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

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

举报
开通vip

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自然科教材教法 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 許進雄先生 著。商務印書館 出版 筆 記 整 理 水源國小實習老師。陳 正 泰 第1章 中國的文字體系與書寫工具 楷書 甲骨文 小篆 漢隸 解 釋 牛 牛 牛 以頭代表整頭牛。 羊 羊 羊 以頭代表整頭羊。 身 身 身 突顯人體的軀幹部位。 木 木 木 有枝有根的樹木象形。 休 休 休 一人靠在樹下。 刀 刀 刀 一把刀的象形。 刃 刃 刃 以一短畫指出刃在刀上的部位。 疾 疾 疾 病人躺在床上。 眉 眉 眉 湄 湄 湄 「水」的部份表示此字義與水流、河岸有關。眉...

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
自然科教材教法 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 許進雄先生 著。商務印書館 出版 筆 記 整 理 水源國小實習老師。陳 正 泰 第1章 中國的文字體系與書寫工具 楷書 甲骨文 小篆 漢隸 解 釋 牛 牛 牛 以頭代表整頭牛。 羊 羊 羊 以頭代表整頭羊。 身 身 身 突顯人體的軀幹部位。 木 木 木 有枝有根的樹木象形。 休 休 休 一人靠在樹下。 刀 刀 刀 一把刀的象形。 刃 刃 刃 以一短畫指出刃在刀上的部位。 疾 疾 疾 病人躺在床上。 眉 眉 眉 湄 湄 湄 「水」的部份表示此字義與水流、河岸有關。眉為聲符。 麓 麓 麓 林表示山麓是樹林生長之地。鹿為聲符。 絕 絕 絕 創意來自紡織作業,絲亂了要用刀切斷再加以接續,故演化成斷絕與接續兩義。 繼 繼 繼 參考「絕」。 冓 冓 冓 可能表示兩木構件相互交接之狀,後用以表示各種與交接、相會有關之義:構、搆、講、媾、遘、溝、購。 黃 黃 黃 甲骨文是一組璜珮的形象,被借用以表達與珮玉無關的黃的顏色。後在本義加義符成璜以與黃區別。 莫 莫 莫 本象日已西下於林中的傍晚時分,春秋時被借用為否定副詞。因此本義就加個義符成為暮。 晶 晶 晶 本是繁星的象形,有晶亮的引伸義。於是在晶上加生的聲符成星,以與晶字區別。 聿 聿 聿 筆的初形,像一枝手拿著有毛的筆。 書 書 書 手握筆於墨水瓶上,代表沾墨後即可書寫之義。 畫 畫 畫 手握筆畫一個交叉形。 肅 肅 肅 繡之本字。手握筆畫出更複雜的圖形,以便依圖案刺繡。 冊 冊 冊 許多竹簡編綴在一起形成書冊。 典 典 典 重要典籍,用雙手恭敬捧著。 刪 刪 刪 墨汁沾上竹片就擦不掉了,得用刀削。 序論 ☆​ 人類有幾種獨立發展的古老文字體系,最著名的有埃及的聖書體、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字及中國的漢字。 ☆​ 今天,其它的古老文字體系或已湮沒、或為拼音文字取代。僅漢字仍保持以圖畫表意的特徵。 ☆​ 幾千年來,漢字雖已由圖畫象形般的文字演變成非常抽象的結構,但稍加訓練即可讀通千年前的文獻。不同地區的方言雖不能交談,卻可書寫共通的文字。中國疆域這麼大,地域又常隔絕,包容的種族也很複雜,而猶能融為一體,應與此種文字特性有很大關係。 古代文字的通性 ☆略 甲骨文表現的造字法則 ☆​ 一說金石學家王懿榮因病購藥,在草藥中發現雜有契刻文字的碎骨;一說是古董商向他兜售…。 ☆​ 為解說方便,將商代文字簡要歸為三類 象形 或簡或繁地描畫一件東西形像的輪廓,使人一看即明,不必解說。如:人、馬。有時全形太複雜,則取最具像徵意義的部份來表示,如:牛、羊、身。 象意 此類文字是以圖畫表現沒有形體、不可觸摸的概念。如:上、下、林、休、刃。 由於我們對古代社會了解有限,不能做到明白每個字創造時的具體含義。 形聲 最進步的造字法,由義符與聲符組成。如:湄、麓。 形聲是一種應用無窮的簡便造字法。經過長時間才發展成。在人們尚未領會此種造字法前,由於很多事極難以圖畫表達,而日繁的人事,亦無法為每件事造一專字。於是就想了兩個辦法,如下。 引伸和假借 引伸 用一個字去表達與其基本義有關的意思。有時某些觀念可找到共通的特性,或其意義有先後層次發展的關係,則不妨用同一字表達。 也就是說,一字除中心義外,還可兼帶許多相關義。經長期擴充,一字可能擁有一些不太相干、甚至相反的意思。如:亂字在周代兼有治與亂的含義。絕與繼的字形在古代也只正反之別。 後為分別、並確定本義與擴充義的字形,便在字源加上水、木、火、人等各種屬類,成了不同的形聲字。如:冓字及相關形聲字。 假借 當一個意思難以用圖畫表達,便用聲音相同或相近之字去表示,是為假借。如:黃、莫、晶。 中國文字體系形成的時代 主要書體 甲骨文 刻在晚商的甲骨或獸骨上的占卜文字。此期文字著重於意念表達,不拘泥於筆畫繁簡或部位安置等細節。由於大部份是刀刻,圓筆易刻成四角或多角狀,減少圖畫樂趣。 金文 約從西元前11世紀至秦始皇統一中國的前3世紀。 為鑄於青銅器的銘文。青銅器是為禮儀需要而鑄,其上所記內容是希望傳之久遠的光榮事蹟,故銘文書寫工整、筆法婉轉美麗。 此期字形結構已漸有一貫安排,新造的象形、象意字大減,形聲字大增。 小篆 取材自2世紀的《說文解字》所錄字形。反映先秦以來文字統一的結果。 它已是變化了很多的字形,難以依其探索字源。但它有最齊全的資料,是後世書體所據的祖型,也是辨識古代文字的媒體,故為研究中國古文字的必備知識。 隸書 是小篆書體在快速及草率書寫下的結果。其醞釀可上溯至戰國。 一般以為,其為求書寫快速,以應付管理大批徒隸所需之繁重文書工作,官吏以簡易波折取代小篆的渾圓、平衡、典雅的筆勢。 盛行於漢代,其草率筆勢漸有一定規律,進一步破壞小篆僅存的圖畫趣味。 楷書 把隸書整理成更有法則、可用幾種易於書寫的筆畫構成的書體。終使漢字完全脫離圖形趣味。至隋唐完全建立起筆勢。 其快速書寫又發展成行、草書。但此二者筆勢較難統一,故楷書終為最流行之書體。 書寫工具:毛筆 ☆​ 商代甲骨和陶片已有以毛筆書寫的事實。 ☆​ 中國書法所講求的美善外形和內在精神,需要長期練習和一定的天份才情方能達到熟巧的程度。因此中國書法成為各種文字中極受崇敬的獨特藝術形式。 書寫的材料:竹簡 ☆​ 距今三千年前的數千年間,華北氣候溫溼,竹子並不難生長。 ☆​ 影響中國書寫方向習慣的就是竹簡。 在窄長的表面上書寫,由上而下遠比由左至右容易。 左手拿竹片、右手寫。寫完放右邊,再由左手邊拿新的竹簡。因此造成行列由右而左排的看似不自然的習慣。 竹片寬度有限,字不能寫得過於寬肥。因此字的結構自然往窄長方向發展。以致不得不將有寬長身子的動物轉向,讓牠們頭朝上。如:馬、虎、象等字。 第2章 中國古史的傳統 楷書 甲骨文 小篆 漢隸 解 釋 聖 聖 聖 一個大耳之人在一張嘴旁。表示此人有聰敏的聽力。較早時代可能是聽野獸聲響,之後可能是聆聽神的指示。在漁獵時代,敏銳聽力是很重要的保命及獵食的天賦。初義為才能遠超常人者。 帝 帝 帝 蒂的初形,像花朵與莖蒂處相連的形狀。或以為是來自木架上放置女陰為崇拜物。可能經由信仰圖騰演化為至高的上帝,再演化為政治組織的王者。 不 不 不 不字在金文作丕字用。丕是胚的聲符。不字所取象的,可能強調其花胚膨大的部份,故引伸為宏大一類的意義。 華 華 華 整株花卉的象形。中國人自稱華夏民族,也許古時崇拜花卉。 黃 黃 黃 本義是璜,象一組玉珮之形。 王 王 王 象裝飾簡單的帽形。 蘇美人的楔形文字亦作君王之意。 皇 皇 皇 象裝飾有高聳羽毛之帽形。引伸為宏大、壯美、輝煌等義。 弁 弁 弁 象人戴冠形,冠上有三岐突出的裝飾。 弁言:書首正文之前、述說排版及寫作經過情形之文字。 令 令 令 一跪坐的人頭戴一帽。 胄 胄 胄 象戴於頭上的盔胄形。整個臉被包住,只有眼睛露出。 美 美 美 一人頭上裝飾高聳彎曲的羽毛,表示美麗、美好等義。 免 免 免 一人戴有彎角裝飾的頭盔。頭盔有保護作用,因此引伸為免卻、避免等義。本字加義符成冕。 歷史的三階段 聖 傳說聖人的作物時代。 黃 傳說帝王的創制時代。 王 建立王朝的信史時代。 聖人的作物時代:聖 ☆​ 人類由蒙昧進化到有組織的社會,是由無數人勞力和經驗的累積。但無可否認,其中某些人智力較高,做了一些發明的端緒,激起文明進一步的提高。一些特別有貢獻者,後人以聖人視之。 ☆​ 古史第一階段的英雄人物都是創造器用的人,如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 ☆​ 他們尚未觸及種種人為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因此在不少傳說中被描寫為半人半獸,以表示他們尚處於野蠻時代。 ☆​ 聖人本是對於人類物質文明有極大貢獻者之稱號。而孔子由於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有深刻影響,也被稱為聖人。從此,人們對聖人的標準有變,認為品德高尚才是最高境界。 帝王的創制時代:黃 ☆​ 帝在商代是指至高無上的神,後人以此加之於人間最高的權位者。 ☆​ 遠古人物中,沒有比黃帝的傳說更詳盡者。他被視為中國人共同的祖先,後世的姓氏幾乎都可以在他的朝廷找到淵源。 ☆​ 歷來以為黃帝的命名來自順應土德崇尚黃色的陰陽五行學說。但黃帝這個名字做為齊國高祖,出現於西元前357年左右的銘文,尚在鄒衍學說之前。 ☆​ 以漁獵採集為主的遠古時代是個平等社會。人們向自然採頡資源,沒有產權及領域的觀念,亦無太大的貧富差距。當時領袖是人們自動依附,他不能強制執行權威,所以也沒必要強調其個人特殊地位。 到了以園藝農業維生的時代,開始有產權地域觀念,隨著人們對環境投資的不同,產生貧富差距,於是形成社會階級。一旦有階級的區分,便普遍產生以穿戴難以獲得之動物皮毛、爪牙,或裝飾金玉、貝羽等物以顯示本身地位的現象。 玉在當時是難以取得的貴重物品,貴族才有能力擁有。以之做為璜珮,還有節制步伐、增加肅穆氣氛的作用。很能展現貴族階級不事生產、悠閒儒雅的形象。 ☆​ 禮器大半源於實用的器物。大概它是從可攜於腰際的石製武器發展到禮儀用器圭璋、再發展成玉珮。把兵器改為禮器,最重要的目的可能就是召告人們和平不戰的用心。 如孔子家語:「黃帝與炎帝戰,克之,始垂衣裳,做黼黻(音甫服)。」即強調創制不便作戰跳躍的垂地長衣以及費工刺繡。 建立王朝的信史時代:王 ☆​ 此階段階級已確立,國家制度化,個人對社會義務強化,並有文字記載,進入信史時代。以夏商周為代表。 ☆​ 到了定居式的農業社會,不但有必要組織武力保護自身家園。甚至為了佔有土地與水源,也得組織大規模武力從事經濟性略奪。人們因此被迫接受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以求生存。 ☆​ 小規模衝突不必有人指揮,但發展為大規模戰爭時,就需要有人做全盤統籌,以獲最佳戰果。指揮者必須身處高處,以使其命令為大多數人看見。若地勢一片平坦,戴上高帽亦可發揮相同效果。 ☆​ 戴頭盔本是武士的殊榮,後來非武士取得政權也可戴冠,頭盔亦演變成行禮用的禮冠。所以免變成冕,是行禮用的冠。由此可看出從武人掌權的部落進化到文士掌權的國家組織的過程。 ☆​ 最先,政治上最具權威者叫王,神仙世界最高者叫帝。東周時王室衰微,有些諸侯認為應該用比周王更威風的名號,秦與齊即曾採用帝號。也許因此人們用帝號來命名傳說中的古帝王(五帝)。後來好古者以更偉大、更輝煌等形容意義的皇來稱呼比黃帝更早的,即三皇。到秦始皇自稱皇帝,王便成為次一級的稱號了。 第3章 漁獵與氣候 楷書 甲骨文 小篆 漢隸 解 釋 象 象 象 有長鼻子的動物。 為 為 為 手牽象鼻,有所作為之狀。 兕 兕 兕 音四。頭上有大獨角的動物,即犀牛。 虎 虎 虎 軀體修長、張口咆哮、兩耳豎起的動物象形。 戲 戲 戲 由老虎、戈及凳子組成。表達一人持戈表演刺殺高踞老虎的遊戲。 虢 虢 虢 音國。雙手扭鬥老虎的樣子。周時的國名。 鹿 鹿 鹿 頭上長一對綺角的偶蹄動物形。 麗 麗 麗 特別強調一對鹿角,表示美麗之意。 魚 魚 魚 有鱗有鰭的魚形。 魯 魯 魯 盤中有一尾魚,像徵美味。 隹 隹 隹 鳥的簡略輪廓。後假借為語氣詞「唯」。 隻 隻 隻 商代作為獲字。手中捉著一隻鳥,有所捕獲之意。 鳥 鳥 鳥 畫得較詳盡的鳥形。 離 離 離 以田網撲鳥之狀。 雉 雉 雉 以一隻鳥和一枝附有繳的箭以會意。用有繳的箭射鳥,可防獵物失落。就算射不中,也容易收回箭矢。 阱 阱 阱 一隻鹿陷入人為坑陷中。阱是後來取代的形聲字。 逐 逐 逐 一個足跡尾隨一隻野獸,表示追逐野獸之意。應用此法捕獸時,前方應有網羅或坑陷等著。 焚 焚 焚 以火焚燒樹林之狀。這是把野獸從藏匿處驅趕出來的方法。 射 射 射 手搭弓弦,隨時可射出之狀。 概述 ☆​ 現今靈長類動物以蔬果為主食,遠古人類應不例外。但對南猿人的牙齒研究,可發現550萬年前人猿已開始吃食動物。 ☆​ 知道使用石器、會設陷阱後,人類開始能捕獲比自己氣力更大的動物,肉食也逐漸變為主食。緯度越高處越倚重肉食,有些地方竟高達8、9成。 ☆​ 因人口壓力,不得不發展可提供更多食物的農業,因而再度以植物為主食。農業一旦提供穩定食物來源,狩獵即成次要,肉食亦改由畜牧業供應。 ☆​ 狩獵在商代是幾乎與祭祀等量的占卜事類。因可捕獲獵物以供祭祀、練習行軍佈陣的變化、又可愉樂身心。 ☆​ 以下介紹幾種商代狩獵常見的動物,而今日文字仍為象形、未由形聲字取代者。 象 ☆​ 生活於茂密叢林或熱帶樹稀的草原。象曾長期在中國境內生息。古代氣候較溫暖,加以森林未盡被闢成農田,象可在華北許多地區生息繁衍。周代後氣候轉冷,象被迫南遷。 中國很可能從堯舜時代開始馴象服重役。 ☆​ 《左傳》記載楚昭王於西元前506年用火燒大象尾巴衝突吳軍陣地,取得很好的效果。 ☆​ 象牙質地滑潤細密、紋理規則,易受刀刻而不崩邊緣,可雕出比玉器、骨器更精巧的器物。《晉書》提到象牙細簟,乃是把象牙切絲,泡酸液軟化後加以編綴。 ☆​ 非洲象可達7500公斤,肩高3、4公尺。印度象較小,也有5000公斤,肩高2、3公尺。象食量相當大,一天可食草200公斤。至少要20歲後方可從事稍複雜的工作。亞洲雌象沒有獠牙。 兕(犀牛) ☆​ 一是印度產的,體形較大、性情溫馴、有一大獨角。另是非洲產的,體格略小性情凶暴,除鼻端的大獨角,尚有額前的小獨角。 ☆​ 犀牛在商代屬易捕捉、大量存在的野生動物。戰國時代的盔甲仍常以犀皮縫製。(操吳戈兮披犀甲) ☆​ 犀牛的聽力和嗅覺極佳,不易接近,但視力很差。若張木弓於地,等牠自己來踩,射向較軟的胸腹,其實也不難殺。 ☆​ 戰國以前,犀牛還是中國人熟悉的動物,故以犀牛賦形的銅器還相當逼真。漢代後就畫得不像了。 ☆​ 商人捕犀主要為其皮,可做甲。另一為人所寶者為其獨角。犀角是一束毛髮硬化而成,可為藥。 虎 ☆​ 貓科最大的動物,不計尾可達2公尺,重200公斤。對氣候適應性強,故分佈廣,應為古中國常見之動物。但牠喜生活於雜草叢生、溼而軟的森林,隨著農地大片開發,牠在中國近乎絕跡。 ☆​ 甲骨文有虢字,金文有戲字,都可証明與虎博鬥的表演起源甚早。 ☆​ 虎平均壽命才11歲。虎通常避開大型野獸,只有在餓壞了或是被激怒時才不擇對象。虎通常在夜間捕食,對人危害不大。 ☆​ 虎被中國視為農業保護神: 一、鹿、田鼠等會踐踏吃食農作物,而虎又以牠們為食,自受農人歡迎。 二、旱魃是傳說中降旱災的禍首,而《白虎通》說虎能吃鬼魃。也是幫人一個大忙。 三、甚至有人以為以虎骨投於有龍處,會將龍激醒、起而造雨。 ☆​ 古人認為東西都有精靈,威力越大者魔力也越高。還認為與某樣東西有關後,便可感染它的力量。因此希望服食穿戴它。後世信仰雖變淡,仍有痕跡遺留。 鹿 ☆​ 鹿一直是商人獵獲最多的動物。鹿類繁殖快、性喜水草,生活環境與人最近。加上它沒有致命攻擊力,故成為人們最愛且最易捕獲者。 ☆​ 鹿性喜結群行動,其游食處常是農民莊稼地,因此農民要擒捕它。 ☆​ 商周時代打獵之事也叫田,因打獵被認為是耕地輔助作業之一,不完全是為了肉或皮毛。 魚 ☆​ 早期人類居於取水容易的山丘河旁,捕魚是重要活動之一。後世因人口增多,迫使遠離河岸,魚遂變成不易得之珍餚。《孟子.告子》曾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想見戰國時代,連近海的山東地區都將魚視作珍品,其他地方更不用提。魯字古時有嘉美之意,即由此而來。 ☆​ 但先秦文獻中,魚似乎又不是那麼貴重,依《禮記.王制》,士以上的階級祭祀,品級依次為牛、羊、豬、犬,不及於魚。這種現象可能是漢代以前肉類零售市場不普遍,宰殺大型動物花費過鉅。但如以斤兩論,魚肯定較貴。 ☆​ 人工養魚業遲至商周時期便已出現。 ☆​ 產魚少的地方,宴客時須像徵性擺上木魚,諧音有餘。 鳥 ☆​ 甲骨文有兩個鳥類象形字:隹與鳥。有以為隹是短尾鳥、鳥字為長尾鳥,並不適當。有些從鳥的形聲字可鳥隹互換,如鷄(雞)、鵰(雕)。而從隹的雉卻是有名的長尾鳥。 ☆​ 雞很早就被豢養,西元前5200年武安磁山遺址發現大量雄雞骨明顯是家養現象,母雞不殺,讓牠下蛋。 ☆​ 他種家畜個體太大,有重大節慶才捨得屠宰,雞、鴨則適合一家一餐之量,故成為家家常備的家禽。 中國古時氣候變遷 ☆​ 六、七千年前,長江流域的氣候約如今日的廣東,則當時廣東無疑過於燠熱不宜人居(難怪說它是瘴厲之地)。春秋戰國以來華南地區次第開發,多少與氣候趨冷有關。 第4章 畜牧 楷書 甲骨文 小篆 漢隸 解 釋 畜 畜 畜 作動物的胃連帶腸子狀。人們平時所食之腸胃等內臟皆取自家畜,故以此表意。也有可能是古時未有陶器前,人們常以動物的胃為容器儲水、酒及食物等,行旅時用。而家畜是人們豢養以待他日之需,故借畜字表達此含意。 豢 豢 豢 雙手捧豬加以照顧之狀。 牧 牧 牧 一手拿杖作趕牛之狀。 牛 牛 牛 以牛頭象形,角朝上彎。 羊 羊 羊 以羊頭象形,角朝下彎。 牢 牢 牢 一牛在牢欄中。 豕 豕 豕 家養的豬,體態肥胖,腳短而尾下垂。 彘 彘 彘 野生的豬,身軀有箭穿透,表示為獵捕所得。 豖 豖 豖 音觸。被閹的豬。此字表示供祭祀的品類。後來從豖聲的字也大多與鏨擊動作有關,如琢、啄。 溷 溷 溷 音渾(四聲)。豬被養於豬舍中。此字為廁所之意。豬與人皆雜食,糞便是很好的有機肥料,人們於是將豬養於廁所旁,方便收集兩者之糞。 家 家 家 家屋下養豬之狀。豬的體溫調節差,常因受寒而病死,尤其是被閹後更衰弱,不能再露天飼養,於是加蓋,養在房舍旁。後以此字代表家。 廄 廄 廄 馬養於柵欄中之狀。 馬 馬 馬 張口嘶叫、長毛奮發之馬形。 奇 奇 奇 人騎在馬上,為騎字的初形。騎馬只需一馬,不像駕車要雙馬或四馬,因此奇有單的意思。 犬 犬 犬 狗的象形,與豬的分別為身細、尾上翹。 獸 獸 獸 一張田網與一隻犬,兩者都是打獵用的工具,以此會狩獵之意。後來才擴充意義至被捕獵的對象。 臭 臭 臭 器 器 器 可能表示犬善吠,有對外來物示警的器用。 畜牧之起 ☆​ 打獵非可靠肉食來源,野獸繁衍有一定地域和季節,不可能整年滿足人類需求。而且打獵費力還不免受傷。若能將野獸圈養在家附近,可隨時宰殺該多好! ☆​ 西方考古學者有以植物栽培與動物豢養來標識新石器時代的來臨。 ☆​ 一般理論是,古人獵到過多野獸,其中有受傷的或小獸尚未長成,先不食用而加以圈養以待來茲。有時圈養時間極長,幼獸與人相處日久,漸習其保護與照料。甚至偶有壯獸生小獸的情形。慢慢促成人們豢養的興趣(參考豢字)。後來還學會閹割法以減動物野性或使快速增肥。 畜牧與農業之相成相斥 ☆​ 農業發展有可能得力於經營畜牧業省下時間,觀察野生植物生長情況,並加以實驗。農業發展後可生產大批飼料,養更多家畜。 ☆​ 二者有基本上的矛盾。發展畜牧業,就會讓牧草佔有耕地;發展農業,則須開墾山地、草原為耕田。同面積的土地,生產糧食要比飼養家畜養活更多人口。若條件許可,都會捨牧就農。 ☆​ 牛羊因軀體大、供肉多,春秋以前為主要肉食供應。春秋時,牛因有助於耕田犁地,不再是一般人的食品。至漢代更成為皇帝賞賜臣下的特殊食品。羊則根本失去重要家畜的地位,只在種不出農產品之地養個意思。雜食的豬則因不妨礙農作,雖其肉不被視為高貴,亦終成中國主要肉食來源。 以上都是畜牧讓位給農業的實証。 ☆​ 甲骨文的牧作手拿杖趕牛(或羊)狀,有時旁加行道符號。表示商代畜牧活動只是在行道旁的小規模事業。 羊 ☆​ 羊可放任於草地取食,不需人們照顧,故在大多地區、尤其是半乾燥地帶,羊是最早的家畜。 ☆​ 羊雖非重要肉食家畜,卻是主要藝術品題材。不知是因羊的性情馴良或是諧音之故,早至商代它就被視為吉祥的象徵。 三隻羊成群是後世常見的圖案。這是取自春季第一個月的泰卦(地天泰),上為三陰爻、下為三陽爻,三羊象徵三陽。正月後陽氣漸積,萬物從此活躍滋生。 牛 ☆​ 《史記.周本紀》說周武王克殷後,「放牛於桃山之虛,偃干戈,振兵釋旅,示天下不復用也。」古代如果沒有牛的負重致遠,就難有辦法遠征、建立霸業。 ☆​ 牛最大的經濟效益不是拉車,而是拉犁深耕。深耕可縮短休耕期,提高農地利用率。東周時牛的拉犁深耕受到主政者重視,限制其屠殺,故不再是一般人的肉食供應。 豬 ☆​ 牛拉犁、放羊與農業衝突、馬為軍事所需、犬為人們寵物良伴,皆退出肉食舞台。只有豬一枝獨秀。 ☆​ 甲骨文的豬分家養與野生(參考豕與彘)。動物被馴養後經千年以上骨骼體態才會產生明顯變化。亞洲野豬前軀佔全身七成-> 六千年前河姆渡遺址的陶豬前軀佔一半-> 今天只佔三成。 ☆​ 不知何時人們又發現閹割後動物野性大減,且長肉速度大增(參考豖字)。現代的賽馬都要閹掉。 ☆​ 商代時供奉時有不同名目如豚、豕、彘、豖,想見烹飪取材時已有不同要求。其他家畜則沒有分這麼細,因它們已不是給一般人吃的了。《孟子.梁惠王》「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可以食肉矣。」一可見農業時代肉食之不易取得;二可見雞、豚才是人們充庖廚的對象,牛羊是貴族的祭品。 馬 ☆​ 感覺器官發達,眼大位高,視野寬闊,記憶力、判斷力強,方向感極佳,力大善跑。性格不覊,最晚被馴。 ☆​ 現存甲骨文存有15個以馬為義符的形聲字,顯示三千年前人們對馬的重視、分類之細。 ☆​ 馴養良馬非一般人財力所及,漢武帝特制定政策,養一匹馬可令三人免役。《漢書.武帝紀》記一匹牡馬竟高達20萬錢。 ☆​ 商代應已存在單騎的事實,但貴族以其不雅,故僅流行於下層武士間。而趙武靈王以一國之尊行跨馬騎射(西元前307年),非比尋常,才被鄭重記載。由於效果確實,其他貴族紛紛仿效,導致戰場主力由馬車步兵轉為騎兵。至漢代,兵車戰略已完全淘汰。從兵馬俑坑只有很少的兵車可見此形勢。 犬 ☆​ 狗在漢代只有兩型:一為矮胖、一為瘦高。後為發展各種需求,經長期培育,方形成如今複雜的品類。 ☆​ 狗可能自狼馴化而成。因它們捕獵能力有限,難與其他大型獸類競爭,常無所獲,故徘徊人類居處,吃人們丟棄的骨、肉、皮等,後終被馴養。它與狼的主要分別在尾捲起。 ☆​ 人們利用器具補身型力氣之不足,讓大型獸類吃足苦頭,乾脆躲起。此時狗的靈敏嗅覺便發揮作用,可由獸類遺留的汗、尿、血、糞等氣味去分辨、追蹤、驅趕(參考獸、臭字)。 第5章 農業發展與中華民族的形成 楷書 甲骨文 小篆 漢隸 解 釋 辰 辰 辰 蜃字的初形。像有硬殼的軟體動物(我怎麼也看不像)。蚌殼的破裂處鋒利,質硬量輕,不需太多加工,是理想的切割工具。 農 農 農 初義是在樹林處從事農業。西周可在規畫整齊的平地上操作農事後,金文中便加個規畫整齊的田字示意。 蓐 蓐 蓐 音入。以蚌刀割草狀。後指被割下的草、或割下的草所織成的蓆子。 薅 薅 薅 音蒿。以蚌刀割去山坡上的草。今義為拔去田草。 晨 晨 晨 雙手持蚌刀除草,是商代一般人大清早就得從事的工作。 力 力 力 原始的挖土工具象形。捆縛踏板於尖木棍下方,以便踏腳刺土的簡易工具。 協 協 協 眾人協力工作之意。 留 留 留 田地旁有水渠,引他處之水並滯留之以備灌溉。故引伸有保留、存留之意。 襄 襄 襄 雙手扶著插入土中的犁,前有動物拉曳,激起塵土。今義衍伸為幫助。 犁 犁 犁 牛拉著一把犁的象形。 方 方 方 頭部有兩齒分岐的耕具象形。或作高厚犁頭的側視。 旁 旁 旁 岐齒犁刀上附有犁壁。拉犁前進時,犁刀將土翻起,犁壁的功用則是將土塊打散並推至兩旁。 耤 耤 耤 音級。一人手扶犁柄,腳踏方字形犁頭以耕作之象。今同藉字。(這人形怎轉成昔字的,怎也看不出) 疇 疇 疇 土塊被拉犁刺起後的翻捲狀。(我倒覺得像畫地為界) 農業的重要 ☆​ 促進部落進展為國家:經營農耕的人們為佔有溫暖地域、水源、土地,必須武裝,並形成大規模戰鬥組織與統一指揮中心。同時,為修建水庫、渠道,更須有眾多人力、有效組織、統一號令。這些都會激起人們建立中央集權政府的願望。 ☆​ 農業的收成較穩定,但無法立見,須等一段長時間才有收獲。因此它必是漸進、而非偶發的過程。 ☆​ 一般說來,採集的生活較農耕輕鬆。若無人口壓力,不會有人選擇這種辛勞的生活方式。 中國早期三個農耕區 ☆​ 中國古老的文化中心有三處:長江以南廣大的華南地區、黃河流域的華中地區、長江下游及淮河流域的東海岸地區。 最早發展農耕跡象的華南地區 ☆​ 主要是因氣溫的變化。一萬年前,華南最好。七千年前則是華北最好。其他略。 中國東西文化的融合 ☆​ 傳說黃帝取得號令西方的霸權後,在河北涿鹿地方打敗東方強悍雄族蚩尤而統一全中國。涿鹿在西方文化圈的邊緣,比較可能是東侵西引發的戰爭。傳說黃帝是西元前2700年的人物。 ☆​ 根據另一傳說,從商的始組契到湯建國的期間,商人在華北平原遷了八次,表示在此地長期安定謀生的困難。這段期間,商人與西邊安定生活的居民有了接觸與衝突,終於打敗夏王朝而建立了商王朝。後又遷都五次,直到盤庚遷殷(今安陽),才算安定下來。大概此後他們克服了洪水氾濫與在沖積平原耕作的困難。 ☆​ 作為搖籃的華南,在文化成長期反不具作用。直到西元前一干年,氣候再度回暖,才又次第開發,終成人文薈萃之區。 農耕技術:除草 ☆​ 蚌殼雖不堪於砍伐樹林,卻利於除草及割穗(參考辰及農字)。《淮南子.泛論訓》就有「古者剡耜(音眼四)而耕,磨蜃而耨(音ㄋㄡˋ)」之語。剡:削。耜:起土農具。耕:用犁翻土。耨:除草。 ☆​ 初期的農耕方式是焚燒森林、清理耕地,以樹灰為肥,尚無能力開闢草地(是肥料的關係?)。後來才發展到在規畫整齊的平地上操作(參考農字)。 ☆​ 農業發展初期,人們播種後便至他處游獵,至收穫季才回來收割。連續數年,耕地養份降低,就換別塊地。後偶然發現舊地多年後又可耕,於是學會在數塊地間輪耕,而有較長期的定居生活。此後定居地發現雜草就得翦除(參考薅、蓐字)。至商代,農業已是大多數人的生活方式,除草亦成為每日清晨例行工作(參考晨字)。 農耕技術:灌溉 ☆​ 甲骨文的協字常作三個力下有深坑狀。此即蓄水或堰水的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才需要糾合群力。盤庚移都安陽後不再遷,一方面得力於安陽的地形、地勢,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有了堤堰一類的建設。 ☆​ 安陽水溝及木樁護堤的鳥瞰形,與留字裡的水渠形狀一模一樣(參考留字)。 牛耕 ☆​ 參考耤、方、旁、疇等字。 ☆​ 西周骨作坊的骨料大多取自牛隻,可知當時大量屠牛,還不珍惜它的犁地之能。一方面可能是當時糧食足夠,另有可能是牛有比生產糧食更要緊的任務。 ☆​ 商人有群聚飲酒的習慣,表示當時殼物生產必有餘,人們才捨得以之大量釀酒。若無長期儲糧的設備與技術,多出來的也白搭。 ☆​ 堪當拉犁的家畜只有馬或牛。馬有軍事及田獵上的大用,不會拿來耕田。牛則是祭祀最隆重的犧牲,也是作戰時運送輜重所倚賴的家畜。在古代沒有比祀與戎更重要的事。《風俗通義》有「建武之初,軍役亟動,牛亦損耗,農業頗廢,米石萬錢」。至東漢,農業都還得讓位給軍事,遑論干年前的商。既然當時糧食不乏,牛又有比農業更重要的任務,加以商代使用的銅犁或石犁,尚無後世鐵犁五倍於人力的大效,則自然不積極於發展牛耕。 ☆​ 至春秋時代,諸國交鋒多,需大量人力,且正值鐵器應用日廣,各地才開始發展這種節省人力、增加效果的牛耕技術。 農業發展的階段 ☆農業發展的一般過程是:森林休耕、灌木休耕、短期休耕、一年一獲乃至一年多獲。新的生產方式常伴隨新工具與新技術的使用,越進步的生產方式往往伴隨越繁複的準備工作。農業工作包括浸種、除草、施肥、除蟲、培種、灌溉等。仰韶時代約是森林休耕,龍山時代是灌木休耕,商代進步到短期休耕,有些地區甚已一年一獲。《荀子.富國》言「一歲而再獲之」,表明戰國時有些地方可達一年兩熟。 第6章 糧食作物 楷書 甲骨文 小篆 漢隸 解 釋 釐 釐 釐 手拿木棍撲打禾束以脫下穀粒的情景。有時禾束拿在另一手裡。農業是當時國家最重要的財政來源,人民普遍以穀物付稅,故西周時釐就有治理、厘定的意義。 差 差 差 手拔禾之狀。是沒有效率、錯誤的。以商代的冶金技術,應有鋭利銅工具,用割的才好。 利 利 利 一手持禾,一把刀割下禾莖而與根部分離狀。其義一來自割刀的銳利,另一來自提高收割速度所獲的利益。 年 年 年 成年男子頂著禾束搬運狀。在商代,主糧通常一年只能一穫,故年字被表示為一年的時間長度。 委 委 委 婦女頂禾束狀。女性體力弱,不宜從事這種重體力的勞動。因此表達不勝體力的委弱、委屈之意。 季 季 季 小孩搬禾束狀。小孩是收穫作業最後動用的人力,因此表達次第中最末之意。 禾 禾 禾 直桿垂穗的穀類植物形。穀類作物的總稱。只著眼於一般形象,不特定描寫某種穀類植物。 黍 黍 黍 有直立禾桿的植物形,其葉末端下垂。它是商代釀酒的主原料,可能因此在植物旁附加水滴的形象。 稷 稷 稷 罕見於甲骨文。由一禾及一跪拜的人組成。此字在商代是地名而非穀物名。在周代方用於穀物。詳解於後。 粟 粟 粟 一株禾類植物及一些仁實的顆粒形。指去穀但未精製的穀物,是一種供奉鬼神的品物。非為後世專指的特定穀物。 秦 秦 秦 以杵搗禾、脫穀精製之意。它在甲骨文中是個祭祀的禮儀,大概是供獻去殼新穀於神前的儀式。 舂 舂 舂 雙手持杵在臼中搗打,是穀物加工去殼更具體的表現。 米 米 米 幾個小穀粒的形狀。小點可代表的的事物甚多,為了與少、小等字有所區別,才在小點間加橫畫。此字初指已去殼的穀實。 稻 稻 稻 商代用以稱大米的專字。作幾顆穀粒與一個儲藏穀物的罐子形。詳解於後。 來 來 來 麥子象形之一。作一株直莖垂葉直穗的植物形或成熟時垂穗的樣子。在甲骨卜辭中大半被借為往來之意。可能因它是外來穀物。 麥 麥 麥 麥子象形之二。作來形植物而根部特長。麥子根有時可長達一丈。 叔 叔 叔 以手摘取豆莢狀。在西周時被借用為貴族爵號,故加義符成菽,以和假借字區別。可能原指所有豆類植物,後以大豆最具經濟價值,而常被專指為大豆。 麻 麻 麻 作屋中有兩株已被剖開的麻形。大概它多在家中處理,與其他穀物在戶外脫粒去殼者異趣,故取此特徵造字。 收穫的喜悅 ☆​ 參考釐、差、利字。 ☆​ 收穫是農民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活動。收割、晒乾、儲藏等動作得迅速完成,以免被天氣或其他因素摧毀,因此要動員所有人力。以下參考年、委、季等字。 ☆​ 農業成功與否取決於很多因素,如日照、降雨、蟲害。商王對這些無法控制或預測的條件做了不少貞問。其問卜對象不但是可致風成雨的自然神如黃河、霍山、上帝等,連自己的祖先也被認為有影響力。因祈望豐收,所以對整個耕作過程小心翼翼。所以有關農業的卜辭有4、5干條之多,而畜牧的則很少。 ☆​ 商人為博取鬼神的好感與同情,在收穫季節前舉行很多不同的供奉與祭祀。雖彼時對農作物的栽培已有相當經驗,但其貞問內容卻瑣碎而具體,如何時去耕、何人耕、派誰監督等怪問題,可見他們的誠惶誠恐。 主要的穀類 ☆​ 穀類在不同環境下培育成功,剛開始可能種類繁多,故有百穀之稱。後來味道較佳、經濟價值高的被留下,其它則淘汰。可能受五行學說的影響,漢代以來穀物通稱為五穀。一般以黍、稷、稻、麥、菽為五穀,但麻也常在此列。 小米:黍、稷、粟、粱 ☆​ 黍是商代釀酒主原料,也是當時主糧,是一種比較耐旱的作物。 ☆​ 西周文獻常以「黍稷」概括食用的穀物。也許稷是一處向禾神祈禱豐收的廟址。傳說周人祖先棄在帝舜時當農官。也許農官職務包括向禾神祈求豐收,故官名后稷,即司理稷地之事務。周人為紀念他,視之為農業神,並以其官職命名其地食用的穀物。周人最重土地與農業的神,合稱社稷,以之代表國家。 ☆​ 粟與米可能指任何穀類的不同處理階段,而非後世專指某特定穀物。粟是去殼但未精製的穀粒,米則已精製。 ☆​ 粱是精工製白的黍,為品級高的小米,故是周代貴族宴客、祭祀的穀物。 ☆​ 粉食的發展是東周小麥普及後的事。小麥外殼雖硬,裡頭仁實卻極脆,稍壓即碎,易發展為粉食。 ☆​ 看來黍、稷、粟、粱是指同一類穀物不同品種與加工的階段。但各時代使用的意義也是頗不一致。 稻米 ☆​ 商代第二重要的穀物是稻,今以米或大米稱之。參考米字。 ☆​ 稻米特性是較其他穀物能久藏,故稻的甲骨文可能以久儲罐中不變質會意。也可能稻是南方產物,北方人難得看到其禾稈全形,故以藏於容器中的穀粒表意。 ☆​ 水稻可能源於雲貴高原或印度阿薩姆地區。米的單位產量多,易於煮熟消化,可養活大量人口,故易成人口密集區。 麥 ☆​ 麥是今日北方主食,但在商代它還是種稀罕高貴的穀物。參考來、麥字。 菽 ☆​ 字源是叔,參考叔字。 ☆​ 大豆是不宜種麥的山區才種的,很耐旱,是窮苦人家的代用食糧。 麻 ☆​ 麻是大眾縫製衣服的布料,為重要經濟作物。麻皮剖開後要用水煮,或長久浸在水中去雜質、分析纖維。 ☆​ 舊石器時代晚期已見骨針,針眼很小,大半已用麻類纖維縫製衣物。 第7章 金屬 楷書 甲骨文 小篆 漢隸 解 釋 金 金 金 像多片範型組合的立體形狀,澆灌時還有些金屬液濺出。其意有二,一為金屬,一為鑄型。中國因少金、銀、銅等自然狀態存在的金屬,唯熔鑄方能取得,故以範型表達金屬之意。 鑄 鑄 鑄 雙手倒皿覆於土上,表現傾倒溶液於範型之意。 法 法 法 此形取意與神羊判案有關。《說文解字》有「法平如水,廌觸不直者去之。」 法 法 法 此形是東方六國古文。《說文解字》的解釋為「刑也。」刑在古代有鑄型之意,此型可能就是鑄型的象形。法律與鑄型有共通概念,都是規範他種事物的東西。 割 割 割 以刀割斷捆縛在模型上的繩索,並抉剔泥土取出鑄成的器物。左邊的害可能就是表現鑄型已被剔壞的樣子。 晉 晉 晉 雙矢是上下範的鏃溝,曰則是套合後的澆口。甲骨文作為地名。 璞 璞 璞 雙手拿挖掘工具,於深山內剖取玉材置於竹筐狀。璞意指未經加工的玉璞,也表示未經冶煉的礦石。 弄 弄 弄 在山中挖到玉璞,不勝欣喜把玩狀。 深 深 深 有木架支撐的坑道中,一人張口喘氣,冷汗直滴,難以呼吸狀(因深坑中的空氣污穢稀薄)。故以此表達深的意思。 嚴 嚴 嚴 手拿工具在山中挖掘礦粒置入提籃以待運出。上面兩口是替換的提籃。採礦多在山中進行,故嚴有山岩之意。其工作辛苦管理嚴格,故也有嚴厲之意。後為分別,另造巖字。 敢 敢 敢 嚴去掉山岩部份。採礦是辛苦而危險的工作,若不是被強迫,則必有相當膽量才敢從事。 柬 柬 柬 音簡。袋子裡放東西(可能是絲麻或礦粒),浸入水中慢慢溶去雜質以精煉。 厚 厚 厚 大口尖底的熔銅坩鍋靠在牆邊。坩鍋壁特厚,故以此表達厚的意思。詳解於後。 爐 爐 爐 有支架的爐形。 橐 橐 橐 音陀。鼓風袋的象形。周代鼓風入爐以提高燃料溫度的設備即稱橐。 復 復 復 以鼓風袋為創意。中為鼓風皮囊本體,前為細口陶管以增風壓,後為踏板,底下有隻腳在踩。因鼓風動作是反復不斷的,故引申有往復、恢復等意。 吉 吉 吉 深坑中有一器物。把澆鑄後的型範置於不通風的深坑中,可減緩其冷卻速度,以防走範或範型爆裂,還可使鑄件更光滑美善。 則 則 則 一鼎一刀。銅鼎是祭器,要求色澤輝煌,刀則要求銳利耐磨。兩種性能各依不同的合金成份、精準的合金比例方可達成。故有準則、原則之意。 呂 呂 呂 兩錠金屬的象形,有時加金的義符。 鐵 鐵 鐵 在砧上(呈)鍛打武器(戈)之意。因商周時青銅器為熔鑄而成,而鐵器則是鍛打而成。 冶 冶 冶 鋼鐵興起後才有的字。由刀、砧、火與金屬渣組成。 段 段 段 手持工具斫取山岩的石材。鍛字由此引伸,以名鍛打的工序。 冶金術的發明 ☆​ 材料三階段:石器、青銅器、鐵器。 ☆​ 火是冶金必要條件。因此發現冶金術的契機必是火對礦石引發的變化。欲將同時含有銅、錫、鉛的礦石熔解成青銅,得800度以上高溫。古代只有陶窯可達此高溫,關鍵就在人們怎會拿石塊進去燒。 ☆​ 五干年前浙江良渚文化的工匠常用高溫燒烤玉材,使硬度降低易於琢磨。Bingo! 但西洋人不燒石材,又是何以發現冶金術? 不知。 青銅的優點 ☆​ 青銅是銅與鉛、錫、鋅等金屬的合金,因氧化後成青色,故名。其熔點因合金成份而異,但比紅銅(需1000度以上)低得多,而硬度反較高。其銳利特性可製武器,色美富光澤的特性又可製祭器,皆具極大價值。 ☆​ 採礦是危險而辛苦的工作,非一般人樂於從事。有學者以為,古人對金屬的需求,促成強迫勞工制度,提高組織與管理能力,大為加速國家機構的建立。 中國開始冶金的時代 ☆​ 約4000年前。 發明冶金的傳說 ☆​ 傳說中國金屬武器發明者蚩尤,是4700年前的人物。漢代工藝品,蚩尤的造型常是頭頂及四肢持五種兵器。傳說他們是銅頭鐵額吃砂石的氏族。大概他們以採礦、冶金為業,而被轉成如此神化人物。他們是東海岸文化的部族,而東海岸正是古代銅錫礦的著名產地。 中國古代冶鑄的特色 ☆​ 參考金、鑄、法、割等字。 ☆​ 商人製銅器偏好用泥範,不只鑄器,甚至花紋、零件等加工也只用鑄合一法,和其他文明古國用失臘法(?)鑄造、用鉚釘或熔焊法加工頗有不同。至春秋時中國才用這些加工法,有學者以為它強烈反應中國鑄造術的自發性。 ☆​ 熔鑄的技術從自然錘打開始,進而在石上挖溝單範成型,再來雙範成型最終達到可鑄複雜器物有模有範的多片範成形。 ☆​ 器範在秦漢時代叫型,義符表示其材料為泥土。 採礦 ☆​ 器物製造大致經三個步驟:煉礦、製範及熔鑄。 ☆​ 人們從舊石器時代就開始尋找各種石材。但彼時以石工具挖掘的效率有限,大概還不會積極深入地中去挖掘。到了有階級的社會,需服用某些裝飾物以表示其高人一等的地位時,罕見石頭的價值便受到重視。玉在中國是難得之物,可作為佩帶的飾物以增美,示人以財富,故被選為高貴者的表徵。如此一來,對美質玉材的欲求大增。參考璞、弄字,它們表明至少在三千年前中國人已有深入山中挖礦的經驗。 到了能冶鑄時,石塊的挖掘自然擴充到金屬礦類。 ☆​ 礦石一般少暴露於地表,多埋於山中、地底。礦源要經過長時間開採方能竭盡《漢書.禹貢傳》記載貢禹上書,當時有採銅深入地中達數百丈的。無疑的,時代越遲,淺露的礦床越難找。 ☆​ 以古代的工具挖掘山石相當不易,故人們盡量不挖沒有熔煉價值的土石、坑道盡量窄小。礦床由於沈積條件複雜,難有不是彎曲、高下不平的,故礦井多岐道,有如迷宮。坑道高度一般是一米多,寬度最窄只有40公分。這種情形下,經常要彎腰、跪爬在岐嶇不平的坑道中,效率自然大打折扣,產量也必然稀少而價昂。 ☆​ 挖掘山石會激起很多灰塵,礦石還要打碎淘選才運出,減少搬運的工作量,這些都會增加空氣的齷齪度。礦井越深還有幾方面危險。一是溫度與壓力增高,二是空氣不易流通,在那種又熱又溼呼吸又困難的環境下,礦工要盡量少穿,甚至赤身裸體。三是瓦斯中毒,晉人已知用羽毛的漂浮與否來測知井中是否有瓦斯。參考深字。 ☆​ 採礦的辛苦和危險可由金文的嚴字與敢字看出。採礦顯然不是一般人樂於從事。商代或以前,礦工可能由罪犯、俘虜或奴隸充任。 在希臘、芬蘭、德意志等地的傳說,與鍛冶有關的人物很多是殘廢。日本秋田縣北部,鍛冶的語音與跛者同。大概跛者也難以從事其它要激烈行動的職業。中國有刖足(音月)的刑法,以防止罪犯有反抗能力又不失工作能力。 後為人道關係,較少肉刑,就得發展有效的控制及組織以防逃亡,有學者以為它促進了國家組織的早日完成。雖實際上很難估計其影響,但在中國,國家機構的建立確與冶金業的崛興約略同時。 煉礦 ☆​ 採來的礦石要打碎成較小的顆粒,並初步除去雜質才放進熔爐以省燃料。將顆粒放在水中讓水沖洗、溶解雜質,是最簡便經濟之法。很多從柬聲的字如揀、練、煉、鍊,有選取、精製之意,可能由此除雜質的作業引伸而來。參考柬字。 ☆​ 熔化銅礦需要高溫,故熔銅的容器要厚重才能耐火防裂。初期只將大口缸塗泥加厚,累積經驗後才燒造大口尖底的熔銅坩鍋以為應用。容器已厚,加上銅液,起碼20公斤以上。以下參考厚字。為易於傾倒燙熱的溶液,設計成上重下輕的尖底形式。但上重大、下輕細的東西難於不倒,故須依靠它物。由於坩鍋壁遠較一般容器壁厚,故以之表達厚的概念。 製範 ☆​ 製範程序是塑模、翻範、套合。 1.塑模即是以泥土塑造欲鑄器物同大小的形象,並刻花鏤文。 2.翻範是把澄濾過的細泥調製溼潤、拍為平片、按捺在模外,用力壓緊使花紋細節反印在泥片上。待泥片半乾,用刀割成數片加以燒烤,每片就是一個型(注意哦!模範和模型的意思都出來了)。 3.套合是先在模表刮下欲鑄器物的厚度,再把內模和外範套合,兩者空間即為將來器物體。內模與外型的榫眼要扣合、並以繩捆勞,再抹泥強固,以防澆灌時走範。 ☆​ 這種複雜的鑄範法是中國早期唯一鑄器之法。 熔鑄 ☆​ 這是把銅料液化並倒入模型的過程。 ☆​ 對商代爐壁熔點的測定,一般在1160至1300度之間,大半要有鼓風設備方能達此高溫。鼓風袋的操作是利用皮囊的壓縮把空氣送入爐內、又放鬆使空氣入囊中。一鬆一緊,反復不斷(參考復字)。 ☆​ 冶鑄需要相當的訓練和經驗。從鼓風熔銅到傾液於範的過程都有危險。稍有不慎,即使近千度的高溫熔液爆炸。東周甚至更晚,偶有記載工匠犧牲性命以鑄良劍佛像的誇張故事,反映冶鑄工業在人們心中困難與危險的程度。 商周的青銅工藝 ☆​ 中國的冶鑄,似乎沒有漫長的演進期。從初見多塊範的容器,到不久的商代就突然成千上萬出土。商代青銅器的鑄造規模可由一件大鼎測知。 司母戊大鼎,重875公斤,是迄今所知最大的商代青銅器。商代坩鍋一個約容銅液12.7 kg,欲鑄如此大鼎,就要七、八十個坩鍋同受銅液,在短時間內陸續傾倒入範,否則溫度不一鑄器易裂。全部工人,包括燒火熔銅、觀火候、運送材料、傾倒熔液等分工,起碼要三百人。人員多、設備多、場地大,非熟練的一貫作業不辦。從出土的大量商代青銅器、到超過一萬方公尺的鑄銅遺址,都可想見當時盛況。 ☆​ 商代出土的青銅器絕大多數是武器與禮器,國之大事唯祀與戎嘛! ☆​ 以商代青銅業的盛況,關於冶鑄的占問才一、二見,是可怪的現象。少數訊息之一,可由吉字得啟示。 ☆​ 中國古代青銅器主要成份是銅、錫、鉛。不過從同類青銅器物含鉛量不定看來,商人還未了解鉛有助於熔液的流動性和表面的緻密度。到東周,器壁薄而含鉛量高,表示發現鉛對銅起的化學性能了 ☆​ 商人已粗略了解合金成份與性能的關係,參考則字。 錫的成份佔20%,青銅最韌,宜鑄斧斤、戈戟等物。佔30%至40%硬度最高,宜鑄大刀、殺矢等鋒利器物。 錫的成份增高時,青銅呈色由赤銅、赤黃、橙黃、淡黃而灰白。鐘鼎要有輝煌的赤黃色以為陳列,銅要多。鑒燧則要求反映效果佳的灰白色,錫要多。 ☆​ 古時沒有儀器可分析合金成份,控制份量大柢憑經驗,最可能是藉由爐火顏色的觀察。《考工記》有此描述,「凡鑄金之狀,金與錫黑濁之氣竭,黃白次之,黃白之氣竭,青白次之,青白之氣竭,青色次之,然後可鑄也。」到最後溫度高到銅全熔而錫尚未,銅量多於錫,色呈青,方可鑄出色佳的銅器。今日以「爐火純青」表達高超技藝,即來自此種觀察。 ☆​ 戰國對武器鑄造相當重視,尤其是趙國,常在武器上刻劃一系列監造官員與工匠名字以確保品質。銘文最後常是「冶某撻齊」,撻是捶打,齊是合金比例。 貴金屬:金與銀 ☆​ 金屬中,金與銀的性質最相似:儲量稀少、富光彩、不受溫潮影響、不易氧化腐蝕。因外觀與賦性迥異其他金屬,易引起人們注意。地中海一些古代文明,在5500年以前即以其為飾物,在2800年前就有金銀貨幣。而中國對它們的認識和使用起碼遲一千年以上。大半是中國境內沒有豐富的金銀,因此異於其他文明,選擇玉為身份財富的表徵。 ☆​ 金質軟,延展性最佳。銀則色澤亮白,最具反光功效。擦亮時,可反射95%的可見光。延展性僅次於金。 ☆​ 金在商周時代的意義是金屬(尤指青銅)而非黃金。《周易.噬嗑》的「噬乾肉,得黃金。」是指吃了未將青銅箭頭由野獸體內取出而直接腌製的乾肉,因此意外得到小財富,是為可喜的現象。到漢代金才普遍指黃金。 ☆​ 華北少金,最近於中原的產金地在楚國,因此要到春秋末期楚國積極參與中原政治時,金的供應才足夠流通而被選為大宗交易的通貨。《史記》記載戰國時國君賞賜臣下常是五百金、一千金,與西周前聊聊可數的現象相差懸殊。 ☆​ 商代煉爐很容易達到銀的熔點960度,而且銀常與青銅的合金材料銅、鉛、鋅等合成,常是煉取這些金屬的副產品。照說熔煉大量銅、錫,應有副產一些銀的。可怪的是正式的發掘還不見銀的報告。很可能當時稱銀為白金。 ☆​ 青銅雖可因合金成份的差異造出不同成色的器物,但一爐只能有一種色調,未免單調,因此有鑲嵌技術。後來還有以金汞劑塗於器表,加熱使汞分離而留下耀目的黃金薄層。 ☆​ 商代肯定知金銀並有所使用。 銅 ☆​ 金原是金屬的通稱。由於最常用的金屬是青銅,故金多指青銅而言。後漸以銅稱青銅或純銅,金才被用以轉稱黃金。 錫 ☆​ 略。 鉛 ☆​ 鉛色白而與錫略似,但會在空氣中氧化而生一層灰黑色的薄膜。 鐵的性質 ☆​ 戰國晚期的《管子.小匡》以美金、惡金來區分青銅與鐵,大概著眼於鐵易氧化生銹。 ☆​ 金屬品類的字都以金為義符再加一聲符構成,但早期的鐵是象意字(就是鐵字右半邊去掉上頭的十字),金是後來才加的。該字意為銳利,其它參考鐵字。 ☆​ 鐵是地表儲量僅次於鋁的元素,但大多與他種元素化合,要冶煉才能取得。 ☆​ 透過加熱,鐵與碳不同成份的合金可成不同性質的鋼,硬度與韌度皆遠大於青銅。 ☆​ 鐵容易氧化而銹腐成褐色。鐵器長期埋於地下,經常接觸溼氣而腐蝕得無影無蹤。因此很難從實物証明人們何時開始用鐵。 中國的冶鐵時代 ☆​ 略。 中國發明生鐵之早 ☆​ 生鐵熟鐵怎分?國中理化有,忘了。 ☆​ 春秋晚期人們已發現鍛打鑄鐵可減少碳份,改良鑄鐵易折的缺點。但也許去碳成鋼的技術尚難把握,或成色不美,彼時名劍仍以銅鑄為主。到戰國中、晚期,生鐵鍛打成鋼的技術成熟,鐵才成為武器和工具的主要原料。 以鐵作範型,也可一再翻鑄,不必如泥範般每次剔壞,大大提高生產率,社會面貌因此大變。 至漢武帝時鐵器大量取代銅器,而銅器在前代的另一重要特色----美麗的外觀----也輕易被漆器取代。從此銅器鑄業一蹶不振,只剩度量衡還用它,因其材料較不受溼熱、寒暑等外在因素影響。 鐵冶與語言 ☆​ 參考冶字。 ☆​ 把鐵冶推廣到一般用途的尚有鍛煉一詞。鍛是以錘打方式提高效能,煉則是以高熱之法純淨其質料。鍛煉被用以表達提高心志或體能的經驗。鍛煉的字源段與柬參考前面。 ☆​ 古時常以多少煉表示精美程度。一煉表示一次加熱鍛打。後有百煉精鋼這種誇張說法。 第8章 工藝 楷書 甲骨文 小篆 漢隸 解 釋 工 工 工 某種工具形。與攻對照,它顯然是種接受敲打的東西。很可能是樂器象形,若磬(音慶)一類懸吊的樂器。 攻 攻 攻 甲骨文中拿棒槌敲打的東西常是樂器或取食之器,手持木杖則是撲打或驅趕(如牧的偏旁)。因此攻字可能為演奏樂器狀。 藝 藝 藝 一人持樹苗欲栽植狀。種植不能無土,故周時加土為義符(在楷書中間偏左之位。土上為植物,右為人,下可能是跪著的雙腿)。 石 石 石 有銳利邊緣的岩石之一角形。後進步到以石挖坎陷捕獸、建屋,便於右下加一坑陷形表達挖掘新用途。後訛變成圓形,被誤解為渾圓之石卵,失去古人原意。 玉 玉 玉 好幾塊玉片串聯狀。 竹 竹 竹 作兩枝下垂的竹枝形。 木 木 木 一株有根幹枝丫的樹形。 折 折 折 以斧斤把樹木砍斷成兩截狀。 析 析 析 以斧斤把樹幹作縱的切割狀。此法可切出厚薄不同的木板。 匠 匠 匠 一把斧斤置於箱中,木工之意。 相 相 相 一隻眼在檢驗一棵樹狀。 漆 漆 漆 一棵樹的外皮被割破而流出汁液狀。 骨 骨 骨 動物肩胛骨的形狀。 角 角 角 粗壯的角形。 解 解 解 雙手剖取牛角狀。 裘 裘 裘 獸毛顯露在外的皮裘形。 求 求 求 尚未縫製的皮毛原料形。 革 革 革 作一曝曬中的動物皮革形。它尚有改革、更革等義,應是由獸皮的去毛、柔化等處理工序而來。 克 克 克 一種盾的形象,兼有攻擊和防禦性能。故有克服、能任等意。 皮 皮 皮 手持克形器物狀。(我倒覺得是出手把動物皮給剝下狀) 麻 麻 麻 屋中有兩株皮已被剖開的麻形。 散 散 散 麻春栽夏刈,莖割下後乾燥數週,剖皮浸水去雜質,再捶打以分析纖維。散字即呈現分析纖維的工序。 衰 衰 衰 衣服邊緣綻散不齊狀。喪服用不縫邊的粗麻布以示哀戚而無心為美。又服喪期間無心茶飯,體力羸弱,故引伸有衰弱之意。 絲 絲 絲 兩束絲縷形。絲線細,故引伸有細小之意。 蠶 蠶 蠶 蠶蟲形。 桑 桑 桑 桑樹象形。 喪 喪 喪 創意來自採桑作業,作桑樹枝幹中懸掛許多籃筐狀。它在商代已假借為喪失、喪亡等意。 專 專 專 手拿紡磚狀。紡磚把線纏成綻,以待上機紡織。紡織之事不但要專門技術、還要專心工作,否則面對成千上萬的線會手忙腳亂(有點牽強)。 經 經 經 原字無糸字旁。像織機已安上經線狀。 幾 幾 幾 應是坐機的字源。上面兩團線,右邊是坐機側視形,左下不知幹嘛。 肅 肅 肅 手持筆畫出複雜圖樣以供刺繡。 畫 畫 畫 手拿筆畫出一交叉形。 土 土 土 一堆土狀。鬆散土堆定呈上小下大
本文档为【中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9976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MB
软件:Word
页数:92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8-08
浏览量: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