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遗作)

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遗作)

举报
开通vip

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遗作)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一九j / 又/ 、年第三期 中国传统社会 : 多元的结构 傅衣凌 遗作 由于历史学家的学术使命感和对 国家 、 民族的责任感与优患意识 , 从近代资产阶级史学 到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 , \ 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问题一直是中国历史研究的最重要课题之 一 寻求解决历史遗 留给中国现实社会生活的沉重包袱的钥匙 , 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中国史 学工作者的学术价值追求 , 许多研究都直接或间接地 、 有意或无意地试 图解答这个 问题 。 这 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如何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以及受该结构制...

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遗作)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一九j / 又/ 、年第三期 中国传统社会 : 多元的结构 傅衣凌 遗作 由于历史学家的学术使命感和对 国家 、 民族的责任感与优患意识 , 从近代资产阶级史学 到现代马克思主义史学 , \ 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问题一直是中国历史研究的最重要课题之 一 寻求解决历史遗 留给中国现实社会生活的沉重包袱的钥匙 , 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中国史 学工作者的学术价值追求 , 许多研究都直接或间接地 、 有意或无意地试 图解答这个 问题 。 这 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如何认识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以及受该结构制约 、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的社会发展道路 。 长期以来 , 人们坚信不疑 : 如 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 中国也将和西欧一样 , 自发 地依靠 自身的力量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 这一立论是从马克思关于西欧资本主 .义起源的历史概 述引伸而来的 , 但不一定完全符合马克思本人的观点 。 马克思指 出 : “ 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 义起 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 , 一切民族 , 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 环境如何 , 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 , … …这样做 , 会给我过多的荣誉 , 伺 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 辱 。 … …极为相似的事情 , 但在不同的历史环境中出现 , 就引起 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 。 ¹ 所 以 . 关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讨论 , 必须从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 出发 。 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社会 , 与西欧或 日本那种 纯粹的封建社会 ( F eu d a li s rn ) , 不管在 生产方式 、 上层建筑或者是思想文化方面 , 都有很大差别 。 为了避免在 比较研究中 出现理论 和 概念的混淆 , 不文使用 “ 中国传统社会” 一词 。 由于 自然生态 、 生产条件 、 种 族迁徙 、 农村公社原有组织形态等等 因索的差别 , 在原始 社会漫长的瓦解过程之后 , 中国社会形态的演变进程错综复杂 , 社会结构新 、 }日交浴 , 融为 一体 , 出现了多种生产方式长期并存的局面 。 学者们长期以来对商周两代的社会性质见仁见 智 , 终无定论 , 原因之一就在于从原始社会末期开始 , 中国多元的社会结构已经形成 , 很难 用一套适用于欧洲社会的模式来 进行规范 。 秦汉以后 , 这一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 奴 隶制囚 素 、 地主制 因素 、 自耕农经济成份和其 它多种经济因素长期并存 。 从 东汉 “豪人之室 , 连栋 数百 , 膏田满野 , 奴脾千群 , 徒附万计 ” ¼ 的情况到明清时期仍广泛存在的奴妈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生产 资料所有者完全 占有生产者木人的现象从未消除 ; 中国从未出现过严格的庄园制度 , 没 有 - 级森严 、 效忠于领主 、 诸侯的骑士 、 武士制度 , 没有不输不入的特权 , 而是长期存在着地主 所有制 ; 地主阶级通过租佃制主要以实物地租形态剥削佃农的同时一 , 劳役地租 ( 如佃仆制 ) 和货币地租也长期作为其附属和补充 , 而不表 现为一种时间先后 的替代 ; 自耕农 . 半 自耕农 ¹ 马克思 《给 ( 祖 国纪事 》杂志编辑部的信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 1 9 , 人民出版社版 , 页 1 3 0. À 《后汉书 · 仲长统传 》。 经济的存在更是 一种长期的现象 , 在 睡个新王朝的早期还往往占有很 大的比重 . 此外 , 原始 村汁制的残余也普遍存在 。 而且 , 各种经济成分之间有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 营、是处于历时性 的 、 功态的变 化之中 。 生立在这样一种 多元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 是官僚专制主义的国家政权 。 恩格 斯 认 为 : ,t! 回家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 ; 国家是表示 : 这个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 自 我 矛 从 , 分澳为不 一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而 。 而为了这些对立面 , 这些经济利益 互 州冲突的阶级 , 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 , 就需要有一种表面上驾于社会之 一的力讹 , .性种力示应当缓和这种 冲突 , 把冲突保持在 ‘扶序 ’ 的范围以 内 ; 这种从社会中 J祖生但 又自 ),怜 l几似一会之上并且 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最就是国家 。 ” ¹ 由中国传统社会内部产 几 的官徐专制土义国家政权 , 就是为 了协调该社会多种并存的经济因素和阶级矛盾 而 产, 生 的 , 与巾国多元的经济基础是相适应的 。长期以来有 一种观点 , 即认为中国和印度 、 埃及 、 美 宗 下达米亚 、 波斯等地区一样 , 管理渠道和人工灌溉设施 , 举办公共工程 , 节省用水和共同 用水的要求是巾央集权政府建立的原 因 。 基实 , 中国的情况与上述地区很本不同 , 虽然中国 专制集权国家也经常’组织一些大型 的水利工程和公共工程 , 但是这些活 动并非集权国家形成 的原因 , 而是集权国家出现后 由于其地位而具有的功能 , 而且是其众多的功能之一 , 并未具 备什么特殊的爪要性 。 事实上 , 在中国传统社会 , 很大一部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是在乡 族社会中进行的 , 不需要国家权力的干预 。 由于多元的经济基础和高度集权的国家政权之 间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运动 , 中国传统社 会的控制系统分为 “ 公 ” 和 “ 私 ” 两个部分 。 特别 是秦汉以后 , 大一统国家真正形成 , 继承 丫六国的传统 ,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更为 激烈和明显 , 但两种势力又互相妥 协 和 利 用 。 一方面 , 凌驾于整个社会之上的是组织严密 、 佣有众多官僚 、 骨役 、 家人和幕友的国家 系统 , i宝一系统利 用从国家直 至县和次于县 ( 如清代的巡检司 ) 的政权体系 , 依靠军队 、 法 徉 等政治力从和经济的 、 习惯 的等方面的力量实现其控制权 , 在 “ 溥天之下 , ·莫非王土 ; 率 上之滨 , 莫 作五巨 ” 这 r一影响深远的观念之下 , 国家的权力似乎是绝对和无限的 。 另 一 方 面 , 实际对基层社会直接进行控制的 , 却是乡族的势力 。 乡族保留了亚细亚公社 的残余 , 但 在 中国历史的发展中 已多次改变其组织形态 , 既可以是血缘的 , 也可以 是地缘性的 , 是一种 多层次的 、 多元的 、 错综复杂的网络系统 , 而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 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所 有实体性和非实体的组织都 可被视为乡族组织 , 梅一社会成 员都在乡族网络的控制之中 , 并且 只有在这一网络中才能确定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 . 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 , 实际上也 就 是 “ 公 ” 和 “私 ” 两大系统互相冲突又互相利用的互动过程 。 这两大系统的矛盾和斗争 , 有时采取了地方割据和阶级斗 争的形式 , 这就造成中国历史 上无数次的农民起义 、 农民战争、 改朝换代和分裂割据 . 局部地区农民起义的发生常常 由于 该地区国家权力与地方势力矛盾尖锐 , 无法协调地控制农村基层社会 , 王朝末年全国性农民 战争的爆发则明显地 由于国家系统控制权的削弱 . 公私两大系统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 , 地方 势力往往利用国家力量衰落 、 农民起义或外族入侵的时机搞地方割据 , 这种割据的局面在特 定的历史环境下可能打破大一统国家政权对社会生产多元化发展的阻碍 , 有利于落后地区的 ¹ 恩格斯 《家庭 、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 《马克思愚格斯选集 》卷 4 , 人民出版社版 , 页1 66 开发和商品经济的繁荣 。 地方割据势力有时借助农 民起义的力 量 , 其代表人物有时也 出身于 起义 军 , 更值得注意的 , 镇压大小农 民战争的往往不是中央政府 , 而是地方豪族 。 由于幅员 辽阔 , 民族成分复杂 , 辛L会结构多元化发展和大一统思想 文化 的影响 , 中国历史上 多 次 出 现的割据和起义并未使 国家长期 陷于分裂 , 丁可是反过来促使了大一统国家和中尖专制集权的 强大 。 所谓 “ 天下可传檄而定 ” 的说法 , 既说明基层社会实’际上控制于地方势力手中 , 并可 通过他们消除地方上的不安定 因素 ; 又反映了整个社会需要一个大一统国家政权的心理 . 在公和私两大系统之间发挥重要作用的 , 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 “ 乡绅 ” 阶层 。 国家利用 察举 、 荐举 、 科举 、 捐纳和捐输等社会流动渠道 , 把地方上的精英分子和有钱有势之人吸收 到政权体系之中 , 授予官职 、 功名和各种荣誉 , 允许他们 享有优 免特权和一定的 司 法 豁免 权 , 这是 “乡绅 ” 阶层 产生和长期存在的直接原 因 。 同时 , ,哥度集权的中央政权实际上无法 完成其名义上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 , 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只能 由一个双重身份的社会阶层来 完成 , 而基层社会也期待着有这样 一个阶层代表它与高高在上的国家政权打交道 , 这 就 是 “ 乡绅 ” 阶层长期存在 的根本原 因 。 .乡绅一方面被国家利用控制基层社会 , 另一方面又作为 乡族利益的代表或代言人与政府抗衡 , 并协调 、 组织乡族的各项活 动 。 因此 , 我 们 所说的 “ 乡绅 ” , 已大大超过了这两个字的语 义学 涵义 , 既包括在乡的络绅 , 也包括在外当官但仍 对故乡基层社会产生影响的官僚 ; 既包括有功名的人 , 也包括在地方有权有势的无功 名者 . 政府可以授予或被夺某些乡绅统治地方基层社会的权力 , 可以剥夺他们 的财产 、 但归 根结底 它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仍然不得不通过乡绅阶层来实现 , ‘已实际上只能在不 同乡绅或 .乡绅集团 之间进行选择 。 反之亦然 , 鱼然乡绅作为一个 阶层一直掌握着直接统治乡族社会的权力 , 但 哪些人可以进入这一阶层和这一阶层中哪些人可以合法地履行这些权力 , 却取决于政府的授 权和承认 。 与多元的经济丛础和社会控制体系相适应的 , 是财产所有形态和财产法权观念 的 多 元 化 。 国有经济 、 乡族共有经济和私有经济灼长期共存 , 是中国传统社会财产所有形态灼一大 特色 。 对西周的 “ 井田 制 ” 是国有土地 、 村社共有地还足领主所有土地 , 众说纷纭 , 、也许在 当时的法权观念下 , 根 刁; 就无法作这样的区分 。 以秦汉以后的情况而言 , 多种财产所有形态 的并存 , 已为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所证实 。 从汉代开始的 “ 盐 谈 官 营 ” , 历代王朝建立的各种皇庄 、 官庄以 及各种官营手工业组织 , 都反映了国有经济的重要 性 。 乡族组织共有经济包括族田 、 学田 、 义田 、 义仓 、 社仓 、 义渡 、 义集 、 私税 、 私牙等等 形态 , 在传统社会的某些发展阶段 , 在某 些地区 , 这种 的乡族共有经济曾经成为社会最重要 的经济成份 。 至于以地主 、 自耕农和商人为主要代表 的私有经济 , 更是具 有长期 的举足轻重 的地位 , 而且私有经济所有权的转移十 分频繁 , 所谓 “ 千年田 , 八百主 ” 的谚语正反映 了这 种情况 。 正是 由于私有经济的存在 , 中国传统社会的乡族网络已与严格意义上的业细亚农村 公社有很大不同 , 乡族成员并不被动地无 条件地 依附于村社共同体 , 一再通过共同体与土 地发生 联系 ; 相反 的 , 他们大 多自己拥有土地或佃种别人的土地 , 他们受乡族网络的控制和制约 , 但又能动地利用和改造乡族组织以适应 日益变化 的复杂的外部环境 . 由于多种财产所有形态 并存租财产所有权的频繁转移 , 还有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 中国传统社会的财产法权观念也是 多元的 , 从未出现过西欧那种独立的 、 非人格化的绝对的财产法权 . 国家政权对私有财产的剥 右和被夺在社会习惯上被视为正常行为 , 特别在王朝早期打 击地方豪强时经常发生 . 乡族势力 对乡族成员的财产 一也有一定的控制权 , 这一点在族人的土地买卖中有尤为明显的表现 。 贝才产 法权观念多元化 的更为引人注 目的表现是宋代以 后 “ 永佃权 ” 和 “ 一田多主 ” 现象 的 普 i鱼 存在 , 不但土地的所有权 、 经营权和使用权发生分离 , 而且每一种权益还可以作多 层 的 分 配 。 与社会控制体系多元化相对应 的还有司法权的多元化 。 从秦汉到明清 , 历代王朝都有系 统 、 详 细的成文法典 , 但这些法典的权威性又远远不如皇帝的谕 旨 , 而且社会上不同的特权 阶层还拥有不同的司法豁免权 。 尽管国家对犯罪和违法行为的惩罚以及司法程序有明确 、 自巧 致的规定 , 但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 , 以人代法 、 以情代法的现象经常被认为是合理的 。 更值 得重视的还有独立于国家司法系统之外的 “私 ” 的司法权 的存在 。 从汉代 “ 乡曲豪 窗 无 官 位 , 而 以威势断 曲直 ” ¹ 的现象 , 到明清乡族的族规 、 乡例等 , 这种 乡族的司法权 一 直 存 在 , 而且在解决 民事诉讼和预防 、 惩罚犯罪方面起着国家司法系统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 乡族 势力不但可以施行私刑 , 而且往往拥有部 曲 、 私兵 、 家兵等武装力量 。 社会结构的多元化 , 在思想文化领域也有同样的表现 。 中国传统社会既有代表地主阶级 的思想 , 也有反映农民平均主义 、 “劫富济贫 ” 的社会观念 ; 既有理性主义倾向比较明显的 上层士大夫 的精英文化 ; 也有比较非理性的下层大众文化 。 中国长期以来有儒 、 释 、 道三教 合一的主张 , 但文化的多元使这一主张根本无法变成现实 。 而且 , 儒教 、 佛教和道教在中国 社会的作用 , 也是多元的 。 儒教长 期被作为 中央专制集权政治的理论基础 , 但其中 也 不 乏 “ 民为重 , 君为轻 ” 的民主思想 , 康有为甚至从中找到 了进行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活动的思、想 武器 。 道教长期被统治者所利用 , 许多神 抵还得到皇帝的封赠 ; 但农 民阶级 和流民无产者 也 利用其组织形式和思想内容发动反对统治阶级 的起义 , 例如五斗米道 和白莲教 。 实际上 , 整 个传统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 、 行为规范 、道德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都是多元 、充满矛后 的 。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时 , 如果抓住一点 , 不及其余 , 甚至利用个别史料 、 个别现象故作惊人之语 , 是难免片而化 和简单化的错误的 。 研究一个多元的 、 矛盾 的文化体系 , 一定要有更为辩证 、 更加超越的 巴 维方式 。 在注意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多元化时 , 我们还不能忽视这种多元化是出现在 经 价 、 政 怡 、 社会发展极不平衡 的辽阔国土上的 。 由于 自然环境的差异和生态平衡的改变 、 历史 _ !: 夕卜 发时间的先后 . 人口的流动和增减 , 以及经济重心的转移等等因素的影响 , 各个地 区的生产 技术水平 、 生产方式 、 社会控制方式和思想文化千差万别 , 而且还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出现周 期性 的和不规则的变化 。 这种情况使多元化社会结构更为复杂 。 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社会经 济史区域性研究的必要 。 由于生产方式 、 社会控制 体系和思想 文化 的多元化 , ’由于这种多元化又表现出明显 的地 域不平衡性和动态的变化趋势 , 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许多西欧社会发展模式所难 以理解 的现 象 . 例如 , 中国农村社会基本上是以一家一户作为一个生产和消费单位 , 生活必需品的自给 自足程度很高 , 但与此同时又一直存在着十 分活跃的商品货币交换 ; 中华 民族创造了长达十 几个世纪领先于世界的灿烂文明 , 有着许许多多对世界文明史和后来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作出 霍大贡献的科学成就 , 但这些成就在社会生产中却极少得到应用 , 欧洲中世纪的行会只存在 ¹ 《史记 · 平准书》。- 于城市 , 由同业或相关 行业 的师傅 、 帮工 组成 , 而 中国的行会组织则在农村也普遍存在 , 由手 工业者 、 工商业者组成 , 除同业外又有同乡组织 , 而且 与地 方绅士有较密切关系 ; 如 此 等 等 。 这一切和前面所提到的用西欧模式看起来互相矛盾的各种现象 , 在 中国这个多元的社会 结构中奇妙地统一着 , 相安无事 , 甚至相得益彰 。 这种既旱熟又不成热的弹性特征 , 使中国 传统社会具有其它社会所无 法比拟的适应性 , 不管是 内部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 还是外部环 境 的变化 , 这个 多元的结构总是能以不变应万变 , 在深层结构不变的前提下迅速 改变 自己的 表层结构以适应这些变化 。 中国历史上 多次遭受变乱和分裂 , 而最后仍然作为一个统一国家 长期存在 , 其奥秘正在于此 。 这样的社会结构对于社 会变革的化解和抵御能力 , 也是西欧和 口本中世纪的社会结构所难以相 比的 。 当然 , 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 , 从十六世纪开始 , 中国社会在政治 、 经济 、 社会和文化 等方面发生 了一系列变化 。 这些变化 的出现有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原 因 。 就国内而言 , 唐宋之际中国经济有了新的发展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 五代时南方出现的 十个割据政权注意发展本地 区的生产和商品交换 , 对原来 比较落后的东南部地 区 ( 特别是 山 区 ) 的开发起 了积极作用 。 宋辽金元以后商品经济继续发展 , 组然这一时期政治上 出现过分 裂局面 , 但南方和北方的社会生产都有长足的发展 , 各个分裂地 区之间的经济交往一直 一未曾中 断 , 而且 日趋活跃 。 这些为明中叶 以后经济的繁荣准备了经济条件 。 而且 , 元末农 民起义 、明 初的胡蓝之狱和空印案打击了保守的豪族势力 , 靖难之役又进 一步扫 除 一J’这些势力的残余 , 有利于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 的变化 。 就国外而 言 , 当时西欧国家 已进入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 葡萄牙 、 酉班牙 、 荷兰等国商船 先后来华 , 力图进行直按贸易 , 并且 由以 货易货改变为货币支付 , 自银戍为一般等价物 , 在 墨西哥铸造的西班牙银元大量流入中国 , 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的 补!‘击 。 同时 , 力二南沿海地区 侵寇和海寇活跃 , 嘉靖以后楼寇活动带有明显 的私人贸易性质 , 一许多 ’‘俊寇 ” 实为 中 国 商 人 、 地主 , 其窝地 、 窝家也大多是 东南沿 海的地主 , 特别是大地主 , 这种私人海 _ L 贸易活动 无疑 也冲击了原有的社会结构 。 卜11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 , 十六 世纪开始中国商 l异, 经济空前活跃 。 专业性的农作物生产区 域开始 出现 , 经济作物种植 日趋普遍 , 农业商品 化程度有很大提高 ; 手工业生产 的技术水平 和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 生产组织形式有较大变化 , 生产的 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程度有所发展 ; 商品:流通领域空前繁荣 , 长途和短距离贸易十 分活跃 , 出现了一些很有势力的商人集团 。 在 此墓础上 , 商品经济繁荣地区和主要贸易商路附近 出现了许多新兴的手工业和商业城镇 , 特 别是江南地 区 , 许多临时的 、 定期的集市发展为较大规模的工商业 市镇 , 在 一定程度上成为 全国性市场的一个 组成部分 。 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冲击和明朝后期国家政权控制力量的削弱 , 当时的社会关系也发生 了很大变化 。 由于契约性 的租佃关系的普遍出现 , 财产私有化的趋势比较明显 , 劳动者对因 家 、 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较大减弱 。 在江苏 、 浙江 、 安徽 、 山东 、 陕西 、 湖北 、 广 东 、 江西 、 福建等地多次爆发 “奴变 ” 、 “佃变 ” 风 潮 , 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关系变动 的趋势 。 由于有了一定的人身 自由, 人口 流动的数量也增加了 。 商人势力在社会 、 政治生活 中的地 位 日显重要 , 在许多工商业市镇已谋取了某些社会控制权 , 市 民阶层 的力量有很大增 强 , 万历三十年前后各城市市 民反对矿监 、 税使的斗争是一次很有影响的市 民运动 , 说明市 民阶层 已认识到 自己独立 的经济利益 。 以商品 经济发展和社会关系变化为背景 , 劳动者 与生产资料所有者 的关系也有了一些质 变的萌芽 . 在江南 的一些手工业行业和山区的一 些经济作物种植业中 , 出现了以商韶:生产为 目的的雇佣劳动 , 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 的 “资本主义萌芽 ” 。 与上述情况相适应 , 思想 文化领域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 其中最引人注 目的是反映 市民阶层利益和要求的观念的出现 。 当时思想界出现 的左派王学 ( 即泰州学派 ) , 正是市民 阶层的思想代表 , 该学派主张 . “ 百姓 日用即道 ” , 以 “利欲 ” “ 鼓动得人 ” , 表现了追求经 济增长 的近代意识 . 与该学派关系密切的李赞进一步提出了个性解放的要求 , 主张 “ 私者人 之心也 ,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 ” , 提 出 “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 提倡重视功利 , 冲破 传统礼教束缚 , 提倡童心 , 代表了一种新的风气 . (( 临川四梦 》、 “三言两拍 ” 和这一时期 的许多文学作品 , 提倡男 女平等 、 个性自由 , 蔑视和批评传统的伦理纲常 , 都反映了思想文 化的新的发展趋 向 . 然而 , 这些与西欧封建社会解体时期有相似之处的新的因素 , 并未能导致资本主义社会 形态在 中国建立 , 究其原 因 , 正在于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结构的影响和制约 。 一方面 , 这样一 个结构使在其 中产生的新 因素走上 与西欧不同的发展道路 , 具有另外一种导 向性 ; 另 一 方 面 , 这个弹性的 、 内部多矛盾 统一 , 有广泛适应性的结构对新因素的冲击有很强的 化 解 能 力 , 可以 比较灵活地改变 自己的表层结构以适应各种变化 。 就农村社会而言 , 尽管有少数地 区已成为专业化的农作物种植区域 , 但 “农卫不分 ” 仍 是一个很有影 响的传统 , 以手工纺织业为代表的农民家庭手工业到本世纪40 年代仍然十分粉 遍 , 甚至在一些工商业已十 分活跃的地方也是如此 。 农 民对国家和地主的人身依 附虽然有所 创弱 , 但超经济强制并未消除 , 更为重要的是 , 这一时期以宗族组织为代表的乡族控制力 一吸 有了明显增强 , 农村居民对乡族有强烈的依附性 , 很 难得到真正的人身 自由 。 乡族组织贝然 也有从事工商业活动或保护族人从事这类活动 的 ( 如我曾经研究过的 “族商 ” ) , 但它又有 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而 . ¹ 就市镇经济而言 , 明清时代 中国城市经历了与欧洲城市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 , 并二未获得 城市 自治权 、 从未有过商人法 , 市 民宪章及市民免税 、 商业 自由诸种特权 , 城市的独立性十 分有限 。 市镇的功能以流通为主 , 流通重于生产 , 获取的利润大多成为高利贷资本 , 而不转 换为原始积累式的生产资本 。 市民阶层的力量也十 分薄弱 , 自主意识和斗争能力有限 , 一与他 们原来的乡族社会仍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而且 , “儒贾兼业 ” 的现象十分普迫 。 晋商 、 徽商 、 闽粤海商等有影 响的商人集团都与 官僚专制政权有密切联系 , 既受到国家政权的敲诈 、 勒索 , 又从政府得到保护和特权 。 许多 育人以捐纳 、 捐输进行政治性投资 , 取得功名或官职 , 谋求 政治 、 经济特权 : 也有一些官僚把 致治性积累所得到的资金役入商业活动 。 同时 , 地主投资商业 、 借贷业 , 商人 、 高利贷者又 买地进行地租剥削 , 商人 、 地主 、 高利贷者 和官僚 “ 四位一体” 。 所以 , 尽管十六世纪以后商 人成为中国社会一支重要 的力量 , 但他们缺乏独立的政治和经济要求 , 没有必要 、 也没有 勇 ¹ 参见拙作《论乡族势力对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干涉一一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迟滞的一个探索 》, 《. 厦 门 大学学报》1 96 1年第 3 期 ; 《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人民出版社1 9 8 2年版 , 页78 一 02 . 气与其它的社会力量决裂 , 提不出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要求 . 思想 文化的发展也受到多元社会结构的制约 , 充 满了矛盾性 , 有进步 色彩的思想观念很 难 成为社会普遍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 。 例如 李赞就是一个有内在矛盾的思 想 家 , 他既 尊儒又反儒 , 既信佛又反佛 , 其信徒 既有儒象弟子 , 也有佛家朋友如达观等人 。 他在 明代处 境难艰 , 其思想难以生根和发展 , 但后来却对 日本的民主革命产生了作川 , 明治维新的先呱 者 吉田松阴就 自谓颇受李 氏 《焚书 》的影响一 对前述新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因素起更直接破坏作用的是明末的战乱TIT 清兵入关 . 长达几十年的社会动乱以及清初实行 ‘海禁 ” 秘文化钳制 政策 , 使江南的社会生活 、 、城镇经 济呀到严重摧残 , 市 民阶层受到迫 害 , 有反传统色彩的思想观念受到抑制 , 华北地 区的人身 依附关系又有所加强 . 当然 , 正如前面所讲的 , 农民战争和改朝换代正是中国传统社会多元 结构矛盾运功的结果 . 康雍乾时期受到破坏的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 新的生产方式的因素屯 新出现 , 但是 ,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辰后终于未能在 中国建立 . 这主要受到 内因和外因两个方 面 的制约 . 就内因而言 , 多元的传统社会结构依然顽强存在 , 并有很强的生命力 . 儿千年来 农 民战争所主张的 “ 平均主义 ” 、 “ 劫富济贫 ” 思想在基层社会中一直是许多人刃侧之的社会 理想 , 资本原始积累所需要的社会心理环境很难出现 . 商业资术照样无法和欧洲一样转变为 产业资木 , 商人们投 资于钱庄 、 当铺 、 滴 利贷 、 ·票号等行 业 , 通过买地成为地 一 }:. , , j 国家 政 权和乡族力量互相依存 , 互相勾结 , 不能成为资产阶级 , 从而实现社会变革 。 卜秒寸. 了胡弋中 央专制集权至前加强 , 限制人 民的各种 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 影响 了生产的发展 和先进生产 技术的传播 . 就外 因而 言 , 当时西欧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 其经济发展大大超过 ’}’州。 资本 上 义世界休系在全球的扩张 , 终于 导致了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的爆发 , 把中国 一卷人 一 j 一 该体系之 中 , 确定了中国在整个世界政治 、 经济格局中的弱小和不发达地位 。 正 111 于内外两方面 因素 的作用 , 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 民地社会 . 在这一新的社会中 , 传统中困多元的社会结构并未 有根本改变 , 相反的 , ‘己很好地适应 了变化了的社会环境 , 表现了很强的 ’l:. 命力 。 .以至今天 , 从 社会 、 政治生活中存在的专制主义 、 官僚主关 、 裙带关系 、 迷信活动和宗族势力等等现象 , . 仍然 一可以 看到这一社会 结构的残余 。 爱 因斯坦认为 : “ 科学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努力 , 力图用系统的思维 , 把沙个世界中可 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彻底地联系起来 , 说得大胆一点 , ‘已是这样 一种企131 : 要通过构思过程 . 后验 ( p os te r i o r ) 地来重建存在 ” 。 ¹ 从某种意义上说 , )jj 史学 也是力图把份种 已知 的 ))i 史现象联系起来 、 、后验地重建历史存在的 “构思过程 ” , 在 这丫过程 , ! , , 史学 研究者的学术 思维习惯和历史哲学素养起着 一} 分屯要的作用 . 过去 , 由于经典物理学的影吓11 , 沌然因果决 定论在科学认识中占主导地位 , 人们把五币!,生产方式线性发展的模式机械地 套川价国复杂的 社会形态演变过程 , 是可以理解的 。 木世纪二十年代眨方来 , 由于量子力学的诞生和城率论在 科学研究中的广泛运用 , 或然的因果决定论和选择论成为科学领域 最垂要的 巴、维 方大 , 平斗学 研究更为注重事物发展的 或然性 、 多元性 、 相对性和模糊性 , 强调共时态的 结构性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马 克思主珑新的历 史时代 ; 又有新的大发展 。 每一位有时代感和学 术责任感的史学 一侧乍者都有必要重新反思自己的思、绳方式 、 学术观点和价值观念 , 作为 一个 已经工作 了 仁个令世纪的 老史学工作者 、 我对青年一代尤共怀有殷切的期待 . ¹ 爱因斯坦 (’科李而宗教 , 》, 《爱因斯坦文集 》·第三卷 , 商务印书馆 1。、年 版 , 页 ; , , .
本文档为【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遗作)】,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22240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800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7
分类:
上传时间:2011-02-22
浏览量:48