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

举报
开通vip

网络文学 2004年 7月 第 33卷 第 4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0um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Ju1.,2004 Vo1.33 NO.4 网 络 文 学 刍 议 赵永红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学已成为一个摆在台面上不容忽视的问题。网络文学有自己的特质, 它对传统文学有新的突破,具有了作...

网络文学
2004年 7月 第 33卷 第 4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0um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Social Science) Ju1.,2004 Vo1.33 NO.4 网 络 文 学 刍 议 赵永红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学已成为一个摆在台面上不容忽视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网络文学有自己的特质, 它对传统文学有新的突破,具有了作者非职业化、文本开放性及阅读交互性等特点。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面对这 一 蓬勃发展的文学新宠 ,以促使其尽快地走向成熟。 [关键词】 网络;多媒体;文学;审美;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TP399: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623(2004)04—0107—06 当前,如果不谈网络文学,至少给人一种乘掉班 车的感觉。网络是全新的,而文学是古老的 。这种 古老与全新的嫁接促成了网络文学的悄然兴起,并 俨然成为文学领域的一种时尚。在这一时 尚面前 , 趋之若鹜和怀疑否定的两种力量正在激烈交锋。网 络文学的存在与发展及网络文学审美设定所引发的 争议,不仅清晰地突显出了信息技术背景下文学理 论界和创作界的集体困惑和疑虑 ,同时也促使文艺 研究适应时代的要求,尽快将文学的传播活动和技 术背景纳入人的视野之内,这必将为文学研究 的拓 展提供一个 良好 的空间。因此,关注并认识网络文 学,已成为文艺学的时代要求。本文拟就网络文学 的界定、特征及前景等略陈管见,以求教于方家。 一 、何谓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是一个推翻了又建立、建立了又推翻 的话题,其作品文本的诞生要远远早于其名称的出 现,而其定义则至今还没有一个众所认可的说法。 有人甚至怀疑网络文学的存在,认为网上 只有文字 而无文 学。 目前,据 “网易”的一 次调查表 明,有 19.7%的人认 为网络文学是炒 作 出来 的概念 ,有 24.2%的人认为它与传统文学并无根本区别,还有 比例高达 39.4%的人认为可以用传统文学的尺度 评判网络文学。这说明网络文学独立存在的价值和 意义尚未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网络文学理论园地 亟待开发。 究竟何谓网络文学?目前流行的看法有这样几 种 :第一种是从载体上进行判断,认为凡以网络为载 体的文学作品均可称作网络文学⋯。这种看法只强 调了网络文学的媒介特征,是一种过于宽泛的界定。 因为若传统媒介的文学作品电子化以后搬上网络也 冠名日网络文学,而《离骚》、《荷马史诗》之类就贻笑 大方了。第二种是从内容方面考察,认为网络文学 的题材应与网络有关 。这种看法只照顾 了网络文 学的现状,明显忽视了网络文学的题材必将向社会 生活各个领域开掘的历史趋势。第三种定义是从思 维角度理解 ,认 为网络文学 的创作应基于 网络思 维 】。这种看法似乎很前卫,但深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它实际上 是本末倒置了。因为思维方式的确定有一个必然的 物质前提,即网络文学必然以网络为工具进行创作、 传播、阅读,离开这个前提是痴人说梦。第四种,在 网上原 创 的以数字文本 形式 存在 的各类 文学 作 品H】。笔者比较同意这种观点。首先,“在网上”这 三个字强调了网络文学在网上写作和传播的原创 性,此处所谓的“原创”即指产生于网络内、由网民创 作并通过网络媒介得以传播的文学(多具有游戏 [收稿 日期】2004—04—24 [作者简介】赵永红(1978一),女 ,内蒙古满洲里市人 ,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 107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性)。进行这样的限定就避免了第一种定义的错误 之处。其次 ,“以数字文本形式”强调了网络文学 区 别于传统文学的特殊表现形式 ,即网络文学通过文 字、图像、图形、音频、视频和动画之间的互动形式来 传播、阅读、写作文本,而这将给文学带来一场媒体 革命。在此,网络与文学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互相 融合而产生出的一种新文学品种,它既没有违背文 学表现人的传统,又借助新的技术形式使芦 午合当 代人的生活节奏和思想感情 。从文学反映现实的一 般反映论来看,网络文学 比传统文学更坦诚、更快 捷、更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人的生存状态。从审美角 度来看,它是对人类某种精神的建构。黑格尔说过: “艺术只有一个任务 ,那就是把真实的东西,按照它 在精神里的样子 ,按照它的整体 ,拿来和客观感性事 物调和起来,以供感性观照。” 因此 ,即使作为一种 游戏方式,网络上 的艺术也是人类精神的一种 自我 理解方式。伽达默尔说过 :“游戏在 自身中含有一种 意义内容,具有一个 自身独有的精神。更重要的是, 在游戏已投入了一种独特的甚而是神圣的严肃。然 而,在游戏行为中规定积极活动之此在的所有目的 的关联并不是简单地消失 ,而是 以特有的方式化出 现。 副网络文学虽起源于休闲式的游戏,但它为话 语提供了强大的自由空间,使情感恣意挥洒,让心灵 之间碰出炽烈的火花。网络文学是在独特的技术平 台上打造自己的人文价值观和审美空间,用一种特 定的方式延伸着人类精神的地平线。 二、网络文学的特征 网络文学是网络与文学的亲密接触而催生出来 的新的宁馨儿。网络作为区别于报纸、广播、电视的 第四大媒体,从 90年代初开始走进中国人的视野, 9O年代中后期成为生活的主角,从此结束了它在当 代大众文化生活中的隐身与匿名,开始了它直接可 见的介入和互动。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网络在信 息社会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作为电子技术 在网络文学中的作用 ,不仅仅是传播手段,同时也是 文学的一种展现方式。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提 出了文学的四要素说,即世界、作者、作品、读者,这 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文学活动。网络作为生产与消费 的工具,取代了作为书写工具的钢笔、毛笔;取代了 作为传播工具的纸张;取代了印刷术。文学书写工 具、传播工具的改变,使文学活动各要素的内涵发生 了变化,同时也使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大为改观, 尤其是在作者、作品、读者这三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 · 1O8 · 相互关系对传统文学有了重大的突破 ,使 网络文学 具有了自己的特征,成为文学领域一道独特的风景 线。 (一)特征一:关于作者——网络写手的“平 民” 身份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作家”的词条是这样解 释的: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在普遍意义上,我 们则是将那些通过传统媒介发表作品,其作品在人 群中受瞩目的文学创作者称为作家。在中国内地 , 作家以写作为职业并经历了写作、修改、审编、发表 的程序。因此,呈现出经典化的、专业性的、具有深 厚文学素养的状态。而网络写手则不具备以上的特 点,他们多是一些年轻的、一般受过高等教育的、迷 恋网络的文学爱好者。他们的写作是偶然的、非职 业化的。其作品直接通过网络发表,没有经历严格 的编审程序,具有偶然性和随意性。 职业作家的缺席,非职业作家的涌现,仿佛宣布 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开始。作家的权力被网络时 代敲击键盘的无名氏分享,众多网络写手的加盟使我 们一下子生出许多“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憧憬。 按照福柯的“话语即权力”的观点,这等于是对权力的 挑战与消解,把文学进一步推向了平民化、通俗化。 网络时代的降临成就了公众宣言、说话、表达的梦想。 他们或不具名、或只是有一个网名,就在 髓S,MIJN 上信手涂鸦。他们不需要小心谨慎地维护自己的身 份和地位,也不会把写作看作是神圣的职业,只是在 不自觉之中将自己置于一介草民的地位,说一些自己 愿意说的话。因此,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在创作观上 与传统文学不同。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多没有职业作 家的发稿任务和经济压力,他们的创作是一种率性而 为,一种和自我实现相联系的成就感和表现欲。大陆 网上风头正猛、曾夺得“网易”第一次网络文学大奖一 银一铜的邢育森说:“说实在的,在没有上网之前,我 生命之中很多的东西都被压抑在社会角色和 日常生 活之中。是网络,是网上的交流,让我感受到 自己本 身一些很纯粹的东西被释放出来,成为我生命的主 体。”l1 网络写手宁财神说:“以前,我们哥儿几个曾经 讨论过这个问题,就是说咱们是为了什么而写,最后 得出结论 :为了满足 自己的表现欲而写⋯⋯ 网络文 学的创作主体就是凭借着“平民”这一特殊身份证率 性而自然地表达着,而这种个性的突显与潇洒,正是 传统的作者望尘莫及的。 (二)特征二:关于作品——文本的自由开放 关于文本开放这一命题,罗兰·巴特早就指出: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文学文本既要有供读者接受的阅读性成分,又要包 含由读者去创作的创造性成分。读者阅读文本不是 要找出一个静态的结构,作为文本的合作者和消费 者,读者始终是文本创作 的强大驱动力。传统文学 的文本往往是 自闭的,作者别无选择地接受作者的 安排 ,即使有些作品以一个无尽遐想的结局给读者 留下想像的空间,但总会让人为不明不白的结局而 遗憾。网络文学则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文学 的这一缺陷,使文本 向读者的阅读和创作而 自由开 放。 1.实现文学文本向读者阅读的开放。随着网络 技术的深入发展,以网络为载体、以超文本技术为支 撑的新型文学品类——超文本文学[hypertext]成为 网络文学中的一枝奇葩 ,使罗兰·巴特的文本开放理 论得到了更充分的实现。超文本文学作品在文本内 部或文本结尾处置有超文本链接点 ,提供不同的情 节走向供读者在阅读时选择。不同的阅读选择会产 生不同的结局 ,因此 ,也称之为多向文本文学。例 如,台湾诗人须文蔚的《在子虚山前哭泣》,就是一首 颇有创意的超文本多向诗 。作者通过一滴水的旅程 来观察台湾水资源的利用和环保问题。用他 自己的 话说:“这是一首 多向文本的 网络诗 ,也是无数首 诗。”它采用的是外部链接的方式在无数首诗中链 接 ,有的链接点有明确的向导文字,更多的则有一个 或多个图形链接 ,而没有任何标识文字或图画。读 者对任何一个链接点的选择都等于是随机,不带有 创作者和读者 的主观意趣。正是这种神秘的随机 性 ,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每一次的鼠标点击都有着 一 种强烈的心理期待。TOM 中国文学网推出的一 组超文本小说 ,是大陆作者创作的较为正规的超文 本作品。这组超文本小说由《召唤术士>、《魔界风 云》、《平凡与不平凡》、<弓箭手的命运》、《白夜》5篇 组成,均为奇幻小说,写“我”在魔法王国和魔界的经 历。进入阅读后 ,每个叙事单元后有两个链接点供 读者选择阅读方向,这种阅读类似于心理测试 ,每一 次选择都反映出读者的价值取向。但从目前创作来 看,超文本小说的实验在中文网络还处于起步阶段, 有技术创意和文字功底的超文本文学 尚难得一见。 这些超文本文学的形式虽不能称为成熟阶段的互动 文学,但相对于传统平面印刷品来说,已经具有了革 命性的贡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网络超文本文学具有更明显 、更突出的非 线性书写系统 ,情节 的原 因和结果不再是严密的对 应关系。文本内部结构松散 ,语言断裂 ,但又呈现出 相互联合和串通的特征。作家可以在文本的任何地 方打断、撕开,开辟新的叙事路径;也可以在文本 的 任何地方进行缝补、接续 ,保持文本叙事上的完整 性 。 其二:在叙事主体上,打破了传统作家对叙事权 的垄断,有限度地将叙事权让给读者。读者可以有 限度地决定情节的发展方向,参与作家的创作活动。 其三:传统文学创作规律被打破。超文本文学 中任何文学故事的情节发展都是多重选择的,读者 可以参与进去 ,进行选择。 2.实现文学文本向读者创作的开放。文本不能 仅仅只停 留在互动阅读上,而是进入一个互动的写 作时代,读者不再是单纯的以读者身份参与文本意 义的创作,他同时也可以写作者的身份参与文本意 义的创作。网络上出现的“接力小说”、“纸牌小说” 就属于这种文本意义上的创造。所谓“接力小说”是 指一个人写了开头,然后由其他网友续写,小说形成 了无法预知结局的接力赛,其最终结果依靠的是整 体的实力和配合的默契。所谓“纸牌小说”是指一部 已经完成的作品,其他作者在同样题目下,就像洗牌 一 样对人物关系和情节的转换进行多项重组,于是 又变出许多同题不同貌的作品。“接力小说”与“纸 牌小说”极大地体现了网络互动性这一特点(这一问 题将在后面论及交互性阅读时再作详细论述)。 (三)特征三:关于读者——传播、发表与阅读的 新纪元 1.网络文学多媒体化传播的特征。以文字为媒 介的传统文学一般只能通过视觉传播,存在着视觉 单一性与受众的多信息要求的矛盾。刘勰在<文心 雕龙·神思=》篇中说:“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成 篇 ,半折心始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 ,言征实而难巧 也。”这里谈到的言与意的矛盾是文学活动中一个永 恒的难题 ,它是由文学的艺术媒介 的单一性和局限 性造成的。因此,如能在文本中恰当地配置直观图 形或背景音乐,则常常有助于“意”的表达,更容易使 读者进入审美状态。在今天的网络中,由于文本数 字技术的支持,上述信息都可以用 0与 1组成的数 码来表示,使之同化为一种质料,水乳交融在一起, 极具表现力。一个名叫菲常的网络写手,写过<菲常 故事之不见不散=》,在那里大量用到了电子贺卡等网 络所特有 的东西。流行较广的 网络小说 <火星 之 恋=》,在主要文字叙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插入一些感性 的外空音乐和图片,为我们展示了男女主人公如梦 似幻的爱情故事。网络文学不仅具有多媒体的声音 · 109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语言、图像语言,在借助一些新的硬件、软件后 ,它的 媒介还能发展到人的嗅觉 、味觉、触觉 ,达到真正 的 审美通感 ,能让人在电脑上体验到心跳、体温、晕眩、 过敏等微妙的心理变化。因此 ,通过多媒体传播 的 网络文学可谓独具匠心,给读者以耳 目一新的感觉 , 更有助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当然 ,由于技术的限 制 ,目前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传播 的网络文学 作品的数量并不是很多,丙且质量也并不是很高。 2.网络文学自由自在发表的特征。文学作品的 发表直接影响着读者的阅读 ,网络文学以其 自由、快 捷的发表方式显示 出互联网无限的魅力。第一,网 络文学不受物质条件 的限制。传统文学作品的印 刷、出版往往受物质条件的限制,例如资金的来源、 市场的接受程度以及印刷时间等条件 ,都是要考虑 的问题。而网络文学的发表、传播则不受这些条件 的束缚,只要能写,在网上一传就可以了。第二 ,作 家可在网上及时修改 自己的作品,作品的发表和传 播速度是传统文学无法 比拟的。第三 ,网络给发表 以最大的空间,它的特殊发表空间摆脱 了编辑 、出 版、发行等环节 ,作者直接面对读者,作品的影响力 在瞬间即可达到一个过去从未有过的广度。网络创 造的空间是世界范围的,是无限度的。 3.网络文学交互性阅读和接受的特征。以书面 材料为载体的传统文学属于单向传播 ,其信息传播 模式是传播者一媒介一 接受者。对此 ,有论者评价 说:“在这里,作者是一个绝对核心的元素,是文本全 知全能的主宰角色,一切都是已知的,既定的读者只 是等候智者训导的角色。” 作品通过文本向读者输 出信息,广大读者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难以分 享福柯所说的话语权力 ,同时又由于文学交流受到 时空的阻碍,因而大大限制了读者与作者、读者与作 品以及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互动。网络文学则具 有双向交流的特征 ,其信息传播模式是传播者一媒 介一接受者。因此 ,通过 网络为媒介进行文学活动 的网络文学所具有的交互性 ,使其具有鲜活的生命。 在一般情况下 ,读者面对 自己感兴趣 的作品才 更容易产生阅读作品和参与交流的渴望。目前,网 络上的搜索引擎技术几乎可使读者在世界范围内找 到自己喜欢的作品,只要用 鼠标激活它 ,就可以轻易 到新拓展出的空间去评论作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 的是书面作品,在书面作品中尽管读者也可以作评 注,但由于其很难及时被作者或其他读者看到,因而 基本不具有交流性 ,而网络文学作品则完全可以通 过网络引擎 ,以查看反馈栏的方式与读者交流。事 · 1 10 · 实上,许多读者在网上发表作品就是为了期待与读 者的探讨和对话。甚至有些作者还故意扮成读者而 将自己的作品调侃一番,以引诱更多的阅读和批评。 而且 ,一位读者的评论在网上登出以后 ,后来的读者 也可以对前面的评论发表评论,这样就实现 了读者 与读者、读者与作品间的交流互动。 不仅是评论与交谈 ,网上作品的改写与续写更 是这种互动性的生动体现,网络 中的第一部畅销小 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就被读者改写为多种不同的 版本。在网站(http://eway.963.net)中就有一部叫 《守门》的联手小说 ,由始发人设定一个小说的开头, 再由其他的读者接着写,这样形成的文学作品再也 不是静态凝固的了,而是活泼的动态过程。作者写 作 ,读者也写作,作者对读者来说不再神秘 ,不再神 圣。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平等民主、对话交流的 新文化时代的到来。当然,有成功的改写和续接 ,也 就会有败笔,甚至每况愈下的尴尬也不少。但是我们 必须明确的是,目前的网络接力小说实际上相当于 一 种吸纳大众智慧的集体民间创作。它毕竟不同于 “精英”文化。 、 在作者一作品一读者这一总的体系中,读者绝 不是可有可无的因素。相反,从根本意义上说,读者 是写作活动中的能动主体,读者的参与才构成了写 作活动的完整性。正如接受美学理论家姚斯在《文 学史作为文学理论的挑战》中所说:“读者本身便是 一 种历史的能动创造力量,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如 果没有接受者的参与介入,是不可想象的。 网络 文学在读者能动性发挥方面所具有的先进性,是非 常值得我们研究的。 三、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我们在看到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突破 ,即看 到它的优势的同时,还应关注它存在的问题,这样才 能对它做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并促使其更快地发 展 。 第一,网络文学囿于狭小的个人生活圈子徜徉 不前。网络写手随心所欲的杜撰、情绪化的宣泄、无 病呻吟的抒情、乃至粗俗的漫骂、词不达意的言说。 导致网络文学在建构自己独特人文价值观和审美空 间的同时,又使其陷入了人文价值观浅薄和审美空 间狭隘的尴尬局面。与传统文学相 比,网络文学普 遍缺乏一种东西——博大和深刻。 第二,网络写手以游戏动机替代审美动机,为吸 引网民眼球 ,全凭抖机灵儿、玩兴致,顾不上精细打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磨,甚至有的写手根本就不具备精细打磨的艺术素 养和耐心。加之网络阅读追求的是畅神和逸趣、自 适和快心,往往是网恋故事读情节,神怪作 品看稀 奇。诗性体验、审美 品味和艺术感悟等重要环节在 其中都被省略了。正如本雅明曾感叹的那样:“艺术 作品在机械复制时代萎谢的东西就是艺术品的韵 味。”l1们众所周知,语言艺术 的诗性魅力是间接的、 渐进的和想像的,要通过对语言形象的经验还原,想 像填充和韵味品咂才能把握其美感和意蕴 ,即所谓 “辨味而后可以言诗”。而这种带有深厚意蕴的高质 量作品,即使在网络文学“经典”中也难得一见。 第三,网络上的虚拟空间使文学作品的发表变 得轻而易举 ,这极大地激发了文学爱好者的创作热 情,但“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网络文学的无编审与 匿名特征也催生了大批文学垃圾。 第四,网络写手纷纷倒戈传统出版业,痞子蔡的 第一部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出版后,掀起 了 网络文学出版的热潮。据统计,有七八家 以上出版 社出版了网络文学丛书。我们在前面已经谈过网络 文学采取了新的刊发和传播载体——因特网,才使 网络文学活动的过程发生 了一定程度 的变化。作 者、作品、读者在文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也因此与传 统文学有了极大的不同。部分网络文学作者投靠传 统出版业,虽然像有些人说 的有助于扩大 网络文学 的传播和影响,但我们认为这样做获得的只是短期 效益 ,从网络文学的长远发展来看 ,这种做法破坏了 网络文学存在的基本方式,必将影响到网络文学 自 由性的发挥,网络文学的特质也会渐渐消失,因而也 将最终失去其所存在的价值。 针对网络文学存在的问题 ,文艺理论界已经提 出许多好的建议,笔者在此也不揣浅陋 ,提出以下意 见,希望能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有所帮助。 第一,提高网络写手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作品 的质量,使网络文学走进人文审美的精神殿堂。作 品的好坏与作家有直接联系,网络文学的状况与网 络写手也有着最密切的关系。目前 ,许多网络写手 往往以游戏冲动替代审美动机,使艺术活动失去 了 庄重和崇高,乃至抛弃价值和意义,最终使创作始于 游戏而止于游戏。因此,提高网络写手的审美意识, 健康其文学价值观是当务之急。作为网络写手,在 创作动机上,应反对“玩文学”的错误态度,加强社会 责任感。在创作手法上,借鉴传统文学的精华,多创 作一些有意蕴的艺术品,使之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 之作。在创作思想上,笔者并不否定网络写手对情 感的自由表达,因为这也是对真、善、美的一种体现, 是另一种对审美空间的建构。笔者只是希望网络写 手多一份对世界和他人的关爱,多一份人文精神以 对抗平庸和堕落。博大和深刻不是网络的禁 区,把 它们融人创作 主题,会拓宽网络文学的审美空间,使 人性中的真、善、美得到延伸和滋长。 第二,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增强作品的原创性。 在利用新技术的同时,避免以技术智慧替代艺术规 律。网络文学的特色和优势在于作品的原创性 ,尤 其是利用多媒体和交互作用创作作品将 文字与视 频、音频结合起来,制作超媒体、超文本链接式作品, 是网络文学有别于传统文学的根本标志,也是最贴 近网络本性的创作革命。只有这类只能在电脑上创 作、在网上欣赏的作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文 学。但我们必须 明确的是 ,充满无限生命力和创造 力的网络文学,绝不是以技术智慧替代艺术规律的 文学。艺术起源于技术,可是艺术一旦从技术中剥 离出来就超越技术,提升了自己的精神创造性而朝 着价值理性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无论多么神奇, 它仍然只是技术而不是艺术。技术可以成为艺术创 作或欣赏的工具,但它永远代替不了艺术本身。因 此 ,网络写手在创作时,不应仅凭技术支持来吸引读 者眼球 ,而应更加注重作品的审美创造性。网络文 学的审美含量超出技术含量才是其“俗”中见“雅”的 关键。 第三,防止恣意灌水 ,加强网络管理。网络这个 自由的塞伯空间,犹如马路边上的一块心情留言板 , 谁都可以在上面信手涂鸦,它为网络写手提供了发 表作品的圆梦阵地,也给恣意灌水的文字垃圾提供 了抛洒乐园。既然网络文学以网络为传播载体,那 么我们就可以利用网络来衡量网络文学的质量。读 者是通过点击文学作品的方式来展开阅读的,点击 的次数越多,说明这部网络文学作品越受欢迎。那 么,网站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一定时间内作品在 网上被点击的次数来决定作品在网上粘贴的时间, 这既不违背网络文学 自由发表的原则 ,也有助于作 品质量的提高。 第四,突出个性,创办特色文学网站。网络文学 的前景取决于网民的参与程度和水平 ,也取决于文 学网站“活出个样来”的努力。应该由既懂文学又懂 网站建设的精英分子来创办特色文学 网站,形成和 健全一整套网络文学运行机制,以便更快地使 网络 文学走上良性的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当然,资金和 技术是创办网站不可缺少的两个条件。有了这样的 · 1 1 1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特色网站,技术上去了,品位上去了,网站作家就会 争先恐后地把作品发表在网站上。这样一来 ,作品 精彩,读者喜欢,作者满意,则 网络文学通过传统印 刷出版这个怪圈 自然也就解开了。 网络文学发展到今天,无论是从刚开始的一种 汪洋恣肆的态势,还是到现在的相对低迷消沉,不管 它是女娲还是魔鬼终结者,网络文学界总是以它不 可抹杀的存在给文学现象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课 题。网络文学的出版恰 如改革开放初期 的流行歌 曲,普通听众为它的出现如醉如痴,原因不仅在于它 的表现形式十分随意,更重要的是人们发现音乐原 来也可以从圣坛上走下来 ,变为 日常生活的一种情 趣和点缀。但是通俗歌曲最初在正统或主流音乐界 引起的几乎是一片反对声。有人说那不是音乐,有 人说它的唱法瞎胡闹,还有人预言它很快就会销声 匿迹。时下的网络文学界,遇到的也基本上是这种 局面,拥护者主要是普通读者和作者,反对者主要来 自于主流文学界。这两种态度当然都有 自己的立场 和理由。然而,我们应该明确的是 :主流文学界提出 的网络文学的缺点是现实中确实存在而且不容忽视 的问题 ,但我们仍然反对对其采取“一棍子打死”的 态度 ,网络文学作为信息技术与文艺联姻的新生儿 , 自有其作为新生事物的稚嫩处,文学评论界应给处 于蹒跚学步的网络文学以理论上的关注与扶持。同 时,网络写手们也不应该过高估计 自己的实力,所谓 “替代主流文学”的说法不过是一句脱离实际的空头 口号而已。虽然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在某些方面有 所突破,但它毕竟还处于不成熟阶段,踏踏实实地写 作才是最重要的。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随着信息时代 的来临、互联网的深入发展,传统文艺、网络技术与 信息文化完全可以优势互补 ,许多因关山阻隔的文 学知音,在赛伯空间中会真正感受到“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的现代意义 ,“海内存知 己,天涯若 比 邻”的文学时代也不再是幻想。网络文学最终将成 为文学百花园中又一亮丽的新葩。 [参 考 文 献 】 [1] 彭元明.网络文学:断裂与认同 【J].上海师范大学学 报(社科版),2001,(2). [2] 刘泰然.质疑网络文学 [J].文艺报,2001.O1.09. [3] 刘泰然.质疑网络文学 [J].文艺报,2001.O1.09. [4] 杨新敏.网络文学刍议 [J].文学评论,2000,(5). [5] (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M].朱光潜,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9.15. [6] (德)H.G.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M].王才勇,译. 沈 阳:辽宁人 民出版社 ,1987.147. [7] 蔡智恒.网络文学 [J].青年作家,2001,(4). [8] 颜玉琳.大众传媒条件下现代写作的特征 [J].写作, 2000,(2). [9] 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 [M].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 ,1992.53. [1O] 陆梅林.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选 [M].桂林:漓江 出版社 ,1988.243. DISCUSSION ABOUT THE NETWORK LITERATURE ZHAO Yonghong (Liberal Arts College,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Huhhot,Inner Mongolia,China 010022) Abstract W 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lnternet,the network literature has become a problem which WOn’t be ne- glected at all in public.The network has its own specific characteristic , which has broke11 throgh the traditional literature,whose authors are nonprofessional,and whose texts are open and whose reading is of mutulization , etc.We should take a scientific attitude towards the new favour 80 as to bring about its maturity as so0n as possi. ble. Key words network;media;literature;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iful:literature and art scienee [责任编辑 张九玲】 · 1 l2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本文档为【网络文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1061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329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6
分类:房地产
上传时间:2011-03-24
浏览量: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