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7 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

0.7 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

举报
开通vip

0.7 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中国古代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 中国古代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 撰稿教师:李明赞  责编:陈敏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文明的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   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2.下图中铁器的出现和使用,不能说明的问题是           A.牛耕已经开始运用        B.对争霸战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C.冶铁技术有划...

0.7 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
中国古代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 中国古代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 撰稿教师:李明赞  责编:陈敏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的。)   1.中华文明的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   A.夏商西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2.下图中铁器的出现和使用,不能说明的问题是           A.牛耕已经开始运用        B.对争霸战争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C.冶铁技术有划时代的发展     D.铁器时代的到来   3.商鞅变法使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主要的依据应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抑商末,奖励耕织   4.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四年,博士淳于越进言“今陛下有海内……无辅拂(辅佐),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这里的“师古”是指学习   A.井田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禅让制   5.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分为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B.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   C.自然条件的差异        D.统治政策的差异   6.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不包括   A.使西域与中原的联系加强   B.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C.使西域各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   D.为统一中华民族作出了贡献   7.吴师道(元朝):“平城围后几和亲,不断边锋与战尘。一出宁故终汉世,论功端合胜前人。”翦伯赞:“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诗歌反映了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决定西汉“平城围后几和亲”和对匈奴“汉武雄图”的关键性因素是   A.匈奴是否南下威胁   B.西汉国力的强弱   C.双方统治者的决策   D.民族融合的程度   8.汉代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可直接到达的地区是   A.安息    B.印度     C.越南     D.大秦   9.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的成就,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祖冲之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B.《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C.《水经注》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D.祖冲之著有《缀术》等书,对数学的发展有杰出贡献   10.“隋唐时期,中国拥有先进的政治体制”,主要指的是   A.三公九卿制度       B.行省制度   C.内阁制度         D.三省六部制   11.唐朝政府将北魏租调制改为租庸调制,这种调整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使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   B.使农民的生产时间得以保证   C.加强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使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   12.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①产地分布广         ②生产规模大、产量多   ③分工细,品种繁多      ④技艺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的风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3.西藏拉萨大昭寺前的“长庆会盟碑”说明了   A.汉藏两族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   B.吐蕃首领接受了唐朝政府册封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了有效的管辖   D.唐时“蕃汉分治”政策的成功   14.隋唐文化对日本的最大影响是   A.建造都市城郭,建筑业发展迅速   B.货币发生了巨大变革   C.进行了大化改新,进入封建社会   D.儒学传入,促进了日本文化的革新运动   15.下列关于隋唐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   ②隋朝著名建筑师李春主持修建了大兴城   ③莫高窟最精美的壁画,大都是隋唐时的作品   ④由隋入唐的书法家创立了“颜体”和“柳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北宋时期,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其中首要的措施是   A.削夺大将兵权        B.削弱丞相权力   C.削弱地方的权力       D.扩大科举规模   17.一部反映北宋神宗(1067~1085年)时的电视剧中,出现了以下现象,这些现象中真实的是   ①有一户农民用政府的贷款种下了十亩水稻   ②有一户大地主因隐瞒土地被处罚   ③有一读书人因为策论写得好,很得主考官欣赏   ④有一举人善做诗词,但不关心国家大事,在进士科考试中落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8.“残存的中原王朝,不得不面对这些在中国国土上的征服王朝,即使不承认其为凌驾自己之上的王朝,亦将它们视为平等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它们建立了长期的外交关系,并向它们提供岁币和贡物。”下列能够证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唐朝册封怀仁可汗      B.宋金绍兴和议   C.宋辽澶渊之盟        D.宋夏1044年和议   19.元朝时管辖斡难河源一带的行省是   A.岭北行省    B.中书省   C.辽阳行省    D.宣政院   20.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罢丞相,缓和君臣矛盾     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   C.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    D.强化君主专制   21.某地在修建高速公路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了一座古墓,随葬文物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已残)、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元朝   22.清朝康乾盛世,对于山区、海滩、北方边疆地区土地进一步开垦,使当时全国耕地数额超过此前任何时期。以下对这种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和原料   B.加速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枯竭的过程   C.是我国农耕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主要体现   D.是我国封建经济逐渐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23.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有   ①明后期,瓦剌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   ②明朝中期,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部   ③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   ④雍正帝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   24.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A.加强了对宗教的管理   B.团结了宗教人士   C.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西藏的各种图谋   25.一部“满是辛酸泪”的巨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长篇小说,该著作的思想核心是   A.反映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B.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官场的黑暗   C.赞美英雄好汉形象,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D.鞭挞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4分,第29题8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堪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转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耕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周国(东周)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秦国)大商人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   材料二  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相国,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以上材料均摘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请完成:   (1)归纳指出材料一中的现象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6分)   (2)材料二中的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   (3)说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造成的影响。(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   材料二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然而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  右图为根据考古资料绘制的《秦长城示意图》: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戎狄”主要是指哪一个民族?秦汉之际,“戎狄”的国家形态是什么?(2分)   (2)材料一中司马迁的这段材料反映了秦长城的修筑中有哪些特点?(2分)   (3)贾谊与司马迁对秦朝修建长城的目的的叙述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4)秦朝能倾国力而修长城,与哪种政治体制有关?(2分)   (5)材料二中认为修筑长城给秦朝带来了什么结果?(4分)   (6)材料三中的信息与司马迁关于长城的记载有什么关系?(2分)   (7)要进一步获取中国古代长城的资料,除查文献外,你还能通过哪些途径去搜集?(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德(唐高祖年号)七年,始定律令。以度田之制……丁男、中男给一顷,笃疾废残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亩,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赋役之法,每丁岁入租粟二石。调则随乡土所产,绫绢绸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                                   ——《旧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  (建中)元年,(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所在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史无侥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                                 ——《通鉴选·杨炎与刘晏》   材料三  唐初规定男丁16岁以上为中男,21岁以上为成丁,60岁为老丁。唐中宗时,成丁年龄改为23岁,唐玄宗时,以18岁以上为中男,28岁以上为成丁,58岁以上为老。                                    ——《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四  凡民年二十为兵,六十而免……初,府兵之置,居无事时耕于野……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                                    ——《新唐书·兵制》   请完成: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征税准则是什么?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何在?这一变化的实质又是什么?它反映了一个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4分)   (2)材料一中“庸”和材料二中“行商”的规定有何作用?(4分)   (3)材料三中关于服役年龄的规定有何变化?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其目的是什么?(3分)   (4)材料四和材料一有何关系?依据材料说明这种兵制的优点。(3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后来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请完成:   (1)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是什么?到了宋代、明朝,宰相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2)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的限制词“勃兴”,则可知为夏商西周时期。   2.答案:B。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两大重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就是牛耕和铁器的应用,既然有“犁”自然有牛耕,大量铁器的存在,也说明冶铁技术的进步。因此,A、C、D三项都是铁器出现反映出的问题。   3.答案:A。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封建制经济基础的根本要素,故A项是封建制确立的主要依据。   4.答案:B。   “师古”就是仿照古制。古代的政治制度,就是分封制。   5.答案:C。   农耕与游牧区域划分不是人为因素,而是客观自然环境使然。   6.答案:C。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西域各民族共同对抗匈奴,并没有使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控制。   7.答案:B。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突破口是正确理解材料中的含义,再联系课本知识分析可知,采取“和亲”还是“武力”解决民族关系,关键在于当时的综合国力。   8.答案:B。   参照课文表述。   9.答案:A。   本题要求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运用极限理论解决计算圆周率问题的是刘徽。   10.答案:D。   注意是“先进的政治体制”,就是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度是秦汉时期的制度,行省制度是元朝时期的制度,内阁制度是明朝的制度。   11.答案:B。   唐朝调整赋税制度主要是增加了“庸”,结合“庸”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即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   12.答案:C。   解题需全面总结概括手工业的总体特点。联系教材可知①②③④都正确。   13.答案:A。   本题考查对唐与西藏关系的正确理解。吐蕃首领只是进行了和亲,没有接受唐政府册封,“册命”与“册封”不同;唐政府没有行使对西藏的行政管辖,也没有实行“蕃汉分治”的政策。   14.答案:C。   隋唐文化对日本产生影响的重要中介是遣唐使,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回国的遣唐使策动的,这一事件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应该是最主要的影响。   15.答案:B。   大兴城是宇文恺主持修建的。“由隋入唐”指的是唐初,著名书法家是以欧阳询为代表的“初唐三大家”;“颜体”是盛唐颜真卿所创,“柳体”是中晚唐柳公权所创。   16.答案:A。   宋初统治者吸取了唐以来藩镇割据的教训,加之宋太祖原是禁军大将,通过“陈桥兵变”当上皇帝,所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首先从削夺大将兵权开始。   17.答案:C。   本题实际上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①反映的是青苗法,②是方田均税法,③④是改革科举制度。   18.答案:C。   从所学史实得知,唐朝册封可汗不是平等关系;宋金关系是宋向金称臣;宋夏关系是1044年元昊取消帝号向宋称臣;宋辽约为兄弟关系,故选C项。   19.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识图能力,要求准确记忆岭北行省的地理位置。   20.答案:D。   解题关键是明确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内涵。专制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强化君主的个人专权。据材料可知,明中央各机构间互相牵制,大权总归于朝廷,实质上是强化了君主专制。   21.答案:C。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所说的各种随葬品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甘薯是明朝时期传入我国的。   22.答案: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的大量开垦会造成水土资源的流失,带来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   23.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对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识记和综合分析的能力。首先,必须全面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其次,认真审题,仔细分析每一项措施的含义。通过分析可知,与明修好的是“鞑靼首领”,而非“瓦剌首领”;蒙古分为三部是在“明末清初”,而非“明朝中期”。故C项正确。   24.答案:C。   (本题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实行册封制度是清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管辖的重要举措。)   25.答案:D。   本题是对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文学成就的考查,重点是明清小说的代表成就及影响。A项指的是《西游记》的社会价值,B项是《儒林外史》的内容,C项是《水浒传》的评价。题干中有“成就最高的长篇小说”的限制,即指《红楼梦》,其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D项。   二、非选择题   26.(12分)   解析:第(1)问中的“现象”在材料一中有明确信息,其“原因”可从诸侯割据时期人身较为自由,商业利润丰厚等方面分析。第(2)问中的“特点”可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等进行归纳,其反映的时代特征,即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第(3)问“影响”,可从劳动力的流向、思想观念、生活观念甚至国家政治方面概括。   参考答案:   (1)现象:战国时期商业发展起来,商人力量增强,并影响人们的生活观念和国家的政治。原因:一是由于当时处于诸侯割据时期,劳动者人身较为自由,统治者无法加强控制;二是由于当时商业发展,工商业利润较为丰厚,影响了资本流向。(6分)   (2)生产方式特点:以伙计为基础的较自由的生产方式与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野蛮的生产方式并存。时代特征:反映了当时处于新旧制度交替时期,新旧生产方式并存的复杂性。(4分)   (3)影响了劳动力的流向,加强了各地的联系,影响了当时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甚至对国家政治也产生了影响。(2分)   27.(16分)   解析: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本题从这一热点问题出发,设计了新颖情境,侧重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其中,第(7)问是对研究性学习的考查,要求根据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认识。   参考答案:   (1)匈奴。奴隶制国家。(2分)   (2)地势险、长度长。(2分)   (3)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2分)   (4)封建中央集权制度。(2分)   (5)在起到抵挡匈奴进攻的同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激起人民反抗。(4分)   (6)考古发掘的证据印证了司马迁的记载是正确的。(2分)   (7)实地查看、考古调查等。(只要答出任意两项即可)(2分)   28.(14分)   解析:本题以唐代赋税制度变革的几则材料为情境。材料一反映的是唐初的租庸调制,从“每丁岁入租粟二石……”,可知它是以人丁为征税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材料二反映的是唐后期的两税法,对征税的标准、包括行商都有规定,材料三丁男、中男的起岁推迟,“老丁”的年龄提前,说明服役期限缩短,赋役减轻。材料四反映了唐实行府兵制的情况。把握这些有效信息后,大部分问题都可以从材料中得出正确答案,第(1)问中的第三小问原来是以人丁为征税标准,现改为以土地、财产作征税标准。这实际上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同时不以人丁作征税标准,说明封建国家对人身控制减轻。   参考答案:   (1)准则:材料一以人丁为征税标准;材料二以土地、财产为征税标准。   原因: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被破坏,以此为基础的租庸调制无法实行,为保证国家赋税收入而实行两税法。   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   趋势:封建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减轻。(4分)   (2)“庸”的规定可以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发展农业生产;“行商”的规定保障了商业活动的合法经营,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4分)   (3)变化:丁男、中男的起岁推迟,“老丁”的年龄提前。   现象:服役期限缩短,赋役减轻。   目的:恢复发展生产;巩固统治。(3分)   (4)联系:均田制是府兵制的基础,均田制下授田者要服兵役。   优点:有利于国家的军事调动,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基础。(3分)   29.(8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侧重的是对历史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的背景材料新颖有趣,但反映出的历史问题是沉重的,要从材料中明确命题意图,进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第(1)问简单,这些制度的变化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这为回答第(2)问做好铺垫。第(2)问是开放式题目,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但必须围绕“皇权的强化”这个中心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1)隋唐是三省六部制。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军事、财政权;明代废除丞相制度。(4分)   (2)上述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反映了专制皇权日益强化,大臣的地位日益降低。(开放式题目,言之有理即可)(4分)
本文档为【0.7 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23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8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1-09-10
浏览量: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