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讲解及练习题

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讲解及练习题

举报
开通vip

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讲解及练习题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讲解(二) 宁津生院士谈注册测绘师制度 2010 - 宁津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桐城人,1932年生,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曾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长期从事物理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他目前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星重力梯度边值问题的研究”等,是当前大地测量领域新的、代表发展方向的研究课题。 本次策划我们就大家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电话连线了中国科学院宁津生院士,宁院士全程参与了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整个起草过程,采访中他给我们...

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讲解及练习题
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讲解(二) 宁津生院士谈注册测绘师制度 2010 - 宁津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桐城人,1932年生,195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测量系。曾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宁津生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大地测量学家,长期从事物理大地测量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他目前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卫星重力梯度边值问题的研究”等,是当前大地测量领域新的、代表发展方向的研究课题。 本次策划我们就大家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电话连线了中国科学院宁津生院士,宁院士全程参与了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整个起草过程,采访中他给我们讲述了进程中的细节,及对报考注册测绘师的应试建议指导。 记者(下简称记):注册测绘师制度于今年3月份正式实施,引起了广大测绘人的关注,这里想请您谈谈对该项制度的看法,您的期待是什么? 宁津生院士(下简称宁):注册测量师制度在国外,还有香港很早就有了。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启用注册制度,我们国家最先开始的只有土木建筑行业,其他行业没有。最近几年其他行业才开始有。国家测绘局两三年前就在酝酿注册测绘师制度,准备实行这个制度。 在国外,还有香港,不管是大学毕业,还是博士毕业,必须要有注册测量师这个资质,才可以从事这个工作,这样整个行业都规范了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测绘局就感觉到我们国家也应该实行注册测绘师制度,所以在前两年向国家人事部申请我们这个行业能不能有这个制度。经过两年多的酝酿、申请,于今年3月份批下来,国家测绘局就颁布了《注册测绘师暂行规定》。 我觉得从规范我们国家的测量工作,提高我们国家的测量工作的质量方面,这项制度能够起到一定得作用,特别是现在测量公司、测量队伍不断增多,既有国家,省市的,也有私人的,当规范了这一制度后,你这个单位如果没有具备测量师人员的话,那你是不能够进行测量任务的;另外你这个单位里边,即使原来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技术人员,如果是没有取得注册测量师资格的话,是不能够负责全部的工作的。 记:您认为有中国特色的测绘师制度应该是怎样的? 宁:因为我国过去没有实行过这样的制度,在国外,想要拿到这个资格都是要通过考试的。我们国家的注册测绘师也是要经过考试。但是在生产单位有许多长期从事测绘工作的测绘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国家向各个省、各个单位发了 通知 关于发布提成方案的通知关于xx通知关于成立公司筹建组的通知关于红头文件的使用公开通知关于计发全勤奖的通知 可以选一部分符合一定条件的测绘人免试成为注册测绘师。因此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我们国家的特点就是在开始实行这个制度的时候,有一批不经过考试就可以拿到注册测量师的资质。比如各个单位的院士,就可以不经过考试拿到资质。原来说大学的教授、研究单位的研究员,也可以免试,但是最近出了通知说不行,因为没有做过实际测量工作就不能够被批准,必须要参加考试。现在各个省测绘局组织省里边的各个生产单位申报免试的注册测绘师,要求8月前全部申报完,最后再集中到国家测绘局再组织一次评审,从而定下第一批。 记:就是说现在还在进行第一批免试人员的申报、审核工作,明年才开始有正式的考试。 宁:对。制定这个法规的时候,国家测绘局也邀请了我和其它几位教授一起参加过讨论,当时讨论的主要是怎么开展考试,考什么科目等一系列问题。要考试的话,就先是要有个教材,没有教材的话,大家就不知道怎么考了,一般来说要考专业知识,考法规,还要考管理方面。 记:那您这边现在是否在组织编写教材? 宁:这个教材具体怎么编写国家测绘局现在还没有定下来。但在考试之前这个教材一定会出来的。还会办一些培训班。 记:希望您能给报考注册测绘师的测绘人一些意见和建议。 宁:要报考注册测绘师,首先要看一下国家测绘局的文件,上面有什么条件,要衡量一下你自己的条件,如果你符合他的硬条件的话,就可以报。以后要考试的话,就事先要看教材,参加培训班进行学习,为应试做好准备。 注册测绘师制度展现测绘新天地 - 今年年初,测绘人在期待和惊喜中终于迎来了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正式实施,测绘展现出一片新的天地。  相对于我国的注册测绘师制度,在国际上一般称为注册测量师制度,它是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通行的基本测绘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通过这一制度的实行,对本国和本地区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的从业资格、执业和地籍测量等进行规范管理,保证测绘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早在1995年,我国已开始着手制订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有关法规,人事部和国家测绘局曾先后组织过调研,同时也召开过专家座谈会,广泛听取了各方面意见。但由于涉及面广,难度大,所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未能正式实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测绘法制逐步完善,2004年,国家测绘局再一次把建立注册测绘师制度提上了议事日程。经过进一步的构思、准备、提案、推进,到最终的公布、实施经历了约3年的时间。  2007年,我国测绘行业正式建立实施注册测绘师制度。国家测绘局和人事部联合印发了《注册测绘师制度暂行规定》、《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实施办法》、《注册测绘师资格考核认定办法》,对注册测绘师的考试、注册、执业、权利和义务以及注册测绘师资格的考核认定等做出明确规定,自2007年3月1日起正式实行。  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于加强测绘行业管理,规范测绘行为,强化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的法律责任,有效保证测绘成果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该制度的建立能在全社会提高测绘人员的社会地位,扩大测绘工作的知名度。另外,也有利于我国测绘人进一步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  要取得注册测绘师资格,需要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达到合格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经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测绘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必须经过注册审批机构注册后方可以注册测绘师的名义执业。在首次考试之前,将考核认定一批具有注册测绘师资格的人员,长期从事测绘专业工作并符合《注册测绘师资格考核认定办法》规定条件的,可以通过考核认定方式获得注册测绘师资格。国家对考核认定人员数额实行总量控制,考核认定工作只进行一次。  为了使该制度能够全面推广、普及,国家测绘局特别开通了咨询热线,并在国家测绘局官方网站上也独辟一个注册测绘师制度的栏目,把该制度的概述、政策规定、释义作了详细的介绍,并特别开辟了网上咨询的栏目,使得广大测绘人有正规、可靠的渠道来详尽地了解该制度。  据悉,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之后,测绘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管理将与测绘单位的资质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对不同资质等级的测绘单位将要求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注册测绘师,具体规定由国家测绘局制定。相信,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测绘管理一定会更上新台阶,测绘体制也一定会与国际更好地接轨。 教材   根据国家测绘局的部署和要求,4月20日,国家测绘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在京召开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教材编写工作会议,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组专家参加会议。这标志着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教材编写工作全面启动。 会议明确了教材编写依据、定位及原则。编写组成员全部由《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大纲(2009版)》编写人员和资深测绘专家、学者组成,保证了考试教材作为考试辅导用书的指导性和权威性。   为满足社会各界对注册测绘师资格考试教材的迫切需要,编写组在确保教材编写质量的前提下,力争使教材早日面世。 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复习大纲 时间:2010-5-6 13:01:07 点击:72 - 《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复习大纲 1.测绘管理 1.1测绘资质管理        测绘资质管理的有关政策;甲级、乙级、丙级、丁级的测绘单位评定标准等   1.2测绘职业技能鉴定        测绘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政策,鉴定机构及其特有工种(职业)目录   1.3地图管理        地图审核结果公告、地图审查标准、程序,地图市场监管   1.4测绘质量监督 1.5测绘行政执法 1.6测量标志管理 2测绘法律法规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保护条例   2.5基础测绘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管理办法 2.6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管理暂行办法   2.7地图审核管理规定   2.8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管理规定   2.9测绘行政处罚程序规定   2.10测绘行政执法证管理规定   2.11房产测绘管理办法   2.12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   3其他规范性文件 3.1国家测绘局地图审核程序规定(试行)   3.2国家涉密基础测绘成果资料提供使用审批程序规定(试行)   3.3基础测绘成果提供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 注册测绘师考试复习之遥感 时间:2010-5-26 16:18:52 点击:50 - 1广义遥感: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点磁场,力场,机械波等的探测。 2狭义遥感: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3遥感系统包括信息源,信息获取,信息记录和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 4按遥感平台分:地面,航空,航天,航宇遥感。按传感器探测波段分:紫外(0.05-0.38um)可见光(0.38-0.76)红外(0.76-1000)微波(1mm-10m)多波段遥感。按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1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递增或递减排列 2 电磁波辐射: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激发了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 3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的任何波长的电磁波辐射都全部吸收,则这个物体时绝对黑体。 4黑体辐射规律:普朗克公式mλ(λ,t) =2πh(c^2)(λ^-5)*1/[e^(hc/λkt)-1],规律:(1)m随着波长的连续变化只有一个最大值。(2)随着温度的升高,m的最大值升高,不同温度的曲线不相交。(3)随着温度的升高,m的最大值向短波向短波方向移动。维恩位移定律:λmaxt=b,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波长λmax与温度t成反比。玻尔兹曼定律:m=σt^4,绝对黑体的辐射出射度与其温度的4次方程反比。 5实际物体的辐射:基尔霍夫定律:实际物体的辐射出度mi与同意温度,同一波长绝对黑体辐射出射度的关系,φi是此条件下的吸收系数,或称发射率。m=εm. 6太阳光谱的特征:(1)接近温度为5800k的黑体辐射,(2)短波辐射,太阳辐射的总能量的40%集中于可见光范围,51%在红外线部分。 7大气散射的类型:(1)瑞利散射:当大气粒子直径比波长小的多时发生的散射。特点: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即波长越长,散射越弱。(2)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称为米氏散射。特点:米氏散射的辐射强度与波长的二次方成反比。(3)无选择性散射: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称为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 8大气窗口:通常把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透过率较高的光谱段称为大气窗口。主要波普段:0.3~1.3um,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用于摄影成像,扫描成像。1.5~1.8um和2.0~3.5um,近,中红外波段,扫描成像,探测植物水分。3.5~5.5um中红外波段,反射,地面物体发射热辐射。8~14um远红外波段,主要是地物辐射,适合夜间观测。 0.8~2.5cm微波拨段。穿透能力强,可以全天候观测,而且是主动遥感方式。 9地球辐射的分段特性:可见光与近红外:0..3~2.5um,地表反射太阳辐射为主,  中红外:2.5~6um,地表反射太阳辐射和自身热辐射,远红外:大于6um,地表物体自身热辐射。 10应用地物波谱特征应该注意的问题:(1)绝大部分的地物的波谱具有一定变幅,波谱特征不是一条曲线,而是具有一定宽度的曲带,(2)地物存在着“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的现象。 11摄影成像原理:摄影是通过成像设备获取物体影像的技术,传统摄影是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胶片来记录物体影像。数字摄影是通过放置在焦平面的光敏元件经光电转换,以数字信号来记录物体影像。 12扫描成像原理:是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角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普段的图像 13微波遥感是微波传感器获取目标地物发射或反射的微波辐射,经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特点:a具全天候工作能力,b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c能透过植被、冰雪和干沙土,以获得近地面以下的信息.d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e分辨率较低,特征明显。 14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即扫描仪的瞬时视场或地面物体能分辨的最小单元。 15波谱分辨率:指传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越小分辨率越高。 16辐射分辨率:指传感器接收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在遥感图像上表现为每一像元辐射量化级 17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遥感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 18辐射校正的方法:a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将每一段中每个像元的亮度值都减去波段的最小值。 b回归分析法,选择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建立线性回归方程。 19几何畸变的原因:(1)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2)外部原因引起的畸变:地形起伏,地球表面曲率,大气折射,地球自转的影响。(3)处理过程中引起的畸变 20几何校正的步棸:(1)找到一种数学关系,建立变换前图像坐标(x,y)与变换后图像坐标(u,v)的关系,通过每一个变换后图像像元的中心位置计算出变换前对应的图像坐标点。一般后图像不在原图像的中心。按行逐点计算。(2)计算每一点的亮度值。新点的亮度值介于邻点之间,用内插法计算 20控制点选取原则:a选取图像上易分辨且较精细的特征点,b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多选,图像边缘部分一定要选取,尽可能满副均匀选取。c n次多项式最少数目(n+1)(n+2)/2,实际工作中控制点数要多于最少数目 21图像增强的原理与方法:a对比度变换,通过改变图像像元的灰度值来改变图像的对比度,从而改善图像的质量的图像处理方法。b空间滤波,是以突出图像的某些特征为目的,通过像元及其他周围领近像元的关系,采用空间域中的邻域处理方法。c彩色变换图像运算,单波段彩色变换和多波段彩色变换dhls变换:色调明度饱和度,这种模式用近似的颜色立体来定量化。 注册测绘师考试复习之遥感(2) - 22辐射畸变:当太阳辐射相同时,图像上像元亮度的差异直接反应了地物目标光谱反射率的差异,但在实际测量时辐射强度值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这一改变的部分就是需要校正的部分。引起这有两个原因1是传感器一起本身产生的误差2是大气对辐射的影响 23几何畸变:当遥感图像在几何位置上发生了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的畸变时 24几何校正:根据遥感平台地球传感器的各种参数进行处理。 25对比度变换:是一种通过改变图像像元的亮度值来改变图像像元对比度,从而改变图像质量的图像处理方法。 26平滑:图像中出现某些亮度变化过大的区域,或出现不该有的亮点,采用此法可以减小变化是亮度平缓或去掉不必要的噪点。 27真彩色:图像中的每个像元素值都分成r,g,b三个基色分量,每个基色分量直接决定其基色的强度,是原图像的真实色彩。 28假彩色:由于原色的选择与原来遥感波段所代表的真实颜色不同,因此生成的合成色不是地物的真实颜色 29多源信息复合的步棸。a不同传感器的遥感数据符合:配准,复合b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复合:配准,直方图调整,复合c遥感与非遥感数据的复合步棸(1地理数据的网格化(2)最优遥感数据的选取(3)配准复合 30主旨思想:迭用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进行复合,采用一定算法提取变化信息。 步骤:(1)遥感数据的获取。采用spot-5卫星获取不同时相的spot数据,时相间隔可以采用三个月。(2)数据的预处理及对数据的复合。a配准,利用几何校正的方法做位置配准。b直方图调整,将配准后的图像尽可能调整成一致的直方图,使图像亮度趋于协调。c复合,采用差直法,差直后设定适当的阈值,获取只有0和1的二值图像,以突出变化。(3)变化信息的确定,采用人机交换解译法确定变化信息(4)外业调查与复合,实地检查确认遥感内业判读的变化图斑,实测精度不足的地物,实施补测和变更调查(5)变化信息后处理,归并变化小图斑,确定图斑范围,边界类型。(6)交成果土地利用监测和技术报告。(7)检查验收 1举例说明什么叫直接判读?一般包括哪些?和为间接判读标志? 直接判读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反应和表现目标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和特征,包括遥感相片上的色调,色彩,大小,形状,阴影,纹理,图型等。间接解译标志是指能够间接反应和表现地物信息的遥感图像的特征。 2用比较方法描述航空影像和卫星遥感影像在解译判读时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a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在许多方面与航空摄影影像相似。b卫星遥感影像一般比航空摄影相片比例尺要大,c一般认为卫星遥感影像比航空相片解译难度更大。 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讲解一 大地测量概论 1、大地测量的任务 主要任务是建立国家或者大范围的精密控制测量网,内容包括三角测量、导线测量、水准测量、天文测量、重力测量、惯性测量、卫星大地测量以及各种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等。它为大规模地形图测制及各种工程测量提供高精度的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为空间科学技术和军事用途提供精确的点位坐标、距离、方位及地球重力资料,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地壳形变及地震预报等科学问题提供资料。 2、现代大地测量的特点    1)长距离、大范围;2)高精度;3)实时、快速;4)四维;5)地心;6)学科融合。 3、大地测量的作用 大地测量师组织、管理、融合和分析地球海量时空信息的一个数理基础,也是描述、构建和认知地球,进而解决地球科学问题的一个时空平台。各种测绘只有在大地测量基准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统一、协调、法定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才能获得正确的点位和海拔高以及点之间的空间关系和尺度。 4、大地测量系统与参考框架 大地测量系统规定了大地测量的起算基准、尺度标准以及实现方式(包括理论、模型和方法)。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时通过大地测量手段,由固定在地面上的点所构成的大地网(点)或其他实体(静止或者运动的物体)按相应于大地测量系统的规定模式构建的,是对大地测量系统的具体实现。大地测量系统是总体概念,大地测量参考框架是大地测量系统的具体应用形式。大地测量系统包括:坐标系统、高程系统、深度基准和重力系统。对应的大地参考框架有:坐标参考框架、高程参考框架和重力参考框架。 5、大地测量坐标系统合大地测量常数 大地测量坐标系统是非惯性坐标系统,根据原点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地心坐标系统和参心坐标系统,从表现形式可以分为空间直角坐标系统和大地坐标系统;空间直角坐标一般用(X,Y,Z)表示,大地坐标一般用(经度λ,纬度φ,大地高H)表示。 注:大地高是指空间点沿椭球面法线方向至椭球面的距离。 大地常数是指地球椭球几何和物理参数,它分为基本常识和导出常数。 6、参心坐标框架 参心坐标框架是一种区域性、二维静态的地球坐标框架,是由天文大地网实现和维持的。20世纪,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或者地区都采用天文大地网来实现和维持各自的参心坐标框架。我国在20世纪50~80年代完成了全国天文大地网,分别定义了1954北京坐标系统和1980西安坐标系统。 7、地心坐标框架 国家地面参考框架(ITRF)是国际地面参考系统(ITRS)的具体实现。它以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卫星激光测距(SLR)、激光测月(LLR)、GPS和卫星多普勒定轨定位(DORIS)等空间大地测量技术构成全球观测网点,经数据处理,得到ITRF点(地面观测点)站坐标和速度场等。目前,ITRF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应用最广泛、精度最高的地心坐标框架。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是定义在ITRS2000地心坐标系统中的区域性地心坐标框架。 8、高程基准 高程基准定义了陆地上高程测量的起算点,区域性的高程基准可以用验潮站的长期平均海面来确定,通常定义该平均海平面的高程为零。1954年,我国确定用青岛验潮站计算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并在青岛市观象山修建了国家水准原点。1956年计算出我国水准原点高程为72.289m,我国现行的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为72.2604m。 9、高程系统 我国高程系统采用正常高系统,正常高的起算面是似大地水准面。 10、高程框架 高程框架是高程系统的实现。高程框架分四个等级: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控制网。另外一种高程框架形式是通过(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来实现的。 11、重力系统和重力框架 重力测量就是测定空间一点的重力加速度。重力参考系统则是指采样的椭球常数及其相应的正常重力场。重力测量框架是由分布在各地的若干绝对重力点和相对重力点构成的重力控制网,以及用作相对重力尺度标准的若干条长短基线。 12、深度基准 深度基准面的选择与海区潮汐情况相关,常采用当地的潮汐调和常数来计算,由于各地潮汐性质不同,计算方法不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深度基准面也不同。我国1956年以前采用最低低潮面、大潮平均低潮面和实测最低潮面等为深度基准,1957年起采样理论深度基准为深度基准面。 13、时间系统与时间系统框架 空间和时间一起构成四维大地测量。 时间系统规定了时间测量的参考标准,包括时刻参考标准、时间间隔的尺度标准。 时间系统框架是某一区域或者全球范围内,通过守时、授时和时间频率测量技术,实现和维持统一的时间系统。 14、常用的时间系统 1)世界时(UT)2)原子时(AT)3)力学时(DT)4)协调时(UTC)5)GPS时(GPST)。 15、时间系统框架 时间系统框架是对时间系统的实现,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采用的时间频率基准;2)守时系统;3)授时系统4)覆盖范围。 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讲解(二)  传统大地控制网  1、传统大地控制网的建设 传统大地测量技术建立平面大地控制网就是通过测角、侧边推算大地控制网点的坐标的,具体的方法有:三角测量法、导线测量法、三边测量法和边角同测法。我国建立天文大地网主要采用三角测量法,在西藏等困难地区采用导线测量法。 2、三角网布设的原则 1)分级布网、逐级控制;2)具有足够的精度;3)具有足够的密度;4)要有统一的规格。 3、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 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于1978年至1984年期间完成,1984年6月通过技术鉴定。建立的我国自己的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并为精化地心坐标提供了条件。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技术原则如下:1)地球椭球参数IAG-75椭球;2)坐标系统,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地心坐标系;3)椭球定位于坐标轴指向,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椭球短轴应平行于由地球质心指向1968.0地极原点(JYD)的方向,首子午面应平行于格林尼治平均天文台的子午面,椭球定位参数以我国范围内高程异常值平均和最小为条件求定。 4、经纬仪种类 经纬仪一般分为光学经纬仪、电子经纬仪及全站型电子测速仪。 5、光学经纬仪检验 作业前由具有仪器检验资质的机构按照行业标准《光学经纬仪》(JJG414-2003)的有关规定执行。 6、电子经纬仪或者全站仪检验 作业前由具有仪器检验资质的机构按照行业标准《全站型电子测速仪》(JJG100-2003)的有关规定执行。 7、光电测距仪 光电测距仪按测程分类,分为短程(小于3KM)、中程(3KM至15KM)、长程(15KM至60KM)。 光电测距仪检定:作业前由具有仪器检验资质的机构按照行业标准《光电测距仪》(JJG703-2003)的有关规定执行。   8、水平角观测的主要误差影响 使用经纬仪在野外进行观测时,其观测误差主要来源于:1)观测人员引起的误差;2)外界观测条件引起的误差,如大气条件、太阳方位、地形、地物等;3)仪器精度引起的误差。 9、水平角观测方法 1)方向观测法;2)分组方向观测法;3)全组合测角法 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讲解(三)---三角测量观测与外业验算 三角测量观测与外业验算 1、观测程序 1)准备:安装仪器、确定仪器整置中心、测定测站点和照准点归心元素、设置测伞、整置仪器、选择零方向、编制观测度盘表等。 2)观测,具体要求见《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 3)观测完成,离开本点之前,应对成果进行详细的检查、整理和计算,埋封好标石。 2、三角测量外业验算 1)检查外业资料,包括观测手簿、观测记簿、归心投影用纸等。 2)编制已知数据表和绘制三角锁网图。 3)三角形近似球面边长计算和球面角超计算。 4)归心改正计算,并将观测方向值化至标石中心。 5)分组的测站平差。 6)三角形闭合差和测角中误差的计算。 7)近似坐标和曲率改正计算。 8)极条件闭合差计算,基线条件闭合差计算,方位角条件闭合差计算等。 三角高程测量 1、垂直角观测方法 垂直角观测方法有两种:中丝法和三丝法,这两种方法本质上是一样的,在实际作业中可以灵活选用。 1)中丝法:以望远镜十字丝的水平中丝为准,照准目标测定垂直角。 2)三丝法:以望远镜三根水平丝为准,依次照准同一目标来测定垂直角。 当测站上均有若干个观测方向时,应将所有方向分成若干组,每组包括2~4个方向。每组一测回的观测方法是:盘左时,依次照准改组中所有方向,并分别读取垂直度盘读数;在盘右时,依相反的次序照准该组中所有方向,读取垂直度盘读数。根据规定,各等级三角点上每一方向按中丝法观测时应测四测回,三丝法观测时应测两测回。 2、高差计算公式 1)单向观测高差计算实用公式 在A点观测B点的高程为: h12 = S0tanα12 + CS02 + i1 – a2 式中:S0: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C:垂直折光差与地球弯曲差综合影响的系数,又称球气差系数;       α12:A点观测B点的垂直角;       i1:A点仪器高;       a2:B点觇标高。 2)用斜距d计算高差的单向公式 h12 = dsinα12 +((1-K)/2R)d2cos2α12 +(1-H2/R)+ i1 – a2 式中:H2:照准点的大地高;       d:A、B点之间的倾斜距离; K:折光系数       α12:A点观测B点的垂直角;       i1:A点仪器高;       a2:B点觇标高。注册测绘师 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讲解(四)---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  1、导线测量的布设 导线是布设国家水平大地控制网的方法之一,导线测量分一、二、三、四等,其布设原则与三角测量类似。一、二、三、四等导线测角、测边的精度要求,应使导线推算的各元素精度与相应等级三角锁网推算精度大体一致。 一、二等导线一般沿主要交通干线布设,纵横交叉构成较大的导线环,几个导线环连接成导线网。三、四等导线是在一、二等导线网(或者三角锁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应布设为符合导线。 表 国家导线布设规格 等级 导线长度/km 导线节长度/km 导线边长度/km 导线节边数 转折角测角中误差/〃 边长测定相对中误差 一 1000~2000 100~150 10~30 <7 ±0.7 <1:25万 二 500~1000 100~150 10~30 <7 ±1.0 <1:20万 三   符合导线<200 7~20 <20 ±1.8 <1:15万 四   符合导线<150 4~15 <20 ±2.5 <1:10万 2、导线边方位角中误差 3、导线测量作业及概算 导线测量的外业和三角测量基本相同,包括选点、造标、埋石、边长测量、水平角观测、高程观测和野外验算等工作。 1)选点、造标和埋石 2)边长测量 3)水平角观测 4)垂直角观测 5)导线测量概算 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讲解(五)---GPS控制网等级 1 - 、控制网等级及其用途 按照国家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3814-2009),GPS测量按其精度分为A、B、C、D、E五级。其中: 1)A级GPS网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站构成,用于建立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进行全球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变形测量和卫星精密定轨测量。 2)B级GPS测量主要用于建立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建立地方或者城市坐标基准框架、区域性的地球动力学研究、地壳变形测量和各种精密工程测量等。 3)C级GPS测量用于建立三等大地控制网,以及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等。 4)D级GPS测量用于建立四等大地控制网。 5)E级GPS测量用于测图、施工等控制测量。 2、精度要求 3、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网的布设   1)布设原则 CORS依据管理形式、任务要求和应用范围,划分为国家基准站网、区域基准站网和专业应用站网。  (1)国家基准站网 国家基准站网的布设应顾及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自然条件因素。在即将实施的国家大地基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建设360个地基稳定、分布均匀的连续运行基准站(其中:新建150个、改造60个、直接利用已有的站150个)。 (2)区域基准站网 区域基准站网是指在省、市地区建立的连续运行基准站网,主要构成高精度、连续运行的区域坐标基准框架,为省、市区域提供不同精度的位置服务和相关信息服务。区域基准站网的布设按实时定位精度而选择基准站间的距离,当采用网络RTK技术满足厘米级实时定位,其区域基准站布设间距不应超过80KM。 (3)专业应用站网 专业应用站网是由专业部门或者机构根据专业需求建立的基准网站,用于开展专业信息服务。它的布设间距主要根据专业需求,当满足实时定位分米级要求,则基准站布设间距一般在100~150KM之间。 2)基准站设计与选址 基准站设计时应根据基准站网布设原则,在图上标出设计基准站站址,同时标明基准站及其周围地区的主要地质构造、地震活动,与设计有关的地震台、人卫站,以及可以利用的GPS、大地测量网站点。 设计完成后应进行实地踏勘选址。选址小组应由熟悉GPS、水准测量的工程师和地质工程师共同组成。基准是投资大并且需要长期稳定使用的基础设施,应该选择地质结构稳定、安全僻静、交通便利,并利用测量标志长期保存和观测的地方。同时基站周围需要有稳定、安全可靠的电源,用于接入公用和专业通讯网络。 站点应距离易产生多路径效应的地物不小于200M,应有10度以上地平高度角的卫星通视条件,距离电磁干扰区的距离不小于200M,同时要避开易产生振动的地带。 站址选定后,应设立一个标注有站名、站号、标石类型的点位标记,拍摄点位的远景、近景照片各一张,并填绘基准站点之记。 3)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依据基准站建筑整体设计及专项防护设计(如防风、防雷)完成观测墩、观测室的建造,以及电力线、通讯线等管线敷设。观测墩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依据站址地质环境,观测墩可建为基岩观测墩或者土层观测墩。专业应用网站,根据情况也可建造屋顶观测墩。观测室面积不宜过小,设计时应考虑防水、排水、防风、防雷等因素。电力和信号管线应分别布设,预埋两种管道,并进行动物防护处理,观测室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满足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的要求。 4)设备配置与安装 基站设备主要由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天线、气象设备、不间断电源、通信设备、雷电防护设备、计算机和集成柜等组成。部分GPS基准站配置原子钟、卫星通信设备及空调等设备。各种设备的要求应该符合有关规范和CORS系统设计的要求。 5)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基础,用于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和产品服务。建设时应考虑:安全性、可靠性、保密性和可恢复性。数据中心主要由基准站网管理系统,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和产品服务系统组成。其产品可以分为位置服务、时间服务、气象服务、源数据服务等类型。 6)数据通信网络 基准站网应在专用网络上构建数据通信网络,应采用TCP/IP作为数据通信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连接基准站的通信链路可以采用数据专线、无线扩频等通信方式,连接数据中心的通信链路可采用数据专线、卫星通信等通信方式。国家基准站网的基准数据应每日定时传输,区域基准站网和专业应用站网需要提供实时服务时,应该具备数据实时传输能力。 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讲解(六)---GPS网布设 - 窗体顶部 1、GPS网技术设计 GPS B、C、D、E级网主要是建立国家二、三、四等大地控制网,以及测图控制点。由于点位多,布设工作量大,布设前应进行设计,以获取最优的布设方案。在技术设计前应该根据任务的需要,收集测区范围内已有的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准站、各种大地点位资料、各种图件、地质资料,以及测区总体建设规划和近期发展方面的资料。技术设计时应对上述资料分析研究,必要时进行实地勘察,然后进行图上设计。图上设计主要依据任务中规定的GPS网布设的目的、等级、边长、观测精度等要求,综合考虑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地质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等情况,按照优化设计原则在设计图上标出新设计的GPS点的点位、点名、点号和级别,还应标出相关的各类测量站点、水准路线及主要的交通路线、水系和居民地等。制定出GPS联测方案,以及与已有的GPS连续运行基准站,国家三角网点、水准点联测方案。设计后应上交野外踏勘技术总结和测量任务书与专业设计书。  2、GPS网点选址与埋石 1)GPS网选点基本原则 GPS B级点必须选在一等水准路线结点或者一等与二等水准路线结点处,并建在基岩上,如果原有水准点附近3KM处无基岩,可选在土层上。 GPS C级点作为水准路线的结点时应选建在基岩上,如结点处无基岩或不利于今后水准联测,可选在土层上。 点位应均匀布设,所选点位应该满足GPS观测和水准联测条件。点位占地应该得到土地使用者或者管理者的同意。 2)选点的基本要求 选点人员应由熟悉GPS、水准测量的测绘工程师和地质工程师组成。选点前应该充分了解测区的地理、地质、水文、气象、交通、通信和水电等信息。实地勘察点位时,点位确定后用手持GPS接收机测定大地坐标,同时考察卫星通视环境与电磁干扰环境,确定可用标石类型,记录点之记的相关内容,树立标志牌,拍摄照片。点位应该选择在稳定的基岩、岩石、土层、建筑物顶部等能够长期保存及满足观测、扩展、使用条件的地点,并做好选点标记。选点时应该避开环境变化大、地质环境不稳定的地区,远离反射功率强大的无线电发射源、微波信道、高压线等,距离不小于200米。选点时应该避开多路径影响,点位周围应保证高度角15度以上无遮挡。绘制水准联测示意图,完成后提交选点图、点之记信息、实地选点情况说明、对埋石工作的建议。 3)GPS点建造 B级点:基岩GPS、水准共用标石;C级点:基岩GPS、水准共用标石,或者土层GPS、水准共用标石;E级:基岩GPS、水准共用标石,或者土层GPS、水准共用标石,或者楼顶GPS、水准共用标石。 3、GPS接收机检验 作业所使用的GPS接收机及天线都必须送国家计量部门认可的仪器检定单位检定,检定合格后在有效期内使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仪器有异常情况,可以依照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型接收机检定规程》(CH/T8016)所述方法进行检验。 4、GPS观测实施 GPS土层点埋石结束后,一般地区应该经过一个雨季,冻土深度大于0.8M的地区还应该过一个冻、解期,岩层上埋设的标石应经过一个月,方可进行观测。 1)技术要求: 最少观测4颗星,采样间隔30秒;静态观测模式,观测卫星截止高度角10度,坐标和时间系统为WGS84和UTC;B级点连续观测3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不少于23小时;C级点连续观测不少于2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不少于4小时;D级点连续观测不少于1.6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不少于1小时;E级点连续观测不少于1.6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不少于40分钟。 2)各等级大地控制网观测均要求采用双频大地型GPS接收机。 3)观测方案: (1)基于GPS连续运行站的观测模式;(2)同步环边连接GPS静态相对定位观测模式:同步观测仪器台数不少于5台,同步环边数不大于6条,环长应不大于1500KM。 4)作业要求 架设天线时要严格整平、对中,天线定向线应指向磁北,定向误差不大于±5度;检查仪器、天线及电源的连接情况,确认无误后方可开机观测;开机后输入测站编号、天线高等测站信息;在每个时间段的观测前后各量测一次天线高,读数精确至1MM;观测手簿必须在观测现场填写,严禁事后补记和涂改编造数据;观测员应该定时检查接收机的各种信息,并在手簿中记录需填写的信息,有特殊情况时应在备注栏中注明;观测员要认真、细心操作仪器,防止人或者牲畜碰动仪器、天线和遮挡卫星信号;雷雨季节观测时,仪器、天线要注意防雷击,雷雨过境时应关闭接收机并卸下天线。 5)数据下载与存储 观测时段结束后,应及时将观测数据下载;每天的原始数据使用一个子目录,每天的RINEX数据使用另一个子目录;原始数据域RINEX数据必须在微机硬盘中保存到上交的数据检查验收完成后,并在不同的介质上备份。 6)外业数据检查与技术总结 数据质量检查应该采用专门的软件进行,检查内容包括:观测卫星总数,数据可利用率,L1、L2频率的多路径效应影响MP1、MP2应小于0.5m,GPS接收机时钟的稳定性不低于10-8等。  技术总结编写执行CH/T1001-2005,应该包括的内容:任务的来源、任务内容、完成情况、测区概况、作业依据、采用的基准及已有资料利用情况、作业组织实施、仪器检验、质量控制、技术问题的处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体积成果内容等。 窗体底部 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讲解(七)---GPS RTK测量 - 窗体顶部 1、临时基站RTK测量 1) GPS RTK测量过程 GPS RTK测量过程一般包括:基准站选择和设置、流动站设置、中继站的设立等。1)基准站的观测点位的选择和系统设置 (1)GPS RTK定位的数据处理过程是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单基线处理过程,基准站和流动站的观测数据质量好坏、无线电的信号传播质量好坏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很大。实际野外工作时,流动站作业点是由测量任务决定的,因此基准站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基准站的设置包括:建立项目和坐标系统管理、基准站电台频率的选择、GPS RTK工作方式的选择、基准站坐标输入、基准站工作启动等。 2)流动站GPS的设置 流动站GPS的设置包括:建立项目和坐标系统管理、流动电台频率的选择、有关坐标的输入、GPS RTK工作方式的选择、流动站RTK工作启动、使用RTK流动站测量地形点等。 3)中继站电台的设立 中继电台只是转发信号,只要中继电台能够接收基准站电台信号,同时能够将其发送给流动站使用,可以按需安排随时任意安排位置。 2、网络RTK测量 实时网络RTK服务,是利用基准站的载波相位观测数据与流动站的观测数据进行实时差分处理,并解算整周模糊度,由于通过差分消去了绝大部分的误差,因而可以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网络RTK不需要架设基准站,并传统的RTK测量效率提高30%左右。网络RTK根据解算模式可以分为: 1)单基站RTK技术 CORS站网由若干给CORS站组成,GPS差分信号可从各个CORS站发出,也可以从数据中心发出。在这种网络RTK模式下,每个基准站服务于一定作用半径的GPS用户,对于一般的RTK应用,服务半径可以达到30KM。GPS差分数据播发的数据链,可以用无线电台,也可以用公用无线通信网络。 2)虚拟基准技术(VRS) VRS技术是现有RTK技术的代表。采用VRS技术,基准站网子系统必修包括三个以上的连续运行基准站,数据中心通过组合所有基准站的数据,确定整个CORS覆盖区域的电离层误差、对流层误差、轨道误差模型等。作业时,首先通过GPRS或者CDMA无线通信网络向数据中心发出服务请求,并将流动站的概略位置回传给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利用与流动位置最接近的三个基准站的观测数据及误差模型,生成一个对应于流动站概略位置的虚拟基准站(VRS),然后将这个虚拟基准站的改正数据信息发送给流动站,流动站再结合自身的观测数据实时解算其所在位置的精确坐标。 3)主副站技术(MAC) 主副站技术,首先选择一个基准站作为主站,并将主站所有的改正数及坐标信息传送给流动站,而网络中其他基准站只是将其相对与主站的改正数变化及坐标差信息传送给流动站,从而减少了传送的数据量。 VRS和MAC技术服务半径一般可以达到40KM左右。 窗体底部 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讲解(十)---高程控制网 - 1、水准网的布设原则及其精度 大国家高程控制网主要是指国家一、二、三、四等水准网。我国水准点的高程采用正常高系统,按照1985国家高程基准起算,青岛国家原点高程为72.260m。水准网的布设原则是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逐级控制,逐级加密。 一等水准路线是国家高程控制网的骨干,同时也是研究地壳和地面垂直移动及有关科学研究的主要依据。一等水准路线应该沿着地质结构稳定、路面坡度平缓的交通路线布设。水准路线应该合成环,构成网状。二等水准路线是国家高程控制的全面基础,应在一等水准环内布设,二等水准路线尽量沿省、县级公路布设,如有特殊需要可以跨铁路、公路及河流布设。三、四等水准网是在一、二等水准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根据需要在高等级水准网内布设成附合路线、环线或者结点网,直接提供地形和各种工程建设的高程控制点。 2、水准路线的选择和水准标石的埋设 (1)图上设计 (2)实地选线和选点 (3)标石埋设 3、水准测量作业方法及误差来源 (1)仪器误差 (2)外界因素引起的误差 (3)观测误差 4、水准观测的程序和基本要求 (1)观测前30分钟,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的气温趋于一致;设站时,应用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应罩以仪器罩。使用数字水准仪前,还应该进行预热,预热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 (2)对气泡式水准仪,观测前应测出倾斜螺旋的置平零点,并作标记,随着气温变化,应随时调整零点位置。对于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应严格置平。 (3)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4)除路线转弯处,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 (5)不应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把尺桩安置在壕坑中。 (6)转动仪器的倾斜螺旋和测微鼓时,其最后旋转方向,均应为旋进。 (7)每一测段的往返,其测站数均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支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8)在高差甚大地区应选用长度稳定,标尺名义米长度偏差和划分偶然误差较小的水准尺作业。 (9)对于数字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接对准太阳,尽量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要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仪器只能在厂方规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确信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才能启动测量键。 4、水准测量外业计算 (1)观测数据的检查 (2)外业高差和概略高程表的编算 (3)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计算 (4)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全中误差计算 5、水准网平差 水准网平差最常用的方法是间接平差和条件平差,即[pvv] = 最小条件下,求出观测值的改正数和平差值,并对观测值、平差值及其函数进行精度评定。 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讲解(十一)---重力测量设计 - 1、重力控制测量等级 重力控制网采用逐级控制方法,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各级重力控制网,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各种不同目的和用途再进行加密重力测量。国家重力控制网测量分为三级:国家重力基本网,国家一等重力网,国家二等重力点。此外还有国家级重力仪标定基线。 重力基本网是重力控制网中最高级控制,它由重力基准点和基本点以及引点组成。重力基准点经多台、多次的高精度绝对重力仪测定。基本点以及引点由多台高精度的相对重力仪测定,并与国家重力基准点联测。一等重力网是重力控制网中次一级控制,由一等重力点组成,重力点由多台高精度的相对重力仪测定,并与国家重力基准点或国家重力基本点联测。二等重力点是重力控制中的最低级控制,主要是为加密重力测量而设定的重力控制点,其点位可由一台高精度的相对重力仪测定,并与国家重力基本点或一等重力点联测。 国家级重力仪标定基线主要是为标定施测所用的相对重力仪格值,分为长基线和短基线两种。重力标定基线点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作为重力控制点使用,但在控制网中无级别。 2、重力控制测量设计原则 重力测量的目的,是建立国家重力基准和重力控制网。国家重力基准是由一定数量分布合理的重力基准点组成的重力基准网,以构成控制全国的重力测量的基准框架。重力基准点的设计首先应该先根据国家绝对重力测量的能力,确定点数,其次应该考虑点位的区域均匀分布,选择地壳板块稳定,无较大质量搬迁地区,交通便利,并远离震动的基岩上。基本重力控制点应在全国构成多边形网,点距应在500KM左右。 一、二等重力点的布设应该满足各部门进行区域重力测量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分布,点间距应在300KM左右,由基本重力点开始联测,可不设成附和形式、闭合形式。在条件苦难地区,也可以联测成支线形式。 长基线应基本控制全国范围内重量差,大致沿南北方向布设,两端重力值之差应大于2000×10-5ms-2,每个基线点应为基准点;短基线按区域布设,两端站重力值之差应大于150×10-5ms-2。段差相对误差应小于5×10-5。短基线至少一个端点与国家重力控制点联测。 3、加密重力测量设计原则 加密重力测量主要是测定地球重力场的精细结构,为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震学、海洋学和空间技术等领域所需的重力异常、垂线偏差、高程异常和空间扰动引力场等提供地球重力场数据。目前,加密重力测量的主要任务及服务对象: (1)在全国建立5′×5′的国家基本格网的数字化平均重力异常模型; (2)为精化大地水准面,采用天文、重力、GPS水准测量方法确定全国范围的高程异常值; (3)为内插大地点求出天文大地垂直线偏差; (4)为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提供正常高系统改正。 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讲解(十二)---重力测量仪器及检验 - 1、FG5型绝对重力仪检查和调整 FG5型绝对重力仪安装要点: (1)首先将超长弹簧三脚基座安置于测点仪器墩上,使仪器墩的测量标志位于基座中心,将超长弹簧筒置于基座上。 (2)将激光干涉仪置于超长弹簧上方。 (3)将落体舱基座安装三条支撑腿,然后架在激光干涉仪上方。将塑胶垫块置于支撑腿下方的墩面上,在塑胶垫块上分别安放托垫及玛瑙球。转动相应托垫螺旋,使落体舱顶部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水准器泡居中。 (4)根据仪器说明书的操作说明,连接各部件之间的连线,包括光纤连线,依次接通各部件电源。 FG5型绝对重力仪在工作之前主要进行以下检查和调整: 检查和调整激光稳频器、激光干涉仪和时间测量系统; 调整测量光路的垂直性; 调整超长弹簧的参数; 熟人检验程序和观测计算程序; 输入测点有关数据(测点编号、经纬度、高程、重力垂直梯度等); 运行检验程序,检查计算机运行状态。 2、拉科斯特型相对重力仪检验与调整 我国使用拉科斯特型(简称LCR)相对重力仪,用于测定基本重力点和一等重力点。仪器在作业前及作业期间需定期对重力仪进行检验和调整: (1)光学位移灵敏度的测定与调整; (2)正确读数线的检验与调整; (3)横水准器的检验与调整; (4)电子读数零位与检流计零位的检验与调整; (5)电子灵敏度的测定与调整; (6)光学位移线性度的检验; (7)电子读数线性度的检验。 3、石英弹簧重力仪检验和调整 测定二等重力点及加密重力点的相对重力仪,可以采用石英弹簧重力仪或者金属弹簧重力仪,对于石英弹簧重力仪进行如下检验和调整: (1)面板位置的检查与调整; (2)纵、横水准器的检验与调整; (3)亮线灵敏度的检验与调整; (4)量测范围的调整。 注册测绘师---测量学试题库第一部分 - 测  量  学  试  题  库 一、填空题 (一)测量学基础知识(1-120题) 1.       地面点到        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2.       通过       海水面的         称为大地水准面。 3.       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是          、         、        。 4.       测量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是以          为坐标原点,        为x轴,以           为y轴。 5.       地面点位若用地理坐标表示,应为          、           和绝对高程。 6.       地面两点间高程之差,称为该两点间的          。 7.       在测量中,将地表面当平
本文档为【注册测绘师考试内容讲解及练习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5701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40KB
软件:Word
页数:46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1-03-15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