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醫對腫瘤的認識

中醫對腫瘤的認識

举报
开通vip

中醫對腫瘤的認識中醫對腫瘤的認識--近代時期的認識與發展 中醫對腫瘤的認識--近代時期的認識與發展 中醫腫瘤學是中醫藥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近幾十年來中醫學、西醫學、生物學和其他學科的發展促進了它的發展,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學科,其所涵蓋的內容包括了腫瘤的起因,發病、診斷方法、治則、治法與康復、抗癌中草藥的篩選及作用機制,特別是中醫腫瘤臨床治療學的研究發展非常快,並且取得可喜的成果。   一、中醫腫瘤文獻的整理與研究    近幾十年來中醫腫瘤學經歷了一個理論探索與飛躍的變化,眾多的醫家對我們祖先留下的中醫治療腫瘤的經驗進行了總結,大量的文...

中醫對腫瘤的認識
中醫對腫瘤的認識--近代時期的認識與發展 中醫對腫瘤的認識--近代時期的認識與發展 中醫腫瘤學是中醫藥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近幾十年來中醫學、西醫學、生物學和其他學科的發展促進了它的發展,形成了一個新興的學科,其所涵蓋的內容包括了腫瘤的起因,發病、診斷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治則、治法與康復、抗癌中草藥的篩選及作用機制,特別是中醫腫瘤臨床治療學的研究發展非常快,並且取得可喜的成果。   一、中醫腫瘤文獻的整理與研究    近幾十年來中醫腫瘤學經歷了一個理論探索與飛躍的變化,眾多的醫家對我們祖先留下的中醫治療腫瘤的經驗進行了總結,大量的文章和著作問世,為今天我們用中醫藥治療腫瘤提供了方便與依據。對中醫腫瘤學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診法的研究    舌診是中醫診病的一種獨特方法。許多資料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惡性腫瘤病人的舌質有明顯的變化,而且隨著治療後病情的好轉,舌質也會向好的方面轉化。如原發性肝癌病人的舌兩邊有“肝癭線”,一些病人在手術治療病情好轉後,“肝癭線”消失。有學者研究發現患有消化系統和女性生殖系統腫瘤的病人,常常于口唇內出現紫色斑點,手指甲出現黑紋或紫紋,並隨著病情的發展出現黑紋或紫紋的指甲數量增多,範圍擴大。胃癌患者的舌象變化明顯,有瘀斑,瘀暗,紅絳,青紫,舌苔厚。食管癌以青紫舌為主,約占69.5%。肺癌患者也以青紫舌為主。通過內窺鏡與舌診對照觀察食管癌病人的舌象變化,發現早期食管癌病人的舌質呈粉紅色,苔薄白而潤滑,偶有暗紅或青紫;中期食管癌病人以暗紫紅舌,肥胖,齒痕,舌面粗糙,苔垢,尤以舌根部綠豆樣丘疹為其特徵;晚期食管癌的病人灰暗舌,苔剝落或龜背樣裂紋,厚苔,尤以舌根部扁平丘疹和暗青舌為其特徵。一些研究表明,舌苔增厚與腫瘤有一定的關係。有學者收集了125例患有不同腫瘤病人的唾液與71例正常人的唾液進行比較,結果腫瘤病人唾液中的h-EGF含量高於正常人,並且厚苔者 h—EGF的含量也高於薄苔者。EGF又稱表皮生長因數,可以通過與其相應的配體—受體結合,促進腫瘤的發生、發展。王濟民統計了16865例癌症患者的舌象,認為青紫舌、裂紋舌、膩苔、剝脫苔等對癌症的診斷與預後有一定的意義。   三、治法的研究    使用中藥治療腫瘤已從單獨地在臨床上使用、觀察療效發展到研究其治療原則、方法、作用機制,從複方的使用到單味抗腫瘤藥物的篩選,以及到提取抗腫瘤藥物的單體。研究人員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層次研究抗癌中藥的機制、療效、治療方法和防止副作用的出現。   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可歸納為祛邪與扶正兩大治則。祛邪方面又可分出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除痰散結、消瘤破積、外治抗癌等治法,茲分述具體治療大法於下:   (一)清熱解毒法   惡性腫瘤病情險惡,癌塊潰破則流血滲液腥臭,潰而難收,歷代醫家稱為“惡瘡”、“毒物”,認為是內有邪毒留著,鬱久化熱所致。如宮頸癌病人的五色帶下臭穢;肝癌患者煩熱黃疸,邪熱迫血妄行則吐血或便血;肺癌出現膿血痰;結腸癌見膿血便;白血病的吐衄發斑等等,並伴見發熱、五心煩熱,口渴溺黃,便結或帶下,舌紅苔黃,脈數者,皆為熱毒蘊積,治宜清熱解毒。此法在臨床腫瘤病治療中使用較廣泛。這裏所講的熱指裏熱證,裏熱證由於病情發展變化階段的不同,以及患者體質情況的差異,臨床症狀可以有各種表現,因而處方用藥亦有不同。如以氣分實熱為主者宜兼用瀉火藥,以血分實熱為主者宜用涼血藥,屬瘀熱者宜配活血化瘀藥。所選用的藥物除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外,還兼有抗腫瘤的效果,本類藥物有較廣泛的藥理效應。本書所載清熱解毒藥物在體內及 (或)體外均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或間接抑、殺腫瘤細胞的作用。如從長春花、三尖杉、喜樹、青黛、漢防己中分別提取長春花堿類、三尖杉酯堿類、喜樹堿類、靛玉紅、漢防己甲素等,皆為療效較肯定和藥理研究較深入的抗癌藥。有些藥物不但有抗腫瘤的效果,還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漢防已、穿心蓮等,能提高單核巨噬細胞或淋巴細胞,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山豆根等藥物組成的複方與化學藥物同用,初步見到能增強化學藥物的治療效果;漢防己、青黛等配合放射治療有協同作用;某些清熱解毒藥尚能影響機體內分泌系統,如白花蛇舌草可能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而腎上腺皮質激素能提高化學藥物的治療效果,這些機制可能有助於說明清熱解毒藥對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的增效原理。本類藥物多有較廣的抗菌譜,有消炎、退熱、散腫、排毒或中和毒素的作用,有的能抑制病毒。通過觀察感染瘤株及未感染瘤株的生長情況和進行動物試驗,發現炎症和感染是促使腫瘤擴散惡化的條件之一,由於這類藥物能控制腫瘤周圍炎症和其他感染,在一定程度上亦可能有助於控制腫瘤的發展。目前在用中藥治療腫瘤中,使用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中藥較多,主要是取其有祛邪作用,對腫瘤細胞有直接的殺滅作用,對腫瘤引起的發熱有較好的效果。清熱解毒藥性多寒涼,易傷脾胃,影響運化,損傷陽氣,服用時間過長和用量過大,對身體會產生不良影響。凡脾胃虛弱、胃納不佳、腸滑易瀉及陽氣不足的患者宜慎用,或適當輔以健脾藥。   (二)活血化瘀法   人身氣血運行於臟腑經脈、四肢百骸,升降出入,流暢無阻,氣血相依,氣為血帥,血為氣母,若氣鬱、氣滯、氣聚等皆能凝血成瘀,出現積聚腫塊。明•董宿原《奇效良方•積聚門》謂“氣上逆,則六輸不通,溫氣不行,凝血蘊裏不散,津液凝澀滲著不去,而成積矣。”清•王清任《醫林改錯》指出:“今請問在肚腹能結塊者是何物?若在胃結者,必食也;在腸結者,燥糞也。……腸胃之外,無論何處,皆有氣血。……結塊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則凝結成塊,血受熱則煎熬成塊。”說明腫瘤的形成與氣滯血瘀有關。由於血行不暢,瘀血凝滯,“不通則痛”,患者每有固定性疼痛,疼痛時間較持續而頑固,因血行不暢或局部瘀血故可見顏面暗晦,指甲及皮膚粗糙無光澤,舌質瘀暗、舌面瘀點或瘀斑、舌下靜脈瘀血等,屬血瘀者宜用活血化瘀法治療。臨床上氣滯可以導致血瘀,血瘀也常兼氣滯,故本類藥物常與行氣藥同用,以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又血遇寒則凝滯,對寒凝血瘀者宜配溫裏藥以溫通血脈。活血化瘀藥依其作用強弱又可分為和血、行血、破血之類,前者藥性較平和,後者較為峻猛。用活血化瘀法可以改善腫瘤患者血液的高凝狀態,改善微循環,某些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藥有直接殺滅腫瘤細胞的作用。臨床上放療時配合使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藥可以減輕或防止放療後出現的纖維化。活血化瘀方藥可以促進新陳代謝,改善血液迴圈,增加血管通透性,軟化結締組織,消炎止痛,可能改善實體瘤局部的缺氧狀態,提高對放射治療的敏感性。國外資料指出,由於癌瘤周圍有大量纖維蛋白沉積,並形成纖維蛋白網路,使抗癌藥物和免疫活性細胞不易深入瘤內。因而癌組織周圍纖維蛋白的積聚,是癌細胞得以在體內停留、生長、發展,最後形成癌塊或轉移灶的重要因素之一。有些活血化瘀藥具有增強纖維蛋白溶解性和降低纖維蛋白穩定性的作用,從而可能防止或破壞腫瘤周圍及其癌灶內纖維蛋白的凝集。通過改善腫瘤組織的微循環及增加血流量,使抗癌藥物、免疫淋巴細胞到達腫瘤部位,發揮抗癌作用,並能提高抗體水準,增強機體免疫力,從而有助於減輕症狀,消除腫塊。有人認為惡性腫瘤病人血液中的血清蛋白(主要是纖維蛋白、免疫球蛋白)、脂質、血小板的異常等可使血液迴圈處於“高凝狀態”。上海觀察71例惡性腫瘤患者,發現其血液流變性異常,即血液粘滯度偏高者占 59.15%,所以腫瘤患者常發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目前對於惡性腫瘤的轉移,血凝異常已作為重要因素之一而引起充分的重視。活血化瘀法通過其促進血液迴圈,能減弱血小板凝聚性,降低惡性腫瘤病人的血液粘滯度,使癌細胞不易在血液中停留、著床、種植,減少惡性腫瘤擴散和轉移的機會,如活血化瘀藥莪術就有比較肯定的抗癌作用,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增強瘤細胞的免疫原性,改善微循環等作用,為活血化瘀法的抗癌機制研究初步提供了佐證。另一方面,有人提出由於包裹腫瘤的纖維組織的溶解破壞,也給腫瘤細胞的擴散創造了條件,若單獨使用無抗癌作用的活血化瘀藥有可能促進腫瘤擴散,故本類藥物應與抗癌藥配合使用為宜。在使用活血化瘀法的同時要注意機體的情況,凡正氣不足者應酌情配伍補益藥物以扶持正氣。對出血患者、月經過多以及孕婦等,皆宜謹慎使用。   (三)除痰散結法   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脾肺津液不布,功能失調,水濕內停,兼之邪熱熬灼,遂凝結成痰。中醫學中痰的概念較為廣泛,認為“頑痰生百病”。古人還有“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凡人身上中下有塊者,多是痰”的論述,故腫瘤每與“痰滯作祟”有關。臨證常見痰熱在肺則咳喘吐膿血(如肺癌);在食管、胃脘則嘔穢痰涎,飲食難進(如食管癌、胃癌);流竄皮下肌膚則成痰核、瘰鬁、癭瘤、乳石癰(如腫瘤頸部淋巴結轉移、淋巴肉瘤、甲狀腺瘤、乳腺癌等);痰飲氾濫、痰熱瘀結經絡則足腫、腹水或黃疸(如肝癌),等等,並伴見脘腹滿悶,痰涎難咳,舌苔白厚或膩濁,脈滑。治宜化痰軟堅,除痰散結。痰的成因很多,從其性質來講,又可分為濕痰、燥痰、熱痰、寒痰、風痰、老痰等。《景嶽全書》告誡“見痰休治痰”,“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為正本清源之法,若肺熱薰蒸生痰者宜清熱除痰;燥邪傷肺、津液被灼、津灼成痰者宜潤燥除痰;脾不健運,蘊濕成痰者宜配健脾燥濕藥;腎虛水泛成痰者又宜配溫腎壯陽藥;又氣滯易於生痰,痰鬱則氣機亦阻滯,故除痰散結藥中亦常加入理氣之品以調暢氣機。本類藥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殺腫瘤細胞的作用,善於消散囊腫及其他良性腫瘤,亦可能有減少或控制惡性腫瘤周圍炎症分泌物的作用。   (四)消瘤破積法   不少腫瘤在體內表現為癥瘕積聚,盤根錯節,留著不去,腫塊與日俱增,此時邪氣熾盛,治宜消瘤攻堅、通利破積之法,以蕩滌積滯、推陳致新、潰散癌塊。符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其實者,散而瀉之”。《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實者瀉之”、“堅者削之”、“留者攻之”的治療原則。本法適用于各種腫瘤初、中期腫塊明顯、形體壯實、正氣未虛者。伴有熱毒證候者每與清熱解毒藥合用,以加強泄熱、潰堅、解毒之功效;邪實正虛者宜配補益藥用;癌瘤積聚多伴有血瘀,故本法常與活血化瘀藥合用,如大黃蟅蟲丸等。本類藥物都有一定的抑殺腫瘤細胞的作用,一部分藥物如蟾酥、蜈蚣、甜瓜蒂等在適量時尚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可能起到促進腫瘤消退的作用。由於本類藥物功效峻猛,且多有毒,對人體的正氣有一定的損害,給藥時應嚴格掌握份量及療程。當病邪已去大半,機體虧虛時應注意顧及正氣,使祛邪與扶正有機地結合使用。凡孕婦及體弱者宜慎用。   (五)扶正補虛法   《素問•刺法論》指出“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強調了正氣對疾病的發生和防禦的重要意義。惡性腫瘤發病迅猛,邪毒囂張,證情險惡,病人多具有進行性消瘦乃至惡病質的特點,並出現陰、陽、氣、血偏虛的見證。人體氣血陰陽有著相互依存的關係,陽虛者多兼氣虛,氣虛者又易導致陽虛,氣虛和陽虛常表示機體功能的衰退;陰虛者每兼血虛,而血虛又易導致陰虛,血虛和陰虛常表示體內精血津液的損耗。扶正培本就是指扶助人體的正氣,調節陰陽、氣血的不平衡,它可以提高患者抵禦腫瘤的能力,控制腫瘤的發展。明•李中梓《醫宗必讀•積聚篇》說:“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後邪氣踞之”。早在宋元期間成書的《衛生寶鑒•卷十四》雲:“養正積自除,……令真氣實,胃氣強,積自消矣”。扶正補虛法的應用除了辨陰陽氣血之虧外,還要辨虛在何髒而採取相應的治法,故《難經•十三難》說:“治損之法奈何?然損其肺者,益其氣;損其心者,調其營衛;損其脾者,調其飲食,適其寒溫;損其肝者,緩其中;損其腎者,益其精,此治損之法也。”惡性腫瘤的論治,應注意祛邪中不忘扶正,扶正與祛邪結合。對於癌症患者來講,健脾益氣和調理脾胃是扶正補虛的重要內容,必須時時顧及“胃氣”,因為“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李東垣在《脾胃論》中指出“脾是元氣之本,元氣是健康之本”。所以張仲景提出“脾旺不受邪”之說。食欲不振,脾不健運是癌症的通病,加之癌腫消耗體力,更加促進機體衰竭,只有脾胃健運,使“生化”之源不竭,才能耐受祛邪藥物之攻伐。扶正補虛法的運用,必須仔細分辨體內陰、陽、氣、血的孰盛孰衰,決不能不分陰陽、氣血的盛衰而採用面面俱到的“十全大補”,要把扶正與祛邪辨證地統一起來,扶正是為祛邪創造必要條件,要以中醫辨證論治的原理與方法來權衡扶正與祛邪之間的輕重緩急。在惡性腫瘤的臨證中,以氣虛及陰虛較為常見,故益氣養陰法也比較常用。然而癌症的病情複雜,變化也較迅速,在疾病的不同時期,要分別主次。故《內經》著重指出“謹察陰陽,以平為期”,強調了辨證的重要性,如腫瘤經放射治療後,常可出現“火毒內攻”或“陰虛火旺”之證,見口鼻焮熱,咽幹喜飲,小便短黃,心煩納少,舌紅少苦,脈象細數等證候,治宜養陰清熱,或養陰潤燥;有時出現口渴而不喜飲,怠倦乏力,短氣納呆,白細胞減少,脈數而無力等脾氣虛或脾氣虛兼有腎陽虛的證候,此時就應少用寒涼陰膩之品,宜予補脾益氣,或益脾氣、養腎陰兩者兼顧,每每強調使用血肉有情之品及飲食調養,重用參、芪之類以益氣培本。總之,有是證而用是藥,但由於“陽生陰長,陽殺陰藏”,“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故在補陽時避免耗陰,在養陰時防止礙陽,不僅如此,《景嶽全書》還說:“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就是這個道理。扶正補虛藥依其各自不同的功效可分為下列四類:   1.益氣健脾藥  能調中補氣,與補血藥同用有補益氣血、扶助正氣、增強體質的功效,常用藥物有黃芪、人參、白術、靈芝等。   2.溫腎壯陽藥  能溫補腎陽,根據“陰陽互根”的理論,本類藥常與補腎陰藥配伍,常用藥物有刺五加、鹿茸、附子、淫羊藿等。   3.滋潤補血藥  能滋補填精生血,常與益氣健脾藥配伍以增強補血功效,用於體弱血虛者,常用藥物有當歸、熟地、阿膠等。   4.養陰生津藥  能滋養肝腎及肺胃,育陰增液,用於腫瘤呈現陰虛者,放射治療及化學藥物治療中出現火熱內灼、耗陰傷津時也每應用本類藥物,如屬氣陰兩傷者則配補氣藥同用以益氣養陰,常用藥物有天門冬、人參、生地等。   惡性腫瘤病人免疫力低下,中醫的扶正固本法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細胞免疫功能,減輕放化療毒副作用,抗突變,對細胞內的核酸、蛋白質合成和環核苷酸的代謝和產生有影響。在臨床上扶正固本法可以提高惡性腫瘤病人的免疫功能,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防止復發轉移,提高治療效果,延長生存期。   臨床資料及實驗證明,中醫扶正培本與增強或調整機體免疫功能有關。前已述及機體的免疫狀態與腫瘤的發生、發展有密切的關係,特別是細胞免疫水準的降低和巨噬細胞吞噬能力的抑制,是腫瘤發病的重要內在因素,當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常導致腫瘤發生率增高,或使已存在的腫瘤迅速發展。扶正補虛藥可提高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對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均有促進作用,又多有促進垂體—腎上腺系統功能的作用,有的還能增加細胞中環磷酸腺苷及調節環磷酸腺苷與環磷酸鳥苷的比值,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   (六)外治抗癌法   本法包括外用中草藥及針灸治療惡性腫瘤。部分腫瘤在中醫學屬癰疽瘡瘍腫毒的範疇,歷代外科名家創立許多有效的外治膏、丹、丸、散,常選用金石礦物類及芳香走竄類藥物,辨明機體的寒、熱、虛、實,藥物亦配以溫、涼之性,通過外治敷貼,可以化散其毒。不令壅滯、消瘤潰堅。如用信棗散、鴉膽子外用治療宮頸癌,用皮癌淨、豬屎豆外敷治療皮膚癌、淋巴轉移癌等;用藥煙吸入法治療肺癌、鼻咽癌;用清熱解毒藥或瀉下逐水藥外敷治療肝癌或肝癌腹水等,每每取得效果。現在,人們利用外治法的熏、洗、敷、貼、滴、吹等方法,治療皮膚、五官九竅等淺表部位的癌腫,有良好的止痛、消塊、逐水的作用。近10多年針灸治療腫瘤引起了國內外的重視,現已觀察到腫瘤病人經穴感應呈偏亢狀態;對小鼠艾氏腹水癌和睾丸瘤施灸可以抑制其移植成活率,施灸皮膚的提取物對瘤細胞的生長有明顯抑制作用。目前已有用針灸治療癌瘤使症狀緩解和病變消失的個案報告。        四、抗癌中草藥研究現狀與評述    《神農本草經》記載一類具有抗腫瘤作用的藥物,如大黃能“破癥瘕積聚”、斑蝥能“蝕死肌、破石癃癥瘕”、苦參“主……癥瘕積聚”、夏枯草能“破癥,散癭結氣”,是我國古代較為全面的總結抗腫瘤中藥的專著。迨至《傷寒雜病論》、《千金要方》、《普濟方》、《和劑局方》、《本草綱目》、《外科正宗》、《醫宗金鑒》、《外科證治全生集》等,皆在抗腫瘤中藥的研究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抗癌中藥的系統研究,則是在新中國成立後,使傳統中醫藥與現代醫藥學相結合,才得以跨進一個新的階段。   從1955年開始,全國各地從發掘流傳民間的單驗方著手,篩選了近3千餘種中草藥,對百餘種中草藥進行了實驗研究和臨床驗證,這些抗癌中草藥和複方,按照防治癌瘤的作用和途徑可分為以下四大類。   1.對癌細胞有直接抑殺作用並經臨床驗證有效的中藥  如從青黛中提取有效成分靛玉紅治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總有效率60.65%,配合清肝化瘀及健脾消食中藥治療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各20例,其完全緩解率及有效率分別為65%、90%與25%、70%,無骨髓抑制的副作用。從三尖杉屬植物提取的三尖杉酯堿對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有較好的療效,總緩解率可達84.1%,其優點是同其他多數抗白血病藥之間無交叉抗藥性。莪術是活血化瘀中藥,提取1%莪術油注射液治療子宮頸癌459例,其中I~Ⅱ期343例有效率 70.7%,Ⅲ~Ⅳ期116例,總有效率55.1%。從斑蝥中提取斑蝥素,衍生甲基斑蝥胺、去甲斑蝥素等,治療原發性肝癌344例,有效率為58.6%,治後1年生存率為30%,治療期間未出現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從冬淩草中提取冬淩草甲素治肝癌31例,治後1年生存率 12%,2年生存率l0%。冬淩草糖漿對各期食管癌均有一定療效,可減輕症狀,使部分病人的腫瘤縮小並延長生存期。其他如喜樹(含喜樹堿)治肝癌;鴉膽子(含鴉膽子油)治宮頸癌及肺癌;山慈菇(含秋水仙堿)治乳癌;藤黃(含藤黃酸)治療皮膚癌、惡性淋巴瘤;甜瓜蒂(含葫蘆素)治療肝癌等,皆有較好的療效。這類藥是抗癌中藥研究的重點,有的已先後鑒定並批准投產,莪術和斑蝥還作為我國研製的抗癌藥被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藥典 (草案)》。         從中草藥中尋找更多有效的抗腫瘤藥物是目前腫瘤治療的研究熱點。從原來使用中藥複方製劑治療腫瘤,到現在使用從中藥中提取的單體治療腫瘤,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   2.有一定抗癌作用,能減輕痛苦,延長生存時間的藥物:本類藥物繁多,為民間習慣及臨床醫師常用的中藥,如清熱解毒類的白花蛇舌草、半枝蓮、七葉一枝花、石上柏,活血化瘀類的腫節風、大黃、田七、澤蘭、徐長卿,消瘤破積的蟲類藥如蟾酥、蜈蚣、守宮、水蛭、土鼈等;多數抗癌中成藥也歸屬本類,如鶴蟾片治療支氣管肺癌的臨床研究獲1986年全國中醫藥重大科研成果乙等獎,單用治療62例Ⅲ、Ⅳ期肺癌,總有效率62.9%,1年生存率16%,中數生存期8個月,治後生存品質明顯提高;其他如蓮花片治肝癌,大黃蟅蟲丸、化癥回生丹、片仔癀、雲南白藥、平消片等治療消化系統腫瘤,六神丸、梅花點舌丹治頭頸及口咽部腫瘤,西黃丸、小金丹治胸腹腫瘤及惡性淋巴瘤等,皆取得較好的療效。動物實驗還證明西黃丸、六神丸等有較好的抗急性白血病作用。   3.通過增強機體防禦能力而起一定抗腫瘤作用的藥物:本類藥多數屬於扶正補腎方藥,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如促進淋巴細胞增殖,活化T淋巴細胞,增強巨噬細胞功能,延長抗體存在時間,調節細胞內環磷酸腺苷(cAMP)含量及調節其與環磷酸鳥苷(cGMP)之比值,包括人參、黃芪、女貞子、冬蟲草、海參、燕窩、絞股藍,以及真菌類如豬苓、靈芝、香菇、猴頭菇、雪耳等,在癌症綜合治療中可以減輕放射治療和化學藥物的毒副反應,改善機體免疫狀態,用於晚期或終末期癌症,能提高患者生活品質、延長生存時間。有的藥物如黃芪、冬蟲草、海參、絞股藍、豬苓等,尚含有一定的抗癌活性成分,成為兼具提高免疫功能和抗腫瘤作用的“扶正祛邪型”藥物。中醫學強調“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養正積自除”,因此,扶正補腎中藥可望廣泛應用于未來防癌和抗癌的綜合治療。   4.抑制致癌作用及探索治療癌前病變的中藥:從廣義而言,腫瘤包括一大類類型既不相同,表現也迥然而異的疾病,它是由於多種不同的內、外因素協同作用而引起的機體組織細胞發生一系列質的改變,形成異常的反應性增生,因其生長特性及對人體危害程度的不同,分為良性和惡性兩大類。從正常組織至出現異常的反應性增生乃至出現惡性腫瘤,可以經歷數月、數年或幾十年,因此,常把各個組織器官中具有惡變傾向的不典型增生視為癌前病變,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萎縮性胃炎並腸上皮化生、肝炎後肝硬變、子宮頸鱗狀上皮增生、外陰白斑、乳腺纖維腺瘤、交界性黑痣等,在食管癌高發區探索應用六味地黃丸、冬淩草治療食管上皮重度增生,取得滿意療效,如服六味地黃丸者取得85%的好轉率,對治療組58例隨訪5年,服藥組癌變率明顯低於對照組;用小建中湯治療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斑蝥酊外搽外陰白斑,小柴胡湯或木雞沖劑預防肝硬化癌變等,皆有較為肯定的療效。新的研究還表明,體內有害自由基的生成對機體正常組織的損害加速了衰老和誘發癌變的過程,體液中水分子經電離輻射和在微量過渡金屬離子催化下可以生成超氧陰離子和羥自由基,機體內各組織細胞膜和亞細胞膜(生物膜),都是由磷脂分子構成的脂質雙層結構,含有不同類型的脂質酸,在超氧陰離子和羥自由基的啟動下,極易誘發脂質過氧化作用,破壞膜的完整性,損害生理功能;自由基對細胞內核酸分子的損傷可引起複製、轉錄和翻譯紊亂,導致突變,是癌變早期誘發因數。實驗提示補腎類中藥女貞子、菟絲子、枸杞子等具有清除有害自由基的作用。本類藥物對於探討抑制致癌作用、防止細胞的逆轉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而言之,孕育中醫腫瘤學的中醫藥學蘊涵著豐富的哲理。中醫腫瘤學立足中醫自身的學術優勢,感受近代科學發展和中西醫學滲透交融,提出中醫腫瘤學的學術內涵源於《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歷代各家學說和臨床經驗奠定了以臟腑經絡學說為核心的認病辨證施治原則,而經過臨床驗證、理論更新而日趨完善的中醫腫瘤學術體系建立後,已作為有效的抗癌手段進入自己的角色,如在癌前病變、臨床治療、康復治療中的廣泛參與,或在某種癌瘤或某一病期的療程中擔任主角,使中醫藥抗癌研究出現前所未有的學術繁榮局面。
本文档为【中醫對腫瘤的認識】,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7951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6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3-08
浏览量: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