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残留溶剂检查法

残留溶剂检查法

举报
开通vip

残留溶剂检查法nullnull 残留溶剂检查法 浙江省药品检验所: 王建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挥发性化合物。药品中常见的残留溶剂见表1,除另有规定外,第一、二、三类溶剂的残留量应符合表中的规定;对第四类溶剂,应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限度,使其符合产品规范、GMP或其它基本的质量要求。 表1 药品中常见的残留溶剂及...

残留溶剂检查法
nullnull 残留溶剂检查法 浙江省药品检验所: 王建 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使用,但在工艺过程中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挥发性化合物。药品中常见的残留溶剂见表1,除另有规定外,第一、二、三类溶剂的残留量应符合表中的规定;对第四类溶剂,应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限度,使其符合产品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GMP或其它基本的质量要求。 表1 药品中常见的残留溶剂及限度表1 药品中常见的残留溶剂及限度第一类溶剂(应该避免使用) 溶剂名称 英文名 限度 (ppm) 苯 Benzene 2 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 4 1,2-二氯乙烷 1,2-Dicloroethane 5 1,1-二氯乙烯 1,1-Dichloroethene 8 1,1,1-三氯乙烷 1,1,1-Trichloroethane1500 第二类溶剂(应该限制使用)第二类溶剂(应该限制使用)溶剂名称 英文名 浓度限度(ppm) 乙腈 Acetonitrile 410 氯苯 Chlorobenzene 360 氯仿 Chloroform 60 环己烷 Cyclohexane 3880 1,2-二氯乙烯 1,2-Dichloroethene 1870 二氯甲烷 Dichloromethane 600 1,2-二甲氧基乙烷 1,2-Dimethoxyethane 100 第二类溶剂(应该限制使用)第二类溶剂(应该限制使用)N,N-二甲氧基乙酰胺N,N-Dimethylacetamide 1090 N,N-二甲氧基甲酰胺N,N-Dimethylformamide 880 1,4-二氧六环 1,4-Dioxane 380 2-乙氧基乙醇 2-Ethoxyethanol 160 乙二醇 Ethyleneglycol 62 甲酰胺 Formamide 220 正己烷 Hexane 290 甲醇 Methanol 3000 2-甲氧基乙醇 2-Methoxyethanol 50 甲基丁基酮 Methylbutyl ketone 50 甲基环己烷 Methylcyclohexane 1180 第二类溶剂(应该限制使用)第二类溶剂(应该限制使用)N-甲基吡咯烷酮 N-Methylpyrrolidone 4840 硝基甲烷 Nitromethane 50 吡啶 Pyridine 200 四氢噻砜 Sulfolane 160 四氢化萘 Tetralin 100 四氢呋喃 Tetrahydrofuran 720 甲苯 Toluene 890 1,1,2-三氯乙烯 1,1,2-Trichloroethene80 二甲苯﹡ Xylene 2170 ﹡通常含有60%间二甲苯,14%对二甲苯,9%邻二甲苯和17%乙苯 第三类溶剂(GMP或其它质控要求限制使用)第三类溶剂(GMP或其它质控要求限制使用)溶剂名称 英文名 浓度限度 (ppm) 乙酸 Acetic acid 5000 丙酮 Acetone 5000 甲氧基苯 Anisole 5000 正丁醇 1-Butanol 5000 仲丁醇 2-Butanol 5000 乙酸丁酯 Butyl acetate 5000 叔丁基甲基醚 tert-Butylmethyl ether 5000 异丙基苯 Cumene 5000 二甲亚砜 Dimethyl sulfoxide 5000 乙醇 Ethanol 5000 乙酸乙酯 Ethyl acetate 5000 乙醚 Ethyl ether 5000 甲酸乙酯 Ethyl formate 5000 第三类溶剂(GMP或其它质控要求限制使用)第三类溶剂(GMP或其它质控要求限制使用)甲酸 Formic acid 5000 正庚烷 Heptane 5000 乙酸异丁酯 Isobutyl acetate 5000 乙酸异丙酯 Isopropyl acetate 5000 乙酸甲酯 Methyl acetate 5000 3-甲基-1-丁醇 3-Methyl-1-butanol 5000 丁酮 Methylethyl ketone 5000 甲基异丁基酮 Methylidobutyl ketone 5000 异丁醇 2-Methyl-1-propanol 5000 正戊烷 Pentane 5000 正戊醇 1-Pentanol 5000 正丙醇 1-Propanol 5000 异丙醇 2-Propanol 5000 乙酸丙酯 Propyl acetate 5000 第四类溶剂(尚无足够毒理学资料)第四类溶剂(尚无足够毒理学资料)溶剂名称 英文名     1,1-二乙氧基丙烷 1,1-Diethoxypropane 1,1-二甲氧基甲烷 1,1-Dimethoxymethane 2,2-二甲氧基丙烷 2,2-Dimethoxypropane 异辛烷 Isooctane 异丙醚 Isopropyl ether 甲基异丙基酮 Methylisopropyl ketone 甲基四氢呋喃 Methyltetrahydrofuran 石油醚 Petroleum ether 三氯乙酸 Trichloroacetic acid 三氟乙酸 Trifluoroacetic acid 进样方法进样方法本法照气相色谱法(附录V E)测定。较理想的色谱系统为毛细管色谱柱-顶空进样系统;也可以使用普通的填充柱,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法测定。 顶空进样系统顶空进样系统不污染仪器系统,色谱图干净,精密度好。 供试品溶液基质与对照品溶液基质不同会产生基质效应。 顶空瓶温度过高易产生热降解产物。 高沸点残留溶剂如甲酰胺、乙二醇等不宜用顶空进样方式测定。 溶液直接进样法溶液直接进样法污染仪器系统,色谱图中对残留溶剂测定易产生干扰,精密度较差。 不会产生基质效应。 不产生热降解产物。 高沸点残留溶剂可以用直接进样方式测定。 系统适用性试验系统适用性试验除另有规定外, (1) 用待测物的色谱峰计算的理论板数毛细管色谱柱应不低于5000;填充柱应不低于1000。 (2) 色谱图中,待测物色谱法与其相邻的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 (3) 以内标法测定时,连续进样对照品溶液数次,所得待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偏差(RSD)应不大于5%;若以外标法测定,所得待测物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10%。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顶空进样系统 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对水溶性药品,通常以水为溶剂;当药品不溶于水,但可溶解于一定浓度的酸或碱液中时,可采用酸或碱液为溶剂;对于非水溶性药物,可采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或二甲基甲砜(DMSO)或其他适宜的溶剂为溶剂;选择的溶剂应不干扰待测溶剂的测定。根据药品中残留溶剂的残留量,稀释使其浓度满足系统定量测定的需要。 (2)溶液直接进样系统 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用水或合适的溶剂使溶解;根据药品中残留溶剂的残留量,稀释使其浓度满足系统定量测定的需要。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采用与制备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和溶剂制备对照品溶液。 (1)限度实验:根据残留溶剂的限度确定对照品溶液的浓度。 (2)定量测定:为保证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应根据供试品中残留溶剂的残留量确定对照品溶液的浓度;通常对照品溶液的色谱峰面积与供试品溶液中对应的残留溶剂的色谱峰面积不应相差2倍,且最大不应相差5倍。 色谱柱 色谱柱 1.毛细管柱 (1)非极性色谱柱 固定液为10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如SPB-1、HP-1、DB-1、AT-1、BP-1等。 (2)极性色谱柱 固定液为聚乙二醇(PEG-20M)的毛细管柱,如HP-FFAP、HP-20M、DB-WAX、AT-WAX、BP-20、Supelco wax 10等。 (3)中极性色谱柱 如DB-624、HP-624、DB1301、DB-17、OV-17、DB-35、HP-35、HP-50+等。 2.填充柱 以直径为0.25-0.18mm的乙二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作为固定相。 测定法: 第一法(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系统等温法)测定法: 第一法(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系统等温法) 色谱条件 柱温为40-100℃;以氮气为载气,流速为1.0-2.0ml/min;顶空瓶温度为70-85℃,顶空时间30-60min;进样口温度为200℃;如采用FID检测器,温度为250℃。 测定法 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连续进样不少于2次,测定待测峰的峰面积。 在上述条件下诸常见的有机溶剂的保留值见表2: 表2 诸有机溶剂等温法测定的保留值表2 诸有机溶剂等温法测定的保留值非极性色谱柱系统1 极性色谱柱系统2 溶剂 TR(min) 相对TR 溶剂 TR(min) 相对TR 柱温40℃ 柱温60℃ 甲醇 2.228 0.540 正戊烷 2.317 0.562 乙醇 2.536 0.615 正己烷 2.397 0.581 乙腈 2.638 0.640 乙醚 2.431 0.589 丙酮 2.754 0.668 异丙醚 2.498 0.605 异丙醇 2.847 0.691 叔丁基甲基醚 2.545 0.617 乙醚 2.998 0.727 环己烷 2.670 0.647 甲酸乙酯 3.035 0.736 异辛烷 2.711 0.657 正戊烷 3.045 0.739 正庚烷 2.775 0.673 乙酸甲酯 3.217 0.780 甲基环己烷 2.833 0.687 二氯甲烷 3.236 0.785 二甲氧基甲烷 2.934 0.711 硝基甲烷 3.376 0.819 丙酮 3.096 0.750 表2 诸有机溶剂等温法测定的保留值表2 诸有机溶剂等温法测定的保留值正丙醇 3.584 0.869 乙酸甲酯 3.152 0.764 叔丁基甲基醚3.884 0.942 甲酸乙酯 3.388 0.821 丁酮 4.123 1.000 甲醇 3.703 0.897 仲丁醇 4.391 1.065 四氢呋喃 3.753 0.910 异丙醚 4.647 1.127 甲基四氢呋喃 3.781 0.916 正己烷 4.660 1.130 四氯化碳 3.848 0.933 乙酸乙酯 4.662 1.131 乙酸乙酯 3.912 0.948 氯仿 4.796 1.163 乙酸异丙酯 4.015 0.973 四氢呋喃 5.080 1.232 丁酮 4.126 1.000 异丁醇 5.097 1.236 异丙醇 4.327 1.049 甲基异丙基酮 5.920 1.436 1,2-二甲氧基甲烷4.383 1.062 1,2-二甲氧基乙烷6.038 1.464二氯甲烷 4.429 1.073 乙酸异丙酯 6.274 1.522 乙醇 4.431 1.074 正丁醇 6.319 1.533 氯仿 4.471 1.084 苯 6.432 1.560 甲基异丙基酮 4.515 1.094 甲基四氢呋喃 6.623 1.606 苯 4.703 1.140 四氯化碳 6.638 1.610 乙酸丙酯 5.186 1.257 环己烷 6.659 1.615 三氯乙烯 5.537 1.342 表2 诸有机溶剂等温法测定的保留值 表2 诸有机溶剂等温法测定的保留值 异辛烷 8.141 1.975 甲基异丁基酮 5.981 1.450 三氯乙烯 8.199 1.989 乙酸异丁酯 5.989 1.452 乙酸丙酯 8.771 2.127 乙腈 6.097 1.478 正庚烷 8.798 2.134 仲丁醇 6.136 1.487 甲基环己烷 10.148 2.461 正丙醇 6.599 1.599 甲基异丁基酮 10.252 2.487 甲苯 6.851 1.660 3-甲基-1-丁醇 10.376 2.517 乙酸丁酯 6.882 1.668 甲苯 13.387 3.247 二氧六环 7.671 1.859 正戊醇 13.636 3.307 1,2-二氯乙烷 7.707 1.868 柱温70℃ 异丙基苯 12.246 2.968 乙酸丁酯 5.322 吡啶 13.728 3.327 甲基丁基酮 5.655 柱温80℃ 乙酸异丁酯 6.536 氯苯 8.141 氯苯 8.104 正戊醇 8.989 异丙基苯 13.338   异丁醇 4.589 柱温90℃   正丁醇 5.626 1,2-二氯乙烷 2.550   硝基甲烷 6.250 二氧六环 2.930   3-甲基-1-丁醇 7.295 吡啶 3.280   柱温90℃ 甲氧基苯 6.590   甲氧基苯 10.320 柱温100℃   柱温100℃ 四氢萘 17.784   四氢萘 16.106 第二法(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系统程序升温法)第二法(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系统程序升温法)色谱条件 如为非极性色谱系统,柱温先在30℃维持7min,再以8℃/min的速度升至120℃,维持15min;如为极性色谱系统,柱温先在60℃维持6min;再以8℃/min的速度升温速率升至100℃,维持20 min;以氮气为载气,流速为2.0ml/min;顶空瓶温度70-85℃,顶空时间30-60min;进样口温度为200℃;如采用FID检测器,温度为250℃。 测定法 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连续进样不少于2次,测定待测峰的峰面积。 诸有机溶剂标准物质混合进样,其色谱图分别见图1和图2,各溶剂的保留值见表3和表4。表3:诸有机溶剂在非极性色谱柱系统中程序升温法测定的保留值 表3:诸有机溶剂在非极性色谱柱系统中程序升温法测定的保留值 顺序 溶剂 TR (min) 相对TR 顺序 溶剂 TR (min) 相对TR 1 甲醇 3.986 0.470 25 乙酸异丙酯 11.251 1.327 2 乙醇 4.741 0.559 26 苯 11.251 1.327 3 乙腈 4.866 0.574 27 正丁醇 11.322 1.336 4 丙酮 4.967 0.586 28 四氯化碳 11.424 1.348 5 异丙醇 5.231 0.617 29 二氧六环 11.424 1.348 6 乙醚 5.516 0.651 30 环己烷 11.424 1.348 7 甲酸乙酯 5.87 0.692 31 甲基四氢呋喃 11.424 1.348 8 正戊烷 6.152 0.726 32 异辛烷 12.535 1.479 9 二氯甲烷 6.315 0.745 33 三氯乙烯 12.535 1.479 10 乙酸甲酯 6.63 0.782 34 吡啶 12.606 1.487 11 硝基甲烷 6.849 0.808 35 乙酸丙酯 12.91 1.523 表3:诸有机溶剂在非极性色谱柱系统中程序升温法测定的保留值 表3:诸有机溶剂在非极性色谱柱系统中程序升温法测定的保留值 12 正丙醇 7.43 0.876 36 正庚烷 12.91 1.523 13 叔丁基甲基醚 8.008 0.945 37 甲基环己烷 13.629 1.608 14 丁酮 8.477 1.000 38 甲基异丁基酮 13.629 1.608 15 仲丁醇 8.987 1.060 39 3-甲基-1-丁醇 13.629 1.608 16 1,2-二氯乙烷 9.397 1.109 40 乙酸丁酯 14.667 1.730 17 异丙醚 9.934 1.172 41 甲基丁基酮 15.318 1.807 18 正己烷 9.934 1.172 42 甲苯 15.782 1.862 19 氯仿 9.934 1.172 43 正戊醇 15.782 1.862 20 乙酸乙酯 9.934 1.172 44 乙酸异丁酯 16.725 1.973 21 四氢呋喃 10.05 1.186 45 氯苯 16.725 1.973 22 异丁醇 10.05 1.186 46 甲氧基苯 18.305 2.159 23 1,2-二甲氧基乙烷 10.383 1.225 47 异丙基苯 18.711 2.207 24 甲基异丙基酮 10.907 1.287 48 四氢萘 27.535 3.248 null表4:诸有机溶剂在极性色谱柱系统中程序升温法测定的保留值 表4:诸有机溶剂在极性色谱柱系统中程序升温法测定的保留值 顺序 溶剂 TR (min) 相对TR 顺序 溶剂 TR (min) 相对TR 1 正戊烷 2.317 0.611 25 氯仿 4.158 1.088 2 正己烷 2.397 0.630 26 甲基异丙基酮 4.158 1.100 3 乙醚 2.432 0.640 27 苯 4.354 1.146 4 异丙醚 2.497 0.657 28 乙酸丙酯 4.769 1.262 5 叔丁基甲基醚 2.5470.670 29 三氯乙烯 5.171 1.356 6 环己烷 2.670 0.702 30 甲基异丁基酮 5.501 1.3449 7 异辛烷 2.704 0.657 31 乙酸异丁酯 5.501 1.459 8 正庚烷 2.765 0.673 32 乙腈 5.615 1.480 9 甲基环己烷 2.835 0.747 33 仲丁醇 5.776 1.364 10 二甲氧基甲烷 3.0980.711 34 正丙醇 6.127 1.628 11 丙酮 3.153 0.816 35 甲苯 6.395 1.696 表4:诸有机溶剂在极性色谱柱系统中程序升温法测定的保留值 表4:诸有机溶剂在极性色谱柱系统中程序升温法测定的保留值 12 乙酸甲酯 3.153 0.824 36 乙酸丁酯 6.395 1.898 13 甲酸乙酯 3.452 0.824 37 1,2-二氯乙烷 7.013 1.857 14 甲醇 3.482 0.976 38 二氧六环 7.013 1.888 15 四氢呋喃 3.546 0.908 39 异丁醇 7.013 2.102 16 甲基四氢呋喃3.546 0.917 40 正丁醇 8.510 2.798 17 四氯化碳 3.602 0.866 41 硝基甲烷 9.386 3.101 18 乙酸乙酯 3.680 0.949 42 异丙基苯 9.642 2.319 19 乙酸异丙酯3.680 0.972 43 吡啶 9.952 3.215 20 丁酮 3.797 1.000 44 3-甲基-1-丁醇 10.307 3.791 21 异丙醇 3.980 1.052 45 氯苯 10.660 3.893 22 1,2-二甲氧基乙烷4.037 1.064 46 正戊醇 11.251 4.404 23 乙醇 4.158 1.088 47 甲氧基苯 14.016 5.536 24 二氯甲烷 4.158 1.073 48 四氢萘 22.554 8.204 nullnull第三法(溶液直接进样法) 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连续进样不少于2-3次,测定待测峰的峰面积。 计算法 (1)限度实验:以内标法测定时,计算单位重量样品中的色谱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供试品溶液所得的峰面积比的平均值不得大于由对照品溶液所得的峰面积比的平均值。以外标法测定时,供试品溶液所得的单位重量中样品待测物峰的平均面积不得大于由标准溶液所得的待测物峰的平均峰面积。 (2)定量测定:同高效液相色谱法项下规定。 【附注】【附注】(1)由于相同的药品在不同的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有机挥发性化合物,故含有的残留溶剂的种类可能不同,实际测定中应根据药品生产工艺的特点,首先确定检测的残留溶剂的种类。如试验前不能确定要检测的残留溶剂的种类,可按以下步骤通过实验判断药品中的残留溶剂种类,再测定其残留量。 药物中残留溶剂种类的确定步骤: A.初步判断 采用程序升温法,在非极性和极性2种柱系统条件下,按推荐的程序升温条件测定;将测得的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与表3或表4中的相对保留时间比较,初步判定可能存在的残留溶剂种类。 B.确定 根据初步判断结果,选择适当的等温色谱系统,在推荐的等温条件下测定;将测得的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与表2中的相对保留时间比较,确定药物中残留溶剂的种类。 C.验证 在上述等温色谱系统中,通过标准加入法,进一步验证确定的药物中残留溶剂种类的正确性。 D. 必要时,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或气相-红外光谱联用技术进一步确证。 【附注】【附注】(2)顶空条件的选择 A. 应根据供试品中残留溶剂的沸点选择顶空温度。对沸点较高的残留溶剂,通常选择较高的顶空温度;但此时应兼顾供试品的热分解特性,尽量避免供试品产生的挥发性热分解产物对测定的干扰。 B. 顶空时间一般为30-60min,以保证供试品溶液的气-液两相有足够的时间达到平衡。顶空时间通常不宜过长,如超过60min,可能引起顶空瓶的气密性变差,导致定量准确性的降低。 C. 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必须使用相同的顶空条件。 【附注】【附注】(3)色谱分离条件的优化 如果药品中含有多种残留溶剂,在确定了残留溶剂的种类后,可根据柱温(T)与容量因子()的关系及容量因子与分离度(R)的关系,对柱温进行优化,调节诸色谱峰的分离度,使最难分离物质对的分离度≥1.5。 (4)定量方法的验证 当采用顶空色谱系统测定时,供试品与对照品处于不完全相同的基质中,故应考虑气液平衡过程中的基质效应。由于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供试品溶液基质与对照品溶液基质不同所致的基质效应的影响,故通常采用标准加入法验证定量方法的准确性。当标准加入法与其它定量方法的结果不一致时,应以标准加入法的结果为准。 【附注】【附注】(5)药物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通常属于微量或痕量分析,测定误差与其残留量的水平有关,除另有规定外,平行测定的相对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残留量(%) 允许相对误差 (%) 1-5 <5.0 0.1-1 <20 0.01-0.1 <50 0.001-0.01 <100 【附注】【附注】(6)干扰峰的排除 供试品中的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物易对残留溶剂的测定产生干扰。干扰作用包括在测定的色谱系统中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物与待测物的保留值相同(共出峰);或热降解产物与待测物的结构相同(如甲氧基热裂解产生甲醇)。当测定的有机溶剂残留量超出限度,但未能确定供试品中是否有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物对测定有干扰作用时,应通过试验排除干扰作用的存在。对第一类干扰作用,通常采用在另一种极性相反的色柱系统中对相同样品再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色谱系统中测定结果的方法。如二者结果一致,则可以排除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如二者结果不一致,则表明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对第二类干扰作用,通常要通过测定已知不含该溶剂的对照样品来加以判断。 【附注】【附注】(7)含氮碱性化合物的测定 普通气相色谱的不锈钢管路对有机胺等含氮碱性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致使其检出灵敏度降低。当采用顶空进行系统测定此类化合物时,应采用惰性的硅钢材料或镍钢材料管路;或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法测定。供试品溶液应不呈酸性,以免待测物与酸反应后不易汽化。 通常采用弱极性的色谱柱或经碱处理过的色谱柱分析含氮碱性化合物,如果采用胺分析专用柱进行分析,效果更好。 (8)检测器的选择 对含卤素元素的残留溶剂如氯仿等,采用ECD检测器,易得到高的灵敏度。 【附注】【附注】(9)当测定结果处于合格与不合格边缘时,应以采用内标及标准加入法的结果为准。 (10)甲酰胺、乙二醇等不宜用顶空进样方式测定。 遇到检验结果不合格时的思考遇到检验结果不合格时的思考比较顶空进样法和溶液直接进样法。 比较普通外标法(或内标法)和标准加入法。 采用另一种极性相反的色柱系统中对相同样品再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色谱系统中测定结果。 降低顶空瓶温度。 比较不同的溶剂溶解样品。 做加样回收率试验。
本文档为【残留溶剂检查法】,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96227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26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5-12
浏览量: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