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理学名词解释99846

生理学名词解释99846

举报
开通vip

生理学名词解释99846生理学名词解释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稳态:是指细胞外液一一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状态。单纯扩散:脂溶性的流质分子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脂质双层的跨膜转运称为单纯扩散由膜的高浓度向低浓度易化扩散:是指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低的物质在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侧移动的过程。主动转运:是指物质依靠细胞膜上的泵蛋白,个过程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或逆电位梯度通过胞膜的过程,生理性止血:小血管损伤破裂后会引起出血,但数分钟后出血将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射...

生理学名词解释99846
生理学名词解释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稳态:是指细胞外液一一内环境的成分及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相对稳定的状态。单纯扩散:脂溶性的流质分子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脂质双层的跨膜转运称为单纯扩散由膜的高浓度向低浓度易化扩散:是指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低的物质在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侧移动的过程。主动转运:是指物质依靠细胞膜上的泵蛋白,个过程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或逆电位梯度通过胞膜的过程,生理性止血:小血管损伤破裂后会引起出血,但数分钟后出血将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射血分数:血液由流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胶冻状态的现象称为血液凝固。是指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心输出量:功能残气量:是指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为博出量与心率的乘积。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称为功能残气量。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用力肺活量:是指尽力最大的吸气后,尽力尽快出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即时间肺活量。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肺表面活性物质:是指由肺泡2型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复杂的脂蛋白,酰软磷脂,它分布于肺泡液体分子层表面,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作用。通气/血流的比值:是指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分节运动:是小肠的一种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的运动。胃排空: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脑-肠肽:是指既存在于脑内又存在于胃肠道中,呈双重分布的肽类激素。肾小球滤过率:是指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是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动力,其有效滤过压-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其主要成分为二软脂正常人安静时约为0.84二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肾糖量:是指不出血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渗透性利尿: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增加而引起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水利尿:大量饮水后尿量增多的现象。近点:是指眼做充分调节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眼的调节:暗适应:当人看清近物时,使晶状体的曲率增加的过程,称为眼的调节。人从亮处进入暗处时,最初任何东西都看不清,经过一定的时间视能度才逐渐增高而恢复了暗处的视力,这个过程称为暗适应。突触:是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弁传递信息的部位。神经递质:脊休克:的现象。牵张反射:是由神经细胞产生的参与突触间信息传递的一些特殊化学物质。是指脊髓完全离断后,在离断以下的部位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呈无反应状态肌肉收缩,腱紧张:有完整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称为牵张反射。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能反射性的引起牵拉的同一去大脑偏直:在中脑商、下丘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出现以伸肌为主的肌紧张亢进现象,一现象称为去大脑偏直。其主要表现:动物头尾昂起,脊柱后挺,四肢坚硬如柱。激素:是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的,能传递信息的高效能的有机化合物,主要经体液运输到某个细胞,调节他们的生理活动。允许作用:是指对某反应弁无直接影响的激素,但它的存在可使别的激素效应得以实现或明显增强。下丘脑调节肽:是指由下丘脑“促垂体区”肽能神经元分泌的神经肽,其主要作用是调节腺垂体激素的分泌活动。体温调交点:在人体体温调节自动控制系统中,核定体温数值的中枢神经元群称为体温调交点。PO/AH中温度能使感性神经在体温调节中可能起调定点的作用。l.internalenvironment(内环境):机体中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是细胞外液。细胞从细胞外液中摄取养料、向其排出代谢产物弁进行气体交换,故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P4.homeostasis(内环境的稳态):细胞外液各项物理和化学因素的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的稳态。P4TOC\o"1-5"\h\z.nervousregulation(神经调节):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P5.reflex(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P5.humoralregulation(体液调节):指机体内某些细胞产生特殊的化学物质(激素)通过血液循环或体液的运输,到达各自的靶组织,从而引起这些组织细胞发生相应的反应。这种调节方式称之为体液调节。P6.autoregulation(自身调节):指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P6.feedback(反馈):受控部分反过来调节控制部分的过程。P7.negativefeedback(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P7.positivefeedback(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P8.feed-forward(前馈):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控制形式叫前馈.P91.被动转运: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的转运方式称为被动转运;2、易化扩散:某些不溶于或难溶于脂质的小分子物质在细胞膜中的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顺浓度梯度进行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称为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进行的转运方式称为主动转运;4、继发性主动转运:在主动转运过程中,由于纳泵的作用形成的势能贮备也为某些非离子物质进行跨膜主动转运提供能量来源,这种转运方式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5、兴奋性:指机体、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6、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亦称静息膜电位或静息电位;7、动作电位:神经细胞、肌细胞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称为动作电位;8、超极化:细胞膜的内部电位向负方向发展,外部电位向正方向发展,使膜内外电位差增大,极化状态加强;9、(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蛋白质形成的渗透压,称胶体渗透压;*-/J品4**-10、(血浆)晶体渗透压:由溶解于血浆中的晶体物质(80%来自于NaCl)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11、生理性止血:正常人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数分钟内将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性止血;12、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状态变为不流动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13、心指数: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14、射血分数:每博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15: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液总量,称为心输出量;16、异长自身调节:不需要神经和体液因素参与,通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的变化而引起心肌细胞收缩强度变化的过程,称为异长自身调节;17、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18、肺泡通气/血流比值:指每分肺泡通气量(VA)与每分肺血流量(VQ)的比值;19、肺活量:指在最大吸气后,用力呼气所呼出的气量;20、时间肺活量:指在测定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量,又称用力呼气量;21、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22、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23、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非缩小萎陷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射;24、基础代谢率: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25、基础代谢: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26、基础状态:指人体在清醒、安静、空腹12小时以上、室温在20c-25C时的状态,称为基础状态;27、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28、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29、球-管平衡:无论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或减少,近端小管始终按肾小球滤过液的一定比例进行重吸收,这种现象称为球-管平衡;30、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31、渗透性利尿:由于渗透压升高而对抗肾小管重吸收水分所引起的尿量增多的现象,称为渗透性利尿;32、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不能知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生物效应,但可使另一种激素的作用增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33、应急反应:在紧急情况下,通过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发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急反应;34、特异性投射系统:指从丘脑感觉接替核发出的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投射关系的感觉投射系统;35、去大脑偏直:在中脑上、下丘脑横断脑干的去大脑动物,会立即出现全身紧张过度亢进,表现为四肢伸直、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的角弓反张现象,称为去大脑偏直;36、突触: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部位称突触;37、突触后电位:也称突触电位,是突触传递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电位变化;3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在递质作用下发生在突触后膜的局部去极化,能使该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提高,故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39、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在递质作用下而出现的在突触后膜的超极化,能降低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性,故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40、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能产生反射效应,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称为骨骼肌的牵张反射;41、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往往可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这种现象称为牵涉痛;4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指由丘脑的髓核板内核群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的非专一感觉投射系统。
本文档为【生理学名词解释99846】,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74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9-11-1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