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文化因素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文化因素

举报
开通vip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文化因素 ★★世纪期刊网-专业期刊论文原文服务网站★★ 【关于我们】 世纪期刊网专业提供中文期刊及学术论文、会议论文的原文传递及下载服务。 【版权申明】 世纪期刊网提供的电子版文件版权均归属原版权所有人,世纪期刊网不承担版权问题,仅供您个人参考。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 support@verylib.com 【网站地址】 世纪期刊网 http://www.verylib.com 【网上购书推荐商家】 当当网 卓越网 读书人网 京东IT数码商城 本次文章生成时间:2011-5-1 8:36:27 文章内容从第二页开始! 请...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文化因素
★★世纪期刊网-专业期刊论文原文服务网站★★ 【关于我们】 世纪期刊网专业提供中文期刊及学术论文、会议论文的原文传递及下载服务。 【版权申明】 世纪期刊网提供的电子版文件版权均归属原版权所有人,世纪期刊网不承担版权问题,仅供您个人参考。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 support@verylib.com 【网站地址】 世纪期刊网 http://www.verylib.com 【网上购书推荐商家】 当当网 卓越网 读书人网 京东IT数码商城 本次文章生成时间:2011-5-1 8:36:27 文章内容从第二页开始! 请将本站向您的朋友传递及介绍!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Factors of Japan in Launching Its War of Aggression 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文化因素 · 138· 口 王 真 内容提要:日本作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有其复 杂的因素 。从历史文化层面看 ,近代天皇制是重要的体制性根源 , 它在本质上是一种驱向战争的体制 。植根于岛国文化的“大和民族 优越论”导致 日本民族 精神 的畸形发展 ,并 由此催生出赤裸裸 的日 本法西斯主义 。而资本主义改革极不彻底 的明治维新作为~种历 史机制 ,促成近代天里制与日本畸形 民族精神紧密结合 ,从而 以军 国主义的文化形态推动 日本走向对外侵略扩张之路。 关键词: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 发动 侵略战争 历史 文化 中图分类号:E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2—4492(2005)O5— 0l38—09 作者:王真,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 日本帝国主义是发动第二 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之一,曾使 中国和亚洲人民蒙受了巨大的 灾难。这场战争虽以正义战胜 邪恶而告终,但它留给人类沉 重的反思却是长久的。日本仅 为一个岛国,何以成为“二战” 的远东策源地,敢 冒天之大不 韪,以人类史上罕见的狂妄和 野蛮发动对外侵略扩张的战 争?原因无疑是复杂的。如果 从历史文化层面透析,可以看 到近代天皇制是保护和滋生军 事封建帝国主义的温床,植根 于岛国文化的“大和民族优 越”论导致日本民族精神畸形 发展,而资本主义改革极不彻 底的明治维新则促成近代天皇 制与日本畸形民族精神紧密结 合,以军国主义文化形态推动 此后 日本 走 上 侵 略 扩 张的 道路 。 一 、 近代天皇制 集 中体 现 了 日本 具 有 浓 厚 封 建 因 素 的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文化 ,它是保护 和滋生 军事封 建帝 国主义的温床 制度文化在文化体系中具 有稳定性和权威性,它对精神 文化的发展起着规范和引导作 用。近代天皇制是近代 日本最 王 真: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文化因素 军事史鉴 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度文化, 它确立了近代 日本的政体,决 定着近代 日本的历史走向。 日本从明治维新后进入近 代历史发展阶段,天皇制在这 一 阶段发生重大变化。天皇制 是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制度。 日本近代天皇制是对古代天皇 制的历史传承,又与古代天皇 制有根本不同,这就是天皇成 为名副其实的天皇制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从 “虚君”天皇变为“实体”天皇, 与国家权力紧密结合起来。近 代天皇制的确立是倒幕运动的 直接后果,其实质则是对天皇 制所代表的封建制度文化的认 同和回归。在古代 天皇制 时 期,天皇君临不治,但它的正统 地位并没有因此而动摇,以至 掌握实权的历代武家幕府也不 敢废除天皇朝延,而要使其代 代相因。天皇制的不可移易, 是因为天皇在 日本国民中一直 具有神的权威。日本史籍中记 载着天皇传世肇国的内容,把 神武天皇视为第一代天皇,认 为正是天皇建立了日本,使日 本成为“万邦无比的神 国”。 日本著名学者井上清指出:“自 从7世纪后半期 日本国家的最 高君主自称为‘天皇’以来,统 治阶级就制造 了这样一种信 仰:天皇是天上诸神世界 中的 最高君主——天照大神的子 孙。是以人的形象出现在世界 的神——现人神。”④这种神的 权威意识在漫长的历史中已经 渗透到日本国民的灵魂中,内 化为不可移易的信仰,成为统 合日本 国民的“枢轴”。为了 天皇,日本的军人可以剖腹,百 姓可以殉葬。近代天皇制的确 立,进一步使天皇成为集神权 与政权于一身的最高君主,对 天皇的崇拜和效忠也达到了无 以复加的地步。 近代天皇制利用神权与政 权的高度统一及国民对天皇的 崇拜,牢固地确立起具有浓厚 封建因素的日本制度文化,这 成为保护和滋生军事封建帝国 主义的温床,是 日本对外侵略 扩张的体制性根源。近代天皇 制有三位代表人物,即明治天 皇睦仁、大正天皇嘉仁、昭和天 皇裕仁。这三代天皇中,除嘉 仁因自幼体弱多病而较少介入 政务活动外,睦仁和裕仁都是 军国主义政策的积极倡导者和 推行者。 睦仁在 1867年 2月即位, 时年14岁。他自幼就对骑马 和军事感兴趣,成年以后更以 日本最高统治者自居,主张扩 军备战。1891年,日本开设 了 议会。当时众议院大多数议员 反对政府军舰建造费用预算, 投票决定削减此项费用。在政 府与议会的分歧中,睦仁支持 政府,不但应政府请求解散了 议会,而且指示首相松方正义: “宜告诫地方长官,将来切务要 以良民为议员。”②他这里所说 的“良民”,显 系顺从天皇和政 府扩军备战政策 旨意的人。当 政府和议会有分歧时,睦仁总 是支持政府。1894年春,朝鲜 发生大规模农民暴动,这成为 日本出兵朝鲜的借 口。首相伊 藤博文奏请天皇出兵朝鲜,睦 仁当即批准。开战以后,睦仁 要求军部与 内阁一定要统一, 要好好协商。1904年,日本与 沙俄为争夺中国东北而开战。 对这场战争,天皇早在9年前 即甲午之战时就已有了思想准 备,要使 日本重新夺取辽东半 岛。对于此间大本营会议,睦 仁是每次必到,在听取报告后 再作出裁决。日俄开战后,睦 仁从东京搬到广岛,亲自坐镇 参谋部。"-3俄国波罗的海舰队 出动增援俄国在旅顺12:7的守军 时,睦仁从广岛给指挥进攻旅 顺的乃木希典大将下达诏谕, 命令他不计代价迅速攻陷旅 顺。而此前,睦仁则通过批准 与英国结盟,使英国有效阻止 渡罗的海舰队通过 苏伊 士运 河,延误其战时。结果,不仅旅 顺 口陷于 日军手中,波罗的海 舰队也被 日本海军消灭于对马 海峡。睦仁在位期间,日本打 赢了对 中国和俄 国的两场战 争,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睦 仁的战略策划以及他对政府和 军部的积极支持。 睦仁在 1912年7月去世, 嘉仁即位,由于身体和智力的 原因,他在国务活动方面没有 ① 井上清著:《天皇与日本的 侵华战争》,转引自张海鹏主编:《第 二届近百年中日关系史国际研讨会 论文集》,130页,北京,中华书局, 1995。 ② 井上清著:《天皇与日本的 侵华战争》,前引书,124页。 · 】39· 中国军】.‘科学 2005年第5期 第18卷第5期 什 么作 为。1926年 12月,裕 仁正式即位,时年 25岁。1908 年,裕仁7岁,就进入日本著名 的贵族学校学问所学习,同时 被任命 为皇家近卫师团的少 尉。1912年9月 9日,裕仁被 宣布为皇太子,同时被任命为 陆军 中尉和 海军少尉。1915 年,14岁的裕仁佩带两把武士 宝剑,到宫廷神殿 中进行涂油 仪式,从而成为一名武士,并开 始大肆为军国主义张目。 从裕仁 1926年底即位到 1945年 8月 日本战败投降历 时18年,是日本对华侵略逐步 扩大、愈演愈烈的时期。裕仁 在 1927年 5月和 1928年 5 月,先后批准了日本陆军对 中 国山东的三次出兵。1927年 6 至7月间,日本政府在东京召 开“东方会议”,讨论并决定侵 略中国的具体方针。田中首相 在谏裕仁的奏折中称:“欲征服 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 界,必先征服 中国。”赤裸裸地 表白了日本的侵略野心。田中 还称,这是“明治天皇遗留给我 们的这项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①。裕仁在实 际上采纳了奏折的建议,他准 予出兵山东就是 实施“这项计 划”的第一步。1931年9月18 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柳条湖 事变”,旨在占领中国东北。裕 仁得知此事后,并没有公开责 备关东军。9月23日,内阁通 过军队调动所需经费,裕仁即 签署了朝鲜派遣军越过中朝边 境进入中国东北的命令。关东 军占领东三省后 ,裕仁发布敕 - 140 · 语说,关东军是“为了自卫的需 要”,神速地扫荡了整个满洲的 “匪贼”,“向中外宣扬 了皇军 的威武”②。这是在敕语中第 一 次使用“皇军”这个字眼,并 很快在社会上流传开来。1937 年7月 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 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日 本陆军大臣奏请裕仁向中国大 批出兵,裕仁立即批准了这一 上奏。当时近卫内阁主张采取 不扩大方针,裕仁却主张打到 底。1941年 12月8日,日本发 动太平洋战争,决定开战的“圣 断”最终也是 由裕仁做 出的。 裕仁在同日发表宣战诏书,要 求日本“陆海军将兵奋其全力 从事交战”,“以期举亿兆一心 之全国总力,达到征战之 目的, 期无失算”③。这样,裕仁把日 本军国主义的战车在侵略扩张 道路上愈开愈远,最终坠入死 亡的深渊。 战后,包括 日本在 内的世 界上富有正义和良知的历史学 家和军事学家都在探讨天皇与 战争的责任问题。天皇尤其是 裕仁天皇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 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毫 无疑义的,但更重要的是应看 到,日本之所以在 明治维新后 连续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近代 天皇制本身是其更深层的原 因。在这一体制下,不论谁当 天皇,他都会成为发动战争的 狂热分子。近代天皇制是对古 代天皇制的延续,必然要继承 和保留大量的封建性因素。日 本封建性因素的一个重要构 成,即武士文化。武士起源于 日本 平 安 时 期 (794--1192 年),其成分主要有贵族的护 卫、由较小贵族子孙而形成的 武装化地主等,属于庄园主的 地方武装。武士阶层出现后, 形成独具特点的武士文化。武 士文化的核心是封建伦理道德 观念,掺糅着从中国传入的宋 代儒学和禅宗观念,表现为效 忠主上、重名轻死、崇尚勇武、 廉耻守信,其根本的价值取向 是做巩固封建统治的忠顺奴 仆。“武士道精神”是武士文 化的通俗称谓,是日本封建制 度以及后来的日本军事封建帝 国主义的重要精神 支柱。从 l185年以源赖朝为首的关东 武士集团灭关西平氏集团而建 立镰仓幕府后,直至德川幕府 灭亡,以武家政治为特征的军 事贵族独裁政权在日本统治长 迭700年之久。因此,武士文 化在日本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 深厚的历史底蕴,是近代天皇 制的重要文化渊源。天皇尽管 在武家幕府时期的政治体制中 无足轻重,但幕府还政于天皇 后,废除的只是武家政治体制, 而武士道精神却被保留下来且 ① 戴维 -贝尔加米尼著:《日 本天皇的阴谋》,张震久等译,490 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② 《天皇与 日本 的侵华战 争》,前引书,128页。 ③ 复旦 大学历 史系 日本史组 编译:《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 选编 1931--1945),380页,上海,上 海人民出版社.1975。 王 真: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文化因素 军事史鉴 更加张狂。裕仁天皇本人就是 按“优秀武士”的模式培养的, 更重要的是天皇需要国民对他 的忠勇和献身。明治天皇驾崩 后,乃木大将夫妇双双自杀,一 个剖腹,一个刎颈。在乃木留 下的遗言中,“恳求每个爱国的 日本人要更加严格地遵循古代 武士的美德”①。这种现象在 日本军队中从高级将领到普通 士兵不胜枚举。近代天皇制下 的军队就是天皇的军队,就是 “皇军”,天 皇、皇 室与 军队 已 经浑然一体。菊花徽章是天皇 家的家徽,在日本兵营建筑物 的正面都饰有金色的菊花徽 章,甚至将这种徽章刻到陆军 士兵的步枪上和海军军舰的舰 首上。军旗作为天皇的象征, “死在军旗之下”被认为是军 人的荣誉。② 近代天皇制把具 有浓厚封建忠君意识的武士文 化继承下来并大肆张扬,使 日 本军国主义更加充满血腥的 野蛮。 近代天皇制属于君主立宪 制,君主权力按理要受到宪法 的规范和限制,但在 日本却不 是这样。1889年 2月 11日颁 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并不 限定天皇的权力,相反却赋予 天皇绝对和无所不包的权力。 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 一 系的天皇统治之”,“神圣不 可侵犯”;天皇“召集帝国会 议,命其开会、闭会、休会及众 议院之解散”,“批准法律,命 其公布及执行”;天皇“念紧急 之需”,可以“下达圣谕以代替 法律”;天皇“决定政府机关的 一 切组织体制,文武官员之薪 俸及任免事宜”;天皇“统帅陆 海军”,“决定陆海军之编制及 常备兵额”,“宣战、媾和及缔 结条约”,等等。③这“就赋予 天皇以超出立宪君主国家惯例 的巨大权限”④,与君主专制并 无多大区别。日本学者梅棹忠 夫就天皇对军权的掌控指出: “1889年的明治宪法规定,天 皇为大元帅,地位处于军队权 力的顶点。因此,陆、海军的最 高指挥权不是由政府,而是由 天皇来掌握的。”⑤近代天皇制 赋予天皇绝对的权力,使任何 一 个处于天皇地位上的人都能 够凭其权力决定国家和民族的 命运。近代天皇本人恰恰又是 热衷于军国主义精神的人,头 脑中充满着浓厚的封建帝王意 识,具有强烈的征服他国的野 心,这就很便 于将 日本这个本 已有着浓厚忠君意识和武士文 化背景的国家拉进战争泥潭。 二 、植 根于 岛国 文化 的“大和 民族优 越论”导致 日本 民族 精神畸形发展,成为 近代 日本对外 侵略 扩 张 的 主 要 精 神 支撑 精神文化亦即观念形态的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反 映一定民族的理论思维、价值 取向、伦理观念、心理状态、理 想人格及审美情趣等。一个民 族具有进步、健康的精神文化, 就能够正确认识 自我,与世界 和谐共生;反之,如果被病态、 扭曲的甚至反动的精神文化所 支配。它就不仅会威胁人类生 存,对自身也是灾难。日本在 近代之所以对外侵略扩张,酿 成“二战”的远 东策源地,其更 深刻的内在根源就是民族精神 文化的畸形发展。 日本的民族精神文化主要 是大和民族文化。公元 5世 纪。大和国统一了日本,从而形 成统一的大和民族。大和民族 人 占日本总人 口的99%以上, 因此,大和民族文化代表着整 个日本的文化。大和民族文化 原本包含不少中国传统文化成 分。但日本封建统治者并没有 从积极方面汲取中国传统文化 的营养,而是把它融合到日本 的神道文化中,为巩固封建政 权服务。日本的神道文化具有 浓厚的虚幻色彩,把 日本说成 是由肇国神伊邪那歧和伊邪那 美创造的,先是创造 了日本国 土“大八 州国”,随即生 出了山 ① 《日本天皇的阴谋》,4O6 页。 ② 若棍泰雄著:《日本的战争 责任》,赵自瑞等译,137页,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1999。 ③ 转引 自《日本天皇的 阴 谋》,374页。 ③ 参见《激 荡的百年史—— 我们的果断措施和奇迹般的转变》, 23页。 ⑤ 梅棹忠夫著:《何谓 目本》, 杨芳玲译,54页,天津,百花史艺出 版社 ,2001。 · l41· 中国霉摹科学 2005年第5期 第18卷第5期 川、草木和八百万神,然后又生 了“皇祖”天照大神,而天皇是 天照 大神 的 子 孙,“万世 一 系”,大和民族则是天照大神创 造的,在世界上“万邦无比”, 轻蔑外民族的“大和民族优越 论”由此产生。实际上,这种 “优越感”具有极大的盲目性, 因为它是建立在对 自己民族历 史虚构的基础之上的,是出于 政 治 目的 对神 道 的 一 种 的 解释。 如果说出于对神道解释的 “大和民族优越论”还有一种 虚无缥缈之感,那么当它植根 于岛国文化的土壤时似乎就具 有了现实的“合理性”。日本 作为一个列岛之国,形成了独 具特点的岛国文化。由于是岛 国,外邦异族要征服它就很难, 这是使日本人感到 自豪的。更 重要的是,在日本人看来,岛国 的自然条件使 日本文化具有 “自然”、“质朴”的特征,而岛 国气候的多变性和地貌随时间 变迁的 多样性使 日本人具有 “高于正常的感受性”、“极精 明的接纳性”,以及好奇心等民 族性格。然而,这种岛国的“孤 独性文明”也有其生性褊狭、缺 乏融合的一面,并非完全成熟 的民族历史文化。日本岛国文 化的“孤独性文明”缺乏和谐 与融和的基 因,如果不加 以正 确引导,很容易变得“孤芳自 赏”,对异邦以至整个亚洲的文 化都采取排 斥的态度。这种 “排拒论”思想发展到 20世纪 30年代,就公然演变成用武力 · 142 . 向所谓“弱势文明”的亚洲国 家输出日本的“强势文明”,要 用所谓“文明战胜野蛮”,为 日 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提供理论 依据。 “大和 民族 优 越论 ”把 大 和民族视为世界上最好 的民 族。早在明治维新 以前,日本 思想家佐藤信渊就狂称 日本人 是世界万国中最优秀的人种。 另一位明治时期的思想家冈仓 天心则认为统一亚洲是“日本 伟大的特权”。他说:“我们拥 有万世一系的天皇的无与伦比 的祝福,有着未曾被征服过的 民族所具有的自豪,我们有着 在膨胀发展中做出牺牲而坚守 祖先留传下来的观念和本能这 样一种岛国的独立性,我们就 能够使日本成为保存亚洲思想 和文化的真正的储藏库。”①这 种论调与希特勒鼓吹的“日耳 曼种族优越论”极其相似,具有 强烈的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性 质,成为这些国家反动统治集 团对外侵略扩张的理论依据。 时至今 日,日本一批右翼势力 仍在鼓吹这种论调 ,说什么大 和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 族”,“大和 民族从 5世纪统一 日本时起,其大脑、气质、语言 甚至头脑构造,都比任何民族 优越、高贵。”②日本的一些政 治家如中曾根也持有这种看 法,他说:“日本种族是杰出的, 因为自天照大神以来,日本人 就像最好的清酒那样纯洁。”因 此,“一般说来,日本人在西方 和法国人最相近,不过他们一 般都优于法国人”⑧。这种超 常的民族优越感使 日本人向来 自视过高,容易产生对异族的 统治欲和支配欲。 “大和 民族优 越论 ”使 近 代日本耻于与亚洲民族和亚洲 文化为伍 。这就使 “脱 亚入 欧 论”应运而生。“脱亚入 欧论” 的始作俑者就是福泽谕 吉。 1885年3月16日,福泽谕吉在 他创办的《时事新报》上发表 了题为《脱亚论》的文章,首次 使 用了“脱 亚”一 词。“入 欧” 一 词,据专门研究福泽谕吉思 想的学者考证并没有使用过, 而是对其“脱亚论”的 自然引 申。“脱亚”脱向哪里?按照 福泽谕 吉的逻辑无疑是 “入 欧”。“脱亚入 欧论”的核 心思 想,就是 日本应摆脱亚洲国家 的文化圈子,而导入欧洲文明。 福泽谕吉本人在解释为什么要 “脱亚入欧”时说:“我日本的 德川政府亦为之而倒台。难道 唯有满清政府能抗拒哉?不导 入文明,必受外国的欺凌而亡 国。若导入文明,则人民得权 而政府之旧物颠覆。二者中其 一 必不可免,后世子孙将 目击 ① 转引自王希亮:《(大东亚 战争的总结)批判》,载于《抗 日战 争研究》,1998(4)。 ② 参见潘傻峰、杨民军主编: 《是总结,还是翻案——兼评(大东 亚战争的总结)》,357页,军事科学 出版社 ,1998。 ③ 转引 自《是总结,还是翻 案——兼评 (大 东亚战 争 的 总 结)》,357页。 王 真: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文化因素 军事史鉴 其结果。”④这里说的“德川政 府亦为之倒台”,是指 l9世纪 60年代 日本开港后引起国内 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深,导 致幕府垮台。福泽谕吉以此为 由。说明西方文明具有不可抗 拒的力量,即使满清政府也不 行,要免“受外 国的欺凌而亡 国”,日本只有导入西方文明。 在避免亡国和政府颠覆的两难 选择中,福泽谕吉选择的是前 者,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国际地 位要比 内政 重要 。如 果说 ,福 泽谕吉是要通过导入西方文明 使 日本图强,这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在于日本图强后干什么? 福泽谕吉的真实目的就显露出 来了,这就是主张 日本应与欧 洲列强一起来瓜分亚洲和中 国。福泽谕吉当时在《时事新 报》上撰写了大量文章,鼓吹 “东洋经略 论”、“控制 朝 鲜 论”、“控 制中国论”,公然声 称:“日本是与野兽同伙,采取 野兽 的行动,是野兽 国的一 员。”②还说什么:“国际关系自 古以来都是由武力决定,这不 过是‘禽兽相接 ,互欲吞噬’。 日本也是禽兽中的‘一国’,或 为他人所食,或吞噬他人,总 之,所能依靠的‘唯有兽力’。 吞噬他人者为文明国人,被人 吞噬者是文明落后之 国。‘我 日本国应加入吞噬者行列,与 文明国人一道寻求良饵。”’⑧ 至此,“脱亚入欧论”的真实意 图昭然于天下,它与弱肉强食 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无何二致。 不能把福泽谕吉的这些言论仅 看作是他个人思想的宣泄,更 要看到它是长期以来盛行的 “大和民族优越论”的恶性膨 胀和集中道白,而其更深刻的 根源则在于历史上所积淀的日 本岛国文化中的虚妄、非理性 等负面因素,而近代欧洲文明 的强劲冲击则使躁动不安的福 泽谕吉对文明的本质严重误 读,以至于把 日本原本具有某 些“自然”、“质朴”因素的民族 精神 引进狭隘民族主义的死 胡同。 从“大和民族优越论”演 绎为“脱亚入欧论”,进而再催 生出日本法西斯主义,这就是 近代 日本民族文化畸形发展的 历史链条。法西斯主义是垄断 资产阶级公开实行专制独裁和 恐怖统治的专政形式和政治思 潮,其形成受制于国际和国内、 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因素,而 种族主义和极端的民族主义则 是其思想文化的本源。日本法 西斯主义形成于2O世纪2O年 代前后,这除受德 国和意大利 的法西斯主义影响外,其思想 母体正是 “大和民族优越论 ”, 而直接的思想源头则为“脱亚 入欧论”。“大和 民族优越 论” 与法西斯主义有着天然的耦合 性。持“大和 民族优越论”的 日本人很容易接受种族主义的 历史观,认同“国家的竞争就是 人种的竞争”,而大和民族是世 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至少和雅 利安人是同等优秀的民族。 日 本的种族主义者德富苏峰就认 为,日本应 当做 “世 界 性 国 家”,有传播文明给落后中国的 天职,而中日甲午战争正是“予 世界上的顽迷主义者一大打 击,并将文明之恩典注入野蛮 社会”④。这种极富侵略和征 服性的思想以“大和民族优越 论”自恃,又与“脱亚入欧论” 相对接,在近代 日本颇为盛行。 甚至在为裕仁天皇授课的老师 杉浦重冈的讲义这样写道:“我 们还不知道世界大战的结果, 但所有强国显然都属于同一民 族——雅利安族。相比之 下, 亚洲的大国中国是衰退的国 家。因此,中国不能成为我们 的伙伴,也不能同我们一起对 抗西方各国。所以我帝国务必 下决心在军备方面单独赶上雅 利安族。”赶上雅利安族,就是 要与希特勒德国一起来征服世 界。日本法西斯主义把“大和 民族优越论 ”和“脱亚入 欧论” 从观念形态转化为实践形态, 转化为 日本的侵略扩张政策, 转化为更加赤裸裸的战争叫 嚣。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代表人 物主要有北一辉、大川周明、权 藤成卿、保田与重郎等人。他 们大肆鼓吹天皇为首的军事独 ① 丸山真 男著、区建 英 译: 《福泽谕吉与日本近代化》,9页,学 林 出版社 ,1992。 ② 《福 泽谕 吉与 日本近代 化》,215页。 ③ 参见姜长斌:《明治维新后 的日本军国主义》,《学习时报》, 2oo5年 5月9日。 ④ 《是总结,还是翻案——兼 评(大东亚战争的总结)》,223页。 · l43· 中国军事科学 2005年第5期 第18卷第5期 裁统治,主张用武力重新瓜分 世界,使 日本“垂范于东西”, “高举亚细亚联盟之义旗,握定 必将 到 来 的世 界联 邦之 牛 耳”①;认为日本出兵中国大陆 是日本人在2O世纪中采取的 最“壮丽”、最“浪漫”的行动, “这种雄伟壮丽的精神的风景, 决不比明治战争稍有逊色”②。 日本正是在这种法西斯主义狂 热的驱使下先后发动了全面侵 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企图去 建立由所谓 大和民族统治的 “大东亚共荣圈”。 作为精神文化形态的“大 和民族优越论”,既充满着自负 与狂妄的心态,又蕴含着褊狭 与复仇的心理,导致日本民族 精神发生严重畸形和变态,驱 使日本国民在狂热中踏上驶向 不归之路的军国主义战车,而 19世纪6O年代的明治维新则 为这 台战车提供 了最直接 的 动力。 三 、明治维 新促 成天 皇 制 与 日本 畸 形民族精神 紧密结 合 ,以军 国主义 的文 化形 态直接 推动 日 本 走 上 侵 略 扩 张 之路 1868年发生的明治维新 是 日本从封建社会迈向资本主 义社会的转折点。然而,明治 维新的改革是一次极不彻底的 资本主义改革,它对日本后来 的历史走向产生了深刻而严重 . 144 - 的影响。 1853年 7月,美国将军佩 里率由4艘军舰组成的舰队闯 入日本浦贺港,以炮轰江户相 威胁,迫使 日本接受 了美国总 统要求开港的国书,日本封闭 了200多年的国门由此打开。 从第二年起,日本被迫与美、 英、俄、德、葡等国相继签订了 一 系列具有不平等性质的通商 条约,使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 进一步加深。在这一背景下发 生的倒幕运动结束 了长达近 700年的幕府统治,并促成明 治维新的发生。明治维新是一 次资本主义改革运动,但它主 要是日本在外界压力下所做出 的一种应急性反应,而不是从 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自然过 渡,这就使这次变革缺乏 内在 的成熟性。由于明治雏新前 日 本生产力还没发展到要求进行 资本主义改革的水平,工商业 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都还 很软弱,因此,这次改革是很不 彻底的。维新派虽然提 出并实 施 了“殖 产兴 业”、“富 国强 兵”、“文明开化”等若干政策, 但在国家的资本主义的外壳中 仍保留着许多封建性因素,诸 如皇室没收 了幕府大量土地, 成为全 国最大的地主;由高利 贷商人演化而来的新兴地主阶 级继续以封建的方式剥削农 民,封建生产关系在农村中还 占据统治地位;资产阶级民主 自由并未实行,浓厚的封建意 识普遍存在等,尤其是通过“王 政复古”确立起重新执掌国家 权力的近代天皇制,成为封建 性因素的集中代表。如同井上 清所说:“这种天皇制乃是使近 代日本不断对中国发动侵略战 争成为可能的政治上和思想上 的前提。”③近代天皇制作为一 种趋向战争的体制需要得到 “大和民族优越论”这种畸形 民族精神的支撑,而这种畸形 民族精神也只有在天皇制的’政 治体制中才能充分繁衍,二者 通过明治维新紧密结合起来。 以军国主义的文化形态直接推 动 日本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明治维新所确立的近代天 皇制,使 日本意识形态领域盛 行的不可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 治思想,而是天皇制的专制主 义。在 19世纪7O年代中期, 日本社会曾掀起被称为“自由 民权”的政 治运动。旨在反对 “藩阀”专制,争取扩大参政范 围,要求对外改约等,具有鲜明 的资产阶级 民主性质,而导致 这场政治运动流产的就是天皇 制政权。当时,在天皇任命的 中央官府官员中,绝大多数都 是“士族”出身的封建官僚,如 在 1871年中央官府的5125名 官员中,“士族”出身的就占了 ① 《是总结,还是翻案——兼 评(大东亚战争的总结)》,214页。 ② 《从日本文坛看日本军国 主义思想及侵华“国策”的形成》, 载于《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第4 期。 ③ 《天皇 与 日本 的侵 华战 争》,前引书,130页。 王 真: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文化因素 军事史鉴 4462人①。可见,维新政权是 一 个典型的封建官僚结构。日 本民权运动的理论家植木枝盛 明确提出应进行第二次“政体 的变革”,从“独裁政体”向“立 宪政体”发展,“废除政府之独 裁,使人民掌握政权”②。民权 派强烈要求开设国会,提出,身 为国民“不能没有议论一国政 治的权利,而有了这种权利之 后,则不可不开设有实用这种 权利的国会”③。这一要求被 主张天皇制的专制主义的内务 卿伊藤博文等人所回绝。伊藤 博文等还联名向天皇上呈《公 布大政之方向》的奏本,内称: “臣等认为,建国之本,各殊源 流,不可以彼移此。祖宗创基, 传以神器,与民守之,乃万世不 易之道。”第二天,即 1881年 11月 12日,天皇发布了《关于 开设国会之敕谕》,明确宣布: “立国之体,各国宜殊,非常之 事业,实不便轻举。”可以看出, 无论奏本还是敕谕都是强调所 谓日本特殊而不能“轻举”国 会。但天皇考虑到这是民意, 不便断然拒绝。因而又说 ,开启 国会“至其组织权限。朕将亲 裁”。而“若仍有无故急躁,煽 动事变,有害国家安宁者,将绳 以国典”④。这就等于告诉 国 民“朕即国家”,等于宣告资产 阶级 民权运动的终结。1889 年颁布的明治宪法以国家根本 大法的形式确认 了天皇的绝对 权力和最高统治地位,一切具 有资产阶级民主性的要求都必 须限定在天皇的权力框架内, 天皇制的专制主义由此进一步 确立了其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 统治地 位 天皇制的专制主义表现在 日本对外政策方面就是扩张主 义。侵略扩张、称霸天下是天 皇的“肇国大精神”。早在神 武天皇的奠都令里就阐明,天 皇的使命是实现“八舷一宇”, 即要“征服世间八方,置于一个 屋顶之下”⑤。这个“屋顶”就 是天皇。明治维新为近代天皇 实现“八鸵一宇”创造了条件。 近代天皇利用明治维新所确立 的皇权地位和所推行的富国强 兵政策,建立起一支由天皇掌 控的“皇军”,它必须服从天皇 的神格权威,作为向外侵略扩 张的工具。这种扩张主义在明 治维新后的日本具有社会基 础。由于日本开港是在列强的 炮舰政策下被迫的,因此 日本 国民中普遍滋生着一种强烈的 民族主义情绪,要求争取民族 平等独立,而对列强怀有仇视 心理。对这种民族主义情绪如 果加以正确引导,是完全可以 将其转化为自立 自强的爱国主 义精神,以推动日本的和平发 展。事实上,此间日本也确有 一 批有识之士倡导日本应奉行 和平主义,走一条非武装的和 平发展之路,认为“日本未来应 该成为生产国,从生产机关发 展的必然之理,自然会成为一 个平民社会”,而对外来侵略, 可不与列强争一 日之长短,应 以不畏牺牲的民族精神 对付 之,“用正义战胜之”⑥。但这 种和平主义理念缺乏日本顶层 的支持,尤其与天皇制的专制 主义和扩张主义不相容的。天 皇制的专制主义不仅对国内要 专制,而且对整个世界也要专 制。要“将世界置于天皇的政治 之下”⑦。因此,和平主义在 日 本很难发展兴盛起来,而扩张 主义思潮却可顺势而起。扩张 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吉田松阴 就狂称:“现在要加 紧进行军 备。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 可开拓虾 夷(北海道——引 者),封立诸侯,乘隙夺取堪察 加、鄂霍次克海,晓谕琉球”, “北则割据中国东北领土,南则 掠取中国台湾及菲律宾群岛, 然后‘爱民养士”’⑥。到明治 时期,在胜海舟、木户孝允、西 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山县有朋 等人的鼓噪和推动下,扩张主 义进一步发展为天皇政府的基 ①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 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190 页,求实出版社,1988。 ② 《明治维新——日本资本 主义的起步与形成》,196页。 ③ 《明治维新——日本资本 主义的起步与形成》,196—197页。 ④ 《明治维新——日本资本 主义的起步与形成》,202页。 ⑤ 《日本天皇的 阴谋》,284 页。 ⑥ 参见杨 民军:《日本两次 “开国”的国家发展道路之争》,《中 国军事科学》,2002年第4期。 ⑦ 《日本的战争的责任》,191 页。 ⑧ 井上清著、尚永清译:《日 本军国主义》,第2册,7页,商务印 书馆,1985。 · 145.· 中国军■科学 2005年第5期 第 18卷第5期 本国策,并从实施“征韩论”开 始,继而推行 “主权线和利益 线”理论,对外侵略扩张思潮愈 演愈烈。 明治维新在为日本的扩张 主义思潮推波助澜的同时,促 使日本的民族精神更加畸形 化。一方面,明治宪法规定国 民必须绝对效忠“万世一系的 天皇”,使民族精神被贯注着统 治阶级的意志而严重扭曲。天 皇被视为“现人神”,被抬到至 高无上的神圣地位,更主要的 是明治维新对天皇至上地位的 法律认定和神格化。另一方 面,明治维新又放大了日本传 统的岛国文化中的负面因素, 推动日本民族情绪走向极端 化。如前所述,由于日本的岛 国文化,日本民族被赋予双重 性格,既有一种优越感,又有一 种孤独感。优越感容易产生支 配欲和征服欲,孤独感则容易 对外界产生排斥以至仇视的心 理。日本民族的这种双重性格 明显包含着与人类社会不和谐 的因素,而这却为明治维新后 的日本天皇及其国策所推崇和 利用。明治维新推行富国强兵 政策,推动日本走上对外侵略 扩张之路,从而使这种民族性 格更加扭曲。这种扭曲了的日 本民族性格反映了其民族精神 的畸形化,而这正是近代天皇 制所需要的。近代天皇制要通 过畸形化的民族精神来确立其 权威,又要利用畸形化的民族 · 146- 精神来推行其扩张政策。 由此而来,明治维新后在 日本已经形成一种军国主义的 文化形态,它是天皇制的制度 文化与畸形化的日本民族精神 相结合的产物,而明治维新则 为军国主义文化的形成提供 了 适宜的土壤和气候。这种军国 主义文化以侵略扩张主义作为 核心理念,以近代天皇制作为 制度载体,以“大和 民族优越 论”作为理论支撑,以明治维新 作为形成机制和历史起点。现 在A.411在反思希特勒的战争暴 行时,已经意识到这是近代德 国历史文化的必然产物,透视 出奥斯威辛这台巨大而残酷的 杀人机器背后的纳粹文化,而 近代日本又何尝不是如此!日 本一位学者坦言:“对日本来 说,关键是文化,换言之,即价 值观念或生活方式。一旦某种 价值观念或生活方式在世界普 及,成为人民所羡慕的文化,那 它就具有不可估量的力量。”④ 近代 日本成为“二战”远 东策 源地,对中国和亚洲人民犯下 罄竹难书罪行,其深层根源正 是这种亵渎和践踏人类文明的 军国主义文化。在纪念中国抗 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60周年之际,人们应 当从历 史的沉重反思中来共同遏制各 种反人类文明的社会思潮,积 极推动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 进步文化潮流。携手共创2l世 纪的人类社会的和谐文明。 主要参考文献: l 井上清.天皇与日本的 侵 华 战 争.北 京:中华 书 局,1995 2 吉田茂著,孔繁等译. 激荡的百年史——我们的果断 措施和奇迹般的转变.北京:世 界知识出版社,1980 3 戴维 ·贝尔加米尼著, 张震久等译.日本天皇的阴谋.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4 吉田茂著,孔繁等译. 激荡的百年史——我们的果断 措施和奇迹般的转变.北京:世 界知识出版社。1980 5 若枧泰雄著,赵自瑞等 译.日本的战争责任.北京: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6 潘俊峰、杨民军主编. 是总结,还是翻案——兼评《大 东亚战争的总结》.北京:军事 科学出版社,1998 7 米庆余 著.明治维新 — — 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 成.北京:求实出版社,1988 8 丸山真男著,区建英 译.福泽谕吉与 日本近代化.上 海:学林出版社。1992 收稿日期:2005—02—20 责任编辑:梁雪美 ① 《是总结,还是翻案——兼 评(大东亚战争的总结)》,360页。 } } 4 0 #
本文档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文化因素】,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15724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574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0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5-12
浏览量: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