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06级《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练习题

06级《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练习题

举报
开通vip

06级《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练习题哲学模拟试卷一 mkszygl@yahoo.cn 1月10日下午 2:30~4:3006级《概论》练习一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旧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2.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

06级《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练习题
哲学模拟 试卷 云南省高中会考试卷哪里下载南京英语小升初试卷下载电路下试卷下载上海试卷下载口算试卷下载 一 mkszygl@yahoo.cn 1月10日下午 2:30~4:3006级《概论》练习一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选择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旧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是【 】 A. 都认为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B.都认为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C. 都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 D. 都认为世界是静止不变的 2.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 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 】 A.批判其错误观点 B.吸收其合理思想 C.把二者结合起来 D.批判地继承 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 A.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B.从现象到本质的方法 C.逻辑推理的方法 D.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4.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A. 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辩证关系 C.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5.空间是指【 】 A.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B.物质运动的广延性 C.物质运动的顺序性 D.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6.规律是指【 】 A.事物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事物外部表面的偶然联系 C.人们按需要制定的规则 D.人们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 7.二元论的根本错误是 【 】 A.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B.认为世界统一于原子 C.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对立统一的观点 B. 否定之否定的观点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9.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 C.绝对性和相对性 D.变动性和稳定性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1.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 】 A.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 B.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C.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 D.因果观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12.真象与假象的区别在于【 】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是内在的,假象是外在的 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 D.真象从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13.矛盾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法的重要作用,是由【 】 A.否定之否定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 B. 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C.事物的次要矛盾决定的 D.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决定的 14.驳斥不可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 】 A.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 B.人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C.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理性认识 D.实践的成功可以证明人们对客体的认识是正确的 1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1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B.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C.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17.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 】 A.实事求是 B.阶级斗争理论 C.社会发展理论 D.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理论 18.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是否具有思想意识 B.是否具有自然属性 C.是否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D.是否具有宗教信仰 19.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风俗习惯 C.伦理道德 D.物质生产 20.“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 21.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 B.生产工具的水平 C.劳动对象的质量 D.运输设备的状况 2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 A.宗教 B.艺术 C.哲学 D.逻辑学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 】 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24.上层建筑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十分丰富,可以把它们划分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是【 】 A.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B.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C.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D.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5.划分阶级的客观标准是【 】 A.政治标准 B.经济标准 C.道德标准 D.社会标准 26.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7.科学的发展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 A.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 B.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或错误 C.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D.意识形态的先进或落后 28.共产主义社会无疑是非常美好的,我们深信这是【 】 A.社会基本矛盾消失了的社会 B.没有任何矛盾的社会 C.人类自由自觉创造历史的开端 D.人类历史终结的社会 29.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个人所从事的职业是否重要 B.个人对社会奉献的多少 C.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 D.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多少 30.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人们【 】 A.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性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共同拟定的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改造自然和社会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下列选项中,属于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有 【 】【 】【 】【 】【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的本原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C.物质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问题 D.物质世界能否为人们认识的问题 E.运动是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问题 3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重要理论意义在于它有利于【 】【 】【 】【 】【 】 A. 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物质的可知性 C.坚持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克服形而上学物质观的局限性 E.批判孤立静止的错误观点 33.事物的度是指【 】【 】【 】【 】【 】 A.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 B.事物质与量的统一 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那个总量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E.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有【 】【 】【 】【 】【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联系发展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E.因果作用规律 3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 】【 】【 】【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E.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36.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原因在于【 】【 】【 】【 】【 】 A.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地理环境不能影响生产的发展 D.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生产方式制约 E.地理环境不能影响人的心理特点和生理变化 37.阶级的消灭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指的是【 】【 】【 】【 】【 】 A.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 C.极大地提高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D.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E.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差别 38.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 】【 】【 】【 】 A.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B.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E.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39.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是【 】【 】【 】【 】【 】 A.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B.人生观是世界观的基础 C.人生观和世界观没有必然联系 D.人生观对世界观有重大影响 E.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40.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综合的,而不是单一的。下列各项属于社会进步的标准的有【 】【 】【 】【 】【 】 A.先进的社会意识代替腐朽的社会意识 B.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C.先进的生产关系代替落后的生产关系 D.进步的政治制度代替反动的政治制度 E.良好的道德风尚代替腐朽的道德风尚 06级《概论》练习二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3、哲学是 (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这在哲学上符合 ( )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这是一种 (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 )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 )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9、“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和需要所从事的社会活动所引起的社会结果,是由各种社会 因素和社会力量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造成的”。这是一种(   ) A.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20、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 )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 ) 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特殊形式 2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指的是 ( )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2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7、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D、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 28、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 C、人的心理状况 D、人的自然属性 30、下列选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 A.理在事先 B.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D.心外无物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材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 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E、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3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3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 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 )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36、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 ( ) A、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B、按地区划分居民 C、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E、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37、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 ) 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它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38、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有 ( ) A、科学可以使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劳动方式 C、科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管理社会 D、科学可以改变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E、科学可以引起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 39、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进步内容的有 ( ) A、物质文明的进步 B、精神文明的进步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生产力的发展 E、道德水平的提高 4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人的本质 ( ) A、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B、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D、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E、是自然的,不是社会的 06级《概论》练习三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哲学基本问题是( ) A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D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 2.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 D 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 B 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 C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 D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4.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 ) A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 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 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5.科学证明,人脑是( ) A 思维的源泉 B 思维的产物 C 思维的器官 D 思维的对象 6.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 A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 B 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 A 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 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D 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8.“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一种( ) A 不可知论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 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   B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 C 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式   D 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 10.下列现象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 昼夜交替  B 寒来暑往 C 磨擦生热  D 电闪雷鸣 11.人们常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 ) A 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 B 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质量互变规律 12.区别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 A 事物变化持续时间的长短     B 事物量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C 事物的质变是否引起了新的量变  D 事物的变化是否顺利和显著 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思维建构   D 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 14.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A 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 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 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 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15.“存在就是被感知”,这是一个( ) A 客观唯心主义命题    B 主观唯心主义命题 C 庸俗唯物主义命题    D 机械唯物主义命题 16.“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表明( ) A 实践是沟通客体关系的桥梁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C 实践是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D 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17.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18.劳动过程是劳动的一般性质和劳动的社会形式的统一。劳动的一般性质是指它是( ) A 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   B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C 劳动者之间的分工协作过程    D 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 19.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   B 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 2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 A 社会意识的历史继承性    B 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影响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变化上的滞后性 21.划分经济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是( ) A 生产力和技术发展水平   B 生产关系的性质 C 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D 上层建筑的性质 22.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 A 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   B 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 C 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   D 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是一致的 23.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 阶级斗争     B 改革开放 C 科学技术革命   D 社会基本矛盾 24.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的根源是( ) A 不同阶级在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 不同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C 不同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D 不同阶级在职业分工上的根本对立 25.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A 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B 文化革命和思想革命 C 革命阶级向反动统治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斗争 D 统治阶级内部进步势反对保守势力的斗争 26.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A 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 B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C 经常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D 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2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A.实践的观点 B.经验论的观点 C.反映论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28.一位哲学家说“譬如一只手,如果从身体上割下来,名虽叫手,实已不是手了”这是 用 ( ) A 整体性的观点看问题 B孤立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 肯定一切的观点看问题 D否定一切的观点看问题 29.、以下正确的观点是 ( ) A所谓主要矛盾是指在矛盾双方中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并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 B所谓主要矛盾是指在矛盾双方中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并决定事物方向的矛盾 C所谓主要矛盾是指在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并决定事物性质的矛盾 D所谓主要矛盾是指在一个复杂的矛盾体系中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并决定事物方向和进程的矛盾 30.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 ) A 两种不同的道路    B 两种不同的状态 C 两种不同的方式    D 两种不同的结果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案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涂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3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唯心主义哲学的正确态度的有( ) A 全盘否定,划清界限B 基本肯定,积极继承 C 认清其本质,揭露其错误 D 剖析其根源,指出其危害 E 具体分析,批判继承 32.下列各项属于意识能动性具体表现的有( ) A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 意识活动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影响作用 D 意识活动具有通过实践改变世界的作用 E 意识活动能够改变社会运动的规律 33.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 ) A 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 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 时间、空间是整理感觉材料的工具 D 时间、空间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E 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34.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 A 水往低处流 B 日出于东落于西 C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 国家是阶段压迫的工具 35.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中(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D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E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36.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 ) A 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 B 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 C 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37.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 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E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3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 A 人与各种自然资源的关系 B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 产品的分配方式 D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E 人和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39.下列各项属于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作用表现的有( ) A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率越来越高 B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C 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D 科学技术的作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E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40.下列表述中,违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的有( ) A 人之初,性本善 B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C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 D 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 E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06级《概论》练习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黑,每小题1分,共30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显著标志在于它具有( ) A. 客观性 B. 矛盾性 C. 实践性 D. 社会性 2.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 A.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B. 对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 对世界万物是否运动发展问题的不同回答 D. 对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的不同回答 3. 一切唯心主义者都主张( ) A. 事物是感觉的集合 B. 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C. 世界统一于精神 D.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4. 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5. 规律是指事物和现象之间( ) A. 普遍的、永恒的联系 B. 间接的、短暂的联系 C. 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D. 相对的、偶然的联系 6. 意识的本质是( ) A. 各种感觉的综合 B.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D.“绝对精神”的体现 7.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 A. 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 B. 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 C.“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 D.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8.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 A. 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B. 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C. 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D. 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强调的是( ) A.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B. 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有重要影响 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内因和外因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10. 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析性统一的规律是( ) A.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B. 对立统一规律 C. 质量互变规律 D. 否定之否定规律 11. 社会经济的发展引起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又反过来推动经济进一步增长。从因果关系来看,这属于( ) A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区别 B.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依存 C.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包含 D. 原因和结果的相互作用 12.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在理论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分歧是 A 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是否承认哲学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D是否承认哲学具有不同于具体科学的特殊的社会功能 13. 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和重点论是 A 内在的统一 B 对立面的融合 C 差别和对立 D 直接的同一 14.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 A. 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 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 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15.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16. 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坚持( ) A. 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统一的观点 B. 实践标准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统一的观点 C. 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观点 D. 具体的实践能对一切认识做出确定检验的观点 17. 把人与自然联结起来的中介是( ) A. 政治制度 B. 经济制度 C. 生产劳动 D. 社会意识 18. 社会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其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 政治关系 B. 生产关系 C. 阶级关系 D. 思想关系 19. 广义的经济结构指的是( ) A. 所有制结构 B. 产业结构 C. 分配结构 D. 生产方式结构 20. 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 ) A. 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B. 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 C.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D.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21. 一切社会意识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在于( ) A. 它们具有阶级性 B. 它们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 它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D. 它们一视同仁地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 22.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 ) A. 看它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B. 看它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C. 看它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D. 看它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3. 国家的政体是( ) A.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 B. 国家政权的政治性质和组织原则 C. 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 D. 国家政权参与经济活动的形式 24. 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 A.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C. 产品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加大 D. 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 25.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 ) A. 承认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 承认政治权力和暴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 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 否认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26.科学的发展受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制约科学发展最主要的社会条件是( ) A.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 C. 是否尊重知识和人才 D. 是否有正确的哲学指导思想 27.历史进步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的根本原因是( ) A. 社会发展具有与自然界发展的不同特点 B. 人类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局限性 C. 严重的自然灾害对经济发展的破坏 D. 旧的社会势力和反动阶级对社会进步的反抗 28. 人在价值关系中与其他存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 A.人既有自然价值又有社会价值,其他存在物只有自然价值 B.人既有物质价值又有精神价值,其他存在物只有物质价值 C.人既可以是价值客体又可以是价值主体,其他存在物只能是价值客体 D.人既有自我价值又有社会价值,其他存在物只有自我价值 29.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 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B.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 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D.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30. 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就是( ) A. 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B. 人们的活动摆脱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制约 C. 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完全自由地创造自己的历史 D. 人们按照共同拟定的计划和谐地改造客观世界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在答题卡 的相应位置上涂黑,多涂、少涂、错涂均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31. 下列科学发现中,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的有( ) A.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 宇宙大爆炸论 D. 细胞学说 E.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32. 列宁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在于它( ) 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 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 C. 坚持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 批判了唯心主义时空观的错误 E. 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划清了界限 33. 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矛盾同一性含义的 ( ) A. 矛盾双方直接等同 B. 矛盾双方相互区别 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D.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E.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34.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 ) A. 是否承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 是否承认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C. 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 是否承认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E. 是否承认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35. 地理环境对生产发展的影响体现在( ) A. 它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B. 它制约一个国家生产部门的分布 C. 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 D. 它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景 E. 它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关系的性质 36. 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A. 它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B. 它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C. 它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D. 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E. 它制约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37. 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有( ) A. 自然经济社会 B. 信息社会 C. 工业社会 D. 农业社会 E. 渔猎社会 38. 主体选择与客观规律的接近和符合的过程是( ) A. 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长期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B. 人们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入的过程 C. 人们不断发现真理和修正错误的过程 D. 人们的主观认识和客观规律达到完全一致的过程 E. 人们逐步摆脱社会规律制约的过程 39. 在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其表现有( ) A. 科学技术已成为把生产力各要素结合成为一个整体的重要因素 B.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劳动生产力越来越高 C. 由科学技术因素造成的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 D. 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 E. 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40. 下列各项体现人与社会关系的有( ) A.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B.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C.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E.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练习一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B 5.B 6.A 7. C 8. C 9.B 10.B 11.B 12.D 13.D 14.D 15.B 16.C 17.A 18.C 19.D 20.C 21.B 22.D 23. C 24.D 25.B 26.D 27.A 28.C 29.B 30.C 二、多项选择题 31.AD 32.ABD 33.ABC 34.ABD 35.ABDE 36.ABD 37.ACDE 38.CD 39.ADE 40.ABCDE 练习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D 5、C 6、C 7、D 8、B 9、C 10、A 11、D 12、D 13、C 14、C 15、D 16、C 17、B 18、D 19、C 20、D 21、C 22、B 23、D 24、B 25、C 26、A 27、C 28、A 29、A 30、D 二、多项选择题 31、AC 32、ABCDE 33、CDE 34、ADE 35、ABCD 36、BE 37、ACDE 38、ABCDE 39、ABCDE 40、ABC 练习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A 5.C 6.D 7.C 8.D 9.B 10.C 11.C 12.B 13.A 14.D 15.B 16.D 17.D 18.A 19.C 20.C 21.B 22.D 23.D 24.C 25.C 26.B 27.A 28.A 29.D 30.B 二、多项选择题 31.CDE   32.ABCD   33.ABDE   34.CDE   35.ABCDE 36.CDE   37.ABE    38.BCD    39.ABCD   40.ABCD 练习四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D 5.C 6.B 7.D 8.A 9.B 10.D 11.D 12.B 13.A 14.B 15.C 16.A 17.C 18.B 19.D 20.A 21.B 22.D 23.A 24.B 25.C 26.A 27.D 28.C 29.B 30.A 二、多项选择题 31.ADE 32.ABE 33.CDE 34.BDE 35.ABCD 36.ABCDE 37.BCDE 38.ABC 39.BCDE 40.ACE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 2007-2008 第一学期 1、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包含哪两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条件? 2、指出唯心主义的形式和根源?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3、对立统一规律的含义?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含义、关系及其作用?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点论和两点论的关系如何? 4、辨证否定观的基本思想?关于事物发展的周期性? 5、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的含义、辨证关系? 6、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区别? 7、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特点及辨证关系是什么?在两者关系问题上的错误倾向是什么? 8、指出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相对性,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的辨证关系? 9、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10、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1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2、恩格斯关于国家起源、本质的重要思想?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新型的国家? 13、阶级的起源和实质?阶级划分和阶级分析? 14、上层建筑的两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5、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如何? 16、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把握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17、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怎样评价苏联模式? 18、如何理解社会主义运动在实践中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19、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20、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本文档为【06级《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练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0501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1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1-05-19
浏览量: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