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据库工程技术研究

数据库工程技术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数据库工程技术研究数据库工程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一、数据库系统的主题诠释 1.正 名 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简称DBS) 2.定 义 狭义地讲,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Database,即DB)、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和用户构成; 广义地讲,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在它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用户和维护人员组成的一个整体。 http://www.xinsoso.com.cn/w/?v=700-3028.html#more ...

数据库工程技术研究
数据库工程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一、数据库系统的主题诠释 1.正 名 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简称DBS) 2.定 义 狭义地讲,数据库系统是由数据库(Database,即DB)、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和用户构成; 广义地讲,数据库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在它支持下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应用程序、用户和维护人员组成的一个整体。 http://www.xinsoso.com.cn/w/?v=700-3028.html#more 各种代表性的定义: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它通常由软件、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员组成。其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各种宿主语言、实用程序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数据的插入、修改和检索均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管理员负责创建、监控和维护整个数据库,使数据能被任何有权使用的人有效使用。数据库管理员一般是由业务水平较高、资历较深的人员担任。 数据库系统的个体含义是指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和用它建立起来的数据库;它的学科含义是指研究、开发、建立、维护和应用数据库系统所涉及的理论、方法、技术所构成的学科。在这一含义下,数据库系统是软件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常称为数据库领域。 http://www.hudong.com/wiki/%E6%95%B0%E6%8D%AE%E5%BA%93%E7%B3%BB%E7%BB%9F 作者“我”的定义:数据库系统是指是以数据库应用为基础的计算机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应当指出的是,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等工作只靠一个DBMS远远不够,还要有专门的人员来完成,这些人被称为数据库管理员(Data Base Administrator,简称DBA)。 一般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常常把数据库系统简称为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可以用如下图1-1所示的结构表示。                    最终用户     专业用户      数据库管理员            图1-1 数据库系统结构   http://www.tjlivtc.com.cn/dz/jpkwang/jpk/jxzl/kj/jibengainian.htm 3.分类 一个数据库系统(DBS)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DB)和数据库应用系统(DBAS)三部分组成。在对数据库系统(DBS)进行分类时,我们重点考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通常有多个DBMS分类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DBMS所基于的数据模型。当前许多商业DBMS中所用的主要数据模型是关系数据模型。有些商业系统中实现了对象数据模型,但是未得到广泛使用。许多传统(较老的)应用仍然在基于层次和网状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系统上运行。关系DBMS一直在向前发展,特别是它还结合了对象数据库中开发的一些概念。这样就促使一种新的数据库类型得以出现,即对象-关系DBMS。因此基于数据模型,可以将DBMS划分为以下几类:关系DBMS、对象DBMS、对象-关系DBMS、层次DBMS、网状DBMS以及其他DBMS。 第二个分类原则是系统所支持的用户数。单用户系(single-user system)一次只支持一个用户,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系统都用在个人计算机上。多用户系统(multiuser system)占DBMS的大多数,可同时支持多个用户。 第三个分类原则是数据库分布至多少个站点(站点数)。如果DBMS只位于单一的一个计算机上,那么这个DBMS就是集中式的(centralized)。集中式DBMS可以支持多个用户,但DBMS和数据库本身完全在一台计算机上。分布式DBMS(DDBMS)可以使实际的数据库和DBMS软件分布在多个站点上,并通过一个计算机网络相连接。同构(homogeneous)DDBMS在多个站点上使用同样的DBMS软件。最近的趋势是开发软件来访问在异构(heterogeneous)DBMS下存储的多个原有自治数据库。这就引出了联合(federated)DBMS(或多数据库系统multidatabase system),在这样的系统里,各DBMS是松耦合的,并有一定程度的本地自治性。许多DDBMS都使用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第四个原则是DBMS的价格。大多数DBMS包的价格都是在1万~10万美元之间。用于微机的单用户低端系统的价格在100~3000美元之间。作为另一个极端,一些精心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的系统包价格竟达10万美元以上。 我们还可以根据存储文件的存取路径类型来划分DBMS。一种很有名的DBMS所基于的就是调整的文件结构。最后,可将DBMS分为通用(general purpose)DBMS和专用(special purpose)DBMS。如果系统性能是优先考虑的问题,那么可以针对某个特定应用设计并构建一个专用DBMS;倘若未做重要修改,这种系统将无法用于其他应用。过去开发的一些航空订票系统和电话目录系统就是专用DBMS。这些系统可以划归为联机事务处理(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OLTP)系统,OLTP必须在不增加过多延时的条件下支持大量的并发事务。 http://www.51cto.com/art/200801/64238.htm  二、数据库技术的最早提出及第一代数据库系统的产生 1.​ 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及第一代数据库系统产生的背景 计算机的早期应用主要是科学计算,解决国防、工程以及科学研究方面的数值计算问题。然而在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种管理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存在着大量必不可少的数据处理业务,比如一个单位各类职工的基本情况、各行各业的统计报表、个人与家庭的收入和支出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十分关注的资源,人们在使用这些资源时迫切需要高效的处理工具。因而,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计算机技术从科学计算迅速扩展到数据处理领域。所谓数据处理就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科学地采集、整理、存储、加工和传达,从繁杂的数据中获取所需的资料,提取有用的数据成分作为指挥生产、优化管理的决策依据。管理这种大量的长期的和共享的数据是计算机应用面临的共同问题,随着数据处理的不断深化,数据处理的规模越来越大,数据量也越来越大,数据处理成为最大的计算机应用领域。由于文件系统存在着文件之间无联系、数据不完全独立于程序,只在文件级共享数据等缺陷,。为了解决多用户、多应用共享数据的需求,使数据为尽可能多的应用服务,因而数据库就发展了起来,数据库技术也就应用而生。 但当时的数据库处理技术还很脆弱,常常发生应用不能提交的情况。1968 年,IBM 公司研制了基于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对网状数据库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提出了若干报告,统称为 DBTG 报告。DBTG 报告确定并建立了网状数据库系统的许多概念、方法和技术。它是网状数据库的典型代表。于是,20 世纪 70 年代层次数据库系统和网状数据库系统产生了,即第一代数据库系统产生了。    著作:高等学校教材《数据库系统及应用基础》 2.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的理论 层次数据库系统和网状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分别为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但从本质上讲层次模型是网状模型的特例,二者从体系结构、数据库语言到数据存储管理上均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是格式化模型,属于第一代数据库系统。第一代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 1、支持三级模式的体系结构 层次数据库和网状数据库均支持三级模式结构,即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并通过外模式与模式、模式与内模式二级映象,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2、 用存取路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不仅存储数据而且存储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之间的联系在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中是用存取路径来表示和实现的。 3.独立的数据定义语言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使用独立的数据定义语言来描述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以及二级映象。格式一经定义就很难修改,这就要求数据库设计时,不仅要充分考虑用户的当前需求,还要了解需求可能的变化和发展。 4.导航的数据操纵语言 导航的含义就是用户使用某种高级语言编写程序,一步一步的引导程序按照数据库中预先定义的存取路径来访问数据库,最终达到要访问的数据目标。在访问数据库时,每次只能存取一条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值。若该记录值不满足要求就沿着存取路径查找下一条记录值。 我们可以说,层次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的先驱,而网状数据库是数据库概念、方法、技术的奠基。   http://courseware.ecnudec.com/zsb/zjs/zjs09/zjs091/sjk01001/sjk010039.htm 3、第一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是 20 世纪 70 年代研制的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系统。1968 年,IBM 公司研制了基于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协会 CODASYL(Conference On Data System Language)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Data Base Task Group)对网状数据库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探讨,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提出了若干报告,统称为 DBTG 报告。DBTG 报告确定并建立了网状数据库系统的许多概念、方法和技术。它是网状数据库的典型代表。在 DBTG 方法和思想的指引下,网状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技术不断成熟,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商品化的网状数据库管理系统。这类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 (1) 支持三级模式结构,它为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的数据提供了独立性。 (2) 用存取路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在层次模型中用层次顺序来表示数据间的联系,而在 DBTG 中记录型之间用系(SET)来表示,系一般用指针的方法来实现。显然,系值就是一种数据存取的路径。 (3) 独立的数据库语言。无论是层次模型还是网状模型的数据库系统均具有独立于高级语言的数据库定义语言(DDL),可用于描述数据库的模式及其映像。 (4) 导航式的数据操纵语言(DML)。层次和网状数据库的数据操纵是一次一个记录的导航式的过程化语言,通常需要将它们嵌入某种高级语言中来使用。其特点是用户需要使用某种高级语言编写程序,按照某条预先定义的存取路径来访问数据库。其优点是存取效率较高,但用户编程负担重,应用程序的移植性差。   http://www.zs5u.com/data/sqlAccess/200903/data_27084.html  4. 第一代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与影响 数据库技术从诞生到现在,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成熟的商业产品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吸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加入。数据库的诞生和发展给计算机信息管理带来了一场巨大的革命。几十年来,国内外已经开发建设了成千上万个数据库,它已成为企业、部门乃至个人日常工作、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同时,随着应用的扩展与深入,数据库的数量和规模越来越大,刺激出现了丰富多样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半结构化模型等),新技术也层出不穷(数据流,Web数据管理,数据挖掘等)。数据库的研究领域也已经大大地拓广和深化了。 三、数据库系统的中期发展——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产生 1.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产生的背景 网状数据库和层次数据库已经很好地解决了数据的集中和共享问题,但是在数据独立性和抽象级别上仍有很大欠缺。用户在对这两种数据库进行存取时,仍然需要明确数据的存储结构,指出存取路径。而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关系数据库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2、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理论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是指支持关系数据模型的关系数据库统。关系模型不仅简单、清晰,而且有关系代数作为语言模型,有关系数据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所以在关系模型提出后,很快便从实验室走向了社会,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新开发的数据库系统都是关系型数据库系统。这些商用数据库系统的运行,特别是微机RDBMS的使用,使数据库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情报检索、辅助决策等各个方面,成为实现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关系数据库模型的组成:(1)数据结构包括域,域上定义的关系等。 关系模型中,实体、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都通过关系这种单一的结构类型来表示。(2)关系操作的能力可用关系代数(或等价的关系演算)中并、交、差、广义笛卡尔积、选择、投影、连接、除等操作来表示。 关系操作的特点是集合操作。 无论是操作的对象还是操作的结果都是集合。 这种操作方式被称为一次一集合(set-at-a-time)的方式,与非关系型的(record-at-a-time)一次一记录的方式相对照。(3)数据完整性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以及与应用有关的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应由关系数据库系统自动支持:与应用有关的完整性由用户定义,它是针对某一具体数据库的约束条件,由应用环境决定,关系数据库系统应提供定义和检验这类完整性的机制。与第一代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格式化模型相比,关系模型之所以能成为深受广大用户欢迎的数据模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关系模型的概念单一,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关系来表示;(2).关系模型以关系代数为基础,形式化基础好;(3).数据独立性强,数据的物理存取路径对用户隐蔽;(4).关系数据库语言是非过程化的,将用户从编程数据库记录的导航式检索中解脱出来,大大降低了用户编程的难度。 3、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是关系数据库系统。1970 年,IBM 公司 San Jose 实验室的研究员E.F.Codd 发表了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提出了关系数据模型,从而开创了关系数据库方法和关系数据库理论,为关系数据库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E.F.Codd 的杰出贡献,他于 1981 年获得了 ACM 图灵奖。20 世纪 70 年代是关系数据库理论研究和原型系统开发的时代,其中以 IBM San Jose 实验室开发的 System R 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立分校研制的 Ingres 为典型代表。经过大量的高层次研究和开发,关系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主要包括:(1) 奠定了关系模型的理论基础,给出了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关系模型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说明。(2) 提出了关系数据语言,如关系代数、关系演算、SQL 语言、QBE 等。这些描述性语言一改以往程序设计语言和网状、层次数据库语言的面向过程的风格,以其易学易懂的优点得到了最终用户的欢迎,为 20 世纪 80 年代数据库语言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化打下了基础。(3) 研制了大量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原型,攻克了系统实现中查询优化、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这不仅大大丰富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和数据库理论,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关系数据库系统产品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 20 纪 70 年代后期,关系数据库系统从实验室走向了社会。因此,计算机领域中很多人把 70 年代称为关系数据库时代,在 80 年代几乎所有新开发的数据库系统均是关系型的。这些数据库系统的运行,使数据库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情报检索、辅助决策等各个方面,成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重要基础。 http://www.zs5u.com/data/sqlAccess/200903/data_27085.html 4.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应用与影响 第二代数据库系统是关系数据库系统。1970年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试验室的研究员Edgar F. Codd发表了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提出了关系数据模型,开创了关系数据库方法和关系数据库理论,为关系数据库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Edgar F. Codd于1981年被授予ACM图灵奖,以表彰他在关系数据库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20世纪70年代是关系数据库理论研究和原型开发的时代,其中以IBM公司的San Jose研究试验室开发的System R和Berkeley大学研制的Ingres为典型代表。 大量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终于使关系数据库从实验室走向了社会,因此,人们把20世纪70年代称为数据库时代。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新开发的系统均是关系型的,其中涌现出了许多性能优良的商品化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如DB2、Ingres、Oracle、Informix、Sybase等。这些商用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使数据库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到企业管理、情报检索、辅助决策等方面,成为实现和优化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支持关系数据模型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是第二代数据库系统。 关系数据库系统从实验室走向了社会,因此,在计算机领域中有人把20世纪70年代称为数据库时代。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6818880.html 四、第三代数据库的当前发展 1、第三代数据库系统的背景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数据库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巨大成就剌激了其他领域对数据库需求的迅速增长。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环境等。这些领域需要的数据管理功能有相当一部分是传统数据库所不能满足的,例如:(1) 复杂对象的存储和处理。复杂对象不仅内部结构复杂,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很复杂。 (2) 复杂数据类型的支持。复杂数据类型包括抽象数据类型、无结构的超长数据、时间、图形、图像、声音和版本数据等。(3) 数据、对象、知识的统一管理。(4) 长事务和嵌套事务的处理。(5) 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语言无间隙的集成。(6) 巨型数据库(数据量可超过 1012B)的管理。 因此数据库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下一代数据库系统是什么?数据库向何处去?如何解决传统数据库在新应用中存在的种种缺陷,“下一代数据库系统是什么”?“数据库将向何方去”?数据库工作者为了给新应用建立合适的数据库系统,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他们一方面的努力是立足于数据库已有的成果和技术,对其加以改进和发展,如:针对不同的应用,对传统的DBMS进行不同层次上的扩充,与其他学科的新技术紧密结合,丰富和发展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功能和技术;另一方面的努力是立足于新的应用需求和计算机未来的发展,研究全新的数据库系统。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在计算机各个领域,包括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信息系统设计和计算机硬件设计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数据库技术带来了机会和希望。它促进了数据库技术在一个新的技术基础上得以发展。 http://www.zs5u.com/data/sqlAccess/200903/data_27086.html 2、 第三代数据库技术的相关理论 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导致了众多新型数据库系统的诞生,它们构成了当今数据库系统的大家族。这些新的数据库系统无论它是基于扩展关系数据模型的,还是面向对象模型的;是分布式、客户/服务器或混合式体系结构的;是在对称多处理SMP还是在大规模并行机MPP上运行的并行数据库系统;是用于某一领域(如工程、统计、GIS)的工程数据库、统计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等等,都可以广泛地称之为新一代数据库系统。但是,在学术上讨论第三代数据库系统时,它应该和第一、二代数据库系统一样有严格的含义。尽管众多学者认为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尚未成熟,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来讨论和研究什么样的数据库系统可称之为第三代数据库系统。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的特点:(1)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对数据库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对计算机各个领域,包括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信息系统设计以及计算机硬件设计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给数据库技术带来了机会和希望。数据库研究人员借鉴和吸收了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提出了面向对象数据模型。该模型克服了传统数据模型的局限性,为新一代数据库系统的探索带来了希望,促进了数据库技术在一个新的技术基础上继续发展。(2)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的有机结合: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当前数据库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计算机领域中,其他新兴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库技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和其他计算机技术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使数据库中新的技术内容层出不穷。数据库的许多概念、技术内容、应用领域,甚至某些原理都有了重大的发展和变化。建立和实现了一系列新型数据库系统,如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并行数据库系统、演绎数据库系统、知识库系统、多媒体数据库系统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数据库系统的大家庭。传统的数据库系统仅是数据库大家族的一员,当然,它也是最成熟的和应用最广泛的一员。它的核心理论、应用经验、设计方法等仍然是整个数据库技术发展和应用开发的先导和基础。(3)面向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技术的研究 为了适应数据库应用多元化的要求,在传统数据库基础上,结合各个应用领域的特点,研究适合该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技术,如数据仓库、工程数据库、统计数据库、科学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地理数据库等,这是当前数据库技术发展的又一重要特征。研究和开发面向特定应用领域的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方法是以传统数据库技术为基础,针对某一领域的数据对象的特点,建立特定的数据模型,它们有的是关系模型的扩展和修改,有的是具有某些面向对象特征的数据模型。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征:1990年高级DBMS功能委员会发表了“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宣言”的文章,提出了第三代DBMS应具有的三个特征(《宣言》中称为三条基本原则)。1)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应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除提供传统的数据管理服务外,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将支持更加丰富的对象结构和规则,应该集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为一体。可明显看出,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必须支持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2)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必须保持或继承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必须保持数据库系统的非过程化数据存取方式和数据独立性。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应继承第二代数据库系统已有的技术。不仅能很好地支持对象管理和规则管理,而且能更好地支持原有的数据管理,支持多数用户需要的即席查询等。3)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必须对其他系统开放。数据库系统的开放性表现在:支持数据库语言标准;在网络上支持标准网络协议;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连接性、可扩展性和可互操作性等。 http://lib.sgu.edu.cn/Article/Webbgt/Webxzlt/200412/Article_795.shtml 3、第三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 新的数据库应用领域,如CAD/CAM,CIM,CASE,OIS(办公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库系统、实时系统等,需要数据库的支持,而其所需的数据管理功能有相当一部分是传统的数据库系统所不能支持的。 例如它们通常需要数据库系统支持以下功能:一是存储和处理复杂对象。 这些对象不仅内部结构复杂,很难用普通的关系结构来表示,而且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有复杂多样的语义。 二是支持复杂的数据类型。 包括抽象数据类型、半结构或无结构的超长数据、时间和版本数据等。 还要具备支持用户自定义类型的可扩展能力。 三是需要常驻内存的对象管理以及支持对大量对象的存取和计算。 四是实现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语言无缝地集成。 五是支持长事务和嵌套事务的处理。 六是面向机器的语法数据模型 。 而第三代数据库系统不仅是面向对象数据模型,而另一个主要特点是数据库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互相结合。多学科的技术内容与数据库技术的有机结合,使数据库领域中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分布式数据库、工程数据库、演绎数据库、知识数据库、模糊数据库、时态数据库、统计数据库、空间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并行数据库等都是这方面的实例,它们共同构成了数据库大家族。与传统的数据库相比,当今数据库的整体概念、技术内容、应用领域,甚至某些原理都有了重大的发展和变化,从而使传统数据库,即面向商业与事务处理的数据库,仅仅成为数据库大家族中的一族,当然,它也是最成熟和应用最广泛的一族。传统数据库的核心理论、应用经验、设计方法等仍然是整个数据库技术发展和应用开发的先导和基础。 1990年高级DBMS功能委员会发表了《第三代数据库系统宣言》,提出了第三代数据库管理系统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1、 应支持数据管理、对象管理和知识管理。2、必须保持或继承第二代数据库系统的技术。3、必须对其他系统开放。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是第三代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征之一;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技术的有机结合也是第三代数据库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分布式数据库、并行数据库、工程数据库、演绎数据库、知识库、多媒体库、模糊数据库等都是这方面的实例。 4、第三代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与影响 目前每隔几年,国际上一些资深的数据库专家就会聚集一堂,探讨数据库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需要关注的新技术焦点。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研究, 使新一代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呈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随着数据库技术、操纵和管理数据库的大型软件以及用户需求的发展变化,数据库系统在计算机系统和各项科研工作中会处于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第三代数据库系统, 它会在CAD/CAM,CIM,CASE,OIS(办公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库系统、实时系统等这些新的数据库应用领域大大发展,如它给人们的生活、经济带来的影响是深远无比的,它自身的市场潜力也将是潜力无限的。从小型单项事务处理系统到大型信息系统,从联机事务处理到联机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处理,从传统的企业管理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办公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都离不开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面对信息爆炸式的增长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离不开数据库技术。 五、数据库技术研究的几点启示STS: 1.科学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社会需求不是指创造本身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是指社会对一个即将实施或者物化的创造是否需求.社会需求主要包括市场需求、知识需求和生活需求.一项创造如果没有社会需求就没有经济效益也不会有社会效益。社会需求的改变,将不断推动科学的发展。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社会的要求不断提升。二者密切相关相互依存。 2.技术的产生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技术是人类的行为方式、创造方式、生存方式。技术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就技术的产生与发 展而言,技术无疑是社会活动的果实。因此,技术是社会需求的产物。  正是社会中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求,才促使人们去劳动,去实践,以满足自己的要求。自然不能满足人类的多样需求,人类只能借助于某种方式、手段去改造活动对象以实现自己的目的,这便是古代技术的产生。古代人类削割物件的需要催生了打磨石器乃至金属工具;对捕猎的需求也使得陷阱、弓箭之类的技术应运而生;乃至后来发展起来的农业、手工业等。古代社会技术的产生与进步,直接与社会的需求相统一。进一步说,在技术的发展历程中,不同社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社会需求产生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不同技术特点。技术的产生不但源于社会需求,而且它的发展过程严格地受社会现实条件所制约。一旦社会的需求成为技术的主体,就能为它的发展指定航向,对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取舍。技术的更新,或者说发明,正是因为原有的技术对需求的不适应使然创新是技术发展的主要特点,而技术创新也需要社会提供一个先在的条件—— 技术创新能带来价值 在这里,社会价值是根本条件。人们主要是出于社会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和效率而求助于技术的发展,技术也正因此而具有不竭的生命力。人们在承认社会需求的推动力的同时,并不否定技术对社会的推动力作用,两者其实是辩证的关系。在思考社会需求与技术的本末关系时,应当肯定社会这一先决条件,这一关系对人们如何正确地看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景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只看到技术发展的自律性,忽视或否定社会需求的决定性作用,就难免会掉进技术万能论的深渊。反之,也有可能失去对技术的警惕,放任技术,缺少规范,使社会的发展处于变动不居的危险当中,最终可能是反科学技术的思潮的沉渣泛起。只有对社会需求形成制约,有所求更有所舍,才能很好地引导技术的发展,才不至于使技术失去控制。鉴于此,培育完善的科技体制、社会文化和科技文化就成为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科学和技术总是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新技术常常需要新见解,新研究也常常需要新技术,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而且还可以激励理论研究动机并提供方向。随着现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与技术越来越趋向一体化。技术与科学的联系就越紧密。许多新兴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就直接来自现代科学的成就。科学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与技术的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已成了当今“大科学”的重要特征。   不过不难发现,科学与技术也存在一些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任务不同:首先,科学的目的和任务在于认识和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它侧重回答自然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和“能不能”等问题。技术的目的和任务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利用和改造,发明世界上尚没有的东西,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它侧重回答社会实践中“做什么”、“怎么做”以及“有什么用”等问题。其次,科学活动的目的是逐步建立知识体系,对某种现象作出解释,为一些事件提供一个真实的描述,判断一些状态的性质;而技术活动的目的是为实现人类的愿望提供便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知识得到有益的应用。2)科学与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标准不同:科学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具有认识、文化、教育和哲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但科学一般并不具有明确的、直接的社会目的;技术则不同,具有明确的、具体的社会目的,如技术是直接追求经济的、军事的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对科学进行评价,追求的是正确性和深刻性;对技术进行评价,追求的是先进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科学的作用是教导人类,技术的作用是用现有的知识去为人民服务。科学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思维的典型方式是纵向的,技术则需要结合知识的创造能力,其思维方式是横向的。3)科学与技术的成果形式与肯定方式亦不同 :科学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例如报告、论文、著作等;技术活动的成果主要表现为物质形态,例如产品、装置、设施及控制软件等。在肯定方式上人们通常把科学上的突破叫做发现,而技术上的创新叫做发明。   但尽管如此,科学与技术结合是必然的。因为,在分别对科学、技术与社会需求的关系进行初步分析之后,发现科学、技术与社会实践的需要密不可分,换言之,社会实践使科学与技术存在着内在的统一基础。古代社会中,先有技术再有科学。科学与技术相互独立,泾渭分明。但到了近代社会,社会发展的需求使它们日趋结合。现代社会特别是20世纪以来,由于社会实践这~原动力的拉动以及科学与技术二者的内在关系,使得科技逐渐融为一体,形成以科学为先导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出现了科学更加技术化,技术更加科学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态势。科学与技术只有相互结合,才能被社会奉为主流。吕乃基教授甚至认为技术与科学在原始社会时代是融为一体的,同时也与文化结合,即科学、技术与文化是一回事。对于现代社会的科学与技术,他进一步指出:在技术之下是科学,作为逻辑上为高的技术,将人类社会的指令经由以下途径输人科学。其一,技术将人类社会的需求和技术自身发展的  需求直接传递给科学,要求科学提供与之相关的知识;其二,人类社会将技术的后果呈现出来,要求科学提供新的观念和知识;其三,技术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来自社会的支撑——仪器设备;其四,科学也以技术所提供的经验素材为研究对象。正是技术应用科学服务于社会,又将社会的需求反馈到科学,相互作用,于是就内在地结为一体。 科学的发展如今已离不开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当然也不能抛下科学而独自前进。单纯地依赖经验的科学或技术已经不是主流,甚至说几乎不存在了。科学的发展需要技术为其提供实验设备,技术手段的支持;技术的发展也需要科学理论为基础。 4. 科学-技术-社会相关性的反思 科学、技术与社会(英文简称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规律及其应用,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新兴学科。其宗旨是发挥科技的积极作用,克服科技的负面影响,使科技真正成为人类的福祉。它代表了一种科技与社会、科技与人文、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模式,适应了当代世界克服传统工业文明的深层次矛盾,促进全球科技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开创人类新文明的需要,受到各国学术界和社会的强烈关注。 STS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是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对自己的生存条件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我国从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学等学科就已经着手研究STS方面的问题,为我国的科技政策、科技管理和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90年代初,STS作为一个与国际接轨的独立的学科开展研究,掀起了STS发展的高潮。 目前,在世界STS界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即认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是STS的研究对象。这一认识有其深厚的历史和逻辑基础。近代以来相继发生的几次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社会产业革命的历史,以及当代科学技术社会化、社会科学技术化和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体化的强大趋势,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已经作为一个认识客体活生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促使认识主体去认识、把握其本质和规律。STS研究对象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人们对该对象的认识也有内在的逻辑。最初人们往往把科学技术看作是“独立自主的东西”,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后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科学技术不仅是智力过程,而且是社会过程,科学技术是“社会中的科学技术”,社会因素对科学技术起建构和促进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人们开始认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在整体上是一个独立的认识对象。这个过程也反映了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即从渗透着唯科学主义价值观的“自主科学技术”,到开始对这一旧价值观进行反叛的“社会中的科学技术”,再到确立新的价值观(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转变。 5.主题作业后的个人启示 通过研究数据库技术,我明白了技术的产生与社会的需求息息相关。技术的发展又会促使产生新的社会需求。两者密不可分,所以生活中看待一些问题时,不能事事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问题。 同时我也明白了科学是人类不断求知的结果。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再也离不开科学,中国讲科技兴国战略,而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要学科学、懂科学、用科学、创科学,伴着时间的车轮,我们不断前进,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这就是我们该做的。
本文档为【数据库工程技术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2011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9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10-11
浏览量: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