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药透皮技术总结

中药透皮技术总结

举报
开通vip

中药透皮技术总结第一部分:中药透皮技术的历史沿革 中医没有“透皮”的说法,“透皮”的概念来自1974年美国首先提出的透皮给药系统,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透皮给药系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透皮给药系统相比其他给药方法有其独特的优点,首先透皮给药无肝脏的“首过效应”,不被胃肠道消化液破坏,并且可提供较长的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还能维持稳定而持久的血药浓度,从而提高疗效。 我国虽然无“透皮”之名,但中医外治法中的敷贴疗法与“透皮”疗法异曲同工,且使用历史更为悠久。敷贴疗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原则,以经络腧...

中药透皮技术总结
第一部分:中药透皮技术的历史沿革 中医没有“透皮”的说法,“透皮”的概念来自1974年美国首先提出的透皮给药系统,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完善,透皮给药系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透皮给药系统相比其他给药方法有其独特的优点,首先透皮给药无肝脏的“首过效应”,不被胃肠道消化液破坏,并且可提供较长的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和不良反应,还能维持稳定而持久的血药浓度,从而提高疗效。 我国虽然无“透皮”之名,但中医外治法中的敷贴疗法与“透皮”疗法异曲同工,且使用历史更为悠久。敷贴疗法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和辨证论治为原则,以经络腧穴学说作为指导。可以说中药透皮疗法是结合了西方最新的技术,且又与中医学理论相结合的一种疗法。纵观中医敷贴疗法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 1.萌芽阶段:(远古——春秋战国) 早在1300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大量关于中医外治体会的文字记载。在《周礼·天官》中就记载了治疗疮疡常用的外敷药物法、药物腐蚀法等,如“疡医掌肿痛,溃疡、拆疡、金疡、祝药刮杀之齐,凡疗疡以五毒攻之……”,其中“祝药”即敷药,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临床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中,记载有“傅”、“涂”、“封安”等疮口外敷之法,记载了用白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治疗毒蛇咬伤的方法,并且其中所记载的以酒剂外涂止痛和消毒的资料为酒剂外用的最早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在《黄帝内经》,还有用白酒和桂心涂治风中血脉等记载,被后世誉为膏药之始,开创广现代膏药之先河。1这一时期,贴敷疗法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具体方法还比较幼稚,虽然可以看到很多后期成熟外治方法的雏形,但无完整体系和专著出现。 2.发展阶段(汉代——明代) 东汉时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方法,而且列举了各种贴敷方药。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首次记载了用生地黄或栝萎根捣烂外敷治伤,用软膏剂贴敷疗金疮,并收录了大量外用膏药,如续断膏、丹参膏、雄黄膏、五毒神膏等,并注明了具体的制用方法,而且对黑膏药制法、条件、用具均有详细记载;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已有可用于局部治疗或透皮吸收的膏药,如“治疗腰腿脚风痹冷痛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而止。”;《圣济总录》中指出:“膏取其膏润,以祛邪毒,凡皮肤蕴蓄之气,膏能消之,又能摩之也”,初步探讨了中药贴敷治病的机理;宋代《刘 1朱晓龙. 穴位贴敷疗法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0, 32(2):1-3. 涓子鬼遗方》载有多种薄贴之法;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述及外贴膏药治疗痈疽、风湿之症,收载了不少穴位贴敷疗法,并为人们所熟知和广泛采用,如吴茱萸贴足心治疗口舌生疮、黄连末调敷脚心治疗小儿赤眼至今仍在临床使用。陈实功的《外科正宗》中载有膏方26张,多以麻油、黄丹、松香、白蜡等为基质,并详细记载了膏药的制法与用途。汪机著的《外科理例》,载有软、硬膏方11张,多以麻油、黄丹、牛皮胶等为基质。 这一时期随着中药外治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膏药的制备已经非常完善,而且晋、唐之后已出现贴敷疗法和其它学科相互渗透与结合的运用研究。如把敷药法和经络腧穴的特殊功能结合起来,创立了穴位敷药法,大大提高了疗效 3.理论成熟阶段(清代) 清代,可以说是中药外治方法较为成熟的阶段。其中以《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等中药外治专着的问世为代表,以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为贴敷疗法成熟的标志。 《急救广生集》又名《得生堂外治秘方》,是我国清代著名而又难能可见的外治法专书,此书是程鹏程悉心博览,广辑方书而成,程氏穷力搜讨数十年,集内外治法三千余方,并将其外治方一千五百余首进行分门别类,汇纂成编,为集十卷。其内容总括了清·嘉庆以前历代医家行之有效的外治经验,是一部极为丰富的外治法的宝贵史料。原为救急而作,所载方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书中所用外治疗法包括、涂、针、炙、砭、镰、浸洗、熨搨、蒸提、按摩等多种方法,几乎集外治之大全,其中许多方法延用至今,确有疗效。 继《急救广生集》之后,清代医家吴师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敷贴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研究,著成《理瀹骈文》一书,此书原名叫《外治医说》,刊于1870年。作者因取“医者理也”,药者沦也”之意,又因正文是用“骈体文”写成的,故刊成后,改名为《理瀹骈文》。吴氏本人通过长期实践,大力提倡膏药的应用。他在二十年间,“月阅症四、五千人,岁约五、六万人,出膏大小约十万余张。”因此,可以说《理瀹骈文》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膏药的专著。除膏药外,还有敷、熨、罨、涂、熏、浸、洗、擦、搭、抹、嚏、吹、吸、捏、咂、坐、塞、踏、卧、刷、摊、点、滴、烧、照、缚、扎、刮痧、火罐、按摩、推拿等数十种外治方法,它不仅用于痈疽疔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外科疾患的治疗,还广泛地用于内、妇、儿、外、五官等各种疾患的治疗。因此《理瀹骈文》被后人尊称为“外治之宗”。 吴氏所著《理瀹骈文》总结了我国清末以前千余年的外治方法,把敷贴疗法的治疗范围推广到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等科,指出“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以膏统治百病”。为后世树立了楷模,在这部专著中他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内治 之理”,从而奠定了外治法的理论基础。 4.中西医结合阶段(民国——现代) 民国时期,中医学的发展处在一个特殊阶段,西医传入后不断发展与壮大,中医却得不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反受到歧视,并引发了生存危机。在这一时期,包括外治在内的整个中医学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缓慢发展。尽管受到政府的种种限制,但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民间中医教育大力发展,民间中医学术团体大量涌现。这一时期中医药外治的临床表现为内外合治,治疗手段丰富,外治法广泛渗透到内、外、妇、儿各科,扩大了外治的应用范围。 这一时期对历代本草和方剂著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收集汇编与研究,深入探讨药性、药效,并试图采用西药药理解释中药功效或采用化学分析,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等方法确认中药药效。其中亦不乏对外用中药的研究。西方医学的大量传入,使更多的人有机会从事中西医学的汇通,中药成分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建国以后,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社会的发展, 科技的进步, 促使膏药从炼制方法到剂型改造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系统的挖掘、整理了前人应用膏药的经验, 而且对膏药的作用机理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膏药的制法和应用上进行了改进。上世纪50 年代出版了《膏药方集》, 60 年代出版了《中国膏药学》, 对传统膏药的机理、制备、组方等进行总结、更新和充实, 使之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期间,传统的中药黑膏药逐渐被橡皮膏取代, 橡胶膏剂是19 世纪后期在膏药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 近年来在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大部分中药橡皮膏仍采用橡胶和松香, 因而难以克服对皮肤的过敏性,且其含药量少, 难于控制到最佳水平, 所以至今仍然没有太大的突破。 近些年, 随着高分子材料工业的发展, 上世纪70 年代巴布剂首先在日本出现, 中药巴布剂将中药提取物或药物, 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和适量比例的辅料混匀后涂于布上制成的外用制剂, 作为新型外用透皮贴剂, 已在国外大量应用。新型巴布剂与橡皮膏相比具有载药量大, 生物利用度高, 敷贴舒服, 剥离方便, 自然透气保湿性好, 对皮肤无过敏、刺激, 挥发型药物在生产过程中损失小等优点, 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外用中药新剂型。2中医药透皮贴敷疗法,简便易学,作用迅速,容易推广,使用安全,副作用极小,乐为患者接受。它不仅在外、骨伤、皮肤、五官、肛肠等科疾病的治疗方面显出特色,而且对内 2李园, 李佩文. 中药外用透皮吸收研究进展[J].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9, (6). 科、妇科疾病也有显着疗效,尤对老幼虚弱之体,攻补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更有内服法所不具有的诸多优点。 中医药透皮疗法的特点和优势 一、途径直接,作用迅速透皮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它部位,作用较为直接,直达病所,直接发挥药效,作用较强。 二、用药安全,适应症广透皮贴敷疗法是以透皮吸收发挥作用的药物,较其它给药途径用药较为安全,同时也增大了用药的范围,尤其是外用给药方法历经漫长岁月的临床验证,其方药组成已不计其数,其治疗范围已涉及内、外、妇、儿等多种学科多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医疗和保健价值。 三、使用简便,易于推广贴敷药物的制作可简可繁,家庭多用较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易学易用,经简单学习就可掌握要领,不需高、精、尖或特殊的医疗设备,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或者家属,多可兼学并用、随学随用。 四、药源广泛,价廉效广贴敷疗法的药物取材多较简单,甚至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包括葱、姜、蒜等随地取材,无需耗费过多金钱。且贴敷药方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疗效显着,在疾病的初期即自行解决。节省大量人力财力。 五、稳定可靠,副作用少。透皮贴敷疗法是药物施于体表,而达到治病的目的。便于随时观察、了解病情变化,随时加减更换,很少发生副作用,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
本文档为【中药透皮技术总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2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8KB
软件:Word
页数:5
分类:医药卫生
上传时间:2019-02-25
浏览量: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