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毛概超级总结(据说只要认真看过的毛概基本拿满分)!

毛概超级总结(据说只要认真看过的毛概基本拿满分)!

举报
开通vip

毛概超级总结(据说只要认真看过的毛概基本拿满分)!毛概超级总结 毛概超级总结 1. 中共一大――1921年7月: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2. 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和 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 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 最低纲领 和 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

毛概超级总结(据说只要认真看过的毛概基本拿满分)!
毛概超级总结 毛概超级总结 1. 中共一大――1921年7月: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2. 中共二大――1922年7月: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和 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 进行了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并制定了当时党的 最低纲领 和 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华民族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二大提出革命纲领有其主客观的因素: 主观因素:①党开始懂得马克思主义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②党对中国国情有了初步认识。 客观因素:①国内外时局的新变化;②列宁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注意,建党开始我党没有意识到党内的“左”右倾的问题。 历史意义: ① (初步指出)正确分析了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 ②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③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④党中央领导人民走上了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新征途。 附:1922年8月,李大钊、陈等同孙中山等国民党领导会晤,商谈国共合作事宜,孙决定实行联俄联共,邀请共产党员帮助改组国民党。 3. 中共三大――1923年6月12日在广州举行(确定国共合作,党内合作;第二次在抗战时,遇事协商)  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政治基础。(瞿秋白最早提出统一战线概念); 中共三大开始我党比较明确的提到了和国民党合作过程中的“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批评了陈的右倾倾向),大会批评了这两种倾向,但是没有使用和“左”右做斗争这个概念。 附: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一大的成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大会通过了有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4.中共四大――1925年1 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三等20人。     主要中心议题:讨论工人阶级如何参加民族革命运动以及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功能运动高涨的问题。 历史功绩: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各个阶段的革命态度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 ②大会还指出来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思想; ③会议还把国民党分为了左、中、右三派。制定了对国民党的工作是扩大左派,批评和争取中派,反对右派; ④大会还制定了有计划的开展工农运动的方针。 ⑤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不足:1、虽提出领导权问题,但对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2、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附:1925年11月《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早期领导人李大钊、瞿秋白、邓中夏等就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 成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前身。 附:1925年12月1日,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的提出是毛的萌芽的标志 特点:1、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能由中国无产阶级(或工人)(领导力量)来领导; 3、各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农民(主力军)是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 4、首次把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劳动阶级,是我们同盟的对象,革命的基本动力。) 内容: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要团结)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革命的基本动力,也是同盟军),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附: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在广州制造“中山舰事件”。 附: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5月20日,以叶挺为团长的独立团作为北伐先锋奉命进入湖南,揭开了北伐序幕。 附:1926年9月,毛泽东发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5.中共五大――1927年4月27日到5月9日,在武汉召开。------- 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大革命的紧急关头召开的。 主要任务: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毛泽东批判了陈独秀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错误,主张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迅速加强农民的斗争。 失败原因:1、虽然批判了陈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作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2、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陈独秀虽然作了一些检查,但没有真正改正错误。 附:1927年3月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分析了农民的各个阶层,提出了党在农村的阶级路线。(正确解决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 内容: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3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 附: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6.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毛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心议题:①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撤销陈的书记), ②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③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7.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 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 这是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8.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共产国际帮助下,莫斯科召开。共有142人。会议毛并未参加,会议是瞿秋白主持。 主要讨论:0、明确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了没收一切土地,确定了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的阶级路线,对富农的政策也有调整,但没有根本解决。 ①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确定: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的政治形势:两个革命高潮之间; 革命力量:工人阶级;革命前途:社会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 ③批判了王明“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特别是盲动主义的错误。和陈的右倾错误。 ⑤会议还制定了中国革命现阶段的十大政纲; ⑥规定了党的建设、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红军和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 存在不足: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起了积极的作用。 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 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 仍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对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附:1928年4月,朱德达毛泽东会师井冈山。 附:1928年10月,毛泽《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分析存在的原因。         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附:1928年年底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没收一切土地。 附: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纠正。 9.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中国红四军古田镇召开。会议通过了毛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 中心思想: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会议规定:①“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一步阐明)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 ②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③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④古田会议的这个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⑤有效纠正了由于红四军党内组织基础最大部分是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成份所构成,由于红军尚在幼年时期,党的领导及黄缺乏一致的坚决地斗争,而产生和发展的各种错误倾向。 ⑥领导干部之间消除了隔阂,统一了认识;全军上下增强了团结,军队呈现出一派崭新的精神面貌。 附: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乡村为中心" ----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内容: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意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附: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内容: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第一次反对教条主义;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周29年提出)、独立自主的基本因子,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的确立和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 。        意义: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强调必须“洗刷唯心精神”、反对脱离实际的“唯书、唯上”的本本主义。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强调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3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群众中作实际调查去”。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思)。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附:1930年9月24日至28日,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统治 附:1930年12月16日,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开始进行第一次军事“围剿。-五次反围剿开始。 附: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占统治地位。 主要表现:1、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2、在革命形势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4、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附:1931年基本形成一条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地主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限制富农。 (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实行土地改革政策。 (49年,成立后):在新解放区土改运动中实行保护富农的政策,保存富农经济。 (合作化开展以后):对富农的政策采取从限制到逐步消灭的政策。 附:1934年10月初,中央红军一方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10日晚,红军开始长征。 10.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内容:①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政策问题,瓦窑堡;思想问题:延安整风;作风问题,七大) ②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 ③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 ④通过了张闻天根据毛泽东的发言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 ⑤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重要意义:①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②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附:1935年10月19日,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城)。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结束。 11.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 会议目的:是为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潮的来临。 《决议》:①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的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②确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路线), ③提出了以“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1936年8月《致中国国民党书》再次改为“民主共和国” ④批判了成为当时党内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主要危险的“左”倾关门主义倾向(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吸收工农;是全民族先锋队,所以要全部吸收。)同时也指出了在新的革命时期预防右倾机会主义复活的必要性,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会议主要决议:把"工农共和国"变成人民共和国;对富农财产不再没收;红军战略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实现对抗日统一战线领导权。 重要意义:①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②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中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它表明党在总结革命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的进行工作。 附:1935年瓦窑堡会议《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论证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必要性 附:1936年12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总结中国革命四个特点: 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及其不平衡,而且经历了1924―1927的革命;敌人强大;人民军队弱小;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附: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提出五项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保障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释放一切政治犯;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代表会议,集中全国人才,共同救国;迅速完成对日作战的一切准备工作;改善人民生活。 党实行四项保证:停止武力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方针;苏维埃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特区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附:1937年7月、8月,毛泽东,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奠定了毛泽东思想中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论述了: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深刻分析了一些人犯错误的认识论根源,系统论述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 《实践论》1937年----- 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内容: 1、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a实践是认识的源泉;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a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b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矛盾论》(1937年)--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内容: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附: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抗日战争开始。 12.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毛泽东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 中心议题: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 会议认为: ①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在抗战中的领导权; ②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③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④在有利于动员全国人民抗战的前提下,争取全国人民所应有的政治、经济利益; ⑤以减租减息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重要意义: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附:1937年9月22日,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附:1938年5月《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4、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论持久战》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      1、总结抗战以来的斗争经验,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明确党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以争取抗战胜利。      2、毛泽东向全国党提出“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3、明确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允许枪指挥党。”—建设军队的根本准则。        意义:只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绝对领导,才能始终保持军队无产阶级性质,使它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旧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        另外: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开展政治工作。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保证:坚持革命纪律和民主制度的高度统一。 附:1939年10月《 <共产党人 >发刊词》 1、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思想路线的角度); 2、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基本武器) 3、伟大的工程: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 4、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走过来的。 这是一个历史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特点,而是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史所没有的。 附1939年12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 -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全新的科学概念。 1、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 3、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中国革命是包括: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现阶段的革命和将来阶段的革命这样两重任务。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4、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注解:1、"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本依据。 2、"首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途,指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3、并指明了中国现阶段革命的主要对象或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本国的地主阶级。 附: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⑴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特点: 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⑵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⑶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制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提出了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   (4)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政体,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国体)的民主共和国(政体-民主集中制)。 经济纲领:---是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归人民共和国所有,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容许民族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实行"节制资本";               有了中国工业和思想的基本思想(最早估计)。 文化纲领:---是无产积极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文化 。 (5)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这是新、旧民主革命在文化上的区别标志。 总结:《新民主主义论》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了 A、客观依据、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 B、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观点、 C、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 D、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辩证统一的观点。 《 <共产党人 >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形成了毛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完善体系,标志着毛思发展与成熟。 附:1940年《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和《论政策》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发展进步势力(小、无、农),争取中间势力(民、开明),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注意:在争取中间势力时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1.他们有充足的力量; 2.尊重他们的利益; 3.我们对顽固派做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在这几篇文章中要强调的是: ⑴"中间派"是毛泽东在《目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中提出的,它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 ⑵"中间势力"这一概念则有两种情况: ⒈当指三三制政权中的中间势力时,是毛泽东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中对三三制政权的组成原则的划分中提出的,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士绅; ⒉但当它用于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概念时,它包括的是民族资产阶级、开明士绅和地方实力派。 3、“三三制”政权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政权。 另外: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同顽固派斗争的原则是:          有理: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有利:胜利原则,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斗则以,斗则必胜。          有节:休战原则,斗争取得胜利以后,要适可而止,保持斗争的暂时性。 2、统一战线的两个同盟: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联盟。       3、统一战线中的原则和方针:独立自主、对资产积极又联合又斗争。 附: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中,作了精辟的阐述。                    实事:客观存在的事物;求:研究;是:规律;马列与中国实际“有的放矢”。           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在全党普遍展开。 1、反对主观主义,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党史上反复出现的“左”、右倾错误,从思想根源来说都是主观主义。 2、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3、要克服主观主义,就必须端正党的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掌握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4、反对宗派主义和党八股,消除主观主义在组织上和文风上的表现,也是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 9月26日,中央决定成立学习研究组,主要任务是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历史经验,以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等错误思想。 附: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              1、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2、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3、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作《反对党八股》的报告。 1、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2、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3、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4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在延安讨论中央决定及毛泽东同志整顿三风报告的决定》。 5月下旬,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中央总学习委员会,领导整风运动。 6月8日,中宣部又发出《关于在全党进行整顿三风学习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在全党展开。 附:1942年5月2日至23日,延安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毛发表重要讲话,阐明了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方向。 附:1943年6月,《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最早的完整的提出群众路线。 1、明确提出: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于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有机地统一起来。 3、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 4、有无群众的观点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附:1944年9月,在国民参政会上,中共代表林伯渠根据党中央的指示,正式提出废除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13.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0日。通过了在党史上意义重大重要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重要性:①它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 ②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结论,特别是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错误进行了批判; ③高度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套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杰出贡献,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 1、《决议》指出在全党确立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重大意义。 2、正式宣布了:“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 《决议》说:“我党终于在土革的最后时期,确立了毛在中央和全党的领导。这是党在这一时期的最大成就,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最大保证”。 3、《决议》明确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着重于提高思想认识,团结同志,而不是对犯错误者进行组织处理。 4、《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这个决议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      A、毛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重要内容:强调从思想上建党;      B、毛的党建思想中,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高度的思想是:强调党的作风建设。      C、用整风来正确处理党内矛盾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      D、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的民主集中制。 14.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 主要议程: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三大作风;             0、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1、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2、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一般纲领”: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 “具体纲领”:"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3、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4、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有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骨干,有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在报告中提到人民战争必须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5、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区别其他政党的标志) 把党的作风建设---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 6、实现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 是为了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本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7、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8、也有点《新民主主义论》里带出来的中国工业化的基本思想。 ②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专门论述了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将它提到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高度。        基本内容:一切为了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③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 ④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报告;⑤任弼时作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报告;⑥通过新的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 6 月1 1 日,大会闭幕,毛泽东致题为《愚公移山》的闭幕词。 贡献:1、中共七大中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总结。在报告中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全面的阐述。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附: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       ---及时将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附:1946年9月6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 附:1947年7月17日至9月13日,西柏坡-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0月,由中共中央公布实行。 ----这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附:1947年12月,陕北,通过《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书面报告。 ---阐述了经济、政治、文化纲领。     1第一次把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归结为三大经济纲领: ⑴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⑵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⑶保护民族工商业; 2、提出了土地改革的基本原则:第一,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 第二,必须坚决的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3、总结了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便漏网。 1947年12月毛提出“十大军事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完善和丰富了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抗战时期:毛泽东把游击战争提到战略地位。          在反围剿:诱敌深入。          井冈山时期: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另: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人民军队作战的基本方针(积极防御);基本指导思想(着眼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战胜敌人的最好办法(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主要形式(游击战、运动战)          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人和优待俘虏。 附:1948年1月,《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问题》,---新民主主义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权。 附:1948年4月《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完整阐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A、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新、旧的标志;革命成败的关键) B、其中"人民大众"就是指革命动力(包括: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积极)。 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的对象—(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他说: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推翻的敌人,只是和必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 3、明确的提出土改的总路线: a依靠贫农,团结中农(土地改革依靠的阶级路线); b有步骤地、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土地改革遵循的总原则); c发展农业生产(检验土地改革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 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联系:(五四运动是划分标志)    A、相同:革命的对象一致(帝国、封建、官僚);革命的动力一致(工、农、小资、民资)    B、不同: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同(西方资产阶级思想——马克思主义)             革命的前途不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专政国家---无产阶级领导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附: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首次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问题。 附: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献辞,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 15.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1949年3月5日至13日—西柏坡 中心议题: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会议主要讨论:     ①提出了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     ②转折一: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到城市,必须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③转折二:指出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④阐述了全国胜利后的基本矛盾和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用的基本政策。 特别重点分析了当时中国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发展状况和党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⑤毛泽东估计了新形势,提出了警告“糖衣炮弹”的袭击, 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务必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6、引导个体经济朝着集体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7、指出建国后继续加强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8、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重大意义: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附:1949年6月《论人民民主专政》-- 建立新中国的伟大纲领 完整的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和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文中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第二、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领导者和阶级基础是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关键因素。) 第三、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 第四、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附:1949年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 其中规定:“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国家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 “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族政策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反对帝国主义和各民族内部的人民公敌,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人大制定宪法前,它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大宪章。 附:1949年10月1日,中国成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1949—1956。   49年以前的国内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9-53年的国内矛盾: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的矛盾。(土改没完、   53-56年的国内矛盾: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56年以后的国内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附: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有关协定。 附:1950年6月,中共中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全国人口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 16.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6日,在北京召开。---为全面实施《共同纲领》规定了明确的战略策略方针和行动纲领。 主要讨论: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1、毛作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提出经济恢复时期的重要任务是(报告题目)。 2、还作了《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毛泽东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个方向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都不反对我们。 3、在同资产阶级的关系方面,毛泽东提出了“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国营经济要占主导地位,但公私要一样看待。现在把民族资产阶级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 4、对于民主党派,毛泽东指出,共产党和其他党派也应当实行“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 5、在知识分子方面,毛泽东说,改造知识分子不能太急,用粗暴的方法进行思想改造是错误的。 6、另外,毛泽东还就民族关系、整风问题、土地改革问题等阐述了党的一系列策略方针。 知识点:毛在《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中,提出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 实现这个任务有三个条件:一是土地改革的完成;二是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是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附:1951年12月,“三反”运动,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五反”运动,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 附:1952年9月,毛: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十年或者更长时间以后才开始过渡。 附:1953年6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 2、《宪法》,把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 3、改造的目的: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另:所有关于社会主义改在的内容: 1、        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则: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国家按照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逐步把农民引导到互助合作的道路,逐步把个体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行为。 2、        农业合作化过程中:互助社(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农业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高级农业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 3、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和(拥护宪法)接受改造的一面。 4、        建国初的国营经济来源:解放区原有、没收官僚、接收外国;地主土地(给农民了)、民族资产(赎买,不没收) 5、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在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商业中实行经销代销等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再逐步发展到部分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6、        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有:四马分肥(国家所得税、公积金、工人福利、资方红利)、定息(5%,7年—变10年)。 7、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剥削制度消灭的标志,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附:中央提出,从1953年起,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指出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是: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3、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同时正确地发挥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 5、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附: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 1、制定了第一步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科学技术、人大三届一次)、国防。 附:1955年,中共七届六中全会---初步形成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思想 附:1956年1月14日至20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表述知识分子属于工人阶级。 1、        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对知识分子实行的政策是:团结、教育、改造。 2、        周提出“向现代化科学进军”的任务;科技是关系国防、经济、文化的关键因素。 3、        毛提出要进行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努力学习知识,迅速赶上先进水平。 附:1955年4月25日《论十大关系》 -- 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 1提出了"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个围绕的基本方针。 2对立统一规律应用于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分析,提出了十大关系。 3阐述了社会主义实践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辩证关系,发展了唯物史观。 4辩证地分析了独立自主和学习外国的关系。(以苏联为鉴,走自己的路!)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 内容:1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 2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 3 经济建设和国法建设; 4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 5 中央和地方; 6 汉族和少数民族; 7 党和非党; 8 革命和非革命; 9 是非; 10 中国和外国; 另外报告中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和民主党派的关系)、“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a、艺术风格自由发展、自由讨论; b、不用行政力量; c、艺术、科学的是非问题业内讨论,不轻率! 17.中共八大――(第一次会议)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 议程:  A、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朱德、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 B、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着重阐述了执政党建设的问题、着重论述了加强党内、外(群众、民主党派)监督的重要性。 C、周恩来作关于《二五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1、提出应根据需要合理的规定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对大跃进苗头)。 D、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 1、大会正确地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 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这些论述,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以后党确定正确路线的基本依据。 3、大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 ①在经济建设方面,1、强调要从国家的财力物力的实际状况出发,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1956年12月,新经济政策。 ②在管理体制方面,要求适当扩大地方管理权限,并调整一些经济管理体制。 大会肯定陈云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57年陈说: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 即:国家与集体经营、计划生产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个体经营、自由生产和自由市场作为补充。 ③在政治关系方面,A、强调进一步扩大国家的民主生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董必武说:1、依法办事是进一步加强法制的中心环节; 2、依法办事就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3、注重法制教育;在社会上培养守法的风尚 B、党和各民主党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坚持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 C、 1、提出了在全国执政的情况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 2、要求更加重视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警惕执政党脱离群众和实际; 3、强调对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4、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 ④在科学文化建设方面,确认“百花齐放,百家争呜”为发展科学和文化艺术的指导方针, 努力创造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新文化。 ⑤在对外政策方面,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外交政策。 附:1957年12月27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全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学说和其运动规律(主要是三点): 1、矛盾普遍存在;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关系和力),(基础和建筑)的矛盾; 3、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同其他社会形态在性质,运动特点,解决方法途径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 从而,明确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4、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途径是:不是对抗性的,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进行改革 5、解决的方法:通过调整两对关系中不适应的方面,是制度得到巩固。 B、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学说,严格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问题,阐明了正确处理的方针和方法: 1、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
本文档为【毛概超级总结(据说只要认真看过的毛概基本拿满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827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7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8-19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