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看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从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看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举报
开通vip

从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看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甘肃农业2006年第7期(总第240期) 一155一 从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看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乌 兰 (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利用及向大自然肆无忌惮排放各种 污染物,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从而危及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因 此。人类必须清醒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整体。坚 持人和自然平等前提下的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现。并且以此为目标,采取 措施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关键词:人和自然的关系;和谐发展;循环经济;短期行为 我国...

从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看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甘肃农业2006年第7期(总第240期) 一155一 从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看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乌 兰 (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甘肃兰州 730030) 摘要:人类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利用及向大自然肆无忌惮排放各种 污染物,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从而危及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空间。因 此。人类必须清醒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整体。坚 持人和自然平等前提下的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现。并且以此为目标,采取 措施改善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关键词:人和自然的关系;和谐发展;循环经济;短期行为 我国是一个有着完整的环境文化体系的民族,从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 创造和崇拜各种各样的自然之神,到儒佛道各家丰富的自然观,再到以“天 人合一”的哲学命题为核心的环境文化体系的形成,是祖先们给我们留下的 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但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和人口的爆炸式膨 胀,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和通过肆意破坏环境资源来追求短期效益的经济发 展模式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变,反而愈演愈烈,环境资源的危机已经在经济快 速发展的表征下暗暗潜伏,宛如一座沉睡的火山,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正如 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中所说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 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事实证明的确如 此。 一、让人不得不关注的我国环境资源现状 在上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的地理课上,老师介绍我国的一些基本情况,总是自豪的说: “我国她大物博、山川秀丽、自然资源丰富。”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今天再 看我们的美丽家园时,已发现满目疮痍。 中国大陆水土流失的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占全部国土面积的将近 40%。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每年有100多亿吨沃土付诸 东流,相当于流失1000万亩耕地上的30厘米厚耕地层,其流失的氮、磷、钾 等养分远大于全国化肥的年产量,而有机质的损失则永难弥补。同时,根据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中的数据,中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应为 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之27.9%。每年要荒漠1万平方公里。18 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处于荒漠化威胁之中。∞ 中国国土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森林面积的 4%。人口占世界的20%以上,而木材蓄积量只占世界木材蓄积量的3%。 森林覆盖率13.92%,是全世界森林覆盖率30%的一半以下,占世界第100 位左右。森林面积1.22亿公顷,人均O.1公顷,是世界人均森林面积1.07 公顷的1/10。 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不小,有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但人口基数 太大,人均占有量仅为2200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美国的1/ 6,印度的1/8,加拿大的1/60,名列世界第109位,被列为世界的13个贫水国 之一。我国的废水排放总量是439.5万吨,超过环境容量82%。600座城 市,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00多座城市严重缺水,3.6亿多人(农 村)还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除此之外,中国城市大气中污染最为严 重。几乎所有城市的悬浮颗粒污染都超过了全国卫生组织的标准(90微克/ 立方米),全国城市平均值(309微克/立方米)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3 倍,纽约的7倍,伦敦的14倍。 再看我国物种和矿物资源的情况,更加让人触目惊心。据国家统计,中 国目前濒临生存危机的脊椎动物已有398种,高等植物1069种。而中国能 源的基本状况是:我国的资源总量、人均总量严重不足。资源总量中,石油 储量占世界总量的1.8%。天然气占全球总量的O.7%、铁不足9%、铜不足 5%、铝土矿不足2%,而资源消耗则巨大。到2005年9月,钢铁消费2.5亿 吨,接近美、日、欧的总和,占钢铁总消耗量的40%,水泥消耗8亿吨,约占世 界的50%,电力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 上天赐予中华民族辽阔国土,其中荒凉的不毛之地(沙漠、戈壁冰川、石 山、高寒荒漠等)约300余万平方公里(约占33%),毁林开荒而造成的严重 水土流失之地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38.2%),有效生存空间仅剩300万 平方公里(占28.8%)。在这仅存的风水宝地上,我们继续丧失着国土的精 华——耕地,破坏着精华中的精华——城市。我们的天空弥漫着令人窒息 的气体,飘洒着腐蚀一切的酸雨,席卷着万里沙尘;我们的大地在动摇、开 裂;承载着数千年辉煌文明的国土上,海水在入侵,森林在缩减,淡水在枯 竭,水库在崩溃,矿产在耗尽,垃圾在围困,物种在灭绝,洪旱灾害则年复一 年轮番扫荡。我们且战且走,不断退却,最后退守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一 线,背后是大海,退无可退,这已是中华民族最后的疆界。当我们转身面对 大海,以寻找食物、资源和生路之际,又发现我们的海洋正在变成没有鱼汛 的“空海”和五毒俱全的“死海”⋯⋯情何以堪?哪 二、人和自然平等前提下的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观 在中国古代,我们的国人不管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改朝换代也好,斗转 星移也罢,但总是改变不了那种与自然和睦相处,与花为邻,与飞禽走兽共 处的和谐生活。战国中期兴起的老庄学派否认天是一种超自然的精神力 量,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从天地 自然的角度,人不过是万物中之一物,与天地自然万物没有差别,所以不应 该从单方面来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要效法天地,而天地之“道”无非是自然法则,认为天是没有意志的。庄子 甚至提出了“牛马四足,是谓天”的命题,认为天就是~切自然的存在。至于 人,他们也认为是~种自然物,“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人是自然的产 物,人必须在与自然的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只有达到与自然为一 (遵循自然规律而活动)才会感到自由。 可是,工业文明的到来,随着认识论中自然与人的分离,人的行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也开始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工业文明时代大量发达的科学和技术,使人最大 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满足人类的物质福利成为可能,也使自然系 统的多样性和有机联系遭到有史以来的最大的否定与破坏。在工业社会 中,人不再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成了自然的统治者,自然界仅仅成为人类生 产的材料和能量的源泉。它服务于市场交换中的最大利益,这就是以人为 中心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同时,工业社会唤醒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创造力, 提高了人改造利用自然的自信心,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巨大进步。但是,自以 为是自然统治者的人类,却肆无忌惮、不计后果的对大自然进行了一系列的 征服、利用、破坏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工业化也生产出越来越多的非自然 的、不可还原的人工制品。面对废气、塑料、工业垃圾,大自然往往一筹莫 展。最终导致了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和地球生物圈濒临毁灭的危机。 有入主张人与非人生命体(即自然)的地位不是完全平等的。因为自然 界是生物物种优胜劣汰、进化选择的结果,人类,是所有生命体中的高等物 种。况且,人类有独特的思想意识,非凡的智慧,这些都是非人生命体所不 具备的。持这种理论的人从进化论的角度出发,得出了这种结论,却忘记了 进化论的根本理论是“自然进化”论。他只看到自然不具有人类的思维意 识。却没有认识到自然的内在价值。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规定:意识到生物多样性的内在价值,和生物 多样性及其组成部分的生态、遗传、社会、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娱乐和美 学价值,还意识到生物多样性对进化和保持生物圈的生命维持系统的重要 性。这种规定首先是将自然的内在价值和人类中心价值之间划出了明确的 分界线。自然同样有条件和机会对人类的行为进行价值的判断。因为,自 然能够将人类和其他自然物纳入自己的整体中,让人类和其他自然物~样 遵守它的规则和约束。人类活动符合自然的价值规律则有利于生态的平衡 和人类的进步,反之则遭受到自然的报复和惩罚。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自 然的内在价值。与此相应,法律也应该把追求人和自然的平等作为其目标。 基于人和自然平等的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由征服自然、统治自然转 向协调和保护的关系。自然不仅是人需要战胜的对象,而且更重要的是人 赖以生存的环境。发达的人类社会同样需要一个相对应的环境。环境是人 类生活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人类可以认识、掌握自然规律,也可以 利用、改造自然事物,但利用、改造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消灭自然,而是使之更 适应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进入当代社会,自然既不是敌手也不是奴隶,而 是人类的另一半,是人类的家园和归宿。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必须在每一 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能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能站在 自然界以外的基本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属于自然界并 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 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蛳 三、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举措 1.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耗费,减少对自然界的污染。这实际上涉及 到经济的发展模式,资源的回收、利用、经济能否循环发展的问题。从经济 增长方式和对环境影响的角度来看,有人把它概括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传 统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过程,其典型特征是高投入、 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第二种是“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即 我们常说的“先污染,后治理”增长方式,虽然注意到环境,但因强调生产过 程末端治理,导致成本高、技术难以支撑,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 态效益的统一;第三种是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 再生资源”的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即在生产中对废弃物进行利用,形成循 环发展。第一种模式是在环境污染与自然净化被污染的环境时的一种经济 增长方式。第二种模式是在环境污染与自然净化相对平衡时的一种经济增 长方式。第三种模式是在自然界净化力出现负数,需要人类采取一切措施 帮助自然界净化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从这三种模式的演变过程可以看 出,人类从注意经济增长逐步过渡到注意环境治理,人们把这种经济增长方 式称为环境经济。环境经济是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统筹人与自然 为基础,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 其和谐的纳叁自然生态的物质能量循环过程,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改善 万方数据 一156一 甘肃农业2006年第7期(总第240期) 的双重效果,它是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以提 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有人把这种资源消耗 减量化、废物再利用和再循环视作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并把“减量化(Re— du傥)、再利用(Reuse)、再循环(R腭一e)”称为3R原则,将资源节约与废物利 用作为一个系统结合在~起,既不同于末端治理,更不同于废物回收利用。 循环经济将“资源——产品——废弃物”这一传统的线性物流模式改造为 “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模式,充分提高生产 和再生产活动的生态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产出 和最低的污染排放,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建成可持续的生产 和消费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还能为生态脆弱 地区解决就业问题。美国的废旧资源利用行业年产值达2360亿美元,提供 了110万个就业岗位。竟与全美的汽车行业规模相当。在这资源过度耗费, 环境严重污染,地球不堪重负的时代,循环经济的提出和运用是十分必要 的。它能在发展经济的情况下,拯救地球,拯救人类。造福于后代子孙,实行 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2.对于环境资源的污染与破坏,应加强环境执法力度。中国<野生动物 保护法>于1988年11月颁布实行,但猎杀野生动物之风却愈演愈烈。1994 年1月,在可可西里地区追捕盗猎者的枪战中,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 委副书记杰桑·索南达杰惨遭枪杀,消息震惊全国。盗猎者与反盗猎者的斗 争绵延至今。这种大肆猎杀动物,破坏生态自然的活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执法不严、量刑过轻造成的。1989年,内蒙古自治区做出了禁猎黄羊的规 定,某旗负责官员居然率领一帮人马,浩浩荡荡开进草原,在半个月捕杀 4000只黄羊,事后的处理不过是“通报批评,写出检查,没收非法所得”而已。 在云南,猎杀一头野牛罚款300元,猎杀一头野象判刑1~2年。而对珍稀鸟 类、鱼类和物种的捕猎破坏,则很少被判刑,大多“批评教育”。至多象征性罚 款。1991年,6名盗猎者公然在青海湖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三块 石”岛上捕杀珍禽、捡鸟蛋,案件批漏,轰动全国,但结果竟是每人罚款300 元了事。o 动物大肆掠捕,植物的大量砍伐,都使和谐的自然生物链遭到了严重的 破坏,进而打破了自然的生态平衡,造成了以前很少出现的洪灾、鼠灾。这 不能不让我们人类警惕。人和自然是平等的。人享有适宜生活的环境权。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也都有它得以存在的生存权。我们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 一己私利,不遵循自然规律地大肆掠夺和侵犯。“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制定 了一系列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后,我们应加大执法力度,对一些破坏自然 情节严重的人,应适当加大惩处力度。不应像上述几例,草草了事,对当事 汝城县生态经济发展探析 杨文涛 李艳 高丽芳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介绍了汝城县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汝城建设生态示范区 的必要性。并进行了生态经济分区,探讨了各区发展生态经济的模式,将对湖 南省乃至全固同处亚热带低山丘陵区、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相对滞后的县城 起到示范作用。 关键词:汝城县;生态示范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汝城县地处湖南省郴州市的东南边睡,南岭山脉东段与罗霄山南端交接 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占全县总面积的77.82%,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 展,且森林、水能、矿床等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但工业基础薄弱。农业 集约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属国家级贫困县。本文就如何使汝城 县脱贫致富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 一、汝城生态经济发展条件 1.发展优势。汝城区位条件特别优越.是湖南省的“南大门”,也是中西 部地区通粤达海的“嘲喉要冲”和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的“前沿阵地”; 同时自然资源储量丰富,人均林地资源、人均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分别为湖南 省人均的3.67倍、2.56倍和4.48倍;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生态环境复杂 多样。使其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2.制约因素。公路运输是汝城县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方式,但是目前 全县等级公路仅有197.84km,占公路里程的15.37%,而且设施落后,使得 交通成为汝城开放性建设的“瓶颈”。同时农业仍以“粮猪”型结构为主,工业 以传统采矿业为主。经济基础薄弱,2004年人均GDP仅为郴州市平均水平 的65.4%。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收人等主要发展 指标均低于郴州市和湖南省平均水平。 二、汝城生态示范区建设 1.汝城生态示范区建设的意义。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目的是把一个区域 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协调为典型的示范区域。以便于指导各 地类似区域的建设①。鉴于汝城生态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势与劣势,建设汝城 生态示范区。对于其脱贫致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2.汝城县生态区域的划分。生态示范区规划建设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 则,社会经济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和生态建设方向相似性原则,乡镇完整性和 区域连通性原则o,因地制宜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 在综合分析汝城自然地理条件、区位条件和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生 人及周边人起不到很好的告诫作用。 3.从追求“短期行为”中解放出来,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从行为方式 上看,中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自毁灭家园的“短期行为”,即为了眼前 的、即刻的里利益,不惜毁弃土地、森林、草原、河湖、海洋、空气、矿产等一切 基本生存条件,在集体无意识层面,似乎已经不顾未来。这些基本的生存条 件,在现代人的跟中似乎只是创造某种利润、财富的工具,忘记了它们是与 人类息息相关的大自然的一部分。“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除了他和他自己 的产品外无以所对。现代人甚至和他内在的自我都失去了接触;科学和技 术不再帮助人再深一层去寻获世界和自我内心的向度。科学和技术用人自 己的构造和发明来阻挡人。以至于现代人只能从理性的构思和实用性的观 点来看待自然”。心草原在今人看来只是放养牲畜的牧场,森林只是提供木材 的地方,而动物也是满足人们日欲的美食。在本世纪30年代,著名哲学家 海德格尔在评价这种实用的价值观时,曾以树为例指出:“人类,一旦发现它 (指树)在科技上有某种用处,比如可以造纸,那就会把它砍倒。”回今天,最大 限度的追求物质财富满足人的物欲是人的主导价值观,自然仅仅是人的索 取和消费的对象。这种价值观只能不断加剧人与自然的不和谐。 让我们来看美国的几例事件:有一位名叫朱丽亚·希尔的美国少女,为 保护北美一棵巨大的红杉树,竟然在这棵有18层楼高的树上栖居了738天, 直到这棵树的所有者——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诺不砍伐这棵树,结束猿人般 的树上生活;在著名故事片<与狼共舞>里有一幕印第安人猎杀野牛的戏,为 了防止观众抗议,导演在片尾特地用字幕说明:所有的野牛都受到保护,那 些纷纷中枪倒地的野牛并没有真的受伤;在影片<侏罗纪公园>中,一只小狗 被恐龙吃掉,导演在首映式上也特地说明小狗没有受伤。美国公众环保意 识的普遍化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感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借鉴。 而改善这种追求“短期行为”的功利主义造成的人和自然的不和谐,应 改造入的价值观,树立入的全面发展观。培养入的生态意识也是当务之急, 应面向社会,面向青少年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工作,让公众积极参与到环境保 护工作中来,让每个人都切身体会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从身边的每 一件小事做起,来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地球。 洼■: o张传玻.。失血’的土地.(西土青彝报).1999车2月24日. o#生邦列鄙长祝光耀.浩析壮1996年8月6日北京电. o再正中田敦捧一——关于中国生存糸件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159页.石抽工童出版社。2001年8月菔 ④患椿新.自靛辩证珐.人民出版杜1984年版.摹305页. o莆建生.百万生黄大jII亡 @孙健文(穗)现代^曲煮虐与希望.三磺书店1994年葳.尊68页. o史担曼.j.镶磬尔与西方环境保护主义.(哲牵研竞'1995粤摹2期. 态示范区规划原则,将其划分为3个生态经济区:东部中低山生态旅游、生态 农业生态经济区,中部平丘综合生态经济区,西部中山、平岗果林牧粮、工矿 生态经济区。 (1)东部中低山生态经济区。该区包括汝城东部及北部,地形以中低山 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系发育多呈树枝状,水力资源。旅游资源丰富, 其中热水温泉水温高、流量大、水质好。早在南宋时期就已列入国家地理志。 但是部分河流无序开发,给水域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而且旅游开发建设 缺乏科学规划,各景区未形成有机整体,旅游产品开发处于初级阶段。所以 该区应采用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为:生态旅游模式、农牧工结合模式、生态能 源综合开发模式,逐步打造以水资源开发为主体,集水电能源、绿色产业、水 域开发和生态旅游于一体具有综合效益的绿色经济走廊。 (2)中部平丘综合生态经济区。该区位于县域中部,为四面山地环绕的 山间盆地。地形以溪谷、溶蚀平原和岗地为主,气候条件适宜。矿产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乡镇企业众多,区位优势明显。但是矿区开采缺乏规戈n管理,矿产 资源浪费严重,且乡镇企业规模小i布局不甚合理,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该 区应采用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为:贸工农综合经营模式、生态家园模式、矿区 综合开发模式,积极发展小城镇.调整优化工业结构和布局,形成贸工农一体 化,控制环境污染,大力推进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3)西部中山、平岗生态经济区。该区位于县域西部,地形以山地为主, 地势起伏大,为独特的高山气候.森林覆盖率高.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少数民 族乡镇集中,历史文物古迹众多,但是由于乱砍滥伐等人为因素,以及该区山 高源短流急,洪涝、干早和山体滑坡等突发性灾害时有发生,导致自然生态受 损,水土流失较重。 所以该区应采用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为:猪一沼一果生态农业模式、丘 陵山区立体综合利用模式、民俗风情生态旅游模式,以便大力发展民俗生态 旅游和生态农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加强水系源头的水源涵养和生 物多样性保护。 三、结语 汝城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将提高汝城的综合经济实力,增加城 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 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同时,汝城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成功建设,将对湖 南省乃至全国同处亚热带低山丘陵区、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相对滞后的县域 起到启发、引导作用。真正发挥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示范”作用, ●膏立■: o捌康.辛目胜.生杰规划——冀论、方法与直罔.|匕掌:化孛工生出版牡.2004:117~119. o叠木拆.生志示范区建设几十阿是的患葶.韩生调童规趟。2003,28(4):42~钉. o任溥、用田遗、I敖平等广舂连平蔓设回毫曩圭毒_I的蓐体生态规捌,生矗抖学.2002.2l(1):76~8l ④月穰华池卅{市生奄琦能舟医发晨崔武扮想.窘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端科学版).2∞2.8(1):98~101. o幸文革.生杰农生:中嚣可持续农业的理论与实最.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7:122~123. 万方数据 从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看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者: 乌兰 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刊名: 甘肃农业 英文刊名: GANSU NONGYE 年,卷(期): 2006,""(7) 被引用次数: 0次 参考文献(7条) 1.张传玖 "失血"的土地 1999 2.林业部副部长祝光耀,法新社1996年8月6日北京电 3.易正 中国抉择--关于中国生存条件的报告 2001 4.思格斯 自然辩证法 1984 5.萧建生 百万生灵大消亡 6.孙德文 现代人的焦虑与希望 1994 7.宋祖良 海德格尔与西方环境保护主义 1995(02) 相似文献(8条) 1.期刊论文 李应振 从农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 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人和自然的关系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新的时代需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生态文明 的内涵包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观、树立以"生态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发展观和树立"绿色消费至上"的科学 消费观. 2.期刊论文 于海量.Yu Hailiang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蕴 -社会主义研究2005,""(6) 生态伦理源于生态环境恶化,是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发生尖锐矛盾引起生态危机的理性 反思 小班合家欢主题反思小班合家欢主题审议反思小班合家欢反思恩怨历尽后的反思下载恩怨历尽后的反思下载 ,它把传统伦理学中的道德原则从人际关系领域扩大到人 与自然关系领域.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适度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理论,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最新理论成果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重新审视了人和自然的关系,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的传统态度,要求人们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和保护自然,体现了丰厚的生态伦 理意蕴. 3.期刊论文 论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与协调--由印度洋海啸谈起 -煤炭高等教育2005,23(5) 印度洋海啸爆发的原因还有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为的因素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方面.通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后,我们知道 必须赋予自然以"伦理尊严",树立和谐伦理观,才能真正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长期共存. 4.期刊论文 李进廷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研究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7)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历史进程中,不论是自然中心主义还是人类中心主义都存在着不足,使人和自然的关系一直处于一种不和谐的状态.经过反思人 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探寻出一条和谐之路: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要贯彻和落实可持续发展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 谐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5.期刊论文 邹玲平 浅谈中国"天人合一"的美学观对西方美学困境的启示 -教师2010,""(2)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髓,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美学观.人和自然的关系是美学探讨的首要问题之一.西方美学固守人类中心主义,力倡人类对 自然的征服,人和自然的矛盾日益恶化,美学也因此渐入困境.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科学地阐释了自然和人的关系,自古重视自然和人的和谐发展,受到了 中西美学家们的推崇和肯定,也承载了西方美学走出困境的希望. 6.期刊论文 万长松 走出人类中心与非中心主义之争的困境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25(2) 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来看,当下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核心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正确认识人 在宇宙中的位置.任何"中心主义"都是片面的,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并不存在着以谁为中心的问题,它们只有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区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不是单纯的顺应自然,而是顺应和改造的统一,关键是人要把握好受动与能动之间的主动性,或者说是辩证的主动性.因此,我们需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和非 人类中心主义之争的困境,主动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一社会一自然的协调发展. 7.期刊论文 傅洁琳.康德智 生态文学批评"人的主体地位"问题研究 -东岳论丛2006,27(4)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和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主动、积极、有益的建构关系,是一种双向良性互动关系,而不是被动、消极的欣赏与适应.不论是在自然 生态环境还是在文化生态环境中,人的主体地位都是不容忽视的,人类永远是一种具有主体性的存在.人类与万物的关系应该是整体和谐的关系,这种关系 不仅不是破坏性和控制性的,而且是一种通往理想的渠道,是一种认知、体验、面对、促进与演进.当今全球化语境中所关注的主题依然是人类社会的和谐 发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文学批评应该是深层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合流,是"以人为本"的自然中心主义. 8.期刊论文 何爱平 "人定胜天"?"天人合一"--我国减灾防灾任重道远 -绿色中国2005,""(3) 长期以来,在人们习惯的思维方式中一直把自然界视为征服的对象,最典型的是所谓"人定胜天".如果我们仍以对立的方式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必将 危及自然和人类的协调关系.因此,人类必须从自身与自然生态统一的"天人合一"的立场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确立人与自然协调的伦理尺度,使人类的 活动限制在生态许可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sny200607352.aspx 授权使用:电子科技大学(cddzkjdx),授权号:f3878d7f-665c-409a-a780-9e57010bfe05 下载时间:2010年12月25日
本文档为【从我国的环境资源现状看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43512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3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4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6-22
浏览量: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