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5 中国古代史 辽宋夏金元

0.5 中国古代史 辽宋夏金元

举报
开通vip

0.5 中国古代史 辽宋夏金元中国古代史复习五代辽宋夏金元 中国古代史复习五代辽宋夏金元 撰稿教师:李明赞     责编:陈敏: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 复习指导 阶段线索   本阶段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政治上的总体趋势是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的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北宋政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未能完成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其长期并立,这种分裂对峙局面一直持续到元的统一。元实行了行省制度,有效管辖了广大的版图,说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行政制...

0.5 中国古代史 辽宋夏金元
中国古代史复习五代辽宋夏金元 中国古代史复习五代辽宋夏金元 撰稿教师:李明赞     责编:陈敏: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社会的继续发展 复习指导 阶段线索   本阶段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政治上的总体趋势是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的并立逐步走向统一。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北宋政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未能完成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与其长期并立,这种分裂对峙局面一直持续到元的统一。元实行了行省制度,有效管辖了广大的版图,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行政制度,且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相对稳定,经济获得了较大发展,北宋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经济活跃,出现纸币交子;南宋时,江南农业生产超过北方,使我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江南,元代棉纺织业发展,水运发达,外贸活跃兴盛。   民族间有战有和,两宋时期的三次和议,对汉政权来讲,虽属屈辱性质,但实际上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且维护了长久和平,说明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间的长期友好交往和民族融合;元的统一,客观上使民族融合进入了一个新高潮。   宋元时期,文化高度繁荣,三大发明的传播与使用,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教育、史学、艺术各个领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思结合   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习提示:学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往往容易忽视科举制的发展。对于加强中央集权产生的影响,既要看到它积极的一面,又要看到它消极的一面,学习时要注意这些措施与王安石变法和两宋对辽、夏、金政策的因果联系。   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哪些方面?北宋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学习提示:学习时注意把变法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对应起来,加深对变法目的的理解,注意从变法的结果中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经验教训,对当今的改革开放有所启示。   3.辽和夏是怎样兴起的?北宋与辽、夏的关系有何相似之处?   学习提示:封建制生产关系向边疆地区扩展是两宋时期民族发展的重要表现,具体表现为边疆少数民族主动接受中原地区先进的封建文化,这也是边疆少数民族政权能够与中原政权形成对峙的重要原因,这种局面与唐朝明显不同。   4.金朝是怎样兴起的?金与南宋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习提示:金灭掉了两个腐朽的封建王朝辽和北宋,在这一过程中,阿骨打推行的猛安谋克制起了重要作用。在学习金与南宋的关系时注意将辽与北宋的关系进行对比,两者都经历了从战争逐渐走向和平的过程。   5.蒙古是怎样兴起并统一全国的?元朝对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哪些贡献?   学习提示:对于蒙古政权兴起并统一全国的过程要注意其阶段性:蒙古族的统一 →对外扩张→灭掉南宋统一中国;对于元朝的贡献要从民族融合的发展和创立行省制度两个方面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6.宋元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习提示:宋元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要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发展中去寻找。宋元时期我国的科技继续领先于世界,是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关键时期,学习时要注意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路线和时间。 复习策略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多民族政权分立,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时期,其阶段特征是:政治上从分裂割据、若干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民族关系方面逐渐走向全国范围的大融合;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发展,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文化繁荣。   本单元头绪零乱,在把握单元阶段特征的基础上,再从政治(从分裂割据向统一发展)、民族关系(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民族融合)、科技文化辉煌等方面进行概括,理清其历史发展线索,以此培养归纳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和从客观上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   突出民族关系的重点与难点地位。可以依据两种形态即战争与和平形态(经济文化交流),复习宋辽、宋夏、辽金、两宋与金、南宋与元、蒙古与其他各族等相关史实,认识民族交往是主流。如辽宋关系从战争(北宋收幽云之战、澶州之战)到议和(澶渊之盟)再到经济文化交流。少数民族首领采取的一些政策,如辽的“蕃汉分治”,要深入分析这种“一国两制”实行的原因、措施及影响。 重点、难点知识与解析   1.北宋政权先后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有哪些?为解决这些问题北宋采取的措施及其结果   (1)北宋初期的主要问题:第一,国家分裂,南北方割据政权的存在威胁着北宋的统治;第二,武将大权在手,拥兵自重,中央集权不巩固;第三,辽占据幽云等地。   解决措施和结果:第一,宋太祖和其弟宋太宗用了十几年时间消灭割据政权,于979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第二,宋太祖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等措施,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和节度使的权力;分割宰相权,加强君权;各州设知州和通判,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集中财政权和司法权,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五代以来重臣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但造成冗兵、冗官现象,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第三,为了收回幽云地区,多次对辽用兵。宋辽议和,达成了澶渊之盟。   (2)北宋中期的三大问题:第一,冗兵、冗官、冗费现象,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第二,土地兼并现象十分严重;第三,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的安全。   解决措施和结果:统治集团为了摆脱危机,巩固封建统治,进行了两次改革,即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但最终都失败了。   (3)北宋后期的两大问题:政治腐败和面临金的进攻。   解决措施和结果:进行抗金,多次打退金兵进攻,1127年被金灭亡。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   (1)措施   第一,集中军权。主要有:解除大将兵权,削减节度使的实权;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使其与统军将帅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以防武将专权;选精壮之士编入禁军,以达“强干弱枝”“内外相制”之目的。   第二,集中行政权。主要有:在中央,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政权,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便于皇帝总揽大权;在地方,派文官担任知州,又设通判监督知州,使其互相牵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第三,集中财权和司法权。主要有: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赋税和财政,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死刑须报中央复核,把地方司法权收归中央。   (2)特点   一是重文轻武,文人治国。这是吸取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称雄干政的教训,其有利的一面在于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其不利在于文官不懂军事造成军事战斗力低下。   二是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这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巩固统一,防止分裂,但另一方面却导致地方行政机构办事效率的低下,而中央机构臃肿,人浮于事,造成冗官。   三是弱枝强干,守内虚外。这固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中屡败的重要原因。   (3)利与弊评价   积极作用: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极作用:一是过分集权造成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二是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三是地方上财政困难。上述恶果是北宋积贫积弱的祸根。   3.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   北宋中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但同时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最终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其原因有:   (1)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到王安石变法前夕,大官僚、大地主霸占的土地竟占北宋全部耕地面积的70%以上。地主隐瞒土地,少纳赋税,官僚可以减免赋税,结果国家减少了大量的赋税收入。   (2)北宋重文轻武,通过科举考试,起用大批官僚,扩大了统治基础,也造成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官俸开支与日俱增,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3)赵匡胤为加强中央集权,从地方军队中挑选精壮士兵编入禁军;为缓和农民的反抗,采用募兵、养兵的办法,结果军队的数目越来越多,军费开支越来越大,加重了财政负担。   (4)北宋的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半数禁军驻扎京师,半数屯驻边境。驻边禁军三年一轮换,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在与辽、夏的作战中屡屡败北。   (5)每年送给辽、夏大量的岁币,以求得议和,这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危机。   4.王安石变法   (1)背景:①土地兼并现象严重。②农民的反抗斗争。③冗官、冗兵、冗费。④辽、西夏的威胁。   (2)措施:   第一、理财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第二、军事措施:保甲法、将兵法。   第三、教育措施: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   (3)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兴修众多水利工程,荒地辟为良田;清丈出大量漏田;军事实力有所增强。总之,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4)失败原因:用人不当,危害百姓;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有些地方官拒绝执行新法;宋神宗死,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废除新法。   (5)评价:变法是在北宋中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进行的改革运动。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   (6)对古代改革的认识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当社会矛盾尖锐到发生政治、经济危机时,统治阶级内部会产生一些主张变法的政治家、改革家。他们对最高统治者的贪暴提出忠言进行直谏,或实行一些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或采取一些奖励农耕、发展经济的措施,尽管他们改革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效果也是有大有小,但他们顺应了历史潮流,积极改革弊政,在一定程度上也缓和了社会矛盾,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符合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因此,他们同样是爱国志士,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5.辽、夏、金的制度文化建设   辽:契丹建国后,仿照汉字偏旁创制了契丹文字。辽占领北方幽云十六州后,采取了“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在中央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南面官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沿用唐代以来的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北面官均由契丹人担任,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北面官的权力和地位高于南面官。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一种“一国两制”的制度。“蕃汉分治”制度肯定和保护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   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等机构,分掌行政、军事等大权;推行科举制度;仿照汉文楷书字体创制了西夏文字。   金:推行政治军事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即猛安谋克制。猛安谋克作为基本的社会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以后,后金努尔哈赤建立的八旗制度基本类似于此。此后,随着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大,谋克户演变成地主,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   认识:综观少数民族的政治制度,其特点一是向汉族学习,一是实行民族分治,说明了先进的封建文明必然代替落后的文明,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的扩展。   6.唐宋处理民族关系比较   (1)相同点:   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和边地开发。   (2)不同点:   ①方式:唐朝以和亲、会盟、册封、设立行政机构、采取战争手段等多种方式灵活处理了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宋朝则多采用战争、和议、贸易的手段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保持联系。   ②状态:唐朝在民族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基本上制约着民族关系的走向;宋朝则在民族关系中处于劣势,深受少数民族政权的制约。   ③结果:唐朝时保持全国的稳定和统一局面,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宋朝时形成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国力虚弱,最后两宋都被少数民族灭掉。   以上特点的出现,根源于两个封建王朝整体实力的强弱,也与封建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有关,还深受少数民族势力强弱的影响。   7.宋元时期从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到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   唐朝结束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但是并没有实现全国性的统一。与北宋并立对峙的先后有契丹族的辽、党项族的西夏、女真族的金等几个少数民族政权。辽、北宋灭亡后,又形成了南宋和金的对峙。到元朝时,最终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了祖国的统一。   从分裂割据到大一统局面是宋元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一,从政治上说,从分裂割据到几个政权并立,形成局部统一,为元朝的最终统一提供了条件。   第二,从经济上说,中原和边疆地区经济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族各地经济交流频繁,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从民族关系上说,在我国古代史上,宋元时期是民族融合的又一次高峰,各民族相互交流、互通有无,民族差异缩小,民族矛盾缓和,为元朝的最终统一提供了条件。   第四,五代十国、辽、宋、夏、金等国家之间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第五,从元朝建立时的局势看,元朝刚刚建立,军事力量强大,夏、金、南宋的统治都已经腐朽,这些也为元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8.对元朝统一战争的评价   (1)元朝通过战争完成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并为元朝以后的历史发展和统一主流奠定了基础;促进了祖国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大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总之,元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其统一战争带有进步性。   (2)元的统一战争具有双重性。当时蒙古社会的生产方式远比汉族生产方式落后。蒙古贵族在统一的征服战争中,带有很强的掠夺性和残暴性,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这必然激起被征服地区的人民的反抗。从这个角度说,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保卫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这种反抗斗争无疑是正义的,文天祥被俘后表现出的崇高气节,更值得后人称道。   9.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   ①两宋时期的经济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经济的高度发展为科技、文化繁荣莫定了基础。②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③两宋政府重视教育,宋代的学校制度更加完备,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推动了文化的繁荣。④这一时期,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学习和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少数民族的进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⑤对外交往有了重大发展,一方面将我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也吸收了外来文化,进一步丰富了本民族的文化。⑥这一时期的文化继承和发展了隋唐的文化成果,继续向前发展。   各时期文化繁荣的原因一般从政局、政策、经济发展、民族交往、对外交往等方面分析总结,但要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特征。   10.宋元文化比隋唐文化进步的表现   建立在隋唐文化高起点上的宋元文化更加辉煌灿烂,它比隋唐文化的进步主要体现在:   隋唐时期的雕版印刷术,北宋改进为活字印刷;   北宋时罗盘针开始用于航海,促进了航海的发展;   北宋把唐末用于军事的火药更加广泛使用,出现许多火药武器,元代传到欧洲;   元代郭守敬的天文测量比唐朝僧一行的天文测量的规模范围更大更广;   宋代文学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和发达。唐代出现的词,两宋获得极大的发展;宋代世俗文学(话本)迅速兴起;元代的“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   宋代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比唐代作品更加逼真、写实,富有生活气息。 成果测评   1.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政、军、财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2.北宋初年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   A.分权、强兵弊端无穷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   D.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   3.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   ①青苗法     ③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关于宋辽“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缔结盟约后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B.政治上加强了汉族与契丹族的友好关系   C.经济上宋辽的贸易往来更为频繁   D.北宋以给辽“岁币”求得苟安,是丧权辱国的盟约   5.宋辽、宋夏、宋金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C.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赵宋王朝都需要输纳岁币   6.“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7.两宋时期我国的火药和火器制造技术有了提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与当时频繁的战争有关      ②开始制成管状火器   ③促使我国封建制度衰落      ④明朝时传入欧洲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8.宋元是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技方面的突出表现是   A.发明了印刷术和火药   B.中国古代历法体系开始成熟   C.有了总结性的工艺百科全书   D.出现了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   9.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10.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二者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二人的阶级立场截然不同   B.二人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   C.二人的政治倾向明显不同   D.二人的才学、气质的差异 答案及解析   1.   答案:B。“分权”是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基本手段,历届封建王朝几乎都使用过这一手段加强中央集权,其中北宋和明表现最为突出。选项A、C、D都是针对中央或地方行政某一方面采取的举措,只有B项才体现了“全面反映”这一要求。   2.   答案:B。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是有积极意义的,利大于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官多、兵多,造成了北宋中期严重的财政危机。   3.   答案:D。选项①②④属于王安石变法中的理财措施,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危机。而选项③属于变法措施中的军事措施,与理财没有关系。   4.   答案:D。“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力量均势下的产物,宋无力收复幽云十六州,辽也无力灭宋。D项表述错误。   5.   答案:C。历史上的“南北对峙”主要指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与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南方对峙,只有宋金对峙符合题意。   6.   答案:B。元兴起于蒙古高原,1234年灭金,又招降吐蕃,征服大理。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   7.   答案:B。选项①、②符合历史实际。选项③,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促使欧洲封建制度衰落。选项④,火药和火药武器是在13世纪中期传入欧洲。   8.   答案:D。雕版印刷术是在唐朝发明的,北宋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末就已开始用于军事,故A项表述不正确;中国古代历法体系开始成熟的标志是唐朝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故B不正确;总结性的工艺百科全书出现在明朝,即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故C项不正确。只有D项正确,它指北宋沈括著述的《梦溪笔谈》。   9.   答案:C。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理”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他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目的出发,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这里的“天理”,是把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神圣化。   10.   答案:B。在所有四个选项叙述的情况中,只有选项B所述符合题意。苏轼生活在北宋,社会相对稳定,北宋控制南北方大部分疆域,社会经济繁荣,苏轼作品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辛弃疾生活在南宋,南宋失去半壁河山,局促于东南一隅,辛弃疾作品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上述社会状况是造成两人作品内容大相径庭的主要原因。
本文档为【0.5 中国古代史 辽宋夏金元】,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23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2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1-09-10
浏览量: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