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举报
开通vip

中国的区域差异中国的区域差异(一) 中国的区域差异(一) 能力要求: 要能根据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分析该地区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在这些自然条件基础上,如何因地制宜地进行国土开发和国土整治工作。   二、重难点解析   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青藏高寒区 界线范围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以南,3000米等高线以东地区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地区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3000米等高线以西地区 包括地形区 包括第二级...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一) 中国的区域差异(一) 能力要求: 要能根据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分析该地区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在这些自然条件基础上,如何因地制宜地进行国土开发和国土整治工作。   二、重难点解析   1、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青藏高寒区 界线范围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以南,3000米等高线以东地区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地区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3000米等高线以西地区 包括地形区 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 主要包括第二级 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 包括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 面积比例 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 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 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5% 人口比例 占全国总人口的95% 占全国总人口的4% 占全国总人口的1% 主 要 特 点 东部季风区 ①海拔较低,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平原广阔。 ②受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 ③植被以森林为主;土壤、生物的种类繁多。 ④河流为外流河,有长江、黄河等许多大河东流入海;河流多以雨水补给为主,径流变化较大。 ⑤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广泛而深刻,除极少数地方外,天然植被已不复存在,栽培植广泛分布,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①海拔较高,但高低差别较大。有3000米以上的高山,也有地势最低的吐鲁番盆地。 ②深居内陆,降水少,年、日温差大,多大风天气。 ③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生物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 ④大部分属内流区域,河流短小,汛期多在夏季;湖泊较多但多为咸水湖。 ⑤人类影响远不如动部季风区。有水源灌溉的地区形成了灌溉农业区(绿洲和河谷农业);草原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青藏高寒区 1.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部分地区分布着白雪皑皑的高峰。 ②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风力大,降水较少。 ③植被主要是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动物稀少;土壤发育很差。 ④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河的源 地;多冰川和高原湖泊。 ⑤原始自然状况保持比较完整;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可以发展林业和农业。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差异:     季   风    区   非   季   风   区 夏季风影响 夏季风可以影响 夏季风不能到达 年降水量 降水量多,400㎜ 以上 降水量少,400㎜ 以下 干湿状况 半湿润区、湿润区 半干旱区、干旱区 地势阶梯 大部在1000m以下,二、三级阶梯 在1000~4000 m以上,一、二级阶梯 地形类型 平原丘陵为主,有部分高原盆地 高原盆地山地为主 河流特征 外流河,雨水补给为主 大部为内流河,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天然植被 森林及森林草原 荒漠及草原荒漠 生产方式 耕作业为主,栽培作物分布广 畜牧业为主,仅绿洲、河谷有农业 面积及人口 面积占全国陆地45%,人口占95% 面积占全国陆地55%,人口占5%   3、我国东部季风区秦、淮南北主要地理特征的比较 项  目 秦岭—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包括华中、华南、西南) 一月均温 0℃以下 0℃以上 年降水量 800毫米以下 800毫米以上 河流水文特征 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自然植被 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耕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一年一熟至两熟 一年两熟至三熟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主要粮食作物 以小麦为主 以水稻为主 主要经济作物 棉花、花生、甜菜等 油菜、甘蔗、天然橡胶等 主要水果 苹果、梨、桃等 柑橘、香蕉、荔枝、芒果等 主要矿产 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 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主要工业部门 煤炭、石油、化学、棉纺、电子等工业 有色金属、丝纺、家电、电子等 交通运输 铁路和公路交通发达 内河航运发达 城市分布 沿陆路交通线分布 沿大河沿岸分布 居民习俗 多吃面食,冬季喜溜冰滑雪 多吃米饭,喜游泳 住房特点 多住平顶房 住房屋脊较高,通风较好 主要环境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旱涝灾害等 旱涝、台风灾害,红壤改良等   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   特     征 分    布 东北平原 面积大,多黑土,部分地区有沼泽 在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 华北平原 地势平坦,多在50米以下 燕山以南、淮河以北、太行山以东 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低平,河网纵横,湖荡密布 巫山以东,长江干支流两岸地区   5、我国四大高原的特征和分布:    特     征 分    布 青藏高原 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在我国西南,青海西藏四川西部 内蒙古高原 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在我国北部,内蒙古及甘宁境内 黄土高原 黄土分布;地表被水蚀,沟壑纵横 在我国中部,山西及陕甘宁的一部 云贵高原 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 在我国西南,云南东部及贵州大部   6、长江和黄河的比较:    项  目  长     江  黄     河 发源地 青海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 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 流经省区 青、藏、云、川、渝、鄂、湘、赣、皖、苏、沪11省、区、市。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9个省区。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干流长度 6300千米 5500千米 流域面积 180万平方千米 75万平方千米 年入海水量 10000万亿立方米 480亿立方米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项  目 长     江 黄     河 上游及特征 从源头——湖北宜昌; 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 主要特征是:落差大、多峡谷、水能富。 从源头——内蒙古河口镇; 主要支流有:洮河、湟水 主要特征是:河源水清、峡谷段水能富、河套段水流缓。 中游及特征 从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主要支流有:汉江、湘江、沅江、赣江; 主要特征是:多曲流、支流和湖泊。 从河口镇——河南孟津, 主要支流有:汾河、渭河 主要特征是:多支流、多峡谷、含沙量大。 下游及特征 从江西湖口——入海口; 主要特征是:江阔水深、流缓、少支流。 从孟津——山东入海口 主要特征是:水流缓慢、泥沙沉积成“地上河”。 开 发 利 用 水能蕴藏量丰富: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1∕2,目前主要水利工程有二滩、三峡、葛洲坝等; 重要的内河航道:长江是我国东西交通大动脉,被誉为“黄金航道”。宜宾以下的干支流四季通航,通航里程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 上中游水能的梯级开发:大型水利枢有 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 浪底等。 引黄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灌溉历 史悠久,目前下游也有许多引黄灌溉工 程。 治 理 防洪是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包括加固 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营造防护 林和保持水土等。 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加强水土保持是 治黄之本。 在上中游广泛开展生物措施(造林种草)和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梯田)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工作。     7、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8、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一)   一、知识结构      二、主要高考考点与重点内容总结   总:   △区域自然差异的核心问题   一个整体: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两个基本要素:气候、地貌(对于中国)   两面镜子:植被、土壤   △区域经济差异的核心问题   (一)划分依据:省级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二)评价指标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   经济发展速度(反映经济发展潜力)   新指标:绿色GDP(自主创新能力)   分:(标▲为要识记的高考考点)   1.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   区域名称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空间特征与区域自然结构、特点 区域自然特征▲   季风区   干旱   高、寒 位置▲   背靠内陆,面向海洋   西北内陆   西南部 青藏高原 390-280N 范围▲   三级阶梯,二级阶梯     黄土 四川 云贵 横断   二级阶梯内内蒙古高原、塔、准盆地   第一阶梯、青藏高原 地形地质矿产▲   海拔较低,多平原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高原盆地   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原、高山 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季风气候明显。湿润、半湿润区   气候干燥,气温年、日较差大,多大风   气温低,冻土广布,太阳辐射强,风力大,区外输入水汽不够 水▲   外流河为主,雨水补给。河多,东部平原多湖(长江中下游)   内流河为主,雨水、冰雪融水补给;湖多,多为咸水湖。   西北部为内流区,东南部是大河源,多冰川、湖泊 植被▲   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生物种类多   荒漠,部分草原,生物种类较少   荒漠、草原   与高山草甸、灌丛   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特点 农业优势   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土壤肥,市场广,交通便、开发历史悠久   光照,气温日较差大   光照、太阳能、气温日较差大 农业劣势   人多地少   水分,土壤(有机质低,盐分高)   热量、土壤(发育程度差,浅薄) 农产品基地   最主要的农耕区   九大商品粮基地   四大商品棉基地   畜牧业在全国也占主要地位   畜牧业基地:草原   灌溉农业:河套、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绿洲   产品:粮、棉、瓜、果   南疆—商品棉   甜菜—内、新   畜牧业:高寒牧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农业:青稞、小麦、豌豆、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工业优势和部门   资源丰富、技术水平高、市场广大、交通便利   工业部门齐全   矿产丰富:煤、石油(气)、稀土、铁、镍、金、盐、宝石   石油工业:玉门、克拉玛依、塔中   有色金属:金昌   太阳能 地热能丰富(羊八井)   矿产资源丰富—柴达木:煤、石油、铅、锌、盐湖、钾肥 工业劣势   能源不足(特别是南方)   资金、技术、交通   资金、技术、交通 人口分布、城市   人口稠密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广泛而深刻 面积45%,人口95%   分布多呈带状、点状,集中于黄河沿岸平原、绿洲、铁路沿线   面积30%,人口4%   人口稀少,藏族聚居,多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   面积25%,人口1% 环境特点人地关系   因地制宜、特有区域问题▲   商品农业区域开发、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南方低山丘陵区开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三峡工程、山西能源基地建设、海岛开发、城市新区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广泛而深刻   荒漠化、土壤盐渍化、东西差异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远不如东部季风区   自然景观、植被土壤、农业的垂直差异   人类对自然界影响微弱   四 发展外部条件   对外开放   (与中亚国家建立联系)     五 发展方向       总体:区域特征       与历史政治的联系         注:空格为不需要记忆     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3.我国三大经济地带比较   区域名称   东部   中部   西部   空间特征与区域自然结构、特点 区域自然特征▲   季风区   季风区(主要)   跨季风与非季风区   位置▲   沿海   位于腹地,承东启西   大陆内部,远离海洋   范围▲   沿海的12个省级行政区   中部的9个省级行政区   西部的10个省级行政区 地形地质矿产   地势平缓,矿产相对缺乏   山地与平地交错,煤储量大   高原与盆地并存,地形复杂。发生地质灾害。   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季风气候明显。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季风气候,湿润程度不及东部。   季风区季风气候较明显,非季风区干燥少雨。总体多干旱和高寒区   水   外流河为主,雨水补给。河湖密布。   外流河为主,雨水补给为主。位于黄河长江中游。   西北部以内流河为主,西南青藏地区多冰川,雨水补给和冰川补给。高原湖区   植被   森林为主,种类多   森林、草原为主   森林、荒漠、草原 区域社会经济结构、特点   农业优势▲   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土壤肥,市场广,交通便,开发历史悠久   水热条件好,市场广,   光照足,气温日较差大,依地形可发展多种农业   农业劣势▲   人多地少,北方缺水,洪涝   土壤、水分条件不如东部,交通不够便利   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交通不便,市场小   农产品基地   我国主要农业基地、海洋水产:黄淮海、长三角、珠三角。(因本区用量大,产品供不应求)。   东北三江、松嫩平原商品农业,内蒙古的畜牧制品。   青藏牧区的牛羊、青稞   新疆的棉花、瓜果   西南的柑橘、甘蔗 工业优势和部门▲   技术较先进,人才聚集,交通便利,基础好,城市密集市场广,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经济。   承东启西的区位好,资源具有优势。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有色金属和重工业发达   东北抓住时机做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   一是资源密集的部门,如采掘业。二是劳动密集部门,如建筑业和机械设备修理业。三是部分资源加工型的重化工业,这得益于西部丰富的矿产和电力资源。   工业劣势▲   能源、原材料不足,缺淡水,环境污染,洪水,交通运输紧张,   (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国际竞争力)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含交通),东北经济转型过程慢   资金、人才技术、基础设施(含交通)、生态基础 人口分布、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密布。   分布多呈带状,集中于江河两岸,铁路沿线。   人口少,多民族,多分布于绿洲及铁路沿线。 环境特点人地关系 因地制宜、特有区域问题   北方缺水   长江下游防洪   山西煤炭运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东北森林保护   长江中游防洪   北方沙尘暴   西北生态环境恶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西南交通建设   四 发展外部条件▲   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   发展与东西部的横向联系   发展沿边经济贸易(尤其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五 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沿海区位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内成为人才信息基地,外成为外贸、国际金融、海洋开发基地;   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   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   改善生态环境,如退耕还湖、还林、还草;   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草原牧区建设;   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如东西交通建设;   发挥沿边优势,边贸、旅游;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   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草;   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绿洲农业与草原牧区建设;   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   发挥沿边优势,边贸、旅游;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 总体:区域特征   经济发达的前沿地带   具有资源和能源优势的地带   生态和经济都很落后,潜力巨大的地带 与历史政治的联系   经济全球化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历代对洪涝的治理   三峡工程   南水北调   丝绸之路   三线建设   西部大开发   ▲另一种 表格 关于规范使用各类表格的通知入职表格免费下载关于主播时间做一个表格详细英语字母大小写表格下载简历表格模板下载 ▲(不分工农业---总说经济) 区域   东部   中部   西部 优势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   交通尤其海运便利   城市化、科技文化水平高   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   能源、矿产丰富   农林牧产品的重要产区,有色金属重工业发达,   对俄罗斯和蒙古的边贸有优势   有70%的国境线,利于沿边贸易   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可观   西南水力资源充足 劣势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缺水,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交通运输紧张   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含交通),生态问题等。   如东北经济转型过程慢;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森林过度砍伐;水患;风沙危害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生态问题突出   如西北土地荒漠化严重,西南交通困难 发展方向   充分发挥沿海区位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内成为人才信息基地,外成为外贸、国际金融、海洋开发基地;   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   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发展,发展技术密集产业   (缓解能源、交通、原料、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   改善生态环境,如退耕还湖还林还牧还草;   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建商品粮、农林渔基地,草原牧区建设;   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如东西交通建设;   发挥沿边优势,边贸、旅游;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   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牧还草;   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绿洲农业与草原牧区建设;   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   发挥沿边优势,边贸、旅游;充分发挥三线建设形成的基础和能力   4.三个经济地带差异的结果   1)差距在逐渐变大   2)通过国土整治逐步缩小差距   措施:西部大开发---加强地区间联合,实现地区协调发展   (1)抓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首位)   (2)东部向西部转移产业:如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部分高能耗、原料消耗的企业   (3)农牧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业、特色产业、旅游业   (4)政策支持、投资环境改善   (5)科教、人才   注:广西算东部地带,但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广西 习题 中国的区域差异(二)   三、典型例题分析   例1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属于利用区内自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的产业为   A、制茶业        B、石油化学工业   C、棉纺织业       D、稀土冶炼业   (2)该区域在进一步开发利用中应   A、在沿海各地围海造田    B、增加水稻种植面积   C、注重中低产田的改造    D、保护和恢复沿海湿地   (3)从c城市乘火车至d城市需经过的铁路(走最近路线)有   A、京沪线    B、京哈线    C、京九线   D、胶济线   [命题意图]   本题通过一幅我国局部地域图,考查考生对区域地理特征的掌握程度。在读图能力的要求上和空间思维、知识跨度上的难度都不是很大。   [解题思路]   根据图中注记“渤海”就可以确定图示主要地区是渤海沿岸京津唐地区,以及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一部分。那么,这个地区自然资源的优势有哪些?国土整治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哪些?第(3)小题,关键要从图上认清c、d两城市的名称:c是济南,d是大连。然后结合这个地区主要铁路干线的分布便可作出正确选择。   [答案]   (1) B C    (2) C D    (3) A B   例2 阅读我国甲、乙、丙三城市位置、海拔、气候、土地利用、农作物等相关 资料 新概念英语资料下载李居明饿命改运学pdf成本会计期末资料社会工作导论资料工程结算所需资料清单 ,填表并回答: 城市 甲 乙 丙    位置 91ºE 、30ºN 附近 104ºE、31ºN 附近 120ºN、30.2º 附近 海拔(M) 3658 505 7 年太阳辐射量 202.4(千卡/㎝2·年) 88.5(千卡/㎝2·年) 112.3(千卡/㎝2·年) 年日照小时       年平均气温(℃) 7.5 16.3 16.1 七月平均气温(℃)   14.9    25.8 28.7 一月平均气温(℃)       干湿地区 半干旱区 湿润区 湿润区 年均降水量(㎜)       所在区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区主要农作物         (1)根据表内已提供的地理信息及地理环境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进行分析,将下列各项目资料中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表内相应的空格中。   ①(年日照时数): A.1239.2    B.1970.6    C. 3005.3         ②(一月平均气温):A. -2.3    B.3.6      C.5.6          ③(年均降水量): A. 453.6    B. 976     C. 1400.7         ④(所在区土地利用类型): A. 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高)                 B. 水田为主的耕地(地势较低)                 C. 草地                   ⑤(所在区主要农作物): A. 水稻、甘蔗等   B. 青稞、油菜等   C. 水稻、茶叶等    (2)从表中资料分析甲、丙两城市所在农业区发展农业的条件: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3年上海地理卷)    [命题意图]本题运用多项与发展农业有关的资料,考查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先根据资料中甲、乙、丙三地位置特点判断具体城市名称,三地纬度相近而经度不同,说明距海远近不同,且海拔高度差别明显,可确定甲城市为拉萨,乙城市为成都,丙城市为杭州。其他问题均可根据资料进行判断。本题能力要求层次较高,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分析发展农业的条件,利用资料,选择有用信息,自己独立编制答案,确实能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本题可有效的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   [解题思路]   第(1)小题的解题思路是:根据初步确定的三城市所在位置,拉萨在青藏高原上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是有名的“日光城”,年日照时数较高;成都在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上,杭州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上,根据表中年太阳总辐射量成都低于杭州,因此判断其年日照时数也应低于杭州;在一月平均气温的判断上,拉萨因地势高,年均气温和七月平均气温都比较低,故一月平均气温也较容易确定;成都在四川盆地,年均气温略高于杭州,但七月平均气温却低于杭州(地势较高所致),因此判断其一月平均气温会略高于杭州,这与其盆地位置、冬季风影响较小有关。从年降水量看,拉萨最少,杭州近海,且可受到台风影响,年降水量较多。三地所在地区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主要农作物则是比较容易判断的,成都地势较杭州要高,虽都是水田为主,但有区别;拉萨附近有草地与河谷农业。农作物中极易判断,青稞是明显的拉萨附近的作物,在都有水田的情况下(即都有水稻),成都附近有甘蔗、杭州附近有茶叶是最明显的标志。   第(2)小题分析拉萨和杭州两城市所在农业区发展农业的条件,只要了解两个地区的地形、气候等基本情况,根据发展农业的需要,问题并不难解答。   [答案]   (1)按甲、乙、丙顺序,各项英文字母对应顺序如下:   ① C A B    ② A C B    ③ A B C    ④ C A B    ⑤ B A C      (2)甲:海拔高,热量不足(或高寒),不利于谷类作物生长;太阳辐射量多,日照时间长,草场辽阔,有利于农牧业发展。丙:地势低平,水热资源丰富(或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农业发展。   四、单元检测练习   图中是我国四个地方(①~④)的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四地均位于平原,且受东部雨带的影响。读图回答1—5题。        1、四地夏季降雨主要是由于   A、海洋湿热气团受迫抬升      B、地形的影响   C、热带气旋过境          D、地面强烈增温   2、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一般位于   A、北京到南昌一带         B、钱塘江口到珠江口一带   C、青岛到西安一带         D、上海到重庆一带   3、一般情况下,位于6月中、下旬我国东部雨带所处地区内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4、图中,①地可能位于   A、松嫩平原   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   D、河套平原    5、位于适宜种植小麦、甜菜地区内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差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东部,北方的平原比南方多,但水热条件比南方差   B、西北地区的垂直地域差异显著,西南地区不显著   C、北方的可更新资源多,南方的非可更新资源多   D、南方的可更新资源多,北方的非可更新资源多   7、下列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状况与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东部耕地多、西部草原多——土地利用方式不同   B、北方多煤、南方多磷——地质史上植被覆盖情况情况不同   C、西南湿润、光照少、垂直地域差异显著——降水多、地形复杂   D、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田——灌溉水源的丰歉程度不同   8、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   A、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   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   C、新疆的河流皆为内流河,西藏的河流皆为外流河   D、青海高寒干旱,甘肃温暖湿润   9、下图中反映从拉萨到重庆年太阳总辐射量变化的是   10、下表是我国四个地区的气候资源与种植制度的比较,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地  区   无霜期(天)   积温(℃)   降水(mm)   种植制度   ------隔年   ~年内复种 东北平原   140~170   1300~3700   500~800   春麦--玉米--   大--豆轮作 西北地区   100~220   2000~4500   250~600   春麦--冬麦--   谷轮作 黄淮海平原   177~220   3400~4700   500~950   麦~麦~豆套种 长江中下游地区   210~280   4500~5600   800~1600   绿肥~稻~稻   油菜~稻~稻   (1)东北平原与西北地区的纬度相当,但积温和无霜期相差很大,西北地区有些地方,无霜期低于140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地方积温大于3700℃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北平原只能种春麦,而西北地区春麦和冬麦都可种植,其可种植冬麦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淮海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降水较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温较____________________。故黄淮海平原地区的土壤容易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江中下游平原,绿肥一稻一稻种植模式的绿肥可以增加土壤的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代农业生产中,加大科技投入,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黄淮海平原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我国大致沿47°N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甲地所属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乙地所属地形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地区的自然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甲地区的自然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由乙 → 甲自然植被的变化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特点。   (3)甲地区农业结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国土整治方面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地区农业结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国土整治方面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A   D   C   B   B   A   C   A   B   10、   (1)昼夜温差大  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2)西北地区有暖温带(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是暖温带)   (3)少  低  盐渍化    (4)有机质(腐殖质)   (5)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   11、   (1)内蒙古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东北平原,温带季风气候。   (2)温带森林,温带草原,由沿海向内陆。   (3)以畜牧业为主,水分条件,草原退化和荒漠化。   (4)以耕作业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大、有肥沃的黑土,夏季的低温冷害,湿地的保护问题和西部风沙的防治问题。 中国的区域差异》学习指导(二)      三、典型例题   例1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做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显著。   (1)“祁连雪水灌三洲”是西北内陆地区干旱景象的写照,它说了____________是重要水源。____________资源不足是制约该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2)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是高寒气候,气温低、生长期短。虽然____________,光照资源较为丰富,但整体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3)西南山区山高谷深,常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地势起伏大,也说明本地区的气候____________变化显著,森林类型的多样。近年来采取禁止砍伐、封山育林的措施,其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充分发挥森林的____________的功能,对保护生态环境、减轻长江中下游水患有深远意义。   【命题意图】 本题以西北内陆地区、青藏高原及西南山区三地自然条件的显著差异,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只要学生通过教材学习,知道自然条件差异应从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等方面分析,再结合题目要求认真分析,回答本题不是很难。   【易错分析】 第(1)小题,学生如果不会推敲字面含义,就会回答不对。第(2)小题,有部分学生往往不加思考,就会填上“高寒”“气温低”等,这是没有注意审题造成的。第(3)小题,发挥森林的功能这一点学生易乱答一气,也应认真审清题意,才能正确作答。   【解题思路】 本题解题关键,要求学生作答时认真审题,多注意知识间联系。第(1)小题,“祁连雪水”“灌”等字眼可推断知该地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从“……是……干旱景象的写照”可知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是水资源。第(2)小题,应注意“虽然……但是……”这一关联词语的含义,表示前后意思正相反,由题可知“虽然”的内容应与“光照资源较为丰富”是并列的,同是表达当地的优势资源,如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等。第(3)小题,西南山区,应联系该地地形特点及结合所提供的一句诗,可知其气候垂直变化显著。至于下一问“发挥森林的……功能”,应联系“减轻长江中下游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易知主要发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功能。综上可见通过本题重在考查基础知识及其之间的联系。   【答案】 (1)高山冰雪融水 水 (2)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3)垂直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例2由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粮食产量的经验公式:粮食最高产量P=0.075QTWS[千克/(公顷·年)]   Q:太阳辐射收入[105焦耳/( ·年)]   T:温度有效系数=无霜期/365   W:水分有效系数=降水量/蒸发量(若大于1时取值为1)   S:土壤有效系数   根据下表数据,依据公式,回答下列问题。 地点    Q(105)    T    W    S    拉萨    8.5    0.38    0.5    0.6    酒泉    6.3    0.42    0.1    0.8    沈阳    5.1    0.40    0.9    0.8    武汉    4.9    0.63    1.0    0.8      (1)东北平原南部每公顷粮食产量最高可达(用沈阳数据)(  )   A.1101.6千克   B.11016千克   C.31016千克   D.110160千克   (2)粮食生产的自然限制因素在青藏高原地区主要是(用拉萨数据)________、________;在河西走廊主要是(用酒泉数据)________、________。   (3)江汉平原(用武汉数据)粮食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发展西部地区粮食生产,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 本题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巧妙,要求学生用四地点城市的Q、T、W、S值分析具体问题,考查学生读表、分析综合能力。   【易错分析】 由于对Q、T、W、S四值不理解其代表含义,因此有无从下手之感。另外学生如对东北平原、青藏地区、河西走廊、江汉平原及西部地区等不熟悉其农业发展的条件,也容易出错。   【解题思路】 第(1)小题考查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与地理无直接关系。第(2)至(4)小题应从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农业技术和生态条件等因素,结合该地的地理条件进行分析的思路来回答问题,答案具有开放性。(2)和(3)小题回答表述有三种方式,①对数据直接陈述。②根据公式提示的相关地理术语描述。这二者如试题答案。③可扩展为根据当地地理条件对公式因子的影响进行解答,如(2)小题,可回答“海拔高,热量不足;土壤结构差,冻土为主,生产力低”;“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干旱;冬季气温低,无霜期短”。(3)小题可回答“水热充足配合好;地势低平耕作便利;耕作历史悠久,土壤肥沃”。第(4)小题的答题思路应从土地、生态和农技等三方面来回答,答案要切合西部地区实际,如有关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农业科技等方面的表述都应得分。   【答案】 (1)B (2)T小(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 S小(土壤肥力差、土质不好) W小(降水少,较干燥) T小(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 (3)T大(气温较高,无霜期较长) W大(降水较多,较为湿润) S大(土质好,土壤肥力较高) (4)发展灌溉农业;进行生态建设,植树种草,涵养水源;发展节水农业   例3.青藏高原东南暖湿,西北冷干的原因是(  )   ①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②纬度位置的差异  ③经度位置的差异  ④东南为季风区,西北为非季风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题思路】青藏高原东西部气候差异主要应从热量和降水两个方面的成因去分析。青藏高原东南部温暖湿润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地势较低,且受夏季风明显影响;西北部由于地势高气温低,且在非季风区,夏季不能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明显影响,故降水少,为干旱半干旱地区。   【答案】C   四、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三大自然区划分依据是(  )   A.植物和土壤   B.土壤和气候   C.气候和地貌   D.地貌和植物   2.流经三大自然区的河流是(  )   A.松花江   B.海河   C.长江   D.黄河   3.流域面积全部在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是(  )   A.淮河   B.辽河   C.塔里木河   D.黑龙江   4.关于三大自然区概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干旱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B.西北干旱区动物稀少,只有少数耐高寒的种类   C.东部季风区是中国最主要的农耕地区   D.青藏高寒区海拔最高,面积最大,人口最少   5.关于中国内、外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外流区面积最大   B.中国没有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C.雅鲁藏布江属于印度洋水系   D.东部季风区内没有内流区   6.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性主要是因为(  )   A.季风强弱不同造成   B.湿润程度不同形成   C.热量的南北变化造成   D.海拔高低悬殊造成   7.在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内,地形地貌特征是(  )   A.平原广布而三面环山的马蹄形结构   B.以大平原和高原为主,从西向东地势降低   C.以山地、丘陵与盆地为主,地貌结构复杂   D.多低山丘陵   8.在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其土壤特征是(  )   A.广泛分布有肥沃的黑土   B.广泛分布有黄土   C.有淋溶强烈的砖红壤   D.有肥力较低的红壤   9.在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内,其植被特点是 (  )   A.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C.以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为主   D.以热带雨林为主   10.在华南热带湿润区,农业生产特色是(  )   A.商品粮和林业基地   B.冬小麦主产区   C.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D.稻米主产区   1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内部差异特征是(  )   A.南北方向的差异      B.由湿润程度变化引起   C.气候以季风气候为主    D.地表景观以森林为主   12.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区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结构以高原为主   B.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C.光照少,云量多     D.河流多、流程短、水量少   13.有关青藏高寒区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势是西北低、东南高   B.山地垂直自然带数目从高原边缘至内部逐渐减少   C.本区农业较发达的地区是西北高原   D. 夏半年的夏季风是不可能到达青藏高寒区的   14.以下对我国的三个经济区范围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依照各省、市、区社会经济的差异,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B.东部主要包括12个沿海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而且均有海岸线。   C.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等省区,在属西部经济地带。   D.西部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为人口密度较小、土地广大的地区。   15.以下对我国的三个经济区影响因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带基本上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不利于作物生长;但是低平的丘陵和平原也比较有利于工业开发利用。   B.从地理区位上讲,东部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   C.我国近代工业首先出现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出现向西推移的趋势。   D.中西部地区的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比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16.以下对我国的三个经济区的分析,错误的是(  )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第二、三产业远大于第一产业,生产力水平较高。   B.中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乡镇企业不发达,经济发展相对迟缓。   C.我国从1987年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5个经济特区、 14个沿海开放城市部位于东部沿海地带。   D.东部地带得以依据有利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先进的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的经营管理方式,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道路。   17.我国下列几组省区中,全部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  )   A.青海、山西、四川   B.内蒙古、宁夏、甘肃   C.西藏、广西、贵州   D.重庆、陕西、云南   18.对三个经济地带特征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国最具实力的四大工业区、九大商品粮基地集中在东部地带   B.中部地带大部分省区农业较发达,是我国粮、棉、油、糖的重要产区   C.洪涝灾害只是我国东部地带面临的问题   D.考虑三个地带的协调发展,可把部分高耗能、高原料消耗、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中西部   19.东北平原北部纬度较高(53ºN),农作物同样可达一年一熟,原因在于(  )   A.地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超过70º   B.平原面积大,接受太阳辐射多   C.夏季日照时间长   D.秋季较长   20.关于我国东、中、西部出现的经济地带性差异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B.主要是自然原因差异造成的,因我国地势自西向东存在着三级阶梯   C.主要是社会原因,因为东部较早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主要是经济原因,因为东部生产力水平高   (二)综合题   1.读“中国三大自然区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三大自然区的名称   A_______ B_______ C_______   (2)写出下列河流的名称   C_______ D_______ E_______   F_______ G_______ H_______   (3)A与C的界线大致是_______。   (4)B与A的界线大致是_______。   (5)图中的各河流属内流河的是_______,D属_______洋水系。   (6)荒漠化最严重的是_______自然区。   (7)A自然区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   (8)三大自然区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自然条件最优越的是_______区。   2 .读“东部季风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填出图中英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自然地区:   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貌单元:   E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原 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脉   3.分析下面两种现象,然后回答问题:   A.在东部季风区内,由南到北有:热带景观、亚热带景观、暖温带景观和温带景观的变化。   B.在西北干旱区内,由东到西依次有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的变化   (1)A现象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条件的变化,在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中,属于 __________尺度的分异现象。   (2) B现象形成的基础是_______条件的变化,属_______尺度的地域分异,这种现象在_______大陆表现最为明显。   参考答案   一、   1. C 2. D 3. A 4. C 5. AC 6. AC 7 . B 8. D 9. C 10.C   11. B 12. D 13. B 14.A 15.B 16.B 17.D 18.D 19.C 20.A   二、   1.   (1) 西北干旱半旱区 青藏高寒区 东部季风区   (2) 黄河 长江 珠江(西江) 塔里木河 雅鲁藏布江 松花江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4)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以3000米等高线为界   (5)F 太平洋   (6)A   (7)水   (8) C   2.   A 东部温带湿润、半湿润区   B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区   C 华中亚热带湿润区   D 华南热带湿润区   E 云贵高原   F 大兴安岭   3.   (1) 热量、全球   (2)水分 经度 亚欧大陆
本文档为【中国的区域差异】,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23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15KB
软件:Word
页数:24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1-09-01
浏览量: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