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危机案例解析毒胶囊事件

危机案例解析毒胶囊事件

举报
开通vip

危机案例解析毒胶囊事件危机传播管理案例分析——毒胶囊事件解析姓名:王会珍班级:广告0901班毒胶囊事件:黑心药VS良心药食品为人延续生命,药品则为人挽回健康,当食药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时,最为普通公众,我们该何去何从?2012年,一把胶囊,一个行业“潜规则”,牵扯出了多少出“皮鞋很忙”的闹剧?  毒胶囊事件是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食药品领域的又一重大公共危机事件。“铬超标”、“毒胶囊”严重触动了药品安全的底线,黑心企...

危机案例解析毒胶囊事件
危机传播管理案例分析——毒胶囊事件解析姓名:王会珍班级:广告0901班毒胶囊事件:黑心药VS良心药食品为人延续生命,药品则为人挽回健康,当食药品安全得不到保障时,最为普通公众,我们该何去何从?2012年,一把胶囊,一个行业“潜规则”,牵扯出了多少出“皮鞋很忙”的闹剧?  毒胶囊事件是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食药品领域的又一重大公共危机事件。“铬超标”、“毒胶囊”严重触动了药品安全的底线,黑心企业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和商业伦理,一切都让人不寒而栗。值得注意的是,“毒胶囊”事件所引发的大范围的指责舆论和愤怒情绪,不但指向了涉事的9家药企,更把相关政府部门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是对我国政府部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一、案例回顾1.危机周期分析2012年4月9日央视着名主持人赵普在微博上称“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内幕很可怕”,引发了人们对工业明胶的关注,问题胶囊浮出水面。毒胶囊事件自此进入公众视野,并迅速引发了全国医药用品界的轩然大波,公众对我国药品安全问题充满了疑问,导致了社会的恐慌。这一公共危机事件引起的恶果持续至今,公众对我国药品的质量问题尚未完全消除疑心。下面我们从危机周期的角度来分析毒胶囊事件。标志事件危机阶段危机恢复期危机蔓延期危机爆发期危机萌芽期国家食药监局公布药用明胶和胶囊抽验结果。央视节目曝光工业明胶流入药品生产领域2012年央视主持人赵普微博爆料2004年工业明胶事件曝光未得到解决。药监局公布各省(市、区)铬超标产品名单各省市开展毒胶囊排查活动,停售封存问题胶囊产品。多地出现有毒空胶囊丢弃现象明星代言遭舆论谴责明星代言丢弃空心胶囊国家药监局发布规定,严加监管多家企业主动召回,封存、销毁问题产品1.1、萌芽期(2004年5月~2012年4月14日)2004年,央视《生活》栏目播出了一期名为“入口胶囊卫生堪忧”的节目,揭露了素有“中国明胶生产基地”之城的河北阜城和山东博兴一些地区的胶囊生产企业,在生产直接入口的药用胶囊时使用来路不明的原料明胶,而且其生产环境恶劣、生产空间不封闭、卫生状况差、工作人员徒手操作等内幕。图1-1-1央视《生活》栏目曝光垃圾明胶生产过程不法行为被媒体曝光后,当地政府展开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治理整顿。但问题胶囊只在小范围内得到清查,未得到国家药监局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没有及时在全国范围内对胶囊行业进行清理,为毒胶囊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此后,“问题明胶”仍多次被媒体曝光。2012年4月9日上午11时,央视《晚间新闻》主持人赵普发出微博,称“转发来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此微博一出,立即将老酸奶带入了又一食品安全的风波中,引起大批网友质疑和关注,众多网友纷纷转发了此条微博,因为赵普是央视的着名主持人,又是主持新闻节目,观众普遍认为,赵普的说法极有权威性。而《经济观察报》调查新闻部记者朱文强也在微博上印证了赵普的说法,“哪天你们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这哥们说,这才是今年3·15晚会重头,可惜没播”。当天下午,赵普和朱文强先后删除了所发相关微博。图1-1-2央视主持人赵普微博爆料“老酸奶和果冻、破皮鞋、内幕、工业明胶……”这些敏感的字眼拨动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紧绷的神经,迅速引发了网友的大量围观,不到一日,两条语焉不详的消息的转发量仅在微博上就已经超过13万,评论也有数万条。媒体人、知名网友“落魄书生周筱赟”对此回应:“不用这么神秘兮兮啦。所谓老酸奶,就是更加浓稠,其实是大量添加工业明胶。工业明胶,就是用垃圾里面回收的破烂皮革之类做出来的。果冻更是如此。这本该是常识。”1.2、爆发期(2012年4月15日~4月22日)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本期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给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省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图1-1-3央视曝光问题胶囊产业链按《中国药典》规定,出厂检铬,铬含量不得超过2mg/kg,但是这种胶囊没有对重金属铬进行检测,就直接包装成箱,贴上合格证出厂。记者在其中的两家胶囊厂,分别对明胶原料和药用胶囊成品进行取样,送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综合检测中心。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包装出厂的胶囊铬含量严重超标。图1-1-4央视节目报道问题胶囊违规,铬含量超标记者调查发现,9家药厂的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其中超标最多的达90多倍。图1-1-5央视曝光的超标药品企业及批次4月15日,毒胶囊事件曝光后不到五小时,河北学洋明胶厂突发火灾,一幢办公楼几乎被烧毁。点火的是公司经理宋训杰,焚烧的是放置在办公楼二层的公司资料。4月15日18时,浙江新昌县已紧急查封媒体曝光涉嫌使用工业明胶制作空心胶囊的相关问题企业,公安机关已对4名企业负责人实行控制。4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浙江新昌警方抓获22名涉案人员,部分涉事药企官网被黑。4月17日,我国多省市开展毒胶囊调查活动,重点停售封存13个产品。4月18日,毒胶囊企业被爆不止9家,涉事企业无一家道歉仅有两家企业决定召回问题产品。浙江省药监局最新的抽样检测结果显示,从已完成的96批次抽样检测中,检出33批次的铬含量超标。4月19日,药监局公布第一批胶囊抽检结果,根据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部分省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报告,第一批检验主要针对媒体曝光的9家药品生产企业,共抽验33个品种42个批次,其中23个批次不合格。包括四川蜀中、修正药业、?通化金马?在内的9家企业的批次胶囊产品,都发现了铬含量超标。警方已抓获53名涉案嫌疑人;质检总局要求彻查明胶生产企业。4?月19日,涉事药企业之一的修正药业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关于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处理进程的通告”,称目前已经召回199件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并通过网站对公众表示歉意。4?月19日,?公安部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全国警方配合有关部门严密排查、严厉打击“毒胶囊”犯罪。对“毒胶囊”犯罪,警方要快侦快破、一查到底,对浙江、河北、江西、山东等地在侦案件,公安部一律挂牌督办。4月20日,浙江新昌查处7家问题胶囊企业,药监局长被停职。4月21日,卫生部发出通知,暂停使用9家企业所有胶囊剂药品,接受审批检验。1.3、蔓延期(2012年4月22日~5月底)4月22日,5家浙江药企涉“毒胶囊”被吊证;全国警方就“毒胶囊”事件逮捕9人刑拘45人;国家公安部指挥各地警方查封非法生产线80条,查扣用工业明胶生产的胶囊7700余万粒。经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4月23日,河南郑州排污明渠,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大量被丢弃的空心胶囊,绵延300多米长,形成“彩虹河”;修正埋单“毒胶囊”:召回全部胶囊产品。4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严格监督销毁被查封的铬超标药用胶囊和胶囊剂药品,坚决防止不合格产品重新流入市场,严防企业以就地抛弃等不恰当的方式处理不合格产品,确保销毁工作到位。4月24日,最高检派员督办“问题胶囊”所涉渎职等职务犯罪。4?月25日,9家毒胶囊药企被拒参加第67届药交会。4月25日,明星代言毒胶囊,受到舆论谴责。4月27日,历经十天的全国性全面排查后,国家食药监局公布药用明胶和胶囊抽验结果,166批明胶中1批产品铬超标,药用胶囊的不合格率为7.9%。药用胶囊抽检铬超标企业查出15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责成相关省局对违法企业立案调查并责令监督企业立即召回铬超标药用明胶和胶囊,在监控下销毁,坚决防止再次流入市场;按照法定程序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上述企业移交公安部门立案侦查。5月25日,国家药监局经过一个多月的排查后发布,全国254家企业存在生产铬超标药品问题,占全部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的12.7%,并公布各省(区、市)铬超标产品批次名单。各省披露问题胶囊检验结果,宁夏、西藏和海南被抽检的企业和药品全合格。但制药大省四川、广东、吉林等地结果不尽如人意。吉林查出40家企业的96批次药品不合格,四川28家企业94批次产品不合格,另外辽宁、广东等省不合格产品批次也较多。在知名药企中,修正药业集团的4批次产品“上榜”,涉及麝香风湿胶囊、胃康灵胶囊、炎立消胶囊等。国家药监局要求地方药监局严肃查处问题企业,涉嫌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理。目前,各地已立案调查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236家,停产整顿42家,查封生产线84条;吊销药用胶囊生产许可证7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明胶和胶囊生产企业13家。国家药监局称,目前铬超标胶囊剂药品情况基本查清。5月1日后新上市的4374批次胶囊剂药品实行批批检验,结果全部合格。同时,对全国生产胶囊剂药品的1993家企业进行了抽样检验。截至5月24日,共抽验11561批次,合格产品10892批次,超标产品669批次,占5.8%。存在铬超标药品问题的生产企业254家,占全部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的12.7%。检验通报称,4月30日前生产的胶囊剂药品,企业自检已达9万批左右,发现铬超标的已主动下架、封存、召回并销毁。国家药监局表示,国家药典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规定,铬含量的限量值为百万分之二,目的就是严格禁止使用皮革制造药用胶囊。对2012年5月31日后仍未完成召回或被责令召回而未实施召回的企业,一律暂停其相关品种药品的销售和使用,依法严厉查处。1.4、恢复期(2012年6月至今)2012年8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铬超标胶囊剂药品市场清理已经完成,6省(市)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违法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的行为主要发生在浙江、河南、四川、重庆、江西、河北等6个省(市),监察部已督促上述6省(市)监察机关对所涉及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的失职失察行为进行责任追究,76名相关责任人员受到处理,其中厅级干部7人、处级干部24人、科及科以下干部45人。8月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规定》明确了药品生产企业、药用辅料生产企业、监管部门各自的职责,明确了药用辅料的监管模式,并设立了信息公开、延伸监管、社会监督等工作机制。12月26日,从荧幕上消失达8个月之久央视主持人赵普首度出来回应被“封杀”事件,称微博爆料后整个工业明胶产业链被曝光,触动了一些人、一些利益集团的利益,被央视保护暂缓出境。2.危机应对回顾2.1政府部门(药监局、质检总局)4月15日——央视节目曝光工业明胶事件当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刊登消息表示,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报道的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消息,立即责成相关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并派员赴现场进行督查,要求对媒体报道的13个铬超标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待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结果明确后,合格产品继续销售,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对违反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药用空心胶囊的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消息称《中国药典》对明胶空心胶囊有明确的标准。生产药用空心胶囊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销售。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从具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采购空心胶囊,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和使用。4月16、17日,国家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局督察组抵达工业明胶事件曝光地——浙江新昌,称将及时公布监测情况。质监局和药监局在全国各省市开展药品排查情况,同时司法部门严厉打击涉事企业和人员,抓捕抓获多名嫌疑人。4月18日,卫生部部长陈竺首度回应“问题胶囊”。他表示,政府应加大药品辅料监管力度。 “国家药监局正在抓这个事。”“对我国药品、企业家诚信和医药卫生事业要有信心。”4月19日,国家食药监局公布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事件的第一批抽检结果。针对修正药业等9家被曝光药企抽检的33个品种42个批次中,有23个批次不合格。4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质监部门在前阶段工作基础上,立即组织开展对使用工业明胶加工食品违法行为的彻查严打行动,对所有明胶生产企业和使用明胶的食品生产企业一个不漏地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依法处置。4月19日,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说:“一天吃六个胶囊,一天三次、一次两个,没有吃掉多少铬。所以,要冷静,不要恐慌,不要把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说成很大的危害。”这一说法引发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多数人对其持怀疑态度。4月21日,卫生部发出通知,暂停使用9家企业所有胶囊剂药品。4月27日,国家食药监局公布药用明胶和胶囊抽验结果,166批明胶中1批产品铬超标,药用胶囊的不合格率为7.9%。药用胶囊抽检铬超标企业查出15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责成相关省局对违法企业立案调查并责令监督企业立即召回铬超标药用明胶和胶囊,在监控下销毁,坚决防止再次流入市场;按照法定程序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上述企业移交公安部门立案侦查。4月2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关于加强胶囊剂药品及相关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必须从具有药用明胶生产资质的企业采购药用明胶。严禁购买非药用明胶用于生产。5月2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检查结果,全国254家企业存在生产铬超标药品问题,占全部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的12.7%,并公布各省(区、市)铬超标产品批次名单。8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铬超标胶囊剂药品市场清理已经完成,此次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等违法行为主要发生在浙江、河南、四川、重庆、江西、河北等6个省(市),监察部已督促上述6省(市)监察机关对所涉及地方政府及监管部门的失职失察行为进行责任追究,76名相关责任人员受到处理,其中厅级干部7人、处级干部24人、科及科以下干部45人。2012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2.2药品企业(修正药业、通化金马等)4月15日,央视曝光修正药业批号为100901的羚羊感冒胶囊被查出铬含量超标后,修正药业高级副总裁王之光对此回应称,央视送检的批号生产日期在新国标实施之前,此前铬元素含量并未纳入检测范围。修正药业董事长修涞贵表示,曝光的产品只能说是标识“修正”的,并不能说就是修正生产的,因为并没有经过厂家的确认。而辉南天宇否认其药品存质量问题,海外制药不做回应。4月16日,修正药业、通化金马及青海省格拉丹东等涉事官网陆续被黑,成为黑客发泄不满的对象。图1-2-1修正药业的官网两度被黑4月17日,被网友黑过官网的修正药业发布声明称,集团对此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停止了问题产品的销售,并组建了调查小组。声明强调该公司产品羚羊感冒胶囊所选择的空心胶囊生产企业是资质齐全、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企业,并将对复检结果保留依法追究相关供应商责任的权利。但在此之前,修正药业官方网站就已经登出过一份声明显示:“修正药业承诺,如果检验出有任何质量问题,公司愿意接受国家机关的任何处理。”如此突然撤换更改原有声明,修正药业背后动机备受业内和社会大众质疑。公众评论:喊话“良心药、放心药”容易,公开“胶囊供应商”却很难;花钱打广告容易,勇于认错“召回”却很难,如此修正药业让人难安。”修正药业遭到舆论一致谴责。图1-2-2修正药业首次官方声明(左图),随后更换为新的官方声明(右图)4月17日,吉林辉南天宇药业发布声明,称“我公司抗病毒胶囊所选择的空心胶囊生产企业是手续齐全,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胶囊生产企业”,并表示在等待相关监管部门的检验结果。4月18日,被曝光的9家毒胶囊企业中,无一家道歉仅两家表示愿意召回问题产品。4月19日,修正药业通过官方网站发布“关于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处理进程的通告”,称目前已经召回199件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且通过网站对公众表示歉意。但效果不佳,被认为诚意不足。4月21日,通化金马发布正式公告称,使用“毒”胶囊的主要根源是公司质检程序有疏漏,无法检测到胶囊中铬的含量。蜀中制药企业办公室经理回应毒胶囊事件称:“从原料供应到企业使用是经过了三次检测:原料供应商要带质检报告,企业买进之后首先要对原料有个检测,生产出来之后还要对成品有一个检测。自身检测是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4月22日,经国家药监局检测,修正药业等9家药厂13个批次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超标。4月23日,修正药业对检验结果做出回应,称“将召回全部胶囊产品”。5月2日,修正再次发布消息称,已召回三批次不合格胶囊产品,共计召回近14万盒,并于4月30日上午集中焚烧销毁。但此举并未赢得网友叫好,反而引起一片质疑。5月25日,国家质监局发布通告称,4月30日前生产的胶囊剂药品,企业自检已达9万批左右,发现铬超标的已主动下架、封存、召回并销毁。二、媒体舆论分析1、媒体报道检视毒胶囊事件是由央视媒体首先曝光的,可见当今社会媒介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的作用已不容小视。在此次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介发挥出的监督力量和议程设置导向功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下面将按照危机周期的四个阶段对各时期媒体报道进行划分,且主要以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为研究对象。表2-1-1萌芽期的新闻报道 媒体类型 媒体名称 时间 标题 内容 基调 网络媒体 CCTV.com 2004-5-18 央视《生活》千里追踪揭秘垃圾明胶 河北阜城:皮革废料巧加工,垃圾明胶变食用。 浙江温州:皮革加工大施手段,众多残留贻害难除山东博兴:皮毛垃圾漂洋过海,改头换面造假如故以假充真逃避监管,标注三无各有招数 负面 2004-7-15 《生活》报道“胶囊卫生”引起浙江新昌行业震荡 央视节目揭秘垃圾明胶当地政府展开调查,进行严查严打 中立 中国经济网 2012-4-9 老酸奶果冻被指添加工业明胶赵普劝民众勿食用 恐怖的食用明胶内幕:为了降低成本,获得更多利润,国内很多厂家用皮革厂经过鞣铬加工后的蓝矾皮的皮革屑,边角料、烂皮革等作为生产原料。巨额的暴利驱使企业铤而走险非法生产食用明胶酸奶厂家解释:添加明胶为保持口感 负面 四川在线 2012-4-13 工业明胶进入食物链真相监管存漏洞 厂家甘冒风险使用工业明胶:两家企业提供的数据都显示,食用明胶每吨最低价都比工业明胶贵一倍以上,巨额利润足以使不法厂家铤而走险。工业明胶检测难 负面 大河网 2012-4-14 不要用“明胶”来触碰消费者的底线 记者调查发现,明胶应用领域广泛,在果冻、肉冻、火腿肠、皮冻、汤包上都会用到,但商家很少会在食品标签上标明。食品行业在这些问题食品的冲击中,逐渐失去了可信度。 负面 新浪微博 2012-4-14 负面 腾讯微博 2012-4-10 负面 纸质媒体 南方都市报 2009-5-16 “晨园”再掀乳业之祸皮革下脚料变身食用明胶 浙江晨园乳业非法添加“皮革水解蛋白”,再掀乳业之祸。“垃圾明胶”溯源:在山东省博兴,大量工厂使用皮革废弃物加工食用明胶,或提取人造蛋白粉,向下游全国各地的食品厂提供辅添原料,是当地人共知的秘密。”广泛进入食品链条:皮鞋的一部分化作废水后,另一部分却保留下来,再经过继续加工,最终可能会变成人们美味食品的某些部分。 负面 半岛网-城市信报 2010-12-27 废旧皮革熬成垃圾"明胶"或流向食品药品等领域 皮革下脚料,按照品质、成色,通常数百元一吨,原材料低廉,经过“神奇”加工、提炼后就能变成明胶。虽然生产投入也很大,但相比制成明胶后,一吨可卖到万元以上,其暴利可想而知。????一些不法的食品厂、医药企业会“闻风而动”前来联系,经过深加工,添加在冷饮、糖果、香肠、果冻、胶囊等食品和药品中。 负面 新京报 2012-4-10 多家厂商否认果冻老酸奶添加工业明胶 企业回应未添加工业明胶专家:只要是食用明胶就不用担心 中立 2012-4-13 多家果冻企业产品被地方监管部门要求下架 监管:从未发现果冻企业用明胶影响:多家果冻企业被要求下架 中立 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2012-4-11 明胶搅起食品安全多深的水 微博爆料引起食品安全热议。其实,岂止酸奶行业,所有行业都不该一捧子打死。但这绝不说明,有些酸奶行业使用劣质工业明胶的现象,并不存在。 中立 齐鲁晚报 2012-4-12 明胶传言折射食品安全信任危机 老酸奶里含有破皮鞋制成的工业明胶的传言在网络上疯传,乳品市场再陷信任危机。而青岛大型乳制品企业负责人纷纷表态,使用的都是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食用明胶,不可能使用工业明胶。专家称,老酸奶中添加的食用明胶可安全食用 中立 经济日报 2012-4-12 老酸奶传言不能不细说 只有企业做到诚信经营,专家做到实事求是,监管做到丝丝入扣,才能铲除传言滋生的土壤。食品安全的实现,还有赖于健康网络环境的成型。 中立萌芽期历时较长,问题胶囊最早浮出水面是央视《生活》于2004年5月份播出的一期揭秘垃圾明胶的节目,此后,亦相继有工业明胶流入食药品行业的事件被曝光。可见,媒体对于工业明胶以及食药品安全的关注由来已久,遗憾的是没有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这一问题未得到彻查和解决,为毒胶囊事件爆发留下了隐患。到2012年赵普微博爆料出现后,媒体关注度提升,报道基调以中立和负面为主。表2-1-2爆发期的媒体报道 媒体类型 媒体名称 时间 标题 内容 基调 网络媒体 搜狐网 2012-4-16 毒胶囊事件影响通化金马网站被黑 央视曝光毒胶囊后,修正、通化金马等官网接连被黑。 中立 环球财经 2012-4-16 毒胶囊包不住火 不少知名药企也采购了用工业明胶加工的胶囊,这越发值得追问。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废弛,显然与监管的松弛有关,因为我们又一次看到监管没有跑过媒体。 负面 证券时报网 2012-4-16 央视曝光“毒胶囊”北京部分涉事产品下架 问题胶囊曝光后,北京部分药店将涉事产品下架。 中立 2012-4-16 “毒胶囊”事件曝光波及相关上市公司 药用胶囊曝质量问题曝光,医药行业面临整顿:几家欢喜几家忧 中立 2012-4-17 “毒胶囊”追踪药监局已到新昌检查 针对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一事,国家食药监局4月17日紧急下发通知,并立即部署开展有关的监督检查和产品抽验工作。 中立 21CN社区 2012-4-16 国家食药监叫停13种毒胶囊 央视揭露工业明胶产业链优劣明胶每吨差价近万元“蓝皮”原料多为皮革下脚料13个产品被暂停销售使用 负面 新浪论坛 2012-4-16 毒胶囊何以大行其道 从皮革下脚料到工业用明胶,再到药用胶囊,中间环节众多,不法企业的行为并非密不透风,为何有关部门却无法及时有效发挥监管规制效能?此中缘由值得深思。相对于食品非法添加剂,把工业用的有毒明胶用来制造药用胶囊,其危害更加严重。 负面 天涯论坛 2012-4-16 毒胶囊何以透过层层监管 不法企业利欲熏心而无视人民身体健康,血管里的血液沾满了病毒,道德因子渺不可见,触犯的不仅仅是道德底线,社会责任感和道义担当精神已经消失殆尽,更是触犯了法律的高压线。 负面 中安论坛 2012-4-17 人命关天:骇人听闻毒胶囊包不住火 小小的胶囊,关涉着药品质量,关系到患者健康,还关乎制度尊严。如今,它却装满了大秘密,成了看不见的制度黑洞,有企业的无良、有监管的无力,还有患者的无奈。为什么一些地方的非法皮革明胶生意生命力如此顽强,“皮革明胶”的污染链到底有多长,都流向了哪里?有关部门、当地政府应该给公众一个回答。 负面 新华网 2012-4-17 浙江新昌抓22名问题胶囊涉案人权限胶囊企业停业 新昌县已紧急查封媒体曝光涉嫌使用工业明胶制作药用空心胶囊的相关问题企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媒体曝光的涉嫌铬超标的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 中立 2012-4-19 公安部部署彻查严打“毒胶囊”犯罪 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公安部挂牌督办,现已查封涉案厂家10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 正面 中国政府网 2012-4-17 评论:问题胶囊后还须问责渎职官员 毒胶囊兴旺发达,监管的滞后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让渎职失职的官员受到应有的问责,才有可能促使监管部门在日常监管中主动发力。 负面 凤凰网 2012-4-17 毒胶囊涉事药企自称受害者修正药业推责任 13种药品涉及9家企业,其中不乏知名企业、大企业,但是直到现在只是其中一部分企业进行了回应,而且回应的主要内容也是为自己开脱责任,说自己也是受害者。 中立 2012-4-19 卫生部部长回应“毒胶囊”事件:要依法严加管理 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药物胶囊重金属限量早有标准。陈竺说:“药物胶囊的重金属限量早就有标准。2010年的药典就有规定,药典既是标准又是法律,所以我们现在要依法严加管理。” 中立 央视网 2012-4-18 揭开铬超标胶囊的逃避监管的“秘笈” 据了解,这种铬超标的工业明胶之所以能在当地监管部门眼皮底下一直盛行到现在,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有着规避检查的独到“秘笈”。这种明胶首先采用白袋子包装做掩护,通过暗中交易,便可流入胶囊厂。 负面 中国网 2012-4-19 修正药业就“毒胶囊”事件公开致歉称已召回199件 修正药业通过官方网站于19日发布关于“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产品批号:100901)的处理进展”,称目前已经召回199件疑似铬超标羚羊感冒胶囊,并通过网站对公众表示歉意。 中立 21CN经济 2012-4-20 胶囊之乡“毒来已久”:新昌产全国四成胶囊 “胶囊之乡”为何一夜嬗变为毒“窝”?:“企业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一些企业经营者甚至压价竞争,相互残杀,有的为了降低成本违规使用劣质原料。” 负面 证券之星 2012-4-21 修正药业道歉毒胶囊事件拷问国人良心 修正药业道歉声明遭公众质疑 负面 新浪财经 2012-4-22 卫生部要求召回毒胶囊 卫生部发布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药监部门,召回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检验不合格批次药品,立即暂停购入和使用相关企业生产的所有胶囊剂药品。 中立 新浪微博 2012-4-15 李开复 负面 2012-4-20 任志强 负面 纸质媒体 北京晨报 2012-4-16 修正等药企被曝采用工业明胶制胶囊臭碎皮做原料 白袋子明胶暗中销售臭味碎皮成胶囊原料重金属铬超标数十倍修正称铬未纳入检测 负面 广州日报 2012-4-17 “毒胶囊”事件,"良心"与"黑心"的博弈 作为消费者,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假冒伪劣商品咬牙切齿。对于食品、药品企业一些屡屡突破底线的“黑心”行为,已经让人无法表达愤怒。面对“问题胶囊药物”事件,必须深挖相关企业生产黑幕,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让“黑心”药企倾家荡产,甚至永远退出这个需要“良心”的领域。 中立 中国青年报 2012-4-18 药监局:暂不能确定问题胶囊铬超标将进行抽检 尽管媒体的报道拿出了检测数据,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为,这些数据尚不能作为执法依据。换句话说,只有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了抽检之后,才能确定哪些产品铬超标。人们迫切想知道的是,这些产品是如何避开药监部门的监管,流入市场的? 中立 羊城晚报 2012-4-18 药企申辩:为中标压低成本才导致药品质量滑坡 药用胶囊铬超标被曝光后,有药企反映,医药招标制度“唯低价中标”效应“逼”出了毒胶囊。药企为中标压低价格并不能成为其造假的借口,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企业降低成本要在保障药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中立 京华时报 2012-4-19 河北阜城数十家明胶作坊被强拆数千村民或失业 河北学洋明胶蛋白厂事发后,相关部门展开严打行动,将明胶生产基地前宋村40多家明胶作坊夷为平地,数千村民面临失业。善后问题尚无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学洋明胶”的产品,除流向药品行业外,还流向众多食品企业,成为生产雪糕、冰淇淋、乳制品和饮料的原料。 中立 重庆晨报 2012-4-19 毒胶囊每粒只便宜一厘钱大药厂贵药才用好胶囊 小保健品厂多用毒胶囊大厂也是贵药才用好胶囊一企业主说“用处太多,用量太大。这个行业不是取缔的问题,只要下游还有需求,它就不会停止,禁令打击,只会让它四处游走,或转入地下。 负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2-4-20 新昌毒胶囊利益链调查:微利企业老板开宝马奔驰 小企业迅速发家,靠的是以次充好的黑心利润。如果能够逃过监管,违规企业只要付出大企业成本的16%-40%,就可以挣到其30%-50%的销售收入,利润空间被数倍放大。检测漏洞监管之难 负面 河南商报 2012-4-20 9家药企所有胶囊药暂停销售修正首发道歉声明 从皮革废料到工业明胶,又从工业明胶到“有毒胶囊”,再从“有毒胶囊”到普通消费者,这条有毒产业链已经波及中国大江南北。河北一明胶生产企业的供货记录显示,该厂供货企业包括多家生产食品添加剂、冷饮、乳制品和饮料企业,其中还有多家国内知名乳品企业。 中立 中国青年报 2012-4-22 中央批示严查铬超标毒胶囊媒体吁问责失职官员 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封存问题产品,全面排查药用明胶和胶囊生产使用过程中的隐患;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已按要求停用、封存问题产品。公安部门对涉嫌犯罪的企业和有关人员正在进行侦查。 中立毒胶囊事件曝光后的第一周属于危机爆发期,在收集到的30条新闻报道中,有15篇报道为中立立场(50%),这可以看出大部分媒体是进行事件性报道。这一时期媒体报道舆论点较多,涉及面很广,主要是关注事情发展态势。表2-1-3蔓延期的新闻报道 媒体类型 媒体名称 时间 标题 内容 基调 新华网 2012-4-24 专家称“问题胶囊”铬超标危害超过三聚氰胺 工业明胶铬限量标准应提高监管部门监管的核心不是简单的抽样检测得结论,而是要监管生产企业的原辅材料的采购记录和核实其真实性。工业明胶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原辅材料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根本是要对原辅材料进行源头上的监管。 中立 新浪论坛 2012-4-23 毒胶囊事件追踪 涉事的北京三元食品公司否认有染  公安部已查封10家涉案厂家,抓获嫌犯53名“问题明胶”流向雪糕等食品领域 负面 2012-4-24 “毒胶囊”背后的社会隐忧 毒胶囊曝光不久,网上又有雷人的专家分析,“一天吃六个含铬胶囊没事”,且不说如何没事,就这样的分析,足以显出专家的水平。如果吃了没有当场死亡就算没事,别说一天六个,六十个也没事。人性本善,也人性本恶,在这样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物欲膨胀,惟利是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负面 2012-4-26 打击毒胶囊重在清源 打击毒胶囊重在清源,重在打击生产厂家,重在向政府监管部门问责。当然,众多医药厂家也应引以为戒,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是以利为本。 中立 2012-4-24 毒胶囊毒源何在 毒胶囊事件毒害的是身体,伤害的却是整个社会的诚信和责任意识! 负面 2012-5-21 毒胶囊事件谁在渎职 可以预见,相关涉案人员会在不久后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此次毒胶囊事件所反映出的药品安全监管问题,却仍需要继续反思。 中立 2012-5-22 “毒胶囊”事件透视行业乱象 我们现在需要正视的是,为什么媒体都在转移舆论导向,不声讨监管单位,却抓住药厂不放?中国有句古话叫上梁不正下梁歪,药企敢昧着良心发财,恐怕跟我们的行政部门监管不力不无干系。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做好每一个公共职权的监督,没有监督,类似“毒胶囊”事件的上演仍不可避免。 中立 新华社 2012-4-23 公安机关查扣“毒胶囊”7700万粒 刑拘45人 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发生后,公安部立即挂牌督办,公安机关已立案7起,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刑事拘留45人,查封非法生产线80条,查扣用工业明胶生产的胶囊7700余万粒。 正面 21CN 2012-4-24 明星代言“毒胶囊”收益曝光孙红雷一年200万 “毒胶囊”事件曝光后,号称做“良心药”的药企以及代言明星们,集体面临“良心”的拷问。 负面 天涯论坛 2012-4-27 加强部门监管向毒胶囊说不 继前期部署各涉案地公安机关迅速开展案件侦办工作后,公安部昨日召开视频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密排查、严厉打击“毒胶囊”犯罪,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中立 2012-5-16 救命药为何成了“毒胶囊” 食品是延续生命的必需物,药品是挽回健康的救命物,食品和药品的安全保障是监管和执法部门的首要工作。打击食品和药品安全犯罪,不只是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正义,更是在打一场形势严峻的公众健康保卫战。 中立 2012-5-21 明星代言了毒胶囊后如何面对谴责 真正健康的社会,每个公民都有义务来监督,当然公权力机构为最。这里我不想讨论监管部门的失职与否,我只想说,不管在毒胶囊问题他们失不失职,我们每个人先要管好自己的行为才有资格希望别人去做到一件事。 负面 新华社 2012-4-28  药监局:"毒胶囊"企业列入黑名单(附具体名单) 药用胶囊7.9%不合格必须公示胶囊来源地 中立 正义网 2012-4-29 药监局:严禁购买非药用明胶用于生产药用胶囊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消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8日下发《关于加强胶囊剂药品及相关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强调,药用胶囊生产企业必须从具有药用明胶生产资质的企业采购药用明胶。严禁购买非药用明胶用于生产。 正面 网易论坛 2012-5-3 毒胶囊事件带给企业的反思 一次“失望”会丢失大批客户企业经营与宣传要“言行合一 中立 人民网 2012-5-3 最高检要求坚决查处“毒胶囊”所涉职务犯罪 “毒胶囊”事件曝光后,社会影响持续扩大,曹建明检察长及时作出指示,要求加强“毒胶囊”事件所涉渎职等职务犯罪的查处工作。 中立 新浪财经 2012-5-17 药品电子监管码挡不住毒胶囊成本谁买单 5月10日,中华医学会公共卫生分会等机构评出2011年~2012年十大公共卫生事件,含铬工业明胶被用于制造药胶囊,名列第一位。 中立 东方财富网 2012-5-17 时隔月余毒胶囊事件乏人买单 市民起诉未立案相关企业仍“在调查”地方药监局“秘密解决”毒胶囊事件药用明胶、合格胶囊纷纷涨价 负面 搜狐新闻 2012-5-24 浙江再批捕15名毒胶囊事件疑犯案件仍在侦查中 据了解,这9件案件主要涉及新昌县林峰胶囊有限公司、新昌县瑞香胶囊有限公司、新昌县卓康胶囊有限公司、新昌县华星胶囊厂等4家胶囊企业。这4家公司均位于新昌县儒岙镇,该镇是中国最大的空心胶囊生产基地之一。目前,这些案件公安机关仍在进一步侦查之中。 中立 腾讯新闻 2012-5-25 国家药监局:毒胶囊药品基本查清将向社会公布 目前,铬超标胶囊剂药品情况基本查清,抽检结果已由相关省(区、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通过网站公布,并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汇总公布。 中立 科学网 2012-5-26 全国254家药企查出铬超标毒胶囊 全国254家企业存在生产铬超标药品问题,占全部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的12.7%。 中立 新浪微博 2012-5-13 尼万山:药监局为什么要躲猫猫------因为,他们说人话不办人事,抱着任命的铁饭碗,不顾老百姓死活的污吏。假如,不是铁饭碗,他们敢吗?!我认为中国的药监局的工作人员,采用聘任制,药品监察负责制,这样安全空间会大一些。看看高薪养廉这个策略吧,结果养出了一帮贪官。 负面 博客中国 2012-5-31 毒胶囊还会卷土重来吗 一方面是有关部门对“毒胶囊”“全面排查,不留死角”,一方面是网友的调侃“2012,皮鞋很忙。”为什么有关部门的行动没有给人们信心、安慰,反而皮鞋在网络上愈加红火呢? 负面 纸质媒体 理财周报 2012-4-23 独家解密毒胶囊:明胶14道工序12项核心元素 危机公司惨跌毒明胶事件后,投资者对个股关注密切,质量好的明胶脱颖而出 中立 新京报 2012-4-23 公安部查扣7700余万粒毒胶囊逮捕9人刑拘45人 公安部方面透露,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发生后,公安部立即挂牌督办,第一时间部署浙江、河北、江西等地公安机关迅速介入立案侦查。 正面 2012-4-24 国家药监局严防“毒胶囊”流回市场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严格监督销毁被查封的铬超标药用胶囊和胶囊剂药品,坚决防止不合格产品重新流入市场,严防企业以就地抛弃等不恰当的方式处理不合格产品,确保销毁工作到位。 中立 南方都市报 2012-4-24 丙申:该投渠自尽的不是空心胶囊 胶囊本是无情物,可将这个毒物从破皮鞋一路扶植到胃里的人最该自杀,无赦其罪。卫生部专家孙忠实还填补了这一绝症病发的症状,他说:每天吃六个铬超标胶囊没事。想让这些人自杀基本不可能,王八活千年,中国式“制毒师”继续逍遥,悲哀! 负面 新京报 2012-4-27 胶囊得病:明胶逐利暗下毒手 药用明胶、食用明胶和工业明胶,价格有很大区别。工业明胶难离“铬”空心胶囊生产过程中有5个步骤控制质量,均依赖于企业自觉检测。 负面 中国经营报 2012-4-28 毒胶囊事件重创修正神话 修正药业宣布召回将自建胶囊生产企业胶囊事件带来巨大影响 正面 南方人物周刊 2012-4-28 毒胶囊里的世道人心 从“毒酸奶”到“毒胶囊”纵火毁证,息事宁人 负面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2-5-3 最高检要求坚决查处“毒胶囊”事件所涉职务犯罪 “毒胶囊”事件曝光后,社会影响持续扩大,曹建明检察长及时作出指示,要求加强“毒胶囊”事件所涉渎职等职务犯罪的查处工作。 正面 2012-5-7 三问“毒胶囊事件” “毒胶囊”等药害事件的发生并非偶然,其中既有企业的责任,也有市场机制不健全、相关制度不完备的问题,还有监管乏力的弊端 中立 新京报 2012年05月26日 全国254药企查出毒胶囊企业已主动召回(名单) 国家药监局25日发布,全国254家企业存在生产铬超标药品问题,占全部胶囊剂药品生产企业的12.7%。修正胃康灵胶囊上榜。本月上市产品检验合格。企业已主动召回 中立由上表可看出,蔓延期的媒体报道基调以负面为主,不管是药监局等政府部门还是修正等涉事药企均不同程度地受到社会公众与媒体的谴责,形象及信任度跌至谷底。这一时期舆论关注焦点呈现多且杂的态势。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论坛作为自媒体中的一种媒体平台,论坛网友对此事的关注也很积极。除论坛网友转载相关新闻信息外,还主动发表贴文进行评论。据统计,论坛网友的关注热情和活跃度,仅次于微博网友。表2-1-4恢复期的新闻报道 媒体类型 媒体名称 时间 标题 内容 基调 网络媒体 新浪财经 2012-6-24 通化金马受困毒胶囊大部分业务员在家休息 事件爆发近两月后,部分恢复生产销量受影响代理商受牵连损失未补偿并购重组被市场再次热议 中立 2012-10-30 毒胶囊涉事药企三季度报乌云密布 涉事药企不同程度出现亏损,部分股东对未来信心不足,亦有笑称“已很庆幸” 中立 人民网 2012-6-27 专家用社会管理理论分析“毒胶囊”根源:社会、市场、政府“三重失灵” “毒胶囊”事件原因分析:社会失调、市场失灵、监管失效 中立 新华网 2012-11-8 用工业明胶制“毒胶囊”的5名被告被判刑 为非法牟取利益,江西省崇仁县一家胶囊厂不惜用工业明胶制“毒胶囊”。相关责任人被判刑。 中立 纸质媒体 新京报 2012-8-4 国家食药监局:毒胶囊事件处理76名官员 8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铬超标胶囊剂药品市场清理已经完成,6省(市)相关责任人受到处理。 正面 人民日报 2012-8-6 针对胶囊事件国家药监局出台规定要求 新药用辅料实行许可管理 正面 第一财经日报 2012-8-7 “毒胶囊”背后代言也要权责对等 对于代言品牌的明星来说,如果忽略所代言企业的社会责任,也相当于忽略了自己个人品牌所需要的责任感,这在“毒胶囊”事件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中立 华夏时报 2012-12-15 地方国资受累毒胶囊事件贱卖通化金马股份抽逃 通化金马亏损严重被贱卖,接盘者融资困难,出现发展困境 中立 成都商报 2012-12-26 赵普首谈因毒胶囊事件被封杀:央视让我避风头 我没被“封杀”,是被央视保护暂缓出镜 中立恢复期中事件逐渐淡化,在搜集到的9篇新闻报道中全部为中立或正面报道,关注较多的是后续事件处理情况、涉事药企发展状况,这说明舆情已逐步修复,有关部门和涉事药企可以在此阶段通过付诸实际行动动力修复受损形象,取得公众认同。2、舆论焦点分析2012年4月9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微博中称“不要再吃果冻和老酸奶”,引发了人们关于工业明胶流入食品行业的这一问题的关注,然而由于未经权威媒体证实和报道,舆论一直停留在猜测阶段。4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播出专题调查新闻《胶囊里的秘密》,揭发了不法企业利用工业明胶制作食用胶囊的地下产业链,这使得持续一周的猜测得到证实,随即引爆了网络舆论,当日信息量便超过了1000篇次。毒胶囊事件的影响力及危害性使得它成为自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后,又一起举国哗然、涉及食品药品安全的公共事件。众所周知,药品行业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而铬含量超标的问题胶囊对人的危害性则是每一个人都无法想到的事情,事情一经曝光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对整个药品行业一片质疑之声。4月16日,环球网财经频道转载《京华时报》文章“毒胶囊纸包不住火”,在网络上首先开始了对毒胶囊事件的披露和追踪。在一周之内,网络媒体主题数量迅速增至7436个,其中新闻6879条,论坛帖子370个,博客187篇。新浪微博和百度新闻是最主要的新闻发布及转载媒体,仅新浪微博关注此事件的网民就超过了3000万人。在网络媒体舆论推动下,政府主管部门紧急行动。国家药监局紧急叫停13个涉嫌铬超标药用空心胶囊产品,先后公布24家企业的铬超标药品;公安部紧急部署全国公安机关严厉打击毒胶囊犯罪,各地警方先后抓获40余名问题胶囊涉案人员,10多家毒胶囊涉案厂被查封。在网络舆论汹涌热潮的推动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批斗毒胶囊的风暴。19日晚,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涉事企业之一,广告知名度最高的修正药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声明,宣布召回曝光产品,并通过网站对公众表示歉意。随着涉事企业和药品先后得到处理,事件逐渐趋于平息,但后续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在对事件爆发的第一个月,即2012?年4月1日至4月30日,媒体关于“药用毒胶囊”的新闻报道共有7655篇,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主题聚类分析,可得知其报道倾向性。数据显示,报道毒胶囊被央视曝光这一事实的新闻占37%,报道重视食品安全问题的占26%,报道各地查处毒胶囊的新闻占24%,报道对毒胶囊事件的反思的新闻占11%,关注明星代言毒胶囊的新闻只占到2%。图2-2-1毒胶囊事件媒体报道倾向性分析2012?年4月1日至4月30日,网民关于“药用毒胶囊”的言论有2090725条,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关键词提取、主题聚类分析,可知其倾向性:43%的言论“严厉谴责不法商家”;31%的言论“质疑药品监管部门”;15%的言论为“担心食品安全问题”;7%的言论是“讨论明星代言毒胶囊”;而4%的言论“认为要加强毒胶囊打击力度”图2-2-2毒胶囊事件网民倾向性分析通过对四个危机周期(尤其是4月15日危机爆发后)媒体报道的梳理及分析,可看出整个过程中舆情焦点呈现为以下三点:(1)聚焦事态及横行原因。“毒胶囊”事件曝光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均对事件的每一步进展均给予了高度关注,同时,也对事件的后续处理形式提出建议,并对“毒胶囊”横行的原因做出反思。4月16日,包括《北京日报》、《湖北日报》、《大河报》在内的多家地方平面媒体均对《每周质量报告》的节目做了整理报道,不同省份的媒体在报道时,亦特别关注了该省、市有关“毒胶囊”的自查情况。其后,媒体持续关注了涉事药企的应对之法、政府有关部门(卫生部、药监局、公安部)的处理进程,媒体评论由最初的对药企和监管部门的一片谴责声逐步转为商讨如何解决监管之难的问题。4月21日郑州等地出现大量废弃空胶囊后,引发了广泛关注,报道中配发的一张充斥着五颜六色胶囊的河流的照片在网上广泛传播,网友纷纷感慨到“美的讽刺”。随着事态的进一步发展,涉事企业的赔偿与“毒胶囊”消费者保护权益的问题成为讨论热点,很多专业人士献计献策。(2)反思“毒胶囊”原因。自毒胶囊事件被媒体揭露之日起,公众在为不法企业赚黑心钱愤慨的同时,也在反思为何小小的胶囊会威力如此之大,许多着名药企深陷这一危机中。《人民日报》发表的三问“毒胶囊&
本文档为【危机案例解析毒胶囊事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雪儿
教师
格式:doc
大小:86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20-01-13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