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垂线和平行线教材分析

垂线和平行线教材分析

举报
开通vip

垂线和平行线教材分析“垂直”或“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是认识常见平面图形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建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的概念,都离不开垂直和平行的知识。从这一点来说,本单元是直观认识几何形体向形成线、角、形、体等几何概念的重要转折点。全单元编排10道例题,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表:例1射线、直线的概念,两点之间的距离例2角的概念,表示角的方法例3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例4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例5用量角器或三角尺画角例6两条直线相互垂直例7点到直线的距离例8用三角尺画垂线例9...

垂线和平行线教材分析
“垂直”或“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是认识常见平面图形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建立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高的概念,都离不开垂直和平行的知识。从这一点来说,本单元是直观认识几何形体向形成线、角、形、体等几何概念的重要转折点。全单元编排10道例题,内容的具体安排如下表:例1射线、直线的概念,两点之间的距离例2角的概念,表示角的方法例3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例4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概念例5用量角器或三角尺画角例6两条直线相互垂直例7点到直线的距离例8用三角尺画垂线例9两条直线相互平行例10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单元整理与练习从表格里可以看到,全单元内容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线与角的知识,编排五道例题和两个练习教学,这些知识为认识垂直和平行作准备。如,认识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需要先建立直线的概念;认识两条直线相互垂直,需要先认识直角和会画直角……学生在第一学段仅直观认识了线段和角,经过本单元前五道例题的学习,将获得比较系统的“线”与“角”的知识,形成相应的数学概念。第二部分是垂直和平行的知识,编排五道例题和一个练习教学。不仅教学两条直线相互垂直、相互平行的概念,还教学使用工具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垂线和平行线这两个知识的教学安排,有些教科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里先讲平行线、再讲垂线,有些教科书里先讲垂线、再讲平行线。本单元把垂线放在平行线的前面先教,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垂直现象的机会稍多些,积累的关于垂直的感性认识比平行线多。而且,学生认识了垂直关系,学会了画垂线,有助于他们体会两条直线的“不相交”,会适当降低建立平行线概念的难度。(一)从生活中的直观现象引出射线和直线,以线段为生长点揭示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线段,知道线段是有两个端点的直线,其长度是有限的,可以用尺度量。本单元教材以线段概念为生长点,继续教学射线和直线。射线和直线可以看成是线段“无限延长”得到的几何图形,小学生理解“无限延长”往往会有些困难。但是,如果不能理解“把线段无限延长”,就难以形成射线和直线的表象。为此,教材在教学射线和直线时,作了如下的安排。1. 从生活中的直观现象引出射线,体会“无限延长”。例1呈现一幅美丽的城市夜景图,其中有许多灯光。这些灯光各自从一点出发,向天空射去,射得很远很远。“茄子”卡通告诉学生“这些灯射出的光线可以看作射线”。图画显示和语言描述相结合,引出了“射线”,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射线的特点——向一端无限延长的直线。2. 凸显射线和直线的几何图形,初步建立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在学生形象感知射线以后,教材继续引导他们观察数学现象,从数学的角度认识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配合这句话,画出一条线段,把线段的两个端点涂上红色;其中一个端点保持不动,另一个端点随着线段无限延长。学生就这样形成了射线的表象。在学生初步认识射线以后,采用类似的方法,把线段的两个端点都无限延长,引出了直线,指出了直线的本质特征。以线段概念为生长点教学射线和直线,从有限到无限,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这种安排,得到了教材审查专家的充分肯定。3. 及时组织射线、直线和线段的相互比较,进一步认识这些线。射线、直线、线段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它们是三种不同的几何图形。以线段为基础教学射线和直线以后,及时比较三者之间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三个概念的本质特征。“辣椒”和“蘑菇”卡通的交流,说出了线段与射线、直线之间的不同,这些应该是所有学生的共同体验。学生能够看到:线段有两个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这是他们识别线段、射线和直线的主要着眼点。学生能够想到:线段的长度是有限的,射线和直线是无限长的。这是他们对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本质认识。“练一练”第1题给出了七条线,其中有直的线、有曲的线;有线段、有射线和直线。要求学生指出哪些是线段、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直线。让他们在具体对象面前,重温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再次体会线段、射线、直线虽然都是直的线,却是三种不同的几何图形。练习十三第1题,在一条给定的直线上画出4厘米长的线段。不仅用要直尺在直线上量出4厘米长的一段,还要表示出线段的两个端点,这就感受了线段的特点——有确定的长度,应该画出两个端点,也体验了线段与直线的联系与区别。4. 教学两点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体验线段的特征。例1的最后是A、B两点之间有一条线段、一条折线和一条曲线,比较这三条线的长度。学生联系生活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会知道线段的长度最短,从而感受了“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教材及时指出“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之间的距离”,突出两点之间的距离指的是一条线段的长度。这些认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将多次用到,如,量三角形的高就是量三角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即测量顶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这段内容还可以从两点来体验线段的特征:一是连接A、B两点的线段是以A、B两点为端点的直线。二是A、B两点之间可以画出许许多多线,包括许多折线、许多曲线,但只能画出一条线段。(二)通过画角,初步建立角的概念,教学相应的符号标记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教科书里直观认识了角,初步知道了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本单元在教学射线以后,继续建立有关角的概念。角作为一种平面图形,是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所组成的图形。例2以一点为端点画两条射线,示范了像这样画角的方法,指出“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学生可以画一画、看一看,理解对角的这种描述。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体会画的这个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顶点是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在角的图形里有一段红颜色的弧线,清楚地指出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是两条射线所夹的平面部分,从而使角的概念更加明确。例题还教学表示角的符号“∠”以及使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如∠1,方便了表达和交流。“练一练”第3题给出三条射线,要求以每一条射线为一边,分别画出一个角。学生画角,要找到已知射线的端点,从这出发点再画出一条射线,与原来的射线组成一个角。这就加强了角的表象,体会了角是由一个顶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第4题数数一块三角尺上有几个角,指指每个角的顶点和边,能体会到三角尺的每一条边既是某个角的一条边,也是另一个角的一条边。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角的初步概念就形成了。练习十三第2题,三条射线有同一个端点。在这样的图形里识别角,看出每两条射线都组成一个角,能加强对角的体验。有些学生只看到2个角,有些学生会看出3个角。要组织他们交流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用手指示意弧线表示两边所夹的部分,还可以用符号∠1、∠2、∠3来表示各个角,感受图中两个较小的角合成一个较大的角。(三)简要介绍量角器的构造和量角原理,示范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使用工具的困难例3给出一个角,要求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去度量这个角的大小。用三角尺上的哪一个角去量,可以自由选择。由于三角尺上角的大小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与表达各不相同。如果用三角尺上较大的锐角去量,那个角正好等于较大锐角;如果用三角尺上较小的锐角去量,那个角正好等于较小锐角的2倍;如果用三角尺的直角去量,那个角比直角小。教材安排这些测量活动的目的有两点:一是让学生明白,测量角的大小就是寻找一个大小已知的,并且与被测量角大小相等的角;二是让学生体会,准确测量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度量工具和计量单位,这与测量长度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面积需要统一的面积单位,测量容量需要统一的容量单位是一致的。量角器是常用的度量角的大小的工具,例3着力教学量角器的构造和计量角的单位。先观察量角器的图画,说说量角器上有些什么,了解量角器的结构。然后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并在量角器上表示出1度角有多大。量角器的构造比较复杂,学生观察量角器会看到它是半圆形,上面有许多刻度线,所有刻度线都相交于量角器的中心点;以中心点为顶点,任意两条刻度线为边,都能组成一个角;量角器上像这样的角有许许多多,而且形成的角的大小不同。还会看到量角器上的两圈数,都是0、10、20……90、100……180;两圈数的排列分别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方向刚好相反。就大多数学生而言,都能看到量角器的形状以及它上面的刻度线、数字,但想不到中心点与两条刻度线组成一个角。想到这一点十分重要,关系到量角器量角方法的原理,应该引起教学的注意。1度的角比较小,教材在量角器上表示出1度的角。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量角器上每相邻的两条刻度线都组成一个1度的角。2个1度的角连起来就是2度的角,几个1度的角连起来就是几度的角。量角器上,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有内外两圈刻度。内圈刻度从右往左依次是10°、20°、30°……180°,外圈刻度从左往右依次是10°、20°、30°……180°。教材要求学生“从右边起,依次找出0°、20°、90°、135°、180°的刻度线”“从左边起,依次找出这些度数的刻度线”。教学不仅要完成这些活动,还要体会0°刻度线和20°刻度线组成20°角,0°刻度线和90°刻度线组成90°角,0°刻度线和135°刻度线组成135°角,0°刻度线和180°刻度线组成180°角,从而进一步体会量角器上有许许多多个大大小小的角,而且每个角的度数都能看出来或算出来。认识量角器以后,就能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设计的教学活动线索是“图示方法——模仿操作——交流体会”。先图画演示怎样把量角器正确地放到要量的那个角上,看出这个角是多少度;再照样子用量角器在教材上量一量,经历量角器量角的操作过程,初步学会使用量角器;然后交流用量角器量角的体会。一要体会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就能在量角器上找到一个与要度量的角大小相等的角。量角器上的角有多少度,被测量的那个角就是多少度,从而明白量角器量角的原理。二要联系上面的操作,说说使用量角器的方法与要领,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的技能。三要体会有了量角器以及统一的计量单位“度”,就能准确测量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角的练习由易到难地编排。“练一练”里的量角,都使用量角器的外圈刻度线。第1题已经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只要看量角器上的刻度,就能说出各个角的度数。第2题要把量角器放到角的上面,量出各个角的度数。由于只使用量角器的外圈刻度线,把量角器放到角上不是很难。练习十三第9、10两题里的量角稍难些,一是把量角器正确放到角上比较难,二是选择量角器的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比较难。为此,第9题的图画里已经把量角器放到角上,只要根据与角的一条边重合的0°刻度线,选择量角器的外圈或内圈刻度,就能得出被测量的角的大小。第10题的图画里,也示范了量角器放到角上的方法,减少学生测量中的困难。需要注意的是,教材没有用文字语言讲述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操作步骤,希望学生通过观察教材里的测量,联系自己进行的量角活动,交流体会并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使用量角器的方法。练习十三第8题,给出四幅用量角器量角的图画,其中三幅使用量角器的方法都不对,或是量角器的中心点没有和角的顶点重合,或是没有把量角器的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或是没有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教材问“(这些)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在辨析正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学会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估计角的大小是比较难的。“练一练”第3题给出了两个角,要求学生判断“两个角的大小一样吗?先估计,再用量角器量”。题目不要求说出每个角的大小,它们的度数仍然可以用量角器量得。这道题要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与其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因为角是同一顶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尽管画出的两个角的边长短不同,以射线的观点看待角的边,就能理解这两个角同样大。练习十三第13题估计少先队队旗中三个角的度数,可以利用第6题量得的三角尺的各个角的度数进行估计。如队旗上的∠1和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差不多,应该是90°;∠2比三角尺上的45°角大些,∠3比三角尺上最大的角大些,这两个角的度数也能有所估计。培养估计角的大小的能力,可以让学生反复观察三角尺上的各个角,记住每个角的度数,作为估计角的大小的参照。(四)在角的运动变化中教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充实角的知识,加强角的概念二年级下册教科书里,学生直观认识了锐角、直角和钝角,并知道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那时的认识,处在直观、初步的层面上。本单元继续认识锐角、直角、钝角,但概念要建立在这些角的度数(即量化刻画)的层面上。而平角与周角,则是本单元教学的新知识。教材选择的教具是活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在平面内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作角”是对角的动态描述。活动角不仅能够引出各种角,还能帮助学生发展对角的认识,加深对角的理解。例4的教学分五步进行,依次是:认识直角;认识平角;整理锐角、钝角与直角、平角的关系;认识周角;整理直角、平角与周角的关系。认识直角主要教学“直角是90°的角”。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直观认识了直角,也认识了表示直角的常用符号。现在继续教学直角,应该知道直角是多大的角,并进一步熟悉和应用表示直角的符号。例4给出一个直角,问学生“你知道直角是多少度吗?”要求他们量一量。学生通过测量,能够得出“直角等于90°”,这就是他们对直角的新认识。认识平角主要教学怎样的角是平角,以及平角有多少度。先用两根硬纸条做出一个直角;再旋转直角的一条边,使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指出这也是一个角,并通过推理和测量,得出这个角的度数;最后指出,这样的角是平角,平角等于180°。学生初步接触平角不容易接受它,把有公共顶点,且两条射线在一条直线上的图形看成一个角,会不习惯。教学要引导他们按角的概念来认识这样的图形,理解这也是一个角。至于平角有多少度,一方面可以从“平角里包含两个直角”推理出来,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量角器的测量得出。锐角与钝角已经在第一学段初步教学,学生已能直观辨认锐角与钝角。所以,例4整理锐角、钝角与直角、平角的关系,进一步明晰锐角与钝角的概念。要求学生做出几个大小不同的锐角和几个大小不同的钝角,深刻体会锐角是小于90°的角,钝角是大于90°、小于180°的角。认识周角主要教学什么样的角是周角,周角有多少度。教材旋转平角的一条边,直到与另一条边重合,指出这样的图形也是一个角,是周角。让学生体会,这个角包含了2个平角,是360°的角。整理直角、平角与周角的关系,应该得出如下的内容:一个平角相当于2个直角;一个周角相当于2个平角、4个直角。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验平角和周角。“练一练”联系折扇的打开感受平角与周角:当折扇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时,折扇形成一个平角;当折扇的两条边重合时,折扇形成一个周角。练习十四第5题,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折成一个小正方形,打开这张纸,在中心部分找到一个直角、一个平角(2个直角)、一个周角(4个直角或2个平角)。在同一个情境里体验直角、平角、周角及其相互关系,能够加强有关的概念。第8题,钟面的分针,从指向12起,旋转到指向1,形成的角是锐角;从指向12起,旋转到指向3,形成的角是直角;从指向12起,旋转到指向4或5,形成的角是钝角;从指向12起,旋转到指向6,形成的角是平角;从指向12起,旋转一周(仍然指向12)形成的角是周角。这些有趣的现象能够帮助学生体验直角、平角和周角,再次整理各种角之间的关系。(五)根据角的度数,选用适当的工具画角小学生画指定度数的角,一般有两种工具可以使用,一是量角器,二是三角尺。用量角器能够画出任何度数的角,而三角尺只能画出某些度数的角。例5要求画一个50°的角,通常使用量角器来画。学生有用量角器量角的经验,学习用量角器画角不会有很大困难。教材通过一组连续的图画,表示画50°角的主要步骤:先画一条射线,作为角的一条边;再把量角器放到射线上面,使中心点和射线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然后找到量角器的50°刻度线,做出记号,并画出角的另一条边。教材要求学生看懂图画表示的画角方法,照样子画一画,并说说画角时要注意些什么,总结使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练一练”要求画30°、45°、90°的角。由于三角尺上有这些度数的角,所以这些角可以用三角尺为工具,直接画出来。一般说,度数是15或15的倍数的锐角和钝角,都可以用三角尺画出来。练习十四后面的“动手做”,把一副(两块)三角尺的两个角拼起来,说出拼成的角的度数。一方面使学生更加熟悉三角尺的各个角的度数,另一方面也给学生利用三角尺画某些度数角的方法启示。一副三角尺上有30°、45°、60°、90°的角,把两块三角尺上的角拼起来有75°(45°+30°)、105°(45°+60°)、120°(30°+90°)、135°(45°+90°)、150°(60°+90°)等角。这些角可以利用一副三角尺画出来。一个较大的角减去一个角,能够得到一个较小的角。像这样,利用两块三角尺的角还能够画出15°(45°-30°或60°-45°)的角。如果把一副三角尺能画出来的角排一排,依次应是15°、30°、45°、60°、75°、90°、105°、120°、135°、150°。不难看出,这些角的度数都是15的倍数。这就是说,度数是15的倍数的角,都能用一副三角尺画出来。(六)联系生活情境,教学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平行在认识直线以后,本单元例6~例10教学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相交成直角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直是特殊位置的相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也是直线之间的特殊位置关系。教材先教学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再教学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以理解这两种位置关系,建立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为教学重点(如下图)。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多种办法画出互相垂直、互相平行的直线。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相交相交成直角…………互相垂直相交不成直角不相交…………互相平行1. 在现实的生活情境中凸显数学内容。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垂直或平行的现象,这些都是教学例6和例9的现实背景和有意义的素材。例6首先呈现篱笆、窗户和地砖铺的地面等照片。如果把篱笆上的竹片、窗户上的棂、地砖的缝都看成直线,就能抽象出三组相交的直线。发现每组的两条直线都相交于一点,两条直线相交成4个角,有时4个角都不是直角,有时4个角都是直角。这就为教学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找到了原型。例9首先呈现双杠的两根杠、一段铁轨、一座铁塔等照片,在照片中抽象出三组直线。让学生辨别哪组的两条直线不相交,哪组的两条直线相交,为教学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找到了原型。结合生活情境教学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常识和经验形成数学概念,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益于学生从数学的视角观察客观世界。在例题的影响下,学生能从自己身边看到和想到更多的垂直和平行现象,为认识两条直线的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2. 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概念。学生有两条直线相交和不相交的经验,还有角的知识,这就具备了学习垂直和平行的条件。教学只要激活潜在的知识经验,加强对概念内涵的体验,就能形成数学概念。例6教学“垂直”概念,建立在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体验上。比较三组相交的直线,逐渐挖掘“垂直”的数学特征。“辣椒”“蘑菇”“番茄”三个卡通的交流,表示学生对两条直线相交现象有逐渐深刻、逐步涉及本质的认识过程。他们先看到每组的两条直线都有一个交点,每组的两条直线都相交成4个角,这是三组相交直线的共同特点。然后看到中间和右边两组直线相交成直角,左边一组直线的相交不成直角,“相交成直角”是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例9教学“平行”概念,体会同组的两条直线不会相交是难点。把双杠的两条杠看成两条直线,它们永远不会相交;把一段直的铁轨的两根钢轨看成两条直线,它们永远不会相交;把铁塔的两根铁柱看成两条直线,它们是会相交的。教材让学生辨别同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体会两条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不相交,“不相交”是平行的本质特征。教材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和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都有语言描述,这些描述应该是学生的体验,是对具体情境的数学化思考,也是对数学概念内涵的重要点拨。学生可以从教材的描述中更好地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数学含义,但不是机械接受的数学定义。关于垂直与平行的教学,还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学生往往把生活中的竖直概念误认为数学的垂直概念,正如配合例6和例7的“练一练”第1题里,学生能理解左边图中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不理解右边图中的两条直线也互相垂直。教材编排这道题,就是要帮助学生克服认识的局限性和概念的片面性,进一步突出“垂直”是两条直线的互相位置关系,只要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它们就互相垂直。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才互相平行,两条异面直线虽然不相交,却也不平行。从这点上说,“同一平面内”是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必要前提。但是,小学生受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目前还不能理解异面直线,在讲述平行的概念时,过多强调“同一平面内”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为此,教材完全避免了异面直线的现象,给学生观察的都是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没有在关于互相平行的介绍中写出“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而是采用“像这样”的表达,隐含了“同一平面内”的限定。3. 列举生活中的垂直现象和平行现象。例6在揭示“垂直”概念以后,要求学生说出一些互相垂直的例子。例9在讲述“平行”概念以后,要求学生说出一些互相平行的例子。这时,学生要凭自己头脑里的垂直概念和平行概念,来观察身边的事物与现象。通过列举实际事例,可以进一步体验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互相平行的含义。在列举互相垂直的事例时,不仅要举出竖直线和水平线互相垂直,还要举一些其他走向的直线互相垂直的例子。同样,列举互相平行的事例时,不仅要举出两条水平线互相平行、两条竖直线互相平行,也要寻找其他走向的直线互相平行的例子。练习十五第1题在长方形、正方形、直角三角形和直角梯形里找出互相垂直的线段;第6题在长方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和正六边形里找出互相平行的线段;第10题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角梯形里找出互相垂直的线段和互相平行的线段。这些寻找活动能促进对垂线、平行线的深入理解与把握。教学要注意的是,两条线段平行不是指这两条线段不相交,而是这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不相交。同样,两条线段互相垂直是指这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互相垂直。(七)指导学生使用适当的工具与方法画垂线和平行线例8和例10分别教学画垂线和画平行线,都按两个层次组织。第一个层次是学生想办法,自己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和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这个层次把学生头脑里关于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通过画图反馈出来。教学要启发学生寻找并利用身边的垂直现象与平行现象,选择适当的工具和画法。在画垂线时,联系“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的认识,想到方格纸上的横线与竖线互相垂直,可以用来画垂线;想到利用量角器画出直角,就能得到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于是产生在方格纸上画、用量角器画等办法。在画平行线时,从“两条直线不相交”的认识出发,想到方格纸上的横线不会相交、竖线也不会相交,想到直尺的两条对边不会相交……于是想到在方格纸上画、沿着直尺的对边画等方法。第二个层次是使用三角尺与直尺画垂线和平行线,这些画法以后还能用来画平面图形的高,以及画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或梯形等图形。用三角尺与直尺画垂线和平行线,学生一般不会独立想到,需要教会他们画法。教材通过连续的图画示范画垂线的步骤与要领,学生可以通过看图和模仿操作来学会画法。要注意的是,不能机械地教学画法,应该抓住画图的主要步骤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画,体会使用工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画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不是很难,通常先用直尺或三角尺画出一条直线,然后用三角尺上的直角画出另一条直线。像这样画成的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是互相垂直的。画已知直线的垂线,通常有两种要求。一种在任意位置上画,只要画出的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就行,另一种在规定位置上画,包括过已知直线上的一点或过已知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例8图示的画垂线,是过已知直线上的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紧接着安排过已知直线外的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画垂线的两种情况都出现了。应明白的是,数学课程标准把使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与平行线安排在第三学段里。本单元例8教学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是因为以后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需要这样的画垂线技能,小学生应该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后面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不一定需要三角尺和直尺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所以例10不教学这个画法,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办法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就可以了。例10的“练一练”第3题就是这样编排的。练习十五第7题,在给出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并且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这道题一方面练习画垂线的方法,培养有关技能,另一方面通过画出的垂直线段长度相等,从不同角度体验平行线“不相交”的特点。第9题在给出的四组直线中,识别哪些互相平行,哪些相交?相交的直线中哪组互相垂直?前一个问题对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即相交与不相交(平行);后一个问题凸显两条直线的特殊相交(垂直)。第10题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里寻找互相垂直的线段和互相平行的线段。找到长方形里的对边互相平行、邻边互相垂直,加强了对长方形特征的体验。找到平行四边形里的对边互相平行,梯形里的一组对边互相平行,也渗透了这些图形的特点,能为五年级认识这些图形积累感性认识。第11题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能够形成许多个角。选择其中两个角,猜一猜“相等吗”,量一量是不是相等。主要练习量角的技能,也渗透“同位角”相等。《整理与练习》第4题,画出正方形里的一条对角线和长方形里的一条对角线,每个图形里都形成四个锐角。测量并比较这些锐角的度数,能够发现有些角大小相等。也渗透了中学数学里的知识。第6题经过直线外的A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不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前面例题的教学相一致,也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八)关注平行、垂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人们身边有许多垂直或平行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垂直或平行的知识。教材不仅联系现实引出垂直和平行,找到认识垂直和平行的具体素材,而且多次呈现应用垂直和平行的实例,让学生利用垂直和平行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垂直和平行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教学例6,在初步形成垂直概念以后,要求“说出一些互相垂直的例子”。如,长方形画框的长边与短边互相垂直、砖墙上的横线和竖线互相垂直、三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互相垂直……教学例9,在初步建立平行概念以后,要求“说出一些互相平行的例子”。如,黑板的上下(或左右)两条边互相平行、秋千架的两根立柱互相平行、五线谱横线互相平行……上述的举例,一方面丰富了对垂直、平行现象的体验,另一方面也培养了以数学眼光看现象的习惯与能力。例7的“练一练”第3题,用照片呈现测量跳远成绩的情境,要求回答“为什么这样测量”。照片里,拉直的卷尺与踏板互相垂直,把点(沙坑里的脚印后跟)到直线(踏板)的垂直距离作为跳远成绩比较合理。练习十五第5题,在人行横道线上穿过马路,走怎样的路线最短,画出最短的路线,并作出为什么最短的解释。实际应用了直线外的一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的知识。单元《整理与练习》第8题,在城市平面图上寻找互相平行的道路、互相垂直的道路,体会城市建设也要用到平行、垂直的知识。为污水处理厂设计一条排水管道,确定排水口的位置,应用了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的知识。
本文档为【垂线和平行线教材分析】,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4.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hs154
hx主要从事图文设计、ppt制作,范文写作!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1-10-26
浏览量: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