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

举报
开通vip

藏象学说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 《类经》:“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器官;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有诸内者,必形诸于外”,内脏的功能活动在外必定有其表现现象。外在表现包括物质运动现象和精神活动征象,有可见的、感知的、有自觉的、他觉的……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内脏是指脏腑等实体组织器官。藏象学说就是研究生命内在本质(根基)与外在表现及其相互之间的一门学说。 藏象学说,是以脏腑为基础。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照脏腑的解剖形态特征、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脏,即心、肺、...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 《类经》:“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藏,是指藏于体内的脏腑器官;象,是指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有诸内者,必形诸于外”,内脏的功能活动在外必定有其表现现象。外在表现包括物质运动现象和精神活动征象,有可见的、感知的、有自觉的、他觉的……等各种各样的信息,内脏是指脏腑等实体组织器官。藏象学说就是研究生命内在本质(根基)与外在表现及其相互之间的一门学说。 藏象学说,是以脏腑为基础。脏腑是内脏的总称。按照脏腑的解剖形态特征、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脏、腑、奇恒之腑三类:脏,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为“五脏”;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为“六腑”,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等。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即是指这一类腑的形态及其生理功能均有异于“六腑”;不与水谷直接接触,而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组织器官,而且还具有类似于脏的贮藏精气的作用,因而称之为奇恒之腑。《素问。五藏别论》:“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五脏是实质性器官,主贮藏精气,即蕴藏着各种营养必需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根基;六腑是膜状中空有腔的器官,主饮食物的消(传)化吸收——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终产物及废物。脏腑在形态上就是指解剖上见到的器官,与现代认识无二致,《灵枢。经水》:“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即是古代的解剖知识为脏腑学说的形成,在形态学方面奠定了基础。 当然,脏腑作为生命活动的根基,其生理功能必然主导、关联到机体的各个方面,在长期临床观察实践中形成的藏象学说,即试图将生命活动的所有现象与脏腑探寻出相对应的内外因果关系,所以说,藏象学说研究的脏腑,又不单纯是一个解剖学的组织器官,更重要的是分类概括了人体某些系统的生理和病理学概念。 由藏象学说研究到的脏腑体系,是以五脏为核心散发出的相连体系的功能系统,其大致模式是:五脏——五腑——五官——五体——五液——五志——五声——五色……,再与自然界的五行相通应。为什么以五脏为核心呢?可能还因为六腑与能表现生命本质的情志意识活动缺乏密切关联。 人的精神情志与意识思维活动,本是大脑的功能,这在《内经》等文献中已有所记载。但是,在藏象学说中,则认为人的精神情志和意识和思维活动与五脏的生理活动具有密切的关系。由于五脏的生理活动能够统率全身整体的生理功能,所以认为大脑的生理功能正常,有赖于五脏生理功能的平衡协调。五脏的功能活动异常,则大脑的精神意识必受其影响;反之,情志思维活活动动失常,也势必反作用于五脏,从而影响五脏的生理功能。因此,《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说:“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并不是不认识大脑的功能,而是进一步把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加以科学的人类,探讨其与各脏生理活动相感应的关系。 五脏生理功能之间的平衡协调,是维持机体内在环境相对恒定的主导环节;同时,通过五脏与形体诸窍的联系,五脏与精神情志的关系,来沟通体内环境之间的联系,维系着体内外环境之间的相对平衡协调。 1、​ 一、五脏的生理机能 五脏的生理功能,虽然各有专司,但心脏的生理功能是起着主宰的作用。五脏及其相互之间各种生理活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平衡,主要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为基础来进行阐释的。 (一)心 心居于胸腔,膈膜之上,圆而尖长,形似倒垂的未开莲蕊,有心包卫护于外。《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脏颜色赤,在五行属火,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起着主宰生命活动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有: 1.主血脉 《素问·五脏生长》:“心之合脉也”,“诸血者,皆属于心。”《素问·痿论论》:“心主身之血脉。”说明全身的血和脉都统属于心。血管和心脏连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管道体系,心脏搏动,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流行不止,环周不休。血液循环系统都有赖于心脏功能的正常,才有发挥其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运瞳代谢产物等功能,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地运行,周流不息,营养全身,而见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等外在表现。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于血液本身的充盈。心气又主要由原气所化生,所以心脏搏动是根源于原动力的作用。 从现代看,虽然影响心肌收缩能力的 机制 综治信访维稳工作机制反恐怖工作机制企业员工晋升机制公司员工晋升机制员工晋升机制图 ,迄今沿未能清楚阐明,但心脏搏动主要与儿茶酚胺(CA)及电解质K+、Na+、Ca等明显相关,其中心肌收缩动力主要是由CA决定的,且窦房结区域也存在嗜铬细胞,这说明心脏象发动机一样,其运转乃有赖于原动力——元气CA的作用。而水电解质平衡则能表示血液的状况。 2.主神志 《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主神志,也称心主神明,心藏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心脏主持血液循环,为整个机体运送营养和氧气,其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机体新陈代谢的旺盛与否,即心脏的功能反映人体生命活动的状况。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脏是神志活动的根本,主宰精神活动,试就以下几方面进行理解:①如有人从马的心脏里提取到了记忆软件(肽类分子),人的心脏难道就不是记忆软件的发源地?《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即说明记忆是心脏的功能;②心脏具最强的自律性,这种自主功能本身就是神的标志;③心脏对外界影响相当敏感,如躯体运动和情志刺激都最速影响心率的心律,使机体能适应各种变化,这种自动调控机制更是神的标志之一;④心电与脑电最强,即新陈代谢最旺盛,心脏的血液输出直接关系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脑神经元对缺氧最为敏感;⑤从递质方面军看,主要与谷氨酸(GA)相关,新陈代谢旺盛则三羧酸循环增强,产生的GA含量必然更多,而CA是中枢兴奋性递质,再就意识思维的启动机制应主要与心脏相关(或是GA);⑥从病理角度看,有报导说,心脏移植的患者,其精神活动会发生显著变异,且临床上凡有心脏病症者,均会出现神志异常征象;⑦《灵枢·本神》:“心藏脉,脉舍神”,《灵枢·营卫生会》:“血者,神气也”,说明心主神志也与心主血脉的功能相关。 3.在志为喜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喜”有关。藏象学说认为,人对外界信息引起情志变化,是由五脏的生理功能所化生,《素问·天元纪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即把五志分属于五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脏为心……心志为喜”,这是说五志之中,喜为心之志。心脏新陈代谢旺盛,主持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昌盛景象,应有满怀喜悦之感,故喜是由心脏播发的,相通应于心脏。喜乐神经元可能主要与心脏相连,从递质方面看,似主要与E能神经系融通,如有利血平耗竭CA,就可见忧郁不乐的表情。 4.在液为汗 汗,是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汗孔)排出之液体。由于汗为液体。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血与津液又同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说,而血又为心所主,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从现代看,汗主要是水和无机盐,属水电解质体系,在临床可见,对水电质解平衡紊乱最为敏感的就是心脏,严重者常导致心律不齐、心率失常、心悸等症情。水电解质平是维持心脏平正常机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5.其华在面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由于头面部的血脉极为丰富,所以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再者,从面部表情也可察知人的精神状态。一因心主血脉,二由心主神志,面部的光彩可反映内在心脏的状况。 6.在窍为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主舌”,“心在窍为舌”。在窍,即是开窍。心开窍于舌,是指舌为心之外候。舌为“心之苗”,由于舌面无表皮覆盖,血管又极其丰富,因此从舌质的色泽可以直接察知气血运行和判断心主血脉的功能。《灵枢·经脉》:“手少有之别……循经入心中,系舌本。”说明手少阴心经连系舌本。再如心绞患者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类药物来治疗,也可证舌为心窍。舌的功能是司味觉和表达语言,心主产GA,有助于生成谷氨酸钠以维持正常味觉,《灵枢·脉度》:“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而舌的灵敏有利于语言表达,则又主要是指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 总之,心的生理功能,不仅包括心、血、脉在内完整的循环系统,而且还包括主宰精神活动。《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即是对心的主要生理功能的简明概括。 (二)肺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由于肺位最高,故为五脏六腑之华盖。“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肺脏颜色偏白,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受邪侵,故又称“娇藏”。其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 1.主气、司呼吸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肺。”《素问·五脏生成》:“诸气者,皆属于肺。”《素问·六节藏象》:“肺者,气之本。”说明人体一身之气均为肺所生。人体的气是由先天之精气、水谷之精气、自然界的清气(氧气)三者结合而成,而O2是由肺吸入的,肺主吐故纳新,即吸入O2,排出O2,实现了体内气体的交换,从而保证人体新陈代谢(氧化反应)的正常进行。肺主一身之气,还体现于全身的气机具有调节作用。肺的呼吸运动,即是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体现;肺有节律的一呼一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肺之所以能主一身之气,是由于肺有“司呼吸”的功能,呼吸是宗气的机能表现,《灵枢·邪客》:“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宗气是由肺吸入的清气和水谷之精气结合而成,宗气积于胸中,通过心脉输布全身,起着温煦四肢百骸的综合(非单一节制),它接受饮食物中的必需物质(如组氨酸),并受O2的调节等,出现有节律的一呼一吸。宗气的实质可能是指组氨酸-N-甲基转移酶活性及其降解组胺(H)时释放的信息冲动;从肺的胀缩完全依赖于呼吸舒缩的情况来看,宗气又应包含有胃气的机能。宗气亦主持内呼吸,调节细胞膜对O2的摄入。 由上认为,凡气之出入均由肺统制。 2.主宣发和肃降 宣发,是宣布、发散的意思。肃降,是清肃、下降的意思。宣发和肃降,是肺气活动相成的两个方面。 宣发,是肺气向上向外宣布发散的功能,具体体现在:将脾所转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至全身,处达于皮毛,此即《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排出体内的浊气;宣发卫气于体表,以发挥其屏障作用;通过出汗和呼气以调节水液代谢;驱除肺和呼吸道内的痰浊。 肃降,是肺气向下和向内清肃通降的功能活动,具体体现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使吸入的清气和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下行,以保证吸入的清气为机体所用;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以上功能包含了呼吸运动、气管纤毛运动、肺泡气体交换、肺循环等的机能综合体现。 3.通调水道 通,是疏通;调,是调节;水道,是水液运行和排泄的道路。肺主通调水道,是指肺对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有疏通和调节作用。 (1)​ (1)       肺是前列腺素合成和灭活的主要器官,血液中前列腺素能直接作用于肾血管,改变 肾血液分布,对尿量起调节作用。其在动脉内的浓度及全身效应,主要由肺脏控制。这可能即是“肺为水这上源”的理论依据。 (1)​ (2)       肺循环为低压低阻系统,肺间有丰富的淋巴管网络,能防止液体由血液渗出到肺泡 和加速肺泡中体液被吸收入血,有利于体液吸收转运。实验性向肺泡注水,可迅速地被肺毛细血管吸睡入血液,这是因为液体从血液透入肺泡的肺毛细血管压为8~10mmHg,比液体从肺泡进入血液的血浆胶体渗透压(25~30 mmHg)要低得多。这说明肺有转运水液的能力。 (1)​ (3)       生理学研究已明确,正常人每日由呼吸道以水蒸汽形式排出的水分可达250ml。呼 吸速度越快,排出水分越多。 (1)​ (4)       肺还通过排出CO2的多少,来控制血浆中H2CO3的浓度,以调节体液酸碱平衡。 (1)​ (5)       有人对30只兔子用人工扩张肺,增加肺通气量的办法,观察扩肺前后的排尿变化, 并同时用切断双侧迷走神经、摘除脑下垂的方法进行对比,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家兔在扩肺后,均出现明显的抗利尿效应,并与垂体、迷走神经有一定联系。 (1)​ (6)       实验研究发现,心房和肺静脉内存在压力感受器,可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传入, 作用于丘脑和延髓心血管中枢,一方面影响肾交感神经的传出冲动或调节抗利尿激素的水平,影响肾对水液及电解质的排出,达到调节血容量的效果。 以上或可说明‘肺主行水“,通调水道的功能。 4.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血液循环而聚会于肺,通过气体的交换,然后输布到全身。红血球通过肺脏释放出CO2,再携带O2,静脉血就变成了动及血。 肺主治节,是指肺具有治理调节气血津液运行的作用。有人从研究肺对血压的影响来探讨肺对血液的治节,认为,缓激肽灭活主要在肺,血液中无缩血管活性的血管紧张素I经肺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转化酶转化为有缩血管活性,并能刺激醛固酮分泌的血管紧张素II。血流经肺脏时,可以除去大量的舒血管物质——缓激肽,而产生一种强大的缩血管物质——血管紧张素II,可见,肺在维持外周血管张力,保持血压稳定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还有人通过观察肺气虚病人血流图,提示肺气虚病人肺血管弹性较差,肺动脉血流量减少或肺循环阻力增加,以论证“肺主治节”以助心血之功能。 5.在志为忧,甚则悲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类生活在缤纷的世界里,不断从外界获取营养等良性成分,也必然接触不良事物而被伤害。肺系主与外界相通交换,若有不良刺激(包括病原体、异物、精神感情等),首先即侵犯肺,如此则必然使人产生忧伤的情感。肺对异物刺激最为敏感。从分子水平看,如异物侵入组织,首先是刺激组织细胞释放H等炎症反应分子,若免疫机能正常,则很快消灭异物,炎症减轻至消除;若免疫机能不及,则H释放增加,出现炎症反应,甚则引起疼痛等悲伤反应。H实际上应是诱导免疫因子。 6.开窍于鼻,在液为涕 鼻是气体出入的通道,与肺直接相连通,故称鼻为肺之窍。鼻的通气和嗅觉功能,必须依赖肺气的作用,《灵枢·脉度》:“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自香矣。”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化液……肺为涕。”涕是由鼻粘膜分泌的粘液,有润泽鼻窍的功能;粘膜下血管丰富,可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并可使吸入的气体在未到肺泡之前获得净化和湿润。 7.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素问·经脉别论》:“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其荣毛也。”《素问·五脏生成》:“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肺主皮毛,皮毛的营养来自肺气的敷布,即由肺之余气——次级代谢产物提供营养。另《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重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是论“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还通过肺气宣发输布,主皮毛,荣肤发,协助腠理起固卫御邪的藩篱作用。①皮毛包括皮肤、汗腺、毫毛等组织,是一身之表,这与肺是与外界相触交换,是属于同一通外体系的;②从呼吸机制的演变来看,如两栖类动物的皮肤就具有呼吸机能;③现代生理学也认为皮肤参与、协助机体的呼吸机能。 总上所述肺的各项功能是相互关边的,必须融通起来加以认识。 (三)脾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脏(淋巴小结)颜色偏黄,五行属土,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脾的形态,《难经·四十二难》:“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一般认为,“散膏”就是指现代解培学的胰腺,“脾”就是脾脏,藏象学说所论之“脾”,则包括了脾脏和胰腺的生理机能。 脾是最大的淋巴器官,可说是淋巴系统的核心,而中医论述的脾之功能时,即已统括了淋巴系统的功能。 1.主运化 运,即转运输,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送至全身的功能 ,可分为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方面。这两方面的作用是相互连系不可分离的。 运化水谷,即主管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转输。脾的特性就是主消灭异物,再变化成其它小物质,以利于机体吸收、利用。从现代看,这主要是指消化系统的功能:(1)运送食物——机械性消化,《素问·奇病论》:“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饮食物虽受纳于胃,但其精微则赖脾之运化,即认为运送食糜是脾的运化功能表现。(2)分泌消化液。①胃液分泌:《素问·厥论》:“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认为胃液分泌消化酶之基因定位在6号染色体上(脾脏所主),似可证。②胰液分泌:胰腺与脾脏是相合而言,其功能特征同样是主消、主化,密不可分,胰液对消化食物是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脾消化水谷的功能,主要是指胰腺的功能,而小肠分泌消化液只是胰腺为后天之本(参见后文)、统领六腑的功能延伸。(3)营养物质的吸收。①静脉吸收:《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即指水谷精微是通过门静脉入肝,再随静脉血入心的过程。营养物质在消化道的吸收是由脾主持的,是脾的功能表现,如胰岛素就影响糖类的吸收。②淋巴吸收:主要是指对津液的吸收,见“脾主升清”。 运化水液,是指脾有吸收、输布水液,防止水液在体内停滞的作用。水液之所以能布散至全身发挥其润养作用,有赖于脾的运化功能。《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景岳全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这些实质上都是淋巴系统运输和调节体液的作用。 2.主升清 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把水谷精微向上转输至心、肺、头目等的功能,它是脾主运化功能的主要体现。脾具有主升的特性,所升之清就是水谷精微及其所化生的气血。①食物转化而来的营养物质的吸收,虽说部位在小肠,但主要是依赖淋巴管的升吸作用来完成。“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虽说是揆度(推理)得来的观点,或可认为是比较形象地描述了脂及乳糜微粒等从肠粘膜,经过毛细淋巴管→中央乳糜管→淋巴管→胸淋巴导管→肺脏进入血液循环的全过程。②其它气血津液精微的向上输布,也有赖于淋巴系统的升吸功能来调节完成。③脾气主升,对维持腹腔的内脏位置有重要作用。 3.主统血 统血,是统摄血液,也即调控血液在脉内运行,不致逸出脉外的意思。《难经·四十二难》:“脾裹血,温五脏。”脾统血的主要机理,实际上是气的固摄作用。(1)从脾的功能看:①滤血:脾的边缘区及脾索是滤血的重要结构,其中含有大量巨噬细胞,能及时清除血内的异物、衰老的红细胞和血小板等,还通过阻留血小板赋予其活性。这可能固摄作用的体现。②造血:脾在胚胎时能造各种血细胞,出生后脾只产生淋巴细胞。当严重缺血或在某些病理状态下,脾还可恢复造血功能。③储血:人脾约可储血40ml,血细胞浓集于脾索及血窦内,机体需要时,脾可将所储的血细胞释入血循环中。(2)再从微循环看,毛细血管与淋巴窦的协同功能,由于淋巴系统调节水液,从而维持循环的正常状态,即脾还通过运化实现统血功能。 4.在志为思 思,即思考、思虑的意思,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灵枢·本神》:“因志而存变谓之思”。目的是通过思考来获得转机、转变、变化,这与脾主消、主化,变化、转化异物的功能特性是一脉相承的。 5.在液为涎 涎为口津,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为涎。它具有保护口腔粘膜,润泽口腔的作用,在进食时分泌较多,有助于食品的吞咽和消化。《素问·宣明五气》:“脾为涎”。涎的分泌主要与脾相关。涎是指桨涎,内含淀粉酶较多。分泌腺主要是指腮腺和唾液腺。 6.在体合肉、主四肢《素问·五脏生成》:“脾之合肉也。”《素问·痿论》:“脾主身这肌肉。”肉,指肌肉组织,从整体联系的观点出发,考察证明肌肉主要与脾相关。①脾主肌肉,因水谷经过脾消化之后,其精微由脾吸收运送到全身,肌肉才能得到营养。肌肉对营养(葡萄糖)低下最为敏感。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脾生肉。”肌肉由脾之余气——次级代谢产物充养。③从胚胎发育看,肌肉组织与脾均起源于中胚层。④脾主去甲肾上腺素(NE)能系统,调节供血量营养肌肉;胰主Ach系统,调控肌肉的舒缩运动。 四肢为人体之末,又称“四末”,为何脾主四肢,试作如下分析:①四肢为力量发动表现之所在,有赖于肌肉的功能强健。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实四肢”。脾主运化和升清,脾气健运,则四肢营养充足,活动运用自如。③《素问·大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行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说明脾气政党四肢才能得充养,这可从胰岛素和Ach能系统功能来认识。④《素问·阳明脉解》:“四末者,诸阳之本也。”四肢促产能之阳主要是NE,而脾主要现NE系统相关。 7.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脾主口……在窍为口。”口,指口腔。脾主消化系统,而口为消化道的开端。口腔的功能包括口味、食欲和分泌涎液等,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纳谷馨香。《灵枢·脉度》:“脾气相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唇,是口唇,是口腔的一部分,同样受脾脏的精气所充养。肺之外荣口,表现在唇,《素问·五脏生长》:“脾……其荣唇也。”《素问·六节藏象》:“脾……其华在唇四白。” 8.与免疫系统关系 《金匮要略》:“四季脾王不妥邪。”《脾胃论》:“欲人知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说明脾有明显的抗御病邪作用,这主要是脾与卫气关系密切。①《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浊者为卫……卫在脉外。”《灵枢·邪客》:“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卫气产生于脾运化而成的水谷悍气,无充足的水谷营养,也就没有充足的卫气。脾与免疫系统的关系,也就是营养代谢与免疫系统的关系。②脾这特性主消化异物,同样也主消除体内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异物及消灭侵入体内的病邪,这主要是指脾属淋巴系统的免疫功能。③现代研究证实,脾虚证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而用补脾药治疗后则有显著提高。 (四)肝 肝信于腹部,横膈之下,右胁之内。“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脏颜色偏青,五行属木,其性体阴而用阳,为罢极之本。 1.主疏泄 疏,即疏通;泄,即发泄、升发。肝主疏泄,指肝气具有疏展、升发、柔和的特性,以维持气血平和,性情畅达,故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之说。肝的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调畅气机:气机,是指新陈代谢的机制,包括物质升降出入的运动机能。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对气机运行是疏通、畅达的作用,所以对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平衡协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调畅气机,是指肝对物质代谢的互转化功能,还包括肝的解毒功能等。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肝脏是人体贮藏养料,调节营养物质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在肝脏内血液与肝细胞亲密接触,因此肝细胞可以转化和改变血液中的许多成分。①肝脏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作用是:能转化果糖和乳糖为葡萄糖;即将门静脉中的葡萄糖转变为糖原;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能分解糖原为葡萄糖;通过三羧酸循环使蛋白质、脂肪转化为葡萄糖。故肝脏能调节血糖维持于一定水平。②对脂肪代谢的作用:当血脂升高时,肝脏和其它组织可将其从血中移去贮存;能转化碳水化合物为脂肪;能使蛋白质的氨基酸脱氨基后变为碳水化合物,再转化为脂肪;能转化脂肪为碳水化合物。③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蛋白质经消化成为氨基酸,经由门静脉血循环转运至肝脏,脱去氨基变为丙酮酸、乳酸等中间产物,成为能量的重要来源;蛋白质在肝脏中能转化为葡萄糖;血氨在肝脏中合成尿素,由尿中排出解除氨毒;肝脏合成血浆蛋白;能为合成内分泌激素和血红素提供氨基酸原料;肝脏是许多凝血因子的合成基地。“肝气调达”,意味着肝脏对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功能是正常的。 调畅气机还包含了肝脏排泄解毒以维持机体条达稳健的作用。①肝脏合成尿素以解除氨毒;肝脏还分泌毒素至胆汁,经胆道及肠道排出体外;脏腑还能合成参与解毒过程的各种酶。 从对物质转化的功能看,肝起着枢机的作用,有助于各组织的生理功能维持正常。 (2)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①从解剖特点看,肝性主升,门静脉回流功能正常,则有利于脾胃的血液供应正常。②肝主分泌胆汁,促进脂肪的乳化、吸收。③从物质代谢看,肝主营养物质的转化,供组织利用,调节营养物质血浓度,有助于脾的消化、吸收、运输机能。④肝脏能合成胆碱酯酶,调节胃肠平滑肌运动;肝主产丙酮酸,脾促进Ach合成需丙酮酸为原料。因而有“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的认识(《血证论》)。 (3)调畅情志:这实际上是调畅气机功能的通变。正常的情志活动,有赖于气血运行的正常。肝的疏转发泄功能正常,则身无郁积滞塞,组织所需物质的供应顺遂,则气血运行通畅,情志自然舒畅。肝脏亦是许多内分泌激素(具影响情绪效能)的灭活场所。 此外,妇女的排卵和月经来潮,男子的排精,同肝的疏泄功能也有密切关系,如肝脏参与性激素的调控。 2.主藏血 《素问·调经论》:“肝藏血。”《素问·五脏生成》:“故人卧,血归于肝。”肝藏血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肝的藏血功能,主要体现于肝内必须贮存一定的血量,以制约肝的阳气升腾,勿使过亢,以维护肝的疏泄功能,使之冲和条达。其次,肝的藏血,亦有防止出血的重要作用。调节血量,是指肝对于调节人体各部分血量的分配,特别是对外周血量的调节,起着主要的作用。人体各个部分的血量,是随该部分功能活动的强弱而增减的,并受情绪变化、外界气候等因素影响。当机体活动剧烈或情绪激动时,肝就把所贮存的血液向外周输布,以供机体各部分活动之所需;当人体处于安静休息状态及情绪稳定时,由于全身的活动量少,机体各个部分特别是外周的血液需要量也相应减少,相对多余的血就最藏于肝。故王冰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肝脏为体内重要的贮血器官之一,人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流25%,整个肝脏系统包括静脉系统,可贮存全身血容量的55%,正常人一旦急需时,肝脏至少可提供1000~2000毫升血液,以保证足够的心排出量。从解剖看,肝血窦是肝内的特殊毛细血管,具有储存和调节血量的功能。 3.主藏魂 《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肝藏魂,魂为精神活动之一,魂是神的前体,有生神的作用,即属于未萌的潜意识,是一种不能自知不觉的精神状态。魂的表征如《类经》注云:“魂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正常状态,魂是附着于神而存在。 4.在志为怒 怒是在情绪激动时的一种情志变化,在不良刺激下,易使气血上涌,升泄太过,则情绪激亢,即表现出怒的形式。由于肝主疏泄,阳气主发,为肝之用,故说肝在志为怒。 5.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素问·血气形志》:“肝主筋”。筋即筋膜,附着于骨而聚于关节,是联结关节、肌内的一种组织,即包括肌腱、腱鞘、韧带等膜状结构。《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筋是肝之余气所滋养。爪,即爪甲,为筋之延续,“爪为筋之余”,《素问·五脏生成》:“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爪甲为肝之外荣表现,可以反映肝的机能状况。 6.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目,即眼睛,司视觉,《素问·脉要精微论》:“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就是对目这视觉功能的简要描述。目与肝联系最为密切。肝的经脉上连系于目系,目的视力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之濡养。《素问·金匮真言论》:“肝开窍于目。”《素问·五脏生成》:“肝受血而能视。”《灵枢·脉度》:“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说明目之所以能发挥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之阴血的濡养。现代证实,肝脏是人体内含维生素A(VA)最多的组织,肝脏贮存的VA约为体内总量的95%,且能把VA原——胡萝卜素变成VA,VA参与视觉的功能,由其活性形式11-顺视黄醛构成视紫红质的成分。所以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可以从目的状况反映出来。 但还须指出,五脏六腑之精气也皆上注于目,因此,目与五脏六腑都有内在联系,《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于项中。”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五轮”学说,给眼科的辨证论治打下一定的基础。 泪从目出,肝开窍于目,故“肝为泪”。泪有濡润眼睛,保护眼睛的功能。泪腺分泌泪液,与肝相通应。 (五)肾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脏颜色偏黑,五行属水,为脏腑阴阳之根本。 肾包括现代所认识的肾脏、肾上腺、性腺等的生理功能。 1.主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说明藏精是肾的功能,肾对于精具有闭藏而不致无故流失的作用。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的物质基础,所以,精实质上是指酶元及激素元等物质,而更偏于指蛋白质,因蛋白质才具有生物活性,《素问·金匮真言论》:“夫精者,生之本也,”即明确指出,精是生命的根本。 肾所藏之精,来源于两个方面,即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于父母,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灵枢·本神》:“生之来谓之精。”后天之精是指同生以后,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后的水谷之精气,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藏之于肾。《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都归藏于肾,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先天之精必须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培育和充养,才能充分发挥其效应;后天之精的化生,又依赖于先天之精的支持,两者相辅相成,组成肾中所藏之精。 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效应,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健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这就描述了人体生、长、壮、老的自然规律,肾中精气的盛衰决定着机体的生长壮老,并明确指出以齿、骨、发的生长状况,作为观察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 2.主张《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肾主水液,是指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对于体内水液(水电解质)的输布、排泄,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水液中有营养的津液,通过肾阳的温煦蒸腾,重吸收以再发挥它的应有功用;一是将利用后多余的水液特别是代谢后的浊毒物质,通过肾生成尿液而输到膀胱,排出体外。 3.主纳气 纳,是固摄、受纳的意思。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吸入的清气,使清气深入人体的作用。人体的呼吸功能,虽为肺所生,但必须依赖于肾的纳气作用,才能使呼吸保持一定深度,从而使肺吸入的O2能够下达深入,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类证治裁·喘证》:“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 从现代看: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及皮质激素可使呼吸道平衡方面,有利于呼吸的顺利进行。“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这就是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表现。②在酸碱平衡方面,肾脏排泄酸性物质,有利于肺的呼吸功能正常进行。若功能不及,则血液呈酸性,CO2由肺释出明显增加,而出现气喘症等,这可能是肾的气化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具体体现。 4.主藏志 肾藏志,志是意志和经验的存记。《灵枢·本神》:“意之所存谓之志。”言其作事能有主见、有目的的进行。因“肾藏精,精舍志”,脑的机能赖肾精的不断充养。“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使人能精力充沛,意志坚强,又灵活多变。综上是使人有内蕴的志向、理想、信念,亦主要与长久记忆相关。 5.其情为恐 肾在志为恐。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的反映。恐与惊相似,但惊为不自知,事出突然而受惊;恐为自知,谷称胆怯,即外来为惊,内生为恐。肾主闭藏,若功能不及,则精微易流失,自体亏损内虚,必然会出现恐怕反应;肾主生长,若功能不及,缺乏生发之机,自现惊惧。这说明与肾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连。 惊恐属肾,但总与心主神明相关。心藏神,神伤则心怯而恐。《素问·举痛论》:“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即是说明恐和惊的刺激,会对机体的气机运行产生不良的影响。“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的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气迫于下焦,则下焦胀满,甚至遗尿。“惊则气乱”,是指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遭到一时性的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的现象,即“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 6.在液为唾 肾液中较稠厚的称为唾。唾为肾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养肾中精气的作用。唾是口腔中分泌的粘液,主要含粘蛋白,使唾液具有粘稠性质,分泌腺主要是舌下腺。 7.主骨、生髓、通于脑,其华在发 《素问·宣明五气》:“肾主骨”。《素问·五脏生成》:“肾之合骨也”。说明骨骼的生长、发育、恢复均赖肾精的滋养。骨是构成人体的支架,全赖肾精为根本。“齿为骨之余”,牙齿和骨骼的营养来源相标,骨之本也。”从现代看:①钙的吸收和代谢,骨的摄取和沉积是受维生素D(VD)的影响,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两套酶系统,一为1-羟化酶系统,它把VD3羟化成具有强烈活性的1,25-双羟VD3;另一套为24-羟化酶系统,它又起着消灭VD3活性的作用。这两种作用在人体内只有在肾脏中才能进行。②人体的生长发育是靠垂体分泌的生长素来支配的,而生长素必须经过肾脏(或肝脏)处理后变成生长间素,才能沉积胶原和硫酸软骨素,后二者是骨和软骨生长发育的必要物质。③肾对钙磷代谢也起着主宰的作用:被肾激活的VD3能使肠管吸收钙磷;肾小管在甲状腺作用下有保钙排磷作用;肾能调节血中钙磷浓度。④性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直接促进钙的沉积、骨基质的增多或成骨细胞的活跃、干骨后期愈合等。 骨骼生长也有赖于骨髓的充盈及其所提供的营养,而骨髓为肾精所化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生骨髓。”《素问·痿论》:“脑为髓之海。”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充实强壮。又“精血同源”,精髓可以化生为血,骨髓为主要造血器官。 肾生髓,同样,脊髓、脑髓也为肾精所滋充养,其气与肾通。《素问·五脏生成》:“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脑为髓之海。”说明脑是由髓汇集而成,且与全身的髓有关。脑是人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器官,为奇恒之腑之一,与生命攸关,不可丝毫受作。《素问·刺禁论》:“刺头中脑户,立死”。说明若针刺太深,损伤了脑,破坏生命中枢,可导致立即死亡。 脑的功能,主管视觉、听觉等感觉以及精神状态。《灵枢·海论》:“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口门》:“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李时珍称“脑为元神之府。”汪昂·《本草备要》:“人之记性,皆在脑中。”这些都说明脑是精神意识活动的主宰,所说的作用也即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肾系主要为神经元及其胶质细胞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帕金森氏综合征用肾上腺髓质植入脑的方法,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素问·五脏生成》:“肾……其荣发也。”《素问·六节藏象》:“肾……其华在发。”说明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是反映肾中精气盛衰的标志。“发为血之余”,发的营养来源于血,但其生机则根源于肾,且精与血是相互资历生的。 8.在窍为耳及二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主耳……在窍为耳。”耳为听觉器官,肾精充沛,上濡耳窍,则听力聪敏。《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近代研究发现:内耳与肾脏在组织形态学与生理特性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对某些药物有相似的反应,如链霉素、庆大毒素、卡那霉素等均有毒性反应;在抗原特异性方面也有相关性;肾脏分泌之醛固酮可影响内耳功能。这些可能是肾与耳相联系的物质基础。 《素问·金匮真言论》:“肾……开窍于二阴。”窍,有内脏与外界存在管道相通的意思。三阴,即前阴和后阴,前阴是外生殖器及尿道的总称,后阴即肛门,它们的生理功能主要由肾主持。肾对前阴功能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排尿和生殖机能两方面,小便的贮留和排泄虽在膀胱,但要依靠肾的气化才能完成;性机能的正常与否,和肾精的盛衰密切关系;前阴为肾脏及性腺排泄的窍道。肾与后阴的关系主要在大便排泄方面,由于“魄门亦为五脏使”,布“藏真下于肾”,故后阴亦为肾上腺所司之窍道。 9.五味为咸 肾髓质的高渗状态,含盐分的比例最大,故“肾味咸,咸先入肾。” 10.为胃之关 《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这与肾主水的功能是相关连的。从现代看,这主要与胃泌素关系密不可分,因胃泌素在肾脏灭活,若肾功能衰退,则水液内停聚集出现水肿,尿毒症等,胃泌素病理性增多,则出现腹胀、泛酸等胃气上逆症状。肾与胃的症情具有相关性。 (六)心包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膻中即是心包胳、心包膜,简称心包。心包膜包裹在心脏外面,为心主之宫城,起保护心脏的作用。 1.物理保护 心包膜的壁层是浆膜,心包腔中含少量液体,使心脏壁层和脏层心包膜保持湿润光滑,有利于心脏舒缩运动,起着物理保护作用。 2.代心受邪 《灵枢·邪客》:“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包络。”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强调心主神的机能不能受到侵害。《素问·灵兰秘典论》:“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神明是人的征象,若没有意识的能动作用,就说不上是社会人。心神不能受伤,就由心包代心受邪。而要保护心不受邪,就必须有抗御病邪的作用,即应具有免疫功能。从现代看,胸腺附着于心脏,属于中枢免疫器官,也应是心包的组成部分,其具有免疫应答能力,识别并消灭异物。识别能力亦是神的标志之一。 若胸腺功能缺陷或丧失,就病邪不缺乏抵抗能力和识别能力,病邪入侵和自体免疫的出现,必然导致机体自稳体系崩溃。“病人膏肓”的传说就是形容无正抗邪,无可救药的患病情况,这或许就是说明由于胸腺功能丧失所导致的后果。如“艾滋病就是病毒直接侵袭免疫系统,导致免疫缺陷,直至免疫崩溃,出现无法救治的情形;因胸腺存在血—胸腺屏障,故药物难于渗入;膏肓俞这一穴位的功用也主要是起扶正祛邪的作用,其位置也与胸腺相应。所以说,膏肓可能是指中枢免疫器官及有体自稳体系。 3.内关研究 从现代对内关的研究看,手厥阴心包经(如内关穴)对心脏具有调节作用,所以心包除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外,尚有直接对心脏的效应,可以认为,心包络有部分基因信息表达,与心脏合在一起,共处于同一细胞体系。 1、​ 二、六腑的生理功能 六腑的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实而不能满,“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饮食物自进入人体至排出体外,要通过七道关隘,以利于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这七道关隘即《难经·四十四难》所称之“七冲门”:“七冲门何在?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一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故曰七冲门也。”当在也有腑不是传化水谷,但其共同生理特点都是:以降为顺,以通为用,先贮(藏)而排(泄)。 (一)胆 “胆者,中正之言,决断出焉。”胆与肝相连,附于肝之短叶间,胆又为奇恒之府。 1.贮存和排泄胆汁 《灵枢·本输》:“胆者,中精之府。”胆囊内藏清净之液,即胆汁。胆汁色黄绿,味苦,是“肝之余气泄于胆”而形成的,即由肝脏分泌贮藏于胆。胆汁泄于小肠,有助于对饮食食物的消化,是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这主要是促进脂肪的乳化和吸收。胆汁的化生和排泄,是由肝的疏泄功能来控制和调节的。 2.主决断 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具有不偏不倚的特性。《素问·六节藏象》:“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二)胃 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称为上脘,包括贲门;胃的中部称中脘,即胃体的部位;胃的下部称下脘,包括幽门。 1.主受纳、腐熟水谷 受纳,为接受和客纳水谷。《灵枢·海论》:“胃者,水谷之海。”腐熟,是饮食物在胃中经过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意思。 2.主通降、以降为和 食糜必须下行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胃的通降也是继续受纳的前提条件。胃的通降还包括小肠、大肠的传导功能。 上述两点都是胃气的机能表现。《素问·玉机真藏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说明胃气之盛衰有无,关系到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存亡。胃所,主要是指胃的舒缩功能,主要与Ach能系统的关系最为密切,Ach系统及其调控的机能是胃气健旺与否的标志,或可谓胃气统括了迷走神经的功能。因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力体现,所以胃气是为生命之本。而中气具有升举偏温的特性,兴许是指chE活性。 3.促进血液化生 《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脾胃为气血生化这源,胃处中焦,说明胃与血液化生密切相关。从现代看,在正常胃组织和胃液中,存在着一种与VB12吸收有关的“内因子”,缺乏此因子,就会产生恶性贫血。内因子是由胃腺的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约为6万。内因子在胃内能和食入的VB12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不透析的复合物,移行至回肠,附着在回肠粘膜的特殊受体上,有促进回肠上皮吸收VB12的作用。 (三)小肠 小肠,是一个相当长的曲转的管道器官,位于腹中,其上口在幽门处与胃之下口相接,其下口在阑门处与大肠之上口相连。 1.主受盛和化物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是接受经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的盛器,食糜在小肠内经过进一步消化,才能把水谷化为精微而被吸收,食物残渣则出此下输大肠。 2.泌别清浊 经清化的饮食物,在小肠部位,吸收精微物质,排除浊物,这也是脾胃升清降浊功能的具体表现。 3.主液 “小肠主液”,主指小肠对脂溶性物质的吸收与调节,亦即脂溶性物质主要在小肠被吸收,下入大肠就不被吸收了。 (四)大肠 大肠亦居腹中,其上口在阑门处紧接小肠,其下端紧接肛门。其间又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直肠,阑尾也归属大肠。 1.主传化糟粕 “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将食物残渣糟粕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2.主津 “大肠主津”,指大肠能再吸收糟粕中多余的水分,主持对水分(部分水溶性物质、电解质)的吸收与调节。 (五)膀胱 膀胱位于小腹中央,为贮尿器官,其上有输尿管与肾脏相通,其下出为尿道。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其生理功能是贮尿和排尿。尿液在肾的气化下生成并输入膀胱,当尿液贮存到一定程度,又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及时排出体外。称尿液为津液,可理解为强调尿液仍有重新利用的价值。 (六)三焦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其部位在胸腹腔内。而其形态,由于三焦的某些具体概念不够明确,《内经》未有明确论述,因此引起了后世的争论。①《难经》认为三焦“有名而无形”。②认为有形的代表是张景岳,《类经》:“盖即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府也。”称三焦为“孤府”。《类经附翼》:“今夫人之一身,外自皮毛,内至脏腑,无巨无名,无细无目,其于腔腹周围,上下全体,状若大囊者,果何物耶?”且其着内一层,形色最赤,象如六合,总护诸阳,是非三焦而何?从现代看,可认为受内脏神经支配的胸腹腔外包膜即是三焦,则能兼容两种观点之妙,因胸腹膜脏层亦为构成诸脏腑的外膜。 1.主持诸气 《难经·三十一难》:“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十八难》:“三焦……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六十六难》:“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之气,经历于五脏六腑。”说明人体之气,特别是最根本的原气,是通过三焦布散至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临其境。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故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和气化的功能。如今看来,在外周肾、肠系膜等血管存在有DV受体,可能主要与三焦系相关,且不仅仅如此。 2.外应腠理 《灵枢·本脏》:“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金匮要略》:“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说明三焦将元气布于腠理,主管纹理。腠理具有致密的特性,现代主要是指(皮肤)粘膜层,粘膜层(微血管)应有DV受体存在。所说的“肾合三焦”,主要是指肾上腺与三焦相通应,肾上腺髓质产CA,皮质产皮质激素等,均具有固密的功能。 3.通行水液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渎,即疏通沟渠。也就是说三焦是水液的通路,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这可认为三焦具有疏通透析的作用。 4.三焦的分部与兼能 三焦是脏腑之外膜,其基因表达嵌入各脏腑器官的部分功能,同时兼有分部的功用。 (1)上焦如雾:《灵枢·营卫生会》:“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等称上焦。 《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说明上焦的功能主要是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营卫生会》将其形象地描述为“上焦如雾”。 (2)中焦如沤:“中焦亦并胃中”,所指是胃脘部。现一般认为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部分。 “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说明中焦有参与消化、吸收和输布水谷精微并化生血液的功能。 (3)下焦如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现一般以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脐以下的腹部、阴部以及小肠、大肠、肾、膀胱、肝脏等脏腑。 “故水谷者,常并居于胃中,成糟粕,而俱下于大肠,而成下焦,渗而俱下,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这主要是指大肠和膀胱的功能。后世对藏象学说有了发展,将肝肾精血、命门原气等都归属于下焦,因而扩大了下焦的生理功能特点。 三、脏与腑的关系 脏与腑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关系,由于脏属阴,腑属阳,脏主里,腑主表,一脏一腑,一阴一阳,一表一里相互配合,通过经脉相互络属,从而构成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结构与功能的共通性、对应性。 (1)​ (一)   心与小肠 (1)​ (1)      从外观看:心与小肠颜色最赤。 (1)​ (2)      心脏与小肠的自律运动功能最强。 (1)​ (3)      血液供应最丰富。 (1)​ (4)      细胞中含线粒体最多。 (1)​ (5)      小肠与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最强,在胚胎时属同类结构,而肾小管为少阴经的相关体系,心移热于小肠表现为尿赤。 (1)​ (二)   肺与大肠 (1)​ (1)      肺与大肠的颜色均为偏白。 (1)​ (2)      共同协调体内外出纳的功能。 (1)​ (3)      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利于肺的肃降。 (1)​ (4)      肺藏魄:主要指人的敏觉力、排异力、不可侵犯性,如称肛门为魄门,即指其排异性。 (1)​ (5)      其功能连系可能主要与杯状细胞有关。 (1)​ (三)   脾与胃 (1)​ (1)      颜色均偏黄。 (1)​ (2)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为胃行其津液。” (1)​ (3)      脾主升,胃主降,相反相成。ChE与胆碱乙酰化酶(ChAc)对立统一。 (1)​ (4)      胃为燥土,脾属湿土,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润湿。 脾与胃,一纳一化,一升一降,一燥一润,协同完成消化吸收功能。 (1)​ (四)   肝与胆 (1)​ (1)      颜色均偏青。 (1)​ (2)      胆汁来源于之余气,胆汁所以能正常排泄和发挥作用,亦依靠肝的疏泄功能,胆囊反馈调节肝的机能。 (1)​ (3)      肝主谋虑,胆主决断,协调配合,完成正常的情志机能。 (1)​ (五)   肾与膀胱 (1)​ (1)      膀胱的贮尿和排尿功能,依赖于肾的气化作用。 (1)​ (2)      膀胱经循背(主俞穴)上头,协理肾主精、生髓、通脑的机能。 当然,脏与腑的关系远不止这些,以上只是管窥蠡测的部分佐证,其它方面将有待于今后的不断控讨和深入的研究认识。 1、​ 三、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五行生克乘侮的体现,它们通过许多功能体系来相互联系,还有许多衍化出的功能体系,最终都是落脚在五
本文档为【藏象学说】,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7097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9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文学
上传时间:2011-05-26
浏览量: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