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 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李锦轶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 摘要#初步探讨了中国大陆地壳!块带镶嵌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和多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 中国大陆地壳新元古代 中期以来的一级构造单元有中朝$塔里木$扬子$敦煌%个陆块和中央$西北$东北$西南$东南&个造山区%带&# 中朝陆 块的形成源于古元古代期间发生的古大陆裂解’扬子$塔里木和敦煌陆块的形成源于新元古代早期发生的古大陆裂 解# 西北造山区的形成源于古生代晚期洋盆关闭$大陆碰撞并叠加新生代陆内再造山’东...

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 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李锦轶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 摘要#初步探讨了中国大陆地壳!块带镶嵌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和多阶段的构造演化过程# 中国大陆地壳新元古代 中期以来的一级构造单元有中朝$塔里木$扬子$敦煌%个陆块和中央$西北$东北$西南$东南&个造山区%带&# 中朝陆 块的形成源于古元古代期间发生的古大陆裂解’扬子$塔里木和敦煌陆块的形成源于新元古代早期发生的古大陆裂 解# 西北造山区的形成源于古生代晚期洋盆关闭$大陆碰撞并叠加新生代陆内再造山’东北造山带的形成过程包括 古生代碰撞造山及中生代增生$碰撞造山’中央造山带至三叠纪大陆碰撞才最后形成并叠加有新生代再造山’东南 造山带的形成经历了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多次造山作用’西南造山带主要是中(新生代造山作用的产物# 这些单元都 具有!块带镶嵌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和多阶段构造演化的特点# 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可以划分为太古宙( 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新元古代中期(古新世和始新世以来%个构造阶段)每个阶段都对应不同的超 大陆裂解’聚合旋回# 其中新元古代中期以来的地壳形成演化与全球洋陆格局中的古亚洲洋$古特提斯洋$古太平 洋$特提斯洋和太平洋&个动力学体制有关)相应地可以归结为古亚洲$古特提斯$古太平洋$特提斯和太平洋&个造 山域# 正是这些多阶段的超大陆裂解’聚合旋回及多个构造体制的叠加)形成了中国大陆地壳!块带镶嵌多层叠覆" 的结构特征# 关键词#中国大陆地壳’块带镶嵌多层叠覆’超大陆裂解’聚合旋回’动力学体制’造山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0-’!. 地 质 通 报 12343156,4 7844295: 3; 6<5:, 第 )# 卷第 ./!" 期 )""% 年 !" 月 =>?@)#):>A@./!" 3BC@))""% ! 引 言 中国大陆地壳地质构造分区与形成过程的研究已经有 百余年的历史)公开发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的相关论著达数千篇%部&之多# 在 )"世纪不同时期)地槽假说和地质力学曾经分别在中国地质 工作中发挥了指导作用)波浪镶嵌构造$断块构造和地洼等 假说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国地质界总体上百家争鸣 的宽松环境使板块构造学说从)"世纪$"年代开始得以被引 进$发展并逐渐在中国地质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这些不 同学术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大陆地壳构造分区的不同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和 对中国大陆地壳形成演化的不同认识相继提出# 相对说来) 其中黄汲清等以多旋回构造观点和李春昱等以板块构造理 论为指导思想的研究成果)影响范围比较广泛# 黄汲清等 D!E划分的一级中国大陆构造单元为地台或准地 台和地槽褶皱区)进一步将其概括为古亚洲$特提斯和滨太 平洋三大构造域)认为古亚洲构造域是指古生代的构造)特提 斯和滨太平洋构造域是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构造)三者存在着叠 加改造关系# 任纪舜等D)F在!...年出版的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 图上)明确地反映并进一步发展了黄汲清等的认识)把组成中 国大陆地壳的古老地块划分为亲西伯利亚陆块群$古中华陆块 群和亲冈瓦纳陆块群) 把显生宙造山带归并为古亚洲造山区$ 特提斯造山区和环太平洋造山区)把华南早古生代地壳变动也 作为古亚洲造山区的一部分# 这一认识的基础是)在新元古代 曾经形成了一个由中国主要陆块构成的古中国地台)该地台后 来虽然裂解)但只是手风琴式的开合运动)彼此没有被大洋所 分隔#这一构造模型与已经获得的古地磁资料和国际上提出的 新元古代晚期的古大陆重建D#/&F是截然不同的# 李春昱等 D-)$F基于对地质$古地磁和古生物地理区系的研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重要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中国西部中亚型造山与成矿 +综合研究课题 *中亚型造山与成矿综合研究 +%编号 G )""!67%".0!"&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G%")!!!)"-%$$%.0$)"--$%"""!)!%$&$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项 目%编号,..)")#&$中国地质调查局*中美矿产资源评价合作研究+项目%编号,)""#!#""""-0&成果# 作者简介,李锦轶%!.&-’ &)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大地构造研究# 2’HIJ?,HIJ?, KL?JMBINA@OPC@BO) KL?J)""#M!)-@B>H 第 !" 卷 第#$%& 期 究! 认为组成中国大陆地壳的地质体曾经属于’个不同的古 板块!这些古板块被大洋分隔!直到新生代初(印度与欧亚大 陆碰撞才聚合到一起" 考虑到地质演化和成矿作用等方面的 特征!李春昱 )*+建议以板块缝合带为中心!把这’个古板块归 属为北方#秦祁昆#西南和东南,个大构造成矿域" 以上截然不同的认识!不仅是研究工作指导思想差异的 结果!更主要地是中国大陆许多地区基本地质事实还没有完 全调查清楚" 其原因除了经费投入不足外!人们认识地球历 史的技术手段和地质记录的不完备性都是主要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高精度定年技术#岩石化学成分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技术#高分 辨率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和太空遥感观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获得大量新资料" 同时!国际合作的深入开展!把中国大陆地 壳形成演化的研究置于全球构造格局变迁的框架之中真正 变成可能的现实" 已有资料表明!中国大陆地壳结构的突出特征是$块带 镶嵌#多层叠覆%" 其平面上的镶嵌特征在前人的文献中早有 提及或系统论述 )#+!实际上不仅是震旦纪以来形成的中国大 陆地壳具有块带镶嵌的特点!而且前震旦纪形成的古老地块 也具有镶嵌的结构特征" 从以板块构造理论研究大陆形成与 演化的角度不难发现!这一镶嵌结构特征是大陆裂解与聚合 的结果!活动大陆边缘的增生形成陆缘的镶嵌构造!不同板 块之间的碰撞形成更大尺度的镶嵌构造" 不同的板块构造演 化旋回!可以形成不同时期和不同样式的镶嵌大陆" 中国大陆地壳的多层叠覆结构是地壳尺度的!不同于根 据地球物理深部探测提出的关于秦岭岩石圈或地幔-地壳结 构的 $立交桥式构造%)%&+或三江地区$多向层架构造%)%%+的认 识" 中国大陆地壳的多层叠覆结构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不同 构造层的叠加!而是表现为不同动力学体制下地质作用及其 产物叠覆在一起" 这种叠覆结构的特点!在中国东北部表现 得非常明显" 因此!基于近年获得的新资料!从全球构造角度!研究中 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 探讨其动力学机制!重 新认识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与演化!不仅是地质科学研究服 务于矿产资源勘查等国民经济建设工作所必需的!也必将有 助于对大陆地壳形成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的探究" 本文基于笔者近年承担的 &中美矿产资源对比研究’# &中亚型造山与成矿综合研究’和&燕山板内造山带的结构变形 过程及动力学’等项科研工作!以及笔者!&多年从事地质工作 的积累和前人近百年工作获得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中国 大陆地壳的组成#构造演化!以及组成中国大陆地壳的各个古 老陆块在全球古洋陆格局中的位置!进行初步探讨" 本文的 一些想法或可视为笔者的工作假说!在李春昱先生百年诞辰 之际公诸于世!聆听同仁的教诲!以使笔者的相关研究工作 少走弯路!并以此文作为对恩师李春昱先生的缅怀" ! 指导思想和几个基本概念 板块构造理论!是本文讨论中国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的 指导思想" 近年来!一些国家的地质学家倡导的大陆动力学 研究主要涉及大陆板块内部地质过程的研究!这是经典板块 构造理论没有阐述的" 但是!客观地说!这并不等于否定了板 块构造理论在研究大陆裂解与聚合方面的主导作用" 本文涉 及的主要是与组成中国大陆地壳的不同古陆块体相关的古 洋陆格局演变! 其中有些地质过程虽然发生在板块内部!但 是其动力学机制仍然与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所涉及的 几个基本概念!先简要加以说明" 板块与古板块(在当今的全球构造格局中!中国大陆主 体是欧亚大陆板块的一部分!只有雅鲁藏布江以南地区属于 澳大利亚-印度板块" 但是!在显生宙的其他不同地质时期! 它们则属于不同的板块"这些以前的板块即为古板块"因此! 与地台的概念不同! 板块的范围在不同地质时期是不同的" 震旦纪以来的古板块! 一般由地台及其周围的造山带组成! 这些造山带构成这些古板块不同时期的活动大陆边缘" 从这 个意义上说!大陆内部的大多数古造山带!是由!个或多个板 块的不同地质时期的边缘及其缝合带所组成" 缝合带与古缝合带(不同大陆板块之间的碰撞边界被定 义为板块缝合带!多表现为由两侧板块边缘和其间古洋壳残 片组成的构造混杂带"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澳大利亚-印度 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的缝合带" 在中国大陆地壳中!还发育 其他古老地质时期的板块缝合带!可称之为古缝合带" 稳定区与活动带(这是一对古老的概念" 二者的活动性 是相对的!一个构造单元在某一地质时期是稳定区!在另一 个地质时期至少其一部分则可能具有活动带的特征!反之亦 然" 从现今的地质理论来看!板块内部是稳定区!板块边缘是 活动带" 由于不同地质时期有不同的板块构造格局!所以与 板块的概念一样!稳定区与活动带也有明确的时间性" " 中国大陆地壳的构造分区 查清中国大陆地壳的组成及结构特征! 确定其构造分区! 是研究其形成演化历史的重要前提"因此!近百年来!中国大陆 地壳的组成和构造分区一直是地质科学研究的主题之一" 中国大陆具有复杂的地质构成! 从最古老的大于".* /0 的地质体到新生代的岩浆岩和沉积岩都有出露" 但是!大体 以古元古代晚期和新元古代中期为界!分成"个大构造层!每 个构造层都对应着不同的超大陆裂解与聚合的旋回" 就现有 研究程度和获得的资料而言!古元古代晚期和新元古代中期 形成的超大陆规模及内部组成!即震旦纪以来的陆块在这些 超大陆中的相对位置!还是一个争论比较大的地质问题" 与 全球洋陆构造格局中的其他大陆相比!组成中国大陆的各个 前震旦纪形成的古陆块体要小得多!其古老的地质记录被后 期地质作用的改造也强烈得多!它们在古超大陆中的位置更 是难以确定" 震旦纪以来!组成中国大陆各个地块之间的相 互运动! 总体表现为逐渐汇聚的趋势并最终聚合成中国大 陆" 因此!正如前人的研究一样!中国大陆构造分区!只能反 映震旦纪以来的洋陆格局和稳定区与活动带的形成演化及 李锦轶(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 地 质 通 报 !"#$#!%&’$ ()$$"*%+ #, &-%+. !""# 年 空间分布特征!而对于前震旦纪漫长地质时期的洋陆格局及 演变!只能在论述中国大陆构造演化时加以简要探讨" 现有资料表明!中国大陆地壳 #块带镶嵌$多层叠覆% 的结构特征!在空间分布方面是极不均一的" 这是中国地壳 构造分区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也正是产生这一特征的不同 地质时期截然不同的地球动力学体制!导致同一地区在震旦 纪以来的不同地质时期具有不同的构造属性!从而给构造分 区造成困难" 为了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大陆地壳不同地区组成的本质 差别及其震旦纪以来地质演化的内在联系!陆块和造山区被 作为一级构造单元" 陆块是指具有相当规模!在一定历史时 期板块相互作用过程中相对稳定发展!并且以前震旦纪形成 的硅铝质地壳为主要物质组成的地区! 包括通常所说的地 台$古大陆或克拉通" 它们一般位于古板块内部!是地质演化 过程中相对稳定的地区" 造山区系指板块边缘和板块之间的 地区!地壳变动强烈!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地质构造活动区" 它 们由震旦纪以来形成的洋壳$陆缘岩系以及陆缘或洋中规模 比较小的具有前震旦纪硅铝质地壳的陆块等组成!这些陆块 在板块相互作用期间一般都被强烈改造" 这里不把古陆板块作为一级构造单元! 主要考虑是!古 大陆板块的内部和边缘在地质作用和成矿作用等方面的差 别都是很明显的!它们之间的界线比较容易划分!其内部相 当于上述定义的陆块!其边缘即为上述造山区&板块的范围! 在一个超大陆聚合过程的不同地质时期是不同的!在一张平 面图上!其范围的变化不好表示!与成矿区’带(的范围也不 好对应&不同时期板块的边界!比较年轻的还保存比较好!其 两侧的差别也比较明显! 但是对于比较古老的板块边界来 说! 多数已经由于后期地质作用的改造与当初 有很大差别!甚至变得沿走向不易追索&不同地 质时期板块边缘的地质作用和成矿作用在空间 上常常叠合在一起!即使有一定的差别!其界线 也不易划分&从成矿作用的角度看!无论是古老 的中亚地区还是年轻的藏南)三江地区! 后碰 撞成矿作用都比较发育! 而这类成矿作用往往 发育在板块缝合带及其两侧地区* 如果以板块 缝合带为界!不仅将把同一个山脉一分为二!而 且也会把同一个成矿带一分为二! 这显然不利 于构造分区为矿产资源勘查服务* 同一类构造单元的空间分布+ 沿走向的差 别和所涉及的地球动力学体制被强调" 例如!中 国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都经历了不同动力学体 制下的多阶段造山作用! 在震旦纪和古生代期 间!这!个地区的地质演化与地壳形成主要与古 亚洲洋的演化有关! 但是彼此之间的差别还是 很明显的&在中生代期间!中国西北大陆地壳的 发展相对稳定! 而中国东北则因古太平洋的俯 冲作用!地质作用极为活跃&新生代早期!中国 西北因印度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发生了陆内挤压造山作用!同 期的中国东北则以伸展体制占主导地位! 在这一背景下!它 们的成矿作用与矿床的保存潜力也有很大差别" 因此!如果 将它们笼统地都划归古亚洲或中亚造山区’带(!不仅掩盖了 这些差别!也显然不利于资源评价和防震减灾工作的评估与 部署" 类似的情形还见于中国东部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 陆块的次级构造单元!因资料限制!没有进一步划分 ! 但它们多层叠覆的结构特征和构造演化的多阶段性被强 调"对于造山区!在突出其多层叠覆结构和多阶段构造演化 特征的同时! 将其进一步划分为造山带和受造山作用强烈 改造的地块" 基于以上因素! 本文提出如图$所示的中国大陆构造分 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次级构造单元的组成特 征基本不予涉及&其次!本文提出的中国大陆地壳一级构造 分区划分方案似乎带有地理分区的色彩! 但是如下文所述! 更主要的是强调了它们形成演化及动力学体制的差别!并且 客观地说! 地质作用是导致地理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 地质构造分区与地理分区往往有密切的联系!把二者对立起 来是不可取的" # 中国大陆地壳不同构造区的主要组成特征 #%& 中朝陆块 位于中国东部!北以围场’赤峰’开原断裂与东北造山区 为界!南以祁连山$西秦岭和秦岭等北缘断裂与中央造山区 相邻" 该陆块的地质组成包括自下而上叠覆的太古宇,古元 古界$中元古界,新元古界$寒武系,三叠系和上三叠统以 来#个构造层* 图& 中国大陆地壳一级构造分区 ()*%$ ()+,-’.+/0+ -01-.2)1 /)3),).2, .4 -50 1+6,- .4 -50 1.2-)202- .4 75)28 !"" 第 !" 卷 第#$%& 期 太古宙和古元古代的地质体构成了该陆块的结晶基 底 ! 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始太古代 "’"(&& )*#$ 古太古代 ""(&&$"!&& )*#$ 中太古代 ""!&&$!+&& )*#$ 新太古代 "!+&&$!,&& )*#和古元古代,套变质表壳岩系和变质深成岩 系% 其原岩分别为拉斑玄武岩$钙碱系列火山岩$陆源碎屑 岩和碳酸盐岩$--.岩系$ 二长花岗岩&钾质花岗岩和少 量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 太行山和冀东的新太古代结晶岩 系中可能有少量的蛇绿岩残片 /%!$%01! 它们分别在古太古代 末$ 中太古代末$ 新太古代末和古元古代经历了角闪岩相 和 2或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 /%,%%(3! 出露在陆块北部辽宁省鞍 山市白家坟的花岗质糜棱岩 /%(%%43%以及在冀东迁西曹庄一 带残存有类似时代的碎屑锆石 /%+3%是中国大陆迄今发现的 最古老的地质记录! 中&新元古代地层出露在河北北部$辽宁西部$阿拉善地 区以及河南南部熊耳山等地%下部含有富碱的火山岩%中上部 为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岩/%#$!!3! 在该陆块边缘和内部的多处地 区发育这一时期的基性岩墙和富碱质的花岗岩等/!"$!43! 前人多 把这套岩系作为中朝陆块最古老的盖层%然而%从物质组成 和空间展布来看%它们都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盖层岩系! 从构 造背景来说%这套岩系实际上形成于裂谷或拗拉槽及大陆边 缘地区 /!+$"%3%属于中朝陆块所属古超大陆分裂及分裂以后构 造发展的地质记录! 震旦系是中朝陆块最古老的陆表海沉积%仅出露在陆块 东部辽宁南部大连一带和陆块西南部! 在陆块东部%震旦系 下统以碎屑岩为主%上统以碳酸盐岩为主%与下伏青白口系 和上覆寒武系之间均为平行不整合! 在陆块南缘陕西南部小 秦岭地区和河南登封$舞阳等地%震旦系底部平行不整合在 青白口系之上%以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白云岩为主%上 部以发育冰碛岩为特征! 寒武系和奥陶系是分布相对广泛的 浅海相沉积%主要由碳酸盐岩夹少量细碎屑岩组成! 上奥陶 统至下石炭统普遍缺失! 上石炭统平行不整合覆盖在中奥陶 统之上%与二叠系和三叠系构成了该陆块之上最年轻的一套 连续的海相到陆相沉积岩系%其中石炭系为海相和海陆交替 相%二叠系下部为海陆交替相%二叠系中上部和三叠系为陆 相! 在陆块东部的上石炭统和二叠系中有岛弧型火山岩的夹 层 /"!$"43! 在中朝陆块北缘%发育中元古代早期的环斑花岗岩 /"+3$ 中元古代钙碱系列火山岩 /"#3和花岗岩 /0&3$新元古代早&中 期花岗岩 /0%3$早古生代岛弧型花岗质岩石 /0!%0"3$早泥盆世碱 性杂岩 /003$晚古生代岛弧型花岗岩 /0,3$三叠纪5型花岗岩 /0(3和 富碱侵入岩 /04%0+3%近年有报道说在该陆块北缘残存有石炭纪 晚期榴辉岩/0#3! 在该地块南缘%发育中元古代/,&3和新元古代的 富碱侵入岩/,%3$早古生代/,!3和晚古生代的富碱侵入岩 /,%3! 在该 陆块内部%除了上述中&新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外%还有早 古生代金伯利岩 /,"3! 晚三叠世以来的构造层包括晚三叠世偏碱性花岗质侵 入岩$早侏罗世玄武岩$中晚侏罗世火山岩和侵入岩$白垩纪 火山岩和侵入岩 /,0$,43%以及新生代幔源玄武岩等几套岩浆岩 和同时代的陆相沉积岩系! 实际上%这套陆相沉积岩系和岩 浆岩的形成% 还比较广泛地发育在东亚大陆的不同地区%因 此已经不是中朝陆块所特有! 06! 塔里木陆块 位于中国西部中央造山区和西北造山区之间%由太古宙 至新元古代中期$ 新元古代晚期至古生代和中生代以来"个 构造层次叠覆构成! 根据近年的研究%其南北两侧均为上盘 向该陆块内部的逆冲断裂 7,+$(%3%所以%该陆块原来的规模要比 现今夹于!个山区之间的部分大得多! 太古宙至新元古代早期的地质体构成了该地块的镶嵌 基底! 其中太古宙&古元古代地质体中可能包括有中太古 代形成的结晶岩系 /(!3%但是主体是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形成 的/("3%岩性为经历了角闪岩相%局部达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拉 斑玄武岩$钙碱性系列火山岩$陆源碎屑岩和少量碳酸盐岩% 以及具有--.岩系特征的侵入岩和钾质花岗岩! 中元古代地 层变质程度比较深%在铁克力克和阿尔金山等地都含有数量 不等的具有双峰式成分特征的火山岩/(03! 在西北缘的阿克苏 一带%被置于元古宙的变质基性火山岩系中含有新元古代中 期的蓝闪片岩 /(,%((3! 在塔中$库鲁克塔格和巴楚等地%发育有 新元古代中期的中酸性$基性侵入杂岩/(4%(+3! 新元古代晚期至古生代的地质体主要由浅海相沉积岩 系构成! 底部的新元古代地层被称为震旦系%其中可能包含 有与华南南华系相同层位的地层%岩性为含有冰碛层的碎屑 岩和碳酸盐岩%并夹有多层具双峰式成分特征的火山岩 /(#$4%3’ 寒武系和奥陶系以碳酸盐岩为主% 寒武系下部夹有玄武岩’ 志留系为陆缘碎屑岩构成的复理石’ 泥盆系为红色碎屑岩’ 石炭系为碳酸盐岩和陆缘碎屑岩’二叠系以陆缘碎屑沉积岩 系为主%夹有多层具双峰式成分特征的火山岩 /4!$403! 在其北部 边缘发育古生代晚期的富碱质侵入岩 /4,3和基性岩墙 /4(3%南缘 铁克力克一带可能发育古生代和三叠纪活动大陆边缘的一 些信息/44%4+3! 中生代以来的地质体主要为陆内盆地堆积物%不同时期 盆地的沉积中心不同! 在南缘发育三叠纪的煌斑岩/4#%+&3%在塔 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发育新生代的火山岩 /+%3! 06" 扬子陆块 与塔里木陆块类似%该陆块的基底也由太古宙&古元古 代和中&新元古代地质体镶嵌构成 /+!%+"3%其上不整合覆盖着 新元古代中期到三叠纪中期的被动陆缘岩系 /+03和晚三叠世以 来的上叠陆内建造! 其北缘$西缘和南缘分别下插于中央造 山区$西南造山区和东南造山区之下 /+,$+43%因此其原来的规模 也远大于现今的地表出露区! 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岩系露头比较少%主体由新太古 代&古元古代的变质达高绿片岩相和角闪岩相%局部达麻粒 岩相的变质深成岩和变质表壳岩组成%变质深成岩的原岩具 有--.岩套的特征 /++3%变质表壳岩的原岩包括拉斑玄武岩$ 钙碱性系列火山岩$碳酸盐岩和陆源碎屑岩! 近年来%在该陆 李锦轶(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 地 质 通 报 !"#$#!%&’$ ()$$"*%+ #, &-%+. !""# 年 块西北部的崆岭一带发现了中太古代晚期的地质记录 $%&!&"’" 根据近年获得的地质及年代学资料 $&(!&!)!新太古代#古元古 代变质岩系在该陆块地下深部可能有比较广泛的分布" 中元古界为大陆分裂阶段形成的桂北四堡群!其中侵入 有镁铁质超镁铁质深成岩$&*)"皖南$赣北%康滇和四川等地发 育中$新元古代活动陆缘建造+&#,("&)"在湖北大洪山%皖南$赣 东北%桂北和龙门山等地!报道有蛇绿岩或洋壳残片 $-"!(("!((()" 在皖南发育新元古代的岩墙群$((!)" 震旦系下部以陆缘碎屑岩为主!其中含有冰碛层!上部 以碳酸盐岩为主&寒武系和奥陶系以碳酸盐岩为主!夹少量 细碎屑岩&志留纪为一套厚度比较大的复理石沉积!其中石 英的含量比较高!可能代表远源的复理石沉积!其上的泥盆 纪以石英砂岩为主!石炭系至中三叠统为碳酸盐岩夹陆源碎 屑岩’ 尽管在这套盖层岩系中发育多个不整合界面!但是它 们的构造变形主要发生在三叠纪或更晚的地质时期" 在震旦 纪至三叠纪期间!扬子地块南北两侧边缘可能都具有被动大 陆边缘的构造属性$%#!((*,((.)" 在扬子陆块西部云%贵%川%桂交界地区!在二叠纪晚期 茅口组灰岩之上发育厚(""",#."" /的大陆溢流拉斑玄武 岩!被称为峨眉山玄武岩 +((0,(!")&在桂西南地区!有泥盆纪玄武 岩及粗面(斑)岩%早石炭世玄武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和二 叠纪玄武岩%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及流纹岩&在广东南部及海 南岛!也有玄武岩和流纹岩(石炭纪* )&在滇东和桂西的右江 地区!海相三叠系中夹有玄武岩+细碧岩%基性火山碎屑岩和 酸性熔岩+(!(), 与中朝地块北缘在三叠纪晚期发育拉张背景的碱性岩 浆岩不同! 扬子陆块北缘东段长江中下游地区发育的巨厚 中$晚三叠世和早$中侏罗世陆源碎屑岩构成了秦岭1大 别1苏鲁造山带的前陆盆地沉积岩系+%#), 该陆块西段松潘$甘孜$可可西里一带巨厚的中$晚 三叠世陆缘碎屑岩!被认为是弧前盆地 +(!!)或弧后盆地 +(!*)堆积 物, 但是!考虑到该区出露有新元古代花岗岩+("#)!近年的地球 物理调查也揭示出其下可能有古老的基底 +(!#)!结合区域构造 背景!它们更可能为昆仑1秦岭造山带的前陆盆地沉积!这也 是本文把该区作为扬子陆块一部分的主要因素, 虽然与中朝陆块类似!该陆块东部也叠覆了中生代以来 的陆相火山沉积岩系和侵入岩! 但主要是中侏罗世以来的, 其中中$晚侏罗世的火山岩大部分被剥蚀!出露的同期侵入 岩为含有斑岩铜矿的中酸性钙碱性系列杂岩&早白垩世火山 岩和侵入岩构成北东走向的岩带!并且相对富含碱质!可能 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 新生代则与中朝陆块范围内的类似! 由少量幔源玄武岩和陆相堆积物构成, #2# 中央造山区 位于中朝陆块%塔里木陆块和扬子陆块之间!分别向两 侧陆块之上逆冲!总体呈现为正扇形构造样式!后期的地壳 变动使这一构造样式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 +.&,0(!%0!%-!(!.,(!-’, 组成 该造山区的地质体包括被造山作用强烈改造的前震旦纪地 块 +(!%,(.(’和蛇绿岩 +(.!,(.#’%震旦纪和古生代的蛇绿岩及洋壳残 片 +(..,(00’%震旦纪$三叠纪陆缘岩系 +(0-,(-.’%同碰撞杂岩 +(-0,(%0’!局 部发育后碰撞的火山岩和花岗岩 +(%-!(%%’, 该造山区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帕米尔1西昆仑造山带%东 昆仑造山带%阿尔金造山带%祁连造山带%柴达木地块%西秦 岭造山带%东秦岭造山带%桐柏1大别造山带和苏鲁造山带, 其中阿尔金和祁连造山带都是早古生代造山带! 西昆仑%东 昆仑%西秦岭%东秦岭%桐柏1大别等造山带都由北侧的早古 生代造山带和南侧的三叠纪造山带组成!苏鲁造山带则主要 为三叠纪造山带, 这些复合造山带的北侧早古生代造山带虽 然各不相同!但是都属于陆缘增生造山带&它们南侧的三叠 纪造山带则从西到东连续性比较好!为扬子陆块被动陆缘与 古亚洲大陆活动边缘之间的碰撞造山带,阿尔金断裂%郯1庐 断裂%龙门山断裂!以及平行造山带走向的一些大型断裂带 中生代以来的走滑运动!对中央造山带有比较明显的改造, 苏鲁地区和大别山发育三叠纪超高压变质岩! 在大别 山%桐柏山%柴北缘%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等地发育早古生代的 高压$超高压变质岩, 在苏鲁南部%大别山南缘%东秦岭南 部!分别发育三叠纪的高压变质岩!是该造山区的一个特色, 中生代晚期以来! 该造山带东段经历地壳伸展作用的改 造!构成山根的变质岩系出露地表!被白垩纪以来的侵入岩穿 切或被陆相火山沉积岩系不整合覆盖,该造山带西段再次遭受 挤压变形!局部有火山岩喷发!构成青藏高原的北部边缘, #2. 西北造山区 位于塔里木陆块以北!由古生代陆缘岩系%洋壳残片和 前震旦纪陆块镶嵌组成!进一步划分为阿尔泰造山带%西准 噶尔造山带%东准噶尔造山带%西天山造山带%东天山造山带 和北山造山带!以及准噶尔%伊犁和吐哈等陆块, 中国境内的阿尔泰造山带!是阿尔泰陆块的东南边缘部 分!在古生代期间因斋桑洋盆俯冲再造而形成, 其组成包括 再造的元古宙结晶岩系 +(%&!(&"’%震旦纪至寒武纪被动陆缘沉积 岩系 +(&(’%奥陶纪至早石炭世的类似太平洋东缘的活动陆缘型 深成岩和火山沉积岩系 +(&!,!"(’, 西准噶尔造山带和东准噶尔造山带都由古生代蛇绿岩 和陆缘岩系组成 +!"!’, 长期以来!二者的关系一直困扰相关研 究的地质工作者, 直到!""*年!还有学者撰文认为这!个造山 带不同构造单元可以相连!是后来地壳活动才形成现今面貌 的 +!"*’, 然而!东准噶尔古生代地质演化可以明显划分为早古 生代和晚古生代!个阶段 +!"#,!"0’!西准噶尔古生代演化则具有 连续发展的特点+!"-’, 西准噶尔的北西走向和北东走向的大型 断裂为具有统一运动学机制的大型断裂系统!北西走向的断 裂以右行走滑为主! 北东走向的断裂以向南东逆冲推覆为 主!东准噶尔大型断裂构造以北西走向为主!其运动学以向 南西逆冲推覆为主!以左行走滑为辅, 因此!在古生代期间! 东准噶尔的地质体应该远在现今位置的北东地区!古生代构 造演化与西伯利亚古陆南缘的发展关系密切&西准噶尔地区 的地质体应该远在现今位置的北西地区!古生代构造演化与 !!" 第 !" 卷 第#$%& 期 哈萨克斯坦地区类似!有可能包括了斋桑古洋盆的哈萨克斯 坦一侧陆缘及该洋盆关闭形成的碰撞带的残片’!&(!!&)*" 天山造山带以依连哈比尔尕+干沟+卡瓦布拉克断裂带 为界!分为西天山和东天山!个部分" 西天山是中亚地区古造 山带在中国境内的延伸!包括伊犁和巴伦台地块#其南北两 侧由古生代蛇绿岩及陆缘岩系组成的北天山和南天山造山 带!分别是哈萨克斯坦古板块#斋桑造山带和乌拉尔+南天山 造山带在中国境内的延伸" 东天山以东西走向的沟+弧+盆 格局为特征! 自北向南依次为博格达山+哈尔里克山晚古生 代弧后盆地火山沉积岩系#吐哈盆地南部古生代岛弧火山沉 积岩系和侵入岩# 由低钾拉斑玄武岩+放射虫硅质岩组合和 弧前复理石组成的康古尔塔格碰撞带#具有被动边缘的喀拉 塔格陆块#卡瓦布拉克+库米什碰撞带#北库鲁克塔格岛弧# 兴地塔格缝合带#塔里木陆块 ,!&(!!&)-" 其中的康古尔塔格碰撞 带及其以北的陆缘造山带可能相当于斋桑缝合带的北缘造 山带$ 卡瓦布拉克+库米什碰撞带可能相当于伊犁地块以北 的北天山造山带%相当于斋桑缝合带南侧哈萨克斯坦板块北 缘造山带&和以南的那拉提造山带%中央的北天山造山带或 尼古拉耶夫线&$兴地塔格断裂带可能相当于乌拉尔+南天山 造山带!其北的北库鲁克塔格可能相当于哈尔克山!而文献 中的东天山隆起带实际上是由不同构造属性的地块组成的" 在天山造山带中!包含有被强烈改造的前震旦纪地块 ’!&.!!&#-" 北山造山带由被再造的前震旦纪古陆块 ,!%&!!%%-#古生代火 山沉积岩系和钙碱系列侵入岩及蛇绿岩等构成,!%!-" 近年来在 该区发现了榴辉岩,!%"-" 西北造山区! 广泛发育晚石炭世双峰式火山沉积岩系# 富碱中酸性侵入岩!以及早二叠世含铜镍矿的幔源基性超基 性杂岩#酸性深成岩和基性火山岩 ,!%/$!%)-!其出露范围不受不 同时代造山带的限制!在塔里木陆块范围内也有发育" 阿尔泰山#东天山东部和北山三叠纪’侏罗纪岩浆活动 及相关构造热事件的确认 ,!%0$!!%-!是近年该区基础地质研究的 主要进展" 这些岩浆岩以富碱质的酸性岩为主!局部含有钼 矿" 晚侏罗世火山灰的快速堆积!导致了准噶尔东部地区(化 石森林)的形成" 该造山区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在新生代受印度板块与 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发生强烈的陆内造山作用!形成独特 的挤压背景下的盆山格局" /1) 东北造山区 该造山区位于中朝陆块#西伯利亚地台和太平洋板块之 间!组成比较复杂" 可以划分为欧亚板块形成过程中的西伯 利亚地台#中朝陆块及其古生代陆缘增生造山带和二者之间 的碰撞造山带!以及欧亚板块的古太平洋边缘碰撞和增生造 山带等 ,"&-" 中朝陆块北缘的古生代增生造山带具有类似东太 平洋安第斯和科迪勒拉造山带的特征!西伯利亚地台的增生 造山带则与西太平洋造山带类似!以岛弧及微大陆的增生碰 撞为特征!自北向南依次可以划分为额尔古纳陆块#海拉尔+ 呼玛晚古生代中期碰撞造山带#扎兰屯陆块#二连+黑河晚古 生代中期碰撞造山带和布列亚+佳木斯板块! 二者在二叠纪 期间沿索伦山’白城’吉中一线发生碰撞 ,"&!!!!!!!"-" 在这一宽 广复杂的镶嵌碰撞造山区之上!叠加了类似科迪勒拉大陆边 缘的三叠纪至侏罗纪的火山沉积岩系及同时代的钙碱系列 侵入岩! 其成因与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带前身的洋盆演化有 关" 在其东缘!自西向东依次为宝清+双鸭山+布列亚山晚古 生代陆缘造山带#延边中生代早期碰撞造山带#那丹哈达岭 白垩纪早期碰撞造山带等" 其中的古洋岩石圈残片主要发育 在中朝陆块北缘的温都尔庙#柯单山+杏树洼#索伦山#贺根 山#完达山等地!近年报道在延边地区也发育蛇绿混杂岩" 东北造山区大部分地区上叠有早白垩世陆相火山沉积 岩系#白垩纪陆内盆地堆积物!以及始新世#渐新世晚期’上 新世的幔源玄武岩和陆内盆地堆积物" /10 东南造山区 东南造山区系指扬子陆块以南地区" 该区的构造格局! 由于新生代以来断裂构造的改造#晚中生代以来火山沉积岩 系的覆盖和中酸性岩体的侵入!识别起来相对困难" 根据已 有的资料!组成该区的地质体包括零星出露在闽浙地区的新 太古代’古元古代结晶岩系 ,!!/$!!0-#分布相对广泛的中’新元 古代火山沉积岩系及侵入岩 ,!!.$!""-#震旦纪至早古生代夹有少 量火山岩的沉积岩系 ,!"/!!"(-#晚古生代至三叠纪夹有少量火山 岩的沉积岩系,!")!!"0-和晚三叠世以来的陆相火山沉积岩系" 中 元古代以来岩浆侵入活动比较强烈!除了中国东部普遍发育 的晚中生代以来的岩浆岩和与扬子陆块类似的中’新元古 代侵入岩外!还大量发育扬子陆块没有的早古生代#晚古生 代和三叠纪的侵入岩 ,!".$!//-" 因此!严格说来!该区震旦纪至晚 中生代与扬子陆块等稳定区有明显的差别!不具有稳定区的 特点!更类似于地壳强烈活动的造山区" 近年陆续识别出的早’中侏罗世富碱双峰式岩浆岩 ,!/($!)"-! 揭示该区当时可能演变为类似北美西部科迪勒拉造山带的 古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 浙闽东南沿海一带!晚中生代岩浆活动发育!而台湾则 主要为一新生代造山带" /1. 西南造山区 包括松潘+甘孜三叠纪复理石出露区以南的青藏高原及 毗邻地区! 进一步划分为西金乌兰+金沙江+哀劳山造山带# 羌塘陆块#昌马陆块#班公湖+怒江造山带#拉萨陆块#雅鲁藏 布江缝合带和喜马拉雅造山带" 其中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是印 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产物!喜马拉雅造山带主体是由从 印度板块拆离下来的地质体构成的" 近年来!国土资源调查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拉萨地块内 发现了古元古代和新元古代的地质体 ,!)/-!在雅鲁藏布江蛇绿 岩带中发现了中’晚三叠世的放射虫硅质岩 ,!)(-! 在冈底斯 地区发现了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体,!))-" 各个造山带中的陆缘岩系主要是侏罗纪和白垩纪的!南 部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的冈底斯岩带可能包括了始新 世的活动陆缘岩系$ 大洋岩石圈残片既有三叠纪形成的!也 李锦轶*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 地 质 通 报 !"#$#!%&’$ ()$$"*%+ #, &-%+. !""# 年 有侏罗纪!白垩纪形成的" 中新世和上新世的岩浆岩 $!%&’!%()及 沉积岩系构成了该造山区的上叠构造层" #*( 敦煌陆块 位于中朝陆块与塔里木陆块之间#大部分被新生代堆积 物掩盖#前震旦纪的结晶基底仅零星出露 +!&",!&#)" 其北侧为北 山造山带#南侧为祁连造山带和阿尔金造山带" 由于北山南 部晚古生代造山带向西如何延伸目前难以确定#所以该地块 与塔里木陆块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但是从航磁 资料 $!&-)看#该区与塔里木陆块的差别是非常明显的#前人关 于该区是塔里木陆块一部分的认识值得商榷" - 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演化 从以上简要叙述的各个构造单元的地质组成不难发现# 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演化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亿年以前" 在 这一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所形成的中国大陆地壳#由不同 时期的陆缘岩系$洋岩石圈残片$陆内沉积岩和火山岩#以及 不同地质时期侵入或喷发的少量幔源岩浆岩等组成" 这些岩 石组合的形成# 基本上都可以归因于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 古元古代晚期和中元古代早期$新元古代中期的富碱及双峰 式岩套的发育#以及中元古代沉积岩系和震旦纪沉积岩系底 部的区域性不整合界面#揭示出中国大陆地壳的形成演化可 以划分为太古宙!古元古代$ 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中期$新 元古代晚期以来.个构造阶段" -*0太古宙!古元古代阶段%./"",0/"" 12& 关于这一阶段地质演化的信息主要是从中朝陆块所获 得" 根据伍家善等 +0-#0%3的研究#这一时期地质演化可以进一步 划分为始太古代$古太古代$中太古代$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 #个亚阶段#除了始太古代只发现富钾酸性岩浆活动外#其他 阶段都发育幔源超镁铁侵入杂岩$拉斑玄武质和钙碱系列岩 浆的喷发和侵入$表生沉积$强烈的构造变形和普遍的中! 高级区域变质等地质作用" 显生宙不同板块构造环境形成的 几乎所有岩石系列或组合#都可以从这些变质岩石中识别出 来" 在中朝陆块内#中太古代及更古老的地质体仅呈残留体 出现#它们形成时的构造格局已经难以恢复’而新太古代和 古元古代的地质体则表现出一定的块带镶嵌特征" 太行山以 东地区的太古宙地质体具有与显生宙活动陆缘岩系类似的 特征#太行山地区的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地质体与碰撞造山 带的组成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中朝陆块北缘#从内蒙古的大 青山向东直到辽南和吉南地区#古元古代的地质体具有明显 的线性分布特征" 因此#一些学者认为这些线状带是新太古 代末+0-#0%#!&%)或古元古代末+!&&,!&()板块碰撞带的残片" 但是#从太 行山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中朝陆块北缘古元古代岩石类似 同碰撞的富钾花岗岩组合的时代 +!&(#!/")看#这一时期的板块碰 撞作用如果发育# 更可能发生在古元古代中期的!*",!*! 42 期间# 而古元古代晚期0*/,0*( 42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 发生与发展#似乎都可以归因于大陆裂解的伸展构造体制" 有些学者根据变质演化或同位素地质研究#认为新太古 代以前以地幔柱作用为主#从新太古代开始才发育板块构造 体制 +!/0#!/!)" 如果仅从中国大陆范围看#新太古代以前的地质 体的出露很少且多呈块状展布#似乎支持这一认识" 但是#不 论从全球大陆的组成与演化还是中朝陆块的新元古代以前 的岩石组合看#板块构造体制有可能开始得更早一些" 在塔里木和扬子陆块#以及东北$东南和中央等造山区# 虽然也发育这一时期的地质体#但是主体是新太古代和古元 古代的#个别地区虽然获得了一些中太古代和古太古代的信 息#但是没有发现保存完好的那一时期的古老地质体" 从这些古老地质体保存的地质信息和中元古代大陆裂 解$大陆边缘演化资料看#中国乃至全球的太古宙和古元古 代的地质体#很可能曾经在古元古代晚期聚合成为一个超大 陆#但是目前获得的资料还不能把各个块体的相互关系建立 起来" 在国外文献中有些学者根据对北美的研究#将该超大 陆命名为哥伦比亚超大陆# 并且认为0*(,0*- 42是该超大陆 的聚合时期+!/.)" 但是如上文所述#从中国获得的资料看#尚不 完全支持这一论点" 如果确实曾经存在这样一个超大陆#那 么其聚合过程可能主要发生在古元古代期间#从古元古代晚 期开始#该超大陆已经发生了裂解作用" -*! 中元古代!新元古代中期阶段"0/"",%." 12& 侵入中朝陆块太古宙和古元古代基底的0*/ 42前后的岩 浆岩#如辽南的辉石正长岩$冀北具有双峰式特征的环斑花 岗岩岩套%0*& 42& +./)$豫晋陕熊耳山的熊耳群火山岩及侵入 岩%0*&-,0*(- 42&+!!)$中条山地区的基性岩墙%0%"- 12&$豫西 栾川县庙子镇龙王幢钠铁闪石正长花岗岩%0%!- 12&+-")等#扬 子地块基底中侵入四堡群的基性岩墙等#以及中朝地块北部 燕辽拗陷和南部熊耳山等地的中元古代堆积物#都表明在古 元古代末期至中元古代早期发生了大陆裂解作用#使中朝陆 块成为独立的微大陆#而中国大陆地壳中其他的太古宙和古 元古代地质体成为洋中的大陆碎块" 中元古代期间#中朝陆块范围内持续发育岩浆活动# 其 他碎块周围则大部分表现出岛弧或活动陆缘的特征" /"" 12 左右花岗岩和区域变质作用的广泛发育及塔里木盆地西北 部阿克苏附近被震旦系不整合覆盖的蓝片岩#表明新元古代 中期各个分离的陆块聚合成统一的大陆" 但是#中朝陆块是 否与它们聚合在一起#由于在其周缘没有发现新元古代洋盆 关闭与其后再打开的任何证据#目前还不能确定" 不过#该陆 块新元古代晚期沉积的普遍缺失说明这一时期的大陆聚合 对该陆块可能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该陆块北部中!新 元古代的巨厚沉积物直到中生代才发生褶皱变形#又表明这 一影响的强度是非常有限的" 新元古代中期地壳变动的构造属性#目前还是一个争议 比较大的问题" 有些学者认为活动陆缘的演化直到&"" 12还 没有结束" 关于古大陆裂解的时间#有些学者认为在/"" 12 前后#有些学者认为可能要晚一些" 尽管如此#震旦纪陡山沱 组和灯影组等具有典型的被动陆缘岩系特征#与下伏地质体 普遍为不整合接触#表明以震旦系底界为界#前后确是!个不 !!" 第 !" 卷 第#$%& 期 同的大洋打开与闭合和相应的大陆裂解与聚合的构造旋回! 需要指出的是"许多中国学者都认为"新元古代中期的 所谓晋宁运动形成了由中国境内所有古陆组成的古大陆"称 之为古中国地台’!()*! 但是从目前获得的资料看"如文前所述" 中朝陆块与其他地区的太古宙#古元古代结晶地块和中$ 新元古代造山带是否连接成一个大陆" 还没有确切的证据% 从全球构造角度看" 组成中国大陆的这些古陆和古造山带" 从规模上看要小得多"它们在何处"与被称为+,-./.0&罗迪尼 亚’超大陆的重组似乎没有直接的关联% 根据已有的古地磁 和古气候资料" 几乎所有罗迪尼亚超大陆的重建模型都认 为"至少中朝(扬子和塔里木是彼此分离的% 因此"是否的确 存在一个古中国地台"还是很值得商榷的% 在!&世纪1&年代的学术论文中"黄汲清等 ’%2就明确指出" 中朝陆块的基底是在古元古代晚期&中条旋回’形成的"扬子 和塔里木陆块的基底是在新元古代&晋宁旋回’形成的% 近年 获得的资料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论点% 但是"在文献中和学术 讨论会议上"还是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关于中国某个地区发 现了新元古代的地质记录"特别是所谓晋宁期的岩浆岩是属 于扬子陆块的" 以及关于中朝与扬子!个陆块在新元古代以 前关系的讨论等话题%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新元 古代地壳变动不是扬子陆块所特有的% 在当时 不仅没有通常所说的扬子陆块" 而且在中朝陆 块北缘"在东北和西北造山区"甚至在西伯利亚 地台周边"都有相关的地质记录"显然任何人都 不会认为这些地区也是扬子陆块的一部分% 这 一时期的地质作用在全球其他地区也有广泛的 分布%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在新元古代中期形成 的超大陆裂解以前" 不存在通常意义上的扬子 陆块和塔里木陆块" 二者都是由太古宙$古元 古代结晶岩系组成的大陆碎块和中$新元古代 裂谷岩系(陆缘岩系(洋壳残片及同碰撞$后碰 撞的岩浆岩镶嵌组成的" 其中的太古宙$古元 古代碎块并不等于通常所说的!个陆块% 因此" 讨论中$新元古代中期中朝( 塔里木和扬子等 几个陆块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组成中国大陆 的某一古老地质体在这一时期是否属于扬子地 块的一部分"实际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34" 震旦纪至第四纪&5"&60$ ’ 从震旦纪开始"到古生代初期"古超大陆的 裂解形成的大洋" 把组成中国大陆内由前震旦 纪地质体构成的各个陆块分隔开来% 此后的地 质演化主要表现为这些陆块的汇聚乃至最后拼 合形成现今所见到的欧亚大陆的东部% 这一阶 段形成的地质记录保存得比较好" 其演化过程 研究得也比较清楚% 根据目前所获得的古地磁( 古生物和地质资料" 编制成部分地质时期的洋 陆格局如图!所示"不同地质时期的古缝合带空 间分布如图"所示% 这一阶段的地质演化又可以划分为震旦纪$二叠纪&三 叠纪) ’潘吉亚大陆的逐渐形成&一般指非冈瓦纳大陆地区’( 侏罗纪$古近纪早期欧亚大陆的增生乃至与印度板块的碰 撞(古近纪晚期以来亚洲大陆东部的裂解等"个亚阶段% 在潘吉亚大陆聚合过程中"在中朝陆块和塔里木陆块以 北地区"主要表现为西伯利亚地台的不断向洋增生碰撞% 塔 里木陆块与西伯利亚地台之间"发育阿尔泰(准噶尔(哈萨克 斯坦(吐哈(喀拉塔格和星星峡等地块% 阿尔泰地块北部被动 陆缘在奥陶纪早期沿萨彦岭$蒙古湖区一线与西伯利亚地 台南缘的活动陆缘碰撞*准噶尔地块北部活动陆缘在志留纪 期间沿扎河坝#北塔山一线与西伯利亚地台南缘的活动陆 缘碰撞"在泥盆纪因西伯利亚古板块南缘的裂解形成东准噶 尔7南蒙古边缘洋盆"而与西伯利亚古板块分离"在早石炭世 其北部被动陆缘沿卡拉麦里#莫钦乌拉一线与西伯利亚古 板块南缘再次碰撞"成为西伯利亚古板块的一部分8!&)$!&52% 这! 个地块与塔里木陆块及哈萨克斯坦古板块之间" 被斋桑7北 天山洋盆所分隔% 哈萨克斯坦古板块是在古生代早期由古亚 洲洋西段的一些微大陆聚合形成的 ’12% 石炭纪中期"斋桑7北 图! 奥陶纪(早泥盆世(晚石炭世和早侏罗世全球洋陆格局重建示意图 &各个陆块确定所依据的古地磁资料引自参考文献’!(3$!(#2’ 9.:4! ;<=>?0@.< ?0A B=,C./: @=> D><,/B@DE<@.,/ ,F @=> GD-,H.<.0/I J0DKL M>H,/.0/I N0@> O0DP,/.F>D,EB 0/- J0DKL QED0BB.< K0/- 0/- B>0 FD0?>C,DR 6G#蒙古7鄂霍次克洋*ST#古亚洲洋*SU#古特提斯洋*U#特提斯洋* VS#库拉7太平洋*WT#北美*X#波罗的*;#西伯利亚*Y#哈萨克斯坦* ;V#中朝*Z[#扬子*TE#澳大利亚*\/#印度*TU#南极*TF#非洲 李锦轶+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 地 质 通 报 !"#$#!%&’$ ()$$"*%+ #, &-%+. !""# 年 图$ 亚洲大陆震旦纪以来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古缝合带的空间分布 %&’($ )*+,&+- .&/,0&12,&34 35 ,67 *+-73/2,207 8347 53097. &4 .&557074, ’73-3’&:+- *70&3./ /&4:7 ,67 )&4&+4 34 ,67 ;/&+4 :34,&474, 天山洋盆关闭!哈萨克斯坦古板块和吐哈"喀拉塔格"星星峡 等地块或岛弧与石炭纪早期增生后的西伯利亚古板块碰撞! 二叠纪早期!南天山洋盆关闭!塔里木陆块被动陆缘与石炭 纪中期增生后的西伯利亚古板块碰撞!西北造山区形成# 在东北造山区!奥陶纪期间!额尔古纳地块和中蒙古 " 图瓦等地块大体同时相继与西伯利亚古板块南缘碰撞 !蒙 古<鄂霍次克洋盆形成$ 大体同时!与西北造山区的形成类 似!古亚洲洋东段的一些微陆块聚合形成了布列亚<佳木斯 古板块 =!!!!!>"?!但不同的是中朝陆块北缘为活动陆缘并向洋增 生%石炭纪早期!随着南蒙古边缘洋盆的关闭!布列亚<佳木 斯古板块与西伯利亚古板块南缘碰撞% 石炭纪至二叠纪期 间!中朝陆块北缘演变为类似安第斯型的活动陆缘!并在二 叠纪沿索伦山&白城&长春&吉林一线!与西伯利亚古板块 的活动陆缘碰撞!古亚洲洋关闭 =$"@$ 从泥盆纪开始!蒙古<鄂 霍次克洋岩石圈板块开始向西伯利亚古板块之下俯冲并一 直持续到侏罗纪’将另文论述($ 中朝陆块和塔里木陆块以南面临着古特提斯洋$ 尽管没 有证据表明这
本文档为【中国大陆地壳镶嵌与叠覆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0151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2M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19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4-28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