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构造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

举报
开通vip

构造油气藏null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null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构造裂缝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null一.  背斜油气藏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伏的背斜,储集层上方为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形成背斜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而形成。 19世纪末“背斜学说”。背斜油气藏占世界大油气田储量的四分之三以上。null表6-3 世界十个...

构造油气藏
null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null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构造裂缝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null一.  背斜油气藏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倾伏的背斜,储集层上方为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形成背斜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而形成。 19世纪末“背斜学说”。背斜油气藏占世界大油气田储量的四分之三以上。null表6-3 世界十个特大背斜型油田概况null世界十个特大背斜气田概况null挤压背斜油气藏按背斜构造的成因分为: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披覆背斜油气藏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逆牵引背斜油气藏null1、挤压背斜油气藏(与褶皱作用有关) 成因:侧向挤压应力作用所致。 特点:两翼地层陡,一般不对称,闭合高度大、闭合面积小,常伴有逆断层,常成排出带出现 分布:褶皱区的山前、山间坳陷内,——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含油气区。挤压作用成因的背斜和断背斜null伊朗加奇萨兰油田构造及剖面图单井产量最高达到19000t/d 盖层:下法尔斯膏岩层,>700m 储集层:阿斯马利灰岩的的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比较强烈 φ岩心<5%的致密层约占71.4%。大多K岩心<(10~20)×10-3μm2 高产的油气主要是靠裂缝提供通道。null老君庙背斜油藏综合图 L层油气藏:不对称背斜圈闭,南翼倾角20-30°,北翼60-80°,被逆断层及横断层所切割。null四川盆地卧龙河气田平面及剖面图null 成因:基底隆起,盖层弯曲。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与基底活动有关) 特点:两翼倾角小,闭合高度较小,闭合面积大,断层少,继承性强。 分布:裂谷型含油气盆地中,组成长垣或隆起带。 null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世界第一)。 加瓦尔:长225km 宽20km 闭高370m 产层:粒屑灰岩 孔隙度:25% 渗透率:1000-6000md 平均单井产量:1471吨/日 产层沉积时正处于西邻泻湖,东近波斯弯盆地,本身处于浅滩相,波浪淘洗得好,物性好。该盆地拥有石油储量600亿吨,世界第一,发现150多个油气田,超过1亿吨者(可采)50多个,大多数油气田分布在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该盆地年产量11.2亿吨。null特点:(1)背斜形状常反映古突起形状; (2)圈闭的闭合度小于突起的高度, 且向上递减至消失; (3)两翼倾角向下逐渐变陡。3.披覆背斜油气藏(与潜山和差异压实有关)成因:存在潜山, 差异压实。 披覆背斜油气藏null渤海湾盆地埕北油气藏null兴隆台潜山披覆构造带油气藏剖面图null海南潜山构造带东西向油气藏剖面示意图nullnull 成因:柔性物质受不均衡压力作用而上升,使上覆地层隆起形成背斜圈闭。 特点:隆起幅度较大,地形倾角上缓下陡。4.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与地下柔性物质活动有关)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刺穿接触油气藏 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nullnull盐岩上拱与“龟背构造”的形成null江汉盆地王场构造平面及剖面图 长轴背斜,走向北西,两翼近对称,隆起幅度高达800m。在剖面上,地层倾角上缓下陡,上部仅20°,下部达60°~70°。地下核部为盐岩隆起。根据地震资料,在6000~7000m深处,构造已全部消失。 潜江组为一套富含膏盐的盐湖相泥质岩系,厚3500 m以上。其中盐岩层最多可达153层,累计厚度占总厚度的50%,尤以潜四段下部最发育。null科威特布尔干油田 布尔干:长24km 宽16km。 储层:中白垩统一布尔干砂岩,厚度300多米, 孔隙度:25~30% 渗透率:4000md 单井:1350吨/日 可采储量:90亿吨null5 逆牵引背斜油气藏(与同生断层有关) 同生断层:边沉积边断裂的断层。 断层特点:同时代地层上盘厚,下盘薄,生长指数大于1.0,断面上陡下缓。 生长指数:同时代沉积的下降盘地层厚度与上升盘地层厚度的比值。 逆牵引背斜(滚动背斜):同生断层下降盘由于逆牵引作用形成的背斜构造。 null 背斜成因:断层两盘在水平拉开的过程中,由于重力下垂而使近断层处地层发生的弯曲。null 同生断层形成发育过程示意图null发育特点: A.在断层的下降盘,距离断层0.5~1.5km. B. 闭合面积和幅度不大,构造幅度在中心层大,上、下小以至于消失. C. 剖面上背斜高点随断层偏移. D. 伴生反向正断层. E. 形成时间早. F. 位于油源一侧. G 沿断层呈串珠状分布(向水漂). ③实例:大港油田,74年就发现为空白带,87年才钻探.null渤海湾盆地坨庄-胜利村油田构造及横剖面图null 胜坨油田位于东营凹陷坨庄—胜利村—永安镇二级断裂构造带中段,是由东西两个高点(被断层复杂化)组成的背斜构造。胜利村—坨庄构造为同生断层作用下(还包括塑性层拱张作用)形成的逆牵引背斜构造。 胜坨油田形成的有利条件 1.毗邻生油中心—利津洼陷,油源丰富 2.近物源储集层发育 3.巨厚的盖层和多套储盖组合使油气具有良好的保存条件 4.构造的形成与成油期相匹配null 背斜圈闭的形成条件和形态较简单,主要是储集层顶面拱起,上方被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而底面和下倾方向被高油气势面和非渗透性岩层联合封闭而形成的闭合低油气势区。 背斜油气藏的油气分布局限于闭合空间内,油气水按重力分异,气油、油水或气水界面与储层顶面的交线同构造等高线平行,且呈闭合的圆形或椭圆形,具体形态取决于背斜的形态。烃柱高度等于或小于闭合度。 null 6.背斜圈闭中油气藏的形成过程 ①水压面水平时,地层水不流动,靠浮力作用向背斜顶部聚集。 ②水压面倾斜时,油气能否在背斜中聚集受浮力和水动力双重制约。 AB段以FW为主, FW>Fg,运移,若FW
本文档为【构造油气藏】,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0838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9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6-09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