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竹林玄学与嵇康

竹林玄学与嵇康

举报
开通vip

竹林玄学与嵇康硕士学位研究生作业(试卷)封面 (2009 至2010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题 目 竹林玄学与嵇康之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 科 目 魏晋玄学与文学 姓 名 李 扬 (2009200093)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入学年月 2009年9月 简短评语 成绩: 授课教师签字: 竹林玄学与嵇康之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 摘要:竹林玄学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以“越名教而任自然”强硬态度,反抗肮脏的强权及虚伪的说教,将庄子的人生哲学融入生命历程,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同时又以尘与悲凉的文风,震撼着千百年...

竹林玄学与嵇康
硕士学位研究生作业(试卷)封面 (2009 至2010 学年度第 二 学期) 题 目 竹林玄学与嵇康之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 科 目 魏晋玄学与文学 姓 名 李 扬 (2009200093)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入学年月 2009年9月 简短评语 成绩: 授课教师签字: 竹林玄学与嵇康之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 摘要:竹林玄学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以“越名教而任自然”强硬态度,反抗肮脏的强权及虚伪的说教,将庄子的人生哲学融入生命历程,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同时又以尘与悲凉的文风,震撼着千百年以来的读者。本文试以从魏晋玄学入手,进而探讨竹林玄学对于嵇康的影响。 关键词:玄学 嵇康 名教 自然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的一个阶段,其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思想史上标新立异而彪炳史册,是因为它演成了一种“玄学”思想,史称“魏晋玄学”。作为既两汉经学之后中国古典哲学又一发展阶段,它在形式上好“清谈”,以《老子》、《庄子》、《易》作为基本经典。竹林玄学是魏晋玄学的一个重要阶段,玄学与世人的人生态度和政治命运密切的联系起来。竹林玄学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自汉末以来,宦官、外戚、权臣把持朝政,党锢之祸使世人气节屡受打击,及魏晋之际,司马氏大权独揽,高平陵政变之后,曹爽、何晏等人被杀,正始名臣遭到了严重打击。饱受打击的世人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品格和心态,竹林七贤应运而生,他们生活在正始后期黑暗恐怖的氛围中,其理论的探索完全转向了个体精神的超越和理想人格的塑造,他们放诞任性,将魏晋风度演绎的淋漓尽致,而嵇康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晋书·嵇康传》:“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兄喜,有当世才,历太仆、宗正。康早孤,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这是嵇康的个人精神气质,容貌秀伟,学识广博,具有魏晋名士所应具备的内在素质。而嵇康留名青史,为历代文人所景仰的更重要原因是嵇康“名教”与“自然”的思想 嵇康在《难自然好学论》中道: 夫民之性,好安而恶危,好逸而恶劳,故不扰而其愿得,不逼则其志从。洪荒之世,大朴未亏。君无文于上,民无竞于下。物全理顺,莫不自得。饱则安寝,饥则求食。怡然鼓腹,不知为至德之世也。若此,则安知仁义之端,礼律之文? 表达出对上古社会的颂扬,也就是对当今社会的批判,嵇康进一步指出; 及至人不存,大道陵迟,乃始作文墨以传其意;区别群物,使有类族;造立仁义,以婴其心;制为名分,以检其外;勤学讲文,以神其教。故六经纷错,百家繁炽,开荣利之途,故奔骛而不觉。是以贪生之禽,食园池之梁菽;求安之士,乃诡志以从俗。操笔执觚,足容苏息;积学明经,以代稼穑。 那么当儒学产生之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礼仪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促使社会出现了竞争,人们为了“荣利”不惜一切手段。同时更进一步的对儒家六经进行批胖: 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容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然则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经;全性之本,不须犯情之礼律。故知仁义务于理伪,非养真之要术;廉让生于争夺,非自然之所出也。由是言之:则鸟不毁以求驯,兽不群而求畜。则人之真性无为,正当自然耽此礼学矣。 今子立六经以为准,仰仁义以为主,以规矩为轩驾,以讲诲为哺乳。由其途则通,乖其路则滞;游心极视,不睹其外;终年驰聘,思不出位。聚族献议,唯学为贵。执书擿句,俯仰咨嗟;使服膺其言,以为荣华。故吾子谓六经为太阳,不学为长夜耳。今若以□堂为丙舍,以诵讽为鬼语,以六经为芜秽,以仁义为臭腐,睹文籍则目瞧,修揖让则变伛,袭章服则转筋,谭礼典则齿龋。于是兼而弃之,与万物为更始,则吾子虽好学不倦,犹将阙焉。则向之不学,未必为长夜,六经未必为太阳也。 对于六经的否定,当然也就是对于“名教”的否定。 《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嵇康讲到了自己的七不堪: 卧喜晚起,而当关呼之不置,一不堪也;抱琴行吟,弋钓草野,而吏卒守之,不得妄动,二不堪也;危坐一时,痹不得摇,性复多虱,把搔无已,而当裹以朝服,揖拜上官,三不堪也;素不便书,又不喜作书,而人间多事,堆案盈机,不相酬答,则犯教伤义,欲自勉强,则不能久,四不堪也;不喜吊丧,而人道以此为重,已为未见恕者怨,至欲见中伤者,虽瞿然自责,然性不可化,欲降心顺俗,则诡故不情,亦终不能获无咎无誉,如此,五不堪也;不喜俗人,而当与之共事,或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尘臭处,千变百伎,在人目前,六不堪也;心不耐烦,而官事鞅掌,机务缠其心,,世故繁其虑,七不堪也。 《与山巨源绝交书》,明为与为司马氏效命的山涛绝交,实则表明自己不会与司马氏同流合污。这些条目中有的是感性的,是天然的性情,有的却带有浓厚的理性和社会性。其评判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只有一个,就是“心”、“性”的“喜”与“不喜”既然任心即是任心之自然,那么只要是心之所愿,就应该不受任何束缚地实现它。不违心、不伪饰才能真正地“任心”,才是真正的自我;惟其坚执自我,才要坚决地冲决束缚、撕裂伪饰。 嵇康一切思想、言论和行为的落脚点都在自然——即“心”——即“自我”上。汉末魏晋以来逐渐觉醒了的个体人格价值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但他极度张扬、以生命坚守的自我在彻底超越了名教、抛弃了长久积淀下来的、统治者苦心经营的社会组织原则和统治秩序之后,也就站在了整个传统和社会的对立面。 那么在否定了“名教”之后嵇康进一步提出了,“任自然”的思想,嵇康在《释私论》中较为详细的阐明了这种人生哲学: 夫称君子者,心不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故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 何谓“名教”?唐长孺先生认为:“所谓名教乃是因名立教,其中包括政治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人才配合以及礼乐教化等等。”余英时指出:“事实上魏晋所谓‘名教’乃指整个人伦秩序而言,其中君臣与父子两伦更被看作全部秩序的基础。”综合各家说法,所谓名教,应是指封建社会统治者以儒家思想观念和礼仪制度为核心所建立的一整套社会组织原则和统治秩序,既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也作用于社会成员的内心,要求其在思想上的绝对认同,来达到统治的目的。 “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是老庄哲学所特有的范畴,何谓“自然”?“自然”即是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天然而然的。 “名教”与“自然”作为儒道两家所标榜的理论范畴的对立,到了魏晋,这个思想发生极大转折的时代更为明显。 统治者们极力的倡导的“名教”却与自身的所作所为大相近庭!司马氏倡导“名教”,但却大规模的残害异己,此乃不仁;费曹芳,杀曹髦,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违背儒教礼仪,叛上作乱,此乃不忠,统治者所倡导的名教思想和自己的实际作为大相径庭,“名教”失去其原本的意义,而蜕变成为政治野心家和阴谋家铲除异己的幌子和翻云覆雨的“挡箭牌”和“遮羞布”,从而失去了教化人心的说服力,而道家思想则在儒学衰微之际重新抬头,以“自然”引导茫然的士人回归自我、远离当权者,摆脱变质“名教”的污浊。竹林七贤正是这样一个团体,在正始后期黑暗的政局和天下“名士减半”的恐怖氛围中,其理论探索完全转向了个体的精神超越和理想人格的塑造,明确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否定王权、抛弃儒学礼法,把个体的精神超越与存在的放在首位。晋书载嵇康,“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长好《老》《庄》。”“常修养性服食之事,弹琴咏诗,自足于怀。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乃著《养生论》。”那么真是当竹林七贤齐聚竹林之时,他们也就离肮脏的政治权利中心最远,也就最为自由,当他们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时,他们就对统治者的反抗也最为直接、明确。嵇康无疑是七贤中反对名教最为激 烈、最为坚决的一个,同时也是七贤中最有骨气和魅力的一个。 阮籍选择了屈服而勾结偷生,只好用怪异的行为来发泄自己内心的苦闷,最终人格分裂;嵇康以自己的行为实践了竹林玄学“越名教而任自然”,用自己灵与肉的搏斗来回应肮脏的现实,树立了一个千百年来屹立不倒的高洁形象,他选择了精神上不屈服,政治上不合作,杀生成仁。应该说这是对生命本体的重视是人真正觉醒的一种体现,将庄子哲学演绎成一种人生的生活状态和人格模式,给予后世文人思想行为巨大的影响,也由此确定了自己在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康中乾 《魏晋玄学》 人民文学 2008年9月 第7页 2.​ 方立天 《玄学的范围、主题和分期》,《文史哲》1985年第4期 魏晋玄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何晏、王弼宣传“名教”本于“自然”,主张贵无论;(二)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玄学,重自然,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三)郭象等人,重名教,崇尚有。 3.​ 孙光,《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思潮》北方论丛 2005年第4期 4.​ 《晋书》卷四十九 列传第十九 5.​ 孙光,《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思潮》北方论丛 2005年第4期 6.​ 袁行霈,《陶渊明的哲学思考》,《国学研究》第1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7.​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教版,2005年11月 8.​ 孙光,《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思潮》北方论丛 2005年第4期 9.​ 《世说新语》载:“陈留阮籍、谁国袖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娜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敌世谓竹林七贤。” 10.​ 竹林七贤齐聚竹林之事研究可参见王晓毅.《竹林七贤散论》山东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 11.​ 《晋书》卷四十九 列传第十九:晋书:“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12.​ 孙光,《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思潮》北方论丛 2005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汤一介.郭象与魏晋玄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3.戴明扬.嵇康集校注[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4.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M].南开大学出版社, 5.房玄龄等.晋书[M].中华书局.1974. 6.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 .高教版.2005 7.康中乾.魏晋玄学[M].人民文学.2008年. 8.孙光.竹林七贤与魏晋玄学思潮[M]北方论丛 2005年第4期 9.袁行霈.陶渊明的哲学思考[M].国学研究[M]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0.王晓毅.竹林七贤散论[M].山东社会科学1991年第2期 11.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M].上海:三联书店,1955
本文档为【竹林玄学与嵇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88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9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20
浏览量: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