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认识论-1101

认识论-1101

举报
开通vip

认识论-1101null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认识的基础:实践 认识的本质:能动反映论 认识的运动规律 认识的结果:真理与谬误 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认识论 认识的基础 认识的本质:反映论与先验论、 直观反映论与能动反映论 认识的 运动规律 认识的结果 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构成要素:主体、客体、中介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两次飞跃、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 一个原则:具体的历史的相统一真理与谬误、绝对真理与...

认识论-1101
null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认识的基础:实践 认识的本质:能动反映论 认识的运动规律 认识的结果:真理与谬误 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认识论 认识的基础 认识的本质:反映论与先验论、 直观反映论与能动反映论 认识的 运动规律 认识的结果 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构成要素:主体、客体、中介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两次飞跃、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 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 一个原则:具体的历史的相统一真理与谬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真理与价值 考点十四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1. 实践和认识的构成因素 42.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43.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41. 实践和认识的构成因素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从静态的角度来看,实践和认识是一个系统,实践的过程就是认识的过程。 构成这一系统的结构要素有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中介。 null41. 实践和认识的构成因素 41.1 ※ 主体是指具备实践和认识能力,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在实践过程中其处于主导和中心地位。 ※ 认识主体既包括人们的主观意识,又包括人们的肉体,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存在,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作为认识主体的人是体力和智力、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社会存在物,具有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和实践性多重属性。null 41. 实践和认识的构成因素 ※ 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 客体既包括物质的对象,也包括精神的对象。 ※ 客体不等于客观。 ※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也不等于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null41. 实践和认识的构成因素 ※ 实践的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 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 实践中介的形式: 一是作为人的肢体的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二是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 中介的作用是指把主体和客体联系和沟通起来的工具 系统。 null 41.2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 主体和客体之间最基本的关系是实践关系,即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 在此基础上,主体和客体之间才具有认识关系,即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 认识关系从属于实践关系。 ※ 旧唯物主义则认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42.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42.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确立实践目的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实践手段为中介完成-检验-评价-修正42.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42. 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42.1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确立实践目的的过程,实际上 是人在实际改造客体之前在思维中,对客体进行改造,在观念 中预先规定获得的结果,并形成关于理想客体的观念模型的过程。 42.2 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通过一定手段作用于客体。目的本 身是观念性的东西,实践的过程,就是主观性目的通过手段而实 现自身的过程。 42.3 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并根据实践结果修正实 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从而对实践活动本身进行反馈调节。 实践与 认识 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唯一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正确理论:促进错误理论:阻碍43 43.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43.1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直接经验是认识的“源”,间接经验是认识的“流” 。null 43.1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社会实践的发展为解决新问题提供了必要的经验 材料 关于××同志的政审材料调查表环保先进个人材料国家普通话测试材料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四查四问剖析材料 , 使发展新的科学知识成为可能。 ※社会实践为人们认识事物不断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和技术手段,推动认识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社会实践为人们认识事物不断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和技术手段,推动认识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null43.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43.1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经过实践的检验, 错误的认识得到纠正,不完全的认识得到补 充,正确的认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null 43.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43.1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归宿和目的。 null43.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43.2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 认识能动地反作用于实践,实践也需要正确认识的指导。 ※ 科学的理论以抽象概括的方式反映客体的本质和规律,预见客体发展变化的某些趋势,进而端正实践的方向,指导实践的进程。 ※ 错误的、反动的理论会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到阻碍作用,影响人类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遭受挫折和失败。 ※ 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推动人们在实践中开拓创新。 2008年 3.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2008年 【答案】 D 3. 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A. 普遍有效性      B. 客观规律性     C. 主体能动性   D. 直接现实性 2006年 3.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意思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006年 【答案】D 3.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意思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2005年 3.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 实践高于认识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005年 【答案】 C 3.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是认识的先导 C. 实践高于认识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2002年理 16.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知后 E.行难知易 2002年理 【答案】 ACD 16.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知后 E.行难知易 考点十五 认识的本质 考点十五 认识的本质44.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45.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 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旧唯物主义 消极直观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 能动革命反映论摹写与创造的统一缺乏实践的观点 缺乏缺乏实践的观点 缺乏辩证法认识的本质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 客观唯心主义先验论 44.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 44.1 在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根本对立。null44.2 反映论是唯物主义坚持的认识路线 ※ 反映论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在认识问题上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 反映论认为认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一切唯物主义在认识本质问题上都坚持反映论。null44.3 先验论是唯心主义坚持的认识路线 ※ 先验论坚持“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认为人的认识可以先于实践产生。先验论把物质世界看作是主观精神或“客观精神”的产物,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的反映。 ※ 唯心主义先验论有两种形式,即主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 所有唯心主义者在认识本质问题上都坚持先验论。 45.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不同的回答45.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不同的回答 ① 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两大缺陷: 第一,缺乏实践的观点; 第二,缺乏辩证法的观点。 null②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只有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深刻正确的理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将认识看作是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辩证法贯彻于认识论,指出人对世界的反映过程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③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③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 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 反映的摹写性体现了反映的客观性,是认识本质问题上的唯物论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特点※ 反映具有创造性。 在摹写的基础上,还要对认识对象信息进行分析、 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 能动的反映,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 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现 在,而且可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不仅能够反映 现实的事物,而且可以塑造非现实的事物。 反映的创造性,体现了认识本质问题上的辩证法问 题。 2006年 2.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 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 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2006年 【答案】 A 2.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与过程 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 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2000年理 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2000年理 【答案】 BD 1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的可知性 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 C.认识起源于经验 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E.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考点十六 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46.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飞跃: 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47.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48. 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49.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50. 获得正确认识的关键: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运动 规 律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多次反复、无限发展认识运动基本原则:主观与客观、 理论与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 46.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飞跃: 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 认识的飞跃 46. 认识过程的第一次能动飞跃: 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 认识的飞跃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人们运用感官对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 认识的起点,认识的初级阶段。 直接性和形象性 人们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规律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认识的高级阶段。 间接性和抽象性null46.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承认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坚持了认识论中的唯物论。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经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有机统一。 null46.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产生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片面夸大理性认识作用的唯理论。 另一种是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只承认感性认识的可靠性的经验论。 在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犯了唯理论的错误,经验主义犯了经验论的错误,这两种错误都是主观主义的表现形式。null46.5 实现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尽可能获得全面、正确的感性材料,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必须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途径。 null47. 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同时也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在整个认识过程中,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同时发生着影响和作用。null47.1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即认知。 47.2 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指导作用。②解释作用。③预见作用。null47.3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顿悟、直觉、灵感等非理智、非认知的精神因素。 ※ 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发展、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都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的作用。 ①动力作用。②诱导作用。③激发作用。null47.4 肯定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但不能夸大其作用。 现代西方哲学中,无论是科学主义思潮还是人本主义思潮都属于非理性主义,把非理性因素看作人的本质,把人的情感、意志、欲望、本能等看成是决定性的东西,对非理性、非逻辑的东西作了唯心主义或神秘主义的解释,贬低或否定理性思维的作用。必然导致其理论上的唯心主义倾向。48. 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48. 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在实践的基础上,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但认识运动并没有结束,要实现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必须使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48. 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48. 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48.1 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更重要、意义更伟大。 ①从认识的方面看,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一个在实践中检验认识的过程,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使认识得到检验、修正、充实和发展,理论本身才能不断发展。 ②从实践的方面看,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是一个认识指导实践的过程,人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才能指导实践,为实践指明方向和道路。null48.2 实现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第一,理性认识本身应当是正确的,这是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前提。 第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第四,理性认识付诸实践,还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49.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49.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49.1 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形式上表现为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内容上是推进认识的深化与提高,本质上体现了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49.2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49.2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①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49.2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49.2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② 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来说,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 这种认识的无限发展过程,在形式上是“实践——认识”的循环往复,但在实质上是前进上升的过程。实践——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推动人的认识不断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49.2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49.2 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③ 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 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从主观方面看,人们总是受到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从客观方面看,事物的各个侧面及其本质的暴露有一个过程;受到所处时代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第二,从人们的认识过程看,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因而人们的认识运动永远不会终结。50. 获得正确认识的关键: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50. 获得正确认识的关键: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具体的统一是指认识作为实践的反映,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达到对事物的认识。 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相应的变化发展。null主观超越客观、理论超越实践就会导致“左”的错误,反之,主观落后于客观、理论落后于实践就会导致右的错误。 坚持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学风,是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 2003年 3.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在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780nm,成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阀限是人认识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 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 结果 2003年 【答案】 C 3.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在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780nm,成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色,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阀限是人认识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 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 结果 1999年文 3.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999年文 【答案】 B 3.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 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考点十七 真理、谬误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考点十七 真理、谬误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考点十七 考点十七 51. 真理、谬误以及真理的特点 52.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51. 真理、谬误以及真理的特点 51.1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 反映。真理是一种认识,不是客观事物及其 规律本身。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null 51.1 真理与谬误 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认识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排除谬误,获得真理,并在真理的指导下不断地改造世界。 null51.1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①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二者泾渭分明,互相对立。 ②真理和谬误相互联系: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没有真理,就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 ③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超出这个条件就会转化为谬误。真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谬误。null 真理具有客观性 51.2 真理的特点 真理具有一元性 真理具有具体性 null 51.2 真理的特点 真理具有客观性,因而称之为“客观真理”。 ※ 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特征。 ※真理的客观性的基本含义: ①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②检验真理的标准即社会实践也是客观的。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真理问题上的唯物主义。 一切唯心主义都否认真理的客观性,宣扬主观真理论。“多数人赞同的就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主观真理论的突出表现。null 51.2 真理的特点 真理具有一元性。 ※ 由于客观物质世界是唯一的,作为对客观物质世界正确反映的真理,也必然是唯一的。 ※ 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 真理既不因人而异,也不因阶级而异,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52.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52.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52.1 真理的绝对性也称为绝对真理。 第一,任何真理都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的符合,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的客观内容,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 第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就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在这个意义上,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承认人的认识能力,也就承认了绝对真理。null52.2 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 人们在一定条件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完全的。 第一,从认识的广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整个宇宙某一领域的正确认识,因而都有待于扩展。 第二,从认识的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是对整个宇宙某一层次本质规律的正确认识,因而都有待于深化。 第三,从认识的进程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因而都有待于发展。null52.3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相互联结、相互渗透。 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 都包含有绝对真理的颗粒、成分; 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是通过 相对真理表现出来的,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 中,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绝对真理。null 52.3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 第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是一个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接近 绝对真理的过程,任何一个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 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都是通 向绝对真理的一个阶梯。null52.4 如果割裂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就会陷入绝对主义或相对主义真理观。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思想僵化,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生搬硬套,是绝对主义的表现;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相对主义的表现。 null52.5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这一原理告诉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一要坚持,二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具有绝对性,因而应该坚持。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随着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本身也要发展。 考点十八 真理的检验标准 5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检验真理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53.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53.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①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因此,要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在主观的领域内是无法解决的,而仅仅在客观世界的范围内也是不行的,要证明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唯一能够充当真理性标准的只能是把主观与客观联结起来的“桥梁”,即实践。 null 53.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人们带着一定的理论观点进行实践,由此引出一定的客观效果,这样就能把原来的理论认识同客观现实相对照,从而直接检验出理论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相符合。同时,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不仅它本身是直接现实,而且它能够使理论变为现实,这就使其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3.2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53.2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或绝对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从现实的角度讲,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在一定条件下,凡是经过实践证实的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 第二,从发展的角度讲,实践有时暂时无法判明其认识是真理还是谬误,但是实践最终能够对一切认识的真理性做出判定,也就是说,随着实践的发展,一切尚未检验的认识,一定会受到实践的检验。凡是真理终将被实践所证实。null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或相对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从现实的角度讲,任何实践都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都要受到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或影响,如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程度等。 第二,从发展的角度讲,认识是发展的,实践也是发展的,因而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也要有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一种认识的真理性,即使已被今天的实践所证实,还会被以后的更高水平的实践所否定、修正、补充和完善。 2009年 2.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 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2009年 【答案】 D 2.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 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决定性所预设的 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 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1999年文 4.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1999年文 【答案】 D 4.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 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 C.能否付诸实践 D.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考点十九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54. 价值、价值评价、价值观 55.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54. 价值、价值评价、价值观54. 价值、价值评价、价值观54.1 价值的含义 价值是反映客体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范畴,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需要或主体需要被客体满足的效益关系。 一个事物有没有价值主要看它能不能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 某种事物价值的大小,是根据其满足主体的需要程度而定的 null54.2 价值的特点 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①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②人的需要是受社会实践和历史条件制约的。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①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能否具有价值以人的需要为基准;②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的价值是不同的,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③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确立的同客体之间的一种创造性的关系。 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null54.3 价值评价及其尺度 ①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② 价值评价的特点: 第一,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包括对客体的属性、本质、规律,也包括对主体的规定性、需要和发展规律的认识。null③ 价值评价结果的特点 价值评价是一种具有客观性内容的认识活动。 第一,它与知识性的认识一样,是客观性的认识活动,这是由评价对象——价值关系的客观性所决定的。 第二,正确的评价结果,与正确的知识性认识的结果一样,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第三,由于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因此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来说,是否把握了相关真理,是否依据相关真理来进行评价,则决定了其评价结果是否正确。null54.2 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 成功的实践既表明知识性的认识是正确的,同时也表明评价性的认识是正确的,表明评价正确地反映了客体对于主体的价值关系。 价值评价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由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利益从根本上代表着人类整体的要求和利益,是与历史发展的基本要求或趋势相一致的,因此对于任何价值评价的主体而言,其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和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价值评价。 ④ 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④ 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首先, 价值评价是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 其次,价值评价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性要素。 最后,价值评价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要素。 54.4 价值观的本质内涵 ①价值观是人们对人和事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致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是非、善恶、美丑的标准,归根结底是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的。 null 54.4 价值观 ②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正确的价值观是先进的社会集团或阶级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null 54.4 价值观 ③价值观的特点: 价值观具有普遍的原则性和方法论性质,是处于统摄、制约其他一切价值意识的至上性地位的价值意识。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时代性、民族性和意识形态性等特点。null54.4 价值观 ④价值观的社会作用: 价值观在人们实践中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它能够在一个相当长的社会历史时期内引导特定的社会集团前赴后继、持续不断地为解决社会生活和实践所提出的根本问题或重大问题而进行不懈的努力。null54.4 价值观 ⑤ 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工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从而巩固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null55.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55.1 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了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真理。 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 null55.2 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关系 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是相互区别的。 第一,真理体现物的尺度,而价值体现人的尺度。 第二,真理体现了人的活动中的条件制约性,而价值主要体现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和能动性。 第三,真理体现了认识过程中的统一性,而价值则体现了社会历史活动中的多样性。null55.3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第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只有把“按科学规律办事”与“满足人的需要”结合起来的实践,才是成功的实践。 第二,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第三,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null55.3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 真理和价值相互制约表现在: 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 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 null55.3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 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引导表现在: 一方面,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追求引导着人们去探索相关真理,所以认识活动的指向是受价值追求的指向规定的; 另一方面,真理的不断发展也引导着人们进一步提出新的价值追求,因此真理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价值发展的方向或程度。 null55.3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 真理和价值的相互促进表现在: 一方面,真理的发展促进价值的实现; 另一方面,价值的实现又推动着真理的发展。 null55.4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null科学精神是指人们在实践中服从真理、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以求真、求实为基本特征的自觉意识。 基本要求: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基本品格:追求真实、反对虚假。 崇尚理性思维;不承认科学有禁区。null人文精神是指以尊重人、爱护人、维护人民和人类利益、促进社会进步为核心的,以求善、求美为基本特征的自觉意识。null第一,它的基本要求是把人民、人类的利益和人的全面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要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第二,从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要求出发,把建立在真理基础上的追求美好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 第三,主张既崇尚理性,又调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的意识形式和精神体验来展示和表现人的本质、人的生活、人的追求等人的丰富的存在状态和内心世界,从而起着认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并促使其趋向美好的作用。 第四,要求人们时刻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视自己的一切思想和行动。 考点二十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56. 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57.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58.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null56. 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56.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一致性。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党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和具体运用。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生动体现。null 56. 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56.2 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其实质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它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思想路线是否正确,关系到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成败。null 56. 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 56.2 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个有机整体。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 “实事求是” 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我们考察一切工作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57.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57.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党的十六大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57.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57.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首先,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决定性因素。 实践是理论产生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进行理论创新的基础是实践,而人类的实践活动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因而决定了人们的理论也必须要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及时的反映和体现新的现实、新的实践的特点和要求,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与时俱进。null其次,理论创新对实践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科学理论只有不断的随着新的实践的发展而丰富和发展自身,才能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到科学的指导作用。否则,僵化的对待理论就会使理论脱离活生生的现实,变成僵死的、静态的理论,失去真正的生命力,也不可能对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null58.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 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58.1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 改造客观世界,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核心是改造世界观。null58.2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普遍、最根本的矛盾,是人类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动力。null58.3 认识和改造世界,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第一,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第二,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 必然王国,人受物支配的社会状态; 自由王国,人支配物的社会状态。 2009年 18.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2009年 【答案】 ACD 18.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 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 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 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 1996年理 15.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验比理论更重要 B.只能从经验不能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 C.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D.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纲领的讨论是无足轻重的 E.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 1996年理 【答案】 CE 15.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验比理论更重要 B.只能从经验不能从理论上认识社会主义 C.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D.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纲领的讨论是无足轻重的 E.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 null概括: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为人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指明了现实的道路: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世界历史的大趋势,是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 2007年 34.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  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 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   另据老红军杨定华回忆说,在长征中见到的成仿吾完全是士兵的装扮:破旧的棉军衣,斜挎干粮袋,手持着一枝手杖。杨定华说,成仿吾在红军大学当政治教员。有人说出他的名字,但谁也不知道他是文学家。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 (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  (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之所以发生错误,一是他对成仿吾的认识缺乏直接经验;二是占有材料不全;三是没有抓住反映成仿吾品格的主要事实;他从已有观念出发进行推论。因而他的想象缺乏客观的现实基础,势必造成他对成仿吾的想象与实际脱节。(4分)   (2)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必须做到:第一,经过实践和调查研究,掌握非常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2分)第二,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特别要抓住表现事物本质的主要事实。(2分)第三,事物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我们的认识也要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深化。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最终要由实践来检验。(2分) 2004年 34. 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1)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2)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本文档为【认识论-110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62229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203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8-17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