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建古城丽江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重建古城丽江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举报
开通vip

重建古城丽江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民族艺术 , · 第 期 专题论坛 重建古城丽江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云南 】郭大烈 郭 净 杨福泉 郭大烈 纳西族 , 云南省 社会科 学院 民族 学研 究所所长 , 研 究 员 丽江地震发生以后 , 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到南非总统曼德拉 等许多国际知名人士 , 纷纷来电来函表示 一 对灾情的关注 从文学泰 斗巴金到小学生 , 都积极捐资捐物 , 全力相助 。 有人说 , 昆明机场 出现了二战以后少有的繁忙 。 就中国历次大灾而言 , 丽江地震所 引起的国际救援是空前的 。 其原因 , 当然与丽江独特的...

重建古城丽江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民族艺术 , · 第 期 专题论坛 重建古城丽江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云南 】郭大烈 郭 净 杨福泉 郭大烈 纳西族 , 云南省 社会科 学院 民族 学研 究所所长 , 研 究 员 丽江地震发生以后 , 从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到南非总统曼德拉 等许多国际知名人士 , 纷纷来电来函表示 一 对灾情的关注 从文学泰 斗巴金到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生 , 都积极捐资捐物 , 全力相助 。 有人说 , 昆明机场 出现了二战以后少有的繁忙 。 就中国历次大灾而言 , 丽江地震所 引起的国际救援是空前的 。 其原因 , 当然与丽江独特的文化价值 有关 。 丽江古城位于万里长江第一湾 , 是云南省丽江纳西族 自治县 人 民政府所在地 , 是海拔高达 米玉龙雪山南麓的一块盆地 。 这里居住着纳西 、 白 、 傈僳 、 普米 、 彝 、 藏和汉族等 万同胞 , 其中 纳西族占 。 丽江盆地 , 早在 万年前就有 “ 丽江人 ”在那里繁衍生息 , 还出 土过许多先秦以前的石器 、 铜器 。 西汉置遂久县 , 唐置袖州 , 元设 丽江路 , 明设丽江府 , 至今 已有 多年历史 。 丽江古城核心区有 平方公里 , 居住着 余户 万人 口 , 左右为纳西族 。 据说 , 联合国所批准的世界文化遗产 , 多 系王公贵族故居和古堡 、古寺等历史文物 , 而丽江则是一个活生生 的小镇 。 丽江 一 占城建筑及风貌十分奇特 , 主要有如下特点 丽江古城是纳西族经济 、 社会 、 文化发展的结晶 , 是 “ 南方丝 路 ”及茶马古道上的重镇 。 丽江古城以大江险峡为屏障 , 以玉龙雪山为背景 , 以流水为魂 魄 , 完美地将山与水 、 水与居住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其独特的 专题论坛 · · 城市格局 , 曲折有致的街道 , 高低错落的民居建筑与潺潺流水构成 了人与 自然和谐统一的浪漫空间 , 充满了“ 雪 山 、绿地 、小桥 、流水 、 纳西人家 ”的诗情画意 。 古城是纳西 民族文化与悠久历史的沉积与 精髓 , 它不与国内外任何一座古城雷同相似 。 丽江古城是古乐 、 古桥 、 古路 、 古建筑 、 古文化 、 水文化 、 木文 化 、石文化 、古老的东巴文化融为一体的 、 普通老百姓生活居住 、保 护得 比较完整的纳西族城市 。 由于上述特征 , 国务院于 年 月 日批准丽江古城为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 年 月 , 在丽江召开的云南省政府滇西北旅游工作会 议上 , 正式提出了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项 目 , 受到 国 家建设部 、 文化部 、 文物局及省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 丽江县政府 迅速组织班子 , 按申报工作要求 , 经过艰辛努力 , 于 年 月顺 利完成 申报文件 包括文本 、 电视片 、 幻灯片 , 月 日经国家有 关部门共同审核确认 , 并经国务院同意 , 已正式报送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文化遗产中心 。 年 月 日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亚洲 地 区协调官员梁敏子和教科文组织亚太地 区文化官员理查德先 生 , 在 国家文物局有关人员陪同下 , 冒着余震的危险 , 亲临丽江古 城考察 , 通过考察 , 他们十分欣慰地看到 大地震给古城造成重大 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 , 但是 , 作为古城核心的四方街 、 新华街等主 要街巷受损不大 , 古城的格局和风貌保存完好 , 被称为古城灵魂的 水系破坏不大 , 溪水依然 日夜流淌 , 几十座石拱桥依然完好 , 古城 中纳西古乐 民间老艺人和东 巴老先生无一伤亡 。 然而 , 较之于 自然灾害 , 丽江古城所受到的破坏更多来 自人为 的因素 。 比如几年前建的水泥建筑及一条“ 书记路 ” , 打破了古城合 理而具文化内涵的布局 。近期旅游部门对玉龙雪山的大规模开发 , 修建滑雪场的索道 , 亦引起不少人的担忧 。 虽然这段时间当地政府 清滋艺禾 两 , 康 期 专题论坛 下了大决心 , 坚决拆除古城内具现代风格的房屋和道路 , 但要想让 丽江的生态和人文环境保持独特性 , 还必须作出巨大的努力 。 郭 净 云 南省社会科学院无形文化保护 与研究 中心主任 , 研 究 勋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 , 丽江的文化遗产保护才成为云南文化界 关注的一个焦点 。 年 月 , 多位学者和政府官员在省社科 院聚会 , 就 “ 丽江大地震后古城重建与文化保护 ” 问题进行了认真 的讨论 。 与会者观点虽有分歧 , 但都清醒地意识到 丽江古城的重 建 , 其意义 已超越具体的地域范围 , 而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保 护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 这次会议确定了古城保护的五个要素 ①、 以 自然布局 、顺 山筑城 、顺河修街 、街巷桥相连为特征的基 本格局 ②、 以明代丽江军民府为主体的 、 流官衙门与土司府第相 呼应的政治体系 ③、 以溪水维系的 自然流畅的聚落格局和生态系 统 ④、 以纳西族传统土木建筑为风格的民居式样 ⑤、 以石桥 、 石板路相串的曲径通幽的道路网络 。 具体的措施则有以下八项 ①、 制定并完善保护丽江古城的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 包括政府条例和乡规民 约 , 并努力增强名城意识 , 使之转化为群众的文化保护意识和行 为 。 ②、 由政府和 民间合作 , 组织 由国内外建筑与文化专家及纳西 民间艺人组成的专家咨询组 , 协助有关部门指导古城重建与保护 工作 。 ③、最大限度地防止古城修复中的“ 建设性破坏 ” , 保护 区的 地产和基建应统一管理 , 禁止随意拆毁传统建筑 , 乱建仿古膺品 。 古城重建的外观和基本结构 , 应保持原有的文化色彩 , 尽可能采用 传统工艺和材料 , 现代设施应隐藏在内部 。 ④ 、严格控制古城人 口 密度 , 甚至可考虑适当迁出部分人 口 。 ⑤采取有力措施 , 净化古城 水系及环境 , 并用分段包干等方法加以维护 。 ⑥、保护古城原有道 路格局 , 禁止改曲径为直道 。 原则上禁止汽车进入 。 ⑦制定相应的 经济政策 , 将部分旅游收入用于古建与文化保护事业 , 对古城居 民 专题论坛 · 、 · 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 ⑧鼓励建立各种 民间团体 , 承担古建 施工 文明施工目标施工进度表下载283施工进度表下载施工现场晴雨表下载施工日志模板免费下载 、 防火 、文化保护与开发等事业 , 尤其应考虑建立本地传统艺人及工 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古建队 。 由学者们发起的文化保护活动 , 很快在政府部 门引起反响 。 月 , 丽江地区和县文化局在当地召开了“ 丽江地震后古城重建与文 化保护座谈会 ” 。 这次会议不仅延伸和深化了 月间在昆 明讨论的 话题 , 尤其强调了对历史 、教育 、 宗教等史迹的保护 , 对古城周围生 态环境的保护 以及净化古城文化市场等 。 在拆老街 、 挖古墓 , 将本土文化传统弃之如敝展的大潮流面 前 , 云南的文化人竟然把文化保护当作一件大事来做 , 这本身就具 有警示效用 。 他们的呼吁终于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决策 , 在一定范 围酿成文化保护的小气候 , 它的影响 , 将在以后逐渐显示 出来 。 杨福泉 纳 西 族 , 云 南省社会科学院科研处 副 处长 , 研 究 员 丽江文化遗产保护的另一个方面 , 便是无形文化的保护 。 相 对于固态的建筑 , 流动的艺术 、 宗教和文字更易在现代文化的冲击 下流失 。 而在这方面 , 我们还没有做出多少成绩 。 本土文化的衰 落 , 仍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 丽江这个 中国西南横断山脉中的高原雪域蕴藏着很多文化之 谜 , 自 世纪以来 , 成为国际学人孜孜探索的一方宝地 , 即使在十 少年前我国国门尚未打开之际 , 那些纳西迷 、 丽江迷在大洋彼岸仍 在不倦地力图破译纳 西文化之谜 由西方传教士 、 冒险家 、 学者用 各种手段带走的一万多卷东巴经收藏在美 、 英 、 德 、 法 、 意 、 荷兰等 国的博物馆和 图书馆中 , 成为像敦煌古籍一样的奇货 。 曾居 留丽江 个寒暑 , 有西方 “ 纳西学 之父 ” 之誉的美籍奥地利人洛克 · · 在 年离开丽江后 , 相继在西方诸国出版了 中国 西 南纳西古王国 》、 《纳西一英语百科辞典 》等数百方字的洋洋大 著 , 刮起一股纳西学旋风 年代初 西德国家图书馆在阿登纳总 医族艺术 , · 第 期 一 专面丽司 一‘‘‘‘‘‘‘‘二 二 理的亲 自支持下 , 在西德尚处于战后的经济困难时期 , 决然从意大 利罗马东方学研究所高价买 回数千卷的东巴经籍 , 然后邀请洛克 到西德 , 在德国著名梵文学者雅纳特 · · 博士的协助 下 , 编撰西德所藏东巴经 目录和 内容提要 。 洛克谢世后 , 雅纳特夫 妇继承他的事业 , 苦寒十余载 , 编完了五大卷的 德国东方手稿 目 录 第七套《纳西手稿 目录 》, 这是迄今国际上唯一一套公开出版的 东 巴经 目录 。 德总统卡斯特斯 年访问中国时 , 曾将这套书作 为国礼送给我国 。 英国学者杰克逊 · 在无法进入中国 进行 田野调查的情况下 , 利用洛克的著作和材料 , 完成了他的博士 论文 《纳西宗教 》, 开创了用西方文化人类学理论剖析纳西族东巴 教的先声 。 改革开放以来 , 无数对丽江向往已久的国内外人士涌入滇西 一北探宝 。 一 如英国拍摄的电视纪录片 云之南 》 , 讲述丽江四个民族 家庭的故事在英国播出后引起轰动 。 国际 山地协会与我院学者合 作 , 在丽江建立工业合作社 , 组织生态旅游等 。 这些都容易使人觉 得纳西文化进入了一个满 目苍翠的春天 。 但 余年田野调查中的 所见所闻 , 却使我看到了繁华背后严峻的事实 。 首先 , 经过“ 改土归流 ”等一次次政治风暴的冲击 , 纳西族地区 产生了重大的文化变迁 , 民族传统文化一次次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而遭受灭顶之灾 纳西族闻名于世的古老东 巴文化在民间正不断 地绝迹 , 所剩无几的东巴多至髦墓之年 , 且无人传承 。 英国一报纸 曾刊登 纳西王国最后的三个东巴祭司 的文章 , 惊呼纳西东 巴文 化的困境 。 此非危言耸听之文 , 如照 目前各地所剩无几的老东巴 无传人的情况发展下去 , 多年之后 , 将不复有东巴文化活动存 活 民间 , 被视为丽江旅游重要人文资源的东巴文化将只存在于博 物馆 、 研究所 , 而成为死的文化 , 东巴文化学将只是一门钻故纸堆 的学科 。 目前丽江洞经音乐的传承办得有声有色 , 学员众多 , 听众 如云 。 从纳西人有广采博纳外来文化之长的恢宏气度和琴心惠质 专题论树 ⋯ 照 · · 这一点来说 , 这是好事 但可叹的是很多纳西人 目睹本土文化的衰 落而无丝毫危机感 , 一味沽沾 自喜于纳西人 “ 举人秀才多 ” , 汉文化 水平高等等 , 有的甚至认为本族传统文化是 “ 落后 ”的 , 他们以能及 时赶上时尚或附庸大族 “ 风雅 ” 为荣 。 毋庸讳言 , 丽江不少地方正 上演着 “ 中原所失之礼乐得于野 , 而 ‘ 野 ’之礼则平静于野 ” 的文化 悲剧 。 一个典型的例子 , 便是 “ 白沙细乐 ” 。 音乐史家认为纳西古乐 “ 白沙细乐 ” 是我国屈指可数的几部大型古典管弦乐之一 , 其珍贵 之处还在子它是丝竹合奏 , 分章节 尚存八首歌 、 舞结合而成的套 曲 , 其旋律与 “ 和声 ” 的独特是全国所仅见的 。 由洞经音乐和 “ 白 沙细乐 ”组成的“ 纳西古乐 ” 因此被称为“ 喜马拉雅深处的音乐活化 石 ” 。 遗憾的是 , 当丽江城内以洞经念唱为主体的洞经古乐 已闻名 海 内外的同时 , 流散在乡村的白沙细乐却因无人关注而濒于灭 绝 。 其次 , 民间丰富多采的民俗活动正 日趋衰落 , 传统文化的重要 载体民谣歌舞气息奄奄 , 民间歌手寂寥冷落 , 年轻的民歌手如凤毛 麟角 。 年青一代痴迷于影视流行歌舞 , 过去遍布城乡的歌手一唱 三叹 , 听众如醉如痴 , 很多人能出 口 成章 民歌 , 年轻人甚至可以 即兴编歌斗歌谈情说爱的盛况 已成如烟往事 。 电视文化对过去民 间故事 、礼俗谣谚的家庭传承的冲击犹如风卷残云 。 此外 , 传统民 居 、服饰 、节庆等正在咄咄逼人的“ 现代趋同 ”浪潮冲击下消失和隐 退 。 在城区 、坝 区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 , 教小孩从小就学说汉语 已成风气 , 用母语文化能妙语连珠的祖父母一辈与只会讲汉语的 孙辈结结巴 巴地对话的窘况 已司空见惯 即使在尚操母语的青年 人中 , 大量丰富的传统文化词汇正在消失 。 我近年来参与多项国际合作研究项 目 , 众多国际友人都是出 于对丽江丰富多采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倾慕而选定它为研究点的 。 民族传统文化是丽江魅力之关键所在 。 年加拿大印第安酋长 民族艺术 · 第 期 专题论坛 代表团访问丽江 , 豪爽的酋长们 目睹满街操纳西语的民众 , 独具特 色的纳西风情民俗 , 有儿个不禁潜然泪下 , 说是想起了 自己饱经苦 难 、满 目疮痰的“ 母亲文化 ” 。 面对此情此景 , 深知 自己 民族的“ 文化 危境 ” 的我感慨万端 我曾经去考察过北美多个印第安部落 , 知道 他们不乏汽车洋房 , 现代化水平远 比我们高 , 按理说他们是应该陶 然于西方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生活的 。 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不正是这 种 “ 现代化生活 ” 吗 但正是这些 已经衣食无虞的印第安 民众却受 着一种地老天荒般苍凉而铭心刻骨的心灵痛苦之折磨 , 那是一种 因为母语的平静流失 , 传统文化的全面沉沦而失去精神家园的深 重痛苦 。 呼唤优 良民族传统文化的回归 , 保护濒临危境的民族文化是 长葆一个 民族生命的活力和激情 , 使它魅力长存的动力 , “ 越是 民 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 这一句俗语从某一方面道出了一个人类文化 魅力的真理 。 固然 , 有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今天 已不可能回归 , 如很 多东 巴教仪式 已经失去其社会基础 , 年青一代 已经不会再求东 巴 祭司举行种种法事解决人生困惑与难题 。 但东 巴文化中深蕴的人 生哲理 、 人生智慧 、 人生实践 , 如人与 自然如何保持和谐的深邃思 想 , 如今有几个纳西人知道其底蕴呢 又有几个纳西后生知道过去 与东巴文化水乳交融的种种凝聚着纳西人生命之悲欢离合和激情 的民俗活动呢 如曾经具有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 亦是本族最大的节 日的 “ 祭天 ” 仪式 , 解读人与大 自然之间神秘关系的 “ 祭署 ” 仪式等 等 。 在当今世界面临精神生活贫乏 、环境污染 、 人欲横流等种种劫 难之时 , 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些朴实而澄明的智慧和理性之光 , 不是 能给现代人以很多启迪 , 解决一些当今人类的困惑和难题吗 优 良 传统文化的弘扬 , 可能最终将归结于这一点上 。 纳西这一古老 民族 , 丽江这一文化名城 , 和很多民族一样 , 面 临着如何避免最终趋同于千篇一律的都市文化 、 工业文化或为大 文化所同化的命运之考验 。 陪丽舔一 一 上 引 一一一 二 一 一 二吕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二 一 二二二二二二二 郭净 丽江文化保护活动的兴起 , 是对席卷全球的工业化浪潮的一 种质疑和反拨 。 它所揭示 的主题是 传统与现代应当是延续的而非 断裂的 发展道路应当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 文化应成为人与 自 然 、个人与群体相容并存的纽带而不是充当将其隔离的障碍 。 无论 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否批准丽江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请 , 围绕丽江文化保护而展开的种种事件 , 都将为我们留下一份无形 的精神遗产 。 或许这份遗产并不能完全阻止旅游公司对玉龙雪山 的破坏 , 不能挽救东 巴文化的衰落 , 但它会警示今人和后人 中华 民族在面向世界的同时 , 应当保持 自己的尊严 , 独立并负责地作出 生死枚关的发展选择 。 致 作 者 本刊 为 国 内外公开发行的专辜各 民族文化 艺术研 究 学术 季刊 。 来搞务请用稿 纸誊 写清趁 , 最好用 打印 纸打 印 , 并附 以 字为 限的 中文 内容提要和 一 个 关键词 。 稿件文 辞 力 求精炼 , 一般 不 超过 字 。 同时为便于联 系 , 来稿 时务请注 明作者的真实性名 、 民族 、 所在 单位 、 职称 学位 、 职务及详细 通信地址 、 电话 、邮政编码 。 编样部限 于 力 量 一 般不 办理退稿 , 作者务 请 自留底稿 。 请 勺一稿 两 投 投稿 后 三 个 月仍未 收 到 本 编样部处理意 见 者 可 自行 对 稿件 另作处 理 。 来稿经 录用印 出校样后 , 须请作者作一次校对 校对时一般 不 可 改动 或增减稿件的 内容 , 以 免影响 刊物 的正常 出版 。 参考文 献按在文稿 中 出 现 的先 后次序排列于文 后 , 书 写 格式 pdf格式笔记格式下载页码格式下载公文格式下载简报格式下载 要求 为 著作 主 要作者或编 著者 , 书名 , 出版者 , 出版年及版本 , 页码 。 著作中文献 作者 , 文章名 称 , 书名 , 出 版者 , 出版年及版本 , 页码 。 期刊 刊名 , 主 办者 , 出版年 , 卷 期 号 页码 。 期刊 中文 献 作者 , 文 章名称 , 刊名 , 主 办者 , 出版年 , 卷 期 号 , 页 石马。 民族艺术杂志社
本文档为【重建古城丽江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4565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9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8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5-19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