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乐的人生——卡耐基著

快乐的人生——卡耐基著

举报
开通vip

快乐的人生——卡耐基著快乐的人生——卡耐基著 第一部培养快乐的心理(1)  改变你生活的九个字   生活是否快乐,完全取决于自己对人生、世界和万物的看法,因此可以说,生活就是由思想决定的。   若干年前,我曾经在一家广播电台参加过一个节目,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曾经学过的最重要的课程是什么?”   这对我而言十分简单,我的答案是:思想的重要性。如果能知道你在思考什么,就可以了解你的为人。个人的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由思想决定的。人的命运,也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思想状态。爱默生曾经说过:“人就是他自己整天所想的那些……”自然如此,除此之外...

快乐的人生——卡耐基著
快乐的人生——卡耐基著 第一部培养快乐的心理(1)  改变你生活的九个字   生活是否快乐,完全取决于自己对人生、世界和万物的看法,因此可以说,生活就是由思想决定的。   若干年前,我曾经在一家广播电台参加过一个节目,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曾经学过的最重要的课程是什么?”   这对我而言十分简单,我的答案是:思想的重要性。如果能知道你在思考什么,就可以了解你的为人。个人的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由思想决定的。人的命运,也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思想状态。爱默生曾经说过:“人就是他自己整天所想的那些……”自然如此,除此之外,人怎么可能成为其他的样子呢? 现在,我可以十分确切地了解到,人们必须面对的最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几乎是必须面对的惟一问题——那就是怎样选择正确的思想。倘若能做到这一点,也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了。曾统治古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阿流士,将它总结成一句话——一句决定命运的话:“生活是由思想决定的。”   的确如此,如果我们整天沉浸在快乐之中,所思所想都是快乐的事情,我们就能找到快乐;如果我们所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像一些可怕事情会发生,我们就会满怀恐惧;如果我们所想的念头都是邪恶的,我们就不会心安理得;如果我们害怕失败,结果就会失败;如果我们顾影自怜,人们就会像躲避瘟疫一样躲着我们。   这种说法并不是指心理暗示,也不意味着对于所有的困难,我们都应该用乐天的态度去对待。不是!生命绝对不会如此简单。我的目的在于鼓励大家,以正面积极的态度,而不要用反面消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换言之,我们必须关注自身的种种问题,但不能仅仅停留在忧虑上。关注和忧虑之间的区别在哪里?且让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得更明白些。每次当我通过纽约市中心遇到交通堵塞时,我会注意到自己的处境,但是我并不会因此而忧虑。关注的意思是要了解问题的关键何在,然后冷静地采取行动加以解决;而忧虑却是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打转,使自己变得疯狂。人们可以一边面临人生的重大的困境,一边在衣襟上插上一朵花,扬扬得意地走在大街上。   我曾经看到罗威尔.托马斯如此做过。那一次,我正协助他拍摄一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关艾伦贝和劳伦斯的著名电影。罗威尔.托马斯和助手亲自到当时的战场进行拍摄,真实地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了劳伦斯和他那支阿拉伯军队,以及艾伦贝征服圣地的经过。在影片中,穿插了罗威尔.托马斯那著名的演讲——“巴基斯坦的艾伦贝和阿拉伯的劳伦斯”,在伦敦以及全世界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为了能让他在卡文花园皇家歌剧院讲述这些惊险的故事,伦敦的歌剧节为此延迟了六个星期。在伦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他又四处旅行,到了许多国家。然后在花费了两年半时间的准备后,他开始拍摄一部在印度和阿富汗生活的记录片。然而,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厄运降临到他的头上了——他发现自己破产了。   当时,我们经常在一起。我还十分清楚地记得,我们不得不到街头的小饭店去吃廉价的食品。如果不是一位著名的苏格兰画家詹姆斯.麦克白接济的话,我们恐怕连那点微薄的食物也吃不到。   然而这些都不是问题的要点,事情的关键在于:当罗威尔.托马斯身处债务危机时,他对此予以重视,但并不因此感到忧虑。因为他深深懂得,如果自己因厄运而垂头丧气的话,自己就变得一文不值了,尤其是对那些债权人来说更是如此。为此,他每天早上出门前,总是要买一朵花,插在衣襟上,然后昂首挺胸地走上牛津街。他的头脑中充满了积极和勇敢的思想,绝不让挫折将自己击倒。对他而言,挫折不过是人生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攀登高峰必须经历的有益的训练。   人们的精神状况对自身的肌体也有令人难以置信的作用力。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哈德菲,在那本虽然只有54页内容非凡的小书《力量心理学》里,对此有杰出的论述。“我请来三个人,”他在书中写道:“来测试心理对生理的影响,以握力计来测量。”他要求那三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用尽全力抓紧握力计。   在一般情形下,他们的平均握力是101磅。第二项实验则是对他们进行催眠,并给他们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他们非常地虚弱。实验的结果是,他们的握力只有29磅——不到正常力量的三分之一。然后,哈德菲又让同样一批人做了第三项实验,即在催眠之后,告诉他们说他们十分强壮,结果他们的握力平均达到142磅。也就是说,当人们在潜意识里肯定了自己的力量后,其力量几乎增加了百分之五十。这就是我们难以置信的心理力量。   为了进一步证明思想的巨大魔力,我想再告诉大家一件发生在美国内战期间的最奇特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写出一大本书,在这里我们就长话短说。   今天许多人都知道基督教信仰疗法的创始人玛丽.贝克.艾迪,但是在最初的时候,她却认为生命中只有疾病、痛苦和不幸。她的第一任丈夫在他们婚后不久就去世了,第二任丈夫和一名已婚女人私奔,也抛弃了她,他最后流落在一个贫民收容所里死去了。她生有一个男孩,但因为贫困和疾病,不得不在孩子4岁那年把他送给了别人,从此之后下落不明,以至于31年之久都无法再见到他。因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很差,因而她一开始就对“信心治疗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她生命中具有戏剧色彩的重大转折,却是发生在麻省的理安市一个很冷的日子里。那时,她走在结冰的街道上,路面太滑,她突然摔倒了,昏死过去。她的脊椎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使她不停地痉挛,甚至医生也认为她不可能活得太久。他们说:“即使出现奇迹,她能留下一条命的话,也绝对无法走路了。”   躺在一张仿佛在等待死亡的病床上,艾迪打开《圣经》,读到马太福音里的一句话:“有人用担架抬着一个瘫子到耶稣面前,耶稣对瘫子说:放心吧,你的罪被赦免了……起来,拿着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站起来,然后走回家去了。”   后来她回忆说,《圣经》中的这几句话使她产生了一种力量,一种信仰,一种能够医治她生理疾病的信仰的力量,使她“立刻下了床,开始行走”。   “这种经验,”艾迪太太接着说,“如同引发牛顿灵感的那只苹果一样,使我发现自己是如何好起来的,以及如何使别人做到这些的……现在,我可以充满信心地对人说:一切根源都在你的思想里,一切影响力都是一种心理现象。”   也许你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家伙是不是在替基督教信心治疗法做宣传?”不!你错了!我并不是这个教派的信徒,完全没有传教的意思。但是,我活得越久,就越相信思想的伟大力量。在从事成人教育35年以后,我懂得了男人和女人都能够消除忧虑、恐惧和种种疾病,方法只有一个:改变想法就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我亲眼见过好几百次这种转变,也许是因为看得太多了,所以已见怪不怪了。 再举一个例子吧,它发生在我的一名学生身上,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转变,同样可以证明思想的力量。这名学生的精神曾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原因就是忧虑。后来这名学生告诉我说:“我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忧虑。我担心自己太瘦了;担心自己不断地掉头发;担心自己可能永远无法赚到足够的钱娶老婆;担心自己永远无法做一名好父亲;担心自己的无能而失去想要娶的那个女孩子;担心自己会给别人留下许多不好的印像;担心自己已经得了胃溃疡而无法再找到工作。我的内心充满了紧张感,就像一个没有安全阀的锅炉,压力终于到了无法承受的程度,突然爆发了——我的精神彻底崩溃了。如果你没有经历过精神崩溃的话,感谢上帝,千万不要有这种经历,因为没有任何一种肉体上的痛苦能够超过精神上的极度折磨。”“我的精神崩溃甚至严重到无法和家人交谈的程度。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内心充满了恐惧感,一点声音都会吓得我跳起来。我逃避所有的人,常常无缘无故暗自哭泣。” “我终日痛苦不堪,觉得自己被世界抛弃了,甚至仁慈的上帝也抛弃了我。有时候,我真想跳河自杀,一了百了。” “也许换个环境能对我有所帮助,于是我决定到佛罗里达州去旅行。上火车之前,父亲交给我一封信,并叮嘱我到了目的地以后再看。我到佛罗里达的时候正是当地的旅游旺季,许多旅馆都客满,只好住在一间汽车旅馆里。当时我想在迈阿密一艘不定期航行的货船上找一份工作,但没有成功,因此我就把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海滩上。”   “佛罗里达的日子比家里更难过,于是我就拆开父亲的信。他在信中写道:‘儿子,现在你在离家一千五百英里的地方,但你并没有觉得有什么改变,对不对?我也知道你不会觉得有什么两样,因为你依然带着所有烦恼的根源——你自己。事实上,无论是你的身体还是你的精神,都毫无毛病。并不是你所遭遇的环境使你受到挫折,而是由于你自己的想像。一个人心里所想的,就是他将要成为的。当你了解这一点后,儿子,回家来吧,因为你已经痊愈了。”   “父亲的信使我很恼怒,我需要的是同情,而不是教训。我甚至下决心永不回家。当天晚上,我走在迈阿密的一条小街上,经过一个正在举行礼拜的教堂。我漫不经心地走进去,听了一场讲道,题目是‘能征服精神强于攻城掠地’。我坐在神的殿堂里,听到了和父亲同样的道理,它将我头脑里那些胡思乱想的念头一扫而尽,我第一次有了清楚而理智的思想了,突然发现自己原来是如此愚蠢,我对能如此清晰地审视自己感到十分震惊。我还曾经想过要改变全世界呢——实际上惟一需要改变的是自己思想相机镜头上的焦距而已。”   “第二天一早我就收拾行李回家去了。一周以后,我又回到了原来的工作岗位。4个月以后,我娶了那个心仪已久的女孩子。现在我有了一个快乐的家庭,生了5个子女,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上,上帝都对我给予了关爱。在我精神崩溃时,我不过是一个小部门的夜工班长,手下有18个人,现在我已成为一家纸箱厂的厂长,管理着450多名员工,生活比以前更充实更愉快了。我相信自己了解了生命的价值所在,一旦我心神不定时,我就会告戒自己,要把摄影机的焦距调好。”   “我毫不讳言,我十分高兴自己有过一次精神崩溃的经历,它使我发现身心两方面的控制力,发现自己的思想能为我所用,而不是有损于我。我终于知道父亲是对的,真正使我忧虑的,的确不是外在的因素,而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一旦我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就痊愈了,而且永远不会再生病。”这就是那位学生的经验。   我深信内心的平静和我们生活中的种种快乐,并不在于我们身在何处,拥有什么,或者我们是什么人,而在于我们的心境如何。   300年前,密尔顿在瞎眼后,也发现了同样的真理:“思想的运用和思想本身,就能把地狱造成天堂,把天堂造成地狱。”   拿破仑和海伦.凯勒,是密尔顿这句话最好的例证:拿破仑拥有普通人所追求的一切:荣耀、权力、财富,可是,他却对圣海莲娜说:“我一生中从未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海伦.凯勒,一个又瞎、又聋、又哑的女子却表示:“我发现生命是如此美好。”   如果说半个世纪的人生,曾使我有所收获的话,那就是:“除了你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带给你平静。”   我想再重复一次爱默生在那篇著名的《自信》散文里所说的那句话:“如果有人说,政治上的胜利、财富的增加、疾病的康复、好友久别重逢,或者其他纯粹外在的东西,能提高你的兴趣,让你觉得眼前有很多的好机会,不要相信,事情绝对不是如此简单。除了你自己以外,没有别人能给你带来更多的。   依匹克特修斯,一位伟大的斯多噶派哲学家曾告诫人们: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剔除思想中的消极观点,这比割除身体上的肿瘤和脓疮要重要得多。   这句2000年前的话,也得到了现代医学的证明。坎贝.罗宾博士说,“约翰.霍普金斯医院收容的病人中,有五分之四都是由于情绪紧张和压力所引起的。甚至一些生理器官的病例也是如此。寻根究底,许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心理的不协调。”   伟大的法国哲学家蒙坦曾将以下两句话作为自己的生活的座右铭:“人们因意外事件所遭受的伤害,不及因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更深。”而对所发生的一切事物的意见,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   当你困扰于各种烦恼之中,整个人精神高度紧张时,我想说,你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意志力来改变你的心境。的确如此,我应该这么做。而且,我还要告诉你如何做到这一点。虽然可能要花更多的工夫,但是诀窍却十分简单。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经表达过这样一种观点:“通常的看法认为,行动是随着感觉而来,可实际上,行动和感觉是同时发生的。如果我们能使自己意志力控制下的行动规律化,也能够间接地使不在意志力控制下的感觉规律化。”这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只凭“下定决心”就改变我们的情感,可是却可以改变我们的行为,而一旦行为发生了变化,感觉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改变了。   他继续解释说:“如果你感到不快乐,那么惟一能发现快乐的方法就是振奋精神,使行动和言词好像已经感觉到快乐的样子。”   这种十分简单的办法是不是真的有效果呢?不妨试一试,脸上露出十分开心的笑容,挺起胸膛,深深地呼吸一大口新鲜的空气,唱段小曲——如果你唱不好,就吹吹口哨……这样一来,你很快就会领会威廉.詹姆斯所说的意思了:当你的行动显出你快乐时,就不可能再忧虑和颓丧下去了。   这是一个能造就生活奇迹的基本自然规则之一。我曾认识一个家住加利福尼亚州的女人——我不想提她的名字——如果她知道这个秘密的话,也许能在24小时之内,把所有的哀愁一扫而空。她是一个老寡妇,生活得十分悲惨,也从来没有试过让自己变得快乐起来。如果有人问她感觉如何,她总是说,“啊,我还好。”但从她那种无病呻吟的表情和声音里,就能体味到她仿佛在说:“哎,老天,如果你能碰到那些我所遭遇的烦恼就能明白了。”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女人的情况比她还糟。而事实上,她的丈夫死后留给她的保险金足够维持生存,子女也都已成家,能够奉养她,可是我却很少看见她脸上有笑容。她整天抱怨三个女婿太差劲,太自私——虽然每次在他们家里一待就是好几个月。她还抱怨自己的女儿从来不给她礼物——可是自己却把钱看得死死的——所谓要“替未来打算”。这样的人,对自己和家人来说,不过是一个令人生厌的东西。   事情一定就是如此吗?不!她完全可以使自己从一个满腹牢骚、挑剔吝啬、不快乐的老女人,变成家中备受尊敬和喜爱的一分子——只要她愿意,就可以做得到。而她想完成这种转变,只要高高兴兴地活着,赋予别人一点点爱就可以了,而不是总是抱怨自己的不快和不幸。   我认识一个名字叫做英格莱特的印地安那州人,他发现了这个秘密,并且挽救了自己的生命。10年前,英格莱特先生得了猩红热,康复以后又发现自己得了肾脏病。他四处求医,找遍了许多偏方密方,但谁也无法治好他。   不久,他又得了另外一种并发症。医生说他的血压已经到了241度的最高点,已经无可救药了,最好是马上料理后事。“我回到家里,”他说,“在了解到我所有的保险金都已经付过了之后,我坐下来默默地沉思,向上帝忏悔自己以前所犯的过失,心中充满了痛苦。我让自己的妻子和家人感到难过,自己更是陷入颓丧的情绪之中。然而,在经过一个星期的自怨自艾之后,我对自己说:‘你简直像个大傻瓜。在一年之内恐怕还不会死,那么趁你还活着的时候,何不快快乐乐呢?”   “于是,我挺起胸膛,露出笑脸,显得一切都很正常。我承认开始的时候十分费力,但我强迫自己变得开心,这不仅有助于我的家人,对我自己也大有帮助。   “后来我发现自己渐渐好起来——几乎与我装出来的一样好。这种改进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到了今天——原以为已经该躺在坟墓里几个月后的今天——我不仅很快乐,活得好好的,而且血压也降了下来。当然,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如果我一直想到会死、会垮掉的话,那位医生所预言的就会实现了。可我给自己的身体一个自行恢复的机会,其余什么东西都毫无用处,除了改变自己的心情。”   让我向你提一个问题,如果让自己觉得开心、充满勇气而且健康的思想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那么你我为什么还要为一些小小的不快和颓丧而沮丧呢?如果让自己开心能够创造出快乐来,那么为什么要让自己和家人朋友不高兴呢?   许多年前,我曾经读过一本名为《人的思想》的书籍,作者是詹姆士.艾伦,这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下面摘取其中一段:   “人们会发现,当自己改变对事物和他人的看法时,这些事物和人对他而言也就发生了改变……如果一个人将自己的思想指向光明,他就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人生有了巨大的改变。人无法吸引自己所要的,却可能吸引自己所有的……能改变气质的神性就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中……人所能得到的往往是自己思想的直接结果……有了奋发向上的思想之后,他才能奋起、征服,最终有所成就。如果不能激发自己的思想,他就永远只能沉湎于衰弱之中而饱尝愁苦。”   根据《圣经.创世纪》记载,上帝让人统治整个世界,这是一份厚重的礼物,可是我对这种特权并没有兴趣。我希望得到的,是一种能控制自己的能力——能控制我的思想,能控制我的恐惧,能控制我的欲望。在这一点上我相信自己取得了一些非凡的成就。无论何时,我保持这样的信念,只要控制自己的行为,就能控制自己的反应。   所以请大家记住威廉.詹姆斯这句话:“……只要把困境中人的内心感觉,由恐惧改成奋斗,就能把那些消极的东西变为对自己有积极意义的东西。”   让我们为快乐而奋斗吧!让我们用一个每天能产生快乐而富有建设性的计划,来为我们的快乐而奋斗吧!以下就是一个,名叫“为了今天”的计划。我觉得它十分有效,所以复印了好几千份送人。这是36年前已故的西贝儿.派屈吉所写的。如果我们能遵循这些方法去生活,就能消除大部分忧虑,使自己“生活上的快乐”大大增加。 第一部培养快乐的心理(2)  为了今天   一、为了今天,我要十分快乐。如果林肯言的“大部分人只要下定决心,就能获得快乐”这句话是对的,那么快乐是应该是来自于内心,而不是存在于外在。   二、为了今天,我要让自己适应一切,而不去试着调整一切来适应自己的欲望。我要以这种态度接受我的家庭、我的事业和我的运气。   三、为了今天,我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要多加运动,善自照顾,善自珍惜。不损伤它、不忽视它,使它能成为我争取成功的好基础。   四、为了今天,我要丰富自己的思想,要学习一些有益的东西。我不要做一个胡思乱想的人,要看一些需要思考、更需要集中精神才能看的书。   五、为了今天,我要用三件事来锻炼我的灵魂,我要为别人做一件好事,而不让人知道,我还要做两件自己并不想做的事,如同威廉.詹姆斯所说的,只是为了锻炼。   六、为了今天,我要做个讨人欢喜的人,外表修饰,衣着得体,说话低声,行动优雅,丝毫不在乎别人的毁誉。对任何事都不挑毛病,也不干涉或教训别人。   七、为了今天,我要试着认真思考如何度过每一天,而不是试图将一生的问题一次解决,因为,一个人虽能可以连续工作12个小时,但却不可能一辈子这样做下去。   八、为了今天,我制定一个计划,我要写下每一个小时应该做的事,也许我并不会完全照着做,但依然要定下这个计划,这样至少可以免除两种缺点——过分仓促和犹豫不决。   九、为了今天,我要为自己留下安静的半个小时,放松一下。在这半个小时里,我要想到神,使自己的生命更充满希望。   十、为了今天,我要心中毫无畏惧。尤其是不要害怕快乐,我要去欣赏一切美的东西,勇敢地去爱,去相信我爱的人会爱我。   如果我们想培养平安快乐的心境,以下就是规则的第一条:   “有了快乐的思想和行为,你就能感到快乐。”   2、报复的代价太高了   爱你们的仇敌,善待恨你们的人,诅咒你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的,要为他祷告。许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我外出旅行,经过黄石国家公园。一位森林管理员骑在马上,和我们这群兴奋的游客谈起一些熊的故事。他说:“有一种大灰熊也许能击倒除了水牛和另一种黑熊以外的其他动物。但是有一天晚上,我却发现一只小动物——只有一只,能够让大灰熊和它在灯光下一起共食。那是一只臭鼬!大灰熊知道自己的巨掌一下就可以把这只臭鼬打昏,可是它为什么不那样做呢?因为它从经验里学到,那样做很不划算的。   我同样也懂得这个道理。在我孩童时候,曾在密苏里的农庄上抓过四只脚的臭鼬;成年之后,在纽约街头也经常碰到一些像臭鼬一样的两只脚的人。从许多不幸的经验中我发现,无论招惹哪一种臭鼬,都是不划算的。   当我们恨自己的仇人时,实际上等于给了他们致胜的力量。这种力量可能会影响我们的睡眠、我们的胃口、我们的血压、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快乐。如果仇人们知道他们是如何令我们担心,令我们苦恼,令我们一心想报复的话,他们一定会兴高采烈的地跳起舞来。我们心中的怨怼不仅无法伤害到他们,反而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像地狱一般。   “如果自私的人想占你的便宜,不要理会他们,更不要想着试图报复。一旦你与他扯平了,你就会伤害自己,比伤害那家伙更多……”你猜这是谁说的?听起来仿佛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所说的,其实不然,这段话最初登在一份由米尔瓦基警察局所发出的通告上。报复心如何能伤害我们呢?伤害的地方可多了。根据《生活》杂志的一篇文章,报复甚至会有损人的健康状况:高血压患者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愤慨,长期愤怒,高血压和心脏病就会随之而来。   现在你应该懂得耶稣所说的“爱你的仇人”,不仅仅是一种道德上训诫,而且是在宣扬一种20世纪的医学原理。当他说“原70个7次”的时候,他是在告诉我们如何避免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和其他种种疾病。   一个朋友心脏病突发,医生令他躺在床上,并且告诫他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能动气。懂得一点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心脏衰弱的人,发脾气可能会送命。几年前,在华盛顿州的史泼坎城,就曾经有一名饭馆老板因过度生气而死去。在我手边有一封华盛顿州史泼坎城警察局局长杰瑞.史瓦脱写的信,他在信上说:“68岁的威廉.传坎伯开了一家小餐馆,因为厨子用茶碟喝咖啡感到非常生气,抓起一把左轮枪去追那个厨子,结果因为心脏病发作倒地而亡,死时手里还紧紧地抓着那把枪。验尸官的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显示,他是因为愤怒而引起心脏病发作而死的。”   当耶稣说“爱你的仇人”的时候,他是在告诉我们如何改进我们的外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女人,她们的脸上常常因为过多的怨恨而满是皱纹,因为悔恨而扭曲,表情僵硬。无论如何美容,都比不上让她们的心中充满宽容、温柔和爱所能改变的一半。   怨恨甚至可能会影响我们对食物的享受。《圣经》中说:“怀着爱心吃蔬菜,会比怀着怨恨吃牛肉香甜得多。”   如果仇人们知道怨恨弄得我们筋疲力竭,使我们疲惫而紧张不安,使我们的外表受到伤害,使我们得心脏病,甚至可能致我们死地,他们难道不是会额手称庆吗?   哪怕我们无法爱我们的仇人,但至少应该学会爱我们自己,要使仇人无法控制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外表。正如莎士比亚所言:“不要因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烧伤了你自己。”   当耶稣说,我们应该原谅我们的仇人“70个7次”时,他是在教我们如何做生意。譬如说吧,在我写这段文字时,身边有一封来自瑞典艾普苏那的乔治.罗纳写的信,他曾在维也纳当过多年律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逃到瑞典,变得一文不名,急切地需要一份工作。他能说能写几国的语言,希望能在一些进出口公司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但是,绝大多数.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用这类人才。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在这些回复中,有一封信这样写道:“你完全没有了解我们的生意。你又蠢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什么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需要,也不会请你这样一个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的人。”   乔治.罗纳看到这封信时,气得发疯。瑞典人说他不懂瑞典文,还说自己的信是错误百出。乔治.罗纳也写了一封信,想气气那个人。但他冷静下来对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这个人说得不对呢?虽然修过瑞典文,可它毕竟不是自己的母语,也许我真的犯了许多错误。   如果真是如此,想要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不断努力学习。或许这个人是在帮助我,他用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意味着我没有错误。因此,我应该写封信感谢他才对。”   于是,他撕掉了自己刚刚写好的充满谩骂的回信,重新写了一感谢信:“你如此不厌其烦地写信给我,实在是感激不尽,尤其是在您并不需要秘书的情况下。我对自己将贵公司的业务弄错一事表示抱歉。之所以给您回信,是因为听他人介绍,说您是这个行业的领导人物。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错误,而自己却无法自知,我倍感惭愧,而且十分难过。现在,我计划加倍努力去学瑞典文,改正自己的错误,谢谢您帮助我不断地进步。”   不久,乔冶.罗纳就收到那个人的回信,并且给了他一份工作。通过这件事,乔治.罗纳发现“温和的回答能消除怒气”的妙处。   也许我们无法像圣人一样去爱我们的仇人,但从自己的健康和快乐着想,我们至少要原谅他们,忘记他们,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有一次,我问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儿子约翰,他的父亲是否对人耿耿于怀。“不会,”他回答说,“我父亲从来不会浪费一分钟,去想那些不喜欢的人。”   俗语说:不能生气的人是笨蛋,而不去生气的人才是聪明人。   这句话正是前纽约州长威廉.盖诺所抱定的态度。有一次,他被一份内幕小报攻击得体无完肤,又被一个疯子开了一枪几乎送命。当他躺在医院为活下来拼命挣扎时,他这样说道:“每天晚上我都原谅所有的事情和所有人。”这样做是否太富有理想主义色彩了?如果是的,那么让我们看看那位伟大的悲观主义哲学家叔本华的理论。在他看来,生命是一种毫无意义而又十分痛苦的冒险过程,人的全身都散发着痛苦,但是在绝望的深处,叔本华又叫道:“如果可能,不应该对任何人有任何怨恨心理。”   我曾问过伯纳.巴鲁,一位曾做威尔逊、哈定、柯立芝、胡佛、罗斯福和杜鲁门六位总统顾问的人,他会不会因为敌人的攻击而难过?“没有任何人能够羞辱我,干扰我的思想,”他回答说,“我绝对不会让他们这样做的。”   同样,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羞辱或困扰你我——除非我们愿意让他这样做。   “棍棒和石头或许可能打断我的脊骨,可言语永远也无法伤害我。”我经常站在加拿大杰斯帕国家公园,仰望那座美丽的山峰,这座山以伊笛丝.卡薇尔命名,纪念那位于一九一五年十月十二日像圣人一样慷慨赴死,被德军行刑队枪毙的护士。她犯了什么罪呢?因为她在比利时家中收容和照顾了很多受伤的法国、英国士兵,还协助他们逃到荷兰。十月的那天早晨,一位英国教士走进军人监狱——她的牢房里,为她做临终祈祷时,伊笛丝.卡薇尔说了两句不朽的话,这些话后来被刻在纪念碑上:“我知道,仅仅爱国是不够的,我对任何人都不会有敌意和怨恨。”   四年之后,她的遗体被送到英国,在西敏寺大教堂举行安葬大典。我曾在伦敦住过一年,常常到国立肖像画廊对面去看伊笛丝.卡薇尔的那座雕像,朗读这句不朽的名言。   一个原谅和忘记错对自己的人的有效方法,就是让自己去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理想中的事情,这样一来,我们所碰到的侮辱和敌意就显得无关紧要了。我们不会有精力去计较理想之外的事。举例来说,在1918年,密西西比州松树林里发生了一场极富戏剧性的事情,差点引发了一次火刑。劳伦斯.琼斯——一个黑人讲师,差点被烧死。几年前,我曾去看过劳伦斯.琼斯创建的一所学校,还发表了一次演说。我要讲的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众的情感极其容易冲动,密西西比州中部流传着一种谣言,说德国人正在唆使黑人起来叛变。有人控告劳伦斯.琼斯激起族人的叛变。一大群白人在教堂的外面听见劳伦斯.琼斯对听众大声地喊道:“生命,就是一场搏斗!每个黑人都应该穿上自己的盔甲,以战斗来求生存和发展。”   “战斗”、“盔甲”,这些足够作为证据了。一些年轻人趁黑夜冲了出去,纠集了一大伙暴徒,回到教堂里来,将传教士紧紧捆住,拖到一英里外的荒野里,将他吊在一大堆干柴上面,并且点燃了火柴,准备烧死他。这时,其中有一个人说话了:“在烧死他以前,让这个多嘴多舌的人说说话。”   劳伦斯.琼斯站在柴堆上,脖子上套着绳圈,为自己的生命和理想发表了一番演说。他于1907年毕业于爱荷华大学,以纯良的性格、博学多才,以及音乐方面的天赋,赢得了所有的老师和学生的喜爱。毕业后,他拒绝了一家酒店留给他的职位,拒绝了一个有钱人愿意资助他继续学习音乐的计划,因为他怀有更崇高的理想。当他读完布克尔.华盛顿的传记时,他决心献身于教育事业,去教育贫穷无法接受教育的黑人孩子。于是,他回到贫瘠的南方——密西西比州杰克镇以南25英里的一个小地方,将自己的手表当了一块六毛五分钱,在树林里用树桩当桌子,开始了他的露天学校。   劳伦斯.琼斯告诉那些愤怒的想要烧死他的人们,自己所做的种种努力——教育那些没有上过学的男孩和女孩,训练他们做好的农夫、机匠、厨子、家庭主妇。他还谈到许多白人曾经协助他建立这所学校——送给他土地、木材、猪、牛和钱。   后来有人问起劳伦斯.琼斯,还恨不恨那些想吊死和烧死他的人?他回答是,自己太忙了,有太多的理想需要实现,根本没有时间去恨别人——他将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一些超过他能力的伟大的事业上了。“我根本没有时间去和别人吵架,”他说:“也没有时间后悔,也没有任何人能强迫我低下到会恨他的地步。”   事件发生的当时,琼斯的态度十分诚恳,令人感动。整个过程中,他没有丝毫的哀求,只希望别人能了解自己的理想。暴民们开始软化了。最后,人群中有一个曾经参加过南北战争的老兵说:“我相信他说的是真话,我认得那些他提起的白人,他是在做一件好事,我们弄错了,我们应该帮助他而不是吊死他。”说完,老兵摘拿下自己的帽子,在人群中传来传去,在这些准备把这位教育家烧死的人群里,募集到52块4毛钱,交给了琼斯。   依匹克特修斯在1900年前曾经说过,我们种因就会得果。无论如何,命运总会让我们为自己的过错付出代价。“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过失付出代价。懂得这一点的人不会跟任何人生气,不会和人争吵,不会辱骂他人、责怪他人、触犯他人、怨恨他人。”   综观美国历史,可以说没有任何人所受到的责难、怨恨和陷害比林肯还要多。可根据历史记载,林肯从来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判他人。如果有什么任务需要完成,他会想到自己的对手一样能做得好。他知人善用,那些曾经羞辱过他,对他大为不敬的人,如果适合某一位置,林肯会不计前嫌任用他,如同委派自己的朋友去做一样……他从来没有因为某人是自己的敌人,或者是自己不喜欢的人,而解除他人的职务。事实上,许多林肯委任位居于高位的人,都曾批评或羞辱过他——如麦克里兰、爱德华.史丹顿和蔡斯,但林肯相信“没有人会因为他做了什么而被歌颂,也不会因为他做了什么或没有做什么而被罢免。因为人们都受环境条件、教育程度和生活习惯甚至遗传的影响,使他们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将来也永远是这个样子。   小时候,每天晚上,家人聚在一起都会从《圣经》里挑出一章一句来诵读,然后跪下来一起念“家庭祈祷文”。到现在我仿佛依然能够听到,在密苏里州一栋孤寂的农庄里,父亲复诵着耶酥基督的那些话——那些只要人类存有理想就会不停地复颂的话:“爱你们的仇敌,善待恨你们的人,诅咒你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的,要为他祷告。”父亲就是按照这些话去做的,这使得他的内心得到一般将官和君王无法得到的平静。   培养平安和快乐的心理,请记住规则第二条:   “让我们永远不要去试图报复我们的仇人,倘若如此,我们会深深地伤害自己。让我们像艾森豪威尔将军一样,不浪费一分钟的时间去想那些我们不喜欢的人。” 第一部培养快乐的心理(3)  不要苛求他人   想要快乐、被爱,就不要去苛求,不要希望得到回报,只是默默地奉献。   最近,在德克萨斯州,我遇上了一个正为某事愤怒不已的商人。其他人对我说,认识不到15分钟,他就会把全部事情一丝不漏地告诉我。果不出所料。我了解到,令他恼怒不已的事发生在11个月以前——他的火气依然大得不得了,甚至无法不谈及这件事——他发给34位员工一共1万美元的年终奖,但却没有得到任何感激。“我真是太后悔了,”他十分尖刻地说,“早该一毛钱都不给他们的。”   古圣先贤曾经说过:“愤怒的人,心中总是充满了怨恨。”这个人的心中就充满了怨恨,对此我深表同情。他大概已经有60岁了,根据人寿保险公司的算法,我们大概平均可以活到60岁到80岁之间差距的三分之二多一点,这位先生如果运气好的话也许还有十四到十五年的时间,可是他却浪费了几乎一年的时间,来埋怨一件早已过去的事情。我实在很同情他。   他不应该沉浸在怨恨和自怜之中,而应该问问自己,究竟为什么没有人感激他?也许他平常支付给员工的薪水太低,而让他们承担的工作太多;也许在他们看来,年终奖并不是一份礼物,而是他们的劳动所得;也许他平常对人过于苛刻,不够亲切,所以没有人敢表示谢意;甚至人们会觉得他之所以发年终奖金,是为了避税。   另一方面,那些员工也许真的很自私、很恶劣、很没礼貌。这样或者是那样,我们都不知道什么是真相,但我却知道,强生博士曾经说过:“感恩是良好教养的结果,一般人身上是看不到的。”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人希望别人对他感恩,正是犯了一般人共有的缺点,甚至可以说完全不懂人性。   如果你救人一命,是不是希望他能有所感谢?当然会。可是山姆.里博维兹在任法官之前曾经是一个有名的刑事律师,曾经救过78个人的命,使他们不必坐上电椅。你猜猜看,其中有多少人会对山姆.里博维兹心存感激之情,哪怕是寄一张圣诞卡?有多少?一点不错,一个也没有!   耶稣曾在一个下午治好10个麻疯病人,可那些人中有几个来道谢呢?只有一个。读一读《路加福音》,当耶稣转身问自己的门徒:“其他九个到哪里去了?”结果发现那九个人连谢都没有谢一声就都不见了。我想向你提这样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你我——或者是德克萨斯州的那个商人——施一点点小惠,就希望得到比耶稣基督更多的感谢呢?涉及到钱的问题,也就更没有希望了。查尔斯.舒万博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救了一个挪用银行公款的出纳员。那人挪用公款炒股票,舒万博用自己的钱填补了亏空,使其不至于受罚。那位出纳员感激他吗?不错,曾经有过一段很短时间表示过感激之情,但是转过身来就开始辱骂和批评舒万博——一个使他免于牢役之灾的人。   如果给一位亲戚100万美金,你是否会希望他对你心存感激呢?安德鲁.卡耐基就曾如此做过。但是,如果他能从坟墓中复活的话,他一定会惊讶地发现那位亲戚正在谩骂他呢。为什么呢?因为卡耐基将36500万美金捐给了公共慈善机构——他的亲戚在责怪他“只给了区区的100万美金。”   无可奈何,人毕竟是人,在其有生之年,恐怕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改变。所以何不接受这个事实?为什么不能像统治罗马帝国的那个聪明的阿流士一样面对现实。他曾在日记里写道:“今天我要去见那些多嘴的人,那些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知感激的人。但是我既不吃惊,也不难过,因为我无法想像一个没有这种人的世界。”   此话十分有道理。如果你整天埋怨他人毫无感激之情,应该怪谁呢?是怪人性如此,还是怪我们对人性不了解?如果我们施恩而不图报,那么偶然得到他感激,就会有一种意外的惊喜;当然,如果我们得不到,也就不会为此而难过了。   以下是我在这一章中想谈到的第一个要点:人的天性极其容易忘记和感激他人,因此,如果施一点点恩惠就希望别人感激不尽的话,那么就会使我们整天头痛不已。   我认识一个纽约女人,她常常因孤独而埋怨,亲戚朋友也没有一个愿意接近她。这并不奇怪,如果你去拜访她,她就会连续几个钟点不停地诉说自己对侄女有多好,在她们生麻疹、腮腺炎和百日咳时,她是如何细心地照顾她们。长期以来,她供他们吃用,还帮助其中一个念完商业学校,另外一个也一直住在她家里,直到结婚为止。   侄女们有没有来看过她呢?有的,偶尔也会来,但只是为尽一点责任。她们十分害怕来看望她,因为那意味着必须坐上几个小时,听她唠唠叨叨拐弯抹角地骂人,听她那没完没了的埋怨和自怜的叹息。到了最后,当这个女人无法威逼利诱侄女再来看她时,发明了一种“法宝”——心脏病发作。   她真的心脏病发作了吗?的确如此,医生说她有一个“很神经的心脏”,才会发生心悸亢进症。但是,医生们同时表示,他们完全无能为力,她的问题完全是情感上的。   这个女人真正需要的是爱和关注,可是在她看来却是“感恩图报”。她去要求它,她认为那些是她该得的。正是如此,她可能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得到感恩和爱。   世上到处都是类似她这样的女人。她们因为“别人的忘恩负义”、孤独和被人忽视而生病。她们渴望爱,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惟一能够被爱的办法,就是不要去苛求,而是付出且不希望得到任何回报。   这些话听起来似乎很不切合实际,理想主义色彩是否太重了呢?当然不是。它不过是一种基本的常识,一种能让你我变得快乐的良方。在我的家中,就曾发生过这种事情。小时候家里很穷,总是债台高筑,但是父母每年总要想方设法给孤儿院捐些钱物。孤儿院虽然就在爱荷华州,但父母从来没有去过那里,或许也没有人为他们所捐的钱物感谢过他们——除了写信来以外——可他们得到的报酬却非常多,那就是帮助孤儿的乐趣,并且从不希望等待别人来感激。   离开家之后,每年圣诞节我通常会寄一张支票给父母亲,希望他们能买一点好的东西吃和用,但他们却不愿意这样做。圣诞节的前几天我回到家时,父亲总是告诉我他们买了一些煤和杂货送给镇上一些“可伶的女人”——那些孩子多又没有钱去买食物和柴火的人。在送这些礼物时,他们得到许多许多的快乐——那种只有付出,不希望得到任何回报的快乐。   我相信父母有资格成为亚里斯多德理想中的人——那种最快乐的人。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理想的人,是那种以施惠于人为乐,以别人施惠于己而羞愧的人。表现自己的仁慈,高人一等,接受别人的恩惠,往往低人一等。”   以下是我所要说的第二个要点:我们想得到快乐,就不要去想感恩或忘恩,而只需享受施予的快乐。   几千年以来,许多父母总是为儿女的不知感恩而伤透了心,甚至连莎士比亚笔下的李尔王也叫着:“一个不知感激的孩子比毒蛇的牙还要恶毒。”   可是,孩子们为什么就必须心存感激呢?除非我们教他们那样去做。忘恩负义是人类的天性,就像野草一样蔓延,而感恩就像一株玫瑰,必须勤于施肥、浇水,给予足够的教养、爱和保护。   如果我们的子女是个忘恩负义之人,应该怪谁呢?也许应该怪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从来没有教过他们如何表示感恩,又怎么能希望他们对我们感恩呢?   我曾认识一个住在芝加哥的人,常常对人抱怨自己的两个继子不知感恩。其抱怨倒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他娶了一个寡妇,那个女人要他四处借钱,以供养她的两个儿子读大学。他在一个纸盒厂做工,一个礼拜才赚不到40块钱,得买食物、衣服、燃料,付房租,还得还债。就这样他像一个苦力一样辛辛苦苦干了4年,却从来没有抱怨一句。   有没有人感谢他呢?没有,太太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两个宝贝继子也是如此认为,从来也不觉得自己欠继父什么,甚至于连谢谢也不愿意说。   能怪谁呢?怪孩子们吗?不错。可是更该怪的是做母亲的。在她看来,根本不应该在两个年轻人身上增加过多的“负疚感”。她不希望自己的两个儿子“一开始就欠人家什么”,因此从来没有想到要说:“你们的继父真是个好人,帮你们读完了大学”,而是采取相反的态度:“这是他起码应该做的。”   她以为这样做会对她的两个儿子的成长有好处,可实际上,这等于是让自己的孩子在走上人生道路的开端,产生全世界都欠自己的一种危险的观念。这是一种危险的观念,后来其中一个儿子想向老板“借一点钱”,结果进了监狱。   因此,我们必须牢记,孩子的行为完全是由父母造成的。再举一例来说:我的姨妈,就从来没想过自己的孩子会对她“感恩”。小时候,我记得姨妈把自己母亲接到家里来,同时也照顾自己的婆婆。现在闭上眼睛,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两位老太太坐在姨妈农庄壁炉前的情景。   她们会不会给姨妈增添麻烦呢?当然会。可是你在她的一言一行中丝毫看不出来烦恼。对两位老太太,她顺从她们,宠她们,让她们非常舒服地度过晚年。除了两位老人家外,姨妈还必须照顾6个孩子。但她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特别,也不期望因把两位老太太接到家里而赢得他人的赞美。在她心目中,这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也是自己份内的事,而且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今天姨妈怎么样呢?在守寡20多年后,5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组织了5个小家庭,大家争吵着要跟妈妈住在一起。孩子们都非常敬佩她,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离开她。这是感恩吗?不是,这是爱——纯粹的爱。这些孩子在自己童年时,就深受爱的熏陶,现在情况反过来了,他们能付出爱心也就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了。   因此请记住:要培养出知恩图报的孩子,就要自己先身体力行。要注意我们的一言一行;要记住不要在孩子们面前蔑视别人曾经给我们的好处。让我们永远不要说:“看看苏表妹送给我们圣诞礼物,这些桌布,都是她自己钩的,没花她一毛钱。”这种话也许不过是顺口说说,可孩子们却可能听进心里去了。   避免为别人不知感激而难过和忧虑,下面是规则的第三条:   一、不要因为别人忘恩负义而不快乐,要认识到这不过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让我们记住,耶稣基督在一天之内治愈了10个麻疯病人,只有一个表示感谢。为什么我们却希望得到比耶稣基督更多的感恩呢?   二、让我们记住找到快乐的惟一方法,就是施恩勿望回报,只为施予的快乐而施予。   三、让我们记住感恩是“教化”的结果。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子女能知道感激,我们就要教导他们这样做。   愿意以100万卖尽所有吗?   每天我们都生活在美丽的童话王国里,可我们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这是为什么?   认识艾伯特已经许多年了,以前他曾经做过我的教务主任。一天,我们约好在堪萨斯城见面,他开车送我到密苏里州贝尔城——我的农庄。一路上,我问他:“你是如何获得快乐的”他对我讲了一个永远难忘的很有意义的故事。   “以前我常常为很多事情而忧虑,”他说,“可就在1934年春天的某一天,我在韦伯敏西道提街行走,看到了一件事,使我从此之后永远不再感到忧虑了。整个事情发生前后不过10秒钟,可就是那10秒钟,我学到的人生道理比我过去10年里所学到的还要多。”   “我曾在韦伯城开过两年杂货店,”哈罗.艾伯特继续讲:“我不仅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搭进去了,而且还借了一笔债,花了整整7年时间才算还清。杂货店已经关门了,我准备到工矿银行去借点钱,以便到堪萨斯城去找一份差事。我像一个一败涂地的人那样在路上垂头丧气地走着。这时,我看见迎面走来一个没有腿的人,他坐在一个小小的木头平台上,下面装着从溜冰轮鞋上拆下来的轮子,他两手各抓着一片木头,撑着地让自己滑过街来。我看见他的时候,他已经过了街,正准备把自己抬高几英寸爬上人行道,当他把那小小的木头车子翘起来时,我们的目光相遇了。他对我咧嘴笑了笑,问候道:“你早啊,先生,这几天天气真好,不是吗?”他的神情很开心。我站在那里看着他,突然间,我发现自己是多么富有。我有两条腿,能跑能跳。我对自己的自怨自怜感到羞耻。于是,我对自己说,他缺了两腿还能够这么快活,这么高兴,这么充满自信,我这有两条腿的人当然也能。我觉得自己的胸膛挺了起来。原本我只想向工矿银行借100块钱,现在我有勇气去向他们借200块。本来我想到堪萨斯城去试试能否找份差事,现在我能够自信地告诉别人说,我要到堪萨斯城去找一份差事。结果,我借到了那笔钱,也找到了一份工作。   “现在,我在浴室的镜子上贴着下面这几句话,让自己每天早上能够读到它:人家骑马我骑驴,回头看看推车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一次我问艾迪.雷根伯克,当他和同伴们毫无希望地迷失在太平洋里,在救生筏上漂流了21天之久时,学到的最重要一课是什么。“我从那次经验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是,”他说:“如果你有足够的新鲜水可以喝,有足够的食物可以吃,就绝不要再抱怨任何事情。”   《时代杂志》曾经刊登过这样一篇报道,谈到一个战士在关达坎诺受了伤,喉部被碎弹片击中,输了7次血。他给医生写了一张纸条,问道:“我能活下去吗?”医生回答说,“是的。”他又写了一张纸条问道:“我还能说话吗?”医生又回答他:“当然可以”。得到这样的答复后,他写道:“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你为什么不马上停下来问问自己:“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你会发现自己所担心的种种事情,比起其他人实在是微不足道,一点也不重要。   生活中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事情都是对的,只有百分之十可能是错的。如果我们要得到快乐,就应该把自己的思想集中在那百分之九十对的事情上,而全然不理会那百分之十的错误。   如果我们想担忧,想难过,想得胃溃疡,那么就集中全部思想去想那百分之十的错事吧,而无视那百分之九十的好事。   英国很多新教教堂都贴着“多思考、多感激”,这句话也应该铭刻在每个人心上。多想想所有我们值得感激的事,为我们所得到的一切感谢上帝。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史维伏特,可谓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悲观的一位作家。他曾为自己的出生而悲哀,因此每当生日时一定要穿上黑衣,并绝食一天。但在绝望之际,这位悲观主义者却盛赞开心和快乐给人健康的力量。他宣称:“世上最好的三个医生是节食、安静和乐。”   你我每天每个小时都在得到“快乐医生”的免费服务,只要我们能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所拥有的那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财富上——那些财富远超过阿里巴巴的珍宝。你愿意把自己的双眼卖一亿美金吗?你肯将自己的双腿卖多少钱?还有你的两只手,你的听觉,你的家庭。把所有的资产加在一起,你就会发现自己如此富有,即使把洛克菲勒、福特和摩根三个家族所有的黄金都加在一起也不愿意出卖。   可我们能真正理解这些吗?实际上并不能。正如叔本华所说的:“我们很少想到自己拥有的,却时刻想起自己所没有的。”这正是人生最大的悲剧,给人带来的痛苦可能比历史上所有的战争和疾病还要多。   也正是这一点,几乎使约翰.柏马“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脾气恶劣的老家伙”,并且差一点毁了他的家庭。他曾经诉说过关于他的故事。   “从部队退役不久,”柏马先生说:“我开始做生意,通过夜以继日勤奋努力,一切进展顺利。但是很快问题就发生了,我买不到零件和原料。这可能使我被迫放弃生意,为此,我内心充满了忧虑,从一个普通人变成一个脾气恶劣的老家伙。性格也变得尖酸刻薄——当时我无法自知,直到现在才明白。情况越来越恶劣,几乎让我失去了自己快乐的家庭。然而,有一天,一个曾在我手下当兵的年轻人对我说:‘约翰,你应该感到惭愧。这副样子仿佛世界上只有你一人有烦恼一样,就算把工厂关掉,又能怎么样呢?等事情恢复正常后,你还可以重新开始。本来你可以有更多值得感激的事,可是你却不断地在抱怨。天啊,我真希望我是你。你看看,我只有一只胳膊,半边脸都烧伤了,可我从来不抱怨。如果你继续满腹牢骚的话,你不仅会失去自己的生意,还会失去你的健康,你的家庭和你的朋友。’”   “这番话使我猛然醒悟过来,使我发现自己正走在一条歧路上。我下定决心要加以改变,重新找回我自己,现在我做到了这一点。”   另外一位朋友,露西莉.布莱克,在学会自知自足,不为所缺而忧虑之前,几乎也濒临悲剧的边缘。   我认识露西莉已多年,我们曾经一起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选修短篇小说写作。九年前,当她住在亚利桑那州的杜森城时,生活曾遭遇过一次巨变,以下就是她讲述的故事:   “我的生活一直很忙乱,一边在亚利桑那大学学风琴,一边在城里开了一所语言学校,与此同时还在所住的沙漠柳牧场上教音乐欣赏的课程。我整天参加大大小小的宴会、舞会,在星光下骑马。直到有一天早晨,心脏病突发,整个人都垮了下来。‘你必须躺在床上静养一年。’医生说。他居然没有给我任何鼓励,使我相信自己能够完全康复。   “在床上躺一年,像一个废人,甚至可能会死掉。我吓坏了,反复地问自己,为什么我的命运如此多舛,遭遇如此不幸的事情呢?我难道做错了什么,该受如此报应?我又哭又叫,心里充满了怨恨。但无可奈何,我只能遵照医生的话躺在床上等待命运的裁决。我有一位邻居名叫鲁道夫,是一名艺术家。他对我说:‘也许你觉得在床上躺一年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你可以充分利用这段时间,重新认识自己。相信这几个月对你思想的提高,会比你大半辈子还要多。’听了这番话以后,我心情平静下来,开始尝试着学习一些新的价值观念,阅读一些能对人有所启发的书籍。有一天,我听到一个广播电台的新闻评论员说:‘你应该谈论自己所了解的事情。’这类话以前我不知道听过多少遍,但现在才真正深入内心。我决心只想那些对我的生活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快乐而健康的思想。每天早上,我都强迫自己想一些令人激动的事情:我没有痛苦,我有一个可爱女儿;我的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到;收音机里播着优美的乐曲,有充足的时间看书学习,吃得好吃得香,有很好的朋友,来看我的人多到医生不得不挂上一个牌子:每次只许接待一个客人,并且限定接待的时间……我应该为自己感到高兴。   “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九年时间了,现在我的生活很丰富也很生动。我非常感激在床上度过的那一年,那是我在亚利桑那州所度过的最有价值、最快乐的一年。至今我依然保持当年养成的习惯,每天早晨数一数自己有多少得意之事,这是我人生最珍贵的财富。有时候,我觉得很惭槐,因为直到我担心自己会死去之前,才真正学会如何生活。”   亲爱的露西莉.布莱克,也许你还不了解,你所学会
本文档为【快乐的人生——卡耐基著】,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144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5K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1-05-28
浏览量: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