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清代散文名篇集粹17

清代散文名篇集粹17

举报
开通vip

清代散文名篇集粹17  亭林先生神道表(清)全祖望   亭林先生神道表(清)全祖望   顾氏世为江东四姓之一,五代时由吴郡徒徐州(1),南宋时迁海门(2),已而复归于吴,遂为昆山县(3)之花浦村人。其达者,始自明正德(4)间曰工科给事中广东按察使司佥事溱,及刑科给事中济。刑科生兵部侍郎章志,侍郎生左赞善绍芳及国子生绍芾,赞善生官荫生同应,同应之仲子曰绛,即先生也。绍芾同吉,早卒,聘王氏,未婚守节,以先生为之后。   先生字曰宁人,乙酉(5)改名炎武,亦或自署曰蒋山佣,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其双瞳子中白而...

清代散文名篇集粹17
  亭林先生神道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清)全祖望   亭林先生神道表(清)全祖望   顾氏世为江东四姓之一,五代时由吴郡徒徐州(1),南宋时迁海门(2),已而复归于吴,遂为昆山县(3)之花浦村人。其达者,始自明正德(4)间曰工科给事中广东按察使司佥事溱,及刑科给事中济。刑科生兵部侍郎章志,侍郎生左赞善绍芳及国子生绍芾,赞善生官荫生同应,同应之仲子曰绛,即先生也。绍芾同吉,早卒,聘王氏,未婚守节,以先生为之后。   先生字曰宁人,乙酉(5)改名炎武,亦或自署曰蒋山佣,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其双瞳子中白而边黑,见者异之。最与里中归庄(6)相善,共游复社(7)相传有“归奇顾怪”之目。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自崇祯己卯(8)后,历览《二十一史》(9),十三朝《实录》(10)、天下图经(11)、前辈文编说部,以至公移邸抄之类,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帝推互证,务质之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曰《天下郡国利病书》(12);然犹未敢自信,其后周流西北且二十年,遍行边塞亭障,无不了了而始成。其别有一编曰《肇域志》(13),则考索利病这馀,合图经而成者。予观宋乾、淳(14)诸老,以经世自命者,莫如薛艮斋(15),而王道夫、倪石林(16)继之,叶水心(17)尤精精悍,然当南北 分裂,闻而得之者多于见,若陈同甫(18)则皆欺人无实之大言,故永嘉、永康之学(19)皆未甚粹,未才若先生之探原竟委,言言可以见之施行,又一禀于王道而不少参以功利之说者也。最精韵学,能据遗经以珔六朝唐人之失,据唐人以正宋人之失,欲追复三代以来之音,分部正帙而究其所以不同,以知古今音学之变。其自吴才老(20)而下,廓如也,则有曰《音学五书》(21)。性喜金石之文(22),到处即搜访,谓其在汉唐以前者,足与古经相参考,唐以后者,亦足与诸史相证明,盖自欧、赵、洪、王(23)后,未有若先生之精者,则有曰《金石文字记》(24)。晚益笃志《六经》,谓古今安得别有所谓理学者,经学即理也。自有舍经学以言理学(25)者,而邪说以起不知舍经学,则其所谓理学者禅学(26)也。故其本朱子(27)之说,参之以慈溪黄东发《日抄》(28),所以归咎于上蔡、横浦、象山者甚峻(29),于同时诸公,虽以苦节推百泉、二曲(30)以经世之学推梨洲(31),而论学则不合,其书曰《天下指南》(32)。或疑其言太过,是固非吾辈所敢遽定,然其谓经学即理学,则名言民。而《日知录》三十卷(33),尤为先生终身精诣之书,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盖先生书尚多,予不悉详,但详其平生学业之所最重者。   初太安人(34)王氏之守节也,养先生于襁保中。太安人最孝,尝断指以辽君姑(35)之疾。崇祯九年,直指王一鹗请旌于朝(36),报可。乙酉之夏,太安人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38),果有大故,我则死之。”于是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38)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39)及归庄共起兵,奉故郧扶王永祚(40),以从夏文忠公(41)于吴,江东授公兵部司务(42)事既不克,永言行遁去,其沆死之,先生与庄幸得脱,而太安人遂不食卒,遗言后人莫事二姓。次年闽中(43)使至,以职方郎(44)召,欲与族父延安推官咸正赴之(45),念太安人尚未葬,不果。次年,几豫吴胜兆之祸(46),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先生虽世籍江南,顾其姿禀颇不类吴会人,以是不为乡里所喜,而先生亦甚厌裙屐(47)浮华之习。尝言:“古之疑众者,行伪而坚(48),今之疑众者,行伪而脆,了不足恃。”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流(49),日无宁晷。庚寅(50),有怨家欲陷之,乃变衣冠作商贾,游京口(51),又游禾中(52)。次年,之旧都拜谒孝陵(53),癸已(54)再谒,是冬又谒而图焉。次年,遂侨居神烈山下(55),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56)之胜。顾氏有三蕊仆曰陆恩,见先生日出游,家中落,叛投里豪。丁酉(57),先生四谒孝陵归,持之色刀,乃欲告先生通海(58),先生亟往禽之,数其罪,湛之水。仆婿复投里豪,以千金贿太守,求杀死先生,不系讼曹,而即系之奴之家,危甚。狱日急,有为先生求救于[][](59)者,[][]欲先生自称门下而后许之,其人知先生必不可,而俱失[][]之援,乃私自书一刺以与之,先生闻之,急索刺还,不得,列揭于通衢以自白。[][]亦笑曰:“宁人之卞也!“曲周路舍人泽溥(61)者,故相文贞公振飞了也。侨居洞庭之东山(62),识兵备使者,乃为诉之,始得移讯松江(63)而事解。于是先生浩然有去志,五谒孝陵始东行,垦田于章丘这长白山下(64)以自给。戊戌(65),遍游北都诸畿甸(66),直抵山海关(67)外,以观大东(68)。归至昌平(69),拜谒长陵(66)以下,图而记之。次年再谒。既而念江南山水有未尽者,复归,六谒孝陵。东游直至会稽(71)。次年,复北谒思陵(72)。由太原、大同以入关中(73),直至榆林(74)。是年,浙中史祸(75)作,先生之故人吴、潘二子(76)死之,先生又幸而脱。甲辰(77),四谒思陵。事毕,垦田于雁门(78)之北,五台(79)之东。初先生之居东也,以其地湿,不欲久留,每言马伏波(80)田畴,皆从塞上立业,欲居代北(81)。尝曰:”使吾泽中有牛羊千,则江南不足怀也。“然又苦其地寒,乃但经营创始,使门人辈司之,而身出游。丁未(82)之淮上。次年自东入京师。莱之黄氏,月奴告其主所作诗者(83),多株连,自以为得,乃以吴人陈济生所辑《忠义录》(84),指为先生所作,首(85)之,书中有名者三百馀人。先生在京闻之,驰赴山东自请勘(86),讼系半年,富平李因笃(87)自京师为告急于有力者,亲至历下(88)解之,狱始白。复入京师,五谒思陵。自是还往河北诸边塞者几十年。丁巳(89),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90)。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耿未下,谓“秦人(91)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实他邦所少;而华阴绾毂关、河之口,虽足不出户,而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过十里之遥,若志在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乃定居焉。王征君山史筑斋延之(92)。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下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又饵沙苑蒺藜而甘之曰:“啖此久,不肉不茗可也。”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二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育诸经注疏,偶有遗忘,旵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方大学士孝感熊公(93)之自任史事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94)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这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行荐之,贻书叶学士訒庵(95),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谓钓名者也。今夫妇人之失所天也,从一而张,之死靡慝(96),其心岂欲见知于人?若曰盍亦令人强委禽(97)焉,而力拒之以明节,则吾未之闻矣。”华下诸生请讲学,谢之曰:“近日二曲亦徒以讲学故得名,遂招逼迫,几致凶死,虽曰威武不屈,然而名之为累,则已甚矣!又况东林覆辙(98),有进于此者乎?”有求文者,告之曰:“文不关于经术政理之大,不足为也。韩文公起八代衰(99),若但作《原道》、《谏佛骨表》、《平淮西碑》、《张中丞传后》诸篇,而一切谀墓 这文不作,岂不诚山头号(100)乎!今犹未也。”其论为学,则曰:“请君关学(101)之馀也。横渠、蓝田(102)之都,以社为先,孔子尝言博我以文,允之以礼,而刘康公(103)亦云‘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是以有运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佐料则君子为学,舍礼何由?近来讲学之师,专以聚徒立帜为心,而其都不肃,方将赋《茅鸱》(104)之不暇,何问其馀!寻以己未(105)出关,观伊洛(106),历嵩少(107),曰:“五岳(108)游其四矣。”会年饥,不欲久留,渡河至代北,复还华下。先生即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而反至每小试之,垦田度地,累致千金,故随寓即饶足。徐尚书乾兄弟(109),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为东南人士宗,四方从之者如云,累书迎先生南归,愿以虽业居之,且为买田以养,皆不至。或叩之,答曰:“昔岁孤生,飘摇风雨,今兹亲串,崛起云霄,思归尼父之辕(110),恐近伯鸾这灶(111);且天仍梦梦,世尚滔滔,犹吾大夫(112),未见君子(113),徘徊渭川(114),以毕馀年足矣。”   庚申(115),其安人卒于昆山,寄诗挽之而已。次年,卒于华阴,无子,徐尚书为立从孙洪慎以承其祀。年六十九。门人奉动脉瘤归葬昆山之千墩。高弟吴江潘耒(116)收其遗书,序而行之,又别辑《亭林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盛传。历年渐远,读先生之书者虽多,而能言其大节者已罕,且有不知而妄为立传者,以先生为长洲人,可哂也。徐尚书之冢孙涵持节粤中,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予沉吟久之。及读五高士不庵之言曰:“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其幽隐莫发,数十年靡诉之衷,曾不得快然一吐,而使而起少年,推以多闻博学,其辱已甚,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其铭曰:先生兀兀(117),佐王之学。云雷经纶(118),以屯(119)被缚。渺然高风,廖天一鹤。重泉拜母,庶无愧作。   注释:   (1)吴郡:古郡名,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徐州:今属江苏。(2)海门:今属江苏,在长江口北岸,顾炎武《顾氏谱系考》云:“宋南渡时,讳庆者自滁徙海门县之姚刘沙(自注:今崇明县)。”(3)昆山市:今属江苏。(4)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年号(1506—1521)。(5)乙酉:清顺治二年(1645)。(6)归庄(1613—1673):明末清初文学家,一名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昆山人。归有光的曾孙。为明末复社成员,曾参加抗清斗争。善书画,工文辞,有《归庄集》。(7)复社:明末由江南地区士大夫知识分子所组成的政治集团,主张改良政治,拯救明朝。清兵南下时,部分成员曾参加抗清斗争。清顺治九年(1652)被清政府取缔。(8)崇祯己卯:崇祯十二年(1639)。(9)《二十一史》:明嘉靖时校刻的史书,在宋人《十七史》之外,加宋、辽、、金、元四史。(10)实录:编年史的一种体裁,专记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11)图经:文字外附有图画的书籍,此指附有地图的地理志。(12)《天下郡国利病书》:一百二十卷,详细记录了各地疆域、形胜、水利、兵防、物产、赋税等资料。(13)《肇域志》:现存传钞本,不分卷,着重记述各地地理形势和山川要塞,附有地图。(14)乾、淳:宋孝宗赵㫪年号乾道(1165—1173)和淳熙(1174—1189)。(15)薛艮庆: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南宋哲学家。治学讲求事功,反对空谈性命,为“永嘉学派”先声。(16)王道夫:王自中(1134—1199),字道甫,学者称厚轩先生。倪石林:名朴,字文卿,学者称石陵先生。(17)叶水心:叶适(1150—1223),字正刚,学者称水心先生,南宋哲学家。主张功利之学,反对朱熹的性理之学,是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18)陈同甫:陈亮(1143—1194),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南宋思想家,治学注重事功,反对空谈义理。(19)永嘉永康之学:南宋永嘉学派,创于吕祖谦,其代表人物薛季宣、陈傅良、叶适、均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故名,南宋永康学派,又名浙学,为永康(今属浙江)人陈亮所创立,故名。(20)吴才老:吴棫(约1100—1154),字才老,宋代学者。著有《韵补》五卷,分古韵为九部,并提出古韵通转这说,为后来研究古韵的垂危驱。(21)《音学五书》:三十八卷,包括《古音表》二卷,《易音》三卷,《诗本音》十卷,《唐韵正》二十卷,《音论》三卷。(22)金石之文:指古代在钟鼎碑碣上刻的文字。(23)欧、赵、洪、王:欧阳修著有《集古录跋尾》,赵明诚著有《金石录》,洪适著有《隶释》、《隶续》,王俅蔷薇 有《啸堂集古录》,都是研究金石之文的著作。(24)《金石文字记》:六卷,所录汉以来碑刻凡三百余种。(25)理学:指宋代儒家哲学思想,也称性理学、道学,多附会经义而说天人性命之理。(26)禅学:指佛教禅宗教理,重在人心自悟。(27)朱子: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翁,婺源(今属江西)人宋代著名理学家。(28)黄东发:黄震(1213—1280),字东发,慈溪(今属浙江)人,南宋学者,著有《黄氏日钞》九十五卷。(29)上蔡:指谢良佐(1050—1103),程门弟子,上蔡(今属河南)人,学者称上蔡先生,横浦:指张九成(1092—1159),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代学者,著有《横浦集》故称,象山:指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自号存斋、象山翁,金溪(今属江西)人学者称象山先生,南宋哲学家。(30)百泉:即孙奇逢(约1584—约1675),字启泰,号钟元,容城(今属河北)人,学者称夏峰先生,明清这际儒学名士,与李颙、黄宗羲齐名,并称“清代三大儒”。二曲:即李颙(1627—1705),字中孚,号二曲。周至(今属陕西)人,学者称二曲先生,清初理学家。(31)梨洲:即黄宗羲(1609—1695),字太冲,号南雷,余姚(今浙江)人,学者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朴学大师。(32)《下学指南》:一卷,主张通经致用。(33)《日知录》:三十二卷,为顾炎武“稽古所得”,随时札记“的意在经世致用的著作,内容广泛,考证精祥。(34)太安人:是明清时代给朝廷命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此指顾炎武的之母。(35)君姑:丈夫的母亲。(36)直指:朝廷使者。旌:表彰。(37)国恩:指上文请旌于朝事。(38)杨永言:字岑立,昆明人,任昆山知县。清兵至,与顾炎武、归庄、吴其沆等拒守,事败为僧。(39)嘉定:今属上海市。吴其沆:字同初,嘉定县学生员,居昆山。顺治二年七月初六日,清兵攻陷昆山城,他抗敌守城,不屈而死。(40)郧:郧阳,在今湖北。王永祚:曾为明郧阳巡抚、都御史,李自成入襄阳,分攻属邑,他遁走。归昆山,领导抗清义军。约同各路分攻苏州、南京、杭州及沿海各地,但因攻苏州军先溃,牵动全局民而失败。(41)夏文忠公:夏允彝。(42)江东:指南明福王(朱由崧)政权,后部司务:明代中央政权各部均置司务厅司务,主省署抄目,出纳文书。(43)闽中:指南明唐王(朱聿键)政权。(44)职方郎:为兵部属官。(45)推官:为各府属官,专管一府弄狱。咸正:姓顾,字端木,号觙庵,昆山人,大学士顾鼎臣曾孙。为延安府推官。丙戌(顺治三年)四月,自关中归,闻唐王立于闽,草密匝匝疏,附寄舟山黄斌卿,托共转达,为逻卒所获,以告清吴淞提督吴胜兆,吴秘不发。丁亥四月,吴密谋反清,事泄失败,密疏遂发,逮至金陵,为洪承畴所杀。(46)吴胜兆:本明将,后降清,为吴淞提督,密度反清,事败被捕,死天狱中。(47)裙屐:裙是下裳,屐是木鞋,六朝贵游子弟的衣着,这里指不懂政务只知逸乐的贵族子弟。(48)行伪而坚:行为虚伪而且固执。《荀子.宥坐》载孔子诛少正卯列举五大罪状,其中两条是“行僻而坚,言伪而辩。”(49)焦原:枯焦的大地。毒浪:比喻遭蹂躏。(50)庚寅:清顺治七年(1650)。(51)京口:今江苏镇江。(52)禾中:即“嘉禾,今浙江嘉兴。(53)旧都:指南京。孝陵:明太祖朱元璋陵墓。(54)癸巳:清顺治十年(1653)。(55)神烈山:明孝陵所在之山,即南京紫金山。《明史•礼志十四》:“嘉靖十年,名孝陵曰神烈山。“(56)畿辅:京城地区,这里指南京。(57)丁酉:清顺治十四年(1657)。(58)通海:指与沿海一带郑成功反清义军有联系。(59)[][]:此人为钱谦益。(60)卞:急躁。(61)曲周:在今河北。路舍人泽溥,路振飞长子,会中书舍人。唐王朱聿键隆武元年(清顺治二年)拜路振飞为太子太保,吏部兼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明代大学士宰相这职,因称“故相”。(62)洞庭:山名,在江苏太湖中,有东、西二山,东山主峰为莫厘峰。(63)松江:今属上海市。(64)章丘:今属山东。长白山:据《济南府志》,又名会仙山,山中云气长白,跨连四县之界,在章丘东北。按王蘧常《顾亭林诗集汇注》附《诗谱》,列垦田事于康熙四年(1605),云:“置田舍于章丘大桑家庄。先是,章丘人谢世泰负先生资,至是以田产偿焉。”可备参考。(65)戊戌:清顺治十五年(1658)。(66)北都:指北京。畿甸:京城地区。(67)山海关:今属河北。(68)大东:指极东之地。(69)昌平:今属北京市。(70)长陵:明成祖(朱棣)的陵墓。昌平有明代皇帝陵墓十三座,称十三陵。(71)会稽:今浙江始兴。(72)思陵:明思宗(朱由检)的陵墓。(73)太原、大同:均属今山西。关中:古代称函谷关以西、散关以东、武关以萧关以南为关中,相当于今陕西。(74)榆林:今属陕西。(75)浙中史祸:浙江乌程人庄廷鑨刊刻明史,书中流露了思明反清情绪,康熙二年(1663)清政府下令将其族人、作序人、参校者、卖书者、买书者、地方官七十余人全部诛杀。(76)吴潘二子:指吴炎、潘柽章。(77)甲辰:沮康熙三年(1664)。(78)雁门在今山西代县北。(79)五台:在今山西。(80)马伏波:马援(前14—后49),东汉人,封伏波将军。(81)代北:代州以北,今山西北部一带。(82)丁未:清康熙六年(1667)。(83)莱:莱州,治所在今山东掖县。黄代有奴告其主所作诗者:顾炎武佚文《与人书》:“姜元衡者,莱州即墨县故兵部尚书黄公家仆黄宽之孙,黄瓒之子,本名黄元衡,揭告其主原任锦衣卫都指挥使黄培,见任浦江县黄坦、见任凤阳府推官黄贞麟等一十四人逆诗一案,于(康熙)五年六月奉旨发督抚亲审。”(84)陈济生所辑《忠义录》:顾炎武《与人书》:“姜元衡揭告其主黄培、黄坦、黄贞麟等一十四人逆诗一案,事历三载,初无干涉。忽于今正月三十日抚院审时禀称:有《忠节录》即《启祯集》一书,陈济生所作,系昆山顾宁人到黄家搜辑发刻者。咨行原籍逮证。”陈济生,字皇士,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官至太仆寺丞,辑有《启祯诗选》(即《天启崇祯两朝遗诗》),收入三百零七人,其凡例说:“是选以人为重,人以节义为主。”(85)首:告发。(86)勘:审问。(87)李因笃:字天生,又字子德,富平(今属陕西)人,明庠生,清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授检讨。深于经学,著《诗说》,顾炎武称之曰:“毛,郑有嗣音矣。”(88)历下:今山东济南市。(89)丁巳:清康熙十六年(1677)。(90)华阴:在今陕西。(91)秦人:指关中一带的人,关中为古秦地。(92)王山史:王弘撰,字无异,一字山史,明诸生。清康熙十七年,以博学鸿词征,不赴。顾亭林尝寓居其家。(93)大学士:为内阁长官,起草诏令,批答奏章,实掌宰相之权。孝感:今属湖北。熊公:熊刚履(1635—1709),清朝大臣,理学家。(94)戊午:清康熙十七年(1678)。(95)讱庵:叶方蔼,字子吉,号讱庵,昆山人。康熙十七年充《明史》总裁。(96)之死靡慝(特有拼音):至死不改变。语出《诗经.鄘风.柏舟》。(97)委禽:下聘礼。(98)东林:东林党,明万历年间由江南士大夫组成的政治集团。东林党人议论朝政,主张改革,遭到在翰权贵的嫉恨,多人受打击迫害。(99)韩文公:韩愈。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100)山斗:泰山北斗,喻因德高望重或成就卓越而为大众所敬仰的人。(101)关学:北宋唯物主义思想家张载所创理学学派。因张载长期在陕西省关中地区讲学,名。(102)横渠:指张载。张载家居横渠(今属陕西眉县)。蓝田:指吕大临为蓝田(今属陕西)人,初学于张载,后从程颐等游,与谢良佐、游酢、杨时并称“程门四先生”。(103)刘康公:即王季子,春秋时周王朝卿士。以下引语见《左传.成公十三年》。(104)《茅鸱》:古逸诗篇名,内容讽刺不敬。据《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年》载,鲁国叔孙穆子用这首诗来讽刺齐国庆封不敬和不知礼。(105)己未:清康熙十八年(1679)。(106)伊河,河河,均在今河南。(107)嵩少:少室山,均在今河南。(108)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会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109)徐尚书乾学兄弟:指徐乾学、徐元文,顾炎武外甥。(110)思归尼父之辕:想让孔子的车驾回来,尼父、指孔子。(111)伯鸾之灶:东汉梁鸿(伯鸾)少孤独钦,邻人先炊,让他就热灶都煮食,他婉言谢绝。见《东观汉记》。(112)犹吾大夫:春秋时代,齐国崔杼杀了国君齐庄公,陈文子避难来到别的国家,所看到的执政者都和崔杼一样,说“犹吾大夫崔子也”。语出《论语.公冶长》。(113)未见君子:语出《诗.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115)庚申:清康熙十九年(1680)。(116)高弟:高足弟子。潘耒(1646—1708):字次耕,又字稼堂,吴江(今属江苏)人,清代学者。(117)兀(wù务):用心勤苦的样子。(118)云雷经纶:比喻贤才善于闯红灯用恩泽与刑与刑罚来治理国家。语出《易.屯》:“雷,屯,君子以经纶。”但与原意稍有不同。(119)屯(有拼音谆):六十四卦之一,有艰难,艰险的意思。《易.屯》:“屯,刚柔始交而难生。”     通蔽(清)方苞   誉乎己[1],则以为喜,毁乎己[2],则以为怒者,心术之公患也[3];同乎己,则以为是,异乎己,则以为非者,学术之公患也。君子则不然。誉乎己,则惧焉:惧无其实而掠美也[4];毁乎己,则幸焉:幸吾得知而改之也,同乎己,则疑焉:疑有所蔽而因是以自坚也[5];异乎己,则思焉:去其所私以观异术[6],然后与道大适也[7]。   盖称吾之善者,或谀佞之虚言也[8];非然,则彼未尝知吾之深也。吾行之所由,吾心之所安,吾自知之而已。若攻吾之恶,则不当者鲜矣[9],虽与吾有憎怨,吾无其十或实有四三焉[10]。与吾言如响[11],必中无定识者也[12];非然,则所见之偶同也。若辨吾之惑,则不当者鲜矣。理之至者,必合于人心之不言而同,然好独而不厌乎人心[13],则其为偏惑也审矣[14]。   吾友刘君古塘[15],行直而清。其为学常自信而不疑,心所不可[16],虽古人之说不苟为同也[17],而好人之同乎己。夫古人之说,不能强吾以苟同,而欲人之同乎己,非心术之蔽乎?知君者,犹以为自信之过也;不知者,将以为有争气也[18]。君与吾离群而素居久矣[19],会有所闻[20],书以质之。   注释:   [1]誉:称赞。乎:于。[2]毁:指责,批评。[3]心术:治心之术。[4]掠美:掠取别人之美名或成就以为己有。[5]“疑有”句:意谓别人赞同自己,应该有所怀疑,怀疑是否自己有什么见不到的地方,而因别人的赞同又更加坚持自己的谬见。蔽:蒙蔽,迷惑。[6]私:一己之见。异术:与自己的观点不相同的学术观点。[7]道:这里指儒家的思想体系。[8]谀佞:阿谀谄媚。[9]当(去声):恰当,中肯。鲜(xiǎn显):少。[10]“吾无”句:谓跟我有憎怨的人批评我的毛病,即使我不会有十分,也会有十之四三的。[11]与吾言如响:意为他人的话象我说话的回声一样,我说什么他就说什么。响,回响,回声。[12]无定识:无一定见解,人云亦云。[13]“然好独”:谓坚持一己之见而不问是否合于人心。厌(yā压),适合。[14]审:清楚、明白。[15]刘古塘:刘捷,字古塘,怀宁(今安徽省怀宁县)人,方苞挚友。[16]不可:不赞成。[17]不苟为同:不无原则地随意赞同。[18]争气:争强好胜之气。[19]离群而索居:离开同伴而孤独地生活。《礼记檀弓上》:“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郑玄注:“群,谓同门朋友也;索,犹散也。”[20]会:恰巧。      同里顾氏梅林记·(清)朱鹤龄   同里环湖泊之秀,多故家士族。元末倪元镇、杨廉夫辈尝游憩其地[2],遗迹至今存焉。东偏有园林一区,故顾氏之居也。老梅铁干几二百株,中有高丘矗上,可十余丈。登其巅,则庞山、九里诸湖皆在指顾,风帆、沙鸟灭没烟波,邨坞、竹树历历可数。当花发时,高高下下,弥望积雪,清香闻数里外。   居其侧者,章子两生、顾子仲容。余昔寓同里,与二子为文酒会,晨夕过从。每至春日暄妍,香风馥郁,必提壶造其地,痛饮狂歌,不烛跋不止,翩翩致足乐也。不十余年,仲容举进士,宦游去。余复徙居邑城,键户不出。萍踪离合,感慨系之,盖不过梅林者三十余年矣。   今春避兵,栖泊兹土,因与两生至其处,则园林已数易主矣。东阡西陌皆非旧径,推老梅尚存百余株,亭亭发秀,冷艳迎人。鼻观嫣香,沁入肺腑,慨然与两生追数旧游,怳如噩梦[3]。自变故以来,风俗之古今、墟井之盛衰、友朋之生死聚散,其尚有可问者乎?当日与里中数子对案操觚[4]、飞扬跋扈之气不可遏抑,而今于何有?素发历齿[5],已亦自憎其老丑,而况后生乎?计自兹以往,或十年,或二三十年,此老梅必尚有婆娑如故者,而否与子安得西山之药,驻颜续算?然则人寿之不如草木者多矣,而犹不深省于石火电光之说[6],岂非庄生之所大哀乎?   请与老梅约:嗣后每岁花发时,吾两人必携豚蹄,载醇酎,狂歌痛饮,追复旧欢;送皓魄于夕阳,依清棻而发咏[7];以嬉暮齿[8],以遣流光。梅花有灵,当必一笑而许我也。   注释:   [1]同里,地名,在今江苏吴江县城东。[2]倪元镇:倪瓒,字元镇,无锡人。[3]怳,同“恍”。仿佛。[4]操觚(gū姑):作文。觚,通“䉉”,古代写字用的木简。[5]素发历齿:头发变白,牙齿稀疏。[6]石火电光:佛家语,比喻生命的短暂。[7]清棻(fēn分):散发清香的树木。棻,香木名。[8]嬉暮齿:使晚年得到娱乐。      桐城文录序(清)方宗诚   桐城文学之兴,自唐曹孟徵、宋李伯时兄弟[2],以诗词翰墨,名播千载。及明三百年,科第、仕宦、名臣、循吏[3]、忠节、儒林,彪炳史志者,不可胜书。然是时风气初开,人心醇古朴茂,士之以文名者,大都尚经济,矜气节[4],穷理博物,而于文则未尽雅驯[5],以复于古。郁之久,积之厚,斯发之畅。逮于我朝,人文遂为海内宗,理势然也。盖自方望溪侍郎、刘海峰学博、姚惜抱郎中三先生相继挺出,论者以为侍郎以学胜,学博以才胜,郎中以识胜,如太华三峰[6],矗立云表。虽造就面目各自不同,而皆足继唐宋八家文章之正轨,与明归熙甫相仲伯。乌呼!盛哉!然余又尝总观桐城先辈文,三先生外,其前后及同时者,无虑五六十家。虽不足尽登作者之堂,而其各有所得,堪以名家者复数人。其余或长经术,或优政事,或论学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记忠记孝,亦足以广见闻,备掌故[7]。   今夫言天文者,以日月为明,而恒星之熹微,亦未能或遗也;言地文者,以海岳为大,而泉石之幽窈,亦未能或略也;今世之言人文者[8],以唐宋八家、明归熙甫为斗极矣[9],而李翱、皇甫湜、孙樵、晁无咎、唐顺之、茅坤之撰著[10],亦未尝不流布于后世也。然而,文胜则质表,巨帙重编,而于事理无关切要,徒乱学者之耳目,纷后人之心志,则又不可不精别慎择,以定其指归。   曩者,康熙间何存斋、李介须辑《龙眠古文》数十卷[11],大抵多明人之文也。咸丰壬子春[12],余与友人戴存庄论吾桐之文,以我朝为盛。然物胜则必反其本,然后可以久而不敝。天地之气运,流行不能自己,畜久则必盛,盛久则必靡,亦理之势然也。去其靡以救其弊,岂非乡后进者之责与?因相与取诸先辈文,精选得数卷,大约以有关于义理、经济、事实、考证者为主,而皆必归于雅驯。其空文无理论,或虽有事理则文鄙倍者[13],不录。按时代以分卷次,其大家或数卷至十余卷,其足名一家者,或数卷至一卷,而杂家则数人一卷以附之。   自城陷后[14],藏书之家,多被焚掠,心所知者,尚有数人,无可访问。存庄又被贼祸,客处怀远。自伤孤陋,无同力者,深恐此书中废,使数百年文献无征,则亦古之网罗放失保残守缺者之罪人也。避地鲁谼[15],友人方宗屏为访得数人文补入之;今年授经东乡[16],萧生敬孚又为访得数家集,皆为补选,于是遗逸者盖鲜矣。   夫学问之道。非可囿于一乡也。然而流风余韵,足以兴起后人,则惟乡先生之言行为最易人。而况当兵火之后,文字残缺,学术荒陋,使听其日就澌灭[17],而不集其成,删其谬,俾后之人有所观感而则效焉,其罪顾不重与?   昔者,孔子编《诗》而附《鲁颂》[18],删《书》而附《费誓》[19],因《鲁史》以作《春秋》[20],其惓惓于宗国文献如此[21],是亦学者所当法也。今纂初成,将有山左之行[22],因以稿本归敬孚而属其益加搜访校订以成之,爰书其义例于左云[23]。   咸丰八年秋八月[24],柏堂逸民方宗诚撰[25]。   注释:   [1]《桐城文录》:戴钧衡与方宗诚合编的一部桐城派文选,收明末清初钱澄之至清代后期戴钧衡共八十三家文,全书七十六卷,保存了桐城乡土文献。[2]曹孟徵:曹松,字孟徵,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人,唐昭宗光化间进士,能诗。潜山与桐城为邻县,古代同属庐江郡,所以作者以曹松为桐城文学始祖。李伯时:李公麟,字伯时,舒城人,北宋画家、书法家。舒城与桐城古代也同为庐江郡。[3]循吏:旧时指遵理守法的官吏。[4]矜(jīn):注重,重视。[5]雅驯:讲究文采修辞。[6]太华:即华山,古称西岳。[7]掌故:前人事迹传说。[8]人文:泛指社会文化,此处主要指文章。[9]斗极:北斗星与北极星,有时专指北斗星。[10]李翱:字习之,唐朝散文家,曾从韩愈学古文。皇甫湜(shí):字持正,唐散文家,也曾向韩愈学古文。孙樵:字可之,唐末散文家。晁补之,字无咎,北宋散文家,受苏轼赏识,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唐顺之:字应德,人称荆川先生,明散文家,与归有光同为“唐宋派”作家。茅坤:字顺甫,号鹿门,明“唐宋派”散文家。[11]《龙眠古文》:桐城文人文集名,桐城县有龙眠山,故有此称。[12]咸丰壬子:咸丰二年(1852)。[13]鄙倍:浅陋背理。[14]城陷:指太平天国农民军1853年2月攻克桐城。[15]鲁谼(hóng):在桐城县境内。[16]东乡:在桐城县境内。[17]澌(sī)灭:毁灭净尽。[18]“孔子”句:相传《诗经》为孔子编成,“鲁颂”是《诗经》中“颂”的一部分,共四篇,内容都是歌颂鲁僖公的。孔子是鲁国人,因而特地把它编入《诗经》中。[19]《费誓》:《尚书》中关于鲁国的一篇历史文献。是周初周公旦长子伯禽封于鲁地,为进攻淮夷、徐戎的一篇出师誓词。[20]“因《鲁史》”句:相传孔子作《春秋》是以鲁史官编的《鲁史》为基础写成的。《春秋》是一部周朝史书,用鲁国史编年。[21]惓惓:同“拳拳”,用意恳切。宗国:原指同姓诸侯诸国,此处指孔子本国。[22]山左:旧指山东。因山东在太行山以东。[23]爰( yuán):于是。该文后附有“义词”,本书未录。[24]咸丰八年:1858年。[25]逸民:隐居之人。   方宗诚(1818—1888),字存之,号柏堂,安徽桐城人,为方东树从弟。诸生(秀才)。曾任枣强(今河北枣强县)县令,创敬义书院,官至安徽学政。曾从学于方东树,从事经学研究和古文创作。著有《柏堂文集》、《柏堂经说》等。      万斯同先生传〔清〕钱大昕   万先生斯同字季野,鄞人。高祖表,明都督同知。父泰,明崇祯丙子举人,鼎革后以经史分授诸子,各名一家。先生其少子也,生而异敏,读书过目不忘。八岁在客坐中背诵扬子《法言》,终篇不失一字。年十四五取家所藏书遍读之,皆得其大意。余姚黄太冲寓甬上,先生与兄斯大皆师事之,得闻蕺山刘氏之学,以慎独为主、以圣贤为必可及。是时甬上有五经会,先生年最少,遇有疑义,辄片言析之。束发未尝为时文,专意古学,博通诸史,尤熟于明代掌故,自洪武至天启实录皆能闇诵。尚书徐公乾学闻其名招致之,其撰《读礼通考》,先生予参定焉。   会诏修《明史》,大学士徐公元文为总裁,欲荐入史局,先生力辞,乃延主其家,以刊修委之。元文罢,继之者大学士张公玉书、陈公廷敬、尚书王公鸿绪,皆延请先生有加礼。先生素以明史自任,又病唐以后设局分修之失,尝曰:“昔迁、固才既杰出,又承父学,故事信而言文。其后专家之书,才虽不逮,犹未至如官修者之杂乱也。譬如入人之室,始而周其堂寝匽湢,继而知其蓄产礼俗,久之其男女少长性质刚柔、轻重贤愚无不习察,然后可制其家之事。若官修之史,仓卒而成于众人,不暇择其材之宜与事之习,是犹招市人而与谋室中之事也。吾所以辞史局而就馆总裁所者,唯恐众人分操割裂,使一代治乱贤奸之迹暗昧而不明耳。”又曰:“史之难言久矣!非事信而言文,其传不显。李翱、曾巩所讥魏晋以后,贤奸事迹暗昧而不明,由无迁、固之文是也。而在今则事之信尤难,盖俗之偷久矣,好恶因心,而毁誉随之,一家之事,言者三人,而其传各异矣,况数百年之久乎!言语可曲附而成,事迹可凿空而构,其传而播之者,未必皆直道之行也;其闻而书之者,未必有裁别之识也。非论其世、知其人而具见其表里,则吾以为信而人受其枉者多矣。吾少馆于某氏,其家有列朝实录,吾读而详识之。长游四方,就故家长老求遗书,考问往事,旁及郡志邑乘、杂家志传之文,靡不网罗参伍,而要以实录为指归。盖实录者,直载其事与言而无所增饰者也。因其世以考其事、核其言而平心察之,则其人之本末十得其八九矣。然言之发或有所由,事之端或有所起,而其流或有所激,则非他书不能具也。凡实录之难详者,吾以它书证之,它书之诬且滥者,吾以所得于实录者裁之,虽不敢谓具可信,而是非之枉于人者鲜矣。昔人于《宋史》已病其繁芜,而吾所述将倍焉,非不知简之为贵也,吾恐后之人务博而不知所裁,故先为之极,使知吾所取者有可损,而所不取者必非其事与言之真而不可益也。”   建文一朝无实录,野史因有逊国出亡之说,后人多信之,先生直断之曰:“紫禁城无水关,无可出之理,鬼门亦无其地。《成祖实录》称:‘建文阖宫自焚,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所谓中使者,乃成祖之内监也,安肯以后尸诳其主?而清宫之日,中涓嫔御为建文所属意者逐一毒考,苟无自焚实据,岂肯不行大索之令耶?且建文登极二三年,削夺亲藩,曾无宽假,以至燕王称兵犯阙,逼迫自殒。即使出亡,亦是势穷力尽,谓之逊国可乎?”由是建文之书法遂定。   在都门十余年,士大夫就问无虚日,每月两三会,听讲者常数十人。于前史体例贯穿精熟,指陈得失,皆中肯綮,刘知几、郑樵诸人不能及也。马、班史皆有表,而《后汉》、《三国》以下无之,刘知几谓“得之不为益,失之不为损。”先生则曰:“史之有表,所以通纪传之穷,有其人已入纪传而表之者,有未入纪传而牵连以表之者,表立而后纪传之文可省,故表不可废。读史而不读表,非深于史者也。”   康熙壬午四月卒,年六十,所著《历代史表》六十卷、《纪元汇考》四卷、《庙制图考》四卷、《儒林宗派》八卷、《石经考》二卷,皆刊行。又有《周正汇考》八卷、《历代宰辅汇考》八卷、《宋季忠义录》十六卷、《六陵遗事》一卷、《庚申君遗事》一卷、《群书疑辨》十二卷、《书学汇编》二十二卷、《崑崙河源考》二卷、《河渠考》十二卷、《石园诗文集》二十卷,予皆未见也。乾隆初,大学士张公廷玉等奉诏刊定《明史》,以王公鸿绪史稿为本而增损之,王氏稿大半出先生手也。   ——选自《四部丛刊》本《潜研堂文集》      亡弟云松事状(清)吴敏树   亡弟讳庭树,字云松,别自号半圃,巴陵县学生。以道光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卒[1],年三十。明年二月初五日,葬于近里彭仙塘祖茔之旁。妻李氏,子昌煊。女二人,适本县何氏、郭氏。孙期坛、期埏。   先君子研田公,行善于家乡,有上元梅郎中曾亮为表墓。子三人,长先兄石林先生,讳友树,附贡生[2]。次即敏树。亡弟季也,为三叔父宗海公后。先兄出前母氏[3],年最长。而吾母为先君之继室,生敏树,又最晚。弟少敏树二岁。兄弟三人虽异出,年相差,至相笃爱。用名后三叔,父母皆已早卒,实无所为异产别居者。及先兄卒,母氏念诸侄与余兄弟年相若[4],且指众或难处[5],乃命析产半以畀四侄[6],而敏与弟共其半焉,乡人惊为义事。   敏树颇好书,不解家人生计,弟独任之,纤毫不以相关。及有所欲物,或他有所费,无多少则无不得者。弟又绝有干才,处置毕,惟相与怡怡母亲之侧[7]。又从余读书,为文字。喜艺花木[8],辟小园为楼,临之可三里外望洞庭,花树绕楼下,两人读且卧其中,名楼曰“听雨”,取韦苏州诗语也[9]。当时兄弟相顾,以为此乐可长有,人世间他可喜事,即不如志,亦不足为有无矣。及余丙申会试归[10],而弟已病,则急为延医远地,又相从就医长沙,日夜守视之,疾竟不起[11]。敏树盖自是丧精失魄,茫然视天地,独哭荒山中,凡三四年而仅能自活也。惟时先母七旬望八之年,孤侄才二龄,而又当强其所不能,以治米盐、牛豕、田谷之务。往时所欲学而为者,中遂废弃。春官试亦不能上[12],而意气消耗,终已不可复振,凡以余弟之故。   呜呼!非敏树之有性情[13],能厚于其同气而然也,惟余弟之贤而蚤死[14],所以困余者,岂非其命也夫!初,弟为叔父后,有遗资钱千贯[15],弟所当独得。而不愿有私财,乃以创为族人义学之塾,尚有余,病时顾我,愿以积置义田[16],赡族人之贫者。及弟死,余检其籍,则所与假贷,皆姻戚不能促偿。而籍首自注,所以放息将为义田之语。余读之痛而不知所为。先是义塾因旧有公田[17],稍增益之,以起其事,乃还族人田而自专其责。而弟所欲为义田赡族人者,至今未能就也。弟之葬也,余未为志,其地域已隘,而余终当相就,欲别择地,而自营圹偕焉。近经兵乱不暇,而弟子孙又颇宜善以葬家之说[18],意未可迁易之,遂定于此。呜呼!亦余之命也夫!   咸丰丁巳之春[19],寓家长沙。遇孙芝房待读[20],与言吾弟为人,及余亲兄弟不幸早相失,所以为憾者。待读文章高世,顷年罹其两弟之戚[21],盖能以类怜余而知其情者,因请表于亡弟之墓,而为之状如此。谨状。   注释:   [1]道光十六年:1836年。[2]附贡生:贡生名目之一。科举制中,生员一般隶属本府、州、县学,若考选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3]前母:即大母,庶子称父亲的嫡配妻子。[4]诸侄:此指作者大哥的儿子们。[5]指:手指。[6]畀(bì):给,付与。[7]怡怡(yí):和悦貌。[8]艺:种植。[9]韦苏州:唐代诗人韦应物,曾官苏州刺史。韦诗中有“山馆夜听雨”的句子。[10]丙申:即道光十六年。[11]起:病愈。[12]春宫:即礼部的通称。[13]性情:旧指本性。[14]同气:指兄弟。蚤:通“早”。[15]遗资:遗产。[16]义田:旧时某些地主置田产,取其租入,救济族人。义学也同此类,免费收读族人子弟。[17]公田:封建时代同宗族集资的田产,所收入用为宗族公益事务,如祭祀、办学等。[18]葬家:此指选择葬地的风水家。[19]丁巳:咸丰七年(1857)。[20]孙芝房:孙鼎臣,字子余,号芝房。官翰林院侍读。[21]罹(lí):遭遇不幸的事。戚:忧伤。      亡妻龚氏圹铭(清)彭绩   乾隆四十三年九月朔[2],彭绩秋士具舟载其妻龚氏之柩,之吴县九龙坞彭氏墓[3],翌日葬之[4]。龚氏讳双林。苏州人,先世徽州人[5]。国子生讳用鏊之次女[6],处士讳景骙之冢妇[7]。嫁十年,年三十,以疾卒,在乾隆四十一年二月之十二日。诸姑兄弟哭之[8],感动邻人。于是彭绩始知柴米价,持门户,不能专精读书。期年[9],发数茎白矣。铭曰:   作于宫[10],息土中,嗟乎龚。   注释:   [1]圹铭:墓志铭。圹,坟穴,坟墓。[2]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朔:夏历每月初一日。[3]之:往、到。吴县:江苏吴县,清代与长州同为苏州府治所。[4]翌(yì)日:明天,第二天。[5]徽州:府名。治所在安徽省歙县。[6]国子生:即监生,肄业于国子监的人。讳:对死者名字的称呼。[7]冢妇:嫡长子之屯。冢,嫡长。[8]姑:丈夫的妹妹,即小姑。[9]期(jī):年,一年。[10]宫:房屋,此指家庭,室内。   彭绩(1742—1785),字秋士,长州(今江苏苏州)人。品行高洁,穷困以布衣终身。彭绍升为其族子。有《秋士先生遗集》。      王船山遗书序(清)曾国藩   王船山先生遗书,同治四年十月刻竣,凡三百二十二卷。国藩校阅者,民记章句)四十九卷,《张子正蒙注》九卷,《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四书》、《易》、《诗》、《春秋》诸经稗疏考异十四卷,订正讹脱百七十馀事。军中鲜暇,不克细细全编,乃为序曰:   昔仲尼好语求仁,而推言执礼。孟氏亦仁礼并称,盖圣王所以平物我之情,而息天下之争,内之莫大于仁,外之莫急于礼。自孔孟在时,老庄已鄙弃礼教。杨墨之指不同,而同于贼仁。厥后众流歧出,载籍焚烧,微言中绝,人纪紊焉。汉儒掇拾遗经,小戴氏乃作记,以存礼于什一。又千余年,宋儒远承坠绪,横渠张氏乃作《正蒙》,以讨论为仁之方。船山先生注《正蒙》数万言,注《礼记》数十万言,幽以究民物之同原,显以纲维万事,弭世乱于未形。其于古昔明体达用,盈科后进之旨,往往近之。   先生名夫之,字而农,以崇祯十五年举于乡。目睹是时朝政,刻核无亲,而十大夫又驰鹜声气,东林、复社之徒,树党代仇,颓俗日蔽。故其书中黜申韩之术,嫉朋党之风,长言三叹而未有已。既一仕桂藩,为行人司。知事终不可为,乃匿迹永、郴、衡、邵之间,终老于湘西之石船山。   圣清大定,访求隐逸。鸿博之士,次第登进。虽顾亭林、李二曲辈之艰贞,征聘尚不绝于庐。独先生深(外门内必)固藏,追焉无与。平生痛诋党人标谤之习,不欲身隐而文著,来反唇之讪笑。用是,其身长邀,其名寂寂,其学亦竟不显于世。荒山敝榻,终岁孽孽,以求所谓育物之六,经邦之礼。穷探极论,千变而不离其宗;旷百世不见知,而无所于悔。先生没后,巨儒迭兴,或攻良知捷获之说,或辨易图之凿,或详考名物,训访、音韵,正《诗集传》之疏,或修补三礼时享之仪,号为卓绝。先生皆已发之于前,与后贤若合符契。虽其著述大繁,醇驳互见,然固可谓博文约礼,命世独立之君子已。   道光十九年,先生裔孙世全始刊刻百五十卷。新化邓显鹤湘皋实主其事。湘潭欧阳兆熊晓晴赞成之。咸丰四年,寇犯湘潭,板毁于火。同治初元,吾弟国荃乃谋重刻,而增益百七十二卷,仍以欧阳君董其役。南汇张文虎啸山、仪征刘毓嵩伯山等,分任校雠。庀局于安庆,蒇事于金陵。先生之书,于是粗备。后之学者,有能秉心敬恕,综贯本末,将亦不释乎此也。   王刚节公家传跋尾(清)王拯   英吉利重犯定海[2],城亡之日,王刚节公锡朋,及定海镇总兵葛公云飞[3],处州镇总兵郑公国鸿[4],同日殉。余尝读葛公年谱而为之志。今读上元梅先生为王公家传,言二公当日事大略同。独葛公年谱言公守晓峰岭[5],葛公守土城[6];此言公守土城,而葛公守晓峰。余志与梅先生传,皆据两家状以书,而有此牴牾。何哉?考城之陷,实自晓峰,两家子弟,岂心有恶乎是,而故为舛讹者欤[7]?抑皆不亲目当日事,而传闻失实欤?当二公之殉,大臣奏言葛公死东岳宫,乃据当日谍报所言[8]。东岳宫在土城,葛公死实转战至竹山门,定海县民徐宝求尸以归,其言宜信;而谍者第知城危时[9],葛公在东岳宫,则以为城陷战亡,必死其处耳。然则葛公之守土城,于此乃益有征[10]。且以定海本镇兵,而当土城之冲,于事理亦宜然。然此皆不足论。   论其大者,则二公皆非所谓折冲疆场[11],有死难不可夺之节者哉?且晓峰之陷,徒以未得炮耳。持饥疲数千之卒,捍悬海之危城[12],当敌大队,譬犹徒手以搏豺虎,久必力尽而自毙。世岂有咎其为豺虎所爪噬之一臂[13],指而以为不死者乎?夫何足讳而为之掩也。   始定海既复,夷艟泊海壖[14],夷人登岸,杂市贾贸易,钦差大臣裕谦[15],执谍者二人,愤割剥焉,而张其皮城门,夷闻大恨。闻人言,公力战时中贼炮伤一足,乃陷于贼。贼效裕公所为而糜尸[16]。呜呼!岂不尤惨烈哉!三镇同战殁,而公尸未归,则或此言其可信也。   司马迁曰:“人皆有一死,而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17]彼轻重得矣[18]。则或一决而死,或菹醢而死[19],等死耳。乃吾观古忠臣烈士,当其被祸尤烈,则后之人尤感激焉。抑独何欤[20]?夫人之心,必有所之[21],彼之于利禄名位者,日颠倒于膏梁文绣[22],酣豢惨怡悦[23],人见之者且将厌焉,而彼方泰然自以为得也。忠臣烈士,崎岖险难,或展转刀锯鼎镬之间[24]。浅夫陋人,攒眉蹙额,以谓大戚,至相悲涕。亦安知夫受之者不必甘焉。如人奔走于尘暍[25],倏然而清风,出浮云,以游乎埃壒之表[26],犹夫利禄名位之徒之泰然方自以为得耶?孔子曰:“求仁而得仁”[27],人能各得其所欲得,又何憾焉。   公任寿春[28],尤得军士心,寿春天下雄师,骁勇善战,公所将数百人至定海[29],多从战殁,罕生归者。吾故因读公传,论传所不及而并著之,以备史官采录云。   注释:   [1]王刚节:王锡朋,字樵慵,顺天府宁河县(今河北省宁河县)人。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第二年九月,英军二次攻占定海,王锡朋以寿春镇总兵守卫定海(在浙江舟山群岛南部),因孤立无援,英勇战死,谥刚节。《王刚节公家传》,梅曾亮撰,收《柏舰山房文集》中。跋尾:即“跋”,是写在书籍或文章后面,以说明著作成因、写作过程、发表评论为主的一种文章体裁。[2]英吉利重犯定海:1840年7月英军第一次攻占定海,衙因疾病流行和当地人民反抗而撤退。1941年9月25日英军再次进攻定海,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率五千守军,激战六昼夜,相继战死,定海失守。[3]葛云飞: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雨田,道光武进士,死谥壮节。[4]郑国鸿:字云堂,湖南凤凰厅(今凤凰县)人,死谥忠节。[5]晓峰岭:在定海县西南。[6]土城:在定海城关。[7]舛(chuǎn)讹:差错。[8]谍报:向上级报告的情报。[9]第:但,只。[10]征:证明,验证。[11]折冲疆场:在战场冲锋陷阵。[12]悬海:隔海。悬:悬绝。定海在舟山群岛,与陆地悬隔。[13]爪噬(shì):抓咬。噬:咬。[14]艟(zōng):船舰。海壖(ruǎn):靠近海岸的海水。[15]裕谦:清末蒙古镶黄旗人,原名裕泰,博罗忒氏,字鲁山,嘉庆进士。1840年署两江总督,次年二月受命钦差大臣,赴浙江负责海防。九月定海陷落,英军于十月进攻镇海,裕谦率兵四千抗敌,镇海陷落,投水而死。[16]糜其尸:砍碎尸体。[17]“司马迁曰”:语出司马迁《报任少卿书》。[18]彼轻重得矣:指司马迁论死之轻重得宜。[19]醢:肉酱。[20]独:语气词,相当“其”。[21]必有所之:改写有一定的欲望。[22]颠倒:反复,在这里有沉迷、沉溺之意。膏梁:美味食品。文绣:华美漂亮的衣服。[23]酣豢:酒肉。豢:食谷之兽。[24]刀锯鼎镬(huò):皆古代刑具。[25]尘暍(yè):风尘暴热。[26]埃壒(ài):尘埃。壒:尘埃。[27]求仁得仁:求仁德而得仁德,意为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得到了满足。[28]寿春:旧县名,治所在今安徽省寿县。[29]将:带领,率领。      王猛论(清)侯方域   唐荆川曰[2]:“王猛者,苻坚之谋臣也[3]。”此可谓得猛之著矣。猛处天下分崩之时,其志未尝不在中原,及其不得已而见用于异国,犹惓惓不能忘晋[4],盖识大义者也。呜呼!三代而下[5],乱世之臣识大义者,诸葛亮、王猛而已。亮始终心乎汉者乎[6],猛始终心乎晋者也。然亮仕于汉而为汉,人之所知也;猛仕于秦而为晋,人之所不知也,吾故舍亮而论猛。   当猛之隐于华阴也,姚氏[7]、石氏多雄略之主[8],岂不能出而性之?以为是氐[9]、羌僭窃者[10],而非其志也。志不肯轻出,而又无以自达于晋,故宁隐焉。   逮夫桓温入关[11],而后喜可知矣。被褐而谒[12],扪虱而谈[13],讵偶然哉[14]!温见之而与论三秦之豪杰[15],既而曰:“江东无君比也[16]。”盖温且心折于猛矣[17]。乃温还而猛不从,何欤?呜呼!猛,英雄也,温,亦英雄也,天下英雄之与英雄,可一望而知。猛从温,则温必大用猛。然而温欲篡晋,其从之,则荀彧[18]、郭嘉之下者也[19]。不从,温又必杀猛。天下英雄之相爱而相用也,出于诚。然而英雄之杀英雄、与其见杀于英雄者,则必皆出于万不得已,苟有可以择之而可以全之,断不相强也[20]。故此时猛不难于舍温;温亦不难于舍猛。温欲篡晋,猛之所知也;猛必不从温篡晋,亦温之所知也,然猛自是始无望于晋也驻!   晋偏安江左[21],仅有一桓温足以有为,而又不可以从。大军一还,彼崤[2
本文档为【清代散文名篇集粹17】,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9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5KB
软件:Word
页数:21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7-25
浏览量: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