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学反思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

教学反思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

举报
开通vip

教学反思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TheponywasrevisedinJanuary2021教学反思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三位数减法》教学反思枯燥的计算教学一直无法引起教师与学生的兴趣,不断地练习、反馈则似乎是提高正确率的唯一途径。二年级第二学期的三位数加减法犹是如此,作为一年级下两位数加减法的后续学习内容,两者之间在算理以及算法上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也就造成了学习迁移能力强的学生不用老师教也能正确计算,而本身基础较差学习力又特别弱的学生则反复操练依旧错误百出。基于这样的状况,我更希望在自己的教学上寻找突破口,既能突破对学优生对计算技能的单一运用又...

教学反思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
TheponywasrevisedinJanuary2021教学反思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三位数减法》教学反思枯燥的计算教学一直无法引起教师与学生的兴趣,不断地练习、反馈则似乎是提高正确率的唯一途径。二年级第二学期的三位数加减法犹是如此,作为 一年级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加减练习题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练习题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下两位数加减法的后续学习内容,两者之间在算理以及算法上可以说是异曲同工,也就造成了学习迁移能力强的学生不用老师教也能正确计算,而本身基础较差学习力又特别弱的学生则反复操练依旧错误百出。基于这样的状况,我更希望在自己的教学上寻找突破口,既能突破对学优生对计算技能的单一运用又能保证学困生对基本算理的深刻理解。因此,在《三位数减法》这一内容的整体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中,我首先加强了横式计算中“个位-个位、十位-十位、百位-百位”这种相同数位相减算理的理解与运用,其实,教材在这一块是弱化的,对于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的计算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教材只出现在不退位减法中,对于退位减法则避开了这一算法转而凸现其他算法。然而,我认为在后续的竖式计算教学时,它的算理依旧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如果能在前期横式计算时得以加强,相信对竖式计算的算理理解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深化对直观工具——“简图”的运用,虽然是二年级的学生,在计算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本技能,但是,对于新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连续退位,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无法通过方法与技能的迁移而自主习得的。因此,在教学时,仍然需要借助一些直观的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每一步的运算过程。最后,明确每一节新授课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有针对性地练习解决学生在计算上的困惑。《三位数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对于估算,学生是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的,但是需求却不强烈。尤其是面对估算学习时,会与原有的精算产生认知与习惯上的冲突。首先,在精确计算中学生始终被要求计算精准无差错,答案是唯一确定的,而今天的估算只需要一个大概结果,并没有统一标准只需合情合理就行。因此使学生对结果的认知上有了冲突,对结果不确定性的理解存在困惑,往往会觉得计算就能解决问题,为何还要估算?基于学生这样的现状,将核心内容做了一些调整。调整前:【教学片断:】(情景)二(1)班折了462只纸鹤,二(2)班折了229只纸鹤,估一估两个班级共折纸鹤大约多少只?问题1:你知道题目中的估一估是什么意思吗?问题2:那你打算把452估成哪个数呢?229又估成哪个数试着估一估,然后算一算两个班级共折纸鹤大约多少只(收资源:①估成整十数②估成整百数③其他)问题3::我们整体观察一下,这里方法都各有不同,他们都是怎么估的?现在你能不能按照他们的不同估法来分分类。问题4:那么估成整百数和整十数他们各有什么好的地方呢在这里你觉得那种更合适一些呢问题5:那么同样是估成整十数,但是估出来也会结果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那么他们估算得到结果比精算的结果多了还是少了呢调整后:【教学片断】例题:二(1)班和二(2)班一起举办爱心义卖,需要折些纸鹤布置场地。二(1)班折了462只纸鹤,二(2)班折了229只纸鹤。问题1:如果布置场地需要600只,请你估一估现在够了吗?你知道题目中的估一估是什么意思吗?需要600只纸鹤,现在够了吗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400+200=600就够了呢?问题2:如果布置场地需要800只呢请你估一估现在够了吗把你的想法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下来。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400+200=600600<800你们同意吗?500+300=800800=800为什么不够?问题3:如果布置场地需要700只呢请你估一估现在够了吗估成400+200=600,实际比600多。估成500+300=800,实际比800少。小胖说:比600多又比800少,需要700只现在到底够不够呢怎么估才能一下子判断够不够呢470+230=700700=700为什么就不够了呢?经过调整后,虽然改成看似雷同的三个问题,但这三个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是不同,而且这三个问题是依托前者有层次的进行的。问题1:600只够不够只要简单考虑估小够就肯定够,而这一问题正好符合前期学生的基础,所以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都有话说,也会说。问题2:800只,够不够虽然也是问够不够,但是数量上发生改变了,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仍然会基于前者的经验选择估小,然后再进一步估算。而老师的跟进问题能不能一下子就判断出来的,继而引发学生思考:到底要怎么估呢我还是跟之前一样估吗还是我要换种估法了一步步的有学生发现这回都估大了更好判断。这个时候两次的经验让他发现估算不仅可以往小估,还可以往大估。问题3:700只,够不够这次的问法又有不同,直接抛给学生“刚才估成400+200=600,实际比600多。估成500+300=800,实际比800少。那比600多又比800少,需要700只现在到底够不够呢怎么估才能一下子判断够不够呢”让他一下子就聚焦在矛盾点上,这回不能再想刚才往小估成整百数往大估成整百数都不太可行,而且要一下就判断出来。促使学生动脑筋往整十数上估。调整成这样有层次的提问后发现课堂活起来了,在学生的脸上能够看到时而愁眉莫展,时而喜上眉梢。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三角形的分类》反思学生在进行三角形的分类时,对于三类特征的认识还是较为片面和局限的,往往只是基于表象性的某点去理解三类三角形的特征,而没有更为整体的、深入地去观察每类三角形的本质属性。三角形的类型,除了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之外,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学生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思考路径教师如何更有效的引导如果学生看到3类三角形的共同特点是2个锐角,就能促使学生有思考的方向,反例就是2个直角、2个钝角。因此,我认为教师的板书尤为关键。1、原先设计时的板书原始板书:直角三角形1个直角2个锐角钝角三角形1个钝角2个锐角锐角三角形3个锐角第一次板书:直角三角形1个直角2个锐角钝角三角形1个钝角2个锐角锐角三角形3个锐角2、重建后设计的板书:第二次板书:直角三角形1个直角2个锐角钝角三角形1个钝角2个锐角(1个锐角2个锐角)锐角三角形3个锐角第二次板书:直角三角形1个直角2个锐角钝角三角形1个钝角2个锐角(1个锐角2个锐角)锐角三角形3个锐角相同点不同点第三次板书:直角三角形1个直角2个锐角钝角三角形1个钝角2个锐角(1个锐角2个锐角)锐角三角形3个锐角至少《巧算》反思二年级下是学生第一次遇到两步计算的巧算,那么对于巧算概念的引入及运算顺序的含义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教学将巧算作为计算课时单独呈现,而这一次,我大胆尝试将两步计算问题与巧算内容整合。教学设计:第一环节:呈现例题“一年级125人,二年级167人,三年级163人,三个年级一共需要多少张票?”想一想求票数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接着要求学生思考你能想到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你用到的数量关系是什么请学生选1道算一算和是多少。第二环节:理解巧算背后的含义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左往右计算,正好复习连加的计算法则。其次,也有学生观察到数据特点167与163先算可以凑整,因此呈现这样的计算过程:125+167+163=125+230=355这样计算可以吗但是他的表达你们觉得清晰吗如果要先算后面167+163的话我们可以添上“()”,改变运算顺序。想一想,现在让你计算“163+125+167”你会怎样计算你能不能像刚才一样结合含义谈一谈第三环节:自主运用方法解决问题你用递等式计算,要求:先观察算式类型,再观察数据特点(1)138+257+114(2)389+163+237(3)478+243+222教学反思:1、由能巧算的算式引入,不利于学生掌握“和不变”才是连加巧算的基础。这次我选择的例题数据不是特别好,有2个数能凑整,学生容易受数据影响。2、整合的教学使得一节课中学生不仅要学习问题解决中信息收集与处理,学习递等式的格式,综合算式的表达,还要理解巧算的含义,学习方法、掌握方法,内容相对比较多,对于中下的孩子来说挑战比较大。3、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巧算含义的理解总感觉有些困难,学生比较容易记住表面的东西,我始终有些疑惑,是否真的需要从含义上让学生理解这样的运算定理呢?我想可能也许需要通过长期的观察与研究,才能得到一些结论。《轻与重》教学反思《轻与重》是二下质量初步认识的第一个内容。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质量的有关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用手掂物体的重量、玩跷跷板、在橡皮筋上吊挂物品时橡皮筋被拉长、两手提重物的的平衡等活动或事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内容设计上可以通过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使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思考1:直接比较的过程变教师逐步引导为学生实践体会在教学中,对于直接比较的方法:观察——掂——借助工具。我提供一些物品引导学生通过他的生活经验辨析,哪些一看就知道哪些需要进行进一步用掂用工具。整个过程就像是老师唱着大戏,学生只要按部就班的跟着唱即可。这样的过程虽然确实联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但是学生的兴趣缺缺。究其原因,其实是少了学生在这个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那怎样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我想到是否可以通过一个数学小实验把三种方法都融合进去变教师引导为学生实践体会。数学小实践:请你比较出他们的轻与重准备三样材料:其中一样是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另两样需要进一步比较。通过这样的实验,一个给学生一种新鲜感,原来数学课也是有实验的,动手做实验有趣。二活动过程中,学生自主调用各种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相信这样的体会比起老师逐步引导的更加深刻。思考2:尝试表达逻辑推理的过程本课中的使用“传递性”进行比较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困难在于一部分学生在量比较多的情况下,他有些混乱摸不着头脑。另一部分学生能够推理出结果但是难表达清楚,总是前后重复没有清楚的逻辑。基于学生这样的现状,我尝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用文字和符号进行表达。如下:语>数,数>英,英>数。所以语>数>英。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会用符号表示两两之间的关系,但是推理这块还是有些欠缺。后来经过师父的指导,我找到如何更好凸显逻辑推理的方法。依然以书本例题为例,先出现两个关系“语>数,数>英”,问题1:从这两个关系中你还能进一步知道怎么信息学生自然而然想到通过这两条知道 语文 八上语文短文两篇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部编版八上语文文学常识部编八上语文文学常识二年级语文一匹出色的马课件 书最重。问题2:要想知道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你觉得还需要什么信息学生联想需要知道数学和英语书的关系。通过像这样两两信息的推理,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推理的奥妙。思考3:注重科学严谨性本课的物体轻重的比较中借助工具有一定的科学规范性。课堂中学生在借助简易天平(一把直尺下面垫一块橡皮)比较重量的时候,我请孩子思辨简易天平橡皮的位置,能否随意的摆放?学生都谈到了橡皮要居中才公平。而在借助橡皮筋的拉物体的长短来比较重量时,我忽视了对橡皮筋材质的考虑。简单的给学生提供统一的橡皮筋,而忽略了橡皮筋也有不同材质,不同材质的拉力也不同。只有相同材质相同大小的橡皮筋才能进行比较。课堂中对于忽视了这个细节我感到很遗憾,也告诫着自己以后再备课的过程中要抱有一颗更加科学严谨的心去对待。
本文档为【教学反思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学期】,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个人认证用户
不争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8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21-09-19
浏览量: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