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国新石器时代城址综合研究

我国新石器时代城址综合研究

举报
开通vip

我国新石器时代城址综合研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我国新石器时代城址综合研究 张国硕  阴春枝 摘  要 从对新石器时代诸城址的分析可知, 我国城至少已有 5500 年以上的历史。新石器 时代城的功能主要是用于防御, 当时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对城的地理位置进行选择。这个时期的城 可分作缓岗、台地、山城、水城四大类, 城规模较小, 防御设施简陋, 筑...

我国新石器时代城址综合研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我国新石器时代城址综合研究 张国硕  阴春枝 摘  要 从对新石器时代诸城址的分析可知, 我国城至少已有 5500 年以上的历史。新石器 时代城的功能主要是用于防御, 当时人们已开始有意识地对城的地理位置进行选择。这个时期的城 可分作缓岗、台地、山城、水城四大类, 城规模较小, 防御设施简陋, 筑城技术较落后。 关 键 词 新石器时代  城址  起源  布局 作者简介 张国硕, 男, 1963 年 8 月生, 郑州大学文博学院副教授; 阴春枝, 女, 1965 年 3 月生, 郑州大学文博学院讲师。 (郑州 450052) 收稿日期: 1996- 09- 15   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城市的初创阶段。这个阶段 的城, 一般被称作“早期城市”或“雏形城市”。对新 石器时代城址进行深入研究, 不仅能够了解我国城 市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而且对于我国原始社会向奴 隶社会过渡诸课题的研究工作大有裨益。经过考古 工作者多年的努力,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 城址达数十座, 这就为研究早期城市提供了丰富的 实物资料。本文拟对我国新石器时代城址作一综合 研讨, 不妥之处, 敬请同仁指正。 一 城址的发现与我国城的起源 我国新石器时代城址的发现是随着考古工作 的不断开展而逐渐增多的。本世纪 30 年代, 考古工 作者首先发现了山东章丘市龙山镇城子崖城址①。 由于当时认识上的局限性, 发掘者把这座城址的时 代断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 (距今 4600 - 4000 年)。到了 90 年代初, 山东省考古工作者重新对城 子崖城址进行钻探发掘, 确认 30 年代发现的所谓 龙山文化城应属于青铜时代的岳石文化城; 而岳石 文化城叠压着一座龙山文化城, 在岳石文化城之上 又存在着周代城②。尽管如此, 30 年代城子崖城址 的发现仍具有重要意义, 它促使人们积极地寻找更 多的新石器时代城址。不久, 考古工作者又在河南 安阳后岗发现一座龙山文化城址。③ 解放以来, 新石器时代城址不断被发现。据不 完全统计, 自 1949 年至 1996 年 8 月, 我国已发现 新石器时代城址近 50 座, 范围遍及黄河中下游地 区、长江中游地区、四川盆地和内蒙古地区。城址年 代不仅有龙山文化时代, 而且也有仰韶文化时代。 具体来说, 河南省新发现有登封王城岗④、淮阳平粮 台⑤、郾城郝家台⑥和辉县孟庄⑦等 4 座龙山文化城 以及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⑧。山东省历年来发现 有章丘城子崖、寿光边线王⑨、邹平丁公βκ、临淄田 旺βλ等龙山文化城。近年, 在滕州市薛国故城内, 发 现一座龙山小城βµ; 又在鲁西聊城地区发现阳谷景 阳岗、皇姑冢、王庄、茌平尚庄、教场铺、乐平铺、大 尉、东阿王集等 8 座龙山文化城。βν湖北、湖南二省 目前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皆属屈家岭文化 (距今 5000- 4600 年) , 它们是: 湖北天门石家河、石首走 马岭、江陵阴湘城、荆门马家垸及湖南澧县城头山 等。βο在成都平原地区, 近年发现有新津宝墩、都江 堰芒城、温江鱼凫城、郫县古城等龙山文化时代城 址。βpi在内蒙古地区, 解放以来发现的龙山文化时代 城址是: 凉城老虎山、西白玉、板城、大庙坡, 包头市 阿善 (2 座)、西园、莎木佳 (2 座)、黑麻板、威俊 (3 座) , 清水河县后城嘴、马路塔, 准格尔旗寨子塔、寨 子上 (2 座) 等, 其中以凉城老虎山、包头威俊、阿善 等城址最具代表性。βθ此外, 属良渚文化的江苏昆山 赵陵山、武进寺墩等遗址, 周围以河道代替城墙, 城 内建筑物规格较高, 其性质也应属城。βρ 我国城起源于什么时代, 零星的文献记载有争 议, 主要有三说。一为“黄帝说”, 认为筑城始于黄帝 时代。《史记·封禅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记载:“黄帝时为五城十二 ·85·  第 30 卷 第 2 期V o l130 N o12    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 F ZH EN GZHOU UN IV ER S IT Y  1997 年 3 月M ar1199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楼。”《汉书·郊祀志》也有类似的记载。《事物纪原》 引《轩辕本纪》说:“皇帝筑邑造五城。”又引《黄帝内 传》曰:“帝既杀蚩尤, 因之筑城。”二为“夏鲧说”, 认 为夏部族的首领鲧是始作城者。《世本·作篇》载: “鲧作城郭。”《吴越春秋》称:“鲧筑城以卫君, 造郭 以守民, 此城郭之始也。”《吕氏春秋·君守篇》云: “夏鲧作城。”《淮南子·原道训》则曰:“昔者夏鲧作 三仞之城, 诸侯背之, 海外有狡心。”又《通志》云: “尧封鲧为崇伯, 使之治水, 乃兴徒役, 作九仞之 城。”此外, 还有“夏禹说”, 少量文献材料谓夏禹为 始作城者。如《太平御览》卷一百九十二引《博物志》 云:“处土东里隗责禹乱天下, 禹退作三城, 强者攻, 弱者守, 敌者战, 城郭盖禹始也。”以上三种观点哪 一种更切合实际, 仅靠有限的文献材料, 是难以作 出判断的。 新石器时代诸城址的发现, 为研究我国城的 起源提供了可靠材料。目前来看, 至少有以下两点 是可以肯定的: 一是夏鲧时代即已广泛筑城, 夏禹 不是始作城郭者。夏鲧是尧舜时代人, 一般认为尧 舜时代与龙山文化时代有关。βσ目前已发现大量龙 山时代城址, 说明筑城技术在夏鲧时期已被人们所 掌握。二是黄帝时期城已经出现。黄帝时期距今多 少年, 现难以作出准确判断, 但距今至少有 5000 年 左右。近年在郑州西山发现的仰韶文化晚期城址, 距今 5300- 4800 年, 许顺湛先生认为其与黄帝时 代关系密切βτ , 这是有一定道理的。西山城址的城墙 采用方块版筑法夯筑而成, 如此之高的筑城技术, 不会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必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 过程, 故在西山城址建成之前的一段时期里筑城技 术已经出现, 我国城的起源应在距今 5500 年左右。 关于我国城始源于北方地区或是南方地区的 问题, 近年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在郑州西山城址 发现之前, 由于屈家岭文化城址的发现, 其年代普 遍早于黄河流域诸龙山文化城址, 故有的学者认为 “长江中游率先建筑古城”χκ。由于郑州西山发现了 一座迄今我国年代最早、建筑技术最为先进的新石 器时代城址, 其绝对年代比屈家岭文化古城还要 早, 故我国城源于南方地区的观点已被事实所否 定。从现有文献材料和实物材料来看, 我国城还应 始源于北方黄河流域。 二 城的功能 城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这就要 求生产力水平必须达到一定程度, 能够提供充足的 人力、物力资源, 发明并掌握筑城技术。同时, 社会 的需要也是城产生的必然条件。而不同的社会发展 阶段, 其社会需要也是不同的, 从而筑城的目的也 不一样。从理论上讲, 古代的城应具备御敌、防洪、 防御猛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等功能。但是, 不 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其城的功能并不一样。新石器 时代的城主要具有以下功能: 一是防御敌人侵袭。在新石器时代后期, 由于 贫富分化、私有制、阶级的萌芽, 又由于人口的增长 导致需求的增加, 故部落之间的掠夺性战争不断发 生, 获取财富甚至人口的意图成为战争的基本目 的。为了保护本部落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害, 各个部 落都用夯土或石材构筑坚固的城堡用于防御。文献 材料有许多部落之间进行掠夺性战争的记载, 新石 器时代仰韶、龙山时期众多城址的发现, 应是诸部 落之间相互征战记载的具体反映。 城的第二个功能是用于防洪。在新石器时代后 期,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 人们抵御自然灾害 的能力十分有限, 再加上当时时常发生洪水泛滥灾 害, 从而造成极大的损失。文献材料中有许多关于 尧舜时期洪水泛滥和人们治理洪水的记载。如《孟 子·滕文公下》、《淮南子·本经训》以及《史记·五 帝本纪》等。面对洪水泛滥, 人们除了进行治理之 外, 还采取建筑城墙的办法把居民区圈围起来, 从 而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洪水泛滥之危害。多年来, 一 些学者已经认识到筑城与防洪有着密切的关系。徐 旭生先生认为:“城同堤防本来是同一的东西: 从防 御寇盗来说, 就叫作城; 从防御水患说, 就叫作堤 防。”χλ徐中舒先生认为:“古代黄河下游广大平原半 穴居的村落, 必须在地面上构筑城垣, 以防河水泛 滥时的侵入。”“城垣的修建, 在低地穴居则为防水 的必要设施。”χµ 城的第三个功能应是防御猛兽的侵袭。在原始 社会, 由于人口相对稀少, 凶猛的野兽在人们居住 区周围游荡; 再加上当时战胜猛兽的能力较低下, 从而造成人们惧怕猛兽的心理。在仰韶文化时期, ·95· 张国硕 阴春枝 我国新石器时代城址综合研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人们在居住区周围挖掘壕沟用于抵御猛兽, 如在西 安半坡和临潼姜寨遗址, 其居住区周围都发现了巨 大的壕沟χν。到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时期, 人们 有能力和技术去建造更加可靠的城墙设施, 用以有 效地防止猛兽的侵袭。 需要指出的是, 新石器时代城的规模较小, 城 主要用于居住和自卫; 而其经济、文化中心方面的 功能或根本没有, 或处于萌芽状态。这个特点, 文献 材料对城的解释已有显露。《说文》云:“城, 以盛民 也。”段玉裁注曰:“言盛者, 如黍稷之在器中也。” 《墨子·七患》亦曰:“城者, 所以自守也。”《吴越春 秋》则曰:“鲧筑城以卫君, 造郭以守民, 此城郭之始 也。”可见城的最初功用主要是用于“盛民”、“守 民”, 而没有使其成为经济、文化中心的目的。 三 地理环境 通过对上述新石器时代诸城址的分析研究可 以发现, 在仰韶、龙山时代, 人们已经开始注重对城 的位置与周围地理环境进行有意识地选择。 首先, 城必须位于台地或高岗等地势较高之 处。这些台地或高岗, 应是范围相对较小而平坦, 且 明显高出周围地区数米甚至更高, 可以观察到周围 较远地区的各种情况。这种位置, 在现今的地名上, 多被称作岗、台、城、冢、岭、墩、山或崖等, 如“王城 岗”、“平粮台”、“郝家台”、“城子崖”、“阴湘城”等。 可以这样说, 目前还未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城址不 是建在高、台地上而位于小盆地底部、低地或平地 之上的现象。之所以把城址选定在高地之上, 目的 主要还是便于军事防御和防御洪水。因此, 择高而 居是新石器时代选择城的位置普遍遵循的原则。 其次, 城的位置还必须紧邻自然水源。新石器 时代仰韶时期, 人们还未发明凿井技术。至龙山时 期, 尽管凿井技术已经发明, 但由于这种技术尚没 有普遍推广, 且在高、台地上打井十分困难, 故利用 自然水源提供生活用水仍是人们的主要选择。现今 发现的仰韶、龙山时代城址, 大多位于小河流岸边 或洼地、湖泊附近, 有的则紧邻泉水, 都具备有地上 自然水源的条件。 第三, 城的周围必须有一定范围的可从事农业 生产的平原或小块盆地。仰韶、龙山时代的城, 实际 上是一个较大的聚落。城内居民平时从事农业生 产, 战时出征或自卫。其生活品的供给, 一是靠军事 掠夺; 二是在无处掠夺或和平时期, 只有靠城周围 的田地生产维持生活。故当时选择城的位置, 也要 考虑到周围是否具备优越的生态环境这个自然条 件。现今发现的诸城址, 周围多为一望无际的大平 原或开阔盆地、低丘等。 第四, 基于交通和军事防御的考虑, 城应建在 河、湖岸边或附近。在新石器时代, 人们的主要交通 工具是舟船。通过制造舟船, 在适宜的水域上进行 交通与运输, 从而扩大人们的活动范围和提高运输 效率。再者, 城址筑在河、湖岸边及邻近地区, 这些 河、湖本身就是一道自然防御屏障。 四 城址分类 现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可以分成四类: 第 一类为缓岗类。城址座落在较平坦的缓坡、低岗之 上, 用夯土建筑城墙, 城垣形制较规整, 多为方形或 近方形, 以孟庄、王城岗、边线王等城址为代表。此 类城址又可细分为两型: 一为环壕型, 在城墙四周 有护城壕, 如郝家台、孟庄等城址; 另一是无城壕 型, 如王城岗城址。 第二类为台地类, 也可称作台城。城建在较高 的台地之上, 城墙多依台地边缘峭壁而建, 外侧陡 直, 内侧较缓, 城内地面明显高于城外地面, 以城子 崖、田旺、丁公等城址为代表, 四川地区发现的宝 墩、芒城、鱼凫城、古城等城址也应属于台城类。 第三类为山城类。城址一般位于山坡之上, 城 的平面形状无一定规则, 多用石头砌墙, 以老虎山、 阿善等城址为代表。 第四类为水城类。城依地势而建, 城垣形状不 甚规则, 城墙外四周环以护城河, 有的城墙紧邻自 然河流而建, 有的河流穿城而过, 多有水门设施, 城 内居住区一般位于地势较高的土台之上, 以城头 山、走马岭等屈家岭文化城址为代表。此外, 赵陵 山、寺墩等良渚文化遗址, 周围有圆形或方形河道, 也属水城类。 五 城的布局 新石器时代诸城在布局方面有一些独特之处, ·06·  第 30 卷 第 2 期V o l130 N o12    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 F ZH EN GZHOU UN IV ER S IT Y  1997 年 3 月M ar11997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城垣规模与城内面积较小。一般城址城 墙宽 10 米左右, 城垣周长多在 400- 1000 米之间, 个别有 2000 米。城内面积, 小者不足 1 万平方米, 如王城岗城址; 一般都在 5 万平方米左右, 如平粮 台城址; 面积较大的多在 20 万平方米左右, 如孟庄 城址; 只有极个别城址, 面积达 100 万平方米, 如石 家河城址。之所以城址规模普遍较小, 其原因一是生 产力水平所限, 当时人们多无能力去建造较大城垣; 二是城内居民人数较少, 没有必要建造较大城垣。 第二, 城垣平面形状复杂多样, 以方形、长方形 居多, 还有圆形、梯形、扇形、不规则形等。一般来 说, 缓岗类城址城垣多为方形或近方形、长方形。而 台城、山城、水城多依自然地势而建, 城垣形状大都 不太规则, 如城子崖城址呈凸字形, 老虎山城址呈 不规则三角形, 走马岭城址呈不规则椭圆形。当然, 个别位于地势较为平坦的水城, 其城址平面也较为 规则, 如城头山城址呈圆形。 第三, 内、外城之制尚未形成。内、外城的城垣 布局在商代以后十分常见。目前发现的所有新石器 时代城址皆为单一的城垣。王城岗城址虽发现了两 个大小相近的并列方形小城, 但东城早于西城, 西 城是在东城被五渡河水冲毁之后, 利用东城之西墙 作为西城的东墙而修筑而成。边线王城址虽有内、 外二城, 但大城 (外城) 是在小城 (内城) 被破坏之后 就地扩展而重新建造的。 第四, 城壕设施出现。在新石器时代, 一些地貌 条件优越的城, 其城外多有护城壕设施。如西山城 址城外发现有宽 5- 7. 5 米、深 4 米的壕沟。孟庄城 址四周发现有宽 60 米的护城河, 河深至少 5- 7 米 以上。丁公、郝家台城址也有城壕, 屈家岭文化诸城 都有护城河。 第五, 已出现专门的陶排水管, 但多数城是明 水自然排流。在平粮台城址南城门中间路土下, 发 现有陶质地下排水管, 这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地 下陶质排水管道。但这种较先进的陶水管道在其它 新石器时代城址中尚未发现, 也未发现其它的专门 排水设施。推测一些城的某些地段可能采用开挖明 沟的方式进行排水, 也不排除某些排水沟是上面覆 盖有木板或木棍加泥土的暗沟, 但城内整个排水系 统应属于明水自然排流, 即利用城内地势的高低, 辅之以疏导, 让雨水和污水自然排流到城外。 第六, 手工业作坊多分散于城内, 与居住区、儿 童墓葬区杂处, 城内没有“市”, 商品贸易尚未形成。 在新石器时代后期掠夺性战争较多的情况下, 出于 安全方面的考虑, 当时的手工业作坊多分散于城 内, 这与后期城市手工业作坊多位于城外四周有所 不同。 六 防御设施及筑城技术 从新石器时代诸城址的发现可以看出, 这个时 期城的防御设施种类少, 且比较简陋。主要有以下 几种: 11 城墙。这是最常见的防御设施。一般宽 10 米左右, 有的宽达 20 米。坡度外侧较陡立, 内侧较 平缓。尚不见郭城、瓮城等防御设施。 21 城门及门卫房。平粮台城址发现有南、北两 个城门, 城门狭窄, 其中南门宽 1. 7 米。在南门内两 侧, 发现有两处门卫房基址, 二者依城墙用土坯垒 砌而成。屈家岭文化诸城发现有水门设施。 31 护城壕。郝家台、丁公、孟庄及屈家岭文化 诸城址皆发现有护城壕 (河)。 41 自然设施。包括利用高地、河流、峭壁等自 然设施进行军事防御。新石器时代诸城址多位于地 势较高之地, 又多位于河流岸边或附近, 这些高地、 河流都可用来进行军事防御。 在筑城技术方面, 新石器时代城墙可分成石墙 和土墙两种。 石质城墙主要发现于内蒙古龙山文化城址。其 建造程序, 首先在墙基处铺垫黄土, 并层层夯实。有 的石墙亦直接建在经夯打的生黄土之上。再在黄土 基上以大小不等的石头错缝垒砌石墙, 石墙之内及 石缝之间皆填充碎石块或黄泥土。石墙外侧平齐, 内侧不规整。这种内土外石的城墙, 其内填土未经 夯打, 城墙坚固程度十分有限。 土质城墙多系夯打而成。夯土多为粘土, 有的 夹杂有沙质土层。用土多是在城墙内、外侧就地挖 取。多为平夯, 也有斜夯。夯层厚薄不一, 一般在 10 公分左右。夯具为数根木棍集束而成, 或以河卵石 夯筑, 或以单根木棍夯打, 成都平原地区存在有板 状夯具。其城墙建造技术差别较大, 可分为两大类: ·16· 张国硕 阴春枝 我国新石器时代城址综合研究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一类是基槽型。城墙由地下基槽和地上墙体两 部分组成。其建筑程序是: 先在拟建城墙地带挖一 深沟作为城墙的基础槽, 一般深 2 米, 有的深超过 5 米。其宽度一般与城墙宽度相同或接近, 有的小于 城墙底宽。然后从基槽底部向上填土逐层夯实, 待 出地面后, 再用土层层夯打成为墙体。一般是愈往 上墙体愈向里收缩。这种带基槽的城墙, 其墙体建 造又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版筑墙。最早见于郑州西 山城址, 其建造城墙系采用方块版筑法, 在经过修 整的生土基面上分段逐层逐块夯筑起来。这种较先 进的方块版筑法可惜并未在新石器时代广泛推广, 目前发现的基槽型城墙, 仅在边线王、后岗发现有 版筑现象。而大多数城址的城墙多是堆土夯筑而 成, 如王城岗、孟庄、城子崖等。这样的城墙, 其基槽 堆土多系平夯或两侧高、中间低的斜夯。待出地面 后, 逐层堆土夯打至一定高度, 其城墙坡度较缓, 有 的还有护城坡。 二是平地起夯型。这样的城墙不挖基槽, 把拟 建城墙地段略经整平, 直接在地面之上夯筑城墙, 以平粮台城址为代表, 屈家岭文化 5 城址和成都平 原 4 城址皆属此型。屈家岭文化诸城皆为平地起 建, 主体部分和内、外护城坡系一次筑成, 未见版筑 痕迹。成都平原诸城城墙亦为平地起建, 夯层不规 整。平粮台城址城墙夯筑方法有一些独特之处: 先 在拟建城墙处夯筑出一条和城墙方向一致的小版 筑墙, 然后在版筑墙的外侧逐层填土夯实作为城墙 基础, 继而再在城墙基础的上面加高夯筑出城墙。    注  释 ①《城子崖》(中国考古报告集之一) , 中央研究院历史 语言研究所, 1934 年。 ②《城子崖遗址又有重大发现》,《中国文物报》1992 年 7 月 26 日。 ③胡厚宣:《殷墟发掘》, 学习生活出版社 1955 年版。 ④《登封王城岗与阳城》, 文物出版社 1992 年版。 ⑤《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古城址试掘 简报 工程竣工验收简报对口支援简报控辍保学的简报义务教育法简报棋类比赛简报 》,《文 物》1983 年 3 期。 ⑥《郾城郝家台遗址的发掘》,《华夏考古》1992 年 3 期。 ⑦《辉县孟庄发现龙山文化城址》,《中国文物报》1992 年 12 月 6 日。 ⑧《新石器时代考古获重大发现——郑州西山仰韶时 期晚期遗址面世》,《中国文物报》1995 年 9 月 10 日。 ⑨杜在忠:《边线王龙山文化城堡的发现及其意义》, 《中国文物报》1988 年 7 月 15 日。βκ《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在邹平出土》,《光明日报》1992 年 2 月 25 日。βλ张学海:《泰沂山北侧的龙山文化城址》,《中国文物 报》1993 年 5 月 23 日。βµ《薛故城勘探试掘获重大成果》,《中国文物报》1994 年 6 月 26 日。βν《鲁西发现两组八座龙山文化城址》,《中国文物报》 1995 年 1 月 22 日。βο χκ张绪球:《屈家岭文化古城的发现和初步研究》, 《考古》1994 年 7 期。βpi《成都平原发现一批史前城址》,《中国文物报》1996 年 8 月 18 日。βθ田广金:《内蒙古长城地带石城聚落址》,《纪念城子 崖遗址发掘 60 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 齐鲁书社 1993 年版。βρ 车广锦:《良渚文化古城古国研究》,《东南文化》 1994 年 5 期。βσ李民:《尧舜时代与陶寺遗址》,《夏商史探索》, 河南 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βτ 许顺湛:《郑州西山发现黄帝时代古城》,《中原文 物》1996 年 1 期。χλ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 科学出版社 1960 年版。χµ徐中舒:《论巴蜀文化》,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2 年 版。χν《西安半坡》, 文物出版社 1963 年版。巩启明、严文 明:《从姜寨早期村落布局探讨其居民的社会组织结构》, 《考古与文物》1981 年 1 期。 (责任编辑:  陈朝云) ·26·  第 30 卷 第 2 期V o l130 N o12    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JOU RNAL O F ZH EN GZHOU UN IV ER S IT Y  1997 年 3 月M ar11997  
本文档为【我国新石器时代城址综合研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1204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6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9-06
浏览量: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