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武汉软件职业学院校志定稿

武汉软件职业学院校志定稿

举报
开通vip

武汉软件职业学院校志定稿武汉软件职业学院校志院办2007年10月学院概况武汉软件职业学院于2003年7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原汉口职业技术学院和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合并而成。学院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举办,是一所以软件专业为特色,涵盖计算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艺术设计、财经贸易、应用英语、文秘法律等多个专业和门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也是湖北省唯一一所经教育部评审认定的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学院位于光谷腹地的武汉高等职业教育园内,园内环境优雅,功能齐全。学院占地面积1300亩,建筑面积18万平米。固定资产总值1.0...

武汉软件职业学院校志定稿
武汉软件职业学院校志院办2007年10月学院概况武汉软件职业学院于2003年7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原汉口职业技术学院和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合并而成。学院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举办,是一所以软件专业为特色,涵盖计算机、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艺术设计、财经贸易、应用英语、文秘法律等多个专业和门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也是湖北省唯一一所经教育部评审认定的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学院位于光谷腹地的武汉高等职业教育园内,园内环境优雅,功能齐全。学院占地面积1300亩,建筑面积18万平米。固定资产总值1.04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2140万元,拥有20个实验室,1个研究所;图书馆藏书32万册,电子图书80万册,中外期刊1500种。学院教职工总数455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4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市管优秀专家1人、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专家8人,入选“213人才工程”2人,武汉市“十大名师”1人。截止2006年8月,学院共有在校生5000余人。学院设有软件技术系、计算机应用系、经济贸易系、艺术系、机电工程系、生化与环境工程系、人文社会科学系、外语系8个系。已建立起以软件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金融管理与实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产品造型设计、艺术设计、旅游管理、文秘、园林技术、食品生物技术、商务英语等专业为主体,34个专业43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结构体系。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宗旨,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院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始终不渝致力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依托光谷,立足武汉,面向湖北,服务区域经济,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创建以来,紧紧抓住高职教育大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利用有利于发展的外部环境,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和办学优势。这些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外部环境的优势。学院是武汉市高等职业教育布局的重要力量,享有政策及资金的有力支持。学院也是全国35所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湖北省内唯一),受得社会的广泛关注,为学院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二、区位优势。学院位于武汉光谷腹地,毗邻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光谷被誉为“智慧之光、财富之谷”,高素质人才需求量极大,为学院与企业的共赢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三、人才培养的优势。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形成包括“订单”式培养的五种人才培养模式,与近200家企业建立了合并办学关系。特别是与中百集团的成功合作,得到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的高度评价。通过几年的努力,学院校企联合办学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平均就业率稳定在82%以上,部分专业实现了100%就业。四、办学条件的优势。学院拥有固定资产总值1.04亿元,具备了较强的发展后劲。特别是历经两次合并后,优势教育资源进一步集聚,学院综合办学实力显着提升。学院创建以来,得到了省、市领导的亲切关怀。省委副书记陈训秋、市委副书记殷增涛、副市长袁善腊等多次到学院调研并作重要指示。为进一步集聚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2006年7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与武汉工交职业学院合并组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主校区位于光谷腹地的武汉高等职业教育园内。一、学院的创建与发展武汉软件职业学院由三所学校历经两次合并组建而成。2001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将原武汉市第一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原武汉一师)与原武汉经贸科技学校(以下简称原经贸科技学校)合并,组建汉口职业技术学院(鄂政函[2001]78号)。2003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同意将原汉口职业技术学院与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合并,更名为武汉软件职业学院,同时保留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校名及职能(鄂政函[2003]99号)。(一)原武汉一师历史沿革原武汉一师位于桥口区宝丰二路5号。始建于1951年10月,学校在原私立法汉小学校址(汉口岳飞街8号)。1953年迁至汉口赵家条建校,1981年停办。1985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宝丰路中学恢复重建武汉市第一师范学校(武政办[1985]37号)。重建后,校园面积43亩,校舍总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学校由武汉市教育委员会领导,规格为县团级,培养中专层次师范生,学制四年,主要任务是为武汉市城区和郊区培养合格小学师资。1993年开始举办小教大专班,学制两年。学校设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保卫科。合并前教师人数为125人,在校生人数为1000人,学生毕业后由武汉市教育局统一分配工作。(二)原经贸科技学校历史沿革原经贸科技学校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路238号,始建于1973年。校园面积33.5亩,校舍总建筑面积2万平米。1998年11月,武汉市政府决定将武汉市粮食学校隶属关系划转到武汉市教委(武办发[1998]52号)。1999年1月,武汉市粮食学校更名为武汉市经贸科技学校(武教计[1999]1号)。学校由武汉市教育委员会领导,规格为县团级,培养中专层次学生,学制四年,主要任务是培养中职层次技工人才。学校设党办、办公室、教学科、学生科、保卫科、总务科及若干教研室。合并前教师人数为120人,在校生人数为800人。1994年以前,学生毕业后由武汉市粮食局安排工作,1994年以后,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安排工作。(三)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历史沿革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于1979年1月5日,是用广播、电视、印刷、视听教材和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远距离开放教育的综合性高等学校,是全国44所省级电大之一。学校位于武汉市中山大道192号,先后在武汉市13个区和部分委办局及大型企事业单位建有42所分校,形成了覆盖全市各区、各行业的电大教育网络。26年来,武汉电大先后开设118个大专专业和20多个中专专业,共输送大中专毕业生近9万人(大专7万人、中专2万人)。开展各类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27万余人次。为全省预科教育共培养毕业生4200人。现有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13123人,非学历教育培训年均10000人次以上。武汉电大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有美国、西德、加拿大、斯里兰卡等十多个国家的成人教育专家来访。曾成功地举办了武汉国际成人教育研讨会。参与了多项国家级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研究。    (四)第一次合并2001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武汉一师与原经贸科技学校合并组建汉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校校址为武汉市江岸区工农兵路87号,占地面积90亩。学院系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学院,实行以武汉市人民政府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教学业务受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指导。其办学经费由武汉市政府统筹解决。学制三年。学院设院办公室、组织人事处、纪检(监察)、党务(宣传、统战、老干)、教务处、学工处(团委)、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财务处、总务处、工会、招生办公室、南校区管理办公室、科研处(学报编辑部)、实验设备管理中心、图书馆等15个管理部门,设计算机科学系、经济贸易系、基础部、艺术系等4个系(部)。学院面向全国共9个省招生,主要招收湖北省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2001年共招收学生150余名,随后逐年增加,2003年,学院在校生达到1700余名。原汉口职业技术学院党政主要领导:院长、党委副书记:黄凤凯副院长、党委委员:别林业副院长、党委委员:戴向军(五)第二次合并2003年7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汉口职业技术学院与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合并组建武汉软件职业学院,同时保留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校名及职能。学院系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学制三年,主要任务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实行以武汉市人民政府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教学业务受省教育厅的管理和指导。其办学经费由武汉市政府统筹解决。2003年11月,教育部批准武汉软件职业学院为35所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学院校址为武汉市工农兵路87号,武汉电大校区为中山大道192号。2005年7月,学院整体迁入武昌区关凤路特1号(武汉市高等职业教育园内),占地面积1300亩。与武汉工交职业学院组团办学,实行资源共享。学院成立后,加快机构和人员整合进度,在短时间内使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同时积极探索高职教育规律。2003年10月,学院党委明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和“谋发展、重质量、出特色、上水平”办学思路,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等职业教育,倡导“学会做人,学会做事”。2005年5月,在全院组织开展了历时半年的高职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并汇编高职教育思想大讨论论文集四册。通过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导全院教职工逐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树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紧紧围绕示范性软件职业学院建设这一主题,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为初步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质量、高水平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奠定思想基础。迁入新校区后,学院一方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道路、管网、水电和主体建筑同步施工。经过大半年的建设,完成了图书信息中心、教学楼、学生宿舍等17万平方米的建筑。另一方面,把质量与特色放在首要位置,牢固树立教学中心的地位,不遗余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专业特色和合作办学特色,谋求质量兴校,特色强校。随着学院办学实力的增强,办学规模也逐步扩大。至2006年8月,学院在校生达到5000余人。招生录取分数线渐居湖北省前列。二、专业建设在专业建设中,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突出“软件”特色,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软件类专业为骨干,涵盖机电、经济、文化艺术、生物工程等多学科多门类的专业结构布局。到2006年8月,学院专业数达到34个。(一)软件技术系软件技术系主要培养计算机、通讯等领域具备应用计算机网络、C++、C#、JAVA等相关软件的开发设计及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和网络安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软件技术系学生人数为1400人,教师3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0%。软件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安全三个专业均为武汉市重点专业。软件技术系设有系办公室和软件技术、信息管理、信息安全3个教研室。2004至2006年,软件技术系先后与微软、NIIT、北京汇众益智科技有限公司游戏学院、蓝星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实施“订单教育”,合办学历教育。软件技术系教师主编和参编的教材有多本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和国家示范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专用教材系列。2005、2006两年间全系教师和管理人员共撰写与发表专业论文51篇。多名青年教师在各类评比与技能竞赛中获奖。(二)计算机应用系计算机应用系主要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装配维修技术,又具有快速跟踪计算机新技术和一定编程能力的计算机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教师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10人、高级工程师1人、武汉市学科带头人和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多人,1/2以上的专职教师具有硕士学历或学位。计算机应用系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图形图像制作和图文信息技术三个教研室。已建成或网络集成、网络综合布线、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四个实验室,拥有10个专用机房,近500台计算机。计算机应用系先后与微软ATA公司、思科公司等IT厂商进行合作,进行师资培养和行业资格认证;与武汉中百集团等企业签订长期的合作协议,开展订单教育,毕业生具有稳定的就业渠道。(三)经济贸易系经济贸易系主要培养经济管理类高等应用型技术人才。现设的专业及专业方向有:电子商务、工商企业管理(采购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物流配送管理)、会计、会计(会计软件应用方向)、金融管理与实务、工商企业管理(小企业管理)等。各专业配备有较为完善的校内实训实验室,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全系有教职工29名,其中副教授12名,具有硕士学位教师8名,双师型教师3名。经济贸易系有采购管理、物流配送管理2个专业与中百集团实行订单式培养。截止2006年8月,已与6家国内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四)外语系外语系主要承担专业英语教学和各系部公共英语课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外语系有商务英语专业和应用英语专业,在应用英语专业下开设有旅游与酒店管理方向。系部现有教职员工24名,其中归国访问学者6人(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5名。外语系配备了功能完备的语言学习室,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和适应教学需要的各类模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五)艺术设计系艺术设计系主要培养为现代企业服务的艺术设计类高级实用型人才。设有环境艺术设计、影视动画、艺术设计、营销美工等专业及专业方向。艺术设计系有教职工2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6人,多数教师是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做出一定成绩的双师型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强,多人次在全国或华中地区艺术专业设计及制作大赛中获奖。艺术设计系先后与13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做到与企业零距离结合,提高毕业生就业率。2005、2006年艺术设计系学生就业率达80%以上。艺术系拥有200多平方米的画室,有专用的绘图室,有与专业配套的电脑绘图室,配备有200多台高档电脑,有专用的多媒体教室、模型制作室、摄影教室和暗室,以及师生作品陈列室。(六)人文社会科学系人文社会科学系主要培养人文、政法学科专业人才,为学校理工类学生开设人文、政法学科、选修课程和系列讲座,弘扬人类文化,特别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及科学精神,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人文社科系设文法教研室,管理教研室和德育教研室。开设有文秘、旅游酒店管理、法律事务三个专业,下设商务秘书、电子政务、涉外秘书、旅游管理、酒店管理、速录员五个专业方向。全系有23名教师。教师中有副教授8名,硕士7名。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人文社科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先后建立了电子速录、模拟法庭、文秘等实验室。(七)生化与环境系生化与环境工程系主要培养生物、食品、化工、环境、城市园林等专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系现开设有食品生物技术、园林技术两个专业,下设食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生鲜管理(订单培养)、城市景观设计、风景园林五个方向。   系设有生物化工和环境工程教研室以及化学化工类、生物类及环境设计等相关实验室,拥有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极谱分析仪、 XS2-G系列生物显微镜、全自动电子天平、无菌操作台等先进的分析仪器与设备。生化系有教职工10人,其中副教授以上职称5人。2003—2006年,生化系先后与多家院校、企业、科研机构、植物园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教育。(八)机电系机电工程系主要培养机电工程类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有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计算机通信等6个专业。全系有学生1112人,专任教师25人。教师中,副教授以上职称12人。机电系在专业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和教学中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2003—2004年,学生获得“数控加工中级操作员证书”、“金工加工中级操作工证书”、“电工中级操作工证书”和“AutoCAD中级操作员证书”的通过率达95%以上。2006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在2006年全国第二届机械创新大赛(湖北赛区),机电系参赛的两个项目:多功能助步器、办公室健身椅分获二等奖和三等奖。三、教学及教学管理(一)教学改革学院创建后,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放在学院发展的首要位置。2004年,开展了全校性的高职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学院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校性的教学工作会议,部署教学工作。2005年10月,党委书记黄凤凯在教学工作会议上作了主题为“全体动员重质量,专心致志抓教学”的报告,全面总结了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强调要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教育的创新不断提高办学水平。2006年5月,学院教学工作会议的主题是“促进作风教风学风建设,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出要进一步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树立“质量重担人人挑,人人身上有指标”的全员育人观念,强化过程管理,狠抓教学常规,从细节入手,全面落实教学环节。2005年5月,学院成立专家督导组,聘请校内外专家坐阵为教学“把脉”,深入课堂进行以课堂教学效果和以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效果为目标的督导,收集第一手客观真实的信息,提出了很多针对性强的措施,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教学管理2005年,学院制定了包括《教学工作规范(试行)》等20多个教学有关文件,使教学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化、常规化。全面实施教学的全过程管理,从教材的选购、教师的选拔、培训、教学过程的监督、教学效果的反馈等环节严格把关。教务处设立学籍管理科,负责学生电子信息注册、异动、毕业证书的管理工作。建校后,学生学籍实行计算机管理,安装专业软件进行数据操作,工作效率大为提高。2005年,学院制定《武汉软件职业学院教材管理暂行规定》和《武汉软件职业学院关于教材建设的若干规定》,规范教材的采购、征订程序。2006年度,与10家书店、出版社签定了采购合同,采购、发行教材551种共8万余册。学院鼓励教师自编或参编教材,成果显著。(三)成人教育成人教育主要由电大校区承担。电大校区设综合管理办公室、电大教务处和三院(开放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各区共设立14所电大分校,实施面向成人的现代远程教育。2006年,开放教育春秋两季招生共录取本、专科生4110人,其中市校1302人、全校注册学生15157人;通过成人高考完成大专招生677人;中专生录取1000人,继续教育完成培训人数3116人,考试人数805人次。(四)实习实训2005—2006年,学院通过各种途径与100多家公司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涉及计算机、财经贸易、机械制造、机电设备、艺术设计和生物食品等各个领域。校内建立了一批仿真模拟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丰富实践性教学环节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五)图书馆学院各类藏书为32万册,中外期刊1500册。2006年,配备了100台电脑建设电子阅览室。2006年,与万方数据公司签订了80万册电子图书、期刊论文数据库的建设项目。通过加大资源建设的投入,学院馆藏资料的形式和内容趋于完善,为学院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物质的保障。学院期刊阅览室保证每周7天及节假日的全天候开放,每周开放时间达66小时以上,日平均接待读者600人次,年均接待读者约15万人次。四、学生及学生管理(一)学生日常管理2005年4月,学院制定《武汉软件职业学院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以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院成立学生资助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挂靠学工处,负责学生勤工助学的日常管理工作。《办法》中提出勤工助学工作分为两种方式,即常设岗位和临时岗位。报酬发放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为常设岗位:每岗每月120—240元,每人每月工作时间不能超过30小时;临时岗位:每岗每小时8元,每人每天工作时间不能超过3小时。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2005年,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得到实惠的困难学生有265名,共获贷款金额217万元。同时,学院还通过积极为因病返贫的学生筹集善款、为烈士、孤残家庭子女减免学费等多项具体措施对学生进行资助。实行奖学金制度。发放额度为特等奖1500元,一等奖1000元,二等奖500元,三等奖200元。2004年,共有367名学生获得奖学金,共计10.2万元;2005年,共有470名学生获得奖学金,共计15.8万元;2006年,共有680名学生获得奖学金,共计17.2万元,其中贫困学生获奖学金3.14万元,占总金额的20%。开展贫困生助学工作,形成了“奖、贷、助、免、补”五位一体的助学机制。学院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2006年,学院共有144个教学班,有专职辅导员32人(其中外聘22人),兼职辅导员16人,兼职班主任30人。专职辅导员与全院学生比1:176。已建立了基本的辅导员工作制度,完善了辅导员聘任、管理、培训办法。各系安排新进青年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并要求他们定期参加班团会和各类集体活动。定期对辅导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落实“十个一”指标。(1.平均每天找一名学生谈心;2.每周对所带班级进行随堂听课一次;3.每两周对所带班级学生宿舍进行一次安全卫生检查;4.每两周向系、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汇报一次工作情况;5.每周召开一次班级学生干部会议;6.每周写一篇工作笔记;7.每学期召开一次班会;8.每学期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9.每学期阅读一本有关学生工作的书籍;10.每学年撰写一篇有关学生管理工作的论文。)(二)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两课”教学改革融入学院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之中,做好“三进”工作,占领学生思想工作的主阵地。2005年4月,学院通过省教育厅“两课”专家组教学检查。2005年10月,在开展教师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学院切实抓好学生党员的教育活动,发挥学生党员带头作用,效果明显。学院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理念,突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和行为规范教育。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团员和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既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又为学生的“成长导航”。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配备5名专业教师,主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2004、2005级全体学生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教学形式为讲授、心理测评、心理影视观摩、户外心理训练、作业等多种形式。(三)招生、就业工作学院高度重视招生工作。2003年,学院仅13个专业共1700人,随着学院办学条件的改善、综合实力的提高,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录取学生分数线居湖北省内高职院校前列。2004年,学院招生专业为17个,录取新生1400余人,湖北省内文科最高分为430分,理科最高分为410分;2005年,学院招生专业为25个,录取新生1700余人,湖北省内文科最高分为450分,理科最高分为430分。2006年学院在湖北省录取考生1956人,第一自愿录取率为100%;跨省录取考生479人,一次平均录取率为99.8%。2006年,学院共计到校新生1999人,总到校率99.9%;其中:湖北省新生到校1616人,报到率为100%;外省新生到校共计383人,到校率为95.8%。学院成立就业指导办公室,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学生就业。2004—2006年学生就业率为: 年份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总体就业率 82.31% 81.80% 82.44% 武汉地区就业率 84.30% 71.88% 52.21%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平稳反映了学院瞄准市场需求和人才缺口,调整专业设置方向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五、科研工作学院设立科研处,负责制定科研规划,组织科研课题立项审批,进行科研工作过程管理和科研成果的鉴定推介。2005年4月,学院成立学术委员会,黄凤凯任委员会主任。2006年3月,学院成立科研项目评审委员会,具体负责科研项目的立项、结题等有关工作。党委书记黄凤凯任委员会主任。2005年9月,学院成立网络文化研究所,聘请湖北大学周积明教授任所长。同年11月,网络文化研究所申报成为武汉市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05年6月,学院制定《科研工作奖励暂行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2005年6月,学院制定《科研项目管理暂行规定》,对科研项目实行二级管理,即院级管理和各系部管理相结合的科研管理体制。科研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凡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在岗教职工,均可独立担任项目负责人。2005年学院共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论文或论文摘编27篇、教材或专著7本。2006年,学院科研项目立项34个,其中5个项目被确定为学院重点项目,共提供资助经费2.3万元。7个项目被确定为武汉市重点立项项目,并按1:1比例给予配套资助经费。六、党群工作(一)中国共产党党委办公室是党委日常工作的综合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安排党委召开的各种会议和重要活动;开展调查研究,收集、整理信息;检查、了解各部门落实党委工作和领导批示的情况;负责学院的宣传工作和网站建设;编辑《武汉软件职业学院报》。2006年,《武汉软件职业学院报》创刊,截止2006年8月,共出版1期,发表各类文章43篇。2005年3月,学院网站正式开通。截止2006年8月,日均访问量达1600次,总计访问量82万余次。2005年9月,学生业余党校开课,截止2006年8月,共开办3期,培训了60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其中171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部主要的职责范围和工作任务包括基层党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2004年7月,学院开始内部机构和人员整合工作。2005年2月,学院中层干部竞聘上岗调整完毕。2005年5月,学院中层以下人员通过双向选择调整到位。2005年4月,各系和机关共15个党支部成立,并配备支委委员。2005年9月,各系学生党支部成立,并配备支委委员。2005年2月,纪律检查委员会与学院行政监察机构合署办公,履行纪检、监察两种职能。2005年4月,学院召开2005年反腐倡廉工作会议,全体中层以上干部60余人参加了会议,学院领导按照分工跟各责任部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初步形成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院长负具体责任,部门领导负直接责任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格局。2006年1月,武汉市教育局纪工委到学院检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对学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给予了较高地评价。2006年5月,按照武汉市纪委统一要求,学院召开了“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斗争动员大会”,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全面展开。2006年,学院编印《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汇编》一册,供中层以上干部学习。(二)工会工作武汉软件职业学院工会是在学院党委和武汉市总工会领导下,由广大教职工自愿参加的群众组织,主要职责是根据学院中心任务,积极开展"三育人"活动,努力做好信访工作,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维护学院团结稳定局面。2005年5月,学院成立基层分工会,经民主选举,各分工会设主席1人,委员2人,其中1人为女性,负责女工工作。工会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实施送温暖工程,坚持做好“五必访、五必谈”工作。开展教职工互助互济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创建了良好的文化生活氛围。2006年,建立了以党委书记为领导小组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的校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工会主席为主任),使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工作到位。2005年12月28日—29日,学院召开第一届教职工代表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共有代表学院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民族、不同党派的近1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收到各类提案近100件。会议审议并通过学院工作报告和“十一五”发展规划,审议了一系列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文件,主要有《院务公开暂行办法》、《教职工子女学杂费补助等若干规定》、《计划生育管理办法》等。会议选举产生了学院工会领导班子和若干个专门工作机构。(三)共青团建校后,共青团与学生工作处合署办公,其主要职责是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推进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素质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特色和优势,当好党的助手,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2005年11月,学院召开首届团代会和学代会,会议主题是“繁荣校园文化、竭诚服务青年、加强自身建设”。大会选举产生王鹰等10人为新一届团委委员。2005年,学院学生社团共15个,有思想类、艺术类、体育类、文学类等各种类别,参加社团的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40%以上。2006年,学生社团发展至29个。2006年,学院共有注册志愿者350余名,在校园中传播“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以更好地服务于学校,服务于社会。七、行政管理院长办公室是综合办事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沟通信息、协调事务,搞好服务做好领导的参谋助手。办公室设主任1名,文字秘书、行政秘书、机要档案秘书各1人。院长办公室突出服务教学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枢纽作用,搞好沟通和协调,勤思善谋,重点做好学院各项决策的督办工作。2005年是学院的制度建设年,全年共印发制度类文件80余份,同年汇编成册。制度内容包括党务、廉政建设、工作规范、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安全管理、后勤管理等。2003—2006年,学院共召开专题办公会及常规工作办公会共40余次。内容涉及学院治校方略、教育教学、学生工作等诸多方面。学院的人事管理职能主要是对教师、职工等工作人员的吸收录用、调配派遣、培训考核、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聘任等事务,进行计划管理。2005年3月,为优化人员结构,使符合高校办学要求,学院制定《教职工转岗分流暂行办法》,分流途径主要有校内转岗、调出、辞职、在职进修与脱产学习、病退、待聘等形式。同时,积极引进优秀教师,充实教学一线力量。2004年8月,学院首次开展了直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的工作,共引进新教师21名。2005年,学院新进教师8人,其中硕士学历3人;2006年,学院新进教师19人,其中硕士学历10人。2005年6月,学院印发《内部津补贴分配暂行办法及内部津补贴分配中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的通知》。此次分配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改革的原则是总体提高,向一线教师倾斜。全院的财务管理工作由财务处负责2006年,学院全年实现事业收入3818.4万元,其他收入2033.78万元,专项经费收入2926.7万元,各项指标均超预算完成。同年被被评为“全国电大系统财务工作先进单位”、“武汉市决算工作先进单位”。八、合作与交流学院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截止2006年8月,学院已先后与近200家企业或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一)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形式学院与相关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按订单协议100%进入相关企业工作。2003—2006年,学院分别与武汉中百仓储连锁超市有限公司等14家公司开展了整班订单人才培养合作,涉及15个专业,订单人数为1072人。与中百集团共同创立的“中百模式”,成为国内订单培养模式的成功范例,获得国家商务部部长薄熙来的赞赏。(二)校企合作渗透式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根据教学计划提供相应的实习(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场所和实习指导教师,学院按协议为企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智力支持服务和输送一定数量的毕业生。2005年,8名学生参加富士康集团综合考核,取得优异成绩。富士康集团表示将长期录用学院毕业生。2006年7月,学院为苏泊尔30多名技术人员提供了继续教育培训服务。(三)校企合作分段制教育的人才培养形式学院与相关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院负责文化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企业负责专业技能实训教学。2005年9月,学院与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签订“2+1”校企合作分段制教育的人才培养协议。2005级学生中有100余人进入江通公司实训。(四)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形式学院与急需人才的相关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学习一年的基础课程之后,即进入企业顶岗实习,边工作边学习。许多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找”好了工作单位,进入学校后采取“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学业。2006年3,学院机械设计与自动化、艺术设计、旅游管理等专业开始这种形式的试点。(五)学院与具有企业(行业)背景的社会培训机构合作的人才培养形式2004年至2006年,学院开展与微软、印度NIIT、游戏学院、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合作办学试点。其特点是将企业培训课程、行业资格考证与学院学历课程紧密结合,使学生在获得毕业证的同时,获得国际公认的计算机应用或软件技术的资格证书。九、后勤保卫学院的后勤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其核心内容是保障与服务。学院后勤处负责全院师生的饮食、生活服务、校园环境整治、各类维修业务。2005年,学院食堂委托华科大后勤集团经营,后勤处主要做好食品卫生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保障近500教师及5000多学生的工作、生活需要。保卫工作的主要职责是维护校园稳定,负责对保安队的领导和管理;负责全校集体户口和身份证的管理。2005年6月,学院与各部门负责人签订《治安责任书》。同年,制定了《消防、应急疏散、救援预案》、《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安全工作预案。2006年,学院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防火安全领导小组”等专门工作领导班子,初步完善了工作责任分明的组织管理系统。学院建校后,始终坚持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了院级、处级、科级三级干部值班体系和学院、系部学生三级管理系统以及公安部门、学校保卫部门、学生保卫组织三级结合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安全保卫系统。2005年12月,学院积极联系武汉市江夏区政法委、江夏区公安、工商、卫生、教育等部门,进驻学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专项活动,净化了学院周边的社会环境,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十、人物简介(一)学院党政领导简历黄凤凯,男,汉族,1952年生,湖北汉川人,中共党员,湖北大学政治专业,本科学历。1969年参加工作,2003年7月,任汉口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04年9月,任武汉软件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戴向军,男,汉族,1954年生,浙江绍兴人,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历,助理研究员。1972年参加工作,2003年7月,任汉口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2004年9月,任武汉软件职业学院副书记、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熊华浩,男,汉族,1948年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学历,研究员,享受武汉市政府特殊津贴。1968年参加工作,2004年9月,任武汉软件职业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张道掀,男,汉族,1949年生,湖北红安人,中共党员,武师物理专业,本科学历,副教授。1968年参加工作,2004年9月,任武汉软件职业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马蜂,男,汉族,1966年生,湖北天门人,中共党员,武汉大学法学专业,研究生学历,副教授。1989年参加工作,2004年9月,任武汉软件职业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别林业,男,汉族,1948年生,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专业,研究生学历,副教授。1968年参加工作,2004年9月,任武汉软件职业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刘力,男,汉族,1969年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专业,研究生学历,副教授。1991年参加工作,2004年9月,任武汉软件职业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肖华初,男,汉族,1946年生,江西萍乡人,中共党员,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本科学历,副研究员。1965年参加工作,2004年9月,任武汉软件职业学院助理巡视员。(二)教授王路群,男,汉族,1965年生,安徽肥东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本科学历。1997年参加工作,2004年,晋升教授。享受武汉市政府特殊津贴、213人才工程人选、武汉市学科带头人。夏伯雄,男,汉族,1960年生,湖北黄石人,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本科学历。1982年参加工作,2004年,晋升教授。享受武汉市政府津贴。胡良琼,女,汉族,1965年生,湖北当阳人,湖北大学政治专业,本科学历。1985年参加工作,2003年,晋升教授。享受武汉市政府特殊津贴。马玉琦,女,汉族,1946年生,天津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专业,本科学历。1970年参加工作,2001年,晋升研究员。享受武汉市政府特殊津贴。大事记2005年2005年3月3月18日中国信息产业部电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授予学院“IT职业技术教育工程定点院校”。3月20日学院召开实质性合并以来首次全体教职工大会,对机构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作动员。党委书记黄凤凯作了《谋发展、重质量、上水平、出特色》的动员报告。报告讲了四个问题:一是学院面临的形势;二是2005年的工作任务;三是机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与原则;四是纪律要求。2005年4月4月18—23日湖北省专家组对电大14所试点分校进行总结性评估。4月20日南校区(原武汉经贸科技学校校区)搬迁工作开始启动。搬迁后的南校区暂借给省藏族学校办学。此举支持了省内的民族工作,也为下一步学校的整体搬迁积累了经验。4月28日 中科上影集团培训中心与学院艺术系商谈合作办学事宜。2005年5月5月10日 奥鹏远程学习中心总经理汪启富到学院商谈建立武汉软件职业学院远程学习中心事宜。5月16日 党委书记黄凤凯主持召开办公会,就与中百集团联合办学事宜进行研究并作出工作部署。5月18日 湖北省“两课”督导评估专家组来学院进行检查。党委副书记戴向军代表学院作了工作汇报。督导组对学院学习贯彻落实5号、9号文件和过渡时期执行“98方案”等工作表示肯定。5月19日 学院在武汉市电大江汉分校,隆重举行中央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武汉教学点揭牌仪式暨开学典礼。武汉市各主流媒体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全面报道。党委书记黄凤凯发表了讲话。区领导、残联领导、教育局领导,以及电大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揭牌仪式暨开学典礼活动。残疾人免费读大学的信息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我校残疾人教育的关注。5月21日 党委书记黄凤凯主持召开学院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会。会议就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意义及目前学院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阐述。5月24日 学院与中百仓储连锁超市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双方共同在今年9月入学的新生中挑选120名优秀学生组成5个“中百”班,开展校企“订单”式培养模式。联合办学中,学院承担学生的理论教学、专业思想教育等培养任务,中百集团承担学生的实践教学,企业文化等培养任务。中百集团董事长汪爱群、中百集团总经理程军、市教育局周洪宇教授、学院党委书记黄凤凯出席签字仪式并发表讲话。此次联合办学,创建了“校企联姻、订单教育”的新型育人模式,标志着学院在明确办学定位,落实培养目标,深度校企联合、实现学院跨越式发展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5年6月6月8日学院主办大型现场招聘会,国内及省市12家著名企业公司(集团)来学院进行现场招聘,直接与毕业生面对面地双向交流和选择。6月10日国家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李津石同志应邀来学院作题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专题报告,对目前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办学特点、定位以及如何办好高职教育,打造精品专业课程提供了建设性见解。6月17日台湾大汉技术学院主任秘书蒋有川先生、学务长洪廉成先生等一行四人在武汉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联络交流处方倩处长的陪同下,到学院崇仁路校区进行访问交流。2005年7月7月2日 学院整体迁入位于光谷腹地的武汉高等职业教育园内。由此,学院的办学空间进一步扩大,学院发展步入快车道。7月11日 下午,武汉市委副书记殷增涛、副市长袁善腊率市有关部门共30余人,考察了学院新校建设情况,并对学院的发展和建设分别作了重要指示。2005年9月9月10日 学院喜迎关凤路新校区首届新生。学院的在校生人数将达到6000人,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为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10月10月11日 上午11时,学院与中行东湖开发区支行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协议,标志着学院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10月12日—13日 学院在江夏区梦天湖山庄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学校领导、学院各部门负责人、各系主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师代表、各院院长、副院长;各系(院)总支书记等80余人。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近年的教学工作;部署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经验交流;有关教学管理制度的研讨。党委书记黄凤凯作了题为《全体动员重质量,专心致志抓教学》重要讲话。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研究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第二阶段为电大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主要研究远程开放教育管理模式、管理体系等。今年是学院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此次会议的召开对统一全校教职员工思想,抓住机遇,形成质量兴校、品牌兴校的学院发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未来的两三年内,学院将以教学为中心,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促进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潜心抓好教学质量,实现学院快速稳定可持续地发展。2005年11月11月11日—15日 武汉软件职业学院第一届团员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在阶梯教室B—212隆重召开。本次“两代会”的任务是:贯彻落实院党委精神,认真总结成绩,规划部署下一阶段学院共青团的工作,为实现学院“两翼齐飞”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共青团武汉市委副书记王筱武、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副书记张澍参加了会议并致辞。11月17日 武汉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评审会对学院申报网络文化研究所进行资格审查。专家们对学院开展网络文化研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网络文化研究所的定位、人才梯队建设、研究领域、研究模式和方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11月21日经中国银行华工科技分行认真审核,学院共51名经济困难学生申请19.7万元贷款获得批准,这是学院自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实施以来的第一笔贷款。学院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措施得力,效率高,是市属高校首批正式发放贷款的学校之一。2005年12月12月14日—24日 江夏区政法委、东湖开发区有关部门为净化校园环境,维护校园及其周边正常秩序,成立专班自今日起进驻学院开展为期10天的专项治理工作。   在此期间,将利用宣传车深入各村进行广泛宣传《整治公告》和《告村民书》,营造强大声势。此外,调查摸底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展开,为下阶段的集中整治打好基础。12月29日至30日 学院首届“两代会“隆重召开。此次“两代会”是学院自三校合并以来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的盛会,是一次凝聚人心,团结鼓劲的盛会。共有代表学院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民族、不同党派的近1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学院工作报告和“十一五”发展规划,审议了一系列有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文件,选举产生了学院工会领导班子和若干个专门工作机构。代表们充分发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能,积极投身于学院的改革与发展,为学院的发展献计献策。会议共收到各类提案近100件。代表们对学院前一阶段的工作表示了充分地肯定,对学院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表示要进一步克难奋进,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示范性软件学院而不懈努力。省高校工委、市总工会、市教育局领导及工会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并发表讲话,各兄弟院校也纷纷派员参加并来电来函表示祝贺。2006年2006年1月1月12日至1月13日 学院召开2006年工作会议,院领导及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回顾了2005年工作,并对2006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党委书记黄凤凯在会上提出五点要求,即“精力集中、精心谋划、精诚团结、精心呵护、精于计算”。2006年2月2月6日 学院教师孔武杰见义勇为的事迹被《楚天金报》、《楚天都市报》和武汉教育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2月27日 副院长马蜂、党办副主任祝任翔和艺术系主任王瑶一行,前往武汉隆祥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举行实习实训基地授牌仪式。2006年3月3月1日 学院在关凤路校区召开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为武汉电大迎接总结性评估工作作动员。党委书记黄凤凯要求各部门高度重视迎评工作,加强学习和讨论,提高认识,做到思想到位、学习到位,一定要抓住关键,落实细节,明确责任,奖惩分明。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争取实现“保良争优”的目标。3月2日 武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熊继汉、市委统战部知识分子工作处处长王光宇和副处长马杰来我校视察、调研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推荐等工作。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同志充分肯定了我校党委对统战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并希望学校继续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发挥统一战线的优势,进一步搞好党外优秀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将优秀人才举荐给市委统战部。3月7日 全校师生为病重学生黄秋兰和郑汉军共自发捐款合计35688元,其中教师捐款27540元整;学生捐款8148元。3月8日学院召开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暨表彰大会。党委书记黄凤凯在会上致辞并代表学校党委向全校女教职工表示节目的问候,向这次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2006年4月4月4日 省教育厅专家组来学院进行申建“计算机及软件培训基地”评估。4月6日 新西兰基督城考察团来学院商谈联合办学事宜,副院长熊华浩、别林业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4月22日“IGA中国2006年第一次董事会议暨发展交流大会”在武汉召开。学院与IGA及武汉中百仓储共同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创办第一所IGA中国零售培训学院。学院党委书记黄凤凯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发言。2006年5月5月12日学院召开教工团支部成立大会,并选举产生了教工团支部委员会。5月14日学院召开“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动员大会。会议由副院长马蜂主持,党委书记黄凤凯作了《促进作风教风学风建设,全方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动员报告。2006年6月6月16日学院举行IGA中国零售学院揭牌仪式。武汉市教育工委、中百集团、IGA、中百仓储、武汉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及湖北省、武汉市多家新闻媒体出席了揭牌仪式。仪式结束后,中百仓储总经理程军为中百班全体学员作《中国零售商业现状与趋势》的专题讲座。6月19日“湖北国际人才外包培养基地合作高校”和“武汉软件职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相互授牌仪式在学院举行。6月21日学院为25名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了首批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其中5人获国家奖学金,每人4000元;20人获国家助学金,每人1500元。
本文档为【武汉软件职业学院校志定稿】,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14.0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长颈鹿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01-18
浏览量: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