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失地农民角色转换探究

失地农民角色转换探究

举报
开通vip

失地农民角色转换探究 理论版NATIONALITIES FORUM 1 6 [研究·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国城市规模 的扩大以及大批工业企业的建立,大批土地被征收,大批农民 失去了祖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加入了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市化 进程。   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中共 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2年10月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 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布在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企 业纷纷改...

失地农民角色转换探究
理论版NATIONALITIES FORUM 1 6 [研究·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国城市规模 的扩大以及大批工业企业的建立,大批土地被征收,大批农民 失去了祖辈赖以生存的土地,加入了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市化 进程。   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中共 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2年10月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 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布在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企 业纷纷改制为政企分离、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而在这场改制 大潮中,原有的终生就业模式被彻底打破,很多原先被国家安 排就业的失地农民因为企业的经营不善或破产再次失业。这样 一来,此后的失地农民宁愿接受货币安置,也不愿接受旧有的 招工安置方式。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3579539054_0经济体制下通过国家行政手段解决被征地 农民再就业的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不可能再实行。1998年 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 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取消了对被征地农民直接实行就业安置的 内容,只剩下支付安置补偿费。随着全国失地农民逐年增多, 不少被征地农民难以在城市实现就业,长期游离于城市之外, 逐渐发展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新问题。因此,如何帮助失 地农民适应现代社会、加速其角色转换已成为当前我国急需解 决的社会问题之一。笔者试图探究失地农民角色转换过程的一 些基本特征,寻找出失地农民顺利实现角色转换的途径。   二、当代中国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一般过程及群体特征   对于大多数失地农民来说,向市民角色转换就必须对原有 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加以彻底改变,这必然要经历一 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 “过渡阶段”,它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过渡初期——传统农民 变为失地农民;过渡中期——失地农民向市民转变;过渡后期 ——失地农民市民化基本实现。 1. 过渡初期——传统农民变为失地农民   由于土地被征收,住房被拆迁,失地农民搬进统一的临时安 置房或分散租住在附近的民房,身份由传统农民变为失地农民。   过渡初期的失地农民,已经丧失可提供基本生活和生存保 障的土地,由农民身份转变为非农身份。原有的以血缘关系和 地缘关系为主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步变成以业缘关系为主的新 型社会关系网络。一部分人闲置在家,无所事事。 失地农民角色转换探究 文/赵同春 摘要:失地农民角色转换困难是产生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原因之一,失地农民角色转换一般经历了三个阶 段:由传统农民转换为失地农民,由失地农民向市民转换,实现市民化。本文从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过程的视角 来探寻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共同特征,希望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失地农民 角色转换 二元社会体制   过渡初期的失地农民还保留着大量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 方式,城市生产、生活方式还非常陌生,他们内心还没有形成 对自己市民身份的认同,还只处于准备向市民转化的初始阶段。   2.过渡中期——失地农民向市民转换   失地农民搬进按照城市统一规划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建立的安置小区,原 有的生活习惯开始发生极大改变,居住的环境也完全改观。但 失地农民的行为习惯和生产、生活方式同市民还有较大的差异, 同现代化城市社区的要求也不符合,这使得失地农民社区呈现 出一种过渡阶段固有的特征——传统性与现代性并存,一些与 城市生活格格不入的习惯仍有残留。   失去土地前,农民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失去土 地后,小农生产、生活方式不复存在,失地农民只能通过各种 途径寻找工作,以保障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但很快他们就发 现,自己在长期农业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职业技能以及生产经 验对其在城里实现就业没有多大帮助。尽管大多数失地农民的 就业门槛很低,但就业率依然很低,调查表明:失地农民主要 从事低技术要求的工作,如饭店服务员、建筑工地工人、小商 贩等。   过渡中期的失地农民由于丧失土地而成为非农身份,却又 因就业困难无法享有市民社会权利,他们成为既有别于农民又 不同于市民的“过渡人”。这种特殊社会地位和角色具有明显的 转型社会的“过渡人”的心理特征——多种群体心理特征并存, 角色意识模糊。   3.过渡后期——新型城市社区形成,失地农民市民化基本 实现   失地农民经过前两个阶段后,渐渐融入城市生活,并开始 实现同城市社区接轨,基本实现市民化。他们在城市的再就业 率大大提高;不断获得现代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所需的现代性; 逐渐形成了以业缘关系为主的社会关系网络;逐步抛弃了农村 的各种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种种迹象表明,这一时期的失地 农民已基本实现市民化,他们的生活与市民无异,其自我意识 也不再是“农民”了。   当然,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处于转型期,城市化的进程还未 完成,失地农民的市民化的内容也在不断自我更新,加之失地 农民长久以来形成和适应的文化并没有消失,相反一些文化因 子和特征越来越突出,甚至成为阻碍他们市民化深入的因素。   三、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思考   失地农民角色转换过程是物质形态与观念形态的双重变革 理论版NATIONALITIES FORUM 1 7 [研究·调查] 的过程,其实质是失地农民定位新社会角色、内化新角色行为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增强新角色扮演能力的心理及社会环境的转变过程,这 需要良好的外部社会经济条件和在现代化进程中较高的自我调 整、适应能力。要创造积极的内外部条件,促进失地农民角色 转换的顺利完成,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完善征地补偿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不完全补偿制,补 偿标准过低,补偿内容也不完善,没有考虑失地农民因征地带 来的间接损失。实际上,失去土地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损失: “失去土地实际上是失去了一笔财富、最基本的工作岗位、一种 低成本的生活方式、一种低成本的发展方式和生存和发展的保 障基础。”长期的农业生产使大部分的农民不可能有很多的积 蓄,失地农民经济实力普遍较弱,缺乏角色转换所需要的物质 基础。以湖南大部分地区为例,据调查中某村长介绍“根据国 家土地补偿条例,最高不超过5万元/亩,最低只有1.14万元/ 亩”,“就按现行最高的补偿价算,所有的补偿加起来,三口之 家获得补偿金不过二十万元左右,五口之家不超过四十万元, 最终每户大约十几万元到四十万元不等。但由于要建房、找工 作以及再就业培训的花费等,所剩的资金基本上无力进行再创 业,如果再加上天灾人祸等不可预料的因素,其立即就会陷入 生存的困境”,由此可知,失地农民仅依靠现有征地补偿难以维 持市民生活水平。   2.努力扩大失地农民在城市的就业   就业是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核心和关键。就业不仅是获得稳 定的收入、维持个人及其家庭生计的保障,还是获得各种信息、 培养其“现代性”的主要渠道。国际劳工组织在《全球就业议 程》里指出,工作是人们生活的核心,人们依靠工作而生存,工 作是人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以及为后代带来希望的手段。因 克尔斯认为现代化工厂的就业有助于培养人的纪律性、竞争性 等现代性品质。沙莲香认为某种职业角色的获得,标志着某种 身份的获得。   国际上,城市化的经验也证明就业对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 重要性。朱信凯在考察了美、英、日为主的三个国家城市化的 经验后得出:日本农村劳动力能够顺利转移出去,得益于其就业 容量较大的非农产业和人口条件,迅速发展的工业所带来的就 业机会,大量吸收了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英国圈 地运动的产生,其实质是以通过暴力的方式解决英国由于工业 革命所引起的城镇非农产业发展所需要的极度缺乏的劳动力。 19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了以电力、钢铁等先导产业为主的工 业革命,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起飞和城市经济的发展,造成了 城市劳动力的稀缺,需要大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来缓解劳动 力的缺乏。因此,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就是通过产业革命的推 动,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失去土地的 农民能够被高速发展的工业部门所消化,实现了在工厂的再就 业,未来的生活生存获得了保障,从而顺利实现市民化。   我国农民被征地后,并不发达的现代化工业难以吸收其就 业,无法让失地农民转变成为有工作、有岗位、有保障的现代 化工人,从而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而成为市民。齐建国认为:“以 前农民还可以守着土地,居民守着城市相安无事,现在问题是, 当城市把农民的土地剥夺了,却不要农民,农民就成为游离的 人,对城市的怨恨开始产生,这就很容易造成社会问题。”   而要解决中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一是要消除对失地农民 再就业上的政策歧视,确立失地农民失业者的地位,给予城市 失业者应有的待遇,为失地农民顺利实现再就业创造良好的制 度环境。吴邦国同志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时曾经在部分省区市 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在继续做好“两个确保”、“三条 保障线”等社会保障工作的前提下,把工作重点由对下岗失业 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转到就业保障上来,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 间的不懈努力,基本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各地也 纷纷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失业工人再就业的各种优惠政策。二是 要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建立以失地农 民培训基地为龙头,各级职业学校等机构为辅助的培训体系。 在培训中要做到有针对性,应考虑失地农民的需求和实际能力 以及社会的需求,改变现阶段失地农民职业技能普遍缺乏的现 状,提高其就业机会,使培训能够真正地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再 就业,以便增加其经济实力,增强其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帮助其最终顺利融入城市社会。   3.尽快实行城市社区化管理   失地农民居住区中社区管理模式与村民自治模式并存,是 阻碍其市民化的另一个政治因素。因此必须尽快实行社区管理, 在组织机构上尽快实现转型,由社区接管村民自治组织的功能, 将社区的法理观念引入失地农民居住区的管理之中,废除以前 的人治化管理,实现法治。消解失地农民居住区的村落性,解 决村民因管理模式的二元化造成的身份不清、角色混乱问题。   失地农民角色转换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社区、失 地农民群体三者密切的配合,才能缩短失地农民角色转换的进 程,使这一群体尽快融入城市社会,避免因边缘化而游离于我 国城市化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主流之外。    参考文献: [1] 本文所提调查及其统计数据除特别说明之外,均指2006年 中南大学章辉美教授主持教育部课题《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 问题研究》的调查及其统计结果。这次调查在湖南三大城市长 沙、岳阳、衡阳选取了GS、LH等10个土地全部被征收的行政 村,共选取了800名户主为样本进行角色转化的社会统计学研 究 [2] 李培林:《村落的终结》 [3] 廖小军:2005年,《失地农民问题研究》【M】,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 [4] 国际劳工组织:《全球就业议程》,劳工世界,2001 [5] 沙莲香:《中国社会心理分析》【M】,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6] 朱信凯:《农民市民化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农民工问题的启 示》,《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1期 [7] 《新闻周刊》,2005年1月11日 [8] 王金涛:新华网,2002年6月7日 作者简介:赵同春,(1973-)湖南邵东人,中南大学社会学 系2005级社会学研究生。 (责任编辑 李立)
本文档为【失地农民角色转换探究】,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31468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8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2
分类:哲学
上传时间:2011-04-21
浏览量: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