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地理:模块2必修3第2章第1课_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地理:模块2必修3第2章第1课_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举报
开通vip

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地理:模块2必修3第2章第1课_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模块三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考点1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干旱的环境是荒漠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此背景下引起荒漠化的自然条件如下所示:(2)荒漠化的人为原因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人类活动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导致水土资源和植被遭到破坏,加剧了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具体表现如下:【例1】(2009·浙江)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

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地理:模块2必修3第2章第1课_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第二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模块三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第1课考点1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干旱的环境是荒漠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在此背景下引起荒漠化的自然条件如下所示:(2)荒漠化的人为原因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人类活动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导致水土资源和植被遭到破坏,加剧了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具体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如下:【例1】(2009·浙江)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D【解析】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地区。人为因素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因素。三江平原为沼泽地,由于过度垦殖,生态破坏严重。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强,风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严重。1.荒漠化的种类及分布规律技巧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2.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2009·广东)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1)~(5)题。变式训练1资料一见图1资料二 见图2资料三 见图3(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_______ ;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__________。 水资源 旱地 水力资源 生物资源(森林资源) 矿产资源 增大(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多选题,填选项字母)。A.植物种类增加B.土壤肥力降低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BCD(4)分析影响该区域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答:(5)提出该区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答:自然因素: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治理对策:①(封山育林)保持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流域开发及综合治理等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获取图表信息,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综合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第(1)题,据图1图例可知当地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加之该区域地形高低落差大,包括我国横断山区在内,故水力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丰富。第(2)题,据图2可得结论: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旱地;据图3可得结论:在地形坡度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增大。第(3)题,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坏,流水侵蚀加剧。其结果是植被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湿度减小,肥沃的表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流失的土壤在河道、湖泊淤积使其泄洪能力降低,可能引发水旱灾害。植物种类增加应该是生态环境改良的结果。故选择B、C、D。第(4)题,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①降水(强度);②地形坡度;③土质条件;④植被状况。第(5)题,水土流失治理的主要对策是恢复自然植被,具体措施:①(封山育林)保持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③建设水土保持工程;④实施生态移民;⑤调整产业结构。考点2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1.荒漠化的危害2.荒漠化的防治结合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分析荒漠化治理的具体措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植被覆盖差,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治理荒漠化应“对症下药”,如下图:【例2】(2009·江苏)下图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读图回答(1)~(2)题。(双项选择)(1)P地与Q地相比,P地(  )A.年大风日数少B.年降水量多C.年降雪日数少D.沙尘暴日数多(2)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A.截留水分B.改变气候类型C.削弱风力D.改变植被类型ABAC【解析】Q在沙漠地带,根据新月形沙丘可知该地多大风,多沙尘暴。P地位于河谷地带,故较Q地年降水量多,年降雪日数多。故第(1)题选AB。该区域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其生态功能是防风固沙,削弱风力,截留水分,增加植被覆盖,调节小气候,但不能改变当地大陆性气候的类型,植被类型也不会有大的改变。故第(2)题选AC。规律技巧总结1.治理荒漠化的具体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①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②牧区草原:减少水井数量。③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适当生态移民。2.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分析思路在此类问题的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而找出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了解该环境问题的分布与危害,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治理措施。(2009·宁夏)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变式训练2(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区。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干旱半干旱地区距海远近(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答:选②或③。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和荒漠;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解析】第(1)题,观察图可知此地年降水量为200mm,降水量偏小,可判断此地为干旱、半干旱区。第(2)题,选择生态建设的措施应与当地环境相适宜。此地为干旱区,水分较少。按照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耗水由多至少的植被依次是森林、草原、荒漠。所以,选择的生态恢复措施可为种草和自然恢复其中一种。(2010·安徽)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图8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27~28题。27.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A.顺风顺水B.顺风逆水C.逆风顺水D.逆风逆水28.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森林锐减B.土地沙漠化C.土地盐渍化D.物种灭绝AB【解题思路】第27题,此题考查读图判断分析能力。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此区域为澳大利亚西北部。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经过北印度洋时,可以利用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且北印度洋7月盛行偏南风,进入太平洋时,此时盛行东南季风,所以货轮总体上顺风顺水。故答案为A题眼7月份 铁矿开采 生态环境问题【解题思路】第28题,此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由于此区域地处南回归线附近,气候干旱,对铁矿石进行开采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地沙漠化。故答案为B
本文档为【湘教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地理:模块2必修3第2章第1课_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机构认证用户
希望图文
公司秉着用户至上的原则服务好每一位客户,专注课件、范文、教案设计制作
格式:ppt
大小:2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40
分类:其他高等教育
上传时间:2022-05-06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