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保障论文

社会保障论文

举报
开通vip

社会保障论文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探索研究 摘要:21世纪,我国进入了快速人口老龄化时期,随之,各种问题不断出现。而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尤为突出。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统筹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与压力,并据此提出了笔者的几点思考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具体问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农村 当前,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重要课...

社会保障论文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探索研究 摘要:21世纪,我国进入了快速人口老龄化时期,随之,各种问题不断出现。而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尤为突出。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是统筹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现状与压力,并据此提出了笔者的几点思考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具体问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障;农村 当前,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经济建设,努力使全国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构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统筹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中国正迈入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低、人口结构老化、社保制度滞后已成未来发展的重大隐患。在“十二五”规划中,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度和影响力,以及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备受关注。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年龄结构的不断变化,人口年龄结构的类型就会从年轻型进入成年型,最后进入老年型。2001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转变,也就是说中国进入了老年型社会。中国是一个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国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生育这一国策的推行,中国的家庭养老遇到了一些困难,尤其是广大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龄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与发达国家有相似的方面,但更多的是自己特殊的一面。综合分析,得出我国人口老龄化主要有以下特点: 1、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 我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基数也非常大。根据世界银行2002年的统计资料,我国总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20.67%,其中老年人口占全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21.04%,下图是第五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人基本情况统计: 1 [1]表1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人基本情况统计 人口普查(年份) 65岁以上人口(万)比重(%) 1953 2621 4.41 1964 2472 3.56 1982 4927 4.91 1990 7389 5.57 2000 8810 6.96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预计今后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65岁以上人口比例由7%增长到14%,日本是公认的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我国65岁以上人口比例由7%增长到14%将用27年时间,完全可以说我国老龄化进程仅次于日本,是所有发展中国家最快的。 2、在经济不发达前提下进入老龄社会 发达国家先有物质财富的充分积累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然后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即“先富后老”,国家有充足的物质条件解决老人养老问题。而中国是在生产力不发达情况下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即“未富先老”,由于经济不发达,社会财富不充足,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因此要解决人口众多的老人养老问题还缺乏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比具有明显的超前性,超前的老龄化对我国的社会保障问题带来巨大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压力沉重[2]。 3、老龄化人口发展中高龄化速度加快 通常认为,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70到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60到1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借鉴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的社会实践及我国现阶段人口年龄现状,中国将出现人口高龄化问题。1990年我国高龄人口为801万,2000年达1 201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6%。据推测,到2050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增加到33 578万,比2000年增加2.81倍,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人,比2000年增加7.18倍[3]。由此可见,高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老年人口增长速度。高龄老人的大量出现,意味着带病生存和卧床不起的概率大幅增加,多数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是人均占有医疗资源最多的人口群体,他们需要方方面面的临终关怀,包括经济上、精神上、生活上的慰藉与供养。 1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 二、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它关系到占总人口约70%的人民目前或将来的生活质量,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则是其中的关键内容之一。随着老龄化浪潮汹涌而来,农村养老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和紧迫。当然,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包括: 1、缺乏法律保障,管理效率低下 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农村养老保障的专门法规,地方政府在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时,难以找到有力的法律依据,现在的农保部门大都依据1992年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但由于社会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法规已经落后于实践,各地方政府只好各自为政,确定暂行办法,大大降低了地方立法的规范性、长期性和稳定性[4]。另一方面,农村养老保险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许多中高层管理人员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缺乏作为领导者的统筹能力和策划能力,而且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缺少对职工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团队的素质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导致管理效率低下,不利于农村养老保险的正常运行。此外农村养老保险信息化系统建设滞后,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不能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高效管理养老保险业务。 2、农村家庭养老弱化增加了社保压力 家庭养老是指老人在各自的家庭依靠子女和自己的储蓄,即有家庭为老人提供养老的经济来源。目前,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在农村,主要靠家庭、子女、亲属和自身劳动收入养老的大约占93%。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民家庭养老保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重要变化,生育率的下降必然导致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家庭由传统的“四世同堂”,甚至是“五世同堂”变为“四二二”或“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人口结构的形成与家庭的小型化,客观上增加家庭养老压力。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越来越多,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需要承担劳务和家务的双重劳动,子女对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减少,因打工在外难以实现好的家庭养老。同时受市场经济思潮的冲击,传统孝道衰落,家庭成员的养老责任下降,甚至许多老年人因年老体衰而时常被视为负担甚至被 歧视和虐待。据2010年11月在无锡召开的全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 000万,占农村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 3、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范围狭隘 目前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据统计,未纳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998年仅占全国乡镇总数的41%,建立社会保障基金会的村委会还不到村民委员会总数的20%。在基本方案中没有对留在农村的农民和进城务工的农民给予区别对待,进城务工的农民既没被纳入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也没被纳入到城市养老保险体系中,处于法律保护的空白地带。 而从社会保障费的支出看,占总人口20%左右的城镇居民享受了89%的社会保障费支出,而占总人口80%左右的农民享受的社会保障支出却只有11%,从覆盖面看,城镇达91%,而农村只有9%。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享受着完全不同的社会保障待遇,从而也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2007年12月,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增加到1.49亿,占全国总人口比例11.3%,其中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而农村老人中约有90%享受不到社会保障[5]。 三、基于以上问题的几点思考 基于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建立社会化与市场化结合的养老模式,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实质就是要设立一个合理的发挥减除贫困及体现再分配功能的制度。我们决不能照搬其他国家市场化的经验,尤其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更面临着本国传统与现代社会的不断碰撞过程。同时,建立起与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相互补充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城市相比,农村老年人口负担更重,经济状况更拮据,养老保障的社会化与市场化也更应尽早着手,对家庭养老保障制度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必须不断进行思考和重新定位。 (一)加强立法,坚持走法律保障之路 目前,我们的理论研究和法制准备工作明显落后于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践。针对这种现状,应通过立法明确诸如五保供养、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险”、社会救助等制度的法律地位。国家应该在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十多年经验教训的基 础上,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出台一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基本法律,使这项工作真正步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一是加强农村养老保障的立法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基本都是立法先行,甚至每一次制度调整和改革都先制定法律,然后再组织实施。当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除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已形成条例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险都还没有上升到行政法规层次。由于中国的立法基本原则是由低到高,由规范性文件、规章逐步上升到法规、法律,因此目前制定出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相关法律法规都尚不现实,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探索完善这两项制度,不断促进制度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化。并随着制度的建立健全,逐步向法规、法律过渡。 (二)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多元化养老模式2 在中国农村,家庭养老作为一种非正规的约束机制,具有深厚的伦理和人文传统,在保障农村老年人生活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救济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作为政府实施的正式约束机制也开始在农村养老领域中发挥作用[6]。然而,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农民并未被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因此,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环境和目标模式的研究,必然有助于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家庭养老符合中国的国情,原因有两方面:(1)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为我国法律所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0条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子女,家庭成员应关心和照顾老人;(2)家庭养老是我国养老的传统做法。绝大部分人认为家庭养老是每个社会成员应尽责任和义务,家庭养老也是老年人比较喜欢的养老方式。但是人口老龄化,使家庭结构和规模小型化,家庭养老不能独自承担起老人养老的职能,许多的家庭养老功能将被社会化养老服务所取代,如培育和发展社区、非营利组织养老服务,帮助老年人在社区内居家养老,将家庭养老和社区有机地结合起来,即老人自己出钱、政府加以资助,由社区派人提供养老服务,既解决了老人的照顾问题,又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再比如以房养老、养老院养老等不同的养老方式,组成了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多元化养老模式。 (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社会化 1、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社会化的背景及意义.一项制度能否实现变革,在很大2秦小红.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蓝天学院院报,2006,(6) 继续阅读
本文档为【社会保障论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1445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房地产
上传时间:2019-02-24
浏览量: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