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因果故事—4(仁慈、忠诚等的果报)

因果故事—4(仁慈、忠诚等的果报)

举报
开通vip

因果故事—4(仁慈、忠诚等的果报)因果故事—4(仁慈、忠诚等的果报) 转自http://club.fjdh.com/7709/viewspace-93563.html 现生善报   画家的福田       从前,有个穷画家把妻子留在家乡,独自外出谋生。经过三年努力,赚了很多钱,于是打点行囊赶回家乡。       中途,他来到供养僧众的法会上,非常欢喜,心想:我从未种过福因,现在遇到这么殊胜的福田,怎么能错过呢?于是,毫不犹豫地把钱全部布施出来。       妻子看到丈夫空手回来,愤怒地责问他。       丈夫回答:「我把财富贮藏在坚固的仓库里面了...

因果故事—4(仁慈、忠诚等的果报)
因果故事—4(仁慈、忠诚等的果报) 转自http://club.fjdh.com/7709/viewspace-93563.html 现生善报   画家的福田       从前,有个穷画家把妻子留在家乡,独自外出谋生。经过三年努力,赚了很多钱,于是打点行囊赶回家乡。       中途,他来到供养僧众的法会上,非常欢喜,心想:我从未种过福因,现在遇到这么殊胜的福田,怎么能错过呢?于是,毫不犹豫地把钱全部布施出来。       妻子看到丈夫空手回来,愤怒地责问他。       丈夫回答:「我把财富贮藏在坚固的仓库里面了。」       「什么样的仓库?」妻子问。       「尊贵的教团。」丈夫回答。       生气的妻子把丈夫告到衙门。画家受审时陈述说:「我并非把努力赚来的钱无谓地浪费掉了。我以前不知道种植福田,现在遇到供养僧众的机会,心生欢喜,舍弃吝啬心而布施。因为我知道真正的财富并非钱财而是心的缘故。」       法官称赞画家的精神。很多人听到他的陈述,大为感动。       后来,画家的信用提高,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离宝藏经》、《佛教圣典》)     见利思义       甄彬,梁朝人,困苦时曾以一束苎(可以织布)做抵押,向长沙寺借钱。赎回苎时,发现束内藏有五两金子。甄彬心想:这不是我分内该得的,不能无故吞没。于是送还寺库。       梁武帝做平民时就听说此事,对甄彬的人格非常赞赏,即位后便任用他,派他去带郫郡做县令。       同时就任县令的还有四人,临走时,武帝一一告诫他们:「身为地方长官,应以廉洁谨慎为重。」唯独对甄彬说:「卿往日有还金的高尚美德,寡人就不必再用这些话相嘱了。」(《南史.甄法崇传》)     德化一方       王昭素,宋朝酸枣(河南延津)人,学问渊博,居家不做官,有超卓行谊,为乡人所称道。       王昭素每次买东西,都随卖主所说价格如数付钱,从不还价。商贩们相告说:「王先生来买东西,不要索取高价。」       王昭素修整住宅,将椽(架屋顶木条)木堆积在门中。一天夜里,一个盗贼前来撬门。王昭素发觉了,并不作声,将椽木丢到门外。盗贼甚感惭愧,悄然离去,从此乡里不再出现盗贼。       王昭素被宋太祖任用为国子博士,后告老还乡,八十九岁去世。(《儒林传》、《历史感应统纪》)     仁慈   (一)       梁武帝断酒禁肉,节俭爱民,即使在暗室中也衣冠整齐;执行死刑的那一年必先斋戒一个月,为死刑犯流泪;不兴兵打仗,让百姓休养生息,以天下为公。       梁武帝治国四十九年,享寿八十六岁。他的子孙在唐代为官,有八人当了宰相。(﹝清﹞周安士《安士全书》)   (二)       王曾,宋朝益都(山东昌乐)人,为人正直,心地仁慈。       宋真宗咸平年间,王曾参加礼部考试,途中住宿一家旅店,听见附近有母女二人哭声悲切,于是探问邻居,得知她们因欠官债四万,一时无法偿还,只得将女儿卖给商人,母女就要远别,因此哀伤哭泣。王曾怜悯她们处境凄凉,对那位母亲说:「你的女儿可以卖给我,我往来仕途,你们母女也可时得一见。」于是拿出银钱退还商人,约定三天之后前来迎娶。       过了三天,母女俩不见王曾前来,便到旅店打听。店主对她们说:「王曾已经离开了。」她们这才知道王曾原来是位有心相助的仁人君子。       王曾到达京都,礼部和殿试都名列第一,后官至宰相,封沂国公。(《历史感应统纪》)   (三)       刘大夏,明朝人,通晓兵事,深得孝宗信任。       刘大夏官任车驾郎中时,皇上命兵部审阅有关宪宗成化年间三保下西洋的旧案,拟定再派使者前往,以期获得珍宝。刘大夏最先找到该案旧卷,便将它隐藏起来。兵部尚书项忠派官员复检,找了三天也没找到。这期间,有朝臣谏正,事情就此作罢。       后来项忠责难属吏说:「库中案卷怎么会丢失呢?」       刘大夏在一旁笑着说:「三保下西洋,随行军民死者过万,往返花费数十万,纵然获得再多珍宝,又有什么益处呢?案卷虽然还在,也应把它毁掉,还追究什么呢?」       项忠听了,深有感触,起身作揖而谢,指着自己的坐位说:「刘公阴德不小,这个位置不久将属于刘公了。」       后来刘大夏果然升任兵部尚书。(《鉴纲》、《历史感应统纪》)     忠诚       鲁宗道,宋朝安徽人,为人刚直。       当他担任太子谕德时,有一次在酒店饮酒,刚好真宗有事要召见他。使者在他家等候很久,他才从酒店回来。使者很不安地对他说:「皇上如果责怪,你将如何回答?」       鲁宗道说:「照实回答。」       使者说:「如果照实回答,肯定会被圣上降罪!」       鲁宗道正色道:「欺君之罪,罪过更大。」于是进宫谢罪说:「臣有老友来访,因为家贫,没有杯盘,所以与老友同往酒店宴饮,因而延误,请陛下治罪。」       真宗闻言,不但不责怪,反而更加赏识他的忠诚,认为将来可以重用,并常将自己的看法告诉太后。到了年幼的仁宗即位时,太后临朝听政,鲁宗道终于受到重用。(《宋史.鲁宗道传》、《历史感应统纪》)     清廉       孙谦,梁朝东莒(山东莒县)人,曾任巴东、建平二郡太守,对百姓广布恩泽,南方少数民族感恩图报,争相赠送珍宝。孙谦对他们多方勉励,差遣他们回去,赠物一律不收。       南齐初年,孙谦当钱塘县令,到任后简化繁苛政令,常劝百姓耕田种桑,务必做到地尽其利,百姓深受感化,无人为非作歹,由此牢狱内竟空无一人。去官时,百姓感念他的恩德,以丝绸绢布相赠,孙谦辞谢不受。       由于他为官清廉,每次去官时都没有私宅,只得借别人的车棚暂居。       梁武帝天监年间,孙谦当零陵太守,此前郡内常有猛兽出没,孙谦到任后,就此绝迹;到了离任的第一天晚上,猛兽又开始为害百姓。       孙谦生活俭约朴实,冬天布被草席,夏天没有蚊帐,然而夜间睡眠从未被蚊蚋叮咬,大家都觉得非常奇异。       孙谦安享天年至九十二岁。(《梁书.循吏传》、《历史感应统纪》)     拾金不昧       裴度,唐朝闻喜(山西绛县)人,颇有豪爽气概,唐德宗贞元年间中举,累官中书侍郎,宪宗时位登宰相,封晋国公。       裴度少年时代屡试不中,洛阳有位相士说他形象不入贵格,会遭饿死之命。       有一次,裴度到香山寺游玩,见一位妇人在寺内拜佛,尔后匆匆离去,遗落包裹一件。裴度拾起包裹追出去,但已赶不上了,只好等待来取,直到傍晚还不见妇人回来,就携带回家,第二天早晨又到寺院守候,见妇人匆忙跑来,边找边哭,说他老父含冤入狱,昨天向人借来玉带二条、犀带一条,非常贵重,要用来请托,替老父昭雪,不幸遗失。妇人泪下如雨,痛不欲生。裴度解开包裹查看,果然不错,于是全数送还。妇人拜谢,愿留一条赠送裴度。裴度笑着说:「我若贪图此物,何必在此守候呢?」妇人再拜而去。       后来相士又见裴度,惊奇地说:「你必积过阴德,所以神色大不相同,前途万里,不可限量。」       裴度就在那年中举。(《历史感应统纪》)     一念善因,终有善报       阴铿,南朝时陈国人,博览史书,善于赋诗,深受陈文帝赞赏,担任晋陵太守。       有一次与宾客聚宴,见斟酒的人来回辛劳,亲授美酒一杯、烤肉些许让他分享,在坐宾客都笑他。阴铿解释说:「我辈终日畅饮,斟酒的人忙碌了一天却不知酒味,这不近人情啊。」关顾之情流露言表。斟酒的人默默感念在心。       侯景之乱时,阴铿被贼寇擒获,忽然有人奋不顾身营救了他。询问之下,那人竟是昔日宴会中斟酒的人。(《梁书.阴子春传》、《历史感应统纪》)     仁与不仁       宋将曹彬攻破遂州,将士们都要求住在城里,曹彬却命令不可离开军营;抓获的妇女集中在一起,派人保护,事平后让她们各自回家,没有家人领取的,就备礼嫁出去。讨伐金陵时,首先焚香发誓:破城之日不杀一人。后来,曹彬的儿子都相继为帅。       当时同朝的另一位将军曹翰,因攻不下江州而大怒,大肆屠城,纵兵抢掠。他死后不到三十年,子孙中就有人沦为乞丐。(《宋史》)     碎碑刻碑       神医孙思邈注有《千金方》,刻碑传世。       有人为了牟取暴利,拓碑将药方印成书卖,最后击碎石碑。结果这个人被雷打死了。       另一个人为了济世利人,再刻了一块石碑。他梦见孙思邈对他说:「你命中无子,因为刻了《千金方》,当得贵子。」他果然生了儿子,日后大贵。(﹝清﹞周安士《安士全书》摘自《感应篇注》)     结草报魏       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夫,叫魏武子。他有一个小妾,很受宠爱,没有生过儿子。魏武子生病了,向儿子魏颗交待后事,谈及这个小妾时,说:「她年纪这么轻,我死以后,你就让她改嫁。」       后来魏武子病危,时而神志不清,非常眷恋这个小妾,又嘱咐魏颗说:「我死以后,一定要把她殉葬,让她在地下服侍我。」       魏武子死后,魏颗按照父亲清醒时的遗嘱,让她改嫁了。她的家人都很感激魏颗。       后来,魏颗与秦军将领杜回战于辅次。杜回是个有名的大力士,手提大斧,没人抵挡得住。正在双方战得非常激烈的时候,魏颗看到一位老人结草绊倒了杜回。晋兵乘机上前,生擒杜回。       当夜,魏颗梦见老人来对他说:「我是你父亲小妾的亡父,特来报你不把她殉葬的恩德。」(《左传.宣公十五年》)     放下屠刀       永州张屠户,附近寺院晨钟一响,他就起床杀猪,天天如此。       一天夜里,寺里打锺的僧人梦见十一个人恳求饶命,请求次日早晨不要打锺。       张屠户因没听到钟声,较晚起床,发现要杀的那头猪生了十一头小猪。张屠户到寺院打听为什么早晨没打锺。打锺的僧人把前一晚的梦告诉了他。       张屠户很受震动,断然放弃屠业,归向佛门,专心诵经念佛十几年,预知时至,端坐往生。       当地百姓给他修了一座小庙,把他的肉身放在里面供养,作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清﹞江慎修《放生杀生现报录》)     戒杀免灾       清朝乾隆末年的一个重阳节,镇江润州河堤崩溃,泛滥成灾,全村居民大都死于梦中。       此地居民都好杀生,若生女儿,多半溺死;常以田螺、青蛙为食;小孩很早就学会用刀割杀小动物,每次杀生都会得到父母的赞赏。       全村唯有孔婆戒杀。孔婆年已七十,但仍纺织赚钱,买物放生,逢人便循循劝导:「扫螺救蚁都是阴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啊。」众人讥笑她迂阔,她也不在意。       水灾前一天,她的小孙子忽然得了疟疾,她就带小孙子到山上的寺院调养,竟得免遭灾难。(《戒杀放生文图说》)     戒杀延寿       华亭有一位姓赵的人,乘船前往清浦探亲,途中忽见一个人立在船上,仔细一看,原来是死去的仆人。赵某惊问这是怎么回事。亡仆答道:「我现在在阴司当差,今天要追捕三个人。」       赵某问:「这三个人是谁?」       亡仆回答:「一位是湖广人,一位就是你所要探望的亲戚。」至于第三个人,却没说出来。       赵某又问:「这第三个人该不会是我吧?」       「正是。」亡仆回答。赵某心中大骇。       一到亲戚家,赵某就听到内室传出的哭声,心里更加害怕了,急急忙忙乘船回家。亡仆说:「用不着这么惊慌,等到夜间我不来,你就可以免难了。」       「那是为什么?」赵某问。       亡仆回答:「刚才在路上,我看见有人为你调解,说你合家戒杀。」       到了后半夜,亡仆果然没来,赵某也就没事了。       时隔十年,赵某至今还健在。明朝万历丙午年(1606年)七月记此。(莲池大师《竹窗二笔》)     护生现报   (一)       有个姓方的书生,在京城考完试回乡,半路上雇来一个仆人。他们到家的当晚,方母刘老太太梦见一条赤练蛇对她说:「我常年住在你家庭院的深洞里,见你从不把热水泼到地上,很感激你护生的恩德。你家公子雇来的仆人是个强盗,五天后他的父亲会来看望他。千万要想办法打发他们走,以断绝后患。」       过了五天,仆人的父亲真的来到方家。刘老太太就把那个梦告诉了儿子。于是,方家就给了仆人和他父亲二两银子,打发他们走了。       半年之后,邻县发生凶案,仆人父子和他们的同伙都被正法了。(﹝清﹞江慎修《放生杀生现报录》)   (二)       嘉善有个姓孔的人到亲戚家做客,亲戚准备杀鸡招待他,他极力劝阻,亲戚不听劝,他着急地说:「我已立誓戒杀放生,绝不吃鸡!」这才劝止住了。       晚上,他住在亲戚家里。朽烂的屋梁上挂着捣米的石杵,他就睡在下面。夜里一更多,他梦到有只鸡来啄他的头,赶也赶不走,他只好起身点灯。刚坐起来,那个大石杵就掉了下来,落在枕头上。       他顿时明白这是鸡来报恩。从此,逢人便用这件事来劝告别人戒杀护生。(﹝清﹞江慎修《放生杀生现报录》)     放生现报   (一)       宋朝宣和年间,有个叫王焕的人得了重病,危及生命。夜里,他梦见一尊金色的佛对他说:「你平常爱护动物,放生已经到了一万,理当延寿。现在传给你一个药方,用茯苓、黄芩、地骨皮、甘草四味药煎服,你的病就会好。」       他按方抓药,果然治好了病。(﹝清﹞江慎修《放生杀生现报录》)   (二)       清朝道光年间,湖广总督林则徐曾叙述说:       我的朋友屠琴隖,钱塘人,曾于辛巳年秋天身染重病,医生又误投药剂,生命垂危。他于病中发誓利人济物,忏悔业障,其它俗事一概不再牵挂。       一天夜里,观音菩萨感应入梦,对他说:「你前世在楚中做官,处事虽然公正,但过于苛刻,有伤仁厚,又常杀物命,因此得短命报。幸而你在病中发坚固誓愿,念念以利人济物为怀,没有丝毫怨尤之心。按照因果的道理,放生可延寿加禄,你应当加倍努力。」       屠琴隖大有感悟,合家戒杀,时常买物放生。这年冬天,便被朝廷破格提拔为九江太守,次年春天,病体也痊愈了。       屠太守深恐人们不能信入佛法,写了一篇《放生录书后》,阐明不杀生的道理。(《戒杀放生文图说》)   (三)       镇江范某,妻子常年有病。有人给他出了个偏方:用药米饲养一百只麻雀,养二十一天,把雀脑挖出来吃。范某就买来一百只麻雀,用药米饲养。       一天,范某出远门。妻子看着麻雀叹息道:「为我一个人治病,害死你们一百条命。我宁愿死去也不能这么干!」于是打开笼门,把它们放了。       范某回家,狠狠责备了妻子,可妻子一点也不后悔。       不多日,她的病竟痊愈了。(﹝清﹞江慎修《放生杀生现报录》)     塑画佛像       陇西的李大安,是工部尚书李大亮的哥哥。武德年间,大亮在越州做总管,大安从京城去看他。回来的时候,大亮派了几个奴婢随从大安一道回乡。       大安他们行至谷州鹿桥,夜宿旅店。有个家奴想谋害大安,等他睡熟了,用一柄短剑刺杀他。短剑穿透他的脖颈,又扎在床板上。家奴来不及将短剑拔出,就仓皇逃跑了。       大安从梦中惊醒,呼唤奴婢。奴婢们见大安惨状,想帮他拔去短剑。大安阻止说:「一拔剑就没命了。你们先帮我拿纸笔来。」奴婢们连忙为他准备纸笔书写遗嘱,并到衙门报了官。       大安写完遗嘱,县官也到了,急忙施救,拔去短剑,洗疮加药,大安于是昏绝过去。       他好像又回到梦中,忽然看见一个东西,一尺多长,四五寸厚,像一块猪肉,离地二尺,从门口来到床前,发出声音说:「快还我肉来!」       大安问:「我不吃猪肉,什么时候欠过你呢?」       只听门外有人说:「错!非也!」先前那个似肉的东西随声从房门出去了。       大安的神识也跟着来到庭院,见庭前有湾小池,清浅可爱;小池西侧岸上有一尊金色佛像,高约五寸,片刻之间,渐渐变大,化为一个僧人,身披崭新的绿色袈裟,对大安说:「你受伤了吗?我现在为你解除痛苦,不久你就能平安回家了。回去以后一定要念佛修善!」于是用手抚摸大安脖子上的伤口,然后转身离去。       大安记得他袈裟的背部用红色绸布打了一块补丁,一寸见方,非常分明。       不一会儿,大安苏醒过来,而伤口也不再疼痛了,还能坐起来吃东西。       十几天后,京城的李家子弟将大安送回家乡。大安就向家人述说此行的经历。一位婢女听了他的描述,激动地说:「主人刚刚出发的时候,太太吩咐我到像工那里为主人造一尊佛像。他用油彩绘画袈裟的时候,有一点朱砂滴到上面。我让他擦去,他不肯。那个红点现在还在呢,跟主人描述的一模一样。」       大安于是就起来观看佛像,发现袈裟背部的红点宛然一块补丁,不由得惊叹神异,从此开始崇信佛法。       大安的妻子夏侯氏是郎州刺史夏侯绚的妹妹。这个故事我第一次是听夏侯绚讲的。后来大安的侄子赴任大理寺卿,我又听他讲了一遍。(唐临《冥报记》)
本文档为【因果故事—4(仁慈、忠诚等的果报)】,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896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1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1-05-29
浏览量: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