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_洛神赋_到_洛神赋图_的审美转化

从_洛神赋_到_洛神赋图_的审美转化

举报
开通vip

从_洛神赋_到_洛神赋图_的审美转化 The Aesthetic Shift from Ode on Goddess Luo to Painting of Ode on Goddess Luo JIANGNa (The College ofFine Arts,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Gansu, lanzhou 730070, China) 〔 Abstract〕In the period of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Goddess Luo became an image ofgo...

从_洛神赋_到_洛神赋图_的审美转化
The Aesthetic Shift from Ode on Goddess Luo to Painting of Ode on Goddess Luo JIANGNa (The College ofFine Arts,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Gansu, lanzhou 730070, China) 〔 Abstract〕In the period ofWei and Jin Dynasties, the Goddess Luo became an image ofgoddess that fascinated a variety ofartists. Ode on Goddess Luoand PaintingofOde on Goddess Luowere the twomasterpieces in all kinds ofartistic works. This essay trie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de on Goddess Luo and Painting of Ode on Goddess Luo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esthetic concept, aesthetic angle ofview,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the technique ofaesthetic expression. 〔 Key words〕Goddess LuoRhapsody;PaintingofGoddess LuoRhapsody;aesthetic shift 六朝时,各类艺术都偏好女性题材,而洛神则 成为一个令艺术迷醉的女神形象,《 洛神赋》和《 洛 神赋图》则是其中的两大杰作。曹植以优美动人、气 脉一贯的赋文创造了人神之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 发作者失恋的感伤。《 洛神赋图》则是以《 洛神赋》为 蓝本创作而成的,此幅长卷保留了赋文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性分段 陈述手法,将原本极为优雅的文句化作具体形象, 作者笔下的洛神纤柔婉约,圆转的衣纹飘带与充满 弧度的身形完美诠释了“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体 态,六龙云车部分更有许多奇禽异兽,增添神仙世 界的玄奇色彩,让人不仅能体认到文学作品的内 涵,更能由绘画中的造形世界感受到文字之外的美 感。一代巨匠顾恺之成功地将文学语言转化成绘画 语言,其间必然存在着一种审美递变关系,主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审美理念的传承 魏晋是一个审美意识觉醒的时代,不同种类的 艺术在审美理念上往往具有传承借鉴的关系,从 《 洛神赋》到《 洛神赋图》的创作就体现出这一倾向, 二者以不同的美学表现手法演绎了共同的审美理 想和故事母题。《 洛神赋图》是以《 洛神赋》为蓝本创 作而成的,要探究《 洛神赋图》的美学思想,必须回 归到《 洛神赋》的文本中去,大多数学者认为《 洛神 赋》(原名《 感甄赋》)的主旨是“ 感甄说”,其创作灵 感来源于作者心灵深处爱情失落的创痛,以及弥补 人生缺憾所形成的审美理想。而顾恺之则在《 洛神 赋》文学性灵的启示下,在对原赋充分理解、体验和 艺术化想象的基础上,按照艺术美的规律,把赋中 描述的审美意象充分画面化和审美化,使洛神再现 于画卷之中。虽然洛神还只是一个以幻想的神灵形 式出现的人,但在神灵幻境和人间气息的交织中, 体现着那个时代共同的审美理性。 在审美理念上,《 洛神赋》与《 洛神赋图》都追求 艳丽之美。曹植在《 洛神赋》中极情尽致地以华丽的 辞采来描绘洛神之艳丽;而《 洛神赋图》在美学风格 上“ 设色浓丽明快,富于诗意的美”〔 1〕,也呈现出艳 丽的风貌。顾恺之在《 魏晋胜流画赞》中评说《 小列 女图》:“ 作女子尤丽衣髻,俯仰中一点一画,皆相与 成其艳姿”〔 2〕,虽然是对当时名士画作的评说,但也 无疑折射出他那个时代绘画审美的共同追求,即以 从《洛神赋》到《洛神赋图》的审美转化 蒋 娜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魏晋时期,洛神一度成为各类艺术争相描摹的女神形象,以之为审美对象的各类艺术作品中,《 洛神 赋》和《 洛神赋图》则是其中的两大杰作。文章试图从审美理念、审美视角、审美体验与审美表现手法四个方 面探究《 洛神赋》和以之为脚本的《 洛神赋图》之间的审美递变关系。 [关键词]《 洛神赋》;《 洛神赋图》;审美递变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345(2007)01-0044-03 [收稿日期]2006-08-09 [作者简介]蒋娜(1980-) ,女,甘肃武威人,研究生,主要从事美术理论研究. 大理学院学报 JOURNALOFDALIUNIVERSITY 第6卷 第1期2007年1月 Vol.6 No.1 Jan.2007 44 浓笔重彩表现鲜明饱满的艺术形象。随着时光的流 逝,连《 洛神赋图》摹本的色泽都已暗淡,但是从苍 老里仍存的遗韵里,我们还能够想象当年的绚丽和 华艳,想象魏晋时期从文学到绘画流光溢彩的审美 风韵。 2 审美视角的转移 《 洛神赋》与《 洛神赋图》尽管都以华美的笔法 表现出洛神的风姿艳仪,流露出人神之恋无法实现 的无奈和悲怆,但它们各自独特的审美视角不同, 从而也表现出不同的美学风貌。在《 洛神赋》中,作 者一直是以仰视的角度观察和描写洛神。从“ 俯则 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到“ 远而望 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绿波”, 一直都是对洛神的仰视,这种位置关系,是将人间 所爱神圣化而形成的虔诚心理所致,突出表现着爱 而不能、望而不及的焦虑和迷惘,而“ 余”的形象则 只能掩映在画面背后,由文本所衍生出的想象空间 里作者这一视点甚至可以忽视,营造出一种无我之 境。 顾恺之作画主张“ 传神写照”、“ 悟对通神”〔 3〕, 其《 洛神赋图》在构图处理上,主要依靠画面人物之 间的相互关系及位置的巧妙处理,来显示了人物的 情思。正如杨臣彬先生认为《 洛神赋图》:“ 在布局结 构上大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赋文中描写 的故事情节发展的全过程安排在一个全景画面之 中,使图中展现的故事情节的各个场面,既具有相 对的独立性,又具有连环画的特点,但又通过以山 水树石等背景的自然衔接,将各段故事情节的发展 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画面构成一个统一的整 体”〔 4〕。顾恺之在《 论画》中也说:“ 人有长短,今既定 远近以瞩其对,则不可改易阔促,错置高下也”,也 就是说画中人物形体的长短,人物之间距离的远近 与位置高下确定之后,必须按照这样的格局画出人 物之间“ 瞩其对”,亦即“ 悟对通神”的情形,“ 不但使 形象之间产生了空间位置的关系,也使各形象之间 产生了自身的相互制约”〔 5〕,所以我们欣赏这幅画 时,不仅能感受到山水树石等自然背景将人物、情 节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感,还特别感受到人物眼神如 同磁石般的对视,以及这种对视的变化对画面结构 的整体性影响,图中曹植与洛神的距离或远或近, 也都始终不离眼神对望的轴线,让观众能够想象到 在曹植的目光里仍然有挥之不去的洛神的目光。这 样的对视,除了给画面结构提供了特别的依据,还 蕴含着深沉的意味:爱情中双方的目光是心灵的渴 求和沟通,是无法遏止的激情的迸发,但更有“ 人神 之殊道”的凄凉,将作者的思想与画中人物的感情 及画面的空间布局很好地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有 我之境。 3 审美体验的趋同 二者同样以动静交织的审美构思渲染了作者 人生一份苦苦的追求及理想境界,可望而不可及的 哀怨,彷徨的思绪。 在《 洛神赋》的开头,作者便用了连续四个三字 句“ 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急促的节奏 把归来时奔波、阻碍、劳累及心灵的挣扎情形展现 出来,“ 日既西倾,车殆马烦”,这种环境的描写映衬 的正是生命的黯淡与疲惫。“ 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 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在生命的沉沦 中,生命之舟在茫然颠簸,接下来作者以“ 翩若惊 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 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 升朝霞;迫而察之,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 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 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 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 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静态 为主的形容描写对洛神进行了聚焦,以浓笔重彩描 写了这位能带给“ 余”生命光源的神女,这是作者在 黑暗漂泊中升起的可供诗人暂离困顿和烦怠的光 明之境。他希望这片光明之境是永恒的,但“ 于是洛 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 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 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的动态描写突 然间又打破了这片永恒之境,生命的光影显得飘忽 不定。“ 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生命的一份至深的依恋及这份情感的漂泊情形得 以显现。“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 兰”,“ 余”再次成为静态的观者,展示出对洛神的期 盼。但很快又转入动态的叙写,“ 于是屏翳收风,川 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 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 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 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 殊兮,怨盛年之莫当”。生命的梦语结束,留给观者 的是依稀的飘然而逝的梦幻和对人神之道殊的感 叹和同情。 而《 洛神赋图》为了最大限度的表达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就像 主动安排物象以求最大限度创造理想的“ 玄远”境 蒋 娜 从《 洛神赋》到《 洛神赋图》的审美转化 第6卷总第37期 45 界一样,通过对物象上下高低的位置安排在时间进 程中,依照人们视觉调节规律,一张一弛,一起一 伏,动静交织地把观赏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画面的主 要部分。《 洛神赋图》在“ 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 鸣鼓,女娲清歌”的热闹场面之后设置了一个作为 心理调节的安静场面,“ 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 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这样动静交 织的审美体验更能烘托曹植和洛神脉脉相对,欲言 又止的神情,在这宁静的片段上作者只是简单地画 了几株柳树、几个动态很少的静立者,洛神也一反 那种飘飘欲仙的婀娜姿态,平静地站在那里,连淡 淡的几笔应是流动的水纹似乎也静止了,剩下一片 空漠的似乎带着淡淡哀愁的无尽空间。接下来就是 “ 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和“ 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的令人悲愤的离 别场面。接着又是一个“ 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 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 霜而至曙”的相对宁静的场面,经过这片刻的休息, 最后在“ 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中结束, 画面上数马引车疾驰,车中曹植恋恋不舍地回过头 来,绝望地看着远去的洛神。至此,观者的情绪已被 调动到非常奇妙的境地,为人神道殊感到无奈,以 致不忍掩卷。 4 表现手法的蜕变 《 洛神赋》与《 洛神赋图》均以洛神为审美意象, 但二者的表现手法和侧重点是有差异的。《 洛神赋》 以艳丽之辞写艳丽之美,将女性的神韵美和形体美 的表现推向审美的极致。“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 瑰姿艳仪逸,仪静体闲”,曹植在这里连用大量的 比喻,镂金错词的词藻,从上下远近、动态静态等不 同角度,对洛神的体态、仪容、神情、服饰,穷形尽相 地做了夸张性描述:长短适度、弱骨丰肌、两肩如 削、戴眉眉目、细手柔指、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文彩 鲜艳的薄绢裹体,宽衣长袖、举止优雅、倾城旷世, 不同流俗,叹为观止,这种想象与夸饰相交织而创 造的洛神的“ 形”与“ 神”,俱达到了超凡入圣的境 界,似一幅诗写就的画卷。《 洛神赋》重在摹形传神, 洛神之美需要读者在字里行间发挥想象去寻找。 而《 洛神赋图》中,顾恺之对“ 艳丽之姿”的描 绘,则以“ 春蚕吐丝”般的优美线条画出“ 衣折秀媚” 的“ 象人之美”来〔 6〕,后人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顾恺之的画:“ 如春蚕 吐丝,初见甚平易,且形似时或有失;细视之,六法 兼备,有不可以语言文字形容者”。他在创作《 洛神 赋图》时,把重心放在人物衣饰的细致描绘上,如洛 神首次出现时,长袖落落垂挂,裙裾飘飘飘曳,身上 附有各色飘带达十六条之多,袅娜婉转,随风飘拂, 对人物的形貌只作了简单的描绘,这是出于当时对 人物的审美意识造成的。当时品评人物以才情、气 质、风貌、性别,尤其是人的内在气质成为最重要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于是讲求脱俗的风度神貌成为一个时代的理 想,人物的形象虽美也不能过分强调,所以为人画 像或画人物画,当然也必须以传神为主,同时如动 态、衣饰等也都必须服从和有助于神的表达,所以 顾恺之以线条衣折之美来表现人体之美,这种美不 同于《 洛神赋》那种张扬的、炽烈的艳丽之美,而是 一种含蓄的、朦胧的、有距离的美。在用色方面,色 彩典雅鲜丽,与“ 艳姿”相呼应,同时借高度的写实 手法把它的内容深刻地传达出来,画中的山石、树 木、水浪、舟车、马匹、禽兽等的描绘恰当写实,在这 里,这些景物只起了一个烘托主题的作用,整个画 面环境富于装饰性。《 洛神赋图》的成功,还在于它 已经暗示出画家意识到远小近大的景观原则这一 枢纽。洛神脚下的洛河水,水纹处理,完全是一种透 视的处理;作为人物背景的树木,也是近处具体而 细微,远处概括而模糊,至于飞龙、仙鸟,都不出这 一原则。远山一抹淡笔,潇洒而简洁,在拉出景观空 间、塑造可行可游的实际环境方面,都堪称是极为 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他把中国画从原始意义上的 概括,上升到有精致技巧的形式处理,显然是对于 丰富中国画的形式及表现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总之,《 洛神赋》与《 洛神赋图》作为同一审美对 象的两种艺术形式的典范之作,本于共同的审美理 念,通过不同的审美视角表现出相同的审美体验, 二者运用不同的审美表现手法,共同描绘了一个令 人迷醉的洛神形象和一段令人悲慨的人神恋情,在 各自的艺术领域内闪耀着永久的光辉。 [参考文献] 〔 1〕俞剑华,罗卡子,温肇同.顾恺之研究资料〔 M〕.北京:文物 出版社,1985.43. 〔 2〕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卷)〔 M〕.北京:人民美术出 版社,1963.347. 〔 3〕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 A〕.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 〔 C〕.北京:美术出版社,1985.8. 〔 4〕杨臣彬.顾恺之传世画名迹—洛神赋图卷〔 M〕.天津人 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复印故宫本洛神赋土释文.7-8. 〔 5〕陈绶祥.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卷〔 M〕.山东:齐鲁书 社,天明出版社,2001.42. 〔 6〕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 A〕.安澜画史从书(第2册) 〔 C〕.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69. 大理学院学报总第37期 社会科学 46
本文档为【从_洛神赋_到_洛神赋图_的审美转化】,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73079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4-12
浏览量: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