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举报
开通vip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海德格尔说:人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而中国更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我们营建了一条瑰丽辉煌的诗歌艺术的长廊。那些精美绝伦的诗作,以其洗炼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精湛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广阔的审美空间。阅读欣赏这些作品,足以使每一个炎黄子孙开阔胸怀、陶冶情操、建全人格、颐养精神。对于先哲圣师们的诗作的理解,就是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遨游,品读他们的遣词造句,就是对视他们深邃的目光,跟他们进行深度的思想交流。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的精神境界,...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海德格尔说:人们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而中国更是一个诗的国度。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为我们营建了一条瑰丽辉煌的诗歌艺术的长廊。那些精美绝伦的诗作,以其洗炼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精湛的艺术技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广阔的审美空间。阅读欣赏这些作品,足以使每一个炎黄子孙开阔胸怀、陶冶情操、建全人格、颐养精神。对于先哲圣师们的诗作的理解,就是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遨游,品读他们的遣词造句,就是对视他们深邃的目光,跟他们进行深度的思想交流。我们怎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的精神境界,感知他们的心理世界?除了掌握最起码的诗歌基础知识,还需要了解其他一些写作方面的知识,更应该掌握相关的行里术语。如此,我们不仅能畅快地神游诗海,更会在各种大小的考试中,处于常胜不败之地。 首先,明确诗歌鉴赏考查范围 一、考点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阐释 1.鉴赏作品中的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寓 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作品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 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 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 3.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 语、反复等修辞格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表现技巧。 4.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其次,掌握诗歌鉴赏答题方法 第一:诗歌的形象的鉴赏     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诗人选择的是“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明快欢悦的表达积极意义的意象。 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台城(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析】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它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     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析】词一开头,作者就用生花妙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把特定环境中的春天景色用特定的镜头推到读者的面前。但它的妙处不仅仅在写景,而在于它以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她,一位富贵人家的少妇,因为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随着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这种由景入情、以景寓情的手法,把景与情如胶似漆地糅合在一起,交织成一幅完整而鲜明的画面。 二、鉴赏诗歌中的物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抒情诗。     1.抓物象的特点。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北固山: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悬:端端正正地高挂。    【析】抓住物象组合所体现的特征,分析寓于景物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歌的题目、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语句,找到理解的切入点。“次”:驻扎,停泊。“客” 为诗人。第一句点题,联系注释,可推知洛阳是故乡。“客路”:自己要走的旅途,“行舟”“乡书”“归雁”这些意象表达了身在江南旅途,而神思在洛阳故里,表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感情。 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小松(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分析】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3.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下面举例说明: (1)以折柳表惜别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故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霸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霸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霸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从来不曾看见。《折杨柳》为伤春叹别的内容。 (2)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隐士、斗士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其他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3)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4)松——坚贞高洁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5)莲——表达爱情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6)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7)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 其他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唐人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8)鹧鸪鸟——离愁别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9)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诗歌中常见意象和典故: 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即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伤感、怀思。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并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 4、蝉:以蝉喻品行高洁。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或清高。《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或者表现一种顽强的生命力和希望。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表现的就是弱小生命面对灭顶的打击所表现出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力量。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悲伤之情。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 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 12、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13、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象征薄命佳人、忧国志士等。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所以,杜鹃常表达一种哀婉至诚的情思。  14、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有乌鸦出现的诗句常常会给人荒败、压抑之感思。  15、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 16、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 17、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北朝民歌《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英雄豪气。唐诗人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写就了好男儿尚武的气概,表现了诗人渴望从军边关,杀敌报国的迫切心情。 18、羌笛: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如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 拍拍《胡笳》中音节,燕山孤垒心石铁”和“蔡琰思归臂欲飞, 援琴奏曲不胜悲”等诗句表达了感怀旧国、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明代诗人周鼎《蔡琰归汉图》也有“纵多文思出天机,赢得胡笳泪满衣”的诗句。 19、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20、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1、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22、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螟蛉作为养子的代称。 23、鸿雁:《汉书•苏武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4、神器:指帝位、政权。《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25、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26、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27、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8、秋水:最早见《庄子·秋水》,意指秋天的山洪。后人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熟识“秋水”,又因秋水清澈,看后让人心旷神怡,古人又用“秋水”比喻“清澈的眼波”。由李贺《唐儿歌》中的一句“一双瞳仁剪秋水”,便有了“望穿秋水”的典故,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29、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为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又说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恩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她衣服,结果还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也因此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30、孔方兄: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鄙视意)。 31、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32、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指夏商周)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33、见背: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34、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35、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三尺法” 36、杜康:《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7、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38、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 39、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王羲之《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彭殇为妄作。”意为:本来人人都清楚把死生一样看待、把彭祖似长寿的人和夭折的殇子等同起来是虚妄错误的说法。这里的“彭”即为“彭祖”。 40、谢家: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指有风度的人。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41、鸡肋: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 42、婵娟: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为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43、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 44、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 45、作壁上观: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 46、虞美人: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歌而起舞之说。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 47、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唐温庭筠《新添声杨柳枝词》之二:“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 48、豆蔻: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 49、精卫: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 50、击楫中流: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将其部曲(私人军队)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 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 又称“中流誓” ,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 51、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 52、岁寒三友: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之称。  53、花中四君子: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 54、泰斗:“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 55、人杰: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 56、仁人: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 57、传人: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 58、玉成:典出《西铭》(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 59、口碑: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 60、璧还: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 61、方家:典出《庄子•秋水》,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 62、等身: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 63、西席:也称西宾,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 64、心许: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 65、三味: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 66、洗耳: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 67、斧正: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 68、抱璞: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69、染指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含贬损之意的。  70、射影: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 71、掣肘: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 72、青鸟: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永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原来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后以此为传信的使者。南唐中主李璟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隋薛道衡《豫章行》:“愿作王母三青鸟,飞来飞去传消息。”  73、雷同: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 74、涂鸦: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 75、城府: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76、借光: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 77、物色: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 78、不才: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 79、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 80、捉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 8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 8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自称为“万里长城”,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或者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8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8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8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迹做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叶剑英元帅曾如此盛赞方志敏烈士。郭沫若读后和诗为:“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  86、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7、双鲤:双鱼。古人寄信,将信结成双鲤形状。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后因此将其比作书信。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唐李白《赠汉阳辅录事》:“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  88、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 89、东篱:见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出尘脱俗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90、三径:西汉末,王莽专权,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园里竹阴下“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东晋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 91、阳关: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西南。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谱成送别之曲,名《阳关曲》。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渭城”“阳关”。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 92、柳岸: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93、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如毛泽东《沁园春•雪》:“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94、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也。”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 95、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 96、桑榆:传说太阳落在崦嵫,日影照在桑榆树上。《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如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失,桑榆非晚。” 唐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97、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98、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 99、梦蝶:也称“化蝶”。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宋陆游《闲游》之三:“困卧幽窗身化蝶,醉题素壁字栖鸦。”庄周梦蝶用来指世事的变化莫测。  100、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在后边,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孔子去向,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101、斑竹:湘妃竹。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舜死后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102、商女:语出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兴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103、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参学第85项“化碧”。 104、射天狼:天狼,星名。古人以为主侵掠。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5、采薇: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06、登高:古人重阳节有登高习俗。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07、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108、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烘时竹简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后指书稿、史书。宋文天样《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9、画眉: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相爱。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110、金乌: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后以“金乌”作为太阳的代称。唐韩愈《李花赠张十一署》:“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   111、劳歌: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12、三马食一槽:东汉末,司马懿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握曹氏军政大权,排除异己。当时流传曹操曾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的故事(三马,指司马氏父子三人。槽,与曹谐音),因此曹操很恨司马氏。见《晋书·宣帝纪》。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得之以此失亦此,谁知三马食一槽!” 113、三里雾:汉代的张楷能作五里雾。关西人裴优能作三里雾,自以为不如张楷,去向他学习。张却不肯见他。见《后汉书·张楷传》。唐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114、肉阵:唐玄宗时,杨国忠专权。他生活豪奢荒淫,冬天挑选身体肥胖的婢妾站在他前面遮风,称为“肉阵”。也称“肉屏风”。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肉阵》。清王昙《苏台留别》诗:“肉阵屏风散似云,烛围尚向封家立。” 115、秋娘:唐代的李琦,有妾名杜秋。在李琦叛变后入宫,受宪宗宠幸。到穆宗时年纪已老,放回故乡。诗人杜牧曾写了《杜秋娘歌》,记述她的身世遭遇。后以泛指美女。唐白居易《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116、青袍白马:南朝梁时北方的降将侯景起兵叛乱。他骑着白马,士兵都穿青衣。事前曾有童谣说:“青丝白马寿阳来。”见《梁书·侯景传》。后以喻叛乱。唐杜甫《洗兵马》诗:“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 117、南阳三葛:东汉末,天下纷乱。琅邪(今山东临沂北)诸葛亮兄弟流徙,寓居南阳。后来诸葛亮被刘备请去,任蜀国丞相;他的哥哥诸葛瑾到吴国当了州牧;堂弟诸葛诞在魏国当刺史。当时人称“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后以“南阳三葛”称才干有别的兄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但南阳三葛,君得其龙。” 118、面首: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的妹妹山阴公主刘楚玉生活放荡。他曾对前废帝说,你的后宫姬妾很多,我只驸马一人,这很不公平。前废帝就替她“置面首,左右三十人。”。见《宋书·前废帝纪》。“面首”本来是指强健美好的男子;后以指男宠。《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假如丈夫这里拥着金钗十二,妻儿那里也置了面首十人,那作丈夫的答应不答应?” 119、牛眠地:东晋大臣陶侃未出仕的时候,父亲死了,将要安葬,忽然家里的一条老牛不见了。有个老人对他说,前面岗上有一条牛,睡在山污中,如果葬在那里,将来必然富贵。陶侃就去寻牛,把父亲埋在牛睡的地方。见《晋书·周光传》。后以“牛眠地”称葬地。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堪舆》:“经月余,各得牛眠地。” 120、霹雳手:唐代的裴琰之当小官,上级以为他年轻,瞧不起他,故意把几百件积年旧案交他快办。他立即在短期内办完,判词公允。从此他很有名声。人称“霹雳手”。见《旧唐书·裴琰传》。后以称断案迅速的官员。明于谦《昼夜长短》诗:“诉牒旁午来,剖断不留宿。虽非霹雳手,遇事颇神速。” 121、漆园傲吏:战国时的庄周,做过漆园吏。楚威王派人送给他许多财物,请他到楚国为相。他说他不肯当牺牲品;要送礼物的人赶快走开,免得弄脏他的地方。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比喻孤傲不仕的人。晋郭璞《游仙诗》:“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逸妻。” 122、前度刘郎:传说东汉永平年间,刘晨和阮肇在天台桃源洞遇仙。还乡后,至太康年间,两人重到天台。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后以称去而复来的人。唐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123、念奴:唐玄宗时的歌女。唐玄宗每次辞岁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就吵闹,使音乐奏不下去。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大家才安静下来。见唐元稹《连昌宫词》原注。后以指歌女。明汤显祖《荆钗记·折柳阳关》:“你红粉楼中一念奴。” 补充其它例子: 燕子:惜春、思念亲人、昔盛今衰、亡国破家之感、羁旅情仇、飘泊之苦 寒蝉:悲凉 浮萍、孤舟:漂泊之感 竹:气节、正直,谦恭、虚心。 孤雁:思乡、孤独寂寞、飘零。 沙鸥:漂零、伤感。 斑马:惜别。鹧鹄:离愁别绪。 哀鸿:哀伤痛苦,流离失所。 江水:流逝、伤时、愁苦、怀古。 烟雾:情感朦胧、惨淡、理想幻灭。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 浮云:游子、飘泊。 露、霜:人生易老、短促,环境凄苦。 夕阳:失落、消沉、人生短
本文档为【古代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7920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04KB
软件:Word
页数:64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1-08-15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