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意训练100讲之四39-20

创意训练100讲之四39-20

举报
开通vip

创意训练100讲之四39-20  20、斯坦福大学的“铁管问题” 在我喜欢的大前研一的书里发现一个有趣的训练,是斯坦福大学制定的打破固有观念的教学内容,其中有这样一道题: 有一根深深插在地里的铁管,它的内径基本与乒乓球相同,长60公分左右。 假如有人不慎把一只乒乓球掉进了铁管里,这里有许多能取出乒乓球的工具,大家将如何利用它们将乒乓球取出来呢?提供的工具有电灯的灯丝、线、铁丝、木板、锯、锤子,条件是不能把乒乓球和铁管弄坏。   请大家试着想想,过两天后我公布答案:)   答案:撒尿   我很羡慕大家,能够有时间好好想想这个问题...

创意训练100讲之四39-20
  20、斯坦福大学的“铁管问题” 在我喜欢的大前研一的书里发现一个有趣的训练,是斯坦福大学制定的打破固有观念的教学内容,其中有这样一道题: 有一根深深插在地里的铁管,它的内径基本与乒乓球相同,长60公分左右。 假如有人不慎把一只乒乓球掉进了铁管里,这里有许多能取出乒乓球的工具,大家将如何利用它们将乒乓球取出来呢?提供的工具有电灯的灯丝、线、铁丝、木板、锯、锤子,条件是不能把乒乓球和铁管弄坏。   请大家试着想想,过两天后我公布答案:)   答案:撒尿   我很羡慕大家,能够有时间好好想想这个问题。我因为看书时,很容易就可以看到答案,所以没有这样的机会思考这个问题,让我感觉很遗憾。 其实只要能取出来的办法,应该都是正确的办法,甚至还有朋友回答干脆不要那球了,也不失为一个绝妙地办法。 不知道最后一个网友怎么想到的撒尿,在大前研一的书里给出的答案就是撒尿,当然有个朋友回答用水,也应该很对了。 这道题的关键是,如何打破固有观念,以下是原文的一些解释: 我如果对大家说是撒尿,你们当中有人会板起脸说,大前先生还用“撒尿”这个词儿。这就是固有观念,不论什么事,总有人会后悔地说我也是那么想的,但没说出来,这样的人在事业上就不会成功。说那个主意我也想过,但事后才说那将毫无意义。结婚也一样,说那个女孩儿我也觉得挺好的,但没去行动还不是等于零? 在斯坦福大学打破固有观念的讲义中,这类型的提问有20来个,不断思考这类课题,大脑也许会变得有些怪怪的,但正因为有这样的训练头脑才能变得灵活。 我想说的是以下这种情况:习惯在原野生活的智者,即使你告诉他有线和绳子等工具,他也想不到去使用。但生活在城市中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你告诉他有工具,他就会一味地去从这些工具中寻找答案。   21,如果反项收费 昨天突然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 现在手机实行的都是单项收费,也就是接听所有来电都是免费的。 如果反过来呢?也就是说接听任何来电都是收费的,而打任何电话都是免费的,那会出现什么现象呢? 如果真的实现了这种反项收费,那会出现一系列有趣的事,你想到了么? 22、用耳朵写音乐   有一次,我偶而在电台上听到一首奇怪的曲子,这种曲子是我从未接触过的,尤其是那件乐器也不知道是什么东东,声音古老而透彻,呜呜咽咽大有夜哭之意。我感到内心有某种东西被震动了,于是我拿起笔写下这首曲子所描述的场景,同时也写下我听到这曲子的感觉。比如“我感觉有另一个我,从身体里慢慢浮起来,浮到某个古代的夜林中……” 后来才知道,那种乐器叫做埙。   于是我把这个经验衍申为一个创意训练的方法:写音乐 请找到一首你没听过的纯音乐作品——比如巴赫或帕格尼尼的作品,或者有首叫《离弦》的曲子也不错——请一边听音乐一边写下你想象的场景,尽可能放下一些既有的想法,只在音乐中去找感觉。 音乐,这种声音如何用文字表达?它带给你怎样的想象?有什么很细微和奇妙的东西藏在其中?这是这个创意训练法的美妙之处。 ——把你的耳朵变成笔,现在就试一试吧!   23、Sony的下一件产品 是在午后,我在撰写Sony的企业文案,通过这个Brief,我才了解到Sony的伟大,他们生产了世界是第一台电视、第一个Walkman等等,他们开创了众多第一,并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量级地位,如游戏机、电视、相机等。 我一边在写的时候,一边问自己,即然他们发明了电视机、Walkman、游戏机,他们下一个发明的产品会是什么呢? 当时我只是那么一想,就下了结论:没什么,好象没有什么了,他们只能把现有的东西做好。 这一想当然的结论令后来的我脸红。因为这一态度和一个创意人相去甚远。枉负了创意人这一“光荣称号”。 后来的一天,我终于意识到Sony还会有很多发明。 这对于我是一件很畅快的事,因为我真正意识到创意是没有穷尽的,不是想当然的。 这才是一个创意人应有的观念。   好了,请大家帮我一起想想Sony还会有什么新产品出来,让我能够更兴奋些吧:)   24、背着一袋修辞手法的长颈鹿   复习一下修辞手法吧,长期不用的话,就会遗忘了,温习一下,又会有些新的体会。 首先写下一句话,如“一只长颈鹿走过大街”,然后用常用的修辞手法来把这句话逐一进行改写。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饰喻、引喻; 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层递、衬托(分正衬、反衬)、倒文、倒装、叠字、顶真(又名联珠)、对比、对偶(又名对仗、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 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指代、用典、引用、移用、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类、复踏。 ok,现在开始: 原句:一只长颈鹿走过大街   明喻:一只长颈鹿象一块破布一样,缓缓走过大街 暗喻:走过大街,那只长颈鹿成了一位哲人 借喻:一本巨大的童话书走过大街 博喻:一只长颈鹿走过大街,象高楼,象梦,象刚买了新衣服的女人。 倒喻:犹如一阵龙卷风,一只长颈鹿走过大街 反喻:长颈鹿走得很慢,可不象羚羊那样一眨眼就跑得不见了。 互喻:风吹着稻谷,沉重的晃动着,正如那只长颈鹿;长颈鹿晃动着,正如风中的稻谷。 较喻:长颈鹿走得真慢啊,连蜗牛都不如 饰喻:那一只刀片似的长颈鹿,走得如此孤单。 引喻:一只长颈鹿走过大街,总是很轻闲;正如公园里的人们,总是踱着方步。   白描:一只长颈鹿,高八尺,慢慢的,走过大街 比拟:一只长颈鹿,嘴里念念有词,唱着一支忧伤的歌。 避复:一只长颈鹿,左脚一伸,右脚一蹬,慢慢走过大街。 层递:一只长颈鹿走过白天,走过夜晚,走过漫长的大街。 正衬:长颈鹿如此高大,使那大街显得更加宽阔。 反衬:长颈鹿如此高大,使那大街显得更加窄小。 倒文:一只大街走过长颈鹿。 倒装:走过大街,是那只长颈鹿。 叠字:一只大街走过长颈鹿,走走停停,瞧瞧看看。 顶真:一只长颈鹿在走,走过了大街。 对比:有的长颈鹿走着,它已经停下,有的长颈鹿停下,它还在走着。 对偶:缓步轻蹄忘路人,抬头昂首过大街   翻新:一只长颈鹿空着手走过大街,感觉非常艰苦朴素。 反复:走着,走着,走着,长颈鹿感觉自己就要倒下了。 反问:一只长颈鹿正在走过大街,这还用怀疑么? 反语:长颈鹿踩踏行人的功夫,随地大小便的美德,真是可以让人学习一生啊! 仿词:一只长颈鹿的脖子很长,真是脖古通今啊。 仿化:过街日当午,汗滴鹿觉苦。 飞白:一只长惊鹿走过大的大街。 分承:长颈鹿奔跑着或散步着,走过大街和草原。 呼告:长颈鹿啊,你好历害,竟敢赤手空拳走过大街。 互文:纽约的街,东京的道,长颈鹿独自走过。 互体:长颈鹿在欲望中扭动着,大街在人群中呐喊着。 换算:一只长颈鹿的脖子有多长?和这条大街一样。   回环:长颈鹿颈长 回文:长颈鹿,鹿颈长 降用:一只长颈鹿走过大街,走进了和谐社会。 借代:一只脖子走过大街。 设问:一只长颈鹿闲得无聊么?是啊,不信你看,它正走过大街。 排比:周杰伦走来了,蔡依琳走来了,长颈鹿走来了。 拈连:长颈鹿走着,无边的寂寞也走着。 摹绘:一只长颈鹿PiaPia的走过大街。 列锦:长颈鹿,人群,风,流星。 连及:长颈鹿知道这条大街的长短。 夸张:别看长颈鹿很高大,胆子小的象芝麻。 警策:一只长颈鹿迟早要过“走过大街”这一关,就象一个议员迟早要面对众人进行演讲。 示现:我仿佛看到那长颈鹿走在飞机上,象一位空姐,为每一个顾客倒上一杯体贴的饮料。 双关:人生,有时候有鹿,有时候无鹿,全看个人的时机与运气。   重言:长颈鹿大大小小,长长短短,走走跑跑。 指代:长颈鹿的身边,走着一些帽子,走着一些裙子。 用典:一只长颈鹿,走过零丁洋。 引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小的长颈鹿走过大街,也还是要被人围观。 移用:一只繁华喧嚣的长颈鹿走过大街。 谐音:一只唱经鹿走过大街,多么安祥。 歇后:长颈鹿过大街——横竖都是路! 象征:长颈鹿高傲的走着,不怕世俗的嘲笑。 镶嵌:长颈之鹿,长鹿之颈。 析字:一只长颈鹿走过大街,走召弓虽。 委婉:一只长颈鹿长得很有勇气,走得很有骨气。   婉曲:一只长颈鹿走过大街,怕是要迎接鸡蛋和西红柿的问候了。 通感:一只长颈鹿走过大街,空气中充满了草原的气息。 跳脱:这只长颈鹿其实已经走过这条大街,你还记得上一次…… 转类:夜色色路,路灯灯人,一只长颈鹿走过大街。 复踏:孤单的长颈鹿,哭泣的长颈鹿,无言的长颈鹿,走过大街。 花了两天的时间,终于兴致勃勃地把每个修辞的意思弄懂,并且再消化成为自己的语言。感觉修辞手法真的很多样,虽然训练的过程有些辛苦,但收获很大。修辞手法比较重要,如果一般的文字欣赏者可以忽略,但做为专门以文字为生的我们确实应该掌握。现在写的这些还不是最全的,因为其中有些修辞的意思实在是搞不懂了,所以删去了。另外其实每个修辞还会有细分的小类别,这里并没有体现出来。另外在训练时先求准确,再求精彩,也就是先把那个修辞写对,然后再尝试把修辞写得更好。修辞的训练值得尝试至少3次,让每个手法成为自己的常用方法,为我所用,可以为语言增加不少趣味和魅力。正如一个战士,需要学会步枪,也要学会刺刀、炸弹等各种武器,才是合格的战士。看哈,我已经不知不觉又在应用了!   再列几个训练的句子: 一个芭蕾舞演员在天上跳舞。 一块石头在雪中沉默着。 一群猪正在举行联欢会。 25、何六训练法 何六是一个人,住在何家村,是何家的老六。 话说此人天生智商极高,思维极富理性和创造性。 并且,何六的创意训练法亦很神奇。 呵,其实何六不是一个人,那它又是什么呢?要搞清楚这个,首先要弄清5W1H。   5W1H是一种分析方法。5W就是指What、Who、Why、When、Where,1H是指How,5W1H就是指原因(何因)、对象(何事)、地点(何地)、时间(何时)、人员(何人)、方法(何法)这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上面说的何六,其实就是这个。   5W1H是一种思考方法,更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技法。 不知你有没有玩过5W1H法罐子游戏,就是找来六个瓶子,然后让大家每个人写“何六”中的一个放在指定的罐子里。然后再从每个罐子里取出一个纸条来,连成一句话。如:   When    Who   Where   How         What         Why 早上8点 小李 在洗手间 干劲十足地  吃了一块蛋糕 因为老师批评了他   因为每个人写的不同,又是随机凑在一起,所以会很有趣。(这个游戏还有个简单版是只用人物、地点、事件三点来玩。)而游戏的关键点在于大家发挥想象力,把这6个元素每个都写得好玩一些。凑在一起就更离奇了。   另外,这个训练法其实也是一个重要的创意方法。记得好象是王懿行说过:在创作影视片的时候,只需将时间地点人物等换掉一项,那就是创意了。 再拿上面的句子做例子,让我们尝试一下每次换掉一项:   原句: When Who Where How What Why 早上8点 小李 在洗手间 干劲十足地  吃了一块蛋糕 因为老师批评了他   换项1: 耶稣诞生的时候 小李 在洗手间 干劲十足地  吃了一块蛋糕 因为老师批评了他 点评:小李还和耶稣有一腿?   换项2: 早上8点 周杰伦 在洗手间 干劲十足地  吃了一块蛋糕 因为老师批评了他 点评:怪不得口齿不清,原来因为老吃蛋糕,哈   换项3: 早上8点 小李 在鲸鱼的肚子里 干劲十足地  吃了一块蛋糕 因为老师批评了他 点评:那老师在哪?是不是在鲸鱼的肠子里?   换项4: 早上8点 小李 在洗手间 哭爹喊娘地  吃了一块蛋糕 因为老师批评了他 点评:呵,就吃了一块蛋糕,没必要这么激动吧!   换项5: 早上8点 小李 在洗手间 干劲十足地  抓住一只老虎 因为老师批评了他 点评:这洗手间真够大的   换项6: 早上8点 小李 在洗手间 干劲十足地  吃了一块蛋糕 因为火车刚刚经过故乡 点评:小李坐过站了? ok,再在把刚才所有换项全部放在一起: 耶稣诞生的时候  周杰伦  在鲸鱼的肚子里  哭爹喊娘地  抓住一只老虎因为火车刚刚经过故乡 点评:My God,有点神经错乱,看来离精神病院不远了:)   26、庞德训练 这里说的庞德不是《三国演义》里的飞将军,而是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这个庞德虽然不是中国的,但对于中国文化很有研究,他在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唐诗中得到不少的启发,后来因而开创了意象派(imagism)诗歌。 今天我们要做的训练,和他最著名的诗有关,那是意象派诗歌的代表作《在地铁站》(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翻译: 人群中那些隐现的脸; 潮湿黝黑的树枝上的花瓣。   《在地铁站》仅两行14个字,它是庞德根据在巴黎协和广场地铁站的印象写成的。虽然很短,但庞德最后落笔定稿前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酝酿和推敲。 在地铁站庞德眼前闪过一张张美丽的脸。在归途中,这些脸在他眼前反复出现,直到最后他们逐渐变成了一片片彩色印花色底。这时他产生了一个念头,要作出一幅纯粹表现色彩的斑斑点点的非写实主义的画,但他不会作画,只能以诗代之。诗的两行互相依存。apparition是幻象、幽灵,使人们联想到来来往往的乘客的一张张脸。第二行的petal花瓣则传递了美的信息。这一信息由于有深色而又带湿气的树枝的反衬而变得突出鲜明了,同时也给人以模糊重叠之感,意境也就更丰满了。 此诗酷似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作品,如反复诵读,读者能勾画出一幅色彩丰富的画面。以湿润的黑色树枝上挂着的花瓣来比喻他眼前所闪现的脸反映出诗人令人折服的想象力。   知道了这个好玩的技巧,就“戏法人人会变”了,让我们模仿他的这种句式也来搞它几句吧,甚至把它用在你最近写的广告中,不也是很有趣的事情么?   在公车上: 那些晃动的睡着的人们 河面上顺流而下的落叶   在商场里: 那些逛来逛去就是不买的人们 围着稻草人飞来飞去的乌鸦   在电脑中: 那些隐藏的看不到的文件 士兵藏在靴子上的,备用的短刀   在楼盘里: 那些住进来的幸福的人们 一只准备冬眠的松鼠   在电视前: 那些看了广告什么也没记住的脑袋 一个注定要离家出走的少年 …… 27、熟读《广告档案》 俗语有云:“熟读《档案》三十卷,创意会上不丢脸。”而这里的“档案”就是指赫赫有名人人尽知的《广告档案》。 从这句俗语可以看出熟读《广告档案》的重要性。创意会上大都是高手过招,所以创意手法的多变才是这过招中至关重要的。而所谓高手之间的默契,往往也是因为相互之间所占有作品的相似性。因为大家都看过某张稿子,所以只要稍一提到“对了,我想到XX那张稿子”,高手之间立刻心领神会,会心一笑,那确是一种美妙感觉。不用费力解释,不用介绍背景,双方已经尽领其中真意,直奔适当的表现手法而去了。 而没有熟读《广告档案》的家伙,呆坐在那里,象个木头一样,只会看着别人的创意层出不穷,大张着嘴巴羡慕不已,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广告档案》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倒推策略,从前我的同事有很多用这种方法来训练的。这个方法就是从一张稿子倒推回关于它的单一诉求点、要解决的问题等,从而推出背后的整个策略。这样从一点发散开来,甚至可以填写出此稿当初的Brief,就象默写出了高手所习的《九阴真经》,所以很有偷窥的快感。 二是手法概括,这是更重要更重要的方法,比第一种重要得很多很多,而真正这样做的人并不多。这个方法就是通过一张广告能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它的创作手法是什么,比如比喻,夸张,图形合并等等,如果这一手法没有一个公认的名字,那就要麻烦你自己给他起个名字,从而将之放入自己的武器库内,下次再见到,就会似曾相识,到第三次就会熟练应用了。   如果手边没有《广告档案》,那么可以找one show,D&D等获奖作品集,或者可以直接上世界广告网http://adsoftheworld.com,这里有全世界最新最好的广告,每天更新,速度之快,根本看不完。虽说都是英文的,但用翻译软件完全可以搞掂啦!而且还有影视作品,也可以用此法进行训练,真是一举两得。 关于影视方面,还有公认的shots这样的顶尖影视广告杂志,因为正版超贵,所以你可以很不道德的去买盗版,然后拿回家很道德的训练。   28、画中人 作为一个创意人,画面感至关重要。而这种画面感不应该只是简简单单的一般感受,我们应该仔细打磨,使这种画面感异常的敏锐、精致、细腻,从而使画面感处于一定高度。 “画中人”这个词的原意是指从画中走出来的人,为现实世界带来的改变。而在这个训练,我们将这个意思反转过来,让现实中的人走到画面中去,在画面里体会画面的一切细节。   具体的方法是,找到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然后纵身跃到画面中去——当然要来真的,一定要跃进画面中——进入画面中以后,通过身临其境的对画面的细节进行细致的观察,在观察时采用六感的方法,这六感是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心感(第六感、心灵感等),从而获得对画面的更深理解。 好,现在让我们以下面这张名为《吹响贝壳》的图为例。   让我们跃入此图,然后给自己一系列的问题,仔细回答,并且问题以六感分类: 视觉: 从画面的阴影看来,太阳来息哪个方向?是否有云层的遮挡? 画面人物的白色衣服是新买来的,还是穿了一段时间?穿了大约有多久? 草地的绿色证明这是什么季节? 河水够清澈么?有没有污染? 贝壳的纹路是怎么样的?象什么?   听觉: 贝壳的声音是怎样的? 是如泣如诉?还是婉转悠扬?还是快乐开心? 水击打岸边的声音是怎样的? 风的声音呢? 远处有没有其它的躁音?   触觉: 贝壳的触感是怎样的?上面有没有砂粒? 吹起贝壳的气流是怎样的? 那件白色衣报披在身上的感觉是如何?柔软?还是稍硬? 草地有多厚? 踏在上边的感觉如何? 水温如何?   嗅觉+味觉: 风中是否有水的潮湿味道?或者有海水的咸味? 是否有青草绿树的味道?   心感: 人物的情绪如何?是有一些忧伤?还是倦怠? 吹奏者的感觉如何? 后边的那些沉思默想的人到底在想什么? 是为亲人祈愿?还是想着今天的午餐? 那个靠近水边的男人,为何站得远离人群? 他是否在想念远方的恋人? ……   这一训练的重点在于,对于画面的切身感受,仿真实的感受,多角度感受。这有利于想象力的扩大,让创意的触角更敏锐。     在哥伦比亚的圣玛尔塔内华达山脉,阿尔瓦科印第安领导人Arwa Viku,在Sumapaz国家 公园的Los Tunjos湖边用贝壳吹奏。   29、众神喧哗   找到任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列出一长串的名单,名单中包括各类的哲学家、小说家、诗人、导演、演员、卡通人物、老师、公务员、律师等等。然后再写出每个人物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你会发现因为每个人的出点都绝然的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看法都非常有趣。正如在一条流动的河流上,四处浮现的石块,有着不一样的棱角和光泽。这个游戏一开始就充满了无限开放的可能性。 下边是一个著名的“公案”:一个人写下了“鸡为什么过马路?”这样一个问题。 然后又写下了一长串名单。 然后又写下每个人物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鸡为什么过马路? 1、柏拉图:为了更高的理想! 2、亚里士多德:为了实现它潜在的能力。 3、伊壁鸠鲁:为了好玩。 4、皮浪:什么马路? 5、之诺:为了证明它永远走不到马路对面。   6、佛陀:你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那是因为你不懂得鸡的本性。 7、休姆:它想打破常规与习俗。 8、马克思:这是历史的必然。 9、尼采:因为如果你一直凝视着马路不动,马路就会走到你这边来。 10、荣格: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同步性。对普通读者而言,这样说或许深奥了些,但事情恰恰就是这样发生了。 11、萨特:为了实现自己的选择,鸡必须走过马路。 12、维特根斯坦:“走过”这个词意味着必须有“一样东西”在走,在“什么地方”上走,“一只鸡走过马路”实现了这个句子的潜在意义。 13、弗洛伊德:它有死亡的本能。 14、斯金纳:因为小鸡的中枢神经从小受到外部环境的不断刺激与影响,从而使得它走过马路的这种行为与它的自由意志无关。 15、爱因斯坦:是鸡走过马路,还是马路走过鸡?这取决与你所选择的参考系。   16、海森堡:首先必须假定这只鸡走的速度,如果它走得实在太快了,我们便无法确定这只鸡到底是从哪一头走到哪一头。 17、达尔文:鸡从林子里走出,它自然而然的走过马路。 18、萨尔瓦多·达利:你说的是鱼吧! 19、埃米莉·迪金森:因为它克制不住死亡的冲动! 20、爱默生:它并没有走过马路,它只是超越了马路。 21、歌德:永恒之母鸡,领导公鸡走。 22、海明威:下雨了,这只鸡不要命了。 23、罗纳德·里根:以前我知道为什么,但现在我忘了。 24、马克·吐温:说一只小鸡冒死走过马路,太夸张了吧。 25、华兹华斯:为了像一片云一样,孤独地散步。   26、济慈:为了不让哲学家剪去它身上的翅膀。 27、布莱克:为了去看野鸡身上的天国。 28、斯威夫特:当然,像人这样种肮脏的、讨厌的、低等的动物,对于鸡这种高贵的举止,他们是会有这样的好奇心的。 29、卡夫卡:漫长的诉讼终于结束了,为了及时赶上城堡里举行的审判,保险公司小职员变成了一只小鸡,冒死走过马路。 30、哈姆雷特:走,还是不走?这不是一个问题。 31、教父:我不会让鸡妈妈看到它这么做的。 ……   这个游戏可以无限的持续下去,尽管加上你喜欢不喜欢的人物吧,用他们的想法来打破思维的平衡。 或者再换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让答案更切中你的要害。   30、朗读诗歌 上一次我们选了十几首诗,找了一个有阳光的下午,一起朗读这些诗。 这是一次有趣的经验,让我们可以脱离日常生活的约束与诗神约会,在工作的时候得到诗神的指点。 正如《死亡诗社》所描述的那样:一个神秘的团体,在世人不知的角落里以诗的名义聚会。在诗里,我们的日子得以升华。 朗读诗歌所选的诗要尽量有趣,不矫情,适宜大声朗读,易懂,让听者能迅速进入情境。我们所选的都是当代诗歌的优秀作品,从北岛开始的朦胧诗派的几首,以及从韩东、于坚开始的第三代诗派的几首。有的诗有些怪异,有的诗又十分滑稽,令人捧腹。 在朗读以后我们又一起回味了一下自己写诗的日子,以及关于诗歌的经历。 这个训练的目的是借助诗与生活的差异化,来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极限。 这个训练一个人也可以进行,试着在家里,做一次关于诗的个人朗读会。那些假想的听众也会心有灵犀的。 以下是我们所选的一首白连春的诗,他写的南瓜和草间弥生创作的南瓜真是大大的不同呢!   《南瓜》   南瓜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在冬天 想南瓜的时候 只能站在金边细白花碗上 粗粗地喊一声 我们的南瓜不知躲入那片草丛 使那个割草女的手指突然 热气腾腾 充满甜味 乡下 土地一日一日空洞起来 但南瓜哪里去了 没有人关心 我也只是在想吃南瓜的时候 才记起它的圆它的累累斑痕 它的花灿灿的 很好看 一点没错 南瓜是和硬硬的红米饭 一起消失的   31、Autumn is fallen   本节的训练方法是指“多重翻译”,具体作法是找到一句英文,然后用多个句子来翻译它。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先得到一个句子的意,然后再试着找到合适的词来表达。 翻译的标准讲究“信达雅”,其本身就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反复推敲一字一词之得失。   ok,下面就以Autumn is fallen这句话,开始我们的训练吧。 Autumn is fallen,字面的意思是“秋天来了”。而这句话的巧妙在于:fall本身就有秋天的意思,这里又化为动词,表示秋天到来的过程,更为形象化。 请你暂时不要看下面的示范,而先开始自我训练,看看能以多少种方式来翻译这句话。   Autumn is fallen。 秋天来了。 秋天摔倒了。 秋天倒了。 秋天来临了。 秋日降临。 秋天落了。 秋天沉沦了。 秋天沦陷了。 秋天倒闭了。 秋天倒台了。 秋天倒霉了。 秋天倒塌了。 秋天倒栽葱了。 秋天晃荡了。 秋天张了。 秋天倾城了。 秋天倾倒了。 秋天掉落了。 秋天扑街了。 秋天滑倒了。 秋天出溜了。 秋天仰面朝天了。 秋天失足了。 秋天嘴啃泥了。 秋天踉跄了。 秋降。 秋至。 秋天被放倒了。 秋天栽了。 秋天失衡了。 秋天崩塌了。 ……     32、如果鱼没有登陆   好了,让我们继续创意训练的漫漫征程吧。 在《创意训练的100个方法》的第2个方法时,我们提到了科幻小说训练法的第一个方法:如果……会怎样? 今天我们进行的是科幻小说训练法的第二个:过去式假设,这个方法的基本公式是:如果当初没有……会怎样? 我们拟定的题目是:如果当初鱼没有登陆,会怎样? 释题: 进化论的观点认为:生物进化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程。 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灵长类动物——人类…… 其中从“脊椎动物——两栖类动物”这个过程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变动,那就是脊椎动物登陆。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他们生活在水中,后来由于地球气候变化,湖水、池塘等干涸,古代鱼类中的总鳍鱼类,经过漫长的岁月,演变成原始的两栖类,从而脱离水生环境,而变为陆生动物。   那么,如果当初鱼类没有登陆,而是在水里继续演变并最终进化成了人类,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的生活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请写出你的一些大胆设想,越多越好。 提示: 在写的时候,不要一行一行的写。 采用思维布赞术的方法,在中间写上你要想的主要想法(main idea),然后拉出线,写出你的想法。(参考《创意训练的100个方法》之第2个方法)   做这个训练时,也可以想一些类似的题目: 如果当初古人没有发明象形文字会怎样? 如果当初没有孔子会怎么样? 如果当初二战中中国没有胜利会怎样? 如果当初中国没有进入网络社会会怎样? 如果… 33、如果雨一直下   科幻小说训练法的第三个方法,持续假设,其基本公式是:如果……一直持续下去会怎样? 很多科幻小说家对于人类的未来比较担忧,所以会做这样的假设:如果人类一直高速发展下去 会是怎样?如果一直破坏环境会怎样?如果继续浪费水资源会怎样?…… 回到我们的训练,我们不需要象科幻小说那样关心人类,我们关心的是创意的多样化。 此刻,正在下雨,自然想到了这个命题: 如果大雨一直持续下去会怎么样? 在《旧约·创世纪》中说:“大渊的源泉都裂开了,连续40昼夜的大雨降在地上,天上的高山都淹没了……” 如果大雨不止是连续40昼夜,而是一直持续下去会怎样呢? 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细微的、巨大的变化呢? 如果大雨一直持续下去会怎么样? 请写出你大胆的设想,越多越好。 34、提问题   学会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因为许多答案就藏在问题里。 例如:冰岛火山灰造成影响。 针对这句话,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提的问题越多,思考的越深入。   或者,你可以借助下面这个提示表: 1、相关 2、清晰 3、假设 4、真实 5、原因 6、结果 7、措施 8、离题   根据这个提示表进行提问,或许可使问题更为全面,如: 1、相关:搞清基本相关信息,如:冰岛在哪?火山灰是什么?火山灰的影响是什么? 2、清晰:使问题清晰化,如:会造成哪些影响? 3、假设:做一些预测或猜想,如:如果火山灰来到中国上空会有什么影响? 4、真实:来源是否真实,如:这是真的么? 5、原因:为什么会这样,如:为什么冰岛火山灰会造成影响? 6、结果:后果如何,如:影响会造成什么后果? 7、措施:有何方法,如:采取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影响? 8、离题:绕过原句,改问其他问题:冰岛有哪些火山?   35、观众工人论   “观众工人论”对看电视这一人类行为进行了重新定义,“观众工人论”是指观众看电视是来做工的,他一坐下来打开电视机就开始上班了,他的工作内容就是看广告,看广告得到的奖赏就是会给他看一段节目。 在这个观点中,叙述者采取了不同寻常的角度来看待看电视这一行为:本来看电视就是看电视节目,而看广告则属于不得已而为之。而“观众工人论”使这一观点改变了,节目不再是最重要,广告才是关键。这样的观点并非哗众取宠,而是点出了事实的另一面,那就是广告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电视的运行。正象有些付费电视频道就没有广告,你如果想打看广告这份工,那么只有自已花钱买单了。 这是思考中切换角度的方法,我们可以按此方法对身边的事物进行重新思考,得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 现象:看电视 侧重点:电视与广告的关系 原观点:节目第一论,即观众是以看电视节目为主,电视广告为辅。 借用概念:打工 新观点:观众工人论,观众看广告打工,酬劳是看电视节目。   其中借用概念这一步是比较重要的,需要运用发散式思维进行寻找。可以不遵循逻辑,随意得出结论。因为试验的过程更重要。 现象:喝水 侧重点:水和身体的关系 原观点:水是身体的必需品,维持生命的必需元素。 借用概念:乐器 新观点:身体乐器论:水是一个音乐爱好者,身体是一件乐器,水来到身体里是为了演奏一段音乐,         即水流过身体的声音,每个身体的声音都不同,所以水有了不同的曲子。         这样的观点是否具有禅宗顿悟的色彩。   现象:听歌 侧重点:歌曲和人的关系 原观点:人听歌是为了消谴 借用概念:罐头 新观点:歌曲罐头论:歌曲把人当时的青春记忆、美好心情、伤感欢乐等情绪进行打包,封存起来,         留待未来进行回忆。   请按此方法解释以下各现象:送花、种田、跳伞、外星人、吃饭 现象: 侧重点: 原观点: 借用概念: 新观点:       36、奥斯本与杯子的九种变化   奥斯本检核表法,通过9大问题来发散思维,检验创意是否全面。 基本做法是:首先选定一个要改进的产品或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然后,面对一个需要改进的产品或方案,或者面对一个问题,从下列角度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大量的思路;第三,根据第二步提出的思路,进行筛选和进一步思考、完善。 一.可以引入吗?是否能够从其他领域、产品、方案中引入新的元素,新的材料、新的造型、新的原理、新的工艺、新的思路,以改进现有的方案或产品 二.可以替换吗?是否能够用其他东西或替代现有的产品、方案或其一部分 三.可以添加、增加、扩大吗?是否能够增加一些元素,或者使现有的元素的数值增加,比如新的材料、色彩、加大 四.可以减少、缩小吗?是否能够通过缩小某一要素的数值,比如长度、体积、大小、容量,或者减少一部分成分,来实现改进 五.可以引出吗?可以将该产品或方案的原理、结构、材料、成分、思路等用于其他地方吗? 六.可以改变吗?可以改变该产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属性和特征,以实现改进吗? 七.可以逆反吗?能否在程序、结构、方向、方位、上下、左右等方面逆反,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八.可以组合吗?能否把现有的产品或方案,与其他产品或方案组合起来,以形成新的思路? 九.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吗?本产品或方案,能否用于其他领域,扩大用途,或者稍作变化后用于其他领域或其他用途 利用奥斯本检核表法,可以产生大量的原始思路和原始创意,它对人们的发散思维,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当然,运用此方法时,还要注意几个问题。它还要和具体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奥斯本只是提示了思考的一般角度和思路,思路的发展,还要依赖人们的具体思考。运用此方法,还要结合改进对象(方案或产品)来进行思考。运用此方法,还可以自行设计大量的问题来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新颖,得到的主意越有创意。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优点很突出,它使思考问题的角度具体化了。它也有缺点,就是它是改进型的创意产生方法,你必须先选定一个有待改进的对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设法加以改进。它不是原创型的,但有时候,也能够产生原创型的创意。比如,把一个产品的原理引入另一个领域,就可能产生原创型的创意。 奥斯本检核表法具体细则共分9大类75个问题。奥斯本的检核表法属于横向思维,以直观、直接的方式激发思维活动,操作十分方便,效果也相当好。 下述九组问题对于任何领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都是适用的,这75个问题不是奥斯本凭空想象的,而是他在研究和总结大量近、现代科学发现、发明、创造事例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  一 1 有无新的用途?   2 是否有新的使用方法?   3 可否改变现有的使用方法?  二 4 有无类似的东西?   5 利用类比能否产生新观念?   6 过去有无类似的问题?   7 可否摹仿?   8 能否超过?  三 9 可否增加些什么?   10 可否附加些什么?   11 可否增加使用时间?   12 可否增加频率?   13 可否增加尺寸?   14 可否增加强度?   15 可否提高性能?   16 可否增加新成分?   17 可否加倍?   18 可否扩大若干倍?   19 可否放大?   20 可否夸大?  四 21 可否减少些什么?   22 可否密集?   23 可否压缩?   24 可否浓缩?   25 可否聚合?   26 可否微型化?   27 可否缩短?   28 可否变窄?   29 可否去掉?   30 可否分割?   31 可否减轻?   32 可否变成流线型?  五 33 可否改变功能?   34 可否改变颜色?   35 可否改变形状?   36 可否改变运动?   37 可否改变气味?   38 可否改变音响?   39 可否改变外形?   40 是否还有其它改变的可能性?  六 41 可否代替?   42 用什么代替?   43 还有什么别的排列?   44 还有什么别的成分?   45 还有什么别的材料?   46 还有什么别的过程?   47 还有什么别的能源?   48 还有什么别的颜色?   49 还有什么别的音响?   50 还有什么别的照明?  七 51 可否变换?   52 有无可互换的成分?   53 可否变换模式?   54 可否变换布置顺序?   55 可否变换操作工序?   56 可否变换因果关系?   57 可否变换速度或频率?   58 可否变换工作规范?  八 59 可否颠倒?   60 是否颠倒正负?   61 可否颠倒正反?   62 可否头尾颠倒?   63 可否上下颠倒?   64 可否颠倒位置?   65 可否颠倒作用?  九 66 可否重新组合?   67 可否尝试混合?   68 可否尝试合成?   69 可否尝试配合?   70 可否尝试协调?   71 可否尝试配套?   72 可否把物体组合?   73 可否把目的组合?   74 可否把特性组合?   75 可否把观念组合? 应用奥斯本检核表是一种强制性思考过程,有利于突破不愿提问的心理障碍。 一只玻璃杯的改变检核表: 一. 可以引入么:纸杯 一次性杯 竹木制杯 可食杯 塑料杯 二. 可以替换么:自热杯 磁疗杯 保温杯 电热杯 音乐杯 防爆杯 三. 可以添加、增加、扩大吗:不倒杯 防碎杯 消防杯 过滤杯 多层杯 四. 可以减少、缩小吗? 微型杯 超薄杯 可伸缩杯 五. 可以引出吗?系列装饰杯 高脚杯 口杯 酒杯 咖啡杯 六. 可以改变吗?塔形杯 动物杯 防溢杯 七. 可以逆反吗?透明不透明 彩色非彩色 雕花非雕花 有嘴无嘴  八. 可以组合吗?与温度计组合 与香料组合 与中草药组合 与加热器组合 与中草药组合杯 九. 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吗?作灯罩 可食用 当量具 作装饰 拔火罐 作圆规 请把以下事物进行检核发散:收音机、鸡蛋、笔记本电脑、牛奶。 也可对你正在进行的广告产品、创意进行检核。     36、奥斯本与杯子的九种变化   奥斯本检核表法,通过9大问题来发散思维,检验创意是否全面。 基本做法是:首先选定一个要改进的产品或方案;然后,面对一个需要改进的产品或方案,或者面对一个问题,从下列角度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大量的思路;第三,根据第二步提出的思路,进行筛选和进一步思考、完善。 一.可以引入吗?是否能够从其他领域、产品、方案中引入新的元素,新的材料、新的造型、新的原理、新的工艺、新的思路,以改进现有的方案或产品 二.可以替换吗?是否能够用其他东西或替代现有的产品、方案或其一部分 三.可以添加、增加、扩大吗?是否能够增加一些元素,或者使现有的元素的数值增加,比如新的材料、色彩、加大 四.可以减少、缩小吗?是否能够通过缩小某一要素的数值,比如长度、体积、大小、容量,或者减少一部分成分,来实现改进 五.可以引出吗?可以将该产品或方案的原理、结构、材料、成分、思路等用于其他地方吗? 六.可以改变吗?可以改变该产品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属性和特征,以实现改进吗? 七.可以逆反吗?能否在程序、结构、方向、方位、上下、左右等方面逆反,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八.可以组合吗?能否把现有的产品或方案,与其他产品或方案组合起来,以形成新的思路? 九.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吗?本产品或方案,能否用于其他领域,扩大用途,或者稍作变化后用于其他领域或其他用途 利用奥斯本检核表法,可以产生大量的原始思路和原始创意,它对人们的发散思维,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当然,运用此方法时,还要注意几个问题。它还要和具体的知识经验相结合。奥斯本只是提示了思考的一般角度和思路,思路的发展,还要依赖人们的具体思考。运用此方法,还要结合改进对象(方案或产品)来进行思考。运用此方法,还可以自行设计大量的问题来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新颖,得到的主意越有创意。 奥斯本检核表法的优点很突出,它使思考问题的角度具体化了。它也有缺点,就是它是改进型的创意产生方法,你必须先选定一个有待改进的对象,然后在此基础上设法加以改进。它不是原创型的,但有时候,也能够产生原创型的创意。比如,把一个产品的原理引入另一个领域,就可能产生原创型的创意。 奥斯本检核表法具体细则共分9大类75个问题。奥斯本的检核表法属于横向思维,以直观、直接的方式激发思维活动,操作十分方便,效果也相当好。 下述九组问题对于任何领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都是适用的,这75个问题不是奥斯本凭空想象的,而是他在研究和总结大量近、现代科学发现、发明、创造事例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  一 1 有无新的用途?   2 是否有新的使用方法?   3 可否改变现有的使用方法?  二 4 有无类似的东西?   5 利用类比能否产生新观念?   6 过去有无类似的问题?   7 可否摹仿?   8 能否超过?  三 9 可否增加些什么?   10 可否附加些什么?   11 可否增加使用时间?   12 可否增加频率?   13 可否增加尺寸?   14 可否增加强度?   15 可否提高性能?   16 可否增加新成分?   17 可否加倍?   18 可否扩大若干倍?   19 可否放大?   20 可否夸大?  四 21 可否减少些什么?   22 可否密集?   23 可否压缩?   24 可否浓缩?   25 可否聚合?   26 可否微型化?   27 可否缩短?   28 可否变窄?   29 可否去掉?   30 可否分割?   31 可否减轻?   32 可否变成流线型?  五 33 可否改变功能?   34 可否改变颜色?   35 可否改变形状?   36 可否改变运动?   37 可否改变气味?   38 可否改变音响?   39 可否改变外形?   40 是否还有其它改变的可能性?  六 41 可否代替?   42 用什么代替?   43 还有什么别的排列?   44 还有什么别的成分?   45 还有什么别的材料?   46 还有什么别的过程?   47 还有什么别的能源?   48 还有什么别的颜色?   49 还有什么别的音响?   50 还有什么别的照明?  七 51 可否变换?   52 有无可互换的成分?   53 可否变换模式?   54 可否变换布置顺序?   55 可否变换操作工序?   56 可否变换因果关系?   57 可否变换速度或频率?   58 可否变换工作规范?  八 59 可否颠倒?   60 是否颠倒正负?   61 可否颠倒正反?   62 可否头尾颠倒?   63 可否上下颠倒?   64 可否颠倒位置?   65 可否颠倒作用?  九 66 可否重新组合?   67 可否尝试混合?   68 可否尝试合成?   69 可否尝试配合?   70 可否尝试协调?   71 可否尝试配套?   72 可否把物体组合?   73 可否把目的组合?   74 可否把特性组合?   75 可否把观念组合? 应用奥斯本检核表是一种强制性思考过程,有利于突破不愿提问的心理障碍。 一只玻璃杯的改变检核表: 一. 可以引入么:纸杯 一次性杯 竹木制杯 可食杯 塑料杯 二. 可以替换么:自热杯 磁疗杯 保温杯 电热杯 音乐杯 防爆杯 三. 可以添加、增加、扩大吗:不倒杯 防碎杯 消防杯 过滤杯 多层杯 四. 可以减少、缩小吗? 微型杯 超薄杯 可伸缩杯 五. 可以引出吗?系列装饰杯 高脚杯 口杯 酒杯 咖啡杯 六. 可以改变吗?塔形杯 动物杯 防溢杯 七. 可以逆反吗?透明不透明 彩色非彩色 雕花非雕花 有嘴无嘴  八. 可以组合吗?与温度计组合 与香料组合 与中草药组合 与加热器组合 与中草药组合杯 九. 可以用于其他领域吗?作灯罩 可食用 当量具 作装饰 拔火罐 作圆规 请把以下事物进行检核发散:收音机、鸡蛋、笔记本电脑、牛奶。 也可对你正在进行的广告产品、创意进行检核。     37、反手刷牙   一个创意人,要注意改变“习惯”,比如尝试着反手刷牙,即一般人习惯用右手,那么这时可以尝试用左手来刷牙,这样可以培养我们对抗习惯的能力。 我曾经试过反手刷牙,开始感觉会很不习惯。 而这种不习惯,正是突破创意所必须的痛苦期。 反手刷牙的启发在于,创意人要注意随时“对抗”一下自已的日常生活习惯。 反手刷牙之后,我又开始进行反手鼠标训练,克服了开始时的不习惯后,左手还获得了一些新鲜感,以致反手鼠标成为了一种习惯。所以使用鼠标时左右开弓,既开发了右脑,又避免了疲劳。   然后,我们可以把反手刷牙的思考方式带进工作里,并开始思考这些问题: ·我已经以这种方式做了很久,我能不能改变这个方式呢? ·我每次总是把甲类的工作交给A去办,把乙类的工作交给B去做,我是不是可以给他们两人换个机会,从而了   解他们的另一种能力呢? ·我们一向相信这样做广告是对的,可是这是真的吗?还是仅仅是习惯? ·除了我们一向采用的行销渠道之外,我们还有其他的途径能够接触到消费者吗   …… 38法时我们提到了倒着画画的方法,昨天朋友给我看他的画图,很有意思,于是我也尝试着训练了一下。 在训练时发现难度在于很难忘记自己,比如告诫自己要放下习惯,进入右脑,但这样的告诫反而成为一种负担。 尽管尝试忘掉形象,比如具体的手或脸,而只是从线开始画,但意识也明白画到了哪部分。 随着画画的深入,慢慢的进入了情境。 相信要多做几次,让自己大脑中的声音消失才好。 总之是一个很有趣的尝试。 以下是我的训练稿。 HYPERLINK "http://photo.blog.sina.com.cn/showpic.html" \l "blogid=4bfae6830100igbh&url=http://s10.sinaimg.cn/orignal/4bfae683g86844300b3b9" \t "_blank" 下面是朋友的训练稿。 分享          0 顶 38、倒着画画   以前曾经见到过这个方法,今天在网上一搜,发现有本《像艺术家一样思考》的书也提到了这个方法,以下为此书的叙述,稍做调整。 熟悉的事物颠倒过来就会看起来不一样。我们会自动为感知到的事物指定顶部、底部和边线,并且期望看到事物象平常那样,即朝正确的方向放置。由于朝正确方向放置时我们能够认出熟悉的事物、说出他们的名字、并把他们归类到与我们存储的记忆和概念相符合的类别中去。 当一个图像被颠倒放置时,所有的视觉线索与已有的不符。由于得到的信号很陌生,大脑被难住了。 这个练习有利于从L模式(左脑模式)向R模式(右脑模式)的切换。   在你开始之前:请阅读完所有这个练习的说明。 1.如果你喜欢就放点音乐吧。当你逐渐转换到R模式,会发现音乐渐渐消失了。坐着完成这幅画,至少给你自己四十分钟的时间,有可能的话越多越好。更重要的是,在你完成之前绝对不要把画倒过来放。把画倒过来将会使你回到L模式,这是我们在学习体验集中的R模式状态时需要避免的。 2.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始:底部、任何一边、或顶部。大多数人趋向于从顶部开始。尝试不去弄清楚你看到的颠倒的图像是什么。不知道更好。仅仅复制那些线条就可以了。但记住:别把图画放回原来的模样! 3.我建议你先别尝试画形状的大概轮廓,然后把各个部分“填进去”。原因是如果你画的轮廓有任何细小的差错,里面的部分将会放不进去。绘画的其中一个巨大乐趣是发现各个部分如何相互适应。因此,我建议你从一个线条画到相邻的线条、从一个空间画到相邻的空间,兢兢业业地完成自己的作品,在作画的过程中把各个部分组合起来。 4.如果你习惯自言自语,请只使用视觉语言,如:“这条线是这样弯的,”或“这个形状在那是弯曲的,”或“与(垂直的或水平的)纸边相比,这个角度应该这样。”等等。你千万不能说出各个部分的名称。 5.当遇到把名称硬塞给你的部分时:如手和脸,试着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部分的形状上。你也可以用手或手指遮住其他部分,除了你正在画的线条,然后露出下一条线。以此类推,再转到下一个部分。 6.到了某一个阶段,画作会看起来象一幅非常有趣的,甚至是令人惊叹的拼图。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就是在“真正地作画”了,也就是说你已经成功地转换到R模式,而且你也能清楚地看事物了。这种状态非常容易被打破。例如,如果有人来到这间房并说:“你好吗?”你的词汇系统将马上反应,你那集中的注意力也就完蛋了。 7.你也许还会希望用另外一张纸覆盖住那幅复制品的大部分区域,随着你慢慢完成每个部分,再把下一个部分揭开。需要注意的是:有人觉得这样有帮助,而有人认为这样是种干扰,而且尽帮倒忙。 8.为了画好你眼前的这幅画,记住你需要知道的每件事。为了让你觉得简单,所有的信息就在那。别把这个任务复杂化了。它真的是易如反掌的一件事。   请按照下面的这幅画开始吧。   、39、三角形绘画   三角形绘画也是创意训练中比较经典长盛不衰的。 具体做法是,在纸上画出无数个三角形。 然后为每一个三角形填上几笔,变成一个物品。 比如填上两个飘带,就变成了风筝。 这个训练的意义在于将抽象几何图形,变为具象画面。 也是从左脑向右脑的过度。 注意所画的东西最好不要太雷同。 具体思考时最好不要紧盯着三角形,也不要用逻辑思维去推理,而应该广泛发散自己的思维, 这样才能越想越多。
本文档为【创意训练100讲之四39-2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6551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5KB
软件:Word
页数:30
分类:房地产
上传时间:2011-06-17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