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人教版)

举报
开通vip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人教版)纸张大小:16开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 √ 西藏和平解放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二、西藏和平解放 1. 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人教版)
纸张大小:16开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程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学习目标】 知识点 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体育概论知识点下载名人传知识点免费下载线性代数知识点汇总下载高中化学知识点免费下载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 √ 西藏和平解放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 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二、西藏和平解放 1. 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 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课堂练习】 例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09年溧水一模)2009年3月28日,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庆祝大会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隆重举行。你知道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是在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9年 答案:C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B.我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 C.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真正的主人 2.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是 ( ) A.开国大典举行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渡江战役胜利 4.一首老歌中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标志是 ( )   A.抗日战争胜利 B.开国大典  C.西藏和平解放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951 阿沛•阿旺晋美 和平解放西藏 C D B B 【教学建议】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可以采取对比的方法进行分析,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比较感兴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历史材料,通过分析西藏和平解放的进程,进一步认识达赖集团分裂祖国的丑恶嘴脸。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课程标准】 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黄继光、邱少云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黄继光、邱少云 1.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舍身堵枪眼的 ;为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最终被大火吞噬的 。 【课堂练习】 例题:(南京市08年中考)某班排演历史短剧《上甘岭战役》,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A.董存瑞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答案:C 1.为了整顿课堂纪律,某班召开主题班会。你觉得哪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最适合在这个班会上宣讲 ( ) A.罗盛教 B.黄继光 C.邱少云 D.孔繁森 2.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 )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解放战争的胜利     D.镇压反革命运动 3.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是 ( )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朝鲜人民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朝军队 4.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却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 ) A.邱少云 B.黄继光 C.罗盛教 D.杨根思 【答案】 黄继光 邱少云 C B C B 【教学建议】 让学生理解抗美援朝战争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战争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成为那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并可帮助学生分析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内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出兵朝鲜,其原因复杂,必须从国内情况和国际局势结合起来分析。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程标准】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土地改革的意义 √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1.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 。 2. 到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 制度, 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 准备了条件。 【课堂练习】 例题:(09江宁二模)右图,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 把土地分给农民自己。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反映的是土地改革时期的一个场景 B.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C.它的完成,摧毁了封建制度,但允许地主阶级存在 D.人民政权得到巩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答案:B 1.建国后,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的法律文件是 ( )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宪法》 2. 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这一决策出自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4.强调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历史课堂上不可或缺的基本知识,下面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1950 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952 封建土地 地主 国家工业化 B D C A 【教学建议】 土地改革,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实施, 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了土地改革等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也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条件。教师可用多种方式来再现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业绩,然后分析、提炼、归纳土地改革意义。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课程标准】 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建立 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 、 、 和 业;相应地培养_______________。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 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 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 例题:(08玄武一模)由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第一个五年计划 答案:A 1.五一节小红家要买一部汽车。爸爸说:“就买‘奇瑞’,它可是咱们国产的第一部汽车!”小红笑着说:“错了!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于( )” A.解放战争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 2.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建什么?能造桌子,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现状,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3.2003年,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 ( ) A.一五计划期间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4.1954年,小明的爷爷去北京参加了一次会议,在会上他投票选举了毛泽东国家主席,还举手表决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他参加的这次会议应该是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七千人大会 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 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产生于 (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4年 【答案】 重工业 交通运输业 轻工业 农业 商业 建设人才 19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A A D D 【教学建议】 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深刻认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民主法制建设也在进行当中,因而才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注意本文前后两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程标准】 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三大改造 √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1.到 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 、 和 ___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____________________的任务。 2. 三大改造后,我国初步建立起 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 。 【课堂练习】 例题:(08建邺一模)标志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事件是 A.开国典礼 B.完成了土地改革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完成三大改造 答案:D 1. 当今的中国依然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标志着我国进入这一阶段的历史事件是 ( )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的完成 2.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 ( ) ①基本消灭了剥削阶级 ②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③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④初步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事件不属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过渡的是 ( ) A. 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农业合作化 C. 手工业合作化       D.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4.认为到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依据是 ( ) A.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任务 B.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 D.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答案】 1956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B A A 【教学建议】 通过老师讲述,让学生了解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并强调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课程标准】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探索中的良好开端与失误 1.发生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 和 运动,是党在探索 道路中的一次严重 。 二、建设成就和模范人物 1. 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像大庆石油工人、有“ ”之称的 ;被誉为“两弹元勋”的 ;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县委书记 等。他们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 【课堂练习】 例题:(09溧水一模)四川地区曾流行这样一首歌谣:“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最有可能出现在 A.“大跃进”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一五”计划时期 答案:A 1.“前年卖粮用筐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下,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江西井冈山农民的一首民歌。这首民歌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 2.建国后,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的有 ①三大改造②大跃进③人民公社化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4.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 ( )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 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仆 D.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5.大庆油田牢固树立“科技人才强企”观念,目前有专业技术人才18832人,占员工总数的20.8%。对此变化,最感心慰的当属   (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雷锋 D.焦裕禄 【答案】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建设社会主义 失误 铁人 王进喜 邓稼先 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 C C C A A 【教学建议】 本课教学中突出“探索”一词,强调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而探索中必然也会有失误,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获取课文中的图片信息,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补充这方面的图像或资料,使学生从具体的历史史实中认识“左”倾错误的主要表现。关于“模范人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图片和先进事迹介绍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课程标准】 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全国大动乱局面的出现 √ 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动乱和灾难 1.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国出现了 、工厂停工“ ”的动乱局面。 二、粉碎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1.1976年, 被粉碎,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课堂练习】 例题:(09联合体一模)很多人的姓名深深地打上他出生时期的历史烙印。下列姓名中,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是 A.张援朝 B.李建国 C.马文革 D.王跃进 答案:C 1.一些历史名词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请问“大串联”、“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  D.整风运动时期 2.某学校拟举办一个讲座:主题是“文革往事”。他们准备请本校亲身经历过这个时期的教师做主讲人,请根据下面几位教师的出生年代,帮助他们确定主讲人 ( ) A.王老师,1954年     B.张老师,1976年 C.李老师,1982年     D.郑老师,1978年 3.文化大革命”中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到批斗,最后被迫害致死,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动乱和灾害 ②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是一起冤案 ③这是右倾错误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选项中,前后联系正确的一组是 ( ) A.抗美援朝----中国第一次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 B.土地改革----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C.三大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文化大革命----民主法制遭受严重破坏 【答案】 学校停课 闹革命 江青反革命集团 A A D D 【教学建议】 强调文化大革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的,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教师可用多媒体、幻灯片或图片等方式展示当时大动乱时期的有关情况,让学生了解认识“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等几方面都遭受严重破坏的史实,从而体会这场运动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重大的灾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程标准】 认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 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 ”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 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2. 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 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 的新时期。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的工作在全国展开。 2.经过“文化大革命”,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我国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之后又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基本上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课堂练习】 例题:(南京市联合体2009年一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能实现伟大的转折的思想基础是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思想路线。这路线的核心是  A.实事求是 B. 四项基本原则 C.发动和依靠群众 D.改革开放 答案:A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这一“伟大转折”含义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 A.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B.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C.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D.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奠定了 ( ) A.组织基础 B.政治基础 C.思想基础 D.经济基础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 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 4.我党历史上有两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分别是 ( ) A.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B.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五大 D.中共一大 十一届三中全会 5. 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 ) A.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B.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 【答案】 11978 两个凡是 实事求是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邓小平 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现代化建设 平反冤假错案 第四部 B C A B D 【教学建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是本课的重点,讲授时注意不能停留在课本内容的表面,更不能照本宣科,而应结合文革时期我国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错误加以分析,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讨论正确的做法,从而使学生真正明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性意义。 第9课 改革开放 【课程标准】 知道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认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深圳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知道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经济特区的建立 √ √ √ 国有企业改革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 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 制,随后农村逐步实行。 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首先在广东的 、珠海 和福建的 建立四个经济特区。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 - -内地,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三、国有企业的改革 1.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 的改革。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 体制,促进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 【课堂练习】 例题:(南京市2008年中考)改革开放新时期,下列城市中属于经济特区的有 ①深圳 ②汕头 ③香港 ④澳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1.春联往往折射着一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74年春联: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1980年春联: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1980年春联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与1974年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是由于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我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主要在农业、建立特区和国有企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其先后次序是: ( ) ①农业 ②国有企业 ③建立特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 ③②①  D.①③② 3.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它就是 ( ) 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4.歌曲《春天的故事》歌词中所说:“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的是 ( )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实施“一国两制”政策 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在沿海建立经济特区 5.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层次是: ( ) ①沿海开放城市 ②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发区 ④内地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答案】 农村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深圳 汕头 厦门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国有企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D A D B 【教学建议】 本课在教学中应注意讲清改革开放包括两个概念——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又包括农村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改革,而对外开放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对改革开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课程标准】 认识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邓小平理论 √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1.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他是我国实行 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 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的确立 1.邓小平关于 的思想,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 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997年中共 通过党章,把它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课堂练习】 例题:(南京市2009年中考)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下列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党的诞生 B.打开国门 C.南巡讲话 D.高举旗帜 答案:D 1.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这三位人物是 ( ) A.孙中山、陈独秀、邓小平 B.林则徐、陈独秀、邓小平 C.毛泽东、周恩来、江泽民 D.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某同学查找了“一国两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等资料,由此我们可以判定与他探究的历史人物相关的活动还有 ( ) A.发动西安事变   B.参与重庆谈判 C.挺进大别山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提到的两位与中国密切相关的人物是 ( ) A.毛泽东、周恩来  B.毛泽东、邓小平 C.邓小平、江泽民  D.江泽民、胡锦涛 4.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集全党全国人民智慧创立的科学体系。这一理论在1978—1984年我国经济领域的体现是 ( ) A.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阐述社会主义本质问题 C.变革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 邓小平 改革开放 总设计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十五大 D C B C 【教学建议】 对于第一目,由于《中考考点》只要求学生知道“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这一句话,教师往往会忽略课本的第一、二段内容,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结论,这样不利于对课文两目内容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讲清邓小平在各个时期的贡献,这样学生对第二目“邓小平理论”的理解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 制度,我国共有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自治区。 2.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 和地区发展有重大意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解决 问题的基本政策。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旧社会,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新中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 的政策。 2.中央提出实施 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课堂练习】 例题:(南京市玄武2009年一模)“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名称的出现源于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B.建国后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C.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 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的事实 答案:B 1.一些国外学者认为,这是对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模式的发展创新,是独特的“中国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这里的“中国经验”指的是下列哪一政策或方针? ( ) A.民族区域自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科教兴国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少数民族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 B.各民族共同发展 C.西部大开发 D.大杂居、小聚居 3.50年前西藏开始进行民主改革,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西藏自治区的成立源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团结原则 4.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中,主持人宣读了当晚原生态唱法组的比赛名单。以下选手不是来自于省级民族自治区的是 ( ) A.广西壮族选手 C.新疆维吾尔族选手 C.宁夏回族选手 D.云南白族选手 【答案】 民族区域自治 新疆维吾尔 西藏 民族团结 民族 各民族共同发展 西部大开发 A A B D 【教学建议】 本课在教学中应注意始终贯彻“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观念,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回顾相关历史史实,使学生认识到各民族之间已经形成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这样,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就不难理解了。 12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 【课程标准】 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一国两制” √ √ 香港、澳门回归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 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 ”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 制度。 “一国两制”是新时期 的指导思想。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 年7月1日,中 两国在香港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 月 日,中 两国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课堂练习】 例题:(南京市鼓楼2009年一模)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一国两制”构想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答案:C 1.“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歌词中的“MACAU”是指什么地方?她又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 ) A.香港;1997.7.1    B.澳门;1997.7.1   C.香港;1999.12.20    D.澳门;1999.12.20 2.“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针对哪一地区提出的? (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3.某历史兴趣小组的成员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其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 A.①开天辟地 ②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③澳门回归 B.①伟大转折 ②遵义会议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①开天辟地 ②遵义会议 ③香港回归 D.①开天辟地 ②长征开始 ③“十五大”召开 4.澳门和香港回归祖国后保持了经济繁荣,再次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强大生命力,坚定了我们用这一方法解决台湾问题的信心。“一国两制”的基本内不容包括( ) A.“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B.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港、澳、台地区拥有绝对的自治权 【答案】 台湾 邓小平 一国两制 大陆 资本主义 祖国统一 1997 英 12 20 葡 D C C D 【教学建议】 新课之前,应让学生明确祖国统一既包括处理好民族问题,又包括解决好历史遗留的港澳台问题,使学生对11、12课形成完整的认识;关于“一国两制”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理解“一国”与“两制”、两制之间的关系;而香港、澳门的回归,教师应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回顾香港、澳门被殖民者侵占的过程,从而认识到香港、澳门的回归是正义之举。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课程标准】 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状况。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海峡两岸的交往日益密切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形成了“ ”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 20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在 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往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 、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课堂练习】 例题:(南京市2009年中考)2009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并同他举行会谈。双方都认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 A.和平统一方针 B.通邮、通航、通商政策 C.互补互利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1.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 A.战争解决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    D.“三不政策” 2.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一观点表明 ( ) 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 3.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在 ( ) A.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后 B.“九二共识”后 C.“汪辜会谈”后 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后 4.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 ) A.民间交往 B.两岸“三通” C.台湾分裂势力 D.日本对台湾的支持 【答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人员往来 互相促进 B D A C 【教学建议】 本课考点要求较为简单,但是在教学中不能只围绕考试进行,对于台湾问题的由来、海峡两岸关系由敌对到缓、乃至密切的过程等问题,教师都应认真引导学生分析;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和第12课内容结合起来进行。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 【课程标准】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为例,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的建立 √ 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 1.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 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 舰队。 2. 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飞机走上了国产化道路。 二、导弹部队的发展 1.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主要担任 任务。 年,我国组建导弹部队。 【课堂练习】 例题:我国战略导弹部队组建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答案:B 1.新中国成立前夕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 ( ) A.北海舰队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华东军区海军 2.关于中国空军建设,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空军刚诞生,即面临抗美援朝的考验 B.人民空军建立早期,即走上国产化的道路 C.五十年代中期,我国仿制成“歼5”型歼击机 D.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空军已拥有飞机三千架 3.导弹部队是现代军队不可缺少的,我国开始组建导弹部队是在 ( ) A.1949年 B.1956年 C.1957年 D.1966年 4.我国导弹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是 ( ) A.核反击 B.核攻击 C.核威胁 D.核追击 【答案】 华东军区海军 南海 1956 核反击 1966 D B D A 【教学建议】 对于人民海军的建立及发展,要充分利用近代史上中国有海无防的状况进行对比学习;对于海军、空军、导弹部队的重大成就,可以事先布置学生分组查找资料课上展示,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完成了教学任务;另外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渗透科技强军以及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的观点。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程标准】 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1953年底, 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 、互不侵犯、 、平等互惠、 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 【课堂练习】 例题:(江宁区2009年二模)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在国际上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B.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在与印度等国家的交往中多有体现 D.只适用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答案:D 1.2006年新年来临之时,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与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的哪一原则的基本思想保持了一致? ( )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科教兴国战略 2.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 A.1953年 B.1955年 C.1971年 D.1972年 3.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是周恩来总理说于 ( ) A.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B.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C.万隆会议上 D. 第26届联合国会议上 4.下列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 ) A.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B.独立自主 C.互不侵犯 D.平等互惠 【答案】 周恩来 领土主权 互不干涉内政 和平共处 基本准则 C A C B 【教学建议】 本课所涉及的外交成就主要集中在新中国成立后到1955年,本节课的三个学习内容之间互相之间有相应的联系,从新中国成立后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到国与国之间相处准则的提出,再到这一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运用中所取得的成功。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课程标准】 讲述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 以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等史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 中美建交 √ 上海APEC会议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 年10月25日,第 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 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的席位。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 年1月1日,中美发表《中美建交公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 , 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此,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三、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1. ,简称APEC。它是亚洲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政府间合作组织。 年,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 举行。 【课堂练习】 例题:(白下区 2009年二模)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 (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答案:D 1.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了“APEC”,“APEC”这一国际组织指的是 ( ) A.联合国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2.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②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②①③ 3.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开创了新局面,下列事件可以证明这一观点是 (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④上海APEC会议的召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1969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十年后”中美之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 A.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B.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 1971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979 中国 台湾 亚太经合组织 2001 上海 D D C D 【教学建议】 本课主要突出了二个阶段的外交成就,一个是20世纪70年代,一个是2001年。中美关系正常化中,要特别注意二个事件,二个公报,一个是尼克松访华,一个是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学生往往会把尼克松访华当做中美正式建交的事件。此外,尼克松访华时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和正式建交时的《中美建交公报》要加以区分。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课程标准】 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两弹一星” √ 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两弹一星” 1.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2. 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 二、籼型杂交水稻 1. 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 ”。他因此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 【课堂练习】 例题:(溧水县2008年二模)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 C.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A 1.下列图片中,哪一幅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 A B C D 2.我国研制”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令世人瞩目,我国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的事件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神州五号、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成功发射是在 ( ) A.1964年 B.1970年 C.1999年 D.2000年 4.“喜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它来称赞右图所示农业科学家,赞扬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2004年,这位科学家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这位科学家是 ( )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焦裕禄 【答案】 1964 1970 东方红1号 5 神州一号 袁隆平 东方魔稻 杂交水稻之父 A A C C 【教学建议】 本课的“两弹”从课本的描述中应该是原子弹和导弹,注意和两弹元勋加以区分。籼型杂水稻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籼”这个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别字。“神舟”飞船的“舟”字,注意不要写成“州”字。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课程标准】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1.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 时代,以 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引起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 2.网络是一把 ,有利也有弊,如果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我们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课堂练习】 例题:(高淳县2009年二模)“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种说法如今已成为现实,你认为下面哪一个选项是实现这一说法的最佳方案 ( ) A.海洋高技术的应用 B.电气化技术的应用 C.生物技术的应用 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答案:D 1.如今互联网已走进千家万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网络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领域 B.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购物等 C.以因特网为主的数字化正改变着世界 D.网络生活有百益而无一害 2.下列是在一次有关计算机网络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的讨论会上产生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网络可以查阅各种资料 B.网络不会给青少年网民带来危害 C.网络有利于青少年和外界的交流 D.利用网络可以进行购物 3.某地电视台播出了一则公益广告:一位父亲正苦恼让儿子上网担心他会上瘾,不让他上网又怕耽误他的学习。这则公告主要说明了 ( ) A.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要健康上网 B.这位父亲害怕网络 C.中国上网的人数不断增加 D.人类进入高度信息化时代 4.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几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下列成就在“八六三计划”制定后取得的是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 C.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D.“嫦娥1号”卫星发射成功 【答案】 信息化 因特网 双刃剑 D B A D 【教学建议】 本课在学习863计划时,可以通过学生对高科技的关注和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八个高科技领域,教师可以重点挑一个和学生一起重点了解。对于网络的认识与讨论,也可以更加加深学生对网络的认识。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课程标准】 列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 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1.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到 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课堂练习】 例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 ) A.学前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 九年义务教育 答案:D 1.明明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他所受的这种教育属于 ( ) A.职业教育 B.基础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2.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的关于基础教育的法律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础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3.我国实行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    ) A.普及高中教育 B.扫除文盲 C.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D.普及大学 4.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什么为国策,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 A.“863”计划 B.“星火计划” C.“科教兴国” D.“科技兴国 【答案】 2000 B A C C 【教学建议】 本课所涉及的教育方面可结合学生实际,适当了解一些教育方面的法律知识,让学生清楚九年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还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大学的情况。增加一些视频资料,增强感性认识。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课程标准】 了解我国文化艺术和体育事业的主要成就。 【学习目标】 知识点 基本要求 识记 理解 应用 北京“申奥”成功 √ 【学习笔记】 【自主学习】 一、​ 走向世界体育强国 1. 年,中国北京举办了第 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课堂练习】 例题:下列关于新中国体育成就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许海峰为中国在国际比赛中获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B.中国乒乓球自20世纪50年代起硕果累累,成为“国球” C.中国女子排球队曾经获得“五连冠” D.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 答案:A 1.伴随新中国的诞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是为了繁荣我国的 ( ) A.文艺事业 B.体育事业 C.科技事业 D.教育事业 2.改革开放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日益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北京在2008年举办的国际体育盛会是 ( ) A.亚运会 B.世界杯足球赛决赛 C.乒乓球世界锦标赛 D.奥林匹克运动会 3.中国实现奥运历史上金牌“零”突破的体育项目是 ( ) A.女子排球 B. 乒乓球 C.男子射击 D.自由体操 4.每一次大型的运动会都有活泼可爱的吉祥物,把福娃做为吉祥物的运动会是 ( ) A.德国足球世界杯 B.北京奥运会 C.都灵冬奥会 D.多哈亚运会 【答案】 2008 29 A D C B 【教学建议】 本课在教学中可适当选择一些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加以介绍,如学生比较熟悉的《红岩》等,还可以结合学生现在熟知的一些影视作品来了解改革开放后的文艺成就。对学生较为感兴趣的
本文档为【八年级历史下册学案(人教版)】,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255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864KB
软件:Word
页数:31
分类:小学语文
上传时间:2011-02-27
浏览量: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