。保管期满后,要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方能销毁并要有监销人。 第八章 账簿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应该了解帐簿的意义和种类,掌握各种帐簿的设置和登记,对账和结账及登记帐簿的各种规则,包括错帐更正的规则。 教学要点:帐簿的意义和种类、帐簿的格式与登记、对账和结账、错账的更正规则。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 账簿的意义与种类 一、账簿及其意义 (一)帐簿的概念:账簿就是由若干张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联结在一起的、按照会计科目开设户头,用来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 (二)、设置账簿的原因: 1、记账凭证虽对经济业务进行了整理和归类,但由于其数量多且分散反映在若干张凭证上,不能连续、集中、系统地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期内所发生的某一类经济业务的变动情况及其变动结果。 2、为了把分散在会计凭证上的会计信息,加以集中和分类汇总,就需要设置序时、分类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簿籍。 (三)、账簿的意义 1、通过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可以把分散在会计凭证上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为管理部门提供系统、完整的会计信息 2、会计报表所需要的数据资料,绝大部分来源于会计账簿。账簿的记录为会计报表的及时准确编制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3、会计账簿既是汇集、加工会计信息的工具,也是积累、储存经济活动情况的数据库。利用账簿提供的资料,可以有效地开展会计检查和会计分析。 二、账簿的种类 (一)账簿按其用途的分类 1 、序时账簿。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账簿。 2 、分类账簿。对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 按照总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叫做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按照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叫做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 3 、备查账簿。对分类账簿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会计账簿。 (二)账簿按其外表形式的分类 1、订本式账簿 订本式账簿是指账簿在启用前就将许多张账页装订成册并连续编号的账簿。使用订本式账簿能够避免账页散失和人为的抽换账页,保证其安全性。但必须事先估计每个账户所需要的账页张数。 适用范围:比较重要和所需账页数量变化不大的账簿使用订本式,如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2 、活页式账簿 活页式账簿是指平时使用零散账页记录经济业务并将已使用的账页用账夹夹起来,年末再将本年所登记的账页装订成册并连续编号的账簿。使用活页式账簿便于记账分工,节省账页,且登记方便。但账页容易散失和被人为抽换。 适用范围。适用于除债权、债务结算类账户以外的所有明细账。 3 、卡片式账簿 卡片式账簿是指用印有记账格式和特定内容的卡片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是一种特殊的活页式账簿。其优点在于使用比较灵活,保管比较方便,有利于详细记录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可跨年度使用,无需经常更换。但容易散失,一般应装置在卡片箱内 适用范围。所记内容比较固定的明细账。如固定资产明细账等。 (三)账簿按账页格式的分类 1 、三栏式账簿 这是将账页中登记金额的部分分为三个栏目,即借方、贷方和余额三栏。 适用于只提供价值核算信息,不需要提供数量核算信息的账簿,如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债权债务类明细账等。 2 、金额多栏式账簿 是在借方和贷方的某一方或两方下面分设若干栏目,详细反映借、贷方金额的组成情况。 适用于核算项目较多,且管理上要求提供各核算项目详细信息的明细分类账簿。如成本、费用等明细账。 3 、数量金额式账簿 是在借方、贷方和余额栏下分别分设三个栏目,用以登记财产物资的数量、单价和总金额。 适用于既需要提供价值信息,又需要提供实物数量信息的明细分类账簿。如材料明细账和产成品明细账等。 第二节 帐簿的设置与登记 一、序时账簿的设置和登记方法  (一)、普通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1、普通日记账的结构和登记依据 普通日记账,是根据经济业务发生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账簿。普通日记账产生于记账凭证之前,由于普通日记账是直接根据原始凭证在普通日记账上逐笔编制会计分录,所以也称为“会计分录簿”。 2、普通日记账的登记方法 (1)、“日期栏” 登记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 (2)、“摘要栏”填写经济业务的简要内容; (3)、“会计科目”栏填写会计分录涉及的会计科目名称; (4)、“借方金额”栏填写应借记账户的金额; (5)、“贷方金额”栏填写应贷记账户的金额。 3、普通日记账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优点。可全面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及账户的对应关系; (2)、缺点。随企业规模的扩大、经济业务的增多及记账凭证的出现,普通日记账不便于登记分类账和登账工作量较大的缺陷日渐显露,后便不再使用。 (4)、适用范围。随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应用,解决了普通日记账在手工记账下的缺陷,普通日记账的应用又日趋广泛。 (二)、特种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1 、概念:特种日记账是用来记录企业单位某一方面需要特别关注、大量发生的经济业务并起汇总作用的会计账簿。 2 、作用:可以对某一方面需要特别关注的经济业务加强管理并起汇总作用。 3 、种类:按记录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同可分为: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销货日记账、购货日记账、应收账款日记账、应付账款日记账等。 特种日记账按其格式的不同可分为:三栏式和多栏式。 4、三栏式现金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1)、三栏式现金日记账,是设置有“收入栏”、“支出栏”和“余额栏”并由出纳人员根据现金收、款记账凭证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从银行提取现金的业务),按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一种特种日记账。除应提供每日的现金收入、支出及其余额的信息外,还应设置“对应科目”栏提供反映现金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用途方面的信息。一般企业均设置三栏式日记帐。 (2)、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 A、“日期栏”填写与现金实际收、付日期一致的记账凭证的日期。 B、“凭证栏”填写所入账的收、付款凭证的“字”和“号”。 C、“摘要栏”填写经济业务的简要内容。 D、“对方科目栏” 填写与“现金”账户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的名称。 E、“收入栏”、“支出栏”填写每笔业务的现金实际收、付的金额。 F、现金日记账应进行“日清”。 每日应在本日所记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行的下一行(本日合计行)进行本日合计,并在本日合计行内的“摘要栏”填写“本日合计”字样,分别合计本日的收入和支出并计算出余额,填写在该行内的“收入栏”、“支出栏”和“余额栏”; 如果一个单位的现金收付业务不多,可不填写本日合计行,但需在结出每日的余额并填写在每日所记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行的“余额栏”内; 每日应将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库存现金核对。 5、三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1)、三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是设置有“收入栏”、“支出栏”和“余额栏”并由出纳员根据银行存款收、付款记账凭证和现金付款凭证(记录将现金存入银行业务),按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一种特种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提供的信息 银行存款日记账除应提供每日银行存款每日的收入、支出及其余额的信息外,还应设置“结算凭证种类、编号”栏和“对方科目”栏,提供反映银行存款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用途是否符合《银行结算办法》的规定方面的信息。 (2)、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 A、“日期栏”填写与银行存款实际收、付日期一致的记账凭证的日期。 B、“凭证栏”填写所入账的收、付款凭证的“字”和“号”。 C、“摘要栏”填写经济业务的简要内容。 D、“结算凭证种类、编号栏”填写银行存款收支的凭据名称和编号。 E、“对方科目栏” 填写与“银行存款”账户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的名称。 F、“收入栏”、“支出栏”填写银行存款实际收、付的金额。 G、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定期与“对账单”进行核对。 每日应在本日所记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行的下一行(本日合计行)进行本日合计,并在本日合计行内的“摘要栏”填写“本日合计”字样,分别合计本日的收入和支出并计算出余额,填写在该行内的“收入栏”、“支出栏”和“余额栏”; 如果一个单位的银行存款收付业务不多,可不填写本日合计行,但需在结出每日的余额并填写在每日所记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行的“余额栏”内; 定期应将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送达的“对账单”核对。 6、多栏式日记账的设置和登记 (1)、多栏式日记账是在账内设置“应贷科目”栏(收入栏)和“应借科目”栏(支出栏),并在栏内分别按与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对应的应贷科目和应借科目设相应的专栏,按其业务发生的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的一种特种日记账。由于多栏式日记账都按现金、银行存款科目的对应科目设置专栏,具备了现金、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汇总表的作用,既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又能减少登记分类账簿的工作量。按记录货币资金的内容不同,可将其分为多栏式现金日记账和多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 多栏式日记账适用范围: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业务较多且与“现金”、“银行存款”账户对应的账户不多和比较固定的企业单位。 (2)、多栏式日记账的登记方法 根据现金(银行存款)收、付款凭证,将与现金(银行存款)账户对应的贷方账户的金额或借方账户的金额,登记在“应贷科目”栏或“应借科目”栏相应账户专栏和“收入合计”栏或“支出合计”栏内,既表示现金(银行存款)的增加或减少,也表示与现金(银行存款)账户对应账户的减少或增加;“余额栏”(每日所记最后一笔经济业务的行)填写每日的现金(银行存款)的余额。 二、总分类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一)、总分类账簿的概念、作用和格式种类 1 、概念:总分类账簿亦称总账,是按总分类账户(一级会计科目)分类设置并登记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账簿。 总账的设置方法一般是按照总账会计科目的编码顺序分别开设账户,由于总账一般都采用订本式账簿,因此,应事先为每一个账户预留若干账页。 2 、作用:总账能够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反映某一类经济业务总括情况的资料,并对其所属的各明细账起控制和核对作用。因此任何单位都必须设置总账。 3 、格式种类:总账的格式因采用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不同而各异,常用的有三栏式和多栏式两种。 (二)、三栏式总分类账 采用三栏式时,要求按照每一账户开设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栏次。三栏式总账根据其是否提供对应科目信息,又可分为普通三栏式和反映对方科目的三栏式。 1 、普通三栏式总账,在账页中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金额栏。 2 、反映对方科目的三栏式总账,除在账页中设置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金额栏外,还分别在借方和贷方栏下设有对方科目栏,以便直接从总账中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 (三)、多栏式总分类账 多栏式总分类账,是在一张账页上,把一个会计主体所涉及的会计科目都设置专栏,并在各专栏内再分借方和贷方栏次,同时根据“有借必贷,借贷必相等”的原理,在各专栏前,设置“发生额”栏,起合计作用。这种格式是把序时账簿和总分类账簿结合在一起,变成了一种联合账簿,通常称为日记总账。这种总账具有序时账簿和总分类账簿的双重作用,可以不再设置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减少了记账的工作量,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并能较全面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 (四)、总分类账的登记方法 1 、总账的登记方法取决于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总账可根据记账凭证逐日逐笔登记;也可将记账凭证汇总编制成“汇总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再据以登记总账;还可以直接根据多栏式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登记总账。详细内容将在第九章中介绍。 2 、总账账页中各基本栏目的登记方法如下: (1)、日期栏:填写登记总账所依据的凭证上的日期。 (2)、凭证字、号栏:填写登记总账所依据的凭证的字(如收、付、转、科汇、汇收、现收账等)和编号。 (3)、摘要栏:填写所依据的凭证的简要内容。 (4)、依据记账凭证登账的应填写与记账凭证中的摘要内容一致的内容; (5)、依据科目汇总表登账的应填写“某日至某日发生额”字样; (6)、依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账的应填写“第×号至第×号记账凭证” 字样; (7)、对方科目栏:填写与所设总账账户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 (8)、借、贷方金额栏:填写所依据凭证上记载的各账户的借、贷方发生额。 (9)、借或贷栏:表示余额的方向,填写“借”字或“贷”字,如期末余额为零,则填写“平”字,并在“余额”栏的中间划“=”符号。 三、明细分类账簿的格式和登记方法 (一)明细分类账簿的概念、作用和格式种类 1 、概念:明细分类账簿亦称明细账,是根据各单位的实际需要,按照总分类科目的二级科目或三级科目分类设置并登记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账簿。 2 、作用:能够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反映某一类经济业务详细情况的资料,并对其所隶属总账起补充和说明作用。 3 、格式种类:根据经济管理的需要和各明细分类账记录内容的不同,明细账可以采用三栏式、多栏式和数量金额式等三种格式。。 (二)三栏式明细账 1 、账页结构:三栏式明细账在账页中设有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金额栏。为区别总分类账中的三栏式,在实际工作中,将明细账中的三栏式,称之为“甲式账”。 2 、登记方法:三栏式明细账是根据记账凭证,按经济业务发生的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其他各栏目的登记方法与三栏式总账相同。 (二)数量金额式明细账 1 、结构:该明细账的账页,设有入库、出库和结存三大栏次,并在每一大栏下设有数量、单价和金额三个小栏目。由于在明细账中有了“甲式账”,在实际工作中将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称为“乙式账”。 2 、登记方法:数量金额式明细账一般是由会计人员和业务人员(如仓库保管员),根据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的具体登记方法如下: (1)、凭证字、号栏:填写按所依据的原始凭证的字和号进行。如收料单的“收”字、领料单的“领”字、产成品入库单的“入”字和出库单的“出”字。 (2)、三个数量栏:填写实际入、出库和结存的财产物资的数量; (3)、入库单价栏和金额栏按照所入库材料的单位成本登记; (4)、出库栏和结存栏中的单价栏和金额栏,登记时间及登记金额取决于企业所采用的期末存货计价方法。在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下,出库和结存的单价栏和金额栏一个月只在月末登记一次。 (三)多栏式明细账 1 、多栏式明细账的作用和种类。多栏式明细账是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一张账页上按有关子目或细目分设若干栏目,以集中反映各有关明细科目的核算资料。按照明细账所记经济业务的特点不同,多栏式明细账可以采用借方多栏式、贷方多栏式和借贷方多栏式三种格式。 (1)、借方多栏式明细账 账页结构:该账是在账页中设置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金额栏,并直接在借方栏再按明细项目分设若干专栏,也可对借方栏再单独开设借方金额分析栏并在栏内按照明细项目分设若干专栏。 适用范围:它适用于借方需设置多个明细项目的成本、费用类账户的明细分类核算。如“物资采购”、“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明细账。 登记方法:依据记账凭证顺序逐笔逐日登记。各明细项目的贷方发生额因其未设置贷方专栏,则用“红字”登记在借方栏及明细项目专栏内,以表示对该项目金额的冲销或转出。 (2)、贷方多栏式明细账 账页结构:该账是在账页中设置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金额栏,并直接在贷方栏再按明细项目分设若干专栏,也可对贷方栏再单独开设贷方金额分析栏并在栏内按照明细项目分设若干专栏。 适用范围:它适用于贷方需设多个明细项目的收入、资本类账户的明细分类核算。如“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等明细账。 第三节 对账和结账 一、对账 ( 一 ) 对账的概念及其作用 对账就是核对账目,即在经济业务入账以后,于平时或月末、季末、年末结账之前,对各种账簿记录所进行的核对。 通过对账,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记账及计算的差错,保证各种账簿记录的完整和正确,以便如实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并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二)对账的内容和方法 1 、账证核对。指各种账簿的记录与记账凭证及其所附的原始凭证相核对。这种核对通常是在日常核算中进行的,以使错账能及时发现并得到更正。 2 、账账核对。指各种账簿之间的有关数字进行核对。主要包括: (1)、总账中各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与各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相核对。 (2)、总账各账户的本期的借、贷方发生额、期末余额与其所属的各明细账的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期末余额合计进行核对。 (3)、总账与日记账之间的核对。 (4)、会计部门与财产物资保管或使用部门财产物资明细账进行的核对。 3 、账实核对。将各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有数额进行核对。主要包括: (1)、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现金实际库存数相核对,并保证日清月结; (2)、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送来的对账单相核对,每月最少一次; (3)、各种应收、应付款明细账余额与有关债务、债权单位的账目相核对; (4)、各种材料、物资、产品明细账的余额与其实物数额相核对。 二、结账 (一)结账及其意义 1、含义:结账是指在把一定时期(月份、季度、年度)内所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在期末按照规定的方法计算出该期账簿记录的发生额合计数和余额,并将其余额结转下期或者转入新账以及划出结账标志的程序和方法。 2 、意义: (1)、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经济活动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等方面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 (2)、可以合理地确定企业在各会计期间的净收益,便于企业合理地进行利润计算和分配; (3)、有利于企业定期编制会计报表,结账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会计报表的质量。 (二)、结账分录。 结账分录,是由于会计核算技巧的需要,在期末将有关起着积累数据作用且具有过渡性质的损益类账户的余额或差额,结转到另一个账户以便计算本期财务成果而编制的转账分录。包括: 1、期末将损益收入(损益支出)类账户的贷方(借方)发生额反方向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借方),以结平损益类账户; 2、年末将“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或借方)差额反方向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贷方(或借方),以结平“本年利润”账户; 3、年末将“利润分配”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反方向转入“未分配利润”账户的借方,以结平“利润分配”账户; 4、年末通过“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来确定是本年度的未分配利润(贷方余额),还是留待用以后年度利润弥补的亏损(借方余额)。 (三)账户结算的种类和方法 把一定时期内应记入账簿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后,计算并登记各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及期末余额,并将余额结转下期以及划出结账标志的全过程,简称结账。结账按其结算时期不同,主要有月结、季结和年结三种。 1 、月结。月结时应考虑各账户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具体如下: ( 1 )对不需要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而只求余额的明细账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出余额。如结算类、资本类、财产物资类账户明细账, 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行的下一行并紧靠上线通栏划单红线(称为“结账线”,),不需要再结计一次余额。划线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有关数字,表示本期的会计记录已经截止或者结束,并将本期与下期的记录明显分开。 ( 2 )对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账户月末结账时,要加计本月的发生额并计算出余额。如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采用“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所登记的总账、成本费用类明细账、采用“账结法”下的损益类明细账等; 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行的下一行(月结行)并紧靠上线划通栏单红线,并在其行内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 在日期栏内填写本月最后一天的号数,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再在“月结行”的下一行并紧靠上线划通栏单红线。 ( 3 )对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既要进行本月发生额的月结,又要进行年度累计发生额的月结。如“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总账及所属明细账、采用“表结法”下的损益类账户; 每月结账时,先在该月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的下一行(月结行)并紧靠上线划通栏单红线,进行月结;然后再在“月结行”行的下一行(本年累计行),结出自年初始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和月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本年累计行的下一行紧靠上线通栏划单红线。 (4) 总账(除“本年利润”、“利润分配”账户和采用“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所登记的总账)平时只需结出月末余额,即只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之下通栏划红单线,不需要再结计一次余额。 2 、季结。季度结账一般是总账才需要,由于总账在年终结账时要将所有总账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以便于总括反映本年全年各项资金运动情况的全貌并核对账目,而总账在各月只结余额而不结发生额,为减少年终结账的工作量而把工作做在平时,对于总账就要进行季结。即在每季度结束时,应在季末月份月结后,分别结算出本季度借方、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和期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季度累计”字样,并在该行下面再划一条通栏单红线。 3 、年结 ( 1 )如果年末没有余额: 如果总账年末没有余额,将总账在第四季度季结“本季度累计”行下一行的“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加计 1~4 季度的“本季度累计”,填在该行的“借方”、“贷方”栏内,并在“借或贷”栏写“平”字和“余额栏”划“ -O- ”符号,然后在“本年合计”行下通栏划双红线(称为“封账线”,下同),封账即可。 如果明细账年末没有余额,对只需结计余额的,只需在 12 月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之下通栏划双红线,封账即可;对于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和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则需在 12 月末的“本月合计”或“本年累计”行下通栏划双红线,封账即可。 ( 2 )如果年末有余额: 对于总账,应分借、贷方加计 1~4 季度的“本季度累计”,并将其发生额和年末余额( 12 月月末的余额)填在第四季度季结“本季度累计”行下一行的相关栏内,同时在该行的“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 对于明细账,如果是只需结计期末余额和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 12 月份的月结就是年结;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还需要在 12 月月结的基础上分借、贷方加计全年的发生额,并将其发生额和年末余额( 12 月月末的余额)填在 12 月月结行的下一行相关栏内,同时在该行的“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 (3)、结转下年 要将其年末余额结转下年,即将余额记入新账第一页第一行的“余额”栏内,并在新账第一行的“摘要”栏内注明“上年结转”字样;同时,需在“本年合计”行下一行的“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并将余额记入同一行的“余额”栏内,然后在“结转下年”行下划两条通栏红线,封账即可。 结转下年既不需要编制记账凭证,也不必以相反的方向记入下一行 ( “结转下年”行 ) 的发生额栏内,使本年有余额的账户的余额为零。因为,既然年末是有余额的账户,其余额应当如实地在账户中加以反映,否则,容易混淆有余额的账户和没有余额的账户的区别。 第四节 账簿登记和使用的规则 一、账簿启用的规则 (一)、账簿启用的一般规则 会计账簿是储存数据资料的重要会计档案;在账簿启用时,应在“账簿启用和经管人员一览表”中详细记载:单位名称、账簿编号、账簿册数、账簿页数、启用日期,并加盖单位公章;经管人员(包括企业负责人、主管会计、复核和记账人员等)均应签名盖章。 (二)、会计人员交接规则 记账人员调离岗位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在交接记录栏内填写交接日期、交接人员和监交人员姓名,并由交接双方签字并盖章。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监交。会计机构负责人办理交接手续,由单位负责人监交。 二、账簿登记的规则 (一)登记账簿的一般规则 1 、会计人员应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及时地登记会计账簿。 2 、按各单位所选用的会计核算形式来确定登记总账的依据和具体时间。 3 、对于各种明细账,可逐笔逐日进行登记,也可定期(三天或五天)登记。但债权债务类和财产物资类明细账应当每天进行登记。 4 、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当根据办理完毕的收付款凭证,随时逐笔顺序进行登记,最少每天登记一次。 (二)登记账簿的具体要求 1 、必须用蓝黑色墨水钢笔书写,不许用铅笔或圆珠笔记账 2 、应当将会计凭证的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同时要在记账凭证上签章并注明已经登账的标记(如打∨等),以避免重登或漏登。 3 、应按账户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果发生跳行、隔页现象,应在空行、空页处用红色墨水划对角线注销,注明“此页空白”或“此行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章。 4 、账簿中书写的文字或数字不能顶格书写,一般只应占格距的二分之一,以便留有改错的空间。 5 、记账除结账、改错、冲销记录外,不能用红色墨水。因为在会计工作中,红色数字表示对蓝色数字的冲销或表示负数。 6 、对于登错的记录,不得刮擦、挖补、涂改或用药水消除字迹等手段更正错误,也不允许重抄。应采用正确的错账更正规则进行更正。 7 、各账户在一张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和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本页最后一行的“摘要”栏内注明“转次页”字样,在下一页第一行的“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对“转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如何计算,一般分三种情况: (1)、需要结出本月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转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如现金日记账及采用“账结法”下的各损益类账户; (2)、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转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年初起至本页末止的累计数,如采用“表结法”下的各损益类账户; (3)、既不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也不需要结计本年累积发生额的账户,可以只将每页末的余额结转次页。如债权、债务结算类账户和财产物资类账户等。 三、错账的更正方法 1 、划线更正法,又称红线更正法 将错误的文字或数字用一条红色横线全部予以注销,在划线文字或数字的上方用蓝字将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填写在同一行的上方位置,并由更正人员在更正处签章。 适用范围:在每月结账前,发现账簿记录中的文字或数字有错误,而其所依据的记账凭证没有错误,即纯属记账时笔误或计算错误。 2 、红字更正法,又称红字冲销法。 它是用红字冲销原有记录后再予以更正的方法,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根据记账凭证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的应借、应贷会计科目或记账方向有错误,而账簿记录与记账凭证是相吻合的。 首先用红字金额填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内容完全一致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以冲销原错误记录;然后,再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用蓝字登记入账。 第二,根据记账凭证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和记账方向都正确,只是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并据以登记账簿。将多记的金额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的会计科目、记账方向相同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以冲销多记金额,求得正确的金额。 不得以蓝字金额填制与原错误记账凭证记账方向相反的记账凭证去冲销原错误记录或错误金额,因为蓝字记账凭证反方向记录的会计分录反映某类经济业务,而不能反映更正错账的内容。 3. 补充登记法,也称蓝字补记法 将少记金额用蓝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记账凭证科目名称和方向一致的记账凭证,并用蓝字据以登记入账,以补足少记的金额。 适用范围:记账以后,发现记账凭证中应借、应贷会计科目和记账方向都正确,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 对于上述错账更正时需要编制的记账凭证,其摘要内容应填写“更正某字某号记账凭证”字样,而不应再填写原内容。 四、 账簿的更换和保管 (一)、账簿的更换 1、为了便于账簿的使用和管理,一般情况下,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大部分明细账都应在年度结账完毕后,以新账代替旧账。 2、对于在年度内业务发生量较少,账簿变动不大的部分明细账,如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账,可以连续使用,不必每年更换。 (二)会计账簿的日常管理 1 、分工明确,专人管理,谁负责登记,谁负责管理; 2 、,非经管人员未经允许不得翻阅查看会计账簿; 3 、会计账簿除需要与外单位核对账目外,一律不准携带外出。 (二)会计账簿的归档保管 1 、活页账簿的装订 一般按账户分类装订成册,一个账户装订一册或数册;某些账户账页较少,也可以几个账户合并装订成一册;应将装订线用纸封口并由经办、装订及会计主管人员在封口处签章;旧账装订完毕后,交由会计档案保管人员造册归档。将全部账簿按册数顺序或保管期限统一编写“会计账簿归档登记表”。 2 、会计档案的内容及保管要求 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和其他(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等)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各单位必须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 3 、保管机构和保管人员 各单位应设立会计档案保管机构,未设立会计档案保管机构的,应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但出纳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4 存档办法 各单位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再归档保管。 5 、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类 年度会计报告、会计档案保管清册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为永久保存;月、季度会计报告保管期限为 3 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为 5 年;固定资产卡片的保管期限为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再保管 5 年;会计凭证、总账、明细账和会计移交清册的保管期限为 15 年;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保管期限为 25 年。 6 、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 7 、会计档案保管期满,单位负责人签署意见后,可以进行销毁。销毁会计档案时,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并办理销毁登记手续。销毁后,应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第九章 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了解和掌握合理建立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意义和基本要求,明确各种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基本内容,包括凭证、账簿的设置、记账程序、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教学要点] 本章的教学要点有:会计循环、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意义、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多拦式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 [教学时数] 本章参考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循环 一、会计循环的概念与步骤 (一)概念 在会计核算中,对于财务会计数据处理程序中所包含的依次完成又周而复始的基本步骤,人们称其为会计循环。 会计循环是指会计人员根据日常经济业务,按照会计准则要求,采取专门的会计方法,将零散、复杂的会计资料加工成为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信息的处理过程 会计循环是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程序的依次继起,在每一个会计期中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二)会计循环的步骤 1 、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在审核分析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的基础上,编制记账凭证,其有用性在于它的清晰、简明的分析方法。 2 、过账。就是将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中的会计分录,按照同一借贷方向及同样金额过入分类账中去的过程。 3 、账项调整。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确认一定会计期间的营业收入和费用,其目的是为了真实而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4 、对账。为防止发生账簿记录差错和账实不符,有必要对账簿记录进行核对,以保证账证、账账和账实相符并为会计报表编制提供可靠的资料。 5 、试算平衡。通过试算表检查会计分录编制和过账有无差错并能初步展示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全貌,有利于编制财务报表。 6 、结账。在会计期末结清所有损益类账户的余额,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确定当期损益,以便继续进行下一会计期记录。 7 、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是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编制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表式报告。是综合会计信息的载体,是会计系统的产品。 二、会计循环各步骤的关系 在会计循环中,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帐凭证、过账是日常的会计工作,而账项调整、对账、试算平衡、结帐、编制会计报表则在期末进行。会计循坏的基本模式是从会计凭证到会计帐簿再到会计报表。 第二节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意义 一、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意义 (一)概念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就是以上会计循环步骤的有机结合。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帐务处理程序相结合的方式。也称会计核算组织形式、账务处理程序和记账程序。 不同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规定了填制会计凭证、根据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簿、根据会计帐簿记录编制会计报表,提供连续、系统、全面的会计信息资料的不同步骤和方法。 (二)意义 1、科学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能够明确会计人员责任,加强岗位责任制,减少会计人员的工作,节约人力和物力; 2、选择合理而又适当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可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及时提供必要的经济信息和管理上需要的数据资料,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二、设计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要求 合理的、适用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一般应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1、要适应本单位的经济活动特点、规模的大小和业务的繁简情况,有利于会计核算的分工和建立岗位责任制。 2、 要适应本单位、主管部门以至国家管理经济的需要,全面系统、及时、正确地提供反映本单位经济活动情况的会计核算资料。 3、 要在保证核算资料正确、及时和完整的前提条件下,尽可能地简化会计核算手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节约核算费用。 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因其业务性质、规模大小各不相同,应当设置的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和登记方法,以及各种凭证之间、账簿之间、凭证与账簿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登记程序也就不完全相同,由此而决定的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互结合的形式也必然不同。因此,会计核算组织程序也就不能强求一致。任何单位为科学组织会计核算工作,都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体条件及特点,采用合理、适用的会计核算形式。 三、设计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种类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方法的三个基本环节,而且彼此之间以一定的形式结合,构成会计核算完整的工作体系,因其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 目前,我国各单位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2、汇总记帐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3、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4、多栏式日记账核算组织程序。 第三节 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一、特点 1、根据记账凭证直接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2、它是最基本的会计核算形式。 3、其他几种会计核算组织程序都是在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经济管理和会计核算技巧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二、会计凭证和帐簿组织 1、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设置的会计凭证有: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 2、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设置的帐簿有: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其中,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一般都采用三栏式;总分类账也采用三栏式,并按每一总分类账科目开设账页;明细分类账可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者多栏式。 三、账务处理程序 1 、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2 、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 、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4 、根据记账凭证直接逐笔登记总分类账; 5、月终,将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的余额及各种明细分类帐的余额合计数,分别与总分类帐中有关帐户余额核对相符; 6、月终,根据核对无误的总分类帐和各种明细分类帐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记帐凭证核算组织程序图示如下: 四、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优点:手续简便,易于掌握,并且在账簿中能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直观地反映会计处理的全过程。 2、缺点:由于登记总账是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的,倘若企业规模大,经济业务量多,势必登记总账的工作量相对也就很大。 3、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规模小、经济业务量较少的单位。 第四节 汇总记账凭证核算组织程序 一、特点 依据记账凭证编制汇总记账凭证,再依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二、会计凭证和帐簿组织` 1、在汇总记帐凭证核算组织程序下,除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外,还应设置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帐凭证,做为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帐簿设置有: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其中,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一般都采用三栏式;总分类账也采用三栏式,并按每一总分类账科目开设账页;明细分类账可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者多栏式。 2、汇总记账凭证的编制及其登账方法 (1)汇总收款凭证 ①编制方法。汇总收款凭证是对现金、银行存款的收款凭证,分别以现金、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设证并位于凭证的左上角,并按与设证科目对应的贷方科目定期归类汇总,每月填制一张。 ②登账方法。为在账簿中能够反映科目的对应关系,设证科目的登记应在借方分别登记对应科目的金额,而不应登记合计数,与设证科目对应的贷方科目的金额应分别登记在贷方。 (2)汇总付款凭证 ①编制方法。汇总付款凭证是对现金、银行存款的付款凭证,分别以现金、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设证并位于凭证的左上角,并按与设证科目对应的借方科目定期归类汇总,每月填制一张。 ②登账方法。为在账簿中能够反映科目的对应关系,设证科目的登记应在贷方分别登记对应科目的金额,而不应登记合计数,与设证科目对应的借方科目的金额应分别登记在借方。 (3)汇总转账凭证 ①概念。汇总转账凭证是指按转账凭证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的,用来汇总一定时期内转账业务的一种汇总记账凭证。 ②编制方法。汇总转账凭证应当按照每一科目的贷方分别设证并位于凭证的左上角,按与设证科目对应的借方科目定期归类汇总,每月填制一张。 ③登记方法。月终,为在账簿中能够反映科目的对应关系,设证科目的登记应在贷方分别登记对应科目的金额,而不应登记合计数,与设证科目对应的借方科目的金额应分别登记在借方。 倘若在汇总期内,某一贷方科目的转账凭证较少时,也可不填制汇总转账凭证,而直接根据转账凭证记账。 注意:为了便于填制汇总转账凭证,平时填制转账凭证时,应使科目的对应关系保持一个贷方科目同一个或几个借方科目相对应的会计分录。 三、账务处理程序 1 、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及转账凭证; 2 、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日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及银行存款日记账; 3 、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逐笔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4 、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 5 、月末,根据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汇总转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6 、月末,在账账核对的基础上,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四、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优点 (1)可以简化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 (2)收款凭证以借方科目汇总,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以贷方科目汇总,并且分类平衡,使记账数字不容易失误; (3)在汇总凭证和总账账页中明确反映账户的对应关系,便于分析经济业务内容,而且发生差错也容易寻找。 2、缺点:多了一道编制汇总凭证的手续。 3、适用范围:适应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量较多的企业单位。 第五节 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 一、特点 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即记账凭证汇总表),然后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二、会计凭证和帐簿组织 1、科目汇总表核算组织程序,与记帐凭证核算组织程序设置的会计凭证和帐簿相同,设置的会计凭证有: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帐凭证;设置的帐簿有: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其中,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一般都采用三栏式;总分类账也采用三栏式,并按每一总分类账科目开设账页;明细分类账可根据需要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者多栏式。 2、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方法 根据一定时期内的全部记账凭证,按相同的会计科目进行归类,分借、贷方定期(如、十天或一个月)汇总每一会计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填写在科目汇总表的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栏内并分别相加,以反映全部会计科目在一定期间借、贷方发生额。其格式见图表 8 — 11 所示。 三、账务处理程序 1、依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2、依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 3、依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逐笔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4、依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 5、依据科目汇总表汇总登记总分类账; 6、月末,在账账核对的基础上,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四、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优点:依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大大减少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科目汇总表本身能对所编制的记账凭证起到试算平衡作用 2、缺点:由于科目汇总表本身只反映各科目的借、贷方发生额,根据其登记的总账,便不能反映各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3、适用范围: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量较多的大中型企业。 第五节 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 一、特点 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是在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的基础上,针对其缺点进行改良而形成的。其特点是: 1、设置多栏式现金日记账和多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 2、对于涉及收款和付款的经济业务根据多栏式日记账登记总账; 3、对于转账业务,可以根据转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也可以根据转账凭证编制的转账凭证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二、账务处理程序 1、根据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编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及转账凭证; 2、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多栏式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逐笔登记各种明细分类账; 4、月终,根据多栏式日记账和转账凭证(或转账凭证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5、月末,在账账核对的基础上,根据总账和明细账的记录编制会计报表。 三、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1、优点: (1)简化了凭证归类和总分类账的登账工作; (2)多栏式日记账中按账户的对应关系设置专栏,便于分析和检查每一项与收付款有关的经济业务。 2、缺点: (1) “现金”、“银行存款”总账对多栏式日记账起不到控制作用; (2)账页过长,不便于会计人员记账和分工。 (3)适用范围:经济业务简单,运用会计科目少,但收付款业务较多的单位。 需要指出的是,在会计核算的实际工作中,各种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应用,并非是呆板固定不变的模式,可以根据企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种核算组织程序进行结合应运而进行会计核算。  第十章 财产清查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该了解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掌握财产清查的方法,着重掌握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的清查方法,并研究财产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 [教学要点] 本章的教学要点有: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财产清查的方法、财产清查结果的帐务处理。 [教学时数] 本章参考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产清查的意义和种类 一、财产清查的意义 1 、财产清查的原因 企业单位各种资产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通过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薄的登记与核对,已经在账薄体系中得到了正确的反映,但账薄记录的正确性并不足以说明各种资产实际结存情况的正确。在具体会计工作中,即使是账证相符,账账相符的情况下,资产的账面数与实际结存数仍然可能不相一致。 2 、财产清查的概念 所谓财产清查,是指通过对各种实物财产、货币资金和往来款项的实地盘点、账项核对或查询,查明某一时期的实际结存数,并与账存数核对,确定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会计核算方法。 3 、财产账存数与实存数不相符的原因 (1)实物收发时,由于计量不准确而发生品种或数量上的差错; (2)实物保管过程中的自然损耗或自然升溢; (3)因管理不善而出现实物财产的腐烂变质及毁损; (4)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等违法行为造成实物财产的短缺; (5)因未达账项而引起的银行存款及往来账项的数额不符。 4 、财产清查的作用 财产清查既是会计核算的一种方法,又是单位内部实施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的一种活动。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真实可靠,为正确编制会计报表奠定基础; (2)充分挖掘实物财产的潜力,提高其利用率和使用效果; (3)强化财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保护财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财产清查的种类 1、按清查的对象和范围分类 (1)全面清查 ①概念:是指对一个单位的全部财产,包括实物财产、货币财产以及债权债务等进行的全面彻底的盘点与核对。 ②特点:清查范围大、投入人力多、耗费时间长。 ③实施全面清查的情况: A、年终编制决算会计报表前; B、企业撒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 C、企业更换主要负责人时; D、企业改制等需要进行资产评估时。 (2)局部清查 ①概念:是指对一个单位流动性较强、易发生损耗及较贵重的部分资产进行的盘点或核对。 ②特点:清查范围小、专业性强、人力与时间的耗费较少。 ③实施局部清查的情况: A、材料、商品、在产品、库存现金于每日营业终了进行的实地盘点; B、企业与银行之间进行的账项核对; C、企业与有关单位进行的债权和债务核对或查询等等。 2、按清查的时间分类 (1)定期清查 、 ①概念:根据计划安排的时间,对一个单位的全部或部分资产进行的清查。 ②时间:月末、季末和年末结账时进行。 ③特点: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2)不定期清查 ①概念:事前未规定清查时间,而根据某种特殊需要进行的临时清查。 ②实施不定期清查的情况: A、更换财产物资经管人员(出纳员、仓库保管员)时; B、实物资产遭受自然或其他损失时; C、单位合并、迁移、改制和改变隶属关系时; D、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进行会计检查时; E、清产核资工作时。 ③特点:不定期清查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三、财产清查前的准备工作 1、组织准备。成立由财会部门、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的业务领导、专业人员及有关职工代表组成三结合清查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实施该项工作。 (1)制定具体的清查计划,安排合理的工作进度,配备足够的清查人员。 (2)清查过程中,要做好清查质量的监督工作; (3)清查完毕后,应将清查结果及处理意见上报有关部门审批处理。 2、业务准备 (1)应将清查日前所有的资产账薄登记齐全,并结出账面余额,做到账账相符,以便确定账实之间的差异 (2)应将其使用和保管的各项资产,按其自然属性予以整理,有序排列,整齐堆放,并利用标签注明资产的品种、规格和结存的数量,以方便盘点核对。 (3)应准备好盘点清册和计量工具,校正度量器,以保证盘点结果的准确可靠。 第二节 财产清查的方法 一、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 1、实地盘存制 (1)概念:亦称“定期盘存制”。是指对于各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平时在账簿上只登记其增加数,而不记其减少数,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财产物资的结存数,然后再倒挤出本期减少数并登记入账的一种方法。 (2)计算公式:本期资产减少金额 = 期初结存金额+本期账面增加金额-期末资产结存金额。 (3)特点:“以存计销”或“以存计耗”,月末一次登记减少数。 (4)优点:核算工作较简便,登账的工作量较少。 (5)手续不够严密,容易将诸如浪费、被盗等视同为正常的减少入账。 2、永续盘存制,亦称“账面盘存制”。 (1)概念:亦称“账面盘存制”。对于各种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化,平时就要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上予以连续登记,并随时结算出账面结存数额的一种方法。 (2)计算公式:账面期末余额 = 账面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3)特点:定期对实物资产实地盘点,确定账实是否相符。 (4)优点:可以及时反映和掌握各种资产的收、发和结存的数量和金额,有利于加强对资产的控制和管理; (5)缺点:登记账簿的工作量较大。 二、材料物资的清查 1 、材料物资清查的具体方法 不同品种的材料物资,由于其实物形态、体积重量、码放方式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清查方法,一般采用的有实地盘点法和技术推算法。 (1)实地盘点法,指通过实地点数、过磅、量尺等方式,确定财产物资的实有数量。该方法适用范围较广且易于操作,大部分实物财产均可采用。 (2)技术推算法,指通过技术推算(如量方、计尺等)测定财产物资实有数量的方法。该方法从本质上讲,是实地盘点法的一种补充方法。 2 、财产物资清查的过程 (1)盘点时,实物保管人员应与清查人员一起参与盘点,以明确经济责任。 (2)盘点时,有关人员要认真核实,对盘点结果应如实填制“盘存单”,并共同签字或盖章; (3)盘点结束,应根据“盘存单”和会计账簿记录,编制用来反映实物资产具体盈亏数额并作为调整账簿记录的原始凭证“实存账存对比表”。 (4)清查人员应以“实存账存对比表”为基础,分析查明账实不符的性质和原因,划清经济责任,按规定程序报请有关部门领导予以审批处理。 (5)最后,清查人员应针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三、货币资金的清查方法 1、现金的清查 (1)现金清查采用实地盘点法,并要求出纳人员必须在场,以明确责任。 (2)现金清查除要清点现金实存数并与现金日记账余额相核对,查明盈亏外,更要严格检查库存现金限额的遵守情况以及有无以白条抵充现金的现象。 (3)盘点完毕后,应根据盘点结果和现金日记账的结存余额填制“现金盘点报告表”。该表兼有“盘存单”和“实存账存对比表”的双重作用,是对库存现金进行差异分析和用以调整账项的原始凭证。 2、银行存款的清查 (1)银行存款的清查主要采用账项核对的方法,即根据银行存款日记账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进行核对。 (2)“对账单”是开户银行记录存款单位一定时期内在该行存款的增减和结存情况复写的账页。 (3)存款单位收到“对账单”后,应与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核对其发生额和余额,如果双方账目的结存余额不相一致,除某一方(尤其是存款单位)账簿登记发生差错外,大多情况是由“未达账项”所造成。 (4)所谓未达账项,主要是指存款单位与开户银行之间因结算凭证传递时间的差别,发生的一方已经记账,而另一方尚未接到有关凭证没有记账的款项。 (5)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 A、单位已记收款而银行未记收款的账项。 B、单位已记付款而银行未记付款的账项。 C、银行已记收款而单位未记收款的账项 D、银行已记付款而单位未记付款的账项 (6)思考:那两种情况使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大于对账单余额? 那两种情况使对账单余额大于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7)对未达账项一般是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方法加以揭示和进行调整,其编制方法是: (8)以单位、银行双方调整前的账面余额为基础,各自加计对方已入账而本方尚未入账的未达账项,计算出双方各自调整后的余额。 (9)若双方调整后的余额相等,一般表明双方记账正确,反之则说明某一方或双方记账有误。 现举例说明未达账项的调整方法如下: 资料:某企业 2001 年 12 月 31 日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 83000 元,开户银行转来的银行对账单余额为 79000 元,经逐笔核对,发现有以下未达账项: (1)企业 12 月 29 日送存银行转账支票一张,金额 12000 元,银行尚未入账; (2)企业托收的销货款 9000 元,银行已收妥入账,企业未接到收款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单; (3)企业开出转账支票一张 3000 元支付广告费用,银行尚未收到该转账支票; (4)银行代付水电费 4000 元已登记入账,企业未接到付款通知单。 调节表编制的计算公式: 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银行已收单位未收数额-银行已付单位未付数额=银行对账单余额+单位已收银行未收数额-单位已付银行未付数额 根据上述未达账项和计算公式,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下。 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银行存款日记帐余额 83000 银行对帐单余额 79000 加:银行已收款而企业尚未收款的款项 减:银行已付款而企业尚未付款的款项 9000 4000 加:企业已收款而银行尚未收款的款项 减:企业已付款而银行尚未付款的款项 12000 3000 调节后的余额 88000 调节后的余额 88000 注意: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是用来试算和调节单位与银行之间账款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但不能根据此表编制凭证和调整账簿记录。对于其中所涉及的未达账项,都必须在收到有关结算凭证后方可登记入账。 四、结算往来款项的清查 1、对应收、应付款项等往来账项的清查,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函询与债权债务单位核对账目。 2、单位应将清查日截止时的有关结算凭证全部登记入账,在确保本单位应收、应付款项余额正确的基础上,编制一式两联的对账单,送交对方单位进行核对。 3、对方单位核对后,应将核对结果在对账单上注明,加盖公章后退回清查单位。 4、若发现未达账项,亦可采用前述调节方法予以调整相符。  第三节 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财产清查的结果,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严肃认真地给予处理。财产清查中发现的盘盈、盘亏、毁损和变质或超积压等问题,应认真核准数字,按规定的程序上报批准后再行处理;对于长期不清或有争执的债权债务,应该核准数字上报待批准后处理,其具体步骤如下: 1、核准数字,查明原因,根据清查结果,编制“账存实存对比表”;同时据实提出处理意见,呈报有关领导和部门批准。 2、调整帐簿,做到帐实相符。 3、经批准,进行帐务处理。 “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设置 由于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需分成两步,报批前已经调整了账簿记录,报批后才能针对盈亏原因作出相应的处理,因此,必须有一个过渡性的账户解决报批前后的相关记录。“待处理财产损溢”就是为满足会计核算这一要求而设置的。 该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或毁损及其处理情况。 A、借方登记发生的盘亏和盘盈报批后的核销; B、贷方登记发生的盘盈和盘亏报批后的核销; C、如为借方余额表示尚待批准处理的净损失; D、如为贷方余额表示尚待批准处理的净溢余。 E、该账户设置“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和“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明细账。 根据资产的定义,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待处理财产损溢应及时报批处理,并在期末结账前处理完毕。如果在期末结账前尚未经批准的,应在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时先行处理。所以,该账户在期末没有余额。 一、财产物资盘盈的帐务处理 在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的保管过程中,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计量不准确等原因发生实物数字大于账面数字的情况为盘盈。 1、财产物资盘盈结果账务处理的一般规定 (1)盘盈固定资产一般计入“营业外收入”账户; (2)自然升溢、收发计量形成的流动资产盘盈冲销“管理费用”账户。 2、财产物资盘盈结果的具体帐务处理 例1:财产清查发现账外设备一台,重置价值 24000 元,估算已提折旧 25% 。 盘盈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24000  贷:累计折旧 6000  待处理财产损溢 18000 报批后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8000 贷:营业外收入 18000 例2:盘盈材料一批,估计价值为400元。 批准前,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4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400 报批后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400 贷:管理费用 400、 二、财产物资盘亏的帐务处理 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各项财产物资由于管理不善、非常损失等原因造成的实物数字小于账面数字的情况为盘亏。 1、财产物资盘亏结果账务处理的一般规定 (1)盘亏毁损固定资产、自然灾害形成的盘亏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 (2)定额内自然损耗、收发计量形成的盘亏计入“管理费用”账户; (3)责任事故应责成过失人赔偿。 2、财产物资盘亏结果的具体帐务处理 例1:财产清查盘亏运输车辆一部,账面原价 32000 元,已提折旧 16000 元。 盘亏时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16000  累计折旧 16000  贷:固定资产 32000 报批后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营业外支出 16000 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16000 例 2:财产清查中,发现库存乙材料因计量器具不准短缺 700 公斤、定额内自然损耗 200 公斤、保管员王明亮失造成 100 公斤丢失、火灾造成毁损 1300 公斤;每公斤10元。 盘亏时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23000 贷:原材料 23000 报批后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王明亮 1000 管理费用 2000  营业外支出 13000 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23000 三、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 在财产清查中,确实已经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称之为坏账;发生坏帐所造成的资金损失称之为坏账损失。按制度规定,应在上报有关部门批准后予以核销。 例6:AB公司所欠本公司的货款 2500 元,确认无法收回,按规定作坏账损失处理。 有关坏账损失的处理,有两种方法: 一是“直接冲销法”,即确认应收款项无法收回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二是“坏账备抵法”,即平时按规定比率计提坏账准备基金,计入管理费用,形成坏账准备(借:管理费用,贷:坏账准备),待坏账发生时,冲减坏账准备。 采用直接冲销法,应编制下列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2500  贷:应收账款 2500 采用坏账备抵法,应编制下列会计分录: 借:坏账准备 2500  贷:应收账款 2500 第十一章 会计报表 第一节 会计报表概述 一、会计报表的作用 1 、概念:会计报表是根据日常会计核算资料定期编制的、总括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报告。 2 、为什么要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工作的目的,是向企业的管理者和与企业有关的外部各利害关系集团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虽然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会计核算方法,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了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但这些日常核算资料比较庞杂、分散,不能集中、概括、相互联系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经营成果的全貌,不便于理解和利用,很难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此还需要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资料进一步进行加工整理,并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格式,定期编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会计作为“商业语言”的载体,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经济信息来源。但是,需要说明的是,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只是一种工具,它与其他工具一样,对于那些有能力并愿意去使用的人们有直接的助益。而编制会计报表本身并不能确定或影响各种决策的结果,它只为人们使用这种信息提供前提条件。 3 、会计报表的作用 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进行日常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 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 为债权人提供企业的资金运转情况和偿债能力的信息资料 为财政、工商、税务等部门提供实施管理的各项信息资料 为内审和外审部门检查、监督其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 二、会计报表的种类 (一)按照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资产负债表)、经营成果的报表(利润表)、现金流量的报表(现金流量表)、收支情况的报表(主营业务收支明细表)和成本、费用的报表(产品生产成本表)五类。 (二)按照报送对象不同,可分为对外和对内会计报表两类。 1 、对外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其具体格式、编制方法和报送时间均由财政部统一规定,任何单位都不得随意增减。 2 、对内会计报表,包括反映企业收支情况的会计报表和反映企业成本、费用情况的会计报表。其种类、格式、编制方法及时间均由各单位自行规定和设计。 (三)按照编制主体不同,分为个别和合并会计报表两类。 1 、个别会计报表,是指对外投资的单位所编制的只反映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包括对内和对外会计报表。 2 、合并会计报表,将投资与被投资企业视为一个会计主体,由投资企业所编制的反映投资与被投资企业共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一般只编制对外会计报表。 (四)按照编制时间不同,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会计报表四类。 1 、年度会计报表,亦称年报。是用以总括反映企业年终财务状况和全年的经营成果情况的会计报表。应至少应反映两个会计年度比较数据。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2 、半年度会计报表,亦称中报。是用以总括反映企业会计年度中期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情况的会计报表。应至少应反映相关两个会计期间的比较数据。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3 、季度会计报表,亦称季报。是用来总括反映企业季末的财务状况和一个季度的经营成果情况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4 、月度会计报表,亦称月报。是用来总括反映企业月末的财务状况及其一个月的经营成果情况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五)按照编制单位不同,分为单位和汇总报表两类。 1 、单位报表,是指由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编制的会计报表。 2 、汇总报表,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汇总其所属各基层单位的会计报表而编制的会计报表。 (六)按照反映的资金运动状态,分为静态和动态报表两类。 1 、静态报表,亦称时点报表,如“资产负债表”。 2 、动态报表,亦称时期报表,如“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三、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各单位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当根据真实的交易、事项以及完整、准确的账簿记录等资料,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进行,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报送及时。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及作用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及编制原理 1 、概念。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的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2 、原理。根据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排列顺序,并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后编制而成的。它表明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有义务和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其编表依据是:资产 = 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信息及作用 1 、提供企业当前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总额及其分布情况,有利于衡量企业的经济实力,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经济资源构成是否合理; 2 、提供企业经济资源的来源渠道及其构成情况,有利于分析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和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 3 、了解企业的财务实力、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有利于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 4 、提供并比较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年初数和年末数,有利于了解企业资金结构的变化情况、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和变动趋势。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种类 (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是指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及其所包括的各项目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一定的格式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排序。其中,资产要素项目按其流动性的强弱(即变现能力的大小)排序;负债项目按偿还期限的长短排序;所有者权益要素项目按永久性递减排序。 (二)资产负债表的种类 1 、报告式资产负债表,是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在资产负债表中从上到下排列并将其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资产项目,下部分为负债项目,上下两部分的差额为所有者权益。其特点是:产权关系清楚,易为债权人、所有者和一般使用者所理解。 2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资产要素项目列在左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项目列在右方且所有者权益要素项目列在负债要素项目的下方。左方各项目金额相加之合与右方各项目金额相加之合应该相等。其主要特点是: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并列,便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比较分析。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反映。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1 、资产负债表的总体编制方法。会计报表的编制,主要是通过对日常会计核算记录的数据加以归集、整理,使之成为有用的会计信息。如何将日常数据转化为可以对外披露的有用信息,是保证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资产和权益的分布状况及其数额的会计报表,而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资产和权益的分布状况及其数额则表现为资产类账户和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所以,资产负债表上各项目的金额,总体上讲是根据资产类账户和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来填列的。 2 、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根据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如“短期投资”科目,根据“短期投资”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短期借款”项目,根据“短期借款”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等等。 3 、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资产负债表某些项目需要根据若干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货币资金”项目,需要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存货”项目,需要根据“原材料”、“产成品”、“产品生产成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4 、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资产负债表某些项目不能根据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或若干个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而需要根据有关总账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如“应收账款”项目,需要根据“应收账款”、“预收账款”总账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填列;“应付账款”项目,需要根据“应付账款”、“预付账款”总账科目所属的相关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的合计数填列。 5 、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资产负债表上某些项目既不能根据有关总账科目的期末余额直接或计算填列,也不能根据有关总账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的期末余额计算填列,而需要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如“长期借款”项目,需要根据“长期借款”总账科目期末余额,扣除该总账科目所属的明细科目中反映的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部分分析计算填列。 6 、根据报表中各项目数字抵销计算填列,以反映其净额。如“固定资产”项目减去“累计折旧”项目后得到“固定资产净额”项目的数字。 四、资产负债表编制举例 假设亿利公司 2000 年 12 月 31 日全部总账科目和有关明细科目的余额见下表 总账科目 明细科目 借方 余额 贷方 余额 总账科目 明细科目 借方 余额 贷方 余额 现金   500   短期借款     80000 银行存款   25000   应付账款     24000 短期投资   18000     E 公司   20000 应收账款   23000     W 公司 4000     甲公司 10000     T 公司   8000   乙公司   2000 预收账款     8000   丙公司 15000     D 公司   9000 预付账款   4700     V 公司 1000     A 公司 5000   其他应付款     12000   B 公司   300   代扣款   12000 其他应收款   5000   应付工资     28000   李利 2000   应付福利费     6000   王华 4000   应交税金     68000   郑明   1000 应付利润     30000 原材料   56000   预提费用     3000 生产成本   6000   长期借款     60000 产成品   60000   实收资本     280000 待摊费用   1000   资本公积     18000 长股投资   250000   盈余公积     26000 固定资产   420000   利润分配     80200 累计折旧     180000   未分利润   80200 无形资产   40000           待处理财产     6000           待处理固资   4000           待处理固资   2000         资产负债表 2000 年 12 月 31 日 会工 01 表 编表单位:亿利公司 单位:元 资 产 行 次 年初数 期末数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 行次 年数 期末数 流动资产:       流动负债:       货币资金   35000 25500 短期借款 1 60000 80000 短期投资   12000 18000 应付账款 2 32000 28300 应收账款   30000 26000 预收账款 3 10000 11000 预付账款   6000 9000 其他应付款 4 8000 13000 其他应收款   3000 6000 应付工资   32000 28000 存 货   100000 122000 应付福利费 6 5000 6000 待摊费用   3000 1000 未交税金 7 60000 68000 待处理流资净损失   — 8000 — 4000 未付利润   40000 30000 流动资产合计   181000 203500 预提费用 9 4000 3000 长期投资:       流动负债合计   251000 267300 长期股权投资   250000 250000 长期负债:       固定资产:       长期借款   66000 60000 固定资产原价   400000 420000 负债合计   317000 327300 减:累计折旧   120000 180000 所有者权益: 4     固定资产净值   280000 240000 实收资本   280000 280000 待处理固资净损失     — 2000 资本公积 1 18000 18000 固定资产合计   280000 238000 盈余公积 1 40000 26000 无形资产   2000 40000 未分配利润 8 58000 80200 递延资产       所有者权益合计   396000 404200 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   2000 40000         资产合计   713000 731500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713000 731500 表中有关项目的计算如下: ●货币资金 = 现金 + 银行存款 =500+25000=25500 元 ●应收账款 = 应收甲公司账款 + 应收丙公司账款 + 预收 D 公司账款 =10000+15000+1000=26000 元 ●预付账款 = 预付 A 公司账款 + 应付 W 公司账款 =5000+4000=9000 元 ●应付账款 = 应付 E 公司账款 + 应付 T 公司账款 + 预付 B 公司账款 =20000+8000+300=28300 元 ●预收账款 = 预收 A 公司账款 + 应收乙公司账款 =9000+2000=11000 元 ●其他应付款 = 代扣款 + 应收郑明欠款 =12000+1000=13000 元 第二节 利润表 一、利润表的概念及其作用 1 、概念。利润表是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年度、月度)内利润的形成或亏损的发生情况的会计报表。 2 、原理。根据收入和费用之间的相互关系,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排列顺序,并对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进行高度浓缩整理后编制而成的。它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实现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以及相抵后的差额。其编表依据是:收入—费用 = 利润。 3 、利润表可以提供的信息有: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全部收入;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全部费用和支出; ●营业利润(或亏损)和利润总额(或亏损)。 4 、利润表的作用 ●分析和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执行结果及增减变动的原因。 ●分析、评价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衡量企业资本保全的情况。 ●可以了解企业利润削长变化的趋势,评价企业的成长性。 ●为企业管理者和外部利害关系集团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营利能力和资金的运用效果。 二、利润表的结构 利润表的结构,是指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及其所包括的项目之间的内在关系,以一定的格式在利润表中的排序。利润表按是否反映企业“利润总额”的构成内容和层次,其格式分为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 1 、单步式利润表,是将本期各项收入的合计数与本期各项成本、费用的合计数相减后,经过一步就可以计算出本期利润的编表方法。这种方法计算简单,编制方便,但缺少构成本期利润的主次因素,如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和非营业利润等资料,不利于对企业经营活动和利润构成的对比、分析。单步式利润表的格式如下表。 利 润 表 2000 年 12 月 会工 02 表 编表单位:亿利公司 单位;元 项 目 行次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一、收入(合计): 1 2460000 31856000 产品销售收入 2 2430000 31800000 其他业务收入 3 8000 24000 营业外收入 4 2000 12000 投资净收益 5 20000 20000 二、成本和费用(合计): 7 1784200 22266000 产品销售成本 8 1680000 21985200 产品销售费用 9 30000 80000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10 800 7800 其他业务支出 11 4800 12800 管理费用 12 68000 180000 财务费用 13 600 — 800 营业外支出 14   1000 三、利润总额 16 675800 9590000 所得税(税率 33% ) 17 223014 3164700 四、净利润 18 452786 6425300 2、多步式利润表 多步式利润表是分利润构成的主次分段经过多步计算出来的。通常分为如下几步: ●第一步:计算产品销售利润 = 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费用 ●第二步:计算营业利润 = 产品销售利润 + 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第三步:计算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投资净收益 +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第四步:计算净利润 = 利润总额—所得税 多步式利润表的格式见下表 利 润 表 2000 年 12 月 会工 02 表 编表单位:亿利公司 单位:元 项 目 行次 本月数 本年累计数 一、产品销售收入 1 2430000 31800000 减:产品销售成本 2 1680000 21985200 产品销售费用 3 30000 80000 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4 800 7800 二、产品销售利润 5 719200 9727000 加:其他业务利润 6 3200 11200 减;管理费用 7 68000 180000 财务费用 8 600 — 800 三、营业利润 9 653800 9559000 加:投资收益 10 20000 20000 营业外收入 11 2000 12000 减;营业外支出 12   1000 四、利润总额(亏损用“—”号填列) 13 675800 9590000 减;所得税 14 223014 3164700 五、净利润 15 452786 6425300 三、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1 、利润表的总体编制方法 由于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收入实现、费用发生和利润形成的情况,而这一情况反映在账户中是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所以,利润表的总体编制方法是根据损益类账户的发生额直接填列。 2 、利润表个别项目的编制方法。 “本月数”栏反映各项目的本月实际发生数; “本年累计数”栏各项目,反映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 “其他业务利润”项目,根据“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减去“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借方发生额的差额计算填列。 “利润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如为亏损,则用“—”号填列。 “净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为亏损,则以“—”号填列。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略) 第五节 会计报表的报送、汇总和审批 (略) 第六节 会计报表的分析 一、会计报表分析的意义 会计报表分析是指以对外发布的会计报表为依据和起点,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改善决策,提高决策质量,并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所谓“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认识对象本质的目的。 会计报表分析是把整个会计报表的数据,分成不同部分和指标,并找出有关指标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认识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的目的。包括会计人员进行的基本报表分析和会计信息使用者依据基本分析进行的应用分析两个层次。 二、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 选择合适的分析、评价方法是会计报表分析的一项技术。分析的重点首先要关注报表中一些关键项目以及有关项目之间的重要联系;其次还应考虑我国对会计报表分析的规范要求。目前,常用的会计报表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 (一)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指将一个企业会计报表上有关项目实际与计划之间、不同会计期间会计报表上的相同项目或将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会计报表上的相同项目进行比较的一种分析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对企业内部管理者服务的,一般不对外公开。其作用是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绩和不足,找出差距,发现问题,并深入分析产生问题和差距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弥补不足的措施。常用的比较方式有以下三种: 1 、实际与计划对比,就是将会计报表中主要项目的实际数与计划数进行对比,借以考核有关指标的计划完成情况,也称“差异分析”。 2 、本期实际与过去实际对比,就是将会计报表中主要项目的本期实际数与上期或上年同期实际数进行对比,确定不同时期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某项经济活动或财务收支的变化情况,也称“趋势分析”。 3 、本期实际与同类企业对比,就是将会计报表中主要项目的本期实际数与行业平均数或竞争对手对比,找出差距,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从而推动企业挖掘潜力,改善经营管理,努力赶超先进水平,也称“横向比较”。 应该指出,采用比较法,必须注意项目在经济内容、计算标准、计算方法、计算时期的可比性。 (二)比率分析法 比率分析法是会计报表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在会计报表上一些有关联项目的金额之间,用比率来反映会计报表所列示的有关项目的相互关系,以表明和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上某一方面的情况,避免在报表上列示绝对金额时单纯的把金额大小作为衡量和评估企业某一方面的优劣,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报表使用人避免产生一些不应有的错觉。比率分析法既对内服务,又对外提供服务,其目的是帮助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和企业外部的利害关系集团了解企业的长短期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信息。 1 、反映企业盈利能力比率的计算 ●销售利润率 ◆是指企业的产品销售利润与产品销售收入净额百分比,用以衡量企业销售收入的收益水平。其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利润率 = 产品销售利润 / 产品销售收入净额× 100% ◆销售利润率表明企业每取得一元销售收入可获得的利润额,销售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的经济效益越好。 ●总资产报酬率 ◆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计算期平均资产总额的百分比,用以评价企业运用所有经济资源的效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报酬率 = (利润总额 + 利息支出) / 平均资产总额× 100 ◆平均资产总额 = (期初资产总额 + 期末资产总额) / 2 ◆总资产报酬率表明企业每一元资产占用可获得的报酬额,资产报酬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运用效果越好,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 ●净资产收益率 ◆是衡量企业计算期净资产获利能力的指标,是指企业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百分比,也叫净值报酬率和权益报酬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 / 平均净资产× 100% ◆平均净资产 = (年初净资产总额 + 年末净资产总额) / 2 ◆净资产收益率表明企业每一元净资产可获得的净利润额。该指标越高越好。 2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比率的计算 ●资产负债率 ◆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也称举债经营比率或债务比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 = 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 × 100% ◆它是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小,债权人贷款如期偿还的保障程度和安全性就越大。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比率,是用以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100% ◆它表明短期债权人的债权在到期前举债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短期债务的限度。一般认为流动比率能维持在 2 : 1 的比例较好。 3 、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比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变现的平均速度和应收账款的管理效率,以会计期内赊销净额除以应收账款全年平均余额即得。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 销售收入净额 / 应收账款年平均余额 ◆应收账款月平均余额 = (月初应收账款余额 + 月末应收账款余额) / 2 ◆应收账款年平均余额 = (年初应收账款余额 + 年末应收账款余额) / 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360 /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周转次数越多越好,周转天数越短越好,表明企业收款速度越快,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越少,资金利用效率就越高,发生坏账损失可能性就越小。 ●存货周转率 ◆是用以反映企业在存货上运用的资金是否恰当和存货的营运能力高低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次数 = 产品销售成本 / 存货年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 =360 / 存货周转次数 ◆存货周转率越快,说明企业购置存货的资金至销售出去时的平均周期就越短,资金回收的速度就越快,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也就越大。 PAGE 1
本文档为【会计基础会计学会计学基础教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3166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47KB
软件:Word
页数:9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9-10
浏览量: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