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青少年孤独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当代青少年孤独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举报
开通vip

当代青少年孤独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06 年第 3 期 淄博师专学报 Journal of Zibo Normal College 总第 5 期 初等教育研究 当代青少年孤独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陈富国 陈 红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人格与认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 摘要 : 国内外有关孤独感的研究发现 ,...

当代青少年孤独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2006 年第 3 期 淄博师专学报 Journal of Zibo Normal College 总第 5 期 初等教育研究 当代青少年孤独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陈富国 陈 红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人格与认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 400715) 摘要 : 国内外有关孤独感的研究发现 ,孤独感与青少年的人格特质、社会支持、环境变化存在密切联系。但以往的 研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将来可以从跨文化、网络使用、量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中国化等角度进一步展开研究。 关键词 : 孤独感 ;社会支持 ;人格特质 ;社会交际 中图分类号 : G44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006) 03 - 0020 - 03 Abstract : Domestic and oversea researches on sense of loneliness reveal that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rsonality t rait , social2support and t 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 However , t here existed some defect and drawback in the former researchs. We can undertake further research from the angles of cross2culture , the internet use and the nationalization of scales. Key words : sense of loneliness ; social support ; personality t rait ; social commnication 一、引言 青少年孤独感 (Loneliness) 是当今心理学研 究的热点问题。Peplau 曾指出 ,孤独感是个体对 自己社交状况的一种主观体验 ,当一个人的社会 关系网络的数量和质量低于他的期望时 ,孤独感 就产生了[1 ] ( P240) 。本文认为 ,孤独感是指当个人 感觉到缺乏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 ,自己对交往的 渴望与实际的交往水平产生差距时通过自我知觉 而产生的孤单、寂寞、失落、疏离和不满的主观情 绪体验。青少年的孤独感往往与家庭早期的教 育、学校的教育有关 ,也与父母的遗传有关。过去 有很多的报道都表明了青少年的孤独感容易导致 青少年的情感失落、学习退步 ,与长辈之间的沟通 减少以及性格孤僻等问题 ,严重的甚至厌世轻生。 因而关注青少年的孤独感 ,通过各种途径来减少 青少年的孤独感 ,是每个社会成员义不容辞的责 任 ,也是十分紧迫的时代任务。 二、当前青少年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一)孤独感与人格特质 国内外的心理学家对孤独感与人格特质的关 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大多利用孤独感量表测得 孤独感水平 ,再通过相关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来求得特质与孤 独感的相关程度 ,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 1、孤独感与特质类型 Todd J (2000)对孤独感与人格特质关系的研 究[2 ]中发现 ,那些神经质、抑郁质的被试往往更容 易出现孤独感。Schmidt 和 Fox (1995) 的研究中 发现悲观和害羞人格与孤独感有显著的正相关 , 收稿日期 : 2006 06 12 作者简介 : 陈富国 (1982 ) ,男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 2005 级研究生 ,主要从事人格研究。陈红 (1966 - ) ,女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 师 ,主要从事人格研究。 02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而乐观性格的青少年则体会到较少的孤独感。 Jones 和 Carver (1991)的研究[3 ]发现孤独感对人 格有显著的影响 ,强烈体会到孤独感的人往往持 有更加愤世嫉俗、极端性的观点 ,对他人更加不信 任 ,从而导致人格扭曲。 2、孤独感与依恋风格 Deniz (2005)的研究[3 ]发现 ,青少年的依恋风 格对孤独感有显著影响。安全的依恋风格对孤独 感有负向的影响 ,其他的依恋风格对孤独感有正 向的影响。Terrell (2000)的研究[4 ]中发现青少年 对亲密关系的态度也对孤独感有显著的影响。那 些持亲密关系回避的青少年往往对其他的人不信 任 ,会体会到更多的孤独感。那些喜欢亲密关系 和更加开放性的青少年则体会到较少的孤独感。 3、孤独感与社会交际、社会知觉 以往的大量研究表明社会交际对孤独感有重 要的影响 ,喜欢交际并具有较强交际能力的青少 年往往有较少的孤独感 ,而不喜欢交际或有交际 障碍的青少年往往有更多的孤独感。近来越来越 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社会认知对孤独感的影响。 Hymel 等人[ 5 ] ( P1457 —1464) 曾从社会认知的角度解释 孤独感与社会地位的关系 ,他们认为 ,儿童的孤独 感与儿童在同伴中的实际社交地位之间是以社会 认知过程为中介的 ,这种社会认知过程是归因风 格和认知模式造成的。 (二)孤独感与社会支持 研究发现青少年的孤独感是与社会支持有显 著的相关 ,社会支持一般来自于家庭、同伴、学校 , 而这三者之间又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循环系统 ,共 同对孤独感产生作用 (如图 1) ,具体的研究如下 : 图 1  社会支持 (家庭功能、伙伴关系、 学校态度)与孤独感的关系 1、孤独感与家庭功能 Henwood (1994) 在家庭与孩子的孤独感关 系的研究[6 ]中指出 ,孩子的孤独感与其母亲的孤 独感有显著的相关 ,母亲的风格会影响到孩子的 安全认知。他认为这种相关可能是由于环境传递 的作用引起的 ,母亲的判断会对孩子的安全判断、 社会地位判断、社会技巧、社会交际等都会产生影 响。研究还发现家庭的经济状况糟糕、家庭压力 过大都会对孩子的情绪产生影响 ,容易导致抑郁 和孤独感。 2、孤独感与伙伴关系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 ,青少年同伴关系同 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Ayse 和 Ayhan (2003) 发现 ,在三至六年级中可以稳定地 测到孤独感 ,而且被同伴拒绝的儿童比其他儿童 更孤独[7 ] ( P40 —46) 。俞国良等人[ 8 ] 对小学高年级学 生的研究也得到相似结论。在各种社会情境中儿 童的孤独感经常是和同伴关系困难联系在一起 的 ,而儿童不被同伴接纳的原因又多与他们的不 良社会行为和贫乏的社会交往能力有关。由此可 以推论 ,社会能力的缺乏以及较多的问题行为会 导致儿童被同伴拒绝 ,儿童的同伴接受性较差意 味着孤独感较多。 3、孤独感与学校态度 国内邹泓的研究[9 ] 已经发现 ,孤独感对学生 的学校喜好和回避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而且孤 独感对变异的解释率最高 ,体会到较多孤独感的 青少年往往对学校持回避的态度。他还从已有的 研究发现 ,儿童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对儿童的 孤独感有很强的预测作用。青少年具有良好的学 校评价、师生关系、较高的友谊质量和同伴接纳 时 ,往往孤独感较少。 (三)孤独感与环境变化、角色变化 一些学者对孤独感与环境变化、角色变化等 关系进行了研究[10 ] ( P602 —614) ,认为青少年在面临新 的环境、角色转换过渡时期往往有更多的孤独感。 国内任国荣 ( 1996 ) 对大学新生孤独感的研 究[11 ] ( P121 —123) 发现 ,大学新生在刚入学的三个月内 都会体会到不同程度的孤独感。他认为大学新生 突然来到一个新的群体环境 ,陌生的校园、陌生的 面孔 ,而各种人际关系都需要自己来处理 ,加上思 念亲人 ,出现孤独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四)孤独感与性别 关于孤独感与性别的关系 ,国内外做了大量 的研究 ,表明孤独感有显著的性别差异。Francis T (2005)研究[4 ] 发现 ,青少年的孤独感有性别间 的差异 ,这种性别上的差异是由于性别角色的差 12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异造成的 ,同时发现男生的孤独感水平显著低于 女生。他的解释是男生的控制水平较女生高 ,在 遇到一些消极的情绪或复杂的处境时 ,能够较好 的处理 ,因而体会到的孤独感会少一些。而 Cra2 mer (1998)的研究[ 12 ]则表明男性的孤独感要高于 女性 ,他的解释是男生的交际能力差于女生 ,有可 能是得到这种结果的原因。很显然 ,孤独感与性 别之间的关系还需要继续做研究和实验。 (五)孤独感与网络 孤独感与网络运用的关系 ,大部分的研究表 明网络的运用会对青少年有负面的影响 ,容易使 其产生孤独感。Liu (2004)运用 UCL A 孤独量表 对网络青少年进行了研究[13 ] ( P286 —287) ,发现网络使 用对孤独感有显著的影响 ,网络使用时间与孤独 感有显著的正相关 ,尤其是那些网络成瘾的青少 年 ,同家庭成员间的交流会减少 ,社会交际的范围 也会缩小 , 从而觉得非常孤独。然而 , Shaw (2002)等人[14 ] ( P157 —171) 的研究却得到相反的结论。 研究表明随着青少年网络的使用 ,青少年的孤独 感和抑郁的情绪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他们的解释 认为网络是青少年充实了现实的生活 ,有了更多 的交流方式和伙伴 ,因而孤独感减轻。综上 ,网络 和孤独感间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的明确 ,这也是将 来研究的一个方向。 三、孤独感研究展望 从以往的研究看 ,心理学家对孤独感的研究 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基本上探明了孤独感与各影 响因素的关系。但是 ,以往的研究存在一定的缺 陷和不足之处 ,如对孤独感的跨文化研究较少 ,孤 独感与网络使用的关系也不太明确 ,中国化的孤 独感量表较少等 ,将来的研究可侧重于这些方面。 (一)孤独感的跨文化研究 以往对孤独感的研究往往是在某一种文化下 进行的 ,而对孤独感在各种文化下的比较研究较 少 ,对各种文化下孤独者的表现的共同因子方面 研究较少。过去只有 Ami R (2001) 等人[15 ] ( P17) 对孤独感进行过跨文化的研究。他在对加拿大和 克罗地亚青少年孤独感的研究中 ,发现孤独感的 不同风格是由文化环境和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 不同的文化下 ,孤独感的水平是不同的。加拿大 的被试与克罗地亚的被试相比 ,在情绪忧伤、社会 化不足、人际隔绝、自我封闭等四个子量表上的得 分都要高。在将来的研究中可对孤独感进行跨文 化的比较 ,如进一步的通过量化的形式研究不同 文化是怎样作用于青少年的孤独感的 ;探究集体 主义与个体主义文化下青少年孤独感的程度 ,探 究各种文化下孤独感的共同的表现等。 (二)孤独感与网络使用的关系 网络对孤独感的影响 ,不同的学者的研究得 出了不同结论。在 Liu (2004) 的研究[13 ] ( P286 —287) 中得出网络使用加剧了孤独感 ,可能是由于他的 被试大多是网络上瘾者的缘故 ,而在 Shaw (2002) 等人[14 ] ( P157 —171) 的研究中得出网络使用减轻了孤 独感 ,可能是这部分网络的使用者能够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 使用网络 ,并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加强了交流。在 将来的研究中可以通过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 合的方式 ,来探明网络使用的时间长短、网络上进 行的内容、网络游戏 (个人游戏与集体游戏) 等对 孤独感的影响 ,以及综合网络的使用及其在生活 中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探究网络对孤独感的影 响 ,从而为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 ,减少孤独感提出 一些参考。 (三)孤独感量表的中国化 以往的研究中 ,孤独感的测量多采用国外的 量表 (如 Asher 等人[5 ] ( P1457 —1464) 于 1984 年编制孤 独量表)或对国外的量表进行修订 ,而很少有根据 中国人特点自己编制的孤独感量表 ,以后的研究 要根据中国人自身的特点编制中国化的孤独感量 表 ,这样能够更加准确的测得中国青少年的情感。 参考文献 : [1 ] Burger J M. 著. 陈会昌等译. 人格心理学 [ M ] . 北 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00. [2 ] Todd J , Adam S , Karen E W. Personality t rait and quality of relationship s as predictors of future loneli2 ness among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 s[J ] . Social Be2 havior and Personality. Palmerston North : 2000. vol. 28 , 5 ; pg. 463 , 8pgs . [3 ] M E D , Erdal H , Ramazan A. An investigation of social skills and loneliness lives of university studenta with respect to their attachment styles in a sample of Turkish students [J ] .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2 ty. Palmerston North : 2005. Vol. 33 , lss. 1 ; pg. 19 , 14pgs. (下转第 35 页) 22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参考文献 : [1 ] 白冰 ,汤锐主编. 世界儿童文学名著鉴赏大典 (诗歌散 文寓言卷) [ M ] . 南宁 :广西人民出版社 ,1992. [2 ] 方卫平 ,王昆建主编. 儿童文学教程 [ M ] . 北京 :高等 教育出版社 ,2004. [3 ] 陈忠义主编. 感动小学生的 100 首儿童诗 [ M ] . 北京 : 九州出版社 ,2005. [4 ] 王国维. 吴洋注释. 人间词话手稿本全编 [ M ] . 呼和浩 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3. [5 ] 叶朗 .说意境[J ] . 文艺研究 ,1998 , (1) . [6 ] 宗白华. 美学散步[ M ]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责任编辑 :黄加成) (上接第 22 页) [ 4 ] Francis T , Ivanna S , Susan R V. Loneliness and fear of inti2 macy among adolescent who were taught not t rust st rangers during childhood [ J ] . Adolescence Roslyn Height s : Win2 ter2000. Vol . 35 , lss. 140 ; pg. 611 , 7 pgs. [5 ] Asher S R , Hymel S , Renshaw P D. Loneliness in children [J ] . Children Development , 1984 , 55 : 1457~1464. [ 6 ] Henwood , Pat ricia G , Solano , et al . Loneliness in young children and t heir parent s [J ] .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2 chology. 1994 , 155 (1) : 35. [ 7 ] Ayse C U , Ayhan D. The role of peers and families in predic2 ting t he lineliness level of adolescent s [ J ] .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Provincetown : Mar2003. Vol . 137 , Iss. 2 : pg. 179 , 15pgs. [ 8 ] 邹泓. 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J ] . 心理发展与 教育 , 1998 , (2) . [ 9 ] Ioanna T , George K. Paraplegia f rom spinal cord injury : Self2esteem , loneliness , and life satisfaction [ J ] . O TJ R. Thorofare : Summer 2002. Vol , 22 , Iss. 3 ; pg. 96 , 8pgs. [ 10 ] Meifen Wi , Daniel W. R , Robyn A. Zakalik. Adult attachment , social self 2 efficiency , self 2 disclosure , loneliness , and subsequent depression for f reshman collegestudent : a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2ogy , 2005 , 52 (4) : 602~614.[ 11 ] 任国荣. 新生孤独心理及其调适 [J ]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4) .[ 12 ] Kennet h M C , Kimberley A N. Sex difference in loneliness :The role of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J ] . Sex Roles. NewYork : Apr1998. Vol . 38 , lss. 7/ 8 ; pg. 645 , 9pgs.[ 13 ] Jia2yan , Liu.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pisInternet Use and Loneliness [J ] .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Psychology. Vol . 12 (3) , Aug2004 , pp . 286~287.[ 14 ] Shaw , Lindsay H G , Larry M. In defense of t he Intern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communication and de2pression , loneliness , self2esteem , and perceived social sup2port [ J ] . 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 Vol . 5 ( 2 ) ,Apr2002 , pp . 157~171.[ 15 ] Ami R , Tricia 0 , Janice C , et al. The effect of culture on themeaning of loneliness[J ] .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Dordrecht :Jan 2001. Vol. 53 , 1 ; pg. 17. (责任编辑 :林美玉) 53
本文档为【当代青少年孤独感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6871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9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1-09-18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